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國土計畫應補償農民 補助農業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林智堅破口」只能靠共軍砲火掩護?
◆  聯合報黑白集/捐國防認知作戰?
◆  經濟日報社論/國土計畫應補償農民 補助農業縣






經濟日報社論/國土計畫應補償農民 補助農業縣


2022-08-07 02:11  經濟日報/   社論
國土計畫應補償農民,補助農業縣。記者黃于凡/攝影



2016年5月1日施行的國土計畫法(簡稱國土法),在國土功能分區方面,劃分為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城鄉發展等四種地區。被劃設為城鄉發展地區之土地,立即產生價格看漲的利益,卻對國土保育及農業發展地區的受管制者造成重大的衝擊。對於國土保育地區尚有國土保育費的回饋或其他損害補償,但對農業發展地區則幾乎沒有補償或補助,應檢討此一重大缺失,並及時給予補救。

國土法劃定農業發展地區,雖然立法初衷是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原則,積極保護重要農業生產環境及基礎設施,但全國各縣市國土計畫去年公告實施,其中農地總量為81萬公頃,結果造成了三大問題。

一是農地需求的估計未能因時制宜,數量多到離譜。台灣的農業在1952年約用87萬公頃的農地,當時產值占GDP的32%,農民占總就業人數56%,農業確實很重要。但台灣現在已是工業大國,農業2020年產值只占GDP的1.7%,農業占總就業人數只有4.8%;產值為5,039億元,比華碩同年營收額5,349億元還低,更只有台積電年營收1兆3,392億元的38%,顯然農地需求總量維持在70年前的水準不但太高,還造成工商、住宅用地價格飆漲。

其實為了糧食安全,只要準備三個月至一年的戰備存糧即夠,或將供做生產、加工、冷鏈倉儲、運銷、批發等農糧供應鏈的使用也視為農用,不但經濟有效,還可平抑地價上漲。

其次,國土計畫對於土地被劃設為農業發展地區後,農委會雖曾函示將配套農政資源之投入,包括產業輔導資源、農民本身權益等,但產業輔導並不具體,農民本身權益的保障,也僅限於農保資格及災損救助等,顯然資源投入與農業政策支持沒有到位。被指定為農用的農地沒有補償或回饋,等於讓持有農地的農民陷於無法翻身的困境。

對於捐獻或被指定文化資產者,創造社會公益價值,卻犧牲了個人私利,文化資產保存法乃給予獎勵或補助;或政府為維護水源涵養與保育,劃設水質水量保護區,致保護區內居民因全體國民用水之公益,而使其土地利用受限,中央制定法律徵收水源保育與回饋費,向受益者徵收,專供保護區內辦理水資源保育、居民公共福利回饋及受限土地補償之用。因此,基於「受益者付費、受限者得償」的原則,農地農用有如農民犧牲小我(農業工作辛苦,所得偏低,風險又高),應由所成全的大我(整體社會受惠)予以回饋或補償。

第三個問題就是,國土法劃設農地,對農業縣市的財政造成負面衝擊。目前農地實際農用雖課徵田賦,但為促進農業發展與保障農民收益,田賦已經在1987年停徵;僅在農地不作農用時,才改課地價稅。農用之農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又可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這些稅賦的減免使農縣自主財源(地價稅、土增稅),相對地比都會型的縣市少了許多,造成「富都窮縣」財政差距擴大。

目前對於財政相對困窘的地方政府,應給予不限定用途的一般補助款,以縮小城鄉差距,保障以農業為主的窮縣居民享有最低公共財水準的基本人權。憲法第147條規定為謀地方政府之間經濟的平衡發展,中央對貧瘠之省,省對貧瘠之縣,應酌予補助。因此,建議財政部,應比照地價稅對自用住宅給予優惠稅率的作法,以農業縣農地面積推計,在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中以一定比率專門用於補助農業縣;也建請主計總處,針對農業縣配合國土計畫法的推動,給予「專案補助款」,農業縣可以免於提撥配合款,完全使用於農業、農村和農民。











聯合報黑白集/捐國防認知作戰?


