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對百年中共在經濟體制實驗上的評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326/web/  

◆  聯合報社論/七百條命消逝,張上淳卻如此輕描淡寫
◆  聯合報黑白集/唐鳳的無用之用
◆  經濟日報社論/保險資金不該介入經營權之爭






經濟日報社論/保險資金不該介入經營權之爭


2021-07-07 01:29  經濟日報 /  社論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本報系資料庫)


今年上市櫃公司經營權爭奪戰,最熱門的當屬東元電機(1504)之集團會長黃茂雄菱光董事長黃育仁父子之爭。雙方積極爭取創始股東、新大股東的股權支持,並且對決於委託書爭奪、訴求外資支持,以及大打媒體戰與法律戰;甚至,牽涉了保險業資金。

黃茂雄聯手私募基金達勝集團,在6月合資新設鈺叡投資,隨後並宣布以每股29元公開收購菱光50.1%股權、溢價19.3%。鈺叡的大股東達勝伍創投,持有鈺叡五成股權背後主要資金卻來自六家壽險公司,合計持有78%股份,引發壽險資金介入經營權之爭的疑慮。金管會對此表示,保險資金有公共性,將發函提醒六家壽險做好投資管理,不能介入經營權之爭。為何收購菱光50.1%股權,會被解讀成可能涉及菱光、東元的經營權爭奪?除了黃育仁是菱光的董事長,菱光持有東元 3.62%股權,而且本次東元董事改選,菱光提名三席一般董事四席獨立董事

為何金管會有以上的政策表達?原本保險業購買公開發行公司股票,保險法 146-1條僅規定其購買每一公司之股票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5%及該發行股票之公司實收資本額10% 。然而民國 90 年(2001年)代發生多起金融業者利用旗下保險公司資金,配合大股東取得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權,受到很多批評。保險法此條文是規範保險業資金配置,原則上是屬於財務投資。雖然上述保險公司的投資,仍然符合法規,但是搭配其大股東的持股與委託書爭奪,已能掌握被投資金融機構過半董事席次。亦即大股東只拿出非常少的資金,透過上述方法,非常高槓桿地擴展其所控制的金融版圖

由於保險業的資金有超過九成來自保戶,卻被大股東用來取得其他金融機構董事會的主導權,與保險法之財務性投資的精神不符,因此民國 96 年(2007年)7月保險法修正,146-1條新增保險業不得有下列情事之一:以保險業或其代表人擔任被投資公司董監事、指派人員獲聘為被投資公司經理人,以及行使表決權支持其關係人或關係人之董監事、職員擔任「被投資金融機構」董監事。

然而,民國 102 年(2013年)又發生保險公司以財務投資名義配合大股東投資非金融機構的上市公司而此上市公司再控制另一保險公司,又創造了新的介入保險公司控制權的方式。因此民國 103 年(2014年)6月再修正保險法,嚴格限定保險業不得行使對被投資公司董監事選舉之表決權。由以上修法過程,顯示出主管機關是不願意保險業資金涉及任何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權爭議,但實際上卻是直接或間接一而再地發生。

對於鈺叡公開收購菱光,被解讀成可能影響東元的未來經營,達勝伍創投表示,東元今年股東常會,自3月27日起股票已停止過戶,因此收購菱光案於6月21日公告時,東元股票已停止過戶,對於東元今年股東常會改選董事一事並無任何影響力。達勝伍創投強調,這次公開收購菱光符合創業投資事業輔導辦法的規定,且遵守證券交易法有關於公開收購程序之規定辦理。

然而一旦鈺叡公開收購成功,取得菱光的經營權,就有可能召開臨時股東會,改選菱光董事會,或改派菱光當選的東元法人代表董事,那就有涉入菱光、東元的經營權因此金管會應立即修正保險公司投資創投業管理辦法,除了要求創投的資金不得直接、間接介入被投資公司的經營,並且當有介入之情事,創投必須撤資;若創投不撤資,則保險公司須出售創投的股權,真正落實保險業資金不能涉及任何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權爭議。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黑箱成癮


