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經濟/打造可長可久的新經濟政策

.聯合報社論..藍綠陣營中的兩股詭異沉默
.聯合報黑白集.向一切文明優越性說yes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可長可久的新經濟政策




經濟/打造可長可久的新經濟政策


2015-12-24 01:56 經濟日報 社論


七大工商團體近來陸續向三位總統候選人提問,重點都圍繞在經濟問題;對於下一任台灣領導人而言,經濟絕對是最重要的課題。台灣經濟萎靡不振,政府也有應對的政策陸續推出,為何投資卻愈來愈低迷、勞動市場猶如一攤死水、市場愈來愈傾中、被全球價值鏈邊緣化的跡象愈來愈明顯?幾番思量,或許與經濟舵手沒有掌握對的成長設計之法,更未具備正確的態度有關。
先就正確的方法而言,近年台灣經濟政策看似言之成理,卻難以收效,原因或在於其缺乏正確的觀念。經濟學家卡普蘭(B. Caplan)曾指出,當經濟政策背後的思維錯誤,經濟便可能產生始料未及的後果,並落入觀念陷阱(idea trap),進而形成惡性循環。例如台灣政府曾力推兩兆雙星產業欲在全球競爭中求勝、寄望調降遺贈稅吸引資金回流,並創造投資,後來證實兩者皆失敗,原因就是將經濟政策限縮為產業政策及誤用經濟理論的結果,造成日後經濟發展失衡、房價被回流資金炒高的後遺症。而這種回應民意的直覺式政策思維,無疑是使經濟問題惡化的源頭。
至於,什麼樣的經濟政策設計才是對的?安洪(P. Aghion)與杜爾洛夫(S. Durlauf)的〈從成長理論到政策設計〉(From Growth Theory to Policy Design)研究指出,無論經濟發展的程度為何,能長期刺激經濟成長的政策有四:一是藉由健全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提供創新誘因;二是藉由健康的金融市場,增進資源運用效率,讓有能力發展且願意承擔風險者,有築夢的機會;三是培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讓勞工得以快速學習與模仿先進技術,也能提高研發成功的機率;四是促使總體經濟穩定,可讓實質利率持穩,個人亦願意做長期性投資。
同時,已處在技術前緣的國家如欲保持領先地位,就像目前台灣諸多產業面對中國的莫大威脅下,想持續保持相對優勢,就必須再做出額外的努力,例如維持產品市場適度競爭,使市場既存者與新進者都有提高技術質量的壓力,避免在競爭中被淘汰;藉由提升高等教育水準,增強發展先端技術的能力;建構一個活絡的籌資市場,特別是股權融資市場,讓較難透過銀行等間接金融取得資金的新創者,得以在認同理念的投資者襄助下圓夢;提升民主素養,藉此形成穩定且經商環境友善的法治框架;鼓勵企業組織有效分權,讓各具特殊功能的事業群能更有效率的發揮經營綜效,既可相互呼應,又不會互相拖累。
其次,比起正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執行經濟政策的態度。因為方法對了,但態度錯了,極易造成政策失靈;主事者做決策時須穩扎穩打,依據大量的實證證據,且因時因地、有所本的調整策略,而非押寶式地寄望一夕逆轉勝的策略。再加上台灣經濟政策長期過度偏向於產業政策,導致每次總統大選時,各政黨候選人的經濟政策皆端出對若干產業政策的願景,且冠上該產業發展成功即可帶領台灣自現有困境中突圍的特效藥式包裝,這次也不例外。這種過度偏向產業的經濟政策框架是無效率的,會讓經濟陷入脆弱狀態。一旦有更大的競爭勢力出現,就易嚐到節節敗退的苦果。
誠然,新領導人在上任之初有迅速回應民意的壓力,尤其是台灣民眾多年來有著透過投票,選出一個經濟救世主的迷思,常使新領導人極易在短時間內輕率地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不斷進行組織改造與重組,導致人才流失,也讓經濟政策逐漸失去可持續性,政府施政效能自然大減。事實上,台灣需要的是一組願意認真診斷自身經濟的優勢與弱勢,並獲取明確的依據後,才慎重引導經濟轉向的舵手,亦需要一個懂得依循當代經濟成長理論而完整規劃的施政理念與政策組合,真正為台灣長遠發展著想,且經得起時代考驗的團隊。