2022-08-07 04:52  聯合報/   捐國防認知作戰?
曹興誠捐出三十億元強化國防。記者簡永祥/攝影



媒體報導,「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將捐卅億元強化國防。業界傳出聯電憂心曹興誠反共立場,四月就撤銷他的榮譽董事長頭銜。曹興誠說,他現在和聯電沒有關係,中國大陸把他列為台獨分子,聯電撤銷他榮譽董事長頭銜合理。議題和時機都敏感,聯電謹慎劃界。

中共去年就曾懲罰台獨金主,不允許「吃飯砸鍋」。這次軍演,中共又點名制裁「台獨頑固分子關聯機構」和資助企業。聯電急著和曹興誠劃清界線,不難想像;連曹興誠都說,如果他現在管聯電,也會這麼做。

曹興誠說他是外省第二代,「可說生來就有反共的基因」,卻曾因提倡「統一公投」、《兩岸和平共處法》,被視為統派;但後來又抨擊「九二共識」,主張中華民國需要「兩國論」。他也曾因率先西進,吃足扁政府的司法苦頭;但後來和艦案登陸挫敗,讓他對中共再無期待,甚至說「悔不當初」。

當然,只要愛台灣,就算是政治變色龍,也能熱血捐國防。不過,捐錢要在認知戰、心理戰和輿論戰加強戰備,恐怕畫錯重點。蔡政府早已鋪天蓋地進行認知作戰,龐大網軍側翼,無分敵我見影開槍殺無赦,哪還需要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如果揮著台獨旗、兩國論來捐國防,或者捐國防去當美國棋子,再怎麼捐也換不到國家安全。












聯合報社論/「林智堅破口」只能靠共軍砲火掩護?


2022-08-07 04:52  聯合報/   社論
派系人士說,裴洛西訪台、共軍軍演的確讓林智堅(左)的論文門、球場門爭議,暫時不再是媒體熱點,但不必自我催眠說林智堅已經解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還記得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門」和「球場門」嗎?不到一個星期,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旋風帶來的中共軍演砲火,已經完全遮蓋了兩大醜聞。大批共機仍然頻密跨越海峽中線而來,蔡政府已傳捷報:不是英勇退敵,而是悄悄掩埋「論文門」和「球場門」!

原本林智堅的「論文門」和「球場門」已產生了共伴效應,台大碩士論文事件關鍵人余正煌的聲明再補一刀,讓林智堅的完美人設頓時崩壞,成了民進黨二○二二選舉最大破口。諷刺的是,藍綠甚至意外產生共同憂慮:萬一「換堅」成真怎麼辦?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一句「一屍五命」,讓黨內炸鍋,她的錯不只是太直白,還可能洩漏「林智堅破口」可能動搖蔡政權基礎的「國家機密」。「論文門」重擊林智堅的桃園選情,海嘯般衝擊效應席捲而來,首當其衝正是做為林智堅接班人的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畢竟論文爭議影響年輕選票,球場事件更重挫民進黨城市治理品牌。儘管綠營害怕「一屍多命」,但沒人有把握,「換堅」能否止血?

國民黨也不希望「換堅」成真,反而希望他留下來繼續當靶子。原因是,一旦失去「論文門」和「球場門」戰場,藍營恐頓失攻擊重心。事實上,林智堅吸引敵軍砲火,是幫其他同志擋子彈;一旦「換堅」,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必定成為下一個箭靶。總之,無論換或不換,傷害都在所難免,民進黨陷入天人交戰。

「論文門」演成滾雪球風暴,歸根究柢,林智堅自己要負最大責任。媒體七月初接連踢爆他兩本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林智堅陣營當時輕描淡寫稱這是「舊聞」,說二○二○年時代力量即曾指控,他已被檢驗過,他絕對禁得起考驗。事實上,當時時力的箭頭是指向藍委,林智堅卻刻意移花接木,並對號入座。

對於外界質疑,林智堅一律推給政治抹黑,以為以自己過去的完美人設,必可優雅閃過對手的砲火。但網路時代的查證速度,是非黑白一比即知,林智堅已無閃躲空間。尤其,當外界以為已遭「滅口消音」的余正煌挺身為自己發聲,三點聲明一出,林智堅被打得措手不及。當一個謊言被拆穿,要再用千百個假話來圓,已經太遲;結果就是人設崩壞,形象破毀,失去社會信任。

