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失靈 如何安心用電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434/web/ 

◆  聯合報社論/說好的美麗島,你卻要在自己土地上布雷
◆  聯合報黑白集/中層官箴在崩壞
◆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失靈 如何安心用電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失靈 如何安心用電


2023-01-19 00: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期出現台電過年電壓不穩,所以只能拔插頭說法,台電指出,電力系統的電壓與頻率本來就會隨用電負載而有所變動,這是自然的物理現象。圖/記者劉學聖 攝影



最近有幾則和台電相關的新聞,看了令人怵目驚心,顯然是能源政策出了嚴重問題,也成為蔡政府行政失靈表徵。能源政策若再不改弦更張,恐怕會成為這兩年重大的民怨之一。

首先是,台電提醒民眾「在春節假期出遠門時要記得拔插頭」,理由竟然不是省電,而是綠電太多會造成民眾的損失和風險;因為今年春節假期長達十天,工廠、商業用電減少,預估用電負載僅1,750萬瓩,為全年最低用電下降會導致電壓上升。另一方面,秋冬離岸風電發電全盛期再生能源滲透率,也就是風電、光電等不穩定電力總電力系統中的占比大年初二有望突破30%。若臨時風力、日照變強,火力機組來不及降載,影響電網穩定性,也會造成電壓飆升,甚至可能升至130伏特。若連續數小時都高過耐壓值範圍,老舊的電器絕緣不佳,可能導致電器損壞,或者更嚴重的是引起電線走火的公共安全問題。因此台電不得不呼籲民眾,將沒有使用的電器,例如除濕機、電視等插頭拔掉。台電也表示會採取降壓運轉措施,以確保用電安全。

問題是,目前再生能源滲透率將近30%,台電就呼籲民眾春節假期要拔插頭,而政府又大力推動風、光發電,依照台電的電力規劃,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將提供15GW不穩定電力占當年尖峰負載 30GW 的滲透率將高達50%,而且滲透率還會逐年增高,豈不是以後的冬天,台電都要呼籲國人天天拔插頭,甚至最好不要插插頭?

更諷刺的是,台電才為春節不穩定供電而提醒民眾配合的同時,電力專家又指出「3月份電力供應恐將吃緊」,因為核二廠2號機預計3月14日停機除役因疫情延宕大潭電廠燃氣機組8號機3月底4月初才能併網測試。而5月之前還有其他機組還在歲修,「空窗期」如果又遇到氣溫提前飆高,則「5月極可能發生停電」。是否重演去年3月3日大停電,以及前年5月分區大停電,確實頗令人擔心。

台電只能盼望5月天氣不要太熱。但是,看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即使躲過今年停電危機,也未能根本解決問題。明年6月核三廠1號機又要停機除役等於進入完全非核階段,而燃氣機組上線速度可能無法填補供電缺口,因此電力專家預估明年停電風險仍然很高。

換言之,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出現左支右絀的問題,造成台電的營運有如天天走鋼索,時而害怕跳電、缺電、停電的危機,時而又擔心不穩定的綠電供給過剩,造成民眾損失或公安問題。民眾在無法安心、安全用電之餘,還要配合政府的提醒,已經無所適從了。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蔡總統的非核家園造成發電成本暴增,又亂開「電價十年不會大漲」的政治支票,加上參與制裁俄羅斯,10%的天然氣和15%的燃煤改從較貴的國家進口,讓台電去年發電成本暴增,使得台電在去年和今年累計虧損還不包括未認列核四 2,858 億興建費用),恐怕增至 5,460 億元。這些能源政策方面的錯誤和失職,全部要納稅人概括承受,除了在112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撥補1,500億元注資台電之外,還利用「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及特別預算蒙混夾帶補貼台電數百億元

有鑑於主管能源政策的經濟部部長,對於蔡政府本身能源政策的錯誤和謬失心知肚明,卻對過去幾年發生的停電事件,沒有負起任何的政治責任,立法院實有必要刪減台電注資補貼,才能促使蔡政府從頭務實檢討能源政策,讓台電回到專業自主營運,也才可能讓全民可以安心、安全使用不虞匱乏的電力。









聯合報黑白集/中層官箴在崩壞


2023-01-19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基隆市警三分局多名刑警聚餐,疑為轄區內具幫派背景人士慶生,衍生爭議。圖/取自記者爆料網-公開版



有網友爆料,貼出基隆刑警天道盟太陽會某大哥慶生之影片,感嘆「社會亂了」。督察系統一查,不僅確有其事,且參與的員警多達八人。最後,連同督導不周分局長和小隊長共有十三人遭到懲處

去年底警大校長陳檡文被爆出入私宅豪華招待所「八八會館」,與黑幫老大酬酢;事發後,只好申請提前退休。這樣的「黑白同道爭議未消基隆刑警竟還呼朋引伴去為太陽會大哥祝壽;這看在民眾眼裡,怎麼能不氣憤?