2021-07-06 02:3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國產疫苗要以「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臨床」,作為緊急授權依據。但要做為對照組的AZ疫苗之中和抗體效價,陳時中卻表示「決定不公布」。從疫苗到防疫,陳時中已得了「黑箱成癮症」,凡事以不透明為原則性

宣布「不公布數據」前,陳時中暗埋伏筆;說公布與否,要和法務部研議「權利義務關係」。這是他慣用的操作手法,諸如採購 BNT 疫苗為何破局,為何以超高價採購國產疫苗,陳時中都推給「保密條款」,說公開會有法律問題。如今,又故技重施

陳時中的黑箱法寶很多,「保密條款」只是其一。立委要求國產疫苗審查比照美國全程公開,陳時中以「會有負面影響」堅拒。至於造成防疫破口的「三加十一」措施,民眾接種的順序如何決定,他直接以「沒有會議紀錄」就混過去了,連理由都懶得編。

陳時中如此肆無忌憚,主要是自恃有府院力挺,加上民進黨全力護航在野黨要求公開決策會議紀錄公開國產疫苗採購合約、和緊急授權審查等提案,在立法院全遭綠委封殺。當年極力「反黑箱」的覺青、民間團體,不是噤聲不語,就是變成側翼。就連監委,都誇陳時中「很辛苦」。

若非見不得光,何需黑箱作業?陳時中的黑箱癮,也正是蔡政府的黑箱癖只要權力,不要負責










聯合報社論/七百條命消逝,張上淳卻如此輕描淡寫


2021-07-07 02:16  聯合報 /   社論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 圖/取自記者會直播畫面


新冠疫情造成全台七○六人死亡,死亡率高達四・六八%,較全球平均死亡率二・二%高出兩倍多。針對外界質疑台灣死亡率偏高與醫療不當有關,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稱九成死者都有潛在疾病,平均年齡高達七十三歲,且不少案例是家屬「拒絕急救」,才造成死亡率偏高。張上淳的解釋,其實難以遮掩政府的失職,更無法讓社會大眾釋懷。

不可否認,患有慢性疾病的民眾一旦染疫,抵抗能力必然較差,死亡率也會較高。但一味把死因推給慢性病,未免太輕描淡寫,也過於推託責任。從五月中旬到六月中下旬的疫情高峰,台灣每天有十幾到卅幾人死亡,有猝死家中防疫旅館,乃至突然路倒許多人是死後才發現確診或者住院當天即病逝。換言之,許多人根本連送醫治療的機會都沒有,甚至不知道自己染疫,這才是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以昨天為例,新增廿七確診,卻有十七死,這樣的比例豈是正常現象

從這些過程,人們可以看到三個嚴重的行政破口,這是蔡政府和指揮中心難以推託的失職責任。第一,那麼多人生命瀕危卻不知自己染疫,應歸咎於指揮中心遲遲不肯擴大篩檢,導致輕症患者不斷將病毒傳播進入社區,使無辜者感染而不自知,最後驟然辭世。當醫界形容這種情況是「快樂缺氧」時,他們真能確定這些人在瀕死之際是「快樂」的嗎?

第二,政府一直耽溺於「超前部署」的大內宣,但對務實的醫療資源籌措與配置上卻不夠用心,導致確診者來不及收治,而重症患者來不及搶救。例如,疫情大爆發集中在雙北熱區,指揮中心卻無法為兩地調度到足夠負壓病房醫療器材使許多延誤就醫者迅速淪為重症,有人甚至沒有病房可收治。再如,單株抗體藥物可有效避免年長確診者變成重症,我們卻直到六月初才研議採購,六月中才到貨,顯示指揮中心醫療救援準備遲緩不足。包括藝人賈永婕集資捐贈數百台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是回應醫護人員的求救,為何指揮中心聽不到救援前線的聲音