聯合/向一切文明優越性說yes


2015-12-24 01: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說,他在正式場合不穿西裝,「是向西方文明的優越性說NO!」
這是典型的柯P語法。乍聽起來,不受繩墨,別具一格;但一經斟酌,即發覺其譁眾取寵,甚至故作白目。
穿不穿西裝,或許顯示性格,也有穿得好不好看的問題。賴清德在台南大熱天也穿西裝,柯文哲不喜穿西裝,主要是不一樣的「型」。若自己不是穿西裝的型,卻故作瀟灑地把不穿西裝說成「是向西方文明的優越性說NO!」這就太誇張,也太矯情。
不穿西裝,就能表示「向西方文明的優越性說NO」嗎?西方文明的優越性只在西裝而已嗎?把不穿西裝說成「向西方文明的優越性說NO」,這是唐吉訶德,還是阿Q?
柯文哲該看看自己,從髮型、眼鏡、襯衫、夾克、皮帶、西褲、自行車裝、皮鞋、球鞋,哪一件不是「西方文明」?少一件西裝外套,就算說NO了嗎?再回家看看,廚具爐灶、浴盆馬桶、鋼筋水泥、沙發床、沙發椅、電腦、電視,哪一件不是「西方文明」?再想想,民主選舉、司法獨立、人權法制,及全球化的概念,幾乎盡是「西方文明」。更何況,柯P專攻「西醫」,也能說NO嗎?
中國文明,在日常器物層次,幾乎只留下一雙筷子和一副麻將牌。若要「去中國化」,連筷子都是「異國文明」。倘無此種覺悟,只因不穿西裝,就說「是向西方文明說NO」,這是慷慨激昂?還是井蛙之鳴?此種邏輯,與在護照上貼張貼紙向中華民國說NO何異?
柯文哲語錄中,充斥此種禁不起再思再酌的話語。不要自以為是超人,沉溺在「向西方文明優越性說NO」的矯情與虛榮裡,而應有「向一切文明的優越性說yes」的謙卑。

