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兩黨拚經濟 數字會說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248/web/

.聯合報社論/葉俊榮準備進入台大校長案的亂葬崗
.聯合報黑白集/官員腦袋都被格式化?
.經濟日報社論/兩黨拚經濟 數字會說話






經濟日報社論/兩黨拚經濟 數字會說話


2018-07-19 00:5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為拚年底「九合一」選舉,執政黨組成了「戰鬥內閣」,並擴大宣傳政績。最新攻勢是說民進黨比較會「拚經濟」,所以目前台灣經濟是20年來最好的狀況。民進黨秘書長舉出具體數據,如輪替前國民黨執政的經濟成長率為0.81%,目前正逐步增高,失業率也創下近年來新低,說明不是老王賣瓜,而是有憑有據。
這顛覆了一般的認知,民眾通常認為國民黨比較擅長經濟建設、民進黨較強於推動改革;若民進黨拚經濟也優於國民黨,那國民黨豈不該長久退出政壇?到底是民進黨「自我感覺良好」,還是國民黨真的「廉頗老矣」,值得深入推敲。
比較彼此的經濟表現,不宜只舉出一年半載的數據,因為任何人都會選擇對己有利的數據來發揮。採用執政期間的「平均值」相互比較,才比較合適。另外,台灣是相當依賴貿易成長的經濟體,強烈受國際景氣影響,因此以國際因素來調整或參照,應是更好的比較方式,否則執政表現有極大的運氣成分,無法反映真正績效。
因此,要比較兩黨經濟表現,可將20多年來兩黨執政期間、經濟成長率的平均值算出,再來比較。若將1992~1999年李登輝掌權八年當成可比較的第一期,由國民黨執政,2000~2007陳水扁八年當成第二期,由民進黨執政,2008~2015馬英九八年為第三期,2016~2018蔡英文三年為第四期,用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算出各期平均成長率(2018年為預測值),可獲得四期平均成長率依序為:6.04%、4.23%、2.79%、2.03%。以此來看,蔡英文政府的績效其實最差,李登輝政府的績效最好,但兩黨各有勝負(陳水扁第二,馬英九第三)。
但如同前述,合宜的比較應考量國際基礎,除去國際景氣影響。最簡單的做法是以我國成長率「扣除」國際經濟成長率,看我國表現優於或低於國際多少;做比較基礎的「國際」,可以選擇「全球」,或和我國經濟體質較接近的30多個「先進經濟體」,或和我國體質極類似的對手─「韓國」。如此,我們發現當調整基礎為「全球」時,台灣四期的表現分別為:2.54%、-0.07%、-0.45%、-1.60%,意味著除第一期國民黨李登輝政府有超越全球平均的表現外,其他三期政府表現都不如全球,但以第四期蔡英文政府最差。
同樣的模式,若以體質和台灣更接近的「先進經濟體」為調整基礎時,結果就更有趣,四期表現分別為:3.34%、1.70%、1.79%、-0.14%。兩個國民黨執政期都超越民進黨的執政表現,而最差的還是蔡政府。而以經濟體質最接近台灣的「韓國」來調整時,四期的表現為:0.73%、-0.90、-0.22%、-0.94%,除了李登輝政府施政超越韓國外,後面三期都不如韓國,但第三期馬英九政府的表現超越了前後兩個民進黨政府,陳水扁政府表現接近蔡英文政府,但後者還是最差。
上面的比較環繞在「經濟成長率」上,其關鍵經常在高科技電子業;但景氣好壞在產業間存在極大差異,傳產和服務業一般都會說情況「一年不如一年」。但看數據都有成長,原因何在?因為在政府鼓勵創業下,企業家數持續成長,微弱的業績成長難敵家數增加和網路企業的分食效果,一般企業當然感嘆業績下滑。
據調查,三成計程車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或門檻較低才加入此行業,因此計程車的增減可以反映景氣好壞去年2月機場捷運通車,對計程車營運產生衝擊,計程車數目應該下滑才是;但到今年5月,計程車數目和政黨輪替前的2015年比較,居然多出了1,000部。如果現在經濟最好,根本無法解釋這種矛盾。
現在,兩黨之間,誰比較會拚經濟,答案應該夠清楚了吧!






聯合報黑白集/官員腦袋都被格式化?


2018-07-19 00: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拋出「故宮台灣化」政策,引發熱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閣改組中最不受注意的故宮新院長陳其南,就任後卻發表了最驚人的政治正確宣言:矢志要把「故宮台灣化」、「故宮土著化」,讓故宮變成「所有台灣人的故宮」。
陳其南的態度證明一件事:任何人進入這個政府為官,腦袋都先被「格式化」了。因此,不論是什麼文化人、什麼專家、什麼知識分子,一坐上民進黨賞賜的位子,統統變成同一種腦袋,想的都是同樣的事。
偏偏故宮裡面的寶物不是可以格式化的東西,它們都具有特定的歷史及文化脈絡,再怎麼硬拗也嵌不進民進黨的「台灣化」框框裡。人類學家出身的陳其南聲言要「翻轉故宮文物的意義」,但請問:文物的意義可用政治之手任意「翻轉」嗎?還是說,當官的陳其南,三兩下就可以推翻學者陳其南的畢生信仰?
蔡英文總統反中,賴揆是台獨工作者,因此所有政府官員的腦袋都要跟著「格式化」,置入「反中」的運作模式。總統高喊新南向,就沒有官員敢向西看,各部會隨即管制兩岸交流,教育部拚命改課綱,調查局努力抓共諜,現在輪到故宮要「土著化」、「台灣化」。
陳其南至少說對了一句:「即使主張台獨,也必須把故宮文物保存好。」這是從尊重文化的角度出發。問題是,故宮的存在,串連著兩岸牢不可破的文化與歷史關係,這像一面照妖鏡,讓台獨人士惴惴不安。也許有一天,獨派會要求把故宮寶物送回中國大陸