第三,把死亡率高推給長者及慢性病,完全是缺乏說服力的說法,也對台灣健保制度構成嚴重羞辱。除非張上淳能證明台灣的慢性病患者比率高於全球,否則同是新冠確診者,台灣的死亡率是四・六八%,而美國、日本是一・八%,韓國、印度是一・三%,越南○・四%,新加坡○・一%,這要如何解釋?台灣號稱擁有全球最進步健保制度,理論上每個國民都應得到充分的照顧;但我們的死亡率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中排在最高的前十名,這說得過去嗎?這難道是說,我們的健保制度養出了大批患有慢性病的國民,使他們的身體不堪一擊

從上述的分析看,任何能獨立思考的公民恐怕都難以接受指揮中心的解釋,說是死者慢性病太多放棄急救云云。家屬會放棄急救,當然是因為患者病情已太過嚴重,張上淳卻倒果為因,也未免太會牽拖。試問,如果不是疫情出現破口,且始終無法有效防堵,慢性病會致人於死嗎?再說,如果再把近期因施打疫苗死亡的三百人加進來,台灣短短兩個月因疫情枉送性命的人數已逾近千人。這麼龐大的群體驟然消逝,蔡政府不好好檢討追究,卻只用最簡單的藉口推卻了事,只會愈凸顯自己的無能和冷酷

蔡政府採購疫苗充滿算計,指揮調度心存政治私心,照顧國民健康怠惰不足完全枉費了我們的大好健保。


去梯言/邱義仁吹皺一池春水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295/web/ 

◆  沒疫苗打…需求當政績 苦難成功勞
◆  邱義仁說真話 還是又一謊言
◆  謊言亂竄 政府真相藏井裡?
◆  去梯言/邱義仁吹皺一池春水
◆  不在籍投票 民進黨總要還的!
◆  陸對企業網絡安全審查 會更嚴
◆  法院硬體不足 是視訊開庭最大阻礙
◆  看客意猶未盡 台獨夢怎會醒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邱義仁吹皺一池春水


2021-07-07 02:39  聯合報 /   公孫策
前總統陳水扁(右)在廣播節目專訪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左)。圖/翻攝自微微笑廣播直播畫面


邱義仁上陳水扁的廣播節目,說「(宣布台獨這件事)這不是台灣人民可以自己決定的」,一干因美國拉起抗中聯合陣線而受到鼓舞的台獨團體,被這句「無可奈何的實話」給打了一記悶棍,更在防疫緊張氛圍中引起一陣旁生枝節的議論騷動,真是吹皺一池春水。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以來,中共持續增強戰機繞台的壓力,美國軍艦通過台海次數亦未見減少,加上三位聯邦參議員搭軍機快閃來去松山機場,這些都給了「台海正逼近戰爭邊緣論大好素材。可是邱義仁說了實話:「說起來很殘酷,要考慮國際形勢,要考慮中國可能的作為」。這三句話聽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藏了兩句潛台詞:「一旦台海有事,美軍會不會來?」—上星期有報導「美日兵推台海戰事」,那是「考慮中國可能的作為」,然而,重點其實在於,「一旦台海有事的那個當下,國際形勢正是美軍會不會來重要影響變數

春秋時,齊桓公為諸侯霸主,曾經率諸侯聯軍討伐楚國,迫使楚國簽下和約。當時位在現今河南境內淮水流域的幾個小國:以弦國為首,結合它的姻親江、黃、道、柏等國,都依附齊國而不甩楚國。可是這幾個小國在短時間內先後都被楚國滅了,而齊桓公卻都沒有出兵,那是怎麼回事?諸侯盟主不是應該「繼絕存亡,濟弱扶傾」嗎?

原來,齊桓公當時正忙於「尊王攘夷」—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姓姬名帶)聯合戎人攻打老哥失敗,王子帶逃到齊國,齊桓公派管仲去為周襄王與戎人講和。簡單說,對齊桓公而言,尊王攘夷是比濟弱扶傾更優先的事情,那幾個小國雖然是諸夏中原民族受到蠻夷楚國侵略,可是優先順位得排在後面。《東萊博議》評論這一段指出:天下之禍,恃人而不自戒者居其最。也就是說,弦、江、黃等小國都是因為仗恃有齊國當靠山,招惹強鄰但自己卻沒戒備,遂至滅亡。

套到今天的國際形勢,美國拜登總統力圖挽回盟主地位,他以「民主價值」做為揪合歐洲各國的號召,台灣當然是民主大家庭的一員。然而,民主家庭成員猶如齊桓公的「諸夏」,卻絕非「周王」,也就是說,台灣不可能是美國的第一優先考量,如果一心只想美軍會來而橫挑強鄰,恐怕禍至無日矣













謊言亂竄 政府真相藏井裡?