近年,全台各地中層官員因涉貪涉弊遭到法辦的消息不斷,且情節惡劣。例如,檢調追查外籍生淪黑工的案件,查獲苗栗勞青處副處長涂榮輝收賄包庇仲介台南經發局長陳凱凌經手工業區租售案,先散播對得標廠商不利的消息,再要求對方拿錢擺平。高公局南分局長賴榮俊曾是模範公務員,卻包庇收賄長達九年遭訴文化部司長朱瑞皓收回扣喝花酒被判重刑專員變綠能蟑螂遭押,都臭不可聞。

蔡政府執政後,中央到地方安插的人事不知凡幾,因各有靠山,官箴日益難以維持。而執政團隊顢頇霸道在野監督無處著力政治責任遂日漸難以追究;加以黨政分際模糊,就連地方官僚都趁隙上下其手能撈就撈

這廂警察為黑道祝壽,那廂綠營中常委大哥仍屹立不搖,即知這根本是上行下效











聯合報社論/說好的美麗島,你卻要在自己土地上布雷


2023-01-19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軍售項目中的火山陸上機動布雷系統近期引發眾多討論。圖為陸軍排雷現場。圖/金門岸巡隊提供



自從閣揆蘇貞昌宣示要「掃帚抗敵」,蔡政府的反中民粹即越來越荒腔走板。最近,美國批准售台價值五十五億元十四套火山布雷系統」,能以十分鐘九六○枚的速度在台灣沙灘上部署反裝甲地雷阻擋敵軍攻勢。這項採購引發各界強烈質疑:蔡政府在自己的國土上布雷,是要玉石俱焚,把台灣變成烏克蘭嗎?

幾十年來,民進黨把「美麗島」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聲稱這個「本土政黨」如何愛鄉、愛土、愛人民。到頭來,蔡政府為了自己失控兩岸政策,卻甘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不惜焦土作戰,把鄉土、百姓全都賠上。試想,當這套系統派上用場時,就算台灣一天內能把重要灘頭布滿地雷,美麗之島也已柔腸寸斷,經濟活動全告停頓,「福爾摩沙」將變成什麼模樣?

替這套布雷系統辯護的人振振有詞,包括:第一,它布的是「戰防雷」,在確定或預判敵軍登陸地點後才精準部署,不會在平時廣泛大面積布雷;第二,其設計針對的是敵人裝甲車,而非人員,通常需要一五○公斤的壓力才能引爆,我國人民不會因誤觸而引爆;第三,這種地雷浮布於地面,易於識別及回收,也能透過系統啟動其「自毀功能」。言下之意,這種地雷既「安全」又「智慧」。

然而,上述的說法其實漏洞甚多,輕易便能駁斥。第一,兩岸戰爭到了我方需要布設戰防雷時,意味海戰空戰均告失利,要進入地面肉搏戰;以台灣蕞爾小島,能有烏克蘭那樣的長期陸戰縱深嗎?第二,戰防雷雖是針對裝甲車而來,但攜帶器械或奔跳中的人員都可能造成一五○公斤以上的壓力,而引爆地雷。何況,浮布灘頭的地雷可能隨潮水漂移至其他海岸,能說不危險嗎?第三,該地雷雖有自毀功能但根據國外軍事機構測試,約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地雷因各種因素無法完全自毀,其遺禍仍相當可怕。

要不要購置這套布雷系統,軍方當然可以有其特殊的戰略構想,藉以表達軍民共同浴血抗戰決心。但讓人困惑的是,主政者為何不好好珍惜既有的和平與繁榮,卻天天想著戰爭?一個在野時曾把「美麗島」歌頌上天的政黨,一朝執政後,卻甘願把自己的國土鋪上地雷,這算哪門子「愛鄉土」?請蔡政府誠實告訴人民:全球有哪個民主國家把地雷布設在本國土地上?何況,就算這些地雷能夠自毀,它炸毀的不是台灣的土地嗎?

