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外人來台投資 政府別成絆腳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163/web/ 

◆  聯合報社論/甩行人地獄只想切西瓜,交通部真的太混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退選大聯盟
◆  經濟日報社論/外人來台投資 政府別成絆腳石








經濟日報社論/外人來台投資 政府別成絆腳石


2023-06-2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日前公布2023年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位列64個受評比國家的第六名。聯合報系資料庫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日前公布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位列64個受評比國家的第六名,整體排名自民國一O八年(2019年)起連續五年都有進步,值得肯定,但也有必須正視的警訊。

世界競爭力評比包含四個面向,分別是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基礎建設並有300餘項子項目。此次台灣在政府與企業效能、基礎建設等評比都有進步,也是促使整體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然而退步幅度最大的為「經濟表現」,特別是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二項子項目,我國在64國中,分別從民國一一O年(2021年)18、27名,跌落至本次的45及37名。

我國國際貿易表現評比不佳,可歸咎於全球景氣不佳,畢竟台灣出口績效向來與全球景氣唇齒相依關係,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產業鏈庫存過高,以及國際大廠砍單的影響下,導致出口表現至今已「連九黑」,依財政部預估,最快在今年9月出口才會轉為正數。

這個情勢應可歸結於通膨與升息效應,仍明顯限縮美歐整體終端消費市場需求,而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一環,在消費品終端需求未回復前,專攻中間零組件與半成品的台灣,出口表現與經濟自然不容樂觀。特別是近期美歐央行紛紛減緩升息速度舉動,反映出全球主要市場繼續處於物價上漲未停,同時面對經濟衰退風險雙重壓力,也讓未來展望充滿變數。

至於 IMD 評比我國的國際投資表現退步,主要還是反映出我國「外人直接投資」(FDI情形欠佳老問題。長期來我國吸引 FDI 的表現評比向來不好,通常是落到40名以後的後段班,也就是即便台灣政府財政穩定企業經營管理效率高、且本地技術創新能量備受肯定,但來台 FDI 金額始終不如預期。我國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外來投資金額為13億美元,至民國一一O年(2021年)FDI 共累計了1,049 億美元,有78倍成長幅度,然而對照同一時期的日本與南韓,日本外人投資成長了123倍達到2,233億美元,南韓更是成長247倍來到2,587億美元。

有人認為台灣不受外資歡迎,可能是地緣政治風險過高。然而從受廣泛運用的《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地緣政治風險指標,顯示地緣政治並非台灣的特有風險。該指標指出,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實際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後才微幅升高,對比於日本與南韓,在北韓試射導彈期間,韓、日的風險等級,都高於兩岸軍演下的台灣。該指標基本認為,較高的地緣政治風險會導致較低的投資及就業率,但風險比台灣高的日韓,外人投資卻遠高於台灣,可見台海緊張局勢美中戰略競爭,恐怕不是台灣無法吸引外資的絕對因素

最近加碼台灣的外資,除了離岸風電外,反而多是 Google、微軟、亞馬遜、艾司摩爾(ASML)等跨國高科技公司,不論是考量美中科技對抗下的台灣地位、或台灣高素質又勤奮理工人才等因素,還是一樣決定陸續來台設立研發中心製造據點,可見地緣政治風險確實有變化,然而台灣的魅力仍存在。

由此觀察,外人投資落後的主因,應該還是糾結於長久來的問題,包含法規的合理性、政策安定性不足、投資審查程序冗長、台灣特有標準等,都是不利於吸引外資的因素。舉凡離岸風電再生能源開發爭議不斷,穩定供電已是重大隱憂;又勞動法規仍囿於工廠環境視野,對工時與出勤要求都欠缺對不同工作型態的彈性,不利於招募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再者,公務機關行政流程數位化程度不足數位政策跟不上國際腳步,例如避免強制外商將資料在地化已是國際主流趨勢,凡企業能即時提供政府資料調閱需求,就不應限制企業將相關資訊儲存在境內,但我國對金融機構處理資料,仍要求儲存地在我國境內為原則。這些相對保守的政策與法規都可能是外資對台灣卻步的因素。

上升的國際排名是肯定,但不能自滿,因為對不足之處的認知能力解決方案創意與改善速度,才是台灣真實競爭力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退選大聯盟


2023-06-2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內人士表示,當初黨主席賴清德決定採取民主大聯盟,以「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模式徵召青年世代人選投入艱困選區,其實黨內本就有不少雜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選戰,賴清德宣稱要籌組「民主大聯盟」,但立委提名還未完成,已有四人在被提名或合作後宣布退選。基隆市議員張秉鈞涉貪,一家三口被收押,昨天拗不下去也退選了。這支退選部隊,快能組成一支籃球隊了,民主大聯盟變成「退選大聯盟」。

這些人退選的理由,五花八門。例如,陳歐珀是與詐騙集團主嫌往來甚密,楊家俍則曾觸犯兒少法留下前科;林飛帆是涉及性騷吃案,李正皓則是偷拍前女友惹議。其中,除了陳歐珀,其餘都是青壯世代

退選部隊中,林飛帆是太陽花學運代表人物,楊家俍曾任民進黨發言人,張秉鈞也曾在民進黨中央任職,皆堪稱民進黨的「青年標竿」。李正皓則是名嘴,又是「由藍轉綠」的樣板。民進黨引以為傲世代交替,如今藏汙納垢

對這些,民進黨和支持者還以「知錯能改」為其辯白。事實上,這些惡行都是在提名前發生的事,他們卻仍獲提名。若不是東窗事發引發物議,並危及選情,民進黨會甘心換人嗎?