2021-07-07 02:43  聯合報 /   吳成豐/靜宜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復星醫藥位於上海宜山路的總部。圖/中央社資料照


日前外電報導,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分別與上海復星醫藥達成初步協議,將進口德國 BNT 疫苗來台,中國國台辦表示,上海復星集團是台灣地區獲得 BNT 疫苗的唯一洽購方。蘇揆反擊表示,中國在這個時候還要來說嘴,貶台灣成為地方的區,還在談政治。

我們先靜下心來看台灣的現實與真相是什麼?五、六月以來,民間企業、宗教團體與熱心的個人們,目睹台灣極端欠缺新冠疫苗,展開自救行動,自掏腰包購買經國際認證的國外疫苗,這是活生生的真相真相還包括,旅行社包機前往關島打疫苗,更早的是更多人前往美國打疫苗

還有太多真相待釐清,例如國產疫苗做為對照組的AZ疫苗中和抗體效價,陳時中說「不公布」,為什麼國產疫苗可信度不能公開?媒體質疑採購BNT疫苗為何破局?為何用超高價每劑八百多元新台幣採購尚未經國際認證的國產疫苗?陳時中的回應是「保密」。令國人霧裡看花不明真相的故事,多到族繁不及備載。

以上許多眼見的真相及國人所欲了解的真相被置兩旁,而耍嘴皮子反擊大陸卻擺中間。請問蘇揆,沒更重要的事可做嗎?

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一句名言說:「對於真理(真相),我們一無所知,因為真理藏在井底。」

許多人常做埋藏真相的事,包括政客在內,好多人非常厭惡這種行為。法國畫家萊昂.傑羅姆在一八九六年用嘲諷的筆法,畫出一幅被公認的傑作叫「真理(真相)從井裡爬出來」(Truth Coming Out of Her Well )。畫中一位被謊言所騙陷入井底的裸女,從井裡跨出左腳爬出,滿臉怒容,右手執皮鞭,像似要攻擊騙她的人。萊昂將真理(真相)擬人化為被騙光身上衣著的裸女,她好不容易脫身出井,準備對騙她的「謊言」做出無情反擊。這個真相與謊言的寓言傳說,來自法國。

真相被埋藏的事實可能很普遍,要不然英國著名的首相邱吉爾也不會這麼說。他說:「當真理(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謊言)卻已經跑遍了全城。」

許多民調及輿情反映顯示,近半民眾不滿意蔡蘇政府對治疫情的種種施為。往後對抗疫情仍很長久,請政府切忌讓謊言跑遍各地,很多國人也不樂見那從深井脫困的真相執鞭反擊。












沒疫苗打…需求當政績 苦難成功勞


2021-07-07 02:44  聯合報 /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疫苗登記預約系統6日針對金馬澎民眾試辦,圖為民眾在家操作上網登錄。記者陳正興/攝影


昨天政府推出民國四十六到六十年出生民眾接種疫苗預約登記平台,很快就有近百萬民眾上平台登記,顯示民眾接種疫苗的迫切性。不過,許多民眾登記成功後,沒高興多久,就發現原來只是「意願登記」,還是要繼續等待疫苗,也還不知何時才能接種。希望政府不要再把民眾的迫切需求,當成自己政績,把民眾的苦難心聲變成功勞。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已有超過一萬五千個國人染疫,更不幸的是有七百多位民眾往生,整個社會充滿恐懼感,盼望能接種疫苗來對抗病毒,但很遺憾蔡政府採購疫苗超落後,到貨疫苗更稀少,所幸有美日兩國接濟四百多萬劑疫苗,但這對我們需要近四千萬劑疫苗而言,遠遠不足,因此在接種疫苗作業中產生許多不公平現象,讓一般普羅民眾更感受到哪有同島一命。