諷刺的是,當「美麗島系」消失在民進黨的現存派系表列,民進黨連「美麗島」三個字也漸漸不再提及了。近幾年,蔡政府不惜毀掉大潭藻礁也要強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不惜填海毀基隆港也要建「四接」,人們便知道這個本土政黨已經徹底變質環境保護已從它的理念中消失無蹤。不僅如此,不惜毀掉農田、填掉埤塘也要種光電,不惜砍掉樹林也要改鋪太陽能板,不惜擋住漁民航道也要開闢離岸風電場。蔡總統為了維護自己的能源政策國土都可以濫建濫伐;以這樣的執政思維,如今為了扮演美國馬前卒,在自己的海岸線上布雷,也不曾有過任何猶豫吧!

地雷因易於造成不特定對象的傷亡,且遺害久遠,被視為「不道德武器」,被《渥太華公約》列入禁用範圍。荒謬的是,蔡政府卻一味宣傳火山布雷系統的「進步性」,彷彿這種地雷能辨識敵友,絕不會誤傷人民。這放在軍紀事件頻傳,連雄三飛彈都能誤觸發射的軍伍中,叫民眾如何信服?連海灘都敢出賣,蔡政府眼中還有珍貴的東西嗎?



【專家之眼】「火山雷」霹靂:違反UN人道主義及和平原則

◆  【專家之眼】「火山雷」霹靂:違反UN人道主義及和平原則

◆  【專家之眼】地雷與對話 台人都要選擇
◆  【專家之眼】越南也在南海搞雙標 台灣應有回應







【專家之眼】「火山雷」霹靂:違反UN人道主義及和平原則


2023-01-19 08:13  聯合報/ 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波蘭軍營訓練操作M139火山地雷分配系統。取自DVIDS網站



美國決定軍售台灣「火山車載布雷系統」及相關設備,約 1.8 億美元,如同晴天霹靂,引起各界譁然,質疑及反對聲浪。

先不論花這麼多約台幣50億的武器,是否可以買其他更具防衛台灣安全的軍備,「火山車載布雷系統」是非常有效率,可以「邊走邊噴」布雷。正因如此,有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文,擔心台灣成為「地雷島」,平民婦女兒童等非軍事人員,將來在台灣走到那裡,不僅「步步驚心」還要「步步驚雷」,誤觸地雷的結果,血肉紛飛,魂魄俱無;更殘酷的是斷手斷腳,留下悲劇人生!

軍方立即出來解釋,認為「地雷島」說法是錯誤認知火山車載地雷,誤導民眾,強調這種地雷是專門炸毀戰車,只有達到戰車的重量,才會觸發地雷,對人員不會有殺傷力,沒有違反禁止使用人員殺傷地雷的「渥太華條約」,也沒有違反我國「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

回顧當時立法院訂定「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時,原本軍方堅持的法條名稱是「人員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後來是因為民進黨立委堅持去掉「人員」兩個字,可見立法意旨是廣義的對所有的地雷武器,不論對人員或戰車等都在管制之內。所以國防部強調「火山地雷」不違法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針對「地雷島」的疑慮,軍方強調布雷區會放在共軍極可能登陸的灘頭,而且會有標識,民眾會因受到警示,不會誤入雷區。民進黨政治人物更出面喊話,説火山地雷有一部分露出地面,不會誤踩;而且這些地雷還有自毀裝置,將來可以引爆,不會留下後遺威脅

以上說法,似是而非。如果火山地雷只布在共軍登陸搶灘灘頭,又標識明確,那共軍登陸前不是更容易排雷?然後順利登陸?那還談什麼阻絕共軍於灘頭?所以要火山布雷系統可以「邊走邊丟」,很明顯地,反而是共軍在登陸後,或空降戰鬥人員及裝甲車、坦克車後,布雷在相關道路上,延緩共軍在短時間攻占全島。也因此台灣島才會成為刺蝟式的「地雷島」;當然,屆時在「步步驚雷」下,無法逃離本島的人民、車輛都有可能成為「雷下亡魂」!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軍事衝突,拖延甚久,終於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左右達成停火,亞美尼亞在亞塞拜然境內布雷數以萬計,在兩次激烈的 Karabakh 戰役後,雙方停火,但亞美尼亞沒有交給亞塞拜然有關布雷的地圖,因此亞塞拜然人至今仍生活在「地雷恐懼」(landmine terror)中。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9月30日趨勢」(Trend新聞報導,有3位百姓就是踩到反坦克地雷,而2死1傷。Trend 後續還不斷報導民眾被地雷爆炸,死傷無數的新聞事件。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在伊科邊境埋下數以萬計的地雷,戰爭結束後,至今仍不時有誤觸地雷而死傷的民眾,最殘酷的還是被地雷炸傷後,重度殘障的民眾,在戰爭中的人生本來就是黑白的,被地雷傷害後,黑白人生更是變成「悲慘餘生」!