聯合報社論/葉俊榮準備進入台大校長案的亂葬崗


2018-07-19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校長遴選的拔管僵局,教育部長葉俊榮的態度備受矚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台大校長遴選的拔管僵局,教育部葉俊榮的態度三日一變。就任前,他對台大因為此案而「消沉」表示同情,顯有意解開僵局;但就任後他拋出走新路的三選項,卻與其前任吳茂昆的拔管口徑差異不大。與此同時,則傳出總統府近日約詢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維昭,要求他重新遴選校長,且須排除原當選人管中閔。從這些轉折看,葉俊榮要帶著自由意志解決拔管之爭,恐怕已成奢想。
台大校長案難關重重可以預期,比較意外的是,葉俊榮似乎高估了自己的處理能力和空間。首先,回看拔管案的幾波轉折,蔡政府都在分明有大路可通的情況下,選擇走向死胡同,可見決策者的執拗已遠遠壓過理智。這點,從民進黨堅持與柯文哲分道揚鑣並另提姚文智,亦一目了然。其次,從潘文忠揮刀到吳茂昆下手,拔管案雖看似是教育部主導;事實上,蔡英文與賴清德皆在幕後下指導棋,才會如此欲罷不能。第三,以蔡英文就任以來所表現的強烈「好勝心」,任何讓管中閔上任或重新回到遴選隊伍的做法,都會讓她有「戰輸」的挫敗感,絕不可能接受。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葉俊榮擺出「暖男」之姿,向台大送暖釋出善意,也許喚起了外界一些遐想與期待。但回到現實,要說葉俊榮有能力改變蔡政府「只許贏不能輸」的意志,或改變民進黨「面子比裡子重要」的性格,恐怕都只是妄想。也因此,令人擔心,葉俊榮所謂的「新路」,恐怕不是要鋪平讓管中閔就任的康莊道,而是要打造柔性坑殺台大風骨的陰險路
回看葉俊榮日前就台大校長案所提出的「三選擇」:一是台大重新遴選,二是等待司法處理,三是教育部和台大更積極溝通,找出新路。以他自己的評價,第一項選擇已經「火車相撞」,第二項選擇是「曠日廢時」,顯然他本人更傾向第三條路,與台大重新溝通協商,共同找出一條可行之路。這點,葉俊榮自己身為台大法學教授,且政治立場上不像吳茂昆那麼死硬,或許確能發現新的可能也說不定。
然而,此刻傳出總統府高層約見陳維昭的訊息,當即打了葉俊榮一巴掌。如果消息屬實,陳維昭確實被要求重啟遴選並排除管中閔,就表示蔡政府堅持的解決之路正是葉俊榮所稱已經「火車相撞」的第一項選擇。也就是說,府院高層並不支持葉俊榮另闢蹊徑去和台大協商,而要他堅持原有路線,跟著吳茂昆已經撞牆的老路前進。如此一來,葉俊榮勢將被迫走進拔管案的亂葬崗,最後可能落得和吳茂昆一樣的狼狽下場。
葉俊榮交出內政部長職位而接下教育部長一職,或者是他錯估了蔡政府的心意;而他對台大的處境表示同情卻又可能陷於無力解決之境,則是他高估了自己的本事。但話說回來,台大校長遴選案演變到如此不可開交的地步,其實不應該只視為教育部和台大的交手攻防,而是蔡政府為了權力私欲而不惜濫行羅織罪名,踐踏大學自主和高教尊嚴亦在所不惜。正因為充滿私欲,所以連拔管的法理至今仍說不清楚;正因為濫權,所以連要收拾殘局都無從著手;正因為不知反省,所以連民眾厭憎都渾然不覺。
對於蔡政府而言,多一個葉俊榮為台大校長案陪葬,大概不算什麼值得顧惜的事。但對葉俊榮而言,自以為可以扮演天使為台大挽回尊嚴,卻可能落到死無葬身之地,這會不會太天真?對民眾而言,臭不可聞的拔管案換人加演續集,歹戲拖棚,又可能增加對民進黨的好感嗎?
我們要提醒台大的是:就算陳維昭被「摸頭」,也不代表台大師生可以接受屈辱的條件去重啟遴選。台大曾挺身走過威權的年代,到了廿一世紀,如果竟然熬不過民進黨的政治髒手,那才叫倒退!

【重磅快評】「中華民國」講10遍 小英可懂阿通師?

.【重磅快評】「中華民國」講10遍 小英可懂阿通師?
.【重磅快評】蔡政府橫柴入灶硬闖深澳電廠第二關

.【即時短評】吳釗燮醒醒 日本人又要侵門踏戶了
.【重磅快評】不待川普施壓 日本已走向軍事正常化
.【重磅快評】故宮不是台灣的?心虛的歷史課說給誰聽
.【重磅快評】那些小國、矮將在賽事中教大家的事
.【即時短評】學者從政發威!故宮院長「陳老師」上身
.【即時短評】台南市長勝選關鍵 誰先整合成功就有機會
.【重磅快評】蔡八問怎堪民一問:當前誰在執政?








