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舉債救經濟 先強化生產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經濟日報社論/舉債救經濟 先強化生產力
◆  聯合報黑白集/綠色是民主的顏色?
◆  聯合報社論/球在美國手中:拜習通話與代表處更名






經濟日報社論/舉債救經濟 先強化生產力


2021-09-14 02:5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國政府除了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亦加碼財政擴張政策,以大幅舉債對抗疫情衝擊。路透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國政府除了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亦加碼財政擴張政策,以大幅舉債對抗疫情衝擊;但各國擴大舉債卻讓政府預算赤字加劇,累積債務占 GDP 比不斷提升。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即指出,全球平均公共債務占 GDP 比將從民國 108 年(2019年)的83.7%,升至民國 110 年(2021年)的 98.9%,某些已開發國家更從民國 108 年(2019年)的103.8%,續升至122.5%,引發各界對政府債台高築將危及財政永續運作、債留子孫的討論。

奇怪的是,近幾年全球平均公共債務上升屢創新高,卻未聽聞利率上升、通膨失控與匯率崩潰等情事出現(尤其是美國),一反過去的經驗與認知。於是,新債務樂觀主義者遂認為,以往緊盯債務對 GDP 比的思維已過時,當前居高不下的政府赤字及債務並不需要擔心,理由有三:

首先,債務利率減去長期經濟成長率後的數值才是關注重點。由於當前利率甚低,央行的貨幣政策已難有效解決景氣低迷的問題,必須仰賴財政政策的刺激。近年來實質利率又一直低於長期經濟成長率,政府大可發行債務來籌措資金,甚至可不斷地將債務展期,且因利息增幅不大,使負擔減輕,而無需徵收新稅。

第二,應以實際利息支出占 GDP 比(分子以名目利息支付的未來現金流計,分母以 GDP 的未來現金流計),取代負面觀感較大的債務占 GDP 比。尤其是在長期低利率下,財政激勵政策帶來未來產出增加的現值將較高利率時為多,而債務還本付息則較高利率時為少,使赤字預算激勵經濟變得更划算。

第三,過去認為較高的政府債務將推升均衡利率,導致財政危機通膨失控或兩者皆有)的說法恐是被誇大了。

目前的擴張性財政支出主要用在需要長期支持失業勞工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對經濟的助益甚大,且在現有的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下,一旦經濟成長加快通膨壓力雖將隨之提高,但由於名目所得增加財政收入也將超過預期,此時再開始提高利率或重新研擬財政收支計畫也不遲。

然而,有別於新債務樂觀主義者的論述,政府維持赤字預算激勵經濟持保留看法者亦所在多有並直指前者押寶實質利率長期不變的賭注過於冒險

像是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費雪即認為,在疫情肆虐下,強力的財政作為雖有必要,但沒有終點的開放式支出將是悲劇,政府仍應追求財政的永續性,並保有三項堅持:一是一國應呈現基本(不含債息支出)財政盈餘,不能是基本財政赤字;二是財政支出應導向生產性投資,而不是用在消費;三是實質利率要維持在低檔。以美國為例,在聯邦稅收未顯著增加下,存在許久的財政赤字仍將持續。同時,在疫情爆發前,聯邦支出即已偏向消費,即使現在美國大幅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但在面對龐大退休金醫療費用的負擔下,未來幾十年美國財政支出仍將偏向消費而非生產性投資,使美國財政不符合前二個持穩要件。至於實質利率,目前的低利率水準也不是永恆不變,一旦其上升機率高於下降機率,美國財政穩定性必將受到衝擊。

由此可知,新債務樂觀主義者倡議財政擴張可增進 GDP而不會過度增加債務利息支付的論述,看似會引發一場財政革命。惟若執政者任由財政赤字擴大、政府債務累積過多,不只易引發通膨遽升的風險,更是其莫大的道德缺失。

因此,先不論這場論戰結果如何,執政者面對疫情衝擊,擴大財政支出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在利用當前的低利率舉債之時,仍有應堅持的原則,亦即儘量從事生產性基礎建設投資,既可緩解疫情對經濟之害,並促進就業,也可誘發民間投資,創造所謂的擠入效果(crowding-in effect),增強未來經濟生產力,舒緩政府債務累積及經濟復甦帶來的通膨壓力,才是上策。












聯合報黑白集/綠色是民主的顏色?