「球場門」的殺傷力,其實遠大於「論文門」。論文抄襲,只是人品不佳;但新竹棒球場不僅摧殘球星職業運動生命,球場興建採限制性招標又獨厚特定廠商,遭質疑有弊案之嫌。林智堅原有「五星市長」之稱,一經全民檢驗,其「政績傳說」立刻被打回原形。這個又貴又爛又傷的棒球場,無疑三振了民進黨誇口的「綠色執政、品質保證」。

二○○九年的日劇「CHANGE」,曾在民進黨內風靡一時。劇情描述在政黨算計中,男主角木村拓哉意外被拱成菜鳥首相,陷入各種政治危機。民進黨當時不僅競相模仿主角造型,更鼓舞幕僚參選;擔任九年國會助理的林智堅也在那年首度當選新竹市議員,自此轉換人設,開啟亮麗的從政生涯。木村拓哉主演的朝倉啟太在劇中有句經典台詞,他參選時面對父親的收賄疑雲,幕僚都要他否認到底,但他坦然說出:「我不想教小孩社會上有必要的壞事。」誠實,讓他贏得勝利和尊重。

中共飛彈被精準導引摧毀「論文門」和「球場門」,蔡政府轉移焦點之計奏效。但躲在共軍砲火掩護下的林智堅,仍然應該想想木村拓哉教過他的事。


名家縱論/工總、軍演與能源政策\星期透視/兩岸漫漫長夜何時明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給我與陸對話的政府
◆  訪台惹來恫嚇、禁銷 圖什麼?
◆  看穿訪台秀 選民應行動
◆  名家縱論/工總、軍演與能源政策
◆  星期透視/兩岸漫漫長夜何時明
◆  大屋頂下/台美中的共同政治基礎 裴洛西留下一張焢窯圖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工總、軍演與能源政策


2022-08-07 05:20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圖為台塑六輕汽電共生設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繼美國商會六月廿二日呼籲政府應立即且持續處理能源穩定供應問題後,八月一日全國工總也發表白皮書,建議應全面重新檢討國家能源配比政策。

裴洛西訪台後,中共環台實彈軍演,形同海空封鎖,也凸顯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將燃氣占比提高到五成有巨大風險,徹底修正已刻不容緩。

有關能源(電力)穩定供應,政府七月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仍保證供電無虞。但為何產業界仍感憂心?除了近兩年三次全國大停電影響外,比較近年政府有關電力供需預測和實績值,存有低估電力需求,同時又高估供給現象。

電力需求方面,七月廿二日創下四○七五萬瓩尖鋒負載實績值,已超過二○一七年版對二○二五年預測數(四○三二萬瓩),亦高於最新版對今年的預測數(三九七○萬瓩)。今年年初及年中兩度下修對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比目標,由廿%下調為最新的十五點一%,依照政府解釋主要係反映未來電力需求將高於預期,分母變大所致,而非調低原訂設置量(二七○○萬瓩)。惟二○二五年達到二七○○萬瓩設置量,顯然過度樂觀。

供給方面,依二○一七至二一年每年再生能源預定新增設置量執行率看,平均太陽光電執行率為八成,風力僅兩成,依此比率推估二二至二五年新增再生能源設置量,到二五年占比僅達十一點六%,比原定目標(廿%)少八趴。燃氣方面,第三接收站將延後二年半,協和四接及台中港五接至今環評未過,過去四年燃氣占比僅增四趴,未來四年需再增十三趴,能否完成也是問題。而在二○一四年曾占電源配比十六點三%,至今仍占九點五%的核電則將在二三至二五年間全歸零。

考慮上述供需因素修正供需預測,發現二○二二至二四年日間與夜間備轉容量率平均分別僅三點七%及三點三%,備轉容量分別為一五五萬瓩及一二九萬瓩,若有一個大型機組(一百萬瓩)故障,就進入限電準備的黑燈。