【重磅快評】「中華民國」講10遍 小英可懂阿通師?


018-07-19 13:2 0聯合報  主筆室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昨在美國傳統基金會舉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發表演講。圖/陸委會提供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華府演講,要求北京政權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否則兩岸政治僵局無法解決。雖然陳明通此行訴求對象主要是美國,但這仍是近期以來蔡政府官員少見「捍衛中華民國」的言論
隨手做個比較,阿通師這篇講稿,全文3,100餘字,扣掉銜稱,主文提到10次「中華民國」;回頭看蔡英文就職演說,全文近6,000字,扣掉銜稱和紀元,「中華民國」只出現5次,倒是全篇有13處顯示她所領導的是「這個國家」。
再看近期蔡英文說明其兩岸與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二次談話,六月廿五日出席台灣民主基金會創會15週年開幕典禮的致辭,以及接受法新社的專訪,都沒提到「中華民國」,只有「台灣」與「中國」的對壘
至於「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就不必說了;他最近向對岸表達的最大善意是:非常歡迎「中國大陸」的觀光客來台旅遊。
陳明通早年曾經倡議「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也曾和施明德、蘇起等人共同發起「大一中架構」。顯然,對於「中華民國」的看法,或者說對於「中華民國」之為用,阿通師自有獨到心法
陳明通這次在華府,一方面強調台灣戰略重要性植基於民主制度與價值,另一方面控訴中國大陸加大集權管控意圖改變全球秩序和國際格局;他除了推銷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外,更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四點路徑思考。
陳明通的重點就在告訴美國,中國大陸逐漸在國際社會銷溶中華民國主權,中華民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與台灣尊嚴的立場堅定不移;蔡政府期盼美國繼續加強支持台灣,並希望美國叫陸方不要片面破壞台海現狀。
陳明通講到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與台灣尊嚴,鏗鏘有力,渾然一體;他所提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四點路徑思考,也頗有見地。不過,缺乏「九二共識」這根定海神針,陳明通的演講大概也只能說給華府聽,而難向北京叩門。
倒是阿通師提點路徑思考中的第二條,「各自尋求內部的共識與意見」,也許回台後還可再加把勁。單就如何面對「中華民國」來說,就不只是北京的問題;從蔡英文的「這個國家」到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如何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都是嚴肅的課題






【重磅快評】蔡政府橫柴入灶硬闖深澳電廠第二關


2018-07-19 10:00 聯合報  主筆室
新北市政府啟動深澳電廠行政訴願程序,要求撤銷環評,圖為深澳電廠舊址。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北市府針對台電擬增設深澳燃煤電廠提出訴願,要求撤銷環評。背負蔡英文2025非核家園達陣任務的賴清德,這幾天頻頻露臉接受專訪,卯足勁正面迎戰新北市府訴願陣仗。能如願達陣嗎?應以民眾福祉、民意為依歸
賴清德最新的說詞態度稍微軟化「電廠找廠址不容易」。哀兵戰法與民眾擔心空品惡化、呼吸系疾病加劇完全對不上口。醫界發聲台灣若靠火力電廠供應電力,「蓋再多醫院、再多醫生也沒用」之嘆,絕非無的放矢。
蔡政府擺開陣勢面對民眾維護呼吸權的卑微需求,招式3老1新。民眾可以就此理性討論。
聲稱多年前早就通過環評的深澳港,再設電廠合理?不對,當年電廠選址番仔澳,如今由岬角面北的番仔澳轉為面南的深澳灣,地理、生態條件完全不同,台電不提差異及影響,但環評委員不能不深究其間的天差地別。
其次,「乾淨的煤」說詞,可能連小學教科書都難接受。不管依碳含量區隔生煤、煙煤、無煙煤的等級,但燃燒都會排碳,差異並不顯著;所謂「乾淨的煤」,賴功德很難以唬弄式的文字狡辯,蒙混過關。
不管傳統燃煤電廠,或者台電引進超臨界、超超臨界新科技,甚至是更新的煤粉式超超超臨界,排碳減量程度較傳統燃煤電廠改善不超過10個百分點;換言之,雖然超臨界已經有幾十年商業運轉經驗,但排碳問題還是存在
為什麼深澳不宜?發電效率考慮外,關鍵是地形不利。深澳在台灣東北角,鄰近基隆河谷,冬天東北季風狂吹,深澳電廠排汙將沿著基隆河谷一路灌進台北盆地;路線若略偏東,則沿雪山山谷一路可以吹到新竹五峰、桃園復興等大台北盆地邊陲。
不幸遇到東北季風結束後的夏天颱風季,若碰上途經彭佳嶼的西北颱,同樣鑽進基隆河谷、雪山山谷,一路往南竄。這樣的局面早可預知,政府不能坐視可能的天災危害而無事前應對。
深澳電廠是為期40年的發電考慮,該不該在政客的「非核家園」的選舉賭注下輕率押注,其實存在許多理性討論空間,不該耍嘴皮子把不確定性、危害交給下一代承擔。

聯合筆記/葉俊榮要和台大再度對撞?