2021-09-14 02: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慶籌備委員會日前發布今年國慶主視覺「金陽雙十」。圖/內政部提供



今年國慶主視覺,不出預料,「國旗色」藍白紅又消失了。蔡政府執政以來,國慶主視覺配色年年不同,但永遠有綠色,今年還取名「民主綠」。綠色常被賦予春天、大地、生態、和平等意涵,綠色也是伊斯蘭教傳統顏色但民主和綠色扯上關係,蔡政府堪稱舉世首創

蔡政府國慶迴避國旗配色,美其名多元創意,但獨鍾綠色卻露了馬腳。綠色是民進黨代表色,其實就是要用綠色成為新的國家認同冠上民主綠」,更是暗示只有綠色的民進黨才代表民主

但民進黨真的代表民主嗎?蔡政府嘴裡喊民主,卻走向新威權。以「轉型正義」為名,清算在野黨;以國家安全為名,醜化不同意識形態;藉口打假訊息,箝制言論自由;把獨立機關都打造成東廠,還把公投重新關回鳥籠,無一不是「打著民主反民主」。

與其說「民主綠」,不如說只有民進黨有權定義民主。在綠色執政下,民主是用來捍衛政權幌子,而不是應該捍衛的價值。台灣民主化卅餘年,「綠色恐怖」逐漸取代「白色恐怖」;「民主綠成了最大的嘲諷

色彩無對錯,蔡政府卻處心積慮堆砌各種正面形容詞到綠色上;只是形容詞再多,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民進黨沒把綠色調成民主的顏色,只把綠色成民主的笑話。










聯合報社論/球在美國手中:拜習通話與代表處更名


2021-09-14 02:1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駐美代表處更名議題,挑動兩岸神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阿富汗狼狽撤軍後,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為雙方競爭進行風險管控。但拜習通話才結束,就傳出美國考慮讓台灣在美代表機構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台美低調不作評論,中共也還只有制式反應,事情仍在發展中,美中台關係的走向備受關注。

美中關係從三月阿拉斯加會談以來即陷入膠著,美國曾經兩度嘗試,包括副國務卿薛曼以及近日拜登特使柯瑞訪問天津,雖然中方都派出官員實體與視訊會談,但基本上美方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這是由於美中對於雙邊關係有著根本不同的看法。從美國來看,與中國的關係可以同時是「競爭、合作、敵對」;競爭是應該的,對抗是必要的,而合作是有條件的,三者可以區隔化但是對中方來說,關係是整體的,只有減少競爭、消除敵對,才可能有合作。就像大陸外長王毅對柯瑞所說,現在球在美方一邊,美方應停止將中國視為威脅和對手,「中美氣變氣候變遷)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

習近平是應邀通話,換句話說,中方不認為自己的立場有任何改變。反倒是白宮新聞稿中強調,美方基調仍然是競爭,但要確保美中競爭不會轉向衝突,所以需要有拜習電話會談;而白宮聲明也不像拜習二月通話時強硬,未提及港、台、人權等美國關切之事。拜登邀習近平通話還有另一個原因,美方官員抱怨在之前幾次會晤中,「中國官員不打算進行嚴肅、實質的對話」,拜登認為有必要直接與習近平溝通

由於拜習通話長達九十分鐘,不只是一般客套寒暄,還有實際議題討論,除了美方關切的氣候議題合作,防止南海、台海意外,也需要軍事互動接觸。尤其中方新聞稿提到,雙方「將責成雙方工作層加緊工作、廣泛對話,為中美關係向前發展創造條件」,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像薛曼與柯瑞這樣層次的溝通來往,而「向前發展」更暗示美方期待的「拜習會」,不是沒有可能。

美中會談不可能不談到台灣,新華社稿中提到,拜登表示「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可是拜習通話後,第二天就爆出美方認真考慮中華民國在美國代表機構更名「台灣代表處」,很難讓人不把兩件事情連結起來。

兩件事聯繫在一起看,有兩個可能:其一是美方事先沒有通報中方會有這件事,還讓拜登對習重申一個中國政策,結果竟然私下與台灣會談,雖然美國同時與海峽兩方會談可以減少外界批評,但消息公布卻讓習近平灰頭土臉,令中方不再信任美方。這也意味美中對抗持續,台美關係升溫,改名可能性較高。

第二個可能則是,美方的確通報中方會有台美高層會晤,但保證不會傷及一個中國政策,而且為了避免中方起疑,美方還刻意將會議地點安排在距離華府車程一小時的馬里蘭州首府。這代表美中開始建立互信,台美關係受限,更名將有困難。