惟政府在三○三大停電後提改善計畫,因否認和缺電有關,因此對電力不足改善無助益。但缺電問題確實存在。

中共軍演凸顯台灣天然氣存量不足的風險。目前液化天然氣儲槽容量可用天數,全年平均十三天,遠低於國際水準。夏季因用電量高,可用天數更僅八天。若有颱風肆虐或遇對岸海空封鎖一周,燃氣電廠就將停擺。未來燃氣占比若增為五成,需配合興建的三接(觀塘)和四接(協和)因居民及環團反對,儲槽用地更嚴重不足,能源供給及國家安全風險極大。

此次工總白皮書對能源配比政策具體建議為:一、將零排碳的核電,作為基載能源選項;二、檢討再生能源及燃氣執行進度,充分檢討核二廠及核三廠延役。

筆者估計三座核電廠若能延役,二○二五到二八年備轉容量率可提高到十七%以上。將有空間減少燃氣占比,並有更多時間及空間發展合適再生能源占比。因此,國際能源總署(IEA)將核能定義為準自產能源,這種能源安全是使用核能的優點。

近日歐盟通過核電為綠能投資項目之一。IEA建議二○五○核電占比八%。與我國同具獨立電網特性的日本二○三○年核電占比廿至廿二%,韓國二○五○年核電占比,由原先六至七%提高為卅%。本著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決議,產業呼籲,加上此次中共軍演提醒國人能源危機及國安意識,我政府正可大刀闊斧地修正原有的能源轉型政策。











星期透視/兩岸漫漫長夜何時明


2022-08-07 05:20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眾院訪問團於8月2日訪問台灣,牽動美中台之間的地緣政治變化。美聯社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揮一揮衣袖離開了台灣,成就了她捍衛民主人權的名聲,但是卻給我們帶來揮之不去的滿天烏雲,美國行政當局也要進行煩擾的危機處理。裴洛西來台之行,美國主要媒體評論多數表達負面看法,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以兩個字形容裴洛西的台灣行:魯莽(reckless)與不負責任(irresponsible)最為貼切。

有人會質疑來的是美國人,大陸為何不找美國出氣,反而拿台灣開刀?這是一個殘酷的國際政治現實,實際上中國大陸與美國兩大超強都在避免軍事衝突,而且大陸從來都沒排除以武嚇作為反獨促統工具,藉這個機會進行類封鎖台灣及陸、海、空軍聯合作戰演練,開了這個先例,就有機會建立新常態。

不過危機蘊含危險與機會,特別是在年底大陸召開「二十大」,美國期中選舉,雙方一定會設法避免升高對立的危機。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發言當中,透露了一些訊息值得探討。第一、美國掌握中國大陸可能行動,顯示雙方應當事前已有溝通,包括大陸進行軍演方式與範圍,美國不升高對立行動,將情勢置於可控制的範圍。

第二、柯比表示美中關係是否受到影響,取決於中國在未來幾天與數周的行動,也就是說大陸軍事演習三天之後,如果能回到演習前狀態,雙方關係還是激烈競爭而不尋求衝突,同時不排除外交溝通空間。大陸反制美國的八項措施,總的看來屬於戰術層級,而戰略層次溝通,除了在軍演期間時機不宜,王毅不與布林肯見面外,雙方仍會爭取高層的通話與會晤。

第三、大陸軍機飛越台海中線、飛彈越過台灣上空、類封鎖台灣不能成為新常態。美國的這些要求是否能夠達成,取決於雙方的決心與意志。大陸會在避免與美國軍事衝突前提下,進行長期的鬥爭,以切香腸方式,建立新的常態,有如在南海建造人工島,在缺乏有效反制下,成為既成事實。

大陸雖然避免與美國直接衝突,但是對台的壓力卻會逐漸上升,與過去不同的是加大軍事演習的範圍與強度、點名批判我總統蔡英文、限縮經濟的往來,結果是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徹底關閉,海峽中線不復存在,壓縮我們迴旋空間與反應時間,我方也要疲於奔命的回應大陸的新常態,消耗我方的資源與信心。過去大陸對台政策「爭取和」擺在「準備打」前面,以後「準備打」成為新常態,「爭取和」真的是要盡極大的努力了。