研究布置在中東的地雷,所以造成對平民的傷害,一方面排雷極其費時,同時花費甚鉅。這是因為埋在地上的地雷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後,位置常常會改變;加上地雷的設計為了觸發爆炸,裝置上十分敏感,受天氣影響,常會發生腐蝕。因此,所謂的只有戰車、坦克的重量才會引發爆炸,並非百分之百可靠。最不人道的是兒童、動物並不能識別雷區與非人區,傷亡悲劇因而常常發生。

台灣民眾應該群起反對購買火山布雷系統,是因為這是違反世界人道主義原則及「追求和平」的價值

禁止使用地雷的「渥太華條約」,雖然不是聯合國推動的,而世界上軍力排名前三名:美國、中共、俄羅斯都沒有簽署,乍看之下,購買及設置「火山車載系統」似乎沒有違反國際法,但卻違反聯合國正式機構的人道主義及和平原則

但聯合國設在日內瓦的總部,早就推動「全球保護群體的雷區責任行動計劃」(The global Mine Action Area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Global Protection Cluster)。該計劃在民國一一一年-一一三年(2022-2024)欲推動排雷或排除「簡易爆裂物」(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IEDs)的報告書前言中,特別強調,此時此刻全球有 4,100 萬人直接生活在地雷或易爆物的死傷威脅中,6,000 萬左右的人生活受到影響;而平均每年有1萬人,因戰爭國或恐怖主義團體所布置的地雷或易爆炸物,受到死傷的噩運。

聯合國在日內瓦總部推動這項全球非雷化」或「排雷化」的計劃它提出的願景是:「(追求)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當男孩、女孩、男人、女人生活在人道危急中,可以受到保護,避免被爆炸殺傷的危險;而且,這些地方受苦受難的人們的權利,要被認可及受到尊重。」(A world in which boys, girls, men and women living in humanitarian emergencies are protected from explosive hazards and where the rights of victims are recognized and respected.

呼籲民進黨政府,特別是國防部,為防範武統,可以買先進武器;但基於人道及和平,不要違反聯合國追求的價值,不要把台灣變成恐怖的「雷區」!





渥太華條約(英語:Ottawa Treaty),或稱地雷禁止條約(英語:Mine Ban Treaty),
正式名稱為關於殺傷性地雷的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的禁止及銷毀公約(英語: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Use, Stockpiling, Production and Transfer of Anti-Personnel Mine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條約正式宣布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具對人員殺傷力的地雷,及銷毀、完全禁止一切殺傷地雷(反步兵地雷,又稱為 AP 地雷)。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教育兔飛猛進的好時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434/web/ 

◆  螺螄粉滋味干統戰何事 獨派與新世代的距離
◆  賴主席角逐大位的罩門
◆  立體戰場 布雷有效嗎
◆  從法制到法治:談「氣候變遷因應法」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教育兔飛猛進的好時機
◆  送走猛虎能迎來玉兔?
◆  導師憶沈呂巡尊師重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教育兔飛猛進的好時機


2023-01-19 01:24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立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二○五○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圖為夕陽下的高雄林園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飛猛進的春節氣息中,永續風潮也有大突破。一月初,我國通過了「氣候變遷因應法」,「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達到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被正式列入。其中第四十二條更將「培育氣候變遷相關人才和永續發展教育」列為重點事項

大學學測剛結束,升學熱季開跑,各大學都強調會更積極於國際化專業人才培育、減少產學落差。而放眼全球,當能源轉型產業轉型與社會轉型成為關鍵基礎建設,「永續教育」自然是全球教育議題的重中之重。

以歐盟為例,歐盟理事會去年六月通過了促進綠色轉型和永續發展教育的建議案,替會員國在「綠色轉型」和「永續發展」的教與學兩端都提供了清楚的學習地圖;並呼籲將這兩個議題視為教育和培訓計畫的最優先事項,讓所有學習者可透過正規教育(學校)和非正規教育(如青年活動和終身學習),了解氣候危機和永續的機會。

歐盟也鼓勵各國動員國家和歐盟資金投資在綠色和永續設備上,提供充分資源和基礎設施,支持教育工作者深化知識和技能,教授氣候危機和永續發展。並在新的歐洲學校教育平台為教師開設永續發展行動相關線上課程