美日兩國接濟四百多萬劑疫苗,台灣民眾當然感激,但我們自己的企業或宗教團體分別提出各五百萬劑的捐贈,不也顯得很大器嗎?假如我們政府早點同意讓企業和宗教團體都能進口,加上自購到貨和美日捐贈的疫苗,應該可以初步建立起台灣的免疫網,讓台灣解封恢復正常生活。

外國政府的捐贈,我們政府就欣然接受;面對本國企業或宗教團體的捐贈,我們政府就無法欣然接受,無視民眾對疫苗接種的期盼,讓民眾直覺政府是不是真的生病了,不讓台灣的企業和宗教團體做好事,要把功德讓給外國政府,讓台灣民眾感謝外國政府,這是什麼心態?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烏鴉嘴不幸言中,新冠變種病毒Delta已入侵台灣,再次說明入境不普篩的弊病;加快疫苗接種是預防病毒Delta擴散的最好方式,希望政府趕快讓企業和宗教團體捐贈疫苗都能進口,並妥善規畫接種計畫,務必在短期間完成全島接種,現有民力民氣可用,何必依靠外人?










不在籍投票 民進黨總要還的!


2021-07-07 02:44  聯合報 /   陳彥佑/博士候選人(投縣竹山)
中選會公布原定8月28日舉行的公投,因疫情改於12月18日投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原定下月舉行的公投四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延至十二月,然而疫情後續發展仍有不確定性,為因應可能的挑戰,以及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的參政權,推動不在籍投票制度.此時是最佳時機。最愛提「超前部署」的民進黨政府,立院黨團卻反對召開臨時會處理不在籍投票案,對此,筆者認為,民進黨總有一天要還的!

本屆總統大選時,綠營將首投族及青年選票視為勝選關鍵,總統蔡英文還密集跟網紅互動,甚至合拍影片呼籲首投族返鄉投票,黨中央也推出廣告,鼓勵青年返鄉投票。那時筆者質疑,民進黨完全執政近四年,如果很重視年輕選票,為何不立法推動不在籍投票,反而是呼籲要青年選民返鄉投票?

不僅如此,當時民進黨中央與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大學生代表等曾共同舉行記者會,呼籲各大專院校應在不影響學生受教權及教職員行政作息的情況下,彈性調整期末考時間。筆者不得不再次質疑,當時到底是誰在執政?如果是教育部要求各校學術中立,那執政的民進黨只要推動不在籍投票,這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不是嗎?

從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開始,二十五年來不少專家學者與民間輿論倡議不在籍投票,平心而論,藍綠執政的當局,皆以各種理由百般推託阻攔。現今,以民進黨這幾年在立法院的強勢作為,有哪一個他們想要過的法案會過不了?

 在全國性公職選舉投票,如總統選舉,民進黨假使對於讓中國大陸或旅居國外選民適用不在籍投票有疑慮,為什麼不先通過限縮於台澎金馬等自由地區的不在籍投票?至於全國性公投部分,也適合同樣的道理,這些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另外,媒體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強調,不在籍投票是在台灣天空盤旋將近三十年的東西,不應該透過臨時會解決。筆者不得不說,不在籍投票在各國施行方式不盡相同,是世界趨勢,在我國卻討論了三十年,行政部門早應有因應作為,否則就是怠惰疏失。

 如今民進黨執政五年多,對於不在籍投票還是原地踏步。民進黨以完全執政的優勢,不在籍投票沒有什麼難易度問題,只在於要不要做而已。最後提醒民進黨,倘若仍為一黨之私,充滿政治算計,或是沒有為民著想,只是喊一喊,交代一下,套用電影台詞,那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邱義仁說真話 還是又一謊言


2021-07-07 03:02  聯合報 /   李坤隆/實踐大學教師(高雄市)
邱義仁。圖/報系資料照片


對於民進黨,每個人總有不同看法,但是這麼多年下來,「善變」是許多人的印象,這雖是生存不得不的作法,卻也可能是一個黨長久以來累積的特質。最近,邱義仁對於台獨說法,更不禁讓人懷疑,究竟這是真話,還是另一次的謊話呢?