所謂「民主大聯盟」,其實看不出什麼民主精神,卻是民進黨執政縮影由上而下,民進黨權力掌控者殺伐決斷恣意妄為,立委提名亦如此;由下至上青年世代有恃無恐沾染惡習自傲自慢。「民主大聯盟」變成「退選大聯盟」,並非偶然。














聯合報社論/甩行人地獄只想切西瓜,交通部真的太混


2023-06-2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6月30日起不讓行人將加重罰6千元,還要強制上道安講習課程,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此執法方案過於嚴格,將討論新方案。記者曾學仁/攝影


為撕掉「行人地獄」標籤,立院修法通過提高未停讓行人罰則。配合新法六月卅日上路,警政署日前公布執法原則,只要行人一踏上斑馬線,不論遠近,車未停讓即重罰。未料,命令一公布,即引發滔天民怨,交通部長王國材急忙喊卡。政策公布後不到廿四小時就叫停,除了凸顯蔡政府決策品質粗糙,更把政府機關的怠惰暴露無遺:交通部只想躲在嚴刑峻法後面,凡事甩鍋,卻從未好好面對自身責任。這種政府,也未免太好當。

現行警方取締「車不讓人」的認定原則,是汽機車距離斑馬線上行人未達三公尺者。配合新法上路,四月間,交通部、內政部與警政署共同開會研議,警方遂提出更嚴格的標準。儘管警方美其名是「保護行人」,但說穿了,其實是為自己執法方便,以「一刀切」的方式最為省事,卻完全忽略城鄉不同道路狀況現實差異

這種一看即知行不通的政策,為何政府卻快速拍板?原來,當天與會的交通部路政司官員未當場提出異議,顯然樂於把改善道安責任與界定標準全交由警方承擔。不料,兩個月後警方公布執法標準,輿論譁然,王國材才連忙踩下煞車,但已難以止怨。可議的是,過去兩個月,交通部上下對此渾然不覺不當;卻在網路負面聲量高漲後,王國材才一夕間大夢初醒顢頇至極

台灣駕駛普遍欠缺禮讓文化,行人在斑馬線上遭撞死,成為台灣可恥日常;但要如何執法提升禮讓行人意識,政府卻拿不出辦法。這次政策之所以引發高度爭議,不僅基層員警認為不可行,連行人路權團體都不認同。關鍵在於,這種鋸箭法處理道安問題的做法,根本是治標不治本。

每起車禍發生,某些路段成為車禍熱點,皆非起於單一因素,而是人、車、路交織的綜合因素嚴格執法固是養成禮讓文化手段,但交通工程道路環境完備,更是關鍵。例如,透過行人庇護島分割過長的斑馬線、路口緣石突出、斑馬線後退等,都是有助人車安全的設計。此外,透過號誌設計行人早開、早閉時相,可有效區隔行人車輛行動,都能有效降低人車衝突

台灣地狹人稠道路狀況多元一夕更改規則交通打結必然結果。此外,將更導致行人與駕駛對立,警民衝突不斷,交通部等於把責任甩鍋給用路人以及警方。更糟的是,因未針對問題對症下藥,便無法達到保護行人作用,反而造成車輛壅塞;一旦過了大執法期,必定故態復萌

然而,中央和地方都不願用心改善道路環境,每回發生重大車禍,各級官員的制式反應都只有「加強執法」一招,完全忘了好好檢視道路環境可能缺失。別忘了,執法窮盡交通工程後的輔助手段,不是優先更非唯一選項

面對車禍事故死傷事件逐年攀升,交通部始終拿不出對策。究其原因,除了行政怠惰只想「切西瓜」抄捷徑推給執法缺乏數據分析作為決策依據思維施政淪為抓瞎台灣大型車死傷人數連續四年破萬人,事故率節節上升,但對事故成因交通部不僅一問三不知,還出現轄下機關互踢皮球荒謬狀況。再者,王國材為了解決機車事故死亡日趨嚴重問題,打算開放機車部分路權;但機車路權與車禍間的關聯性,包括那些路段或時段車禍熱點等數據分析,卻付諸闕如。這樣的決策品質,能不讓人質疑嗎?

要走出行人地獄,沒有速成藥。然而,以交通部卸責心態,恐怕很難等到那一天到來。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1:鼓勵勝於代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5:佔了茅坑不拉屎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4:齊人妻妾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3:前提成立嗎?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2:相鬥何時了?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1:鼓勵勝於代勞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1:鼓勵勝於代勞


2023-06-30 14:4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鼓勵老婆燒菜。 示意圖(ingimage)


有位小姐在家驕生慣養,從未下過廚房,當然也不會做菜,因 為一切都由能幹的母親包辦了。

讚美的改變
結婚後,成為人家的太太,必須下廚房,但是又遇到一位能幹的先生,燒得一手好菜,該下廚的太太又可躲在一旁,只要欣賞讚美一番就可以了。但是先生有了警覺,覺得這不是辦法,總不能一輩子都是自己下廚吧 ! 決心訓練妻子燒菜。

開始時太太非常不能適應,因為什麼都不會,先生叫她煮麵條,她問先生,麵條要不要先洗一下 ? 炒菜怕油煙,菜一下鍋,人就趕快跑開,還用報紙遮著臉,待油煙沒有了,才敢接近油鍋。

至於放多少醬油或鹽,菜炒到什麼程度叫做熟了,更是「莫宰樣」了。可是這為先生為了「長治久安」,發揮了無比的耐心,不管太太菜燒得多麼爛,他都不皺眉頭的說好吃,還不錯。

鼓勵老婆燒菜
在外面開會遇有蛋糕茶點時,他都拒吃,免得回家吃不下,太太會以為菜燒得不好。

在先生耐心讚美及鼓勵下,太太的菜燒得漸有成績。先生乃邀朋友來家小聚,由太太主廚,並與朋友打好招呼,務必找出各種說詞來讚美太太菜燒得好。

太太做菜手藝日有進步時,興趣就大增,除了看電視烹飪節目外,還買各種食譜回來照著做,太太終於成為一位廚房能手。先生也就卸下了廚房的重擔,這位先生應該是位有遠見的人。

炒菜煮飯多數時間好像都是太太的事,縱使在夫妻皆上班的家庭也是如此,其實這不合理,為什麼先生不能下廚房炒菜煮飯呢 ? 多數情況是,先生說他不是不做,是因為不會,有時即使先生想下廚,太太也會以先生笨手笨腳為理由加以拒絕,久之,炒菜煮飯的重擔就都落在太太身上了。

人人都有潛能
太太們為什麼不學學前面這位有遠見的先生,也訓練先生下廚呢 ? 世界上許多知名餐廳的大廚,不都是男人嗎 ?