雖然美國主動致電中方意在挽回雙邊關係,但是美中對於台灣仍然有相當歧見。有鑑於台灣在立陶宛設處使用「台灣代表處」名稱,引發北京強烈抗議,甚至降低關係,召回大使;台灣駐美機構改名,北京不會等閒視之,勢必會有更大的後續效應。

現在球在美國手中,目前僅有大陸駐美大使館的抗議,北京還在等美國官方回應。由於此事最後還需拜登簽署才生效,也不排除會成為美方討好中方的籌碼,我們不要太過天真的期待美國善意,反而要慎思可能單獨承擔的後果。


高鐵延伸宜蘭 少了上位思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8584/web/ 

◆  高鐵延伸宜蘭 少了上位思考
◆  中美洲獨立200年 我應扶貧固邦誼
◆  苗栗可割可棄?誰聽偏遠聲音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高鐵延伸宜蘭 少了上位思考


2021-09-15 03:14  聯合報 /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高鐵延伸宜蘭,交通部規畫於四城、宜蘭車站、縣政中心、羅東「四擇一」,交通部目前屬意四城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交通部表達宜蘭高鐵延伸線將以四城站為優先方案後,引發議論,行政院指示要再傾聽民意。交通部將再到宜蘭報告。

為什麼上級機關此時要跟地方政府報告?因為這樣重大的建設並沒有依照該有的規畫程序,人人都喊「高鐵延伸宜蘭」,理解和算盤卻各不同。交通部又在三年前要求高鐵延伸案不必做可行性分析,直接進入工程規畫。重大計畫決策過程中「需求/目的探討」和「替代方案」的評估,以及整體財務分析都省略,才會落到連端點車站在哪都各說各話;只好回到地方重新溝通。

交通部三年前想走捷徑,除犯下省略參與和討論的「專業錯誤」外,對於民國九十五年被環保署否決的「直鐵計畫」,居然可以不理會,送出建設規模近乎三倍的高鐵案。兩個計畫的機電系統不同,路線與長度不同,車站設施和對地方衝擊更不同,怎可以不尊重同路廊環保署的決議?怎可以不再做可行性分析?這是「行政面的錯誤」。環保和公共工程主管機關兩年來都沒有動靜,更是制度面的懈怠

第一大聲強調高鐵延伸的目的是「消除雪隧塞車」。姑不論高鐵在各國都是服務三百至一千五百公里,卻被拿來改善十二公里公路隧道的塞車?拉出高鐵替代直鐵,光在南港/宜蘭間跑得快有什麼用,旅遊就是多處停留,會即興改道。沒有完善優質的在地轉乘系統,用高鐵大炮進攻北宜旅遊市場,不只是浪費,是錯誤!但在沒有認清這一點的「提速派」心中,就會希望站址落在宜蘭和羅東。

第二大聲的主張:「用高鐵實踐國土計畫」。也先不論宜蘭縣府五月的縣級國土計畫中沒有高鐵路線,只就高鐵到了宜蘭,國土均衡觀點下,試問要不要留出再延伸花東的尾軌?在乎運輸和開發結合的論者,是不是期待高鐵站區要擴充成新鎮式發展?大型站場和工商產業用地結合的「開發派」就會要求站址落在沒有拆遷壓力的四城。

因此,交通部應把工程規畫前該交代的建設目的先說明白:是要提速,解雪隧塞車?還是為均衡,開發(東部)國土?在明確前提下,才能評估站址的優劣和地方配套

可是,高鐵延伸宜蘭(和屏東),問題還沒完全回答:誰營運?什麼條件下營運?

高鐵公司六年前財改後已是國有,但維持民營時期的營業內容:南港—左營間三五○公里的 BOT 合約。屏、宜兩條延伸路線並不是高鐵公司的任務,尤其這兩段註定會造成財務虧損法務風險新增業務,要如何強加在目前主約中?從公司治理的原則,大股東政府要如何保障其他股東權益?要如何減少承接新路線的責任和風險?

台鐵連續重大事故後,大家才注意到卅年來接運鐵工局鐵道局前身)在各地立體化工程,每每承擔許多後遺責任和費用。高鐵延伸線工程應該讓高鐵公司及早參與,減少前述憾事,也有助於商議新約達成共識。

高鐵延伸宜蘭是政治承諾,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但草率的規畫應趕緊導回正軌,請先在建設目的上爭取共識。同時,對未來營運者高鐵公司的參與,應依照公司治理和合約精神,積極洽商合作。期望政治承諾還來得及進步成為社會的資產!