聯合/藍綠陣營中的兩股詭異沉默


2015-12-24 01: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選戰的喧囂讓人受不了,但如果選戰過度靜寂,也是詭異得讓人難受。這次選舉,藍綠陣營都出現了奇特的沉默螺旋:綠營那些平日口舌便給凶狠好鬥之士,乃至動見觀瞻的派系大老,一年來近乎銷聲匿跡,彷彿都入山修行去了;至於藍營內的各路黨政名士大老,在坐享多年權力名位之後,面對執政黨江山崩危的情勢,彷彿與己無關,甚至懶得出來扶一把,冰冷的態度讓人不解。
先談綠營內部的沉默。蔡英文當前形勢大好,民調遙遙領先,眼看執政大權如探囊取物;在這種情況下,各路派系及大老們如果在一旁多言,反而可能平添變數,為選情減分。因此,「閒雜人等」暫且迴避,等待蔡英文政權穩穩到手,屆時有話再說不遲;從選戰策略看,這是完全正確的招數。
然而,這樣的沉默不免讓人感到詭異和好奇。其原因有三:第一,那些平日發言辛辣、心機百轉的綠營人士,居然能夠放下身段自封其口,是顯示他們全然甘心臣服於蔡英文的領導嗎?或者未來執政的權位分配已分別打點完畢?第二,從選戰隊伍看,蔡英文已經另行建立了她自己的人馬,這是否意味傳統民進黨的派系勢力,將被大舉排除在蔡英文的執政核心圈外?第三,目前綠營內部的一片靜默,塑造了一種表面祥和、誠服的假象;而一旦政權得手,或在某些議題的決策上稍有分歧,會不會又出現「闔各言爾志」的紛亂景象?如果會,那麼今天的沉默豈不是對選民的欺罔?
再談藍營內部的沉寂。國民黨在總統和立委提名過程中一波三折,因自亂陣腳而大失人心。更嚴重的,是黨內的離心離德,重臣大老滿座皆是,但論及整合、協調,卻無人願意穿梭出力;論及率軍執掌兵符,更是個個避之唯恐不及,最後才由胡志強扛下。這些大老在國民黨享盡了榮華,如今面對殘破的江山,且別說要道歉,難道連隻言片語的辯白都說不出口?
更令人扼腕的是,在這些觀望的藍軍之中,竟有一些人馬,是在覬覦下任黨主席的職位且預為布局,等待下月朱立倫敗選之後,立刻進場搶位。這樣的心機,簡直令人不可思議。試想,目前國民黨正在對外作生死存亡的殊死戰,這些人不思積極出力輔選,卻等著賺藍軍敗選後的殘羹剩飯,這是多麼自私的心理。更有甚者,有人認為,如果朱立倫輸得愈徹底,自己明年奪得主席職位的機會反而愈大;也因此,除了無意出力助選,甚至不斷冷言冷語相譏。這種以孱弱自己政黨來咀嚼個人機會的人,如果黨主席職位真得落到他們手中,國民黨還有重生的希望嗎?
國民黨目前的分崩離析,主要的癥結,就在黨內為自己利益盤算的人太多,為黨的利益盤算的人太少;想要別人為自己出力的人多,而想要幫別人出力的人少。其結果,自然是一盤散沙。事實上,即使今天藍軍的選情如此惡劣,如果黨內能做一兩件讓人民感動的事,或者有人捐棄成見表現出一些熱血和義氣,也都有助於拉抬低迷的聲勢,喚回一些選民的心;遺憾的是,除了胡志強出面承擔之外,我們至今只看到爭相走避的大老,看不到積極奉獻的志士。
比較藍綠兩黨內部的詭譎沉默,兩者都是為了權力與自保。不同的是,民進黨內的靜寂,至少具有「大局」的思考,目的在幫助蔡英文奪得執政權;而國民黨內的冷漠,則大半出於自私,該攻的不攻,該守的不守,忍見藍營崩裂。再進一步分析,這種「雙沉默」現象,反映了朝野兩黨進行中的質變。在民進黨而言,當「英派」引進不同的力量進入其團隊核心,將使綠營內部傳統派系勢力受到壓抑、甚至稀釋;這可以促使民進黨作更大的轉型,但如果傳統派系不服而反撲,蔡英文未來的改革企圖或執政計畫就會受挫。在國民黨而言,繼去年底地方選舉的重挫之後,如果這次大選不能稍稍止血,勢必會有另一波令人憂心的崩裂。更大的問題在,如果國民黨無法釐清自己的敗因和未來走向,卻在灰心喪志之際任由黨的領導權落到某些野心人士或偏激者的手中;如此一來,藍軍要東山再起,恐怕就更無望。
對於厭憎喧囂的選民而言,今年藍綠兩股超乎尋常的沉默,其實也是個對比式的提醒:詭異的安靜,有時候比喧鬧更可怕;而政黨的善於偽裝,則是對民主的詐騙。

羅智強:柯P搞錯了 是「選民選你治台北」

.羅智強:柯P搞錯了 是「選民選你治台北」
.兩岸「貨服」相依 候選人說清楚
.聯合筆記/繁華落盡後的天母風情
.原力覺醒 心靈更勝武力
.危機談判團隊 全國都應建立
.搶救地方困境 日本電視節目的破曉
.學生在模擬考…候選人廣播好干擾
.李家同:基礎沒學會 學生怎有競爭力





羅智強:柯P搞錯了 是「選民選你治台北」


2015-12-24 01:56 聯合報 羅智強/哈佛大學訪問學人(美國波士頓)