其實人人都有各種潛能,只要有機會開發鍛鍊,做事自能由生疏而熟練,由粗劣而精巧,所以事事看不順眼便代勞,不如給人機會實習磨練,反而能讓自己輕鬆許多。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2:相鬥何時了?


2023-07-04 13:3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動物中尤其是雄性,為了爭地盤、爭交配權、爭捕食權,都會打鬥。示意圖(ingimage)


到泰國旅遊,有時導遊會安排我們去看鬥雞。雞從主人手中一放,兩隻雞就互用嘴爪相咬相搏,頭部及胸部的毛都豎立起來,偶而雞會停下來片刻,主人及觀看的人,就會用各種催促的動作,要牠們繼續鬥。雞鬥的受傷累累,觀光客則既覺殘忍又覺興奮。

鬥雞與鬥牛
但泰國的鬥雞,比起西班牙的鬥牛就變成小玩意了。有次到西班牙觀光,節目之一是看鬥牛。導遊說因為時間不巧,只能看到小場的,雖然是小場的,仍然成千上萬的人在看、在呐喊。當牛追逐鬥牛士手中紅布時,一次次落空,到被一劍刺入時,有人大喊大叫,有人屏息著氣,不敢看又想看,有人心中不時洶湧著不道德的譴責,但卻認為不虛此行。

古時羅馬人,要奴隸互鬥,能殺死對方的,就能獲得自由,奴隸奮勇搏鬥,看的人興高彩烈,這是當時羅馬人的重要娛樂

與生俱來的鬥性
動物中尤其是雄性,為了爭地盤、爭交配權、爭捕食權,都會打鬥。人為動物之一,當然也免不了這種與生俱來的鬥性。只是人類的鬥爭比一些動物要高明些,有武鬥還有文鬥,有明鬥也有暗鬥。

人類鬥爭的目的,不外乎是爭權奪利,但問題是權和利爭到手後又能怎樣呢 ?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那為王的以後又怎樣呢 ? 最後還是白骨一堆

有位國王臨終的時候,流淚滿面的說:「我現在才知道,這些我冒著無數次生命危險,爭戰得來的財寶,原來我一件也帶不走。」

多存惻隱之心
我們不難想像,這位國王,在多次爭戰中,除了自身的危險外, 一定殺敵無數,自己的士兵也是死傷累累。目的不就是為了征服別人的土地及財富嗎 ? 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類的鬥爭固不能免,但總要導之於善,避免成為兇惡之源。要達此境界,人類還是要多存惻隱之心,唯有愛才能化解爭端,和平才能多於戰爭。若失去同情、博愛、民胞物與的高尚情操,人間怎會有太平?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3:前提成立嗎?


2023-07-04 13:4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有什麼方法使股票不跌呢 ?(本報系資料庫)


有一年政府恢復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股票大跌不止,有什麼方法使股票不跌呢 ? 當時的財政部長說:「大家不賣,股票就不會跌。」這句話成為當時被調侃的名言。

前提不存在
大家都不賣就不會跌,當然沒錯,問題是這個「大家都不賣」的股市前提常常是不存在的,前提不存在,結論自然缺乏意義。就像有次一家雜誌,大幅報導某位名女人與有婦之夫上床的新聞,並附贈光碟片,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與譴責。

在眾多譴責聲音中,有人建議大家一起拒買拒看該雜誌及光碟。如果大家都拒買拒看,該雜誌的無恥行徑自然會受到制裁,且可以讓後來者知所警惕,確實是一好方法。但問題是「大家拒買拒看」的前提根本不成立,因為大家嘴裡滿口仁義道德的譴責,但心裡卻想著趕快弄一本或一片光碟來看個究竟。

人手一片
女主角脫光了身材如何 ? 男主角是誰 ? 他們究竟玩到了什麼程度 ? 一連串的為什麼,非但使「大家拒買拒看」的前提蕩然無存,且使其銷路大量增加。

報紙上說 : 該偷情的性愛光碟四處流通,連警察也瘋狂,爭相弄一片來看看。而且許多人以為警員因職務關係容易有此光碟片,紛紛向警察索取。許多立法委員助理更是漏夜燒錄該光碟片,沒幾天,立法院內幾乎人手一片。一位立委還交待助理幫忙燒個四、五十片,帶回選區犒賞他的樁腳。

大學校園裡也在流傳,有學生在網站上下載後傳閱或出售,校方雖一再重申違反校規,但流傳仍然盛行不誤。

人的內心常常是充滿污穢的,髒到令人難以想像,以致扭曲了我們應有的行為。道德規範的力量,在自由氾濫的今天更形單薄!