.符合國際漁業工作條件 維持競爭力
.夫妻離異傷害 輔導孩子比給錢重要
.台北「四年」規畫 市民如何光榮?
.實驗教育大鬆綁 誰來把關?
.通俄門 川普永不變的罩門
.隱瞞、吹噓、均貧…民進黨年改廣告沒說的祕密
.聯合筆記/葉俊榮要和台大再度對撞?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葉俊榮要和台大再度對撞?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林修全
教育部長葉俊榮上任,首次參加部務會議,葉俊榮表示,台大校長遴選案跟課綱是兩大優先處理的議題。 記者謝育炘/攝影



台大校長遴選案的爭議未解,教育部長換成「政治組」的葉俊榮接手,看似露出一線曙光,但這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怕接下來的場面會愈搞愈僵。
拔管案,已先拔掉民進黨政府兩位教育部長,包括潘文忠、吳茂昆,雖然吳茂昆在任內以台大校長遴選委員及被推薦人有利益未迴避的疑慮,駁回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的聘任案,不過,台大提出訴願,未重啟遴選,目前校長只能改由他人代理。
如今,教育部長換成葉俊榮走馬上任,學法律出身的葉俊榮,在民進黨政府為官,前前後後加起來,已有多年時間,這些不包括檯面下參與民進黨運作,對於政治的「眉眉角角」,一點都不陌生,更不是昔日單純「學者」。
民進黨政府這次安排葉俊榮轉任教育部長,跌破外界眼鏡,主要是過去的教育部長,都是從教育界、學術界拔擢,由其他部會首長「轉任」,實屬罕見。
雖然葉俊榮算是學術界人士,只是民進黨政府相中葉俊榮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希望引進教育界以外的資源,讓教育部不再死板板,並且出現新氣象;其二是葉俊榮處理國民黨產時,不是一味追殺,而是身段和手法細膩,可與婦聯會坐下來溝通。
民進黨政府期待,透過葉俊榮靈活手腕,解決台大校長人事爭端。葉俊榮認為,教育部希望台大重新遴選,但台大不願意,若是交由司法單位處理,曠日廢時,所以他希望和台大展開「有溫度的溝通」;但這種做法,可能又是白搭。
畢竟,教育部要求台大重新遴選的立場,不可能換了一位部長,就馬上自打嘴巴、不必重選;何況,葉俊榮也不可能無視綠營拔管壓力,放手讓政策大轉彎。
眼前比較可能走的路,是透過葉俊榮「有溫度地」對台大說之以理、動之以情,並以他的法學素養,提供恩威並重的利弊分析,促使台大重新遴選校長。
只是台大並非婦聯會,也沒有歷史共業包袱,但台大卻有許多法律專家、學者,要與這位曾任台大法律系教授的教育部長論戰,爭論法律問題,未必會居下風,這樣等於是火車再度對撞,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導致台大和教育部失去彼此尊嚴,無法贏得尊重。







隱瞞、吹噓、均貧…民進黨年改廣告沒說的祕密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14日公布電視廣告「改革挺台灣,年金改革篇」,扁馬都入鏡,表示他們都曾希望推動年金改革,結語是:「改革大家都說過,但只有我們(民進黨)真正做到了」。 圖/翻攝自民進黨年金改革廣告


民進黨「改革挺台灣 年金改革篇」廣告近日在電視台密集播出,吹響該黨年底選戰的號角,細看此廣告,有一些沒有說出來的祕密。
祕密之一是刻意隱瞞的,廣告字幕連續出現二○一九年軍人年金破產、二○二七年教職員基金破產、二○三一年公務員基金破產的「恐懼訴求」,但隱瞞了二○二七年勞保也會破產的事實;而且軍公教三個洞加起來,遠不及勞保的洞大。至二○一四年止,勞保基金有高達八.三六兆負債,而軍公教全部在內,僅為二.三三兆,二者相差高達六兆!任誰都知道那個洞要先補。
我們同意廣告都挑對自己有利的講,但這只限商業廣告,政黨廣告(尤其是執政黨)必須誠實,刻意隱瞞重大不利資訊,形成民眾錯誤認知,是不負責任行為。
祕密之二是廣告結尾自我吹噓說「改革大家都說過,但只有我們做到了」,這顯然是吹牛膨風,柿子挑軟的捏。只敢動軍公教,不敢動自己鐵票的勞保,這不好意思說「改革」吧?何況此次大刀一砍的軍公教退休金,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只是延後破產而已,所謂的「改革」只有半套
祕密之三是說「改革」應是在興利的基礎上,大家皆大歡樂,但此次砍軍公教退休金,是否違法暫且不說,搞得哀鴻遍野,還有退伍軍人因抗議而摔死,實在不值得也不應該打廣告來慶祝;砍別人的錢,只要狠一點的人都敢做,更不該拉陳水扁、馬英九來墊背。
另一個沒有說出來的祕密,是廣告影像無意洩漏的,全片都在老舊市場拍,人來人往,擁擠的空間,簡單的餐食、桌椅、碗筷,小尺寸真空管電視機,男主角鬆了領帶,沒有笑容,似乎在暗示我們將進入一個「均貧」時代,砍軍公教退休金,就是讓一部分的人先窮起來;這是製作單位的疏忽,不應有這些意在言外的符號意涵。
年改是爭議性議題,使用廣告進行民眾說服並不是好主意,雖然在立院表決前有許多論述攻防,但民進黨顯然並沒有接受反對者意見,除了軍人外,公教部分越反對、砍得越凶,像極了流氓勒索善良百姓;議題討論期間,「溝通」成為遮羞布,定案後再以廣告吹噓成果,以呼應蔡英文在全代會的誓師講話,自我定位為「改革者」、將對手定位為「反改革」,如此廣告總覺礙眼。
這支廣告並沒有反省與檢討,只是將舊資訊以文青語言包裝再銷售,無法感動「被改革者」,也無法說服「反改革者」,換言之,其功能只有「同溫層效應」,支持者恆支持,賭爛者恆賭爛,對年底民進黨選票恐無助益。