面對大陸的軍演與壓力,我政府應提出脫離困境的辦法,而兩岸民間的溝通管道此時更不可或缺,以盡量爭取緩和的機會。更值得擔心的是台灣藍綠對立結果有如「兩個台灣」,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相互謾罵文化。政府要以民主方式建構朝野大和解,避免動輒扣人紅帽子,只會加深對立局面,否則中國大陸兵臨城下時,「兩個台灣」如何應對,才是真正問題。











大屋頂下/台美中的共同政治基礎 裴洛西留下一張焢窯圖


2022-08-07 05:19  聯合報/  黃年
圖/擷取自新華社



裴洛西來訪,留給台灣最深刻的印象是一幅焢窯圖。

中共發動鎖台禁航實彈演習。公布的圖片中,台灣像一只番薯,東南西北四周被六塊大小不等畫上紅斜線的方塊實彈演習區包圍起來,這正是一幅鮮活的焢窯圖。

圖示在六個方塊間有缺口,但若化為實戰,即成覆蓋全島的火網。屆時台灣的「天險」,可能就成了「天甕」,也就成了「焢窯」。

各方喜歡討論這場風波究竟誰輸誰贏?但也許可將此看成只是一場美中雙方誰先眨眼的比賽,再張眼後各方仍須面對長遠的未來。台灣恐怕沒有在這場眨眼賽中妄論輸贏的立場,而是必須嚴肅面對這一座生死焢窯。

言歸正題。裴洛西將台海攪得波濤汹湧,主要原因是美中台各方對於這場風潮的政治詮釋並無共識。核心的歧異在於:這究竟是一個「宣示反對改變現狀」的事件?或是一個「倚美謀獨」的事件?

這才是這一場滔天風潮的底蘊。

中共一開始就將此事定位為蔡團隊「改變現狀/倚美謀獨」的挑釁,一再警告美國「勿對台獨勢力發出錯誤訊號/停止以各種形式支援縱容台獨分裂勢力」,不要虛化掏空「一中政策」。

美國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則一再表示,美國政府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也不支持台灣獨立,期望兩岸分歧和平解決。裴洛西則親口或透過投書表示,「此行未牴觸美國長期奉行的一中政策/美國將繼續反對任何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裴洛西未說「不支持台獨」,但「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就包括了「反對台獨」。

再看蔡政府。蔡英文親口告訴裴洛西:「我們致力維持兩岸現狀,台灣人民非常務實。」總統府在大禮堂接待裴洛西一行,禮台上的主題精神布置是中華民國國旗及國父孫中山遺像。在贈勳的頌詞中,以「中華民國台灣」稱國家主體,頌詞末尾以「中華民國一一一年八月三日」紀元。這個「中華民國總統授勳美國眾院議長」的場景,亦可視為「不改變現狀」的引申。

以上,台美中三方的表述差異是:美方說「反對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獨」;蔡政府亦稱「我們致力維持兩岸現狀」;唯中共一口咬定這是一場「改變現狀/倚美謀獨」的台美雙簧。因此構成了這場風潮的底蘊。

由此可見,台美中三方的根本矛盾,是在各方均懷疑對方有「改變現狀」的意圖,中共想武統,台灣想台獨,美國想掏空一中政策。

假設,我們反過來看,若三方能將當前局面看成只是要「維護現狀」,而不是「倚美謀獨」,會不會得到不同的啟示?

假設:站在「維持兩岸現狀」的思考上,民進黨能將「中華民國不是台獨」的路走下去。不是「倚美謀獨」,而是「倚美謀中華民國之存在」。亦即,是為了維護中華民國而與美互動,進行軍購、拓展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增強自我防衛能力,並反對「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及「一國兩制」。亦即,民進黨是以中華民國面對美國及世界,面對十四億中國人,而不是「倚美謀獨」,這樣是否比較可能「維持美中台關係的現狀」?

又假設:在「維持兩岸現狀」的思維下,如果民進黨走向前述「中華民國不是台獨」的路線,中共是否能以「中華民國」面對台灣?亦即,中共究竟是要把民進黨釘死在「倚美謀獨」的標籤上?還是也有可能引導民進黨將兩岸關係定錨在中華民國?中共反對民進黨「倚美謀獨」,但是否容納台灣「倚美維護中華民國之存在」?