中美洲獨立200年 我應扶貧固邦誼


2021-09-15 03:19  聯合報 /   何國世/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副教授(台中市)


一八二一年九月十五日中美洲五國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哥斯大黎加脫離西班牙宣布獨立,今年是獨立二○○周年。獨立後,此五國雖具有共同的歷史,命運卻大不相同。該地區一直是美國控制的後院,更是中華民國的外交重鎮,其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發展方向,值得吾人關注。

中美洲諸國中,哥斯大黎加在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比其他國家進步;至於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的工業則稍具成就。一般而言,中美洲國家仍以農業為主,咖啡、棉花和香蕉是主要農作物。中美洲人種複雜瓜地馬拉主要由印第安人印歐混血組成,其他國家大多為印歐混血,而哥斯大黎加主要為白人。從西非引進的黑人主要分布於加勒比海沿岸。除哥斯大黎加外,獨立後,由於缺乏礦產,中美洲無法吸引大量移民。

中美洲深刻的變革促成新民主政權的建立,但體制結構仍然脆弱,並傾向寡頭階級統治,且對美國產生新的依賴模式。在廿一世紀,美國不只控制中美洲政府,而且要求其開放經濟,這加劇中美洲全球貿易新秩序的依賴以及社會經濟的不平等中美洲佯裝實施代議制民主,美國則視而不見,因為此制度有利精英階級長久掌握政經運作及美國的利益

面對全球局勢,中美洲無法自主產生相互依存的關係,而是受制於美國在拉丁美洲重建霸權所形成的區域主義。這種全球區域主義的壓力,迫使中美洲社會面臨一系列調整和挑戰。

由於中美洲的社會結構變革微不足道,經濟與政治秩序的重塑淪為表象。體制化不僅從未到來,政府也無意實現。面對金錢誘惑及令人反感的執政方式,政黨、政治體制和公民等民主團體的行動似乎無法實現。由於經濟自由化市場開放,中美洲出現新的精英階級,並迅速和傳統精英融合。這些精英積極維持和深化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此模式持續惡化該地區的貧困。又因為各國能提供參與政治的機會有限,因此社會持續衝突。

中美洲社會極度不平等環境破壞程度令人怵目驚心,大量民眾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到處充斥貧窮及極度貧窮的現象。雖然區域間貿易增加,但出口仍大多數流向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更嚴重的是,大多數出口產品仍為初級產品。雖然各國基本上和平並定期選舉,但選舉的合法性與結果常遭各界質疑。此外,政治貪腐、行政組織缺乏效率、缺乏領袖人物及優秀政經人才,都造成人民不滿情緒升高,未來可能危及民主的落實與鞏固。

筆者曾有機會多次造訪此地區,深感中美洲人民和善熱情,土地富饒,極具發展潛力。期盼我駐外館處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研析當地國政治、經濟、社會等相關問題,提出精實政策,並眾志成城,鞏固與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貝里斯等國的邦誼。同時,發揮科技與農漁業技術優勢,協助渠等國家發展更優質的農林漁牧業,以克服貧窮等社會問題。










苗栗可割可棄?誰聽偏遠聲音


2021-09-15 03:20  聯合報 /   宋國鼎/時代力量縣議員(苗縣竹南)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成為政壇話題。記者張裕珍/攝影



近期關於新竹縣市是否合併為大新竹市,引起熱議;這波討論中,苗栗是否被納入討論也漸受關注。不過,有些主張認為,納入苗栗共同討論政治考量,要讓合併破局。對此,身為四十年來的苗栗縣民苗栗縣議員的身分,無法認同這樣的論點,也認為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說法。

不論是由歷史的脈絡、區域的發展軌跡、產業面的發展切入等面向來看,早期的新竹州(縣)就包含今日的桃竹竹苗,現今竹竹苗周邊的鄉鎮早就形成了「北台灣科技廊道的心臟地帶,討論是否合併升格或如何規畫,就是一個區域整體發展的問題,納入苗栗的討論當然有其必要。