邱義仁說,黨的目標理想要保留,但要宣布獨立必須考慮國際形勢,此時並不適當。這話說得含糊,因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這等於宣布台獨運動是一個危險且失敗的運動,他更直言,「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到底是笨?還是聰明?是幸或不幸?是台灣的守護者或背叛者?」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思考,邱義仁反映的正是民進黨的現實,那就是在當權時,說的是一套,跳脫權力核心後又有另一套說法,印證民眾對民進黨「善變」的印象。

不過,這樣的善變卻影響到台灣整體的發展,因為後來許多民進黨的追隨者也都含糊以對,心中根本沒有對台獨的基本價值觀,頂多就是將台獨當成獲取權力的墊腳石而已,反正就像邱義仁說的,連政黨都不躁進,個人何必身先士卒呢?

進一步看,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國內對於統獨當然各有支持者,但是許多年輕世代對台獨比較有偏好,如果民進黨只是將台獨當成獲取政權的手段,卻不願或不敢有具體作為,每次都是包裝在「愛台灣」的文字遊戲中,那絕對是對台灣未來政治發展最大的傷害。

更可怕的,邱義仁看似說出真相,但如果這樣的論述也只是民進黨獲得或穩住執政的手段,也就是,這是另一次謊話的開始,那恐怕才是台灣人的災難吧!












看客意猶未盡 台獨夢怎會醒


2021-07-07 02:58  聯合報 /   林法/公(彰化市)
邱義仁當過總統府、民進黨中央黨部、國安會、行政院「四大秘書長」,是民進黨新潮流元老級人物。圖/翻攝自微微笑廣播直播畫面


邱義仁去年說「瘋了才搞台獨」,現在又說「這不是台灣人民可以自己決定的」,因為別說中國會打,美國根本就不贊成。但綠營人士說只是時機未到,台灣若持續努力終有可成之日。

不錯,相信只要有強烈企圖且團結一致,就像猶太民族流亡二千年後仍能建國,「台獨」並非痴人說夢。但主觀力量操之在我,客觀形勢卻成之於人,當時若無以美、蘇為首的聯合國支持,以及建國初期挫敗阿拉伯聯軍,也不可能有今日的以色列。

台灣呢?就主觀力量言,台獨一路走來,其實很少具備什麼理想或神聖的成分,說穿了,政治人物所謂的「國家主權」或「民主尊嚴」,本質上只是利用兩岸歷史隔閡、實力落差,為炒熱選戰才有的操弄。至於未經修憲,「中華民國天經地義就是台灣」的過程,更是我們踐踏憲政放任政客的偷雞摸狗。像此類「正常國家」或「正常人民」該有的格調都談不上,又怎能像以「耶和華選民」自居的以色列,舉國齊心而槍口一致對外?

另外論客觀形勢,先別提對岸與我軍力懸殊,單以綠營人士說「美國不是不支持台獨,只是時機未到」,試問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迄今,有哪一份美國官方文件顯示支持我們獨立,並不計一切代價作好萬全準備?難道所謂「時機」,除了美國的態度,還牽涉國際社會「一中政策」突然轉向,或者台海情勢劇變,「中國七塊論」成真之時,台灣也成了戰無不克的「變形金剛」?這不禁讓人懷疑經過多年教訓,談到統獨便吶喊「希望相隨、有夢最美」的人,真的變少了嗎?

所以如果有人認為邱義仁所言,代表台獨的夢醒時分,恐怕也是在作夢,因為就算台上演員承認自己是「瘋子」,但相似戲碼換上一批人,相信「時機未到」前,台下「看戲的傻子」同樣會看得津津有味!