偷窺慾人皆有之
就以偷錄別人性愛光碟,隨雜誌附送這件事來說,嚴重侵犯隱私權。試想假如偷拍的光碟片是你與太太,或兒子與媳婦做愛的鏡頭,隨雜誌附贈,你願意嗎 ? 一定大聲說不可以 ! 那為什麼偷拍別人的就可以呢 ? 而且你還要去助長它呢 ? 想來人性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

偷窺慾多數人皆有之,就像看到性感的異性,有性衝動一樣。但並不表示有性衝動,就能採取行動,否則人與禽獸又有何差異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4:齊人妻妾


2023-07-05 14:1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得意忘形。 示意圖(ingimage)


古代有個齊國人,他與妻妾同住,他常對妻妾說今天有貴人要請他吃飯,但從未見過貴人來。

一天妾對妻說:「我要去跟蹤丈夫,看丈夫整天在外究竟做些什麼?」這才發現一路上根本沒人理他們的丈夫。丈夫是到墓地向人乞討祭墳用的酒肉,若一處吃不飽再換一處乞討,最後再裝得酒醉飯飽的樣子回家。

驕其妻妾
妾返家告知妻,兩人相擁哭泣說:「丈夫是我們的終身依靠,這樣的丈夫,我們還有什麼希望呢?」丈夫不知底細已被發現,回來仍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這個齊人的故事,讓我想起有些靠逢迎奉承,得到一官半職的人,在外卑躬屈膝的伺候主子,有時被罵得像龜孫子似的,但回到家裡就擺出一副官太爺的樣子,要太太為他倒茶,子女為他拿拖鞋,好不神氣。

無恥難見人
如果他的行為,被妻子及子女知道了,明白他不過是個沒格調的無恥弄臣,他們一定也會相擁而泣的說 :「這樣我們還有什麼希望呢?」

有些生意人,偷工減料,賺了大錢,將家裡佈置得富麗堂皇,在人前也一副大爺貴人的樣子。地震一來,別的房子不倒,他蓋的房子都倒了,壓死上百條人命。當子女們知道了,這上百條人命都是死在他父親偷工減料所建造的房屋時,不也會相擁而泣的說 :「我們還有什麼顏面見朋友呢?」

得意忘形
人常常會用些自欺欺人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面子,但是在心裡卻是痛苦的。我不相信像齊人妻妾故事裡的丈夫,心中是安逸好過的。同樣的道理,政府機關中逢迎奉承的弄臣及不肖官員們,其得意外表的骨子裡,亦難舒坦安詳的。

現在是民主時代,有志人士,理應正正當當為人,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讓別人看到你就看到了希望。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25:佔了茅坑不拉屎


2023-07-05 14:2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佔了茅坑不拉屎。 示意圖(ingimage)


有個貧窮國家公共廁所很少,因此有人專門去佔廁所,需要如廁的人,給錢他才讓出位子。這樣佔了茅坑不拉屎,每天也能獲得 一點小收入。

佔位不讓
佔了茅坑不拉屎,如果只要給點錢就願讓出位子,問題倒小,最怕的是,他怎麼樣都不肯讓位,而他在位子上又什麼事都不做,整個單位因而動彈不得,甚至連累國家社會的進步。

這位佔了茅坑的人若是位大老級人士時,大家都知道他佔了位 置卻不做事,但就是沒人敢將他趕走。直到有天上帝派人送他「音容宛在」的輓聯時,他才會離開那個位子。

不肯下台
若有官員大嘆公僕難為,忙於訴說苦水,事情是一件也做不出來,這種官員就是佔了茅坑不拉屎的人,應該趕緊要他下台,讓能解決問題的人來做。可是奇怪的是,很多人佔了茅坑拉不出屎,卻 一口咬定別人也拉不出,所以他不讓位。

因此要讓佔了茅坑不拉屎的人讓出位子,必須要有制度。例如 : 六十五歲必須退休,民選職位最多連二任等,都是辦法。但是仍有不少例外,使得仍然有一些佔了重要職位而不放棄的人存在。

佔了茅坑
現在從里長到總統都要民選,選民民主政治頭家,這些頭家必須夠英明,否則會選出一籠僅佔了茅坑不拉屎的人。有位惡名昭彰的立委,出了很多問題,我想這次選舉他一定完了,結果他仍然高票當選,他還告訴我這次他是五連任

很多民選公職人員善於作秀,一年只拉一次尿,他卻包裝成天天都做了偉大事。有的民選公職人員是用嘴巴拉屎,整天開支票,說得響亮,結果一次也沒拉。他們都是佔了茅坑不拉屎的人。

每個位子都有每個位子的作用,倘若發現自己在那個位子上已 不能發揮作用,就應該讓出位子,讓更適合的人來做。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犯罪被害人之保護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163/web/ 

◆  管路大漏洞 幾十年不換
◆  瓦斯大量外洩 緊急遮斷閥救命
◆  不要拿學位當募兵誘餌
◆  3年畢業 能防粗製濫造?
◆  為選票補助學費 高教沒公平
◆  餵藥案潑髒水 除民進黨外無人獲利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犯罪被害人之保護
◆  展示五年以解體收場…「台灣成功號」的成功與悲哀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犯罪被害人之保護


2023-06-27 03:37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 1841-1935)林一平/繪


最近黃子佼性騷擾案,他的聲明令人難以認同。他只對受害者說一聲抱歉,並未提出如何對受害者負責。

受害者同理心很重要。我受邀加入新竹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犯保協會),超過十年。我看到參與協會各方人士的熱心關愛,相當感動。而看到犯罪被害人的許多不幸遭遇,有更深的感觸。我也想起一位歷史人物霍姆斯(圖)。

一八六四年七月南北戰爭時,林肯在史蒂文生堡視察和南軍發生的槍戰,有一位年輕上尉對著林肯總統吼叫:「趴下,你這個蠢蛋!」戰鬥結束後,林肯總統和這位二十五歲的上尉握手,說:「我很高興你知道如何和老百姓溝通。」這位上尉是霍姆斯,直說敢言,後來成為美國最偉大大法官之一

當年美國法律強調人權,對罪犯亦是如此。這讓霍姆斯相當不滿。他說:「那些保護加害者的人,讓受害者承擔痛苦。這只是掩蓋內心邪惡,使你們與濫用者一樣有罪。為無辜者挺身而出,否則就會與罪犯一起沉淪。」