既然這是一個區域整體發展的問題,那麼,尊重生活在這個區域內各個不同行政區域住民的主體性,納入這個區域內不同地區住民的聲音,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與保障。如果所謂的合併,就只是納入現今發展趨勢相對精華的地區,卻讓其他地方的發展更困頓,這樣的發展趨勢,無助於解決原本就存在區域內發展的不均與所生問題,反而加劇社會問題與對立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在討論是否合併升格的同時,也應該一併關注到現行三級行政體制的問題。誠如林智堅市長在臉書上所說,透過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不只鬆綁了發展束縛,提高行政效率。合併之後,依現行體制,直轄市內將不再有鄉鎮市層級的選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比較偏遠的地區或人口比較少的地區的聲音能夠傳達出來、能夠被聽見,反而應該是關注的重點。但這並不是說即使在合併後,要繼續維持鄉鎮市的行政層級,而是目前已經有許多人在討論透過不同的比例代表等,讓地方的聲音可以參與到整個區域規畫的決策。

從今天開始,我們應該積極訂出合理的規畫時程,爬梳應該處理的議題、應該要面對的問題,才是負責任的做法,也讓整體的區域發展更有前景


馬凱/「雙失靈」縱富凌貧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雙失靈」縱富凌貧
◆  林中斌/阿富汗浴火重生的曙光







馬凱/「雙失靈」縱富凌貧


2021-09-14 04:20  聯合報 /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儘管每人所得年年上揚,平均薪資則20年原地踏步,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十年前,台灣最傲視全球的,就是經濟飛躍成長,所得分配平均則勇拔鰲頭。但每下愈況,成長率一年不如一年,禍不單行,所得分配也不斷惡化,五等分位倍數已從四.一七直線上升至六.一三,仍在加劇。最顯眼的病徵就是,儘管每人所得年年上揚,平均薪資則廿年原地踏步;顯示富人所得與財富快意累積,而大多數薪資所得者則在節節高升的房價與生活費用下勉強餬口。

台灣的病情固然刺眼,但此現象普世皆然。從最大的外在環境看,這正與新自由主義先進國家鼓吹日亟,及以軍事強權與財金優勢極力向全球推廣之美式民主制度亦步亦趨。

新自由主義的浪潮滔天時飽受撻伐盛極而衰,正被不同程度的左派平均主義蠶食;美式民主則在川普的小丑式誇張表演下左支右絀,醜態百出,也不復昔日雄風。

在上述大環境之下,所得分配不均之所以日益惡化,更具體的層面,則落在兩個失靈上:一是市場失靈,一是政府失靈。由於此二者幾已籠罩日常生活的一切,因此雙失靈的後果,也格外慘烈。

市場失靈為禍久矣。外部性與公共財導致環境生態及公眾利益受害已具共識,各國政府都設法整治。為禍最烈的則是進入障礙造成的壟斷,以及資訊不對稱幾遍及每項交易而使人人都成詐騙取財的受害者。歌頌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家無計可施而故意視而不見,新自由主義如日中天時,更齊聲高呼企業賺錢第一,使得企業爭相謀財聚利。形勢所至,政府更放縱金融投機,脫卸管理責任,使大多數人無辜受害,少數人則富上加富,貧富差距擴大,乃拜此之賜。

政府失靈令上述弊害火上加油所謂政府失靈初不限於貪汙腐敗、治理無能其根本意義更在於政府是否違背其存在之目的。政府強取人民的血汗與權力,本在藉此讓人人安居樂業,老者安之,壯者用之,少者教之,人人得有公平的機會與環境。於是人人得盡其才而不受欺詐盤剝;企業力爭上游但不能非分聚歛。政府的作為與此背離,即是最嚴重的失靈

當政府濫用手中的公權力與公共財富,偏袒少數人形成種種進入障礙,甚至創造特權圖利少數,壓制公平競爭,就讓市場失靈變本加厲,巧取豪奪更加猖狂。分配的公平就益發困難

然而如何建立不背離人民利益的政府,迄今仍在摸索階段數十年來被奉為圭臬的美式民主,缺陷不斷暴露兩黨政治只見黨同伐異,為少數人之私罔顧全民利益竭盡所能玩弄民粹盲流,操作媒體、運用大數據及劍橋分析之類伎倆綁架民意不顧千萬國人之生死,肆意威脅任何國家的存亡。這樣的政府,再加上源自美國睥睨一世的新自由主義,令雙失靈達到極致。美國極少數人掌握敵國的財富,而貧富懸殊舉世第一,豈是偶然?

自兩蔣辭世,台灣一步步追隨美國後塵,背離傳統文化楬櫫的政府治理日遠。自民國 69 年(一九八○年)獨步全球的分配平均到今日每下愈況,正是明證。如今新自由主義退潮,美式民主也被看破手腳,我們是否也該痛定思痛,正視市場欺詐,為台灣人民重建一個公平樂利的政府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