再假設:美國若能更明確地「反對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獨」,因此引導民進黨也更加明確地脫離「倚美謀獨」的操作,這是否更能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

亦即,在想像的中程過渡期間,「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有無可能成為台美中的共同政治基礎?即是:中共不武統,台灣不台獨,美國不支持台獨而維護中華民國之運作,三方共同致力兩岸分歧和平解決。

其實,美中台三方均知當下三邊情勢急遽惡化的危機,各有節制。先說美國。美國確實在虛化掏空「一中政策」,但只是移變到「根據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等維持中華民國之現實運作」為止,卻仍「反對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獨」,此一立場其實符合美中台三方的利益交集。這也是美國在裴洛西事件中宣示的護欄或底線。

再說蔡政府。據傳蔡政府一度曾欲撤回對裴洛西的邀請,可見蓋頭鰻亦知生死門。蔡英文說:「軍演沒有必要,台灣永遠開放建設性的談判。」若要有建設性的談判,恐怕就不能「改變現狀/倚美謀獨」。

至於中共,七月二十六日,汪洋在「九二共識卅周年」談話未提「一國兩制」,而公開主張「(九二共識就是)求一個中國之大同,存兩岸分歧之小異」,顯然是一種政策轉型的試探。中共應已覺悟,無論兩岸關係未來如何變化,必定要有一個「定錨於中華民國/維持現狀」的競合發展期。失去中華民國的依托,就失去了兩岸定海神針。只是,經過裴洛西這麼一攪局,中共的這次試探恐告中斷。

環顧兩岸當下情勢。中共壓制不住台獨,反而弄得中華民國奄奄一息,台灣「懼統容獨」的氛圍且在上升。這些恐皆不是軍事震懾及經濟制裁所能挽回,必須回到中華民國。至於蔡政府,無論台獨如何翻騰,也無法改變美國的「不支持台獨」、中共的以台獨為死敵,及台灣因台獨而撕裂。民進黨若操作得宜,或有可能使兩岸定錨在中華民國,但台獨的結局必是焢窯。

因此,中共不武統,台灣不台獨,兩岸定錨在中華民國,維持現狀,和平發展,應是美中台三邊至少可用於中程過渡的共同政治基礎。

至於若論這場風潮的輸贏,裴洛西是大贏家,她成就了自己的「歷史人設」。美國也表現出「不目逃/不眨眼」的大國氣勢,但畢竟從大局從長遠看,白宮顯然不願見此事發生,亦將以裴洛西此行對台灣的「愛之適以害之」為遺憾。中共則超越了「伴飛」的小兒科,趁此呈現了一幅「台海焢窯圖」,完成了對台圖謀的系統性演示,所以不能說是輸家。台灣則已陷「焢窯」的局面,是輸是贏?

此時,向民進黨,向白宮,向中南海,台灣人民應當一齊發聲:讓我們各方用中華民國好好地生活下去!

番薯,焢窯的溫度正在上升。













給我與陸對話的政府


2022-08-07 05:21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近期因裴洛西來訪引起的台海危機,逼的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台灣需要個能跟中共溝通的政權,不管你多討厭他,都必須面對現實,美國不可能幫台灣解決一切問題,台灣必須戒除對美國的依賴和百依百順。

從俄烏戰爭還有近期中共對台的包圍軍演,可看出美國總是把自身利益放在盟友安危之前,最危險、最困難狀況,盟友必須自己面對,何況台灣還不算是美國真正盟友,只因地緣戰略的重要性讓美國相當在意。

能跟中共溝通,不代表屈服和投降,而是務實面對現況,面對與自己有著特殊關係鄰居,日益崛起強大,但兩岸間許多難解的愛恨情仇,讓彼此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其中一個重大因素就是沒有「溝通管道」。

如果兩岸有溝通管道,知道互相底線,也能夠相互尊重避免衝突,局勢也不會升高到目前程度。民進黨政府最不該的就是:事前沒做好沙盤推演,讓事情走到這一步,使得台灣人民既被羞辱,還蒙受利益損失。

民進黨政權對中共「假強硬」也被看破手腳,過去因強調台美結盟對抗中共,也敢於向中共對嗆,給台灣人民一種對中強硬錯覺。

但面對中共圍島軍演,蔡政府缺乏規劃、應對能力,只能被迫承受。台灣人民必須知道,在軍事實力向中國傾斜趨勢下,只靠嘴巴強硬是沒用的,就連我們期盼的美、日,也無法改變中共軍演決定。