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W.Reagan)說:「犯罪的受害者長久以來被刑事司法制度忽略。我們很少給予受害者所需的幫助及關注。然而,保護公民免於成為受害者的傷害,是刑法的主要目的。因此,每一位新的受害者代表了我們的系統防止犯罪方面失敗對受害者缺乏關注使這種失敗變得更加嚴重。」

霍姆斯和百年後的雷根感受到犯罪受害者個人沒被適當照顧。大多數犯罪受害者和倖存者認為人們不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切,而犯罪受害者和倖存者感受到司法體系在對待受害者和犯罪分子之間存在著明顯不平等,法律似乎更偏袒被告和已經判罪的罪犯。受害者不知如何表達對社會的不滿,而大眾對於受害者需求和關切則缺乏理解

即使我們努力針對司法體系改革,希望確保公正和平衡,仍有鞭長莫及的無力感。或許這是霍姆斯對於如何防止犯罪有如此激烈言論原因。而犯保協會的存在,以另一種方式彌補司法體系不足,使受害者聲音得以傳達,並促使政府和社會更關注受害者權益和需求。這些努力旨在加強受害者支持和保護措施,並讓司法體系更能夠彌補受害者

彌補法律不足,新竹犯保協會透過協助犯罪受害者,成功的讓社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犯罪對個人和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減輕受害者的傷痛經驗,並促進公正和平等的司法制度,令人感佩。 












管路大漏洞 幾十年不換


2023-06-27 03:39  聯合報/ 李佩芸/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會專案研究員(桃園市)
新竹縣政府26日表示,對於竹北氣爆後續,將盡快協助住戶將天然氣管線重新裝設為明管,並免費更換機械表為微電腦智慧表、全額支付修繕費用。圖為新竹瓦斯公司等專業人員全面性檢查天然氣管線設備情形。中央社


六月廿四日新竹氣爆事件發生後,接連兩天又傳出瓦斯外洩情形,嚇得住戶不敢煮飯,也不敢開熱水器洗澡。經過檢測,懷疑是氣爆事件後,又因瓦斯相關器具軟管老舊導致外洩。

在台灣,管路系統維護最大的漏洞,在於閥類及構件用了數十年直至損壞,才藉由故障點被動式更換,卻少有定期巡檢,甚至未能以該閥類構件之產品壽命周期為標準,在未故障時就主動提前更換。然而,未達損壞標準不代表不需進行更換。

民生設施設備使用年限,會因其場所、環境、檢修有無,或技術的進步條件而有所不同;且建議更換年限之設備,是奠基於「有定期進行檢修及大修」,且設備設置的環境中沒有其他障礙者。並且若設備處於易受氣候、鹽分、腐蝕性或其他不利因素影響之環境,其性能可能在達到「建議更換年限」前就已劣化。

此外,設施設備建議更換年限,更會隨著技術及社會的變化而需重新審視、檢討。民生設施設備必然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而產生劣化,建議依照施工品質及場所特性,訂定使用年限建議,並規定業者於設備上標示建議使用年限,提供汰換時參考。

綜觀《災防法》規範的火災爆炸防救災業務計畫,雖由內政部及其消防署彙整,但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需針對所管轄對象空間或系統的火災/爆炸安全,律定相關部會局處的主協辦機關權責分工,每兩年提出修正;即核電廠的火災防災計畫由原能會改制的核安會提出、化工廠管路/危險物品輸送,則由經濟部工業局及國營事業提出。

然而各主管機關,在依《災防法》立法宗旨與作業程序之分工設計下,論述各該化工原料之成品管路製程、危險物品儲存處理/運輸/使用過程衍生火災/爆炸風險控管減災管理方案時,卻多指派低階的局處官員或承辦人出席跨部會、跨局處、跨領域的防災業務計畫審查會議,更顯示不願意尊重災例凸顯的公共安全水平不足之風險事實。而新的兩年計畫,絕大多數內容仍沿襲兩年的格式,未能面對及檢討最有意義且最有價值的當前人文社會本土災例,也未能提出關鍵必要的減災投資作為共同列管。

在未來一次次的災例中,無非又上演著主管機關或中央、縣市首長面對鏡頭的沉痛檢討再檢討,卻在事過境遷、熱度退燒後,仍未見通盤、全面的改善。本次新竹氣爆與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高雄氣爆,兩者雖都歸屬氣爆,但後者不論規模、死亡人數均遠高於前者,加上後者卅二名罹難者包含五名警消二名義消,因此引發的社會關注高上許多。

本次事件幸無死者,但仍有一名嚴重燒傷患者;讓人反思,高雄氣爆是否有造成台灣公共安全實質改變?抑或僅是形式上的檢討反省











瓦斯大量外洩 緊急遮斷閥救命


2023-06-27 03:39  聯合報/ 鄭世岳/中華民國工礦安全衛生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南市)


新竹縣嚴重氣爆的原因,據新竹瓦斯公司推斷是瞬間增加五倍的壓力,而造成管路破損、漏氣。

但與瓦斯管路外的一大氣壓力相比,管路內部壓力僅提高約七點六%,應在管路設計容許範圍,除非原本的管線和設備有明顯損傷,才有可能因壓力提高而洩漏;如果僅因瓦斯供壓過大就氣爆,那應該很多戶同時發生。相關單位應進一步探究爆炸民宅內部瓦斯管線和爐具狀況,並非直接將民眾傷亡全歸咎於瓦斯公司人為疏失。

天然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瓦斯公司向中油購買天然瓦斯,必須有瓦斯槽貯氣作為調節配氣用,然後再敷設供應用戶使用。中油的供氣幹管是高壓的,而瓦斯公司輸送天然瓦斯之壓力很小,至用戶端僅二百至三百毫米水柱,因此天然瓦斯公司接受中油供氣,從貯氣槽送出後皆需減壓。