當柯文哲說他是「上天選來救台灣」的,我想到一個「腳踏車的故事」。
日前在波士頓演講,聽眾問到「柯文哲現象」。我反問聽眾,你的腳踏車壞了,會送到哪裡修?聽眾答,送腳踏車店。我再問另一位聽眾,如果腳踏車店修不好呢?他答,送另一家腳踏車店。我再問,如果所有腳踏車店都修不好呢?一位聽眾舉手,「砸了腳踏車」。
我說,抱歉,這個「腳踏車」指的是國家,砸不得。接著我把話一轉,什麼是柯文哲現象?當所有的腳踏車店都修不好腳踏車,而人們把腳踏車送到傢俱店修時,就不是一件太奇怪的事。
近年來全球民主政府都出現了失能現象,引發治理危機,政治部門弱化,導致人民對政治人物尤其是當政者的普遍不滿,當人民覺得國家問題交給傳統政治人物卻無法解決,對傳統政治人物失望時,就讓一些說話嗆辣、擅搏鎂光的「素人」甚至「狂人」獲得青睞。於是,把「修腳踏車」的希望寄託在「傢俱店」,就變成不難理解的選擇。
但關鍵是,打著「我是上天選來修腳踏車」口號的「傢俱店」老闆,他真的修得好腳踏車嗎?
來看看柯文哲上任一年的政績與政策,若全盤否定也不公道,至少對柯市府宣布禁二行程機車以因應空汙危機,個人認為正確。然而,這一年來,柯文哲主政下的台北市,卻有著更多朝令夕改、荒腔走板的舉措,讓台北陷入只有對前手的嘴砲式口水批評,看不到建設性的城市願景。
以硬體建設為例,被柯文哲評為「三流政治人物」的馬英九,任內興建捷運,是台北市成長最快的時期,運量從十七萬增加到一一五萬。其任內打造的「內湖科學園區」,在一○二年全年營收高達三兆九千五百餘億元,創造了巨大的就業與商機。其他還包括十二座運動中心的規劃(六座任內完成)、一百多公里的河濱單車道、倍增的下水道接管率、垃圾費隨袋徵收等等。
這些有前手奠基的功勞,更有當任者腳踏實地治市的用心。這都是柯文哲口中「三流」市長的政績。
但柯文哲這位「上天選來救台灣」的英明市長,要不要說說,除了想搞死大巨蛋的「破壞性」作為外,「建設性」政績在哪裡?
當然,一年就檢驗建設成果,失之於苛。但柯市長除了忙於批評前手、極力自我吹噓外,打算為台北留下「幾流」的建設?
這還沒說,這位總是逞口舌之快惡言辱人的酸民市長,傷了多少人與人之間該有的尊重與厚道。
最後,柯文哲搞錯了,不是上天選柯文哲來救台灣,而是選民給柯文哲機會好好治理台北。與其自命「救世主」,貶抑前手「三流」,不如低頭做實事,用實際的政績,證明自己是個「一流市長」。

李家同:基礎沒學會 學生怎有競爭力

.羅智強:柯P搞錯了 是「選民選你治台北」
.兩岸「貨服」相依 候選人說清楚
.聯合筆記/繁華落盡後的天母風情
.原力覺醒 心靈更勝武力
.危機談判團隊 全國都應建立
.搶救地方困境 日本電視節目的破曉
.學生在模擬考…候選人廣播好干擾
.李家同:基礎沒學會 學生怎有競爭力




李家同:基礎沒學會 學生怎有競爭力

2015-12-24 01:56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最近很多教授發現學生英文文法錯得非常嚴重,有一位教授告訴我,他有一次看到一些高中學生寫的英文文章,令他大吃一驚,因為裡面有一些錯誤是很可怕的。比方說:may going, teached, can played, they is, she are, I'm watch, is make the battery等等。他知道這些學生當初在會考的時候,排名大概在前卅%,也就是說,至少有七十%的同學是比這些學生還要差的。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我們國家至少有七十%的高中畢業生會犯嚴重的文法錯誤。這是一件嚴重的事,在我看來,政府不該不重視。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這些基本的文法是很容易了解的,只要老師注意,學生一定學得會。現在學生不會,乃是因為現在很多的老師沒有強調這些基本的英文文法。再問下去,那就是為什麼這些老師不強調英文的基本文法?道理很簡單,現在的會考以及過去的基測都不重視這些。
英文會考的題目實在夠難了,可是裡面最基本的問題卻不多,比方說,兩個動詞不能連在一起,助動詞do的後面一定要用原式等等。因為這些基本文法考不多,老師只好花很多時間教學生更困難的東西。也害得這些學生並不知道他們所寫的句子裡頭犯了嚴重的英文文法錯誤,他們順利地進入高中,又順利地進入大學。到了大學,教授們束手無策,因為大學教授是不該管這些事情的。
所以我總是一再地懇求我們的教育應該注重基本面,不要搞花拳繡腿,學生基本工夫不好,對他們來講,一輩子吃虧。反過來說,孩子的英文基本文法不會犯錯,將來無論會話或者寫作,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們現在如果教學生寫英文作文,講了半天大理論,結果發現學生根本就會犯嚴重的文法錯誤,我們如何教他們?
博幼基金會每年總要招考一批課輔老師,有很多大學生來應徵。可是相當多的大學生英文文法錯得離譜。這使博幼的老師們感到難過,因為沒辦法請他們做課輔老師。各位想想,做博幼的課輔老師是要能教小學生,這些大學生連教小學生的能力都沒有,他們有什麼競爭力呢?當然,我還是要強調,這不能怪大學,我們必須要追根究柢的問一個問題,我們在學生國中階段有沒有注意到最基本的英文文法?
回到教育基本面,是一個不屬於主流的看法,官員都在講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我總希望官員要知道,老師怎麼教,似乎應由老師決定,政府不必告訴他如何教,但政府不能夠不重視學生有沒有學到最基本的學問。學生有權利學會最基本的學問,老師有義務教會學生最基本的學問,政府官員有責任保證學生學到了最基本的學問。如果學生沒有學到最基本的學問,他們將來就不會有競爭力,我們對不起他們。

