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致愛女書

.楊永明:反恐效果存疑 歐巴馬喊話穩人心
.李家同:不知他們為何恨 反恐越反越恐
.聯合筆記/致愛女書
.柯俊雄世代消逝 時代精神無價
.柯俊雄,見證台灣電影的輝煌
.巴黎協議/民心改變 減碳趨勢不可逆
.他山之石/食安風暴後 比利時的重生路
.用政見說服我
.春安才能民安







聯合筆記/致愛女書


2015-12-08 00:57 聯合報 沈珮君


親愛的女兒,
在你成為上班族第一天時,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作了爸爸,他發表「致愛女書」,希望女兒能在「比我們更美好的世界中」成長,他宣示將捐百分之九十九持股,「對抗疾病、改善教育、增進平等」。他說,女兒讓他們夫婦思考「我們希望你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女兒,這應該是什麼樣的世界?
祖克柏可能知道,臉書英國分部上一個會計年度只繳納六千六百美元的稅,前兩年則幾乎一分企業稅都沒繳。祖克柏可能也知道,二○一三年,臉書英國分部有三點七億英鎊的廣告營收,但全轉入稅賦較低的愛爾蘭。像臉書一樣的大企業,用這種手法,讓各國政府每年損失至少六百五十億美元稅收,這些稅本來也是人家國家「改善教育、增進平等」的部分經費。祖克柏應該知道這些,所以,他宣布捐款後三天,又聲明不會用來避稅。
女兒,我希望你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從你三歲開始,我們認養了一個非洲孩子,我希望他們有機會跟你一樣健康長大;我們也認養我們的偏鄉孩子,希望他們有營養午餐。現在你開始上班了,如果你也可以這樣作,每月六百、一千元,世界便有一個小孩可以因你活下去,而且,或許他可以改變世界,讓它更美好。
你爸爸是吃番薯籤長大的,他一直到國中才不再打赤腳,腳丫至今仍有一塊像鞋底的黑繭。我的三餐不繼是在念研究所時,外公的公司在大陸、南韓開始以廉價勞力搶台灣訂單時關門,加上股巿自萬點摔到二千點,家裡開始負債,我隻身負笈在北,每晚當家教,替父母盡一點杯水車薪的心力,生活費則靠獎學金,學校一旦遲發,我那幾天只吃一餐。
苦嗎?我們比父母那一代好太多了。阿嬤是童養媳,生產完第二天就下田了。外婆則是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她的童年回憶總是日軍轟炸、屍體、飢餓。今年八十六歲的外公年輕時一直以為自己活不過四十歲,他們家族多在四十歲前病逝,帶他逃難來台的叔叔在得了肺癆時,不想拖累文弱的他,絕食而死,死時卅多歲。
外公後來進入紡織廠工作,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大家都這樣,十幾年後,滿目瘡痍的台灣變成亞洲四小龍。是的,那個所謂「外來政權」的確曾做錯不少事,但台灣經濟奇蹟確實是他們擘畫大局、帶大家一起奮鬥出來的。還有,教育,教育救了我們。平等的教育機會,讓人人都可從貧窮翻身,一級貧戶也可念台大、當總統。
寶貝,你的人生才開始,切記感恩,我們可能作不了祖克柏,但至少可以好好納稅,盡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不要嘲笑這麼簡單的道理,你的今天是靠這許多誠實的公民納稅錢造就的,教育、道路、治安、清潔、社福,無不要錢。若你懷疑政府沒作好,監督它;若政府作得好,你繳的稅將造福更多和我們一樣平庸的家庭。
若大家以逃稅、避稅為能事,貧窮的政府只有千瘡百孔的國家,富人也不可能安居樂業。
親愛的孩子,簡單的美好就是一種福分,我只願你的世界不會再有戰爭,阿公阿媽、外公外婆的創痛永遠成為歷史。