法院硬體不足 是視訊開庭最大阻礙


2021-07-07 02:55  聯合報 /   陳冠宇/律師(高雄市)
因應疫情國內升溫,橋頭地方法院採遠距視訊開庭審理。記者陳弘逸/攝影


因新冠疫情嚴峻,在司法運作上,為配合三級警戒,司法院宣布除有緊急性、時效性或其他有即時處理必要或得以視訊設備進行遠距開庭之情形外,其餘訴訟案件原則上暫緩開庭,以阻斷疫情傳播擴散的可能。

雖然三級警戒後,司法院積極推動視訊開庭,然而在實際執行上,視訊開庭仍有諸多困難之處,例如部分地區法院視訊設備不足,無法處理大量有待進行的庭期,或者當事人對視訊設備操作不熟悉,以及選用的視訊軟體對使用時間的限制等等,導致縱然司法院多闢了一條視訊開庭選項,然實際上對於無法開庭的困境,幫助依然有限,仍有為數眾多的案件審理進度被迫停擺。

人員操作不熟悉可以透過事前的教學解決,而軟體使用時間的限制也可以透過購買軟體會員延長使用時間處理,事實上,依筆者目前實際執業經驗,視訊開庭推動的阻礙,最主要仍源自於法院的硬體設備不足,筆者就曾有向法院書記官詢問某案件能否採用視訊開庭,而得到書記官表示該法院全院只有一組視訊帳號,無法執行視訊開庭,請親自到法院開庭的答覆。

隨著三級警戒持續,各級法院開始出現受不了積案未結壓力,而要求當事人或律師如期到法院面對面開庭的情況,基層法官面對日漸增多的未結案件,在積案壓力且須兼顧人民權益下,被迫置司法院頒布的防疫措施於不顧,此實難以苛責。但筆者希望,各級法院盡速完善建置相關視訊設備或者延伸法庭,尤其非都會區及地處較偏遠的法院。

依筆者執業經驗,某些法院在採行傳統面對面開庭的情況下,連基本的防疫隔板都未能設置,法官、書記官、通譯及兩造當事人全都暴露在染疫風險中,相關硬體設備實仍待完善建置,此部分恐有賴司法院積極協助,好讓司法人員及人民能夠在安全及較無染疫風險環境下進行司法程序,不要再讓個案承審法官必須無奈地在巨大積案壓力,以及具有高度染疫風險的群聚開庭中做選擇,也使人民的訴訟權益能夠獲得保障。











陸對企業網絡安全審查 會更嚴


2021-07-07 02:51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台北市)
大陸網信辦7月2日要求暫停滴滴出行的新用戶註冊,7月4日將應用程式下架。路透


大陸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日昨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三家平台實施網絡安全審查,這是繼滴滴出行後,又一波安全審查。

首先,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大數據時代掌握數據就是商機,政府對於民情大數據的掌控,無疑就是管控民眾的最大也最有效工具。台灣五月中疫情急轉直下,主管機關要求民眾出入各場所需實聯制登記,但澎湖一確診案例,地方要求中央提供足跡未果,可知大數據若善用可即時掌控確診者足跡,提早匡列、篩檢。共產國家早期連人口數據都是國家機密,大陸一向認為統計數據是國家機密,現在企業若可由中央部會叫車資料,計算各部會人員出入數、頻率,無疑就可推估國家事務緊張與否,孰可忍之?

其次,中國已成美國最大對手,非過往戰略夥伴關係。年初拜登上任到最近在歐洲峰會言論,中國感受到只有比川普時代倍增的冷冷惡意,非暖暖善意。中國企業在美國股票上市,無疑會使歐美藉機成為大股東,對於企業經營資訊可名正言順參與和掠取。善於收集資訊的日本商社,四、五十年前都會利用各國留學生傳回當地氣候消息,決定大宗穀物期貨進出;今日中國企業若將大陸各項經營和資訊安全數據拱手讓人,毋寧就是另外一種戰爭型態默默開打,豈可不防?