夫妻離異傷害 輔導孩子比給錢重要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公務員(高雄市)
日前社會情殺事件頻傳,專家建議家長應從小教育孩子正確的情緒抒發管道,主動關懷,必要時尋求專業輔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筆者熟識且經常往來的同事及朋友中,有九對夫妻離婚,其中六對有孩子。
夫妻離異非常不幸,也是痛苦的決定。雙方當事人到底是成人,比較容易面對並調適;但對孩子來說,幼小的心靈如何面對這切身而且巨大的衝擊?在無法挽回的情形下,應該盡可能降低父母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些父母會用金錢或物質來補償,這種作法未必妥適。因為精神層面更為重要。對孩子提供適當的心理輔導,應該是有幫助且有必要的工作。
兒福聯盟網站中有專文指出,父母離異可能會使孩子感到焦慮、哀傷、自卑、羞恥,有失落感,甚至可能產生報復傾向、行為暴躁、社交及學習退步等現象。網站中也有專文舉例說明如何向孩子解釋爸爸媽媽離婚之事,以盡量減低對孩子造成的衝擊與傷害。
問題是,有多少夫妻在辦理離婚過程中,不僅想到對孩子的影響,同時準備好該如何向孩子開口,並協助他們適應變局?有多少人會去請教專家?
前一陣子,台灣發生幾起凶殺案,當事人或多或少有心理障礙或不平衡。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孩童時期心性的發展;離異對夫妻而言,本就是一種傷害,如果進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後來演變成對社會造成傷害,就更加不幸了。
目前夫妻離婚必須去戶政機關登記,戶政機關網站也有心理諮商服務資訊,然而有些夫妻不願意或不曉得尋求協助,甚至排斥他人關懷。我們不宜聽任無辜受害的孩子自求多福,相關機關能否以適當方式,主動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甚至規定父母連同孩子,在完成法定程序前,必須接受心理輔導,以期降低離異對各方面帶來的傷害呢?







實驗教育大鬆綁 誰來把關?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關晶麗/國小教師(新北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中)先前出席創新實驗教育成果發表會,並與和平實小學童共同體驗多元、創新課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立院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後,學生於體制外的學習權與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有了明確法源依據。各界多認為是台灣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實驗教育上路以來,公辦公營已蔚為主流。官方統計,從一○四到一○六學年,公辦民營從三所增到九所,而公辦公營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從八所快速增至五十三所,學生從二七七人增至五,一三九人,成長逾十七倍。
值得討論的是,快速增加的原因究竟是回應家長期待,或有其他因素?筆者以為,有必要釐清以下議題:
轉型實驗教育目的為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基於依據特定理念,不受課綱限制的教學課程,固然滿足許多中產階級家長對於教育的想像與選擇權,主題式的教學課程、新穎的校園空間,吸引許多學生越區就讀;但是否該將有限的公共教育資源積極投注發展實驗教育?滿足部分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是否反而造成其他學生教育機會的不均等?
若是結合志同道合教師,自發性由下而上經校務會議通過後提出申請,轉型實驗教育還算是理念目標明確。然而已出現由各地主管機關指定辦理的實驗教育,其目的究竟是為特定理念?或只是執政者施政藍圖中的一塊拼圖?不免讓人擔心,如果犧牲了孩子的學習,更壞了實驗教育的美好初衷,不知道主其事者可曾深思?
大量短期人力是否影響教學品質?現行公辦公營學校,許多是偏鄉小校計畫轉型為實驗學校。這些曾經面臨裁併危機的學校,在發展特色課程後,學生人數開始成長,然而,一旦轉型實驗學校,卻可不受教師法約束,大量進用代理、鐘點教師,教學現場成了臨時派遣工作,是否影響教學品質?犧牲學生受教權?
不願「被實驗」的受教權保障?實驗教育不受課綱限制,課程具高度實驗性,孩子的基本學力、未來進入國高中就學,都充滿不確定,往往需家長投注更多心力關注孩子學習狀況。凡此種種,跨區就讀學生的家長,對於可能的變數,相對具有應變能力;但原學區的學生,許多正因為經濟弱勢而無法離開,唯一就是倚靠優質的國民教育翻轉生活,實驗教育是他們要的選擇嗎?如果不願意「被實驗」,被迫到學區外就讀,是否反而剝奪其就近入學權利?
若是結合志同道合的家長,以公辦民營,或以機構、團體方式進行實驗教育,因家長已做好心理準備,在不耗用公共資源、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兼顧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前提下,踐行特定理念,應給予祝福與期待;然而,公辦公營形式的實驗教育,牽涉的問題既深且廣,在公辦公營反成實驗教育主流的現在,實有必要謹慎評估其對台灣教育的影響。