經濟/翻轉經濟需有人才大戰略

.聯合報社論..太遲的國民黨vs.光說不練的民進黨
.聯合報黑白集.你不知道的自由
.經濟日報社論.翻轉經濟需有人才大戰略





經濟/翻轉經濟需有人才大戰略


2015-12-07 02: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上周拍板將大幅鬆綁外籍白領、僑外生及藍領技術工在台工作限制,包括:刪除外籍白領人才來台工作的年資、薪資門檻等限制,改採「評點制」;刪除僑外生留台工作每年配額限制;藍領外勞在台工作滿九年,可轉申請為「外籍藍領技術人才」等。政府希望這些措施實施後,每年可多延攬及留下8,000人,以填補國內勞動力的不足。
人力和人才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根據國發會估計,受少子化、高齡化因素影響,2016年起國內勞動人口每年將減少17萬人;勞動部統計也顯示,過去十年白領技術人才每年約移出2、3萬人,已變成「人才淨輸出國」。台灣人力、人才同時出現嚴重缺口,對經濟發展構成很大衝擊,政府為此大幅鬆綁外來人士在台工作限制,自屬必要,各界亦應給予支持。不過,國內因人口結構改變及產業外移所造成人力短缺及人才外移的問題,技術性鬆綁措施頂多是紓緩短期問題,未來必須有目標更清晰明確的人力及人才大戰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為翻轉台灣經濟,奠定根基。
台灣過去一直享有「人口紅利」,但據推估,工作年齡人口在今年達到1,738萬人高峰後將快速下降,到2060年將降至960萬人,平均每年減少約17萬人;若以2015至2020年估算,則每年減少工作年齡人口15至16萬人,依實際從事工作比例計算,每年勞動力減少7至8萬人,勞動力缺口將愈來愈大。
目前政府因應勞動力短缺問題,是增加引進外勞,根據內政部統計,迄今年6月,在台外勞人數達57.9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3萬人,若和四年前比較,增加約17萬,增速之快是歷來之最,預估在馬總統卸任前,台灣外勞將突破60萬人大關。光是馬總統第二任期間,外勞增加近20萬人,高達過去的五成,其中又以產業外勞增加的數量最多。
這幾年產業外勞不斷增加,說穿了,主要是為因應勞力密集產業尤其是技術層次不高的低階資通訊等製造業的人力需求,延長這些產業的生存或延緩外移。這樣的目的和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及以機器人替代基層勞工的產業趨勢,其實是背道而馳;也不足以因應國內因人口老化所造成的勞動供需失衡問題。事實上,短期外勞大量增加所帶來的問題較想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更多,政府應該先檢討放寬後的成效及相關問題,再作更適切的調整。至於勞動人口減少問題,應該有更宏觀的人力運用戰略,如擴大勞動參與率尤其是婦女的勞參率,延緩退休年齡及促進銀髮勞動力的再就業,調整移民政策,以及改善產業結構等層面著手。
在人才問題方面,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公布「2015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在「人才外流」評比上,台灣在61個國家中排行第50名;去年也有兩份國外調查報顯示,2021年台灣將出現全球最嚴重的人才短缺危機,可見問題的嚴重與急迫性。
馬政府將人才外流視為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也提出很多留才、引才的措施,但問題卻是不斷惡化,例如目前在台工作的外籍白領專才約僅1.6萬人,但每年移出的年白領技術人才達2、3萬人,據估計目前赴大陸工作的白領技術人才更高達百萬人以上。政府對外籍白領技術人員限制的技術性鬆綁,充其量每年可增加1、2千人,對彌補外移的技術人才,只是杯水車薪。尤其,放寬年資、薪資門檻吸引的可能只是低階的白領外勞,無法挹注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之需要。
所以,要翻轉台灣經濟,必須要有宏觀、前瞻、有效及可行的人力及人才大戰略;目前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皆強調要拚經濟,我們希望他們能就最關鍵的人力政策問題提出具體政見,並進行充分辯論,讓拚經濟不致成為虛幻的想像而已。