聯合筆記/繁華落盡後的天母風情

.羅智強:柯P搞錯了 是「選民選你治台北」
.兩岸「貨服」相依 候選人說清楚
.聯合筆記/繁華落盡後的天母風情
.原力覺醒 心靈更勝武力
.危機談判團隊 全國都應建立
.搶救地方困境 日本電視節目的破曉
.學生在模擬考…候選人廣播好干擾
.李家同:基礎沒學會 學生怎有競爭力



聯合筆記/繁華落盡後的天母風情


2015-12-24 01:56 聯合報 張立



天母是台北市最具有異國風情的地方,十幾廿年前,商圈曾蓬勃發展,但隨著信義商圈崛起及西門町復甦,因距市區較遠及沒有捷運而逐漸冷清。
上周五,天母忠誠路上的誠品打烊了,「再見忠誠,回憶封存」幾個大字貼在門口,吸引民眾拍照留念,「天母」這個天龍國裡的天龍,真的走到了黃昏?
從表面上看,天母確實如此,商圈內的店家數量,從原本的百餘家,到現在只剩四十多家,街頭最常看到的是招租布條。但換個角度來看,一個地區的發展,不一定要以商業為最大考量,環境品質、生活機能,或是地理特色,都可以是評量的選項。
每年萬聖節,天母是全市最熱鬧的地方,來自各地的「小鬼」成群結隊,大人也一起裝扮,店門口貼著「我給糖,別搗蛋」,已經成為每年當地盛事之一;今晚的耶誕夜,這裡一樣會是個有fu的地方。
這是天母創建的在地特色,不必仰賴周年慶或打折促銷。
大約與天母誠品打烊的同時,台灣達到全年觀光客一千萬人次歷史紀錄,是八年前的二點六倍;來台觀光人數大幅成長,但人潮沒帶來錢潮,觀光外匯收入甚至比四年前少近兩成,觀光客都不花錢?或是台灣少了讓觀光客花錢的誘因?
我們豐厚的人情味與特有的夜市文化,原本是吸引國外觀光客最強的利器,可惜連一向引以為傲的夜市小吃,現在到哪吃的都是蚵仔煎、臭豆腐、炸雞排,吃完一家,大概就等於吃遍全台,少了在地特色,會像個中央廚房,兩次三次就厭了,更何況偶爾還會出現藉機宰客的無良商家;再做不出自己獨家賣點,夜市文化也將漸漸走進死胡同。
誠品從創立之初就不只是家書店,而是個兼容藝術與文創的場域,對大多數民眾,到誠品消費的是一種感覺,它若只是間商場,就會變得可有可無;五六十年代的明星咖啡館,曾是當時文青孕育的場所,而後即使因大環境變遷而歇業十五年,重生之後依然是台北重要文學地標,體現個性與特色,在愈趨分眾的社會益形重要。
誠品在天母吹起熄燈號,確實是因當地商家減少無法聚集人流,但不代表天母即將沒落,繁華落盡未必蒼涼,而是去找回自己的味道,對照台灣的觀光產業,只能以平價攬客,人數成長,內涵卻愈來愈顯得貧乏,隱然有著說不出的危機。
台灣還有很多頗具潛力的景點尚待開發,夜市的困境值得借鏡,天母的風情、明星的底蘊,反而顯得彌足珍貴。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民主大選 真有改變嗎?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民主大選 真有改變嗎?
.平路/老年的隔離心境
.盛治仁/追尋心中的價值
.方祖涵/買來的愛國心
.王健壯/億萬富豪敲響民主警鐘
.黃介正/美台軍售 原力覺醒
.葉銀華/FED啟動升息 你備安全帶了?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民主大選 真有改變嗎?