符合國際漁業工作條件 維持競爭力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周怡/台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基隆市)
國際勞工組織指我國籍漁船為首艘違反第188號漁業工作公約並遭南非扣留,漁業署表示,該船並無違反公約,也未遭南非扣留,是因有航行安全疑慮問題需改善,而留置港內進行船體修繕及補強,已於船體改善後出港。 圖/擷自ILO官網
台灣漁船成為違反全球漁捕工作公約首例。圖為農委會漁業署6月間舉行保障雇用漁工權益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中)、漁業署署長黃鴻燕(左)、漁業署遠洋漁業組副組長王茂城(右)一起拿著標語牌喊口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我國籍漁船因設備未能提供工作人員適當且安全的工作環境,不符合聯合國漁捕工作公約之相關規定,五月在南非被扣留。此事正好凸顯我國漁業發展的窘境,以及未來如何應對有關國際漁業發展的態度。
長期以來,因工時長、體力付出大,以及工作條件不如陸地產業良好,國人普遍無意願投入漁業工作。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政府除開放外籍勞工投入近海捕撈活動,同時也開放我國籍漁船在境外聘僱人員,從事遠洋漁業,為我國提升國民生產總值。
遠洋漁業的船東為降低勞動成本,在境外聘僱漁工時,通常選擇勞動法令標準較低國家,以期在衍生法律糾紛時,有較多的有利空間。長期下來,這樣的聘僱契約內容,往往是基於資方立場擬定內容,並將契約責任調向利於資方;一旦因漁船設備老舊造成工傷事故時,僱主或船東便引用寬鬆的契約條款和簽約意思自由,規避責任,使外籍漁工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
為解決漁業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不佳問題,國際勞工組織透過公約建立統一勞動條件,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都有遵守的義務;為使規定落實於任何一艘作業漁船,任一國家均能以港口國之立場,施行管制檢查措施,落實保護所有漁民
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但仍為國際漁業活動的主要成員。為維持遠洋漁業的競爭力,政府應加強要求我國籍漁船遵守聯合國漁捕工作公約的內容,加強遠洋漁船適航性之檢查
本次事件正是有關部門跳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修法模式,重新面對遠洋漁業勞動力不足及工作條件惡劣等問題之契機,否則漁船在外被扣押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通俄門 川普永不變的罩門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漫畫/季青
美國各大媒體痛批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芬蘭赫爾辛基記者會討好俄羅斯總統普亭的表現。 (美聯社)


川普上任以來對付國外領袖,最讓他引以為傲的就是擅長使用的「突然變動」,也就是談判對手以為在川普這裡可以拿到什麼,川普也欣然答應,但到了成交前或後的非常時刻,川普可以突然翻臉不認帳,讓對手下不了台,對自己人無法交代,此時對手為了能與川普勉強成交,就必須做出讓步。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川金會後川普的種種作為,外界都說金小胖從川普這裡獲得許多,但事實上川普未對北韓承諾取消制裁與削減導彈防禦,也沒有說要撤出駐韓美軍。川對金所作的讓步只有隨時可以逆轉的「暫停軍演」。但川金會已讓川「引蛇出洞」,不但讓金跳進川的談判節奏,更重要的是讓川普可以出口轉內銷,對美國選民宣稱功績。
然而川普也有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一面。近日川普與普亭在芬蘭赫爾辛基會面,僅在開場與結束召開聯合記者會,中間全是閉門會談,整場會談下來最令美國人-尤其是自由派-不滿的是,川普聯合普亭批評美國情報單位,會後川普在推特上替俄國併吞克里米亞開脫,一向鄙視川普的共和黨參議員馬侃認為這是他記憶中最糟糕的美國總統作為。
閉門會談期間,川普與普亭各自只由翻譯陪同,沒有任何外交策士輔佐,外界擔心川普會不會被普亭吃了還沾沾自喜?川是否同意克里米亞逕由俄國拿去也沒有關係?或者川就跟著普亭一起縱容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繼續荼害百姓?當然以上指控都由自由派媒體而來,保守派媒體則提醒世人:川普在克里米亞與敘利亞議題上的立場都沒變,還在會中負責任地觸及美俄去核化,絕非什麼權力分贓的密室協商。
更重要的是,川普老調重彈,對於美國情治單位掌握俄國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確切證據嗤之以鼻,對於自由派媒體認定川普與普亭私通對付希拉蕊.柯林頓,認為這就是在「獵巫」,也反問大家為何不多花一點心思查查希拉蕊.柯林頓擔任國務卿時無故消失的三萬三千封公務電子郵件流向何處?
去年五月,美國司法部任命酷吏穆勒為獨立特別檢察官,組成一個專案小組調查「通俄門」。穆勒從川普的周邊人士開始調查,捲入「通俄門」的川普卿士紛紛被起訴,如剝洋蔥般的層層進逼川普,讓川普如芒在背。
如果說川普做事靠變在贏,對中國變、對北韓變、對日韓變、對歐洲國家變,那麼可以說川普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於通俄門的指控反應始終如一,他連找一個代罪羔羊切割己罪的動作都懶得做,壓根就是否認這件事情的存在。更深一層的意義是,通俄門反映出儘管川普知道普亭是狡猾的情報頭子出身,但為了對付國內主要敵人,仍舊忠誠地選擇與普亭站在一起。
如果台灣要從中學到什麼,那就是川普的罩門在美國選民身上,為了選票,川普必須一致性地回應國內攻擊