第三,中國對於政權穩定和國家安全視為執政首要,從中共建黨百年大會就可看出習近平的繼續執政企圖。經濟繁榮方能確保政權安穩,但吸引外資和發展經濟仍要顧及國家安全,此所以年初發布「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確保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投資,不能損及中國國家安全。而大陸二○一五年七月一日頒布的「國家安全法」,可說是以上外資投資安全審查和日昨大張旗鼓網絡安全審查之根本母法。大陸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法令和各部門環環相扣、層層節制下,才會出現對於這些在美股上市企業的安全審查。

面對國際情勢,美國已成中國最大對手,習雖才說:「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但因應美國打壓、中企又在美國頻頻上市新局,中國提升對企業網絡安全審查是必然趨勢。

不是最嚴,還會更嚴!


盛治仁/躲得了病毒,躲不過競爭者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躲得了病毒,躲不過競爭者
◆  楊志良/以生存革命對抗滅國大計
◆  方祖涵/助攻王史塔克頓的阻攻







盛治仁/躲得了病毒,躲不過競爭者


2021-07-07 03:13  聯合報 /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集團董事長)
數位轉型概念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疫情期間不管工作和生活都產生劇烈變化,加快了各項科技的運用和轉型,最近出版的「領導者的數位轉型」一書正好提供了人工智慧時代下,所有企業組織都應該思考的轉型架構。兩位作者 Marco IansitiKarin Lakhani 都是哈佛商學院教授,長年研究創新管理數位轉型,因此書中討論到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公司成功與失敗轉型個案,讓我們在閱讀時可以思考比較不同客觀環境下的可能選項。

書中很重要的一個核心概念,是他們對數位轉型的定義,不是要公司去轉變全新的營運型態,而是在保有自己的文化和競爭優勢的前提下,去導入數位營運來啟動新的成長動能。

Youtube 和 Netflix 如何改變娛樂業,Amazon 如何改變書店和零售業,螞蟻集團和 Airbnb 就會如何改變銀行業和飯店業的運作方式。這些樞紐型公司起初沒沒無聞,發展一旦跨過臨界點,就會指數型成長,因為後面增加的客人,幾乎是零成本,可以大量增加獲利空間。面對挑戰的行業,如果被動等待一定受到重創。必須要不斷思考新型態公司可能帶來的衝擊,全力因應。

前面幾個獨角獸公司畢竟是少數個案,對一般企業更有參考價值的案例則是例如創下最快速疫苗研發紀錄莫德納公司零售數位化轉型的 IKEA,以及健身器材公司 Peloton 。我就簡單以 Peloton 的例子來說明。

跑步機飛輪腳踏車是再普遍不過的健身器材了。Peloton 在高品質的健身器材上配備平板電腦,並收取月費。顧客就可以隨時從直播或庫存課程中運動,並且透過官方臉書讓十餘萬會員與教練彼此連結,並形成各種次群組。簡言之,他們把傳統的產品加上數位功能之後,透過會員社群創造了附加價值市場區隔。另一方面,累積了百萬人以上的課程訂閱者運動習慣和社群網路參與度等寶貴資料,又可以回頭成為分析改進產品甚至連結跨域合作的基礎。

Peloton 現在雖然成功,但是在起初創業時,卻被四百多位投資者拒絕,因為不相信傳統產品能有數位前途傳統產業之所以傳統,可能是習於以傳統的方式作傳統的事。所有的傳統產業,都有機會也應該引進數位思考

現實上幾乎沒有公司不曾思考過要數位轉型,只是真正成功的案例畢竟還是少數。我自己觀察每隔幾年市場就會出現一個熱門關鍵字,從雲端、區塊鏈、平台經濟、大數據到人工智慧等等。如果我們只是跟著熱潮去片面地引進部分措施,就不容易達到效果,必須要全面地思考數位轉型對組織的意義、組織流程的調整、營運系統和競爭能力的優化、執行的步驟、以及讓所有同仁的理解和投入才有機會成功

兩位作者除了商業模型的探討之外,也很重視人文素養社會責任。他們特別提醒巨大的樞紐型數位公司領導者思考範圍不要侷限在傳統單一公司的經營管理,而要顧及公司運作對社會的整體影響,也就是不要只考慮 Wall Street,更要考慮 Main Street。對於數位思考必要性,我就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作結,「即使病毒沒有找上你,競爭者終究也會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