聯合/你不知道的自由


2015-12-07 02: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想要成為總統,有一條你不知道的捷徑。一名男子今年中登記改名為「黃宏成台灣阿成世界偉人財神總統」,洋洋灑灑十五字,創下最長姓名的紀錄。藉此,他也把總統二字鑲進了自己的名字裡了。
一般民眾可能不知道改名如此方便,如此隨心所欲。最初,黃宏成在本名後加上「台灣阿成」四字,嫌不過癮,又加上「世界偉人」四字,然後又加了「財神總統」四字,這口氣也符合台灣葷素不忌的多神教氣味。黃宏成本來要參選總統,因過不了門檻,轉而參選立委。
撇開黃宏成名字中那些偉大封號不談,人們更好奇的是:戶政事務所對於改名已經到了百無禁忌一概接受的地步了嗎?這個問題,恐怕戶政部門也無法回答。在這些年個人自由和權益至上的年代,什麼固有習俗、制度規範、社會共識早都被解構,拋在腦後。
最近,幾家攝影器材行連續遭到詐騙,租借器材需要抵押身分證,但詐騙者藉口身分證遺失,一個月內向戶政部門申請補發七次,因而持續得逞。令人困惑的是,這家戶政事務所一個月內向同一個人發出七張身分證,難道只知公事公辦,一點警覺都沒有,不曉得自己在為虎作倀?
再看國家大政,也充滿這類無邊無界無規範的自由。以政黨為例,今年台灣新增了廿六個政黨,使全台政黨達到二八六個之多,其中九成以上是你我沒聽過的政黨。在黨禁森嚴的年代,組黨要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在自由無限暢飲的時代,則比成立學生社團還容易。台灣高等教育更是如此,政府想要把人人變成大學生,結果卻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政府還得編列百億元預算才能教低品質的大學退場。
你不知道的自由還很多,別人無限暢飲,可能是你埋單。

聯合/太遲的國民黨vs.光說不練的民進黨


2015-12-07 02: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距大選僅剩四十天,朝野政黨卻選在此際就「國會改革」問題展開角力。這一戰,民眾也許興趣不大,但行家要看的是誰比誰虛矯。
國民黨執政多年在立法院擁有絕對優勢,卻受制於王金平主導之密室協商,而屢遭在野黨掣肘;此刻,由王金平領銜站出來高喊改革,令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違和感,時機似乎嫌遲。但反觀民進黨的態度,同樣可笑:民進黨宣稱,本屆綠委共提過上千次國會改革方案,都遭到國民黨阻擋;言下,彷彿該黨具有多麼熱烈的改革宏圖。若果真如此,當時機來臨,為什麼民進黨不順水推舟參與改革,卻在那冷言冷語,光說不練?
正逢國會改選,此刻談國會改革,其實並無不當。原因是,就算改革無法一步到位,如果朝野能夠解決少許幾項影響台灣立法效能的制度因素,對於新一屆國會的運作都有一定助益,不必再卡卡四年。尤其,以目前朝野的提名看,下屆立委將出現大批不知政治及國會運作為何物的新手,雖然他們代表新民意,卻未必有能力扮演國會改革的推手。也因此,對於王金平的國會改革倡議,蔡英文問道:「不知道王金平在急什麼?」同樣的道理,亦可反問:「不知道蔡英文在推託什麼?」
要問國民黨遲來的行動與民進黨光說不練的倡議孰高孰低,不妨先比較藍綠兩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方案。國民黨團的提案有四大主張,包括:「國會議事效率化」、「杜絕非理性杯葛」、「破壞公物要求損害賠償」及「賦予國會主席動用警察權以維持議事運作」等。至於民進黨團的提案,則是以「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為三大主軸,包含議長退出政黨活動、十八歲公民權及廢考監兩院等不同法規及憲政層次問題。
從上述主張可知,國民黨的改革方案,是從國會現有的效率不彰出發,格局較小卻也較實際,至少希望改善議事及立法效率;至於論及毀損公物之賠償,則未免瑣細。藍營這些觀點,其實是站在執政黨及國會優勢的立場思考,彷彿國民黨還未意識到自己即將失去國會主導權,因此,還在趕著幫未來可能成為國會多數的民進黨除去障礙。
反觀民進黨的國會改革方案,則是一個大頭大腦的架構,目的不在解決急迫的立法效率問題,而是要對憲法和體制大動干戈,因此才會把廢考監兩院以落實「單一國會」的構想包裹進來。換言之,民進黨的方案其實更像一個在野的高調方案,其落實則涉及了國會內規、立法、憲法等多層次的廣泛議題,由於工程浩大,改革難度極高;除非民進黨根本無意推動,或只是高懸夢想作為聖壇政治號召,否則難以落實。此外,民進黨所提主軸,包括「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等目標,都顯得動聽而浮泛,迎合民眾口味,卻寫不出落實的路徑。
無論朝野如何唱國會改革的高調,如果不能觸及立法實質運作和效能的提升,如果不能反映社會與時俱進的思維和需要,都將只是空談。長期以來,台灣政治對於國會的反省一直停留在形式的層次,諸如立委席次減半,單複數選舉,同意權或質詢權的行使;卻從未對立委本身的責任課以更多要求,包括如何減少立委利用質詢作秀,如何建立更有品質的問政文化,如何透過更理性的辯論來推動國家大政。也難怪,對這次的改革呼聲,民眾反應冷淡。
數日前,英國國會就出兵敘利亞問題有過一番激辯,最後以三九七票對二二三票同意出兵。任何看過那場長達十小時的辯論幾眼的台灣民眾,一定印象深刻:上百個議員登記發言,朝野議員擠在狹小的議場中你來我往,質詢者發言如同發射機槍,直搗核心;首相卡麥隆即席接招回應,毫不閃躲。當時,議場外還有大批反戰民眾集結示威;表決時,堅決反對出兵的工黨黨魁柯賓作出妥協,同意黨員自由投票,最後有六十七名工黨議員倒戈投了贊成票。對台灣而言,我們在國家重大議題上,國會能不能像這樣理性地交鋒辯論,而不只是盤算一黨一派乃至一人的利益和立場?
覺醒遲緩的國民黨,和光說不練的民進黨,都該為台灣立法院的失效、空轉負起責任。說到底,藍綠同樣缺乏的,是就事論事的政治文化,而不是那些大話連篇的改革方案。