所以,誰能夠跟中共溝通?國民黨嗎?這倒未必!國民黨領導人這段時間著眼選票考量,像朱立倫訪美希望撕掉該黨親共標籤,還有跟著蔡政府對安倍意外身亡降半旗,這些都是簡單、跟風做法,忘記了根本改革。

國民黨失去政權,被民進黨打趴,只是因為不夠親美嗎?先問問黨籍民代的整體素質如何?這才是根本!國民黨內一些沉疴、爛根不除,只想靠炒短線贏選戰,是見樹不見林做法。

民進黨防疫神話被打破,抗中保台假強硬也被看破手腳;但是在野黨未來能否取而代之?

不論國民黨、民眾黨,還是什麼新興勢力,關鍵還是能否看出、並且填補台灣人民需求的空白,而且還要能轉化為打動人心的論述。













訪台惹來恫嚇、禁銷 圖什麼?


2022-08-07 05:21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餘波盪漾,中國祭出經濟制裁,加上密集軍演,對岸此番恫嚇,規模更勝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對台灣民心士氣造成嚴重衝擊。

裴洛西訪台背後,台灣人民竟要付出多項產品被禁銷陸、及對岸軍演威脅的慘痛代價,換來的卻只是蔡政府「抗中保台」義和團式自嗨,還有年底大選再度操弄民粹老戲碼。

過去六年多來,蔡政府親美媚日,反中仇共,帶頭操弄族群意識。二○二一年塔利班攻占阿富汗,美軍撤軍撤僑,輿論出現「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聲浪,蔡英文公開強調,台灣不依賴別人保護,台灣唯一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試問,台灣要如何強大?

兩岸一旦爭戰,以目前役期減為四個月的義務役戰備訓練,可能連基本槍枝瞄準都力有未逮,戰鬥能力是否足以保家衛國?

近日,美國竟針對台灣役期下指導棋,不禁讓人想到「別人的囝仔死嘸了」「拿別人的拳頭拇撞石獅」這兩句台灣俚語,同樣都是出一張嘴,詛咒別人去死。

今年爆發俄烏戰爭已扭轉世界局勢,前一秒安居樂業的人間淨土,下一秒風雲變色,美麗家園頓時成為斷壁殘垣,多少家庭流離顛沛,露宿街頭?無辜兒童,眼神盡流露出對戰爭的恐懼不安,及淪為難民的無奈徬徨。

時至今日,美中爭霸,在可預期未來,對岸恐怕將會對台灣展現更強硬態度。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說「所有的戰爭宣傳,所有的叫囂、謊言和仇恨,都來自那些不上戰場的人。」真是一針見血。戰爭,戰死的是年輕人,逃跑的是政客,無辜的是百姓,發國難財的是軍火商。

台灣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島內猶見太平盛世,毫無危機意識,主政者「見獵心喜」,利用對岸軍演威嚇累積政治籌碼,此誠為人民最深沈的無奈與悲哀,只能望天興嘆,祈求天佑台灣!













看穿訪台秀 選民應行動


2022-08-07 05:21  聯合報/   陶以哲/高中教師(新北市)



因民進黨政府與裴洛西訪台一搭一唱,引來中共圍台軍演,看似熱鬧,實則是為各自選票與歷史定位,除缺乏實際牛肉,更帶給台灣民眾無謂緊張與受怕。

裴洛西訪台與香港反送中事件不同,當時發動者為中國,因為手段不當背棄守護香港承諾,讓蔡的「芒果乾」得利更獲連任。這次裴洛西來訪,一方面正值俄烏戰爭,卻也與台美年底選舉接近,時間敏感、作秀意味十足,也讓合理性打折扣。

蔡政府企圖複製勝利方程式,民眾反應大不如前。執政者真的要好好反思,做正確的事;選民也應勇於行動,下架無能政客。


王健壯/當東風飛彈飛越台灣上空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當東風飛彈飛越台灣上空後
◆  王文華/「格格不入」世代
◆  劉憶如/升息抗通膨的硬著陸風險
◆  楊志良/獨裁防疫,以萬民為芻狗
◆  方祖涵/蹭運動的藝術
◆  劉維公/當代「人設」奇觀
◆  趙春山/波洛西訪台風波:台灣「客廳」會成「戰場」?