台北「四年」規畫 市民如何光榮?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聞博/大學副教授(高雄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新書「光榮城市」。 記者楊正海/翻攝封面



柯市長日前促銷其新書「光榮城市」,個人是不會花冤枉錢來買此種書的,如果柯市長尊重台北市民,不是應免費將政績放在網路上供市民閱讀,怎可要「頭家」掏腰包花錢?
個人透過媒體報導,瞭解書中內容,對柯市長將台北市定位為「全球都市」做為願景,感到非常失望。台北市不必柯市長定位為全球都市,在GaWC、2thinknow組織早就將台北納入全球都市評比,台北市之所以被認為是全球都市,是歷任台北市長與全體市民所打造的,台北市要的是全球都市的具體內容,而不是空泛的進步價值。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行之有年,上海市在廿一世紀初就自我定位為四大中心:經濟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從全國朝向全球努力,從目前許多指標可解讀二○二○年前目標應可達到。但上海市又在十二五期間積極規畫二○五○願景,城市總體規畫則希望在二○五○年前成為4+1中心,除四大中心外,新的中心為科技創新中心,這種願景才會讓市民有光榮感。
從柯市長上海行的相關媒體報導,個人可推測柯市長沒有提出要觀摩上海的願景規畫,相當可惜,也佐證台北市政府對競爭對手的資料蒐集功課做不夠。台北市在廿一世紀初期是有些領先上海,但近年來兩市差距越來越大,台北市競爭力滑落,被原先落後的城市逐一超越,這要如何令市民光榮?
新聞報導,柯市長近期要以「全球都市」公布未來四年白皮書,選舉前公布,個人認為這就是一種「怠惰」。四年規畫與上海卅年規畫相較,台北市一下就被比下去,何來光榮之有;況且急就章的規畫絕對沒有前瞻性,如何讓市民感動?
上海市進行二○四○城市總體規畫、二○五○願景時,曾廣泛研究許多城市的二○三○、二○四○規畫,台北二○三○也是上海學習對象,只不過台北市當年是生態城市規畫,不是綜合整體規畫。值得借鏡的當然還有其他城市,這些城市的願景或規畫都在網路上,只不過政治人物怠惰不願吸取他人經驗。
香港目前又修正其香港二○三○為香港二○三○+,凸顯香港會注意情勢變遷來調整內容,不會到任期結束前再修正。盼台北市長參選人與各縣市長能廣泛學習先進城市的願景,打造自己的光榮家園。

嚴震生/百歲冥誕,什麼是曼德拉的政治遺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嚴震生/百歲冥誕,什麼是曼德拉的政治遺產?
.王正方/先讓一部分人窮下去?
.黃介正/習近平力爭對台戰略主動
.王健壯/大法官不能初一十五不一樣

.李清志/台北秘境潮空間
.李清志/台北秘境潮空間
.周行一/見樹與見林的學習
.趙春山/台灣應避免身陷中美角力的困境
.薛承泰/台灣未來年表
.馬凱/不分青紅皂白 人民力量最大
.葉銀華/小米到底有沒有賺錢?

.王文華/輸了,更能展現「贏家」風範?
.陳亮恭/超高齡高速列車 台灣步履蹣跚
.洪蘭/一個無知決策 禍延三代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盛治仁/打擊假新聞 社群媒體有責任
.劉維公/「吸管之亂」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王健壯/大法官忘了一五一號解釋?








嚴震生/百歲冥誕,什麼是曼德拉的政治遺產?


2018-07-19 00:32 聯合報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17日抵達南非,紀念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百歲冥誕。 (美聯社)