聯合筆記/最後一個抗拒減排的國家 印度

.「兩岸規範」制約 綠營怎應對
.除了找碴 柯P給點遠景吧
.首投族這票…請用辯論說服我
.缺席論壇 蔡不屑青年選票?
.高教問題 蔡英文真的關心?
.張逸帆,別害怕網路霸凌
.聯合筆記/最後一個抗拒減排的國家 印度
.嚴管總有漏 食安要靠全民「推」




聯合筆記/最後一個抗拒減排的國家 印度


2015-12-07 02:18 聯合報 郭崇倫



到達德里的十一月最後一天,空氣懸浮指數破了最高紀錄,馬路上灰濛濛的一片,空氣中有種說不出來的刺鼻氣味,當天也正是印度總理莫迪在巴黎氣候峰會上發表演說,強調氣候正義,堅持印度不會放棄燃煤發電。
高峰會的重頭戲,已經不再是中美氣候變遷的協議,反倒是,排放量占全球第四的印度,對於巴黎會議上能否達成全球碳排協議,具有成敗的決定性。
莫迪在卅日的巴黎峰會演說中指出,全球氣候變遷不是印度的錯,「但今天印度人卻得承擔這樣的後果」,他抨擊已發展國家是「偽善」,因為這些國家發展在前,汙染在先,卻限制發展中國家使用化石燃料,令其經濟發展陷入停頓,像印度現今仍然有三億的人無電可用,怎麼可能放棄燃煤發電。
這是典型南北發展的爭辯,中國已經全球經濟排名第二,在減排問題上加入已發展國家的論調,印度的莫迪一躍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龍頭,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與已發展國家為敵,即使是與他有私人交情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很難讓莫迪在這件事上讓步。
目前已發展國家將成立一千億元乾淨能源基金,希望能夠換取發展中國家的減排目標讓步,印度不排除適量減排,也希望得到援助,但並不是用以購買已開發國家的清潔能源設備而被再次剝削,而是強調「以我為主」的開發。
印度提議由一二一個國家組成太陽能聯盟(Solar Alliance),由美國及日本等國提供技術支援,以及乾淨能源基金的資助,全力發展太陽能發電,總部要設在印度國家太陽能研究院。
然而,印度雖然堅持自主,但最終還是像中國大陸一樣,將採取減排政策,同意減排協議,這並不是因為外面來的壓力,也不是因為援助誘惑,而是受到內部的政治壓力。
今年以來,季節陣雨不定時,已經造成農業歉收,甚至衝擊經濟,而南部清奈單單是十二月二日的雨量就是過去平均的卅四倍,造成機場關閉,軍隊出動救災。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科學證明,但許多專家都認為,這些極端氣候與全球氣候變遷有關,而且將成為常態。
其中最直接影響一般人的生活的,莫過於空氣汙染,越多人聚集的大都市,越頻繁使用煤炭作為能源的,就越受到空汙襲擊,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中,最汙染的全世界廿個城市,印度赫然占了十三個。在汙染最嚴重的卅日,北京發布了橘色警告,學校停課,而首都德里竟然沒有空氣品質通報機制,這簡直令人不敢想像。
印度可以不理會國際壓力,也可以忽略科學分析,但是,空氣汙染、洪災、極端氣候,一般人所親身感受到的,印度只要做為一個民主國家,就不可能一直抗拒減排下去的。