王健壯/當東風飛彈飛越台灣上空後


2022-08-07 05:23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國防部對於共軍飛彈越過台灣上空,沒有據實對外發布,引發外界批評。圖為共軍東部戰區4日對台灣周邊發射彈道飛彈。圖/取自「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國家利益是什麼?最近有兩個案例可思考:裴洛西來台,是有利於美國利益,還是台灣利益?石破茂來台是為了日本利益,還是台灣利益?

石破茂來台前,民進黨召開全代會,舞台大銀幕上一張超大的安倍晉三遺照,從背後俯視蔡英文與蘇貞昌等人,蔡英文在致詞時更以哀痛的語氣說「我們痛失了一位好朋友」,她要求全黨同志「記得老朋友的期許」;石破茂就在這一幕場景仍然縈繞台灣民眾腦海時來台。

但這位前防衛大臣在台灣講了什麼?記者問他釣魚台問題,他說「尖閣群島是日本固有領土」。在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的台灣領土上,伸張日本主權,已不符作客之道,誰知他接著又談到從台灣撤離日僑問題,但在台灣談從台灣撤僑,不但對台灣大不敬,也是外交大忌,但民進黨日本情結如此之深,石破茂何懼之有?他訪台的目的,就像訪問團的團名一樣,「思考日本安全保障」,為的是日本利益,並非台灣利益。

裴洛西訪台,更是罔顧台灣利益。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自稱「尊重裴洛西」,也「欽佩台灣」,但他在一篇專欄中,痛批裴洛西訪台「無比魯莽,危險且不負責任」。理由是「這個時機不能更糟了」,烏克蘭戰爭尚未結束,現在又是二十大即將召開的中國政治敏感時期,裴洛西此時訪台,「實際上給了習近平一個機會」;而且地緣政治的最基本原則是,「不能同時與兩個超級大國進行兩線作戰」,但「一個民主黨總統卻無法阻止一個民主黨議長,這是我們政治功能失調的表現」。

Friedman這些批評一針見血,唯一可質疑的是,總統阻止不了眾院議長嗎?川普曾經拒絕提供出訪軍機,阻止裴洛西率團訪歐,如果拜登評估裴洛西訪台損及美國利益、台灣利益與亞太利益,他當然必須以總統身分勸阻裴洛西,但他應勸阻而未勸阻,可見是「非不能也,不為也」。

國會議員通常都不甘願當外交事務的沉默夥伴,何況眾院議長?但不論裴洛西是為了個人歷史功名利益,民主黨期中選舉利益,或是對台灣表達衷心支持,她堅持訪台的後果,卻已讓台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即使裴洛西未預見這樣的結果,拜登國安團隊怎麼可能在作決策評估時未得出這樣的結論?明知結果如此,卻仍放飛裴洛西,這是為了裴洛西、民主黨甚至拜登個人利益?或是表達抗中決心的美國利益?更陰謀論的猜測是,拜登政府可從裴洛西訪台之行,測試中國軍事與政治底線,但以台灣利益為餌,豈不是美國不仁以台灣為芻狗?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如果為了台灣利益,美國政府的首要之務應是阻止中國對台動武,即使稍有動武跡象,也應即刻遏阻消弭,哪有為了美國利益或總統、議長個人利益,而置台灣於險地的道理?「美國支持台灣」,這句話只是象徵性話語,但象徵性話語卻讓台灣陷入被解放軍圍島的嚴重危機,並且從此改變台海維持數十年的均勢,裴洛西訪台十八個小時,台灣的外交收穫僅是美國的象徵性話語支持,代價卻是如此之大,值得嗎?

台灣為求生存,不得不讓台灣問題國際化、美國化甚至日本化,但美國利益、日本利益並不完全等同台灣利益,當東風飛彈飛越台灣上空後,台灣該警覺的是:在美中兩強的膽小鬼賽局中,難道台灣還要繼續夾在中間,迷迷糊糊地步入一場又一場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