其實去年一月,歐盟已依「歐洲綠色新政」制定發布永續發展能力框架,提出永續能力的共同定義與指標以建構共識,並進一步支持教育和培訓機構制定、檢討和調整「永續教學」的願景和做法。

此框架包括四個相關聯領域與各自對應三種能力,分別是「體現永續發展價值觀」(重視永續能力、支持公平能力、促進自然探索力),「理解永續發展複雜性」(系統思維力、批判性思維力、辨識問題的能力),「展望永續未來」(對未來社會的素養、適應力、探索思維力),以及起而行的「為永續採取行動」(政治參與力、集體行動力、個人主動能力)等,共計十二項永續發展能力

英國也在去年四月公布了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的教育和兒童服務系統策略政策白皮書以減少環境足跡為主要目標特別著墨於實現凈零排放,也同步關切「氣候轉型」與「永續社會」、「永續經濟三者間互相連動。顯然已將認識自然環境、支持教師教學、向自然學習,視為重要的全民教育。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全球風險報告中,明確點出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將是全球短中期必須面對的主要風險。疫後經濟正待重新復甦,但地緣政治與戰爭帶來的通貨膨脹,已造成全球生活成本的危機,加劇社會動盪。永續教育將是國家面對未來風險,累積韌性和轉型能量的基本功。

我國雖已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第四十二條,但徒法難以自行,不妨參考歐盟及英國的作法,為永續教育訂出明確政策,積極整合各方資源,鼓勵公私協作,讓如此重要教育課題儘快落地生根蓬勃發展;高教人才培育也方能跟上國際社會與產經趨勢,同步開拓學子的視野與未來職涯。 








螺螄粉滋味干統戰何事 獨派與新世代的距離


2023-01-19 02:41  聯合報/ 王武郎/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高雄市)
近日某款螺螄粉包裝引起爭議。李宗霖粉專



吃螺螄粉在喜歡新潮的青少年間流行,其中一款因其廣告詞遭激進獨派議員指涉「統戰」,引來螺螄粉遭禁,官方理由是大陸製粉條類產品現在不准進口。人們從青少年的訕笑中折射出世代間之差異,如將螺螄粉事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那麼台獨論者的保守性乃至反合理性弱智化倒退性格,才值得深思。

首先.吃過碗裝或現煮螺螄粉者,大都會認為這是平民百姓使用日常生活食材,如花生、豆皮與石螺、竹筍等,真正體現多元融合小吃;加上味道有點酸也可有點辣,恰符合年輕人喜歡嘗鮮的口味特性,更與近年本土論大力倡導的多元主義相連結,一點違和感也沒有。

換言之,以「統戰」說看待螺螄粉風潮,實在是高估青少年的認識,卻又再次暴露出台獨論者保守心態恐將追不上更新世代一輩

其次,該款廣告詞基本上是面向大陸十四億人口及其海外居住者的市場,就算是針對海外華人設計,誠如經濟部官員所言,民間網路販售者非申請進口,也就不是針對台灣市場「特供」而設計。因此,當指控者不以理性態度就事實真相思考逕以政治立場自我設限,把廣告詞統戰化」,可說是不用腦筋的自我打臉反證該廣告詞創意符合時代意識

尤其,當螺螄粉爭議中出現「影響業者利益說」時,更凸顯不少台獨論者口中「愛台灣」的真相也就是對利益壟斷保護拒絕兩岸間合理交流與合作。眾所周知,在進口食品中,台灣民眾向來對日、美產品愛好為最大宗,近年來接受韓國、東南亞產品者顯著提升,如今再加上網民們各顯神通自大陸進口產品異軍突出使得政治上代言人感受到威脅,可想而知。

於是,簡單隨意將兩岸間商品流通業者,或小群體間帶點同人式愛好者,視為不符其政治正確的潛在中國人認同者,即為其異己者,毋寧就是反民主做法,也是一種逆潮流的反動。這種帶有攻擊性格實質上是右翼保守主義者之流言動,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當年支持日本軍國主義、皇道史觀者,肆意給對手扣上非國民」,也是如此。

這種逆潮流表現台獨派青中世代身上,不可避免就是其聲稱的台灣主體性,將會更喪失或根本是虛假,且只能採懷舊表現來精神自慰,當然無法理解新世代年輕人對兩岸交流中新生事物的自然接受性。