本次瓦斯洩漏事故,凸顯天然瓦斯的供氣安全有檢討必要,供氣過程若有異常壓力或流量變化,應即時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尤其發生管路異常流量變化,應採用「瓦斯緊急遮斷閥」及時切斷供氣;在管路遭受外力破壞而斷裂時,「瓦斯緊急遮斷閥」可在瓦斯壓力異常、瓦斯外洩、五級以上地震時自動遮斷,適合住宅區及公共場所安裝,以避免類似氣爆事件發生。













不要拿學位當募兵誘餌


2023-06-27 03:36  聯合報/ 鄭榮郎/正修科技大學工管系教授(高雄市)
兵役義務役制度將恢復一年,國防部日前拋出「3+1」方案,盼於三年內完成大學學業並以一年時間當兵。本報資料照片


配合義務兵役恢復一年,為解決募兵的缺口,國防部再出奇招,與教育部推出就學「三+一方案」,讓役男能夠三年完成學業、一年當兵,引導有意願申請的役男(九十四年次以後)完成專案服役。

老實說,國防部為增加招生誘因採行此案,已屬可議,完全忽略高等教育具有培育人才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功能,自主治理與績效責任等課題。而專案一提出,各大學行政單位又多了個「三+一方案」服務關鍵績效指標(KPI),增加大學額外的行政負擔工作。

尤其,人口少子女化已帶來高等教育生源減少,高端人才養成需要環境培育及學習風氣的養成,「三+一方案」形成國防軍事去參與教育工作,教育去參與軍事推廣工作,結果是搞得不倫不類的四不像,既沒有解決募兵的缺口,還相對降低學術學習的品質。

國防部面對兵員的壓力,可謂花招盡出,例如已備受爭議的「現役軍人營區在職專班」招生。但學問的養成有一定的過程,需要相當的資源條件配合,學校師資、校園環境軟硬體設備,固不在話下;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更在在影響學生氣質的養成,如今三年完成學業、一年當兵,更難達成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目標表,一張大學文憑無法彰顯學力,反變成廉價商品。

大學四年級的最後一哩,還要做好以下二件事情:

一、梳理一下自己的學業,首先,需要看看自己有沒有、需不需要重修,都要好好梳理一下,作業或團體討論是否已完成,該重修而沒有重修,學位證畢業證不一定能夠拿到的。

二、各系針對專題研究的學生提供研究環境與設備、研究訓練課程、研究發表與競賽等,要將過去所學的原理及專業知識應用於研究過程,發展成實務經驗及成果,或是研究過程可以帶進職場體驗,提升溝通能力、增進專業實力、參與產業合作、釐清未來就業方向等。

「三+一方案」並不是不好方案,國防部欠缺人力也是事實,國防的政策、制度也需要改變,國防部各軍種學校,如果能因延攬一流師資,充實尖端設備,打造優質學風,將教學品質提升到英美知名軍校的水準,又何必繞個圈,把手法伸進到大學校園裡,結果是書也讀不好,兵也當不好。












3年畢業 能防粗製濫造?


2023-06-27 03:31  聯合報/ 丁崑健/大學退休教授(桃園市)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教育部拍板「3+1方案」是在大學提供彈性的修課機制,完全由學生評估作選擇,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這樣。記者邱德祥/攝影


大學三年畢業的規定,是根據大學法第廿六條而來,各大學的學則也有訂定提前畢業的最低標準:一是四年學業成績平均達八十分以上操行成績也是如此;同時還規定必須在全班成績的前百分之十,甚至,也有規定每學期成績都要八十分以上,才能向學校提出申請。這些規定是要防止大學教育的粗製濫造

現在教育部國防部合作提出了三年畢業以便服兵役的計畫,勢必令各大學重新修正學則,但是各大學的教務會議校務會議會買這個帳嗎?大學教授的自主性很強,有多少大學會乖乖的修改相關規定,令人存疑。恐怕執政黨只有修改大學法第廿六條,才能讓大學乖乖的配合。

至於大學生願不願意提前畢業?也要看本身的意願。我推測主要會有兩種情況:成績比較好的反而會傾向於讀四年,除非他們讀完第三年時就考上研究所,不然他們會讀個四年,畢竟碩士學歷已是基本條件。至於成績在後段班的,沒有意願考碩士班的,能提前一年畢業;少一年的花費,減少家庭負擔,更是不無小補。但是三年的成績單拿出來到就業單位應徵,怕是非常弱勢的。

兩個部會對於這項重大政策,是否曾經委請大學作過研究或模擬?令人懷疑。











為選票補助學費 高教沒公平


2023-06-27 03:31  聯合報/ 林敬宣/大學生(桃園市)
副總統賴清德(左)在台中朝陽科大致詞時宣布重大政策,公、私立大學一年學雜費落差約五萬元,政府將補助學費差額至少五成以上。(中央社)


補助學費聽起來很吸引人,卻是治標不治本的政策。要提升台灣高等教育的適性與公平,改變當前公私立大學在資源分配上的嚴重傾斜才是首要關鍵。

私立大學受國家補助較少,導致學費較貴,是正常不過的現象。如果有人認為私立大學本就應該在學費上跟公立學校一樣便宜,這是對高等教育的誤解。畢竟就讀私立學校,本身就是學生對於未來道路的一種選擇。

十二年國民教育結束後,高等教育並不是國家認為每個人都應具備的條件,放眼全世界也是如此。賴副總統提到的高等教育適性及公平與否,學費並不是關鍵因素;若以學費作考量,事實上公立大學入學分數差距很廣,缺額也不少,如台東大學、金門大學等去年缺額率都達五十%以上,因此多數級距的學生其實都有機會選擇就讀學雜費相對便宜的公立大學。也就是說,補助學雜費這一政策與賴清德提到提升適性、公平的選擇,似乎有些牽強。