2015-12-24 01:56 聯合報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國西非友邦布吉納法索的前總統龔保雷去年十月底因想要修憲延長任期,引發民主抗爭(布國官方堅持用人民起義),最終被迫流亡。原本預訂今年十月舉行新的多黨民主選舉,又因九月中發生流產軍事政變而延宕,到十一月底才順利舉行,個人獲布國政府之邀,來此觀選,也實際感受後龔保雷時代的政治氣氛。
布吉納法索原名上伏塔,是位於西非的內陸國,一九六○年獨立以來,歷經多次軍事政變,政局長期動亂不安。一九八七年發動政變取得政權的龔保雷,在一九九○年代起舉行四次多黨選舉,執政長達廿七年,帶給布國相對的穩定。然而在修憲更改總統任期時間一次(從七年改為五年,並因此而重新計算新的兩任)後,布國人民已不願意接受再一次的修憲,才會走上街頭,而軍方不再支持龔保雷,也促成他作出流亡鄰國象牙海岸的決定。
由於布國自六○年代就出現軍事政變,民主進程受挫,即使龔保雷開放多黨選舉,但由於執政黨的優勢,反對黨幾乎沒有獲勝機會。基於此,這次總統及國會選舉被視為該國獨立以來最自由開放的民主選舉。無論是該國的過渡政府、各個政黨、中選會、非政府組織、甚至是一般的選民,都認真面對這歷史性的一刻,希望它能成為布吉納法索民主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由於選票上不僅廿多年來首次沒有龔保雷,他所屬的政黨─民主暨進步議會(CDP)被禁止提出總統候選人,因此是一個典型的開放席次選舉,共計有十四位投入選戰,其中五位是沒有政黨奧援的獨立人士。儘管參選爆炸,但真正有實力的僅有兩位─前總理卡波雷和前財政部長狄亞布雷。
這兩人都曾在龔保雷執政時期擔任過政府要職,但近年分別離開執政黨。卡波雷因為反對龔保雷企圖修憲延任,因此在去年初就帶人出走,另組政黨。狄亞布雷更是在二○一○年就脫離CDP。由於他們在人民起義之前,就已離開政府,因此在此次選舉中得以與龔保雷切割。狄亞布雷的行動,更是在茉莉花革命之前,也難怪他用的競選口號是「真的改變」。
儘管這次選舉是要和龔保雷切割,但最能和他切割、在反對陣營時間最久、意識形態及政治主張差異最大的候選人─桑卡拉,卻只獲得百分之三的選票,遠遠低於預期。反倒是卡波雷和狄亞布雷兩位總共獲得超過八成的選票,前者以五成三的支持率在第一輪勝出,無需第二輪就贏得總統寶座。
如果未來布吉納法索的新政府要對龔保雷執政時期的專斷措施或破壞人權作為進行檢討,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推動轉型正義,卡波雷願意承認自己過去的參與、對未能儘早切割表達歉意嗎?卡波雷不是普通的技術官僚,他不僅擔任過總理,也曾作過執政黨CDP的黨主席,並代表參選國會議員、擔任議長長達十年之久,被視為龔保雷的接班人,但後者企圖修憲延任,才造成卡波雷的出走。
如果布國選民認為龔保雷執政真的一無是處,為何會選出一位與他廿七年任期息息相關的卡波雷?卡波雷與龔保雷唯一的差異是前者是文人出身,後者則是軍人背景。在卡波雷於第一輪勝出後,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結論,就是選民並沒有完全否定龔保雷的政績,而是希望國家加入民主陣營,從選舉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進入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
後記:卡布雷將在十二月廿九日就職,但在他正式上台之前,布國政府已發出國際通緝逮捕龔保雷,罪名是謀殺桑卡拉。卡布雷該如何處理這個棘手問題,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