今年七月十八日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百歲冥誕,這位僅擔任一屆總統的非洲領導人,雖然在位僅五年,比起許多長期執政廿、卅年的獨裁者要短很多,但卻是最為國際熟知的非洲政治人物。
許多對曼德拉的評價,當然會提到他如何領導非洲民族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與實施「種族隔離」的白人少數政府對抗,即使長期被囚,仍不屈不撓,終於迫使白人政府讓步。不僅促成種族隔離政策的終結,也讓非洲長達四十年的「去殖民化」過程走入歷史。
不過,曼德拉最受推崇的還是他在擔任南非總統後,在「轉型正義」方面的貢獻。南非當然必須面對它不堪的歷史,因此成立的真相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TRC)就是一個這樣的機制。
過去因戰爭或人權破壞而舉行的真相調查,是要審理加害者的犯行,並透過懲罰以達到嚇阻的目的。二戰後的紐倫堡及東京國際軍事法庭,就是針對德國納粹及日本軍閥的罪行而設的。由於這兩個審判的動機,乃是進行所謂的報復性正義(retributive justice),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因此至少有十位德國納粹及七位日本戰犯被執行死刑,被判終身監禁及有期徒刑也不在少數。
然而,在曼德拉領導下的南非TRC卻選擇了另一條走向正義的道路,就是所謂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修復式正義與報復性正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後者重視違反法律(包括國際法)的具體罪行,而前者則認為罪行所違反或破壞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懲罰加害者並非其首要考量,而是需要找出社會能夠和解、獲得醫治的途徑。報復性正義處理的是政府該如何審理加害者的罪行,修復式正義則是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參與找出彼此的責任及解決方案、推動對話及建立共識、最終促成雙贏的局面。
由於修復式正義乃是希望能讓加害者重新融入社會,因此特別重視加害者及受害者的故事陳述及傾聽。透過調解及對話,它創造了表達悔意及尋求赦免的空間,也企圖找出造成衝突的原因,以防止未來類似罪行的發生。
如果一個曾經對抗白人種族隔離政策、並因此而遭少數政府監禁長達廿七年的曼德拉,選擇了修復式正義,讓南非社會走向和解,西方國家難道仍然要堅持報復性正義,讓冤冤相報不斷循環,製造出更多的悲劇嗎?
最後,以曼德拉的政治及道德光環,他當然可以順理成章再連任一屆總統,他卻選擇將政權交由副總統姆貝基接手,讓後續領導人都不可能再像非洲其他獨裁者一般,不斷修憲延長任期,使南非民主政治步入正軌。
在他從總統職位卸任八年後,曼德拉以八十九歲的高齡在二○○七年成立了「長老會」(Elders Group),將其目光和影響力放到整個非洲大陸及國際社會,結合其他退休政治家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美國前總統卡特、巴西前總統卡多索、愛爾蘭前總統羅賓遜女士等,致力於化解區域衝突,並尋求氣候變遷及愛滋病解決方案。
曼德拉的政治生涯相當曲折,未獲釋前就是南非解放運動的領導人,是許多南非黑人的精神導師,就任總統後又能促成修復式正義的真相與和解。他不眷戀權位,但又關心重大的國際問題;若問什麼是他的政治遺產,以上都是

名家觀點/揚棄「減稅救經濟」舊思維

名家觀點/揚棄「減稅救經濟」舊思維


2018-07-19 01:00 經濟日報  陳國樑(作者是政大財政系副教授)

為刺激國內投資,立委推動《促進境外資金回國投資特別條例》(外界稱之「租稅特赦專法」)的立法,希藉由租稅優惠,鼓勵海外資金回流。據了解,央行對此持反對立場並提出五大理由。審慎的態度值得重視。
「海外所得特赦」或「金融租稅特赦」的構想,早在民國104年(2015年)即有某金控執行長提出。但首先「特赦」一詞須予釐清。如依現行稅法規定而免稅,並未涉及逃漏稅,何需「特赦」?如果立法用意在於對於海外未稅資金,為鼓勵其回流,特許在一定期限內得享有匯回免稅或優惠稅率,乃屬「租稅假期」的做法。
支持租稅假期者論述不外乎:由於未稅海外資金於匯回國內時必須負擔租稅,因此容易造成資金滯留海外的「反鎖效果」(lockout effect),不利國內投資。經由租稅假期(或海外股利免稅),將可使這些滯留於海外的資金回流,進而增加國內投資並創造就業機會,帶來經濟成長動能。此說乍聽之下有理,實經不起檢驗。
據央行今(2018)年第1季統計,證券投資與直接投資兩者合計資金淨流出294.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8,686.9億元;累計金融帳資金已連續31季淨流出、金額高達3,677.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0.7兆元。是否因為資金外移,乃至於國內資金不足,無法供投資所用?其實不然。實務上,資本市場用不到的閒置資金,多以央行可轉讓定存單持有;據7月最新數據顯示,這個被金融業界視為「爛頭寸」的NCD餘額,已突破新台幣7.7兆元
以上數據顯示,台灣為資金淨流出國,且國內資金並不匱乏;擁有海外未匯回資金的企業或個人,在國內未必缺乏投資所需的資金。企業或個人,不將資金匯回投資於國內的原因在於—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否則,就算缺乏資金,有意投資者當可輕易的以未匯回資金擔保,在資本市場以極低的利率,透過舉債融資的方式取得所需資金,利息費用尚有稅盾效果;相較於海外資金匯回之移動成本,舉債融資成本未必較高。因此,就取得投資所需資金而言,實在沒有理由巴望海外資金的匯回。
目前實證研究,對租稅假期或減稅使資金回流、增加國內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帶經濟成長的說法,多持負面的看法。美國2004年實施《國內投資法案》所提供的海外盈餘匯回租稅假期,發現匯回美國國內的資金,並未能使美國國內投資增加、創造就業機會或提升企業的研究發展。後續的研究顯示,對企業海外來源投資收益免稅,可激勵海外資金匯回國內投資的想法,過於一廂情願;近年來,對國內企業海外來源股利改採免稅的日本與英國,原本期待「資金回流-增加投資-創造就業-經濟成長」的政策效果,並未發生。
換個角度,對向來善盡納稅義務的企業與個人,租稅假期的立法(或是對於逃漏稅的租稅特赦),實在情何以堪?這其實是懲罰向來善盡納稅義務者。一國稅制必須嚴守基本的公正性(fairness),不能讓繳稅成為對善盡納稅義務者的懲罰。如果一國的稅制,連基本的公正性都做不到,便喪失了課稅的正當性,後果不堪設想。
立法委員推動刺激投資誘因的立法,立意良善,但應當揚棄過時的「減稅救經濟」思維


陳國樑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現任政大財政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產業組織、財務經濟學、稅務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