良好的資源有助於提升學生適性發展,當前高教資源的嚴重傾斜大大影響其中的公平性。要提供良好的資源,足夠的資金是必要條件。然而以東吳大學等私立大學為例,教育部每年僅分配約一億補助款,台大則是廿三億;在教育部分配款不足的情況下,私立學校的收入來源主要倚賴校友集資和募款,學雜費收入並不足以完全支撐學校的運作。

目前私立大學提升資源的最大困難,並不是學費太貴,而是捐款扣除額過低,影響私校收入。賴清德提出來的政策只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學生繳的部分學費改由國家來出,如此只在學費金額上平等的政策,並不能提升私立大學教育資源,也絕非實質平等。私校不只在補助款上與公校有大幅差距,最倚賴的校友捐款更無法像公立大學百分之百抵稅,而是最高只能扣除五十%,影響校友們的捐款意願及學校的資源提升能力,才是私立大學發展的主要問題。

若執政黨對於私校問題,只會為了選舉與青年選票而推出治標不治本的政策,可以想像未來幾年若還是由其執政的話,台灣高等教育的適性與公平恐怕遙遙無期。











餵藥案潑髒水 除民進黨外無人獲利


2023-06-27 03:39  聯合報/ 許哲銓/研究生(宜蘭市)
新北市私幼餵藥案,一度引發家長恐慌。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新北市板橋某幼兒園疑似教師餵食幼兒三級管制藥品事件,讓餵藥疑慮在全台蔓延。鬧了一個月終於真相大白;經過更為嚴謹的質譜儀檢測後,板橋與汐止幼兒園幼童均呈陰性。「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認證賴清德發言人戴瑋姍的訊息不實,並將其貼文遮蔽,侯友宜陣營也告發賴清德就幼兒園餵藥案散布謠言。雖然真相已出,但除了民進黨外,無任何一方獲利,台灣社會為此付出代價。

一是侯友宜民調跌落第三。儘管真相大白,但侯被潑的一身髒水還沒洗清,又被扣上「效率低下」的帽子。根據某民調,民意對侯友宜在餵藥案中的表現,僅有廿一點二%滿意,不滿意者高達五十六點七%,還有高達廿五%強烈不滿;另一份聲量調查顯示,侯的負面聲量已近四成,正面聲量僅剩下八%,網路好感度更是一路下探至墊底。雖然餵藥案最終被證實是子虛烏有,但侯友宜民調已因此受到重創,短期內難以回升到先前水準。

二是家長和幼稚園、教保員間的信任受損,加劇對立。「既然家長不信任幼稚園,幼師也希望不再提供受託餵藥的服務」,幼教總會十八日發出聲明表示「停止餵藥服務」,要求還教保員清白。雖然昨天幼教總會再發聲明,指餵藥烏龍事件已經釐清,恢復餵藥服務,但家長與幼師原本應是和諧美好夥伴關係,如今恐已因為政治的涉入和「信任」的崩解,被營造成對立關係。

三是社會為此付出高昂代價。依靠瓦解信任」而取得政治紅利加劇社會對立氛圍。自從確定「三腳督」以來,台灣社會頻傳性騷擾、欺詐、餵藥等事件,政治上天天謾罵,令人感到處處危機。曾經友善熱情的風氣正被衝突恐懼所覆蓋,已讓人體會不到「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幼兒園餵藥案即使已真相大白,但除民進黨外無人是贏家,當初造謠生事的政治人物卻隱身,沒有一句道歉;反而被誣衊的人想通過司法捍衛清白,卻被扣上「不顧孩子,忙著告人」的帽子。希望蔡政府和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給人民一個交代,以後可以少一些政治,多一份真誠











展示五年以解體收場…「台灣成功號」的成功與悲哀


2023-06-27 03:34  聯合報/ 陳煥章/退休教授(台南市)
台南市府打造的仿明鄭商戰兩用船艦「台灣成功號」,因斷桅待修,如今進退維谷。 記者黃士航/攝影


日前報載台南市政府製作的復原古船「台灣成功號」不堪日曬雨淋,船體構件毀損,行將解體,功成身退。讀到「功成身退」覺得非常刺眼,事實似非如此。

這艘仿古船耗資八千萬元,其源起是一群古船研究者提出依據日本松浦史料博物館收藏一七○六年繪製的〈台灣船圖〉,繪成精準的設計圖,並製作成一米長的模型船。預定採用傳統木料、帆布、鐵釘等材料,依據原本形制與結構,依循傳統工法建造預計建造完成後台南運河下水,試航一小段便出水展示,呈現古船建造的完整程序以及明鄭台灣的澎湃海國氣象。

非常可惜,後續的招標、設計、施工,乃至監造,嚴重走樣

首先,木材的選用違反原定計畫。中國古帆船所用木料,經千年以上的摸索和認識,追求適用及不易腐蝕等性能,主要用松、杉、樟木,其他次要部分才選用他種木材。然則,受委託單位提出的木料是南洋櫸木、相思木、栁安木,它們的特性傳統木材迥然不同。

走進一艘傳統中式帆船,必可聞到特有的木料香氣,看到特有的木材質感。如今改用櫸木等木料,氣味不對色澤與質感也都是陌生的。不僅如此,木料的種種屬性都不一樣。

比重來觀察,欅木是○點八五至一點一二,迥異於樟、松、杉(○點六四、○點四五、○點三五)。欅木比重這麼高,很容易下沉,影響船體浮水和航行。至於耐腐性等特性,處處不同。選料不當,出發點就有問題。

其次,工法不同。使用傳統的工具,依照傳統的工序,緩慢卻紮實,特別是傳統的接合方式,以卯榫、捻料和鐵釘組合木料。然則,這艘仿古船,只於幾個惹眼處做了簡單的榫接,其他大部分船體都未應用。捻料是麻絮、桐油、石灰做成的,用以捻縫或貼合木材,這艘仿古船改用現代黏著劑傳統工法有各式各樣的鐵釘,如參釘、吊釘、棗核釘、寬背鉤釘、扒頭釘,仿古船一律改用西洋螺絲釘,或用現代的柳釘機快速釘合