廖玉蕙/推窗放入大江來

.廖玉蕙/推窗放入大江來
.王健壯/頂新案上的一堂法律課
.葉銀華/人民幣入籃 準備好了嗎?
.周行一/「良心」尚不足以成事
.盛治仁/當年若採美式選制…總統變老宋
.方祖涵/走出雖敗猶榮的心碎輪迴
.劉維公/拿掉「頂尖大學」的神主牌
.黃介正/國軍變革的最後機會






廖玉蕙/推窗放入大江來


2015-12-07 02:19 聯合報 廖玉蕙


從新聞報導中得知,自一○七學年起,學測的國文非選擇題將獨立施測,目的在讓學生有充裕時間構思作答,希望更能考出學生的實力。指考也不再重測作文,各校系可憑學測成績,自行設定錄取門檻,我以為這樣的調整是相當有意義的。
我曾在本專欄檢討教育部的語文競賽中的字音字形比賽,須在十分鐘內寫完二百字,不但符號長短須講究固定比例,還不得修改,搶時間作答猶如體能測驗,失去注音測驗的真正用意。學科作文測驗的道理也一樣,它的目的不在測試寫作速度的快慢,而在評定思考周密與否、情意的淺深如何、邏輯有無周全;接著再考察結構是否縝密、文字是否流暢,也就是測試學生和世界溝通能否因學習而更加深刻且通暢無礙。
然而,現行學測國文考試時間為兩小時,指考只有八十分鐘。考生除了撰寫兩三題非選擇題外,還得圈選廿幾題的選擇題,時間堪稱緊張。尤其近日選擇題的題目越出越長,如果遇到文言文,難度更高,光是把題目閱畢、看懂,就夠瞧的,非選擇題的寫作時間因之被擠壓,學測幾乎變成考速度的體測。
曹植七步成詩源於命在旦夕的威脅;唐代五步成詩的史青則是刻意炫學,志在與前輩文人曹植較勁;北宋名臣寇準七歲時三步成詩,完全是天才早慧,非常人所及,類似的拚速度即席賦詩不是語文教育的目的。經常寫作的人都知道,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篇作品是高難度的技藝,就算經過多年淬煉的知名作家,要他在學測的短時間裡撰寫命題作文,恐怕也難得精采,何況是學生。
仔細想來,這就是為什麼年輕的考生寫出來的作品常常千人一面,因為時間太少,來不及揀選題材,更談不上思考、斟酌與推敲,只能憑著過往的訓練,援筆立就,複製一些沒有新意或心意的制式文字來濫竽充數,或背誦一些格言警語虛應故事。不管是經過挑選出來的範文或一般批閱的試卷,在在顯示今之作文多半還停留在八股制議的陳套裡,成為畸形的獨立王國,與真正的生活毫不相干。
所以,倉促寫作,非但無助於測驗實力,甚且變相鼓勵學生言不由衷,完全悖離培養知性統整判斷及情意感受抒發的教學初衷。最淋漓盡致的例子就是近日引人詬病的頂新黑心油的判決文,這種人神共憤的「法匠」只知援引僵硬的法條,既無感同身受的情意領會,也毫無進一步細膩思考、統整的能力,難怪嚴長壽先生要擔心這樣的判決只會強化台灣商人「就算原料不好,只要不被檢查出來就可以」的投機心態,這不只是法治教育出了問題,推本溯源,也是語文教育的沉痾。
所以,將國文非選擇題獨立施測,雖不能說考生就此可以從容應試,但時間稍微充裕了些,相信有助於多方思考及全盤照應,這應該是值得稱道的方案。然而,命題作文之所以沒能寫好,常常也跟考題是否照應生命經驗有關。時間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關鍵的「題目」,考題除了估量難易適中外,還要能激盪學生的腦力,讓他們學思並重,朝有思想、有見解且勇於表達的人生前進。我們期待考測單位能在這一方面有更精進、更具前瞻性的作為,畢竟要學生看銀山拍天浪的壯闊景觀,還得靠這些有心將他們引進門的師長率先推窗放入大江來,但願每一次的推窗都能看到亮眼的希望。(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