採用現代機械與工法,其特色是簡單、快速、粗糙,但成品卻是脆弱而不久用

第三,譁眾取竉。造船工程啟動不久,媒體報導謂此艘仿古船造好後將有遠大航行計劃,將前往日本平戶鄭成功誕生地方前往金門廈兩島鄭成功抗清根據地再前往南安鄭成功家鄉。報導一出,各方多表羡慕,沒想到台南市政府如此精練,又快又準,可以發揮這麼高明的文化和政治效用。

然則,遠航計畫是原本所沒有的。為了能夠遠航,抗拒大洋風浪,維持耐航力,勢必削足適履,去除許多舊的工法,而改以現代化、西洋化,只保留外表像古帆船。

結果,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造船完成、隔年試航於高雄港,一試便敗了下來,主桅斷裂。拖回工地再三檢視,工程人員說無法修復、無法再度下水。沒有人細說原因,其實一根桅桿便有許多問題,木料不對,船底板的木料也不對,桅桿與船身節節相應的緊密結構不曾確實施工…

而後又有幾年,把這艘船接骨塗抹,擺在一個叫做一六六一展示場。不過五年,不堪日曬雨淋,以解體收場

「台灣船」天上有靈,會長聲三嘆。一嘆爹不疼娘不愛,不給好的木料,也不給像樣的船匠。二嘆不像美國紐約的「半月號」,同為紀念四百年,人家風光而我一無是處。三嘆,把我當小丑,做了不三不四展示,不過五年便腐朽敗壞


馮建三/新媒體年代 政府仍在編戰爭理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馮建三/新媒體年代 政府仍在編戰爭理由(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③)
◆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②)






馮建三/新媒體年代 政府仍在戰爭理由


2023-06-27 00:00  聯合報/ 馮建三(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俄烏戰爭膠著,圖為烏東前線巴赫姆特遭俄軍砲擊冒出濃煙,城內建築幾乎全毀。路透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③
卑斯麥在十九世紀操作假新聞,誘導普法怒目相向,提早激起戰爭而統一德國。據說,報業大亨赫斯特派記者前往古巴,表示「你提供圖片,我提供戰爭」,支持美國以緬因號戰艦在哈瓦那遭炸沉為由,發動美西戰爭

二十世紀,日本殖民總督先以《台灣日日新報》連續刊登四十四篇專文,指「獰猛太魯閣蕃」殺害了善良的日本人,皇軍別無選擇,必須發動戰爭予以「懲治」。進入二十一世紀,前美國國務卿辦公室主任維克森L. Wilkerson)說:「當我們想和誰開戰的時候,我們就『發明』理由。」小布希總統在名國九十二年(二○○三年)入侵伊拉克,策士發明的最知名理由,就是伊拉克擁有「大量毀滅武器」。美軍攻進巴格達掘地三尺,無法找到。次年,引導美國輿論的《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相繼向讀者致歉,表示自己不該輕信而淪為華府喉舌。

有些傳媒未能阻止政府發動戰爭,反成幫凶的憾事,在新媒體年代,同樣存在,時而可能更為嚴重。這是因為,多種社交媒體平台成為發散地,鞏固同溫層的機率擴大,溝通不同意見的效能減弱。它們變成輸送帶轉傳製造神話、假消息、不實或仇恨等等有害內容,民主運作需要兼具共和與自由多元的新聞環境,受到更大破壞。

很多政府在因應的同時,另行成立網軍投入資訊與認知戰。俄烏戰爭爆發後,即便美國防部已有六萬(中情局的十倍)雇員隱藏身分在線上世界運作,國務院仍然成立「不實資訊治理局」,後雖關閉,但十二位出身國防與情治單位的前官員,很快聯名發表公開信函呼籲美國重視臉書谷歌等等巨型社交媒體中央化能力指其足以檢查資訊流通,有助美國外交訴求推進共和黨人則發起法律戰,指控不少智庫與大學的不實資訊研究與聯邦政府合作,如同三大傳統無線電視網與CNN,也如同紐時及華郵…等等,都在壓制保守派言論。在英國,「傳聞」BBC與《衛報》的知名記者與政府情治機關合作,壓制質疑北約之聲

不過,俄烏戰爭爆發,誰是罪人?英美主流傳媒的認定,影響力似乎侷促一隅,兩個觀察。一是認定犯罪國家僅及俄羅斯者,其實是少數。雖然罕見,紐時仍說,全球南方、也就是占全球百分之八十五人口發展中國家,在俄侵烏之後,「其民眾對俄羅斯的好感,還是略高於美國。」他們認為,若無西方將近三十年的輕蔑與醜化,也無北約挑釁危及俄羅斯國安戰爭不會發生

其次,西方另類網媒與異端(其實,包括很多美國前任高階官員,從百歲的季辛吉至前國防部長培里…等等)不斷努力發言重申白宮早就知道北約東擴必定惹禍;而普亭在入侵之前,根本沒有擴張領土的野心。這些努力也許有了效果,去年秋天民調發現,只有百分之六的人說,美國最該關注的三個議題,包括俄烏戰爭;十多天前,僅百分之十七的人說美國支持烏克蘭不夠,但美國不斷加碼,宣布將送 F-十六戰機,這是尊重還是犧牲烏克蘭人?

克里姆林宮奇才去年在巴黎出版後,大為轟動,已經翻譯為三十種語文,今年十月英文版將在美國問世。書評者認為,屆時這本小說通過人物鋪陳而提出的問題,對北約而特別是對英美,會是當頭棒喝:西方與俄羅斯的關係搞成現在這個模樣,歐美領導層一味怪罪普亭,難道就能證明自己一無瑕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