賴主席角逐大位的罩門


2023-01-19 01:26  聯合報/ 李坤隆/正修科大教師(高雄市)
副總統賴清德宣誓就任民進黨主席。記者陳正興/攝影



賴清德在黨員投票率不高的情況下,以極高得票率當選民進黨主席,而且極可能將代表民進黨角逐總統大位。不過,未來賴清德要面對的問題十分複雜,如果無法跨越,優勢就可能變劣勢,這是賴清德必須認真審酌的地方。

在人事布局上,賴清德如果無法擺脫派系陰霾,對於一個掌握大權的人來說,應不是好事;更何況將來如果掌握國家大權,恐怕會讓民眾更感到憂心。

至於政治立場改變,也是一大罩門,尤其當初他提及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說的時候是義正詞嚴,現在卻要大家將焦點放在「務實」上面,顯跟當初態度截然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爭取中間選民或許就變得困難,尤其他又是台獨支持者最理想人選,勢必不可能放棄這一個最穩定的同溫層,最後要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絕對是賴清德要傷腦筋的。

最重要的關鍵是兩岸關係,賴清德強調和平,並提到與蔡英文相同,但只要知道他的政治立場,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異。而民眾對兩岸關係的不安,也將使賴清德在說法上調整,但是看到美國對賴清德的不信任,如何調整也考驗他的政治智慧

不管如何,我們還是希望賴清德可先確立自己的立場與策略妥協政治工作者必然轉變也是政治工作者要面對挑戰。但終究他要競逐的是國家大位,會影響二千三百萬民眾的福祉,我們必須用更嚴苛的角度評估。如果他在抉擇過程就被看破手腳,就可能重蹈三年前與蔡英文競爭時雷聲大雨點小覆轍,那他就怨不得別人了!










立體戰場 布雷有效嗎


2023-01-19 02:41  聯合報/ 于倉和/軍事作家(台北市)
美國日前宣布售我「火山陸上機動布雷系統」(Volcano),以便戰時在我國灘岸執行區域阻絕。圖/取自美國陸軍官網



最近美方通過對我軍售火山車載機動布雷系統,引發諸多爭議。軍方以兩岸可能爆發戰事,捍衛這項採購決策。筆者認為可以從更廣泛角度討論。

傳統認知上,若要布放地雷,都是以人力為主,機械為輔,因此若要設置具規模雷區,須花費較長時間、耗費大量人力;且地雷埋下後,不一定派上用場,還可能隨著戰場形勢改變或地形地貌變化使地雷位置改變或喪失對原本雷區掌握從而產生不可預測意外傷害

火山機動布雷系統,就是透過科技和機械改良地雷這種傳統武器。它可在短時間內以較少人力快速設置大範圍雷區,再加上可設定不同時間長短的定時引信和自毀裝置等特性,且地雷是撒在地面上,較易辨識,因此即使事後清理,花費成本和風險均較傳統地雷低。在募兵不易的今日,若能引進先進布雷系統,確實可提升國軍戰力;此外,國軍還強調本次採購的地雷是屬於「反裝甲地雷」、而非聲名狼藉的「人員殺傷雷」,引爆條件不同加上前述新式設計,因此「理論上」不致對平民造成危害。

但另一方面,地雷主要是以防守方使用為主,透過雷區設置,達成防守方只要運用有限兵力,就可拘束較大量敵軍運動空間或前進方向的目標。它之所以給人「殘忍」、「不人道」印象,就是因為傳統地雷是埋在地表下,且沒什麼自毀設計,因此可長時間帶給敵人巨大心理壓力,甚至在戰爭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斷對平民造成傷害。但若是像火山這類高度自動化布雷系統,戰時依照作戰需求撒布在地面上,事後相對容易清除,就算可在短時間發揮「機動阻絕」或「遲滯效果,但這種效果是否如傳統地雷和雷區同樣好?不無疑問。 

再者,二次大戰期間,德軍名將隆美爾元帥在北非作戰,在第二次艾爾阿拉敏會戰中設置大量雷區,意圖阻擋蒙哥馬利麾下的英軍第八軍團進攻,但英軍還是突破雷區,使隆美爾飲恨;他之後出任防守大西洋海岸的德軍指揮官,打造出名噪一時的「大西洋長城」,尤其是在英吉利海峽沿岸適合登陸之地,都埋設無數的地雷;然這些地雷也許在盟軍登陸諾曼第當下確實帶來麻煩,但終究無法阻止盟軍成功登陸。

不過,面對將來台海隨時可能出現的三度空間立體戰場,從灘頭登陸不是解放軍唯一選項,而只能在地面發揮效果的地雷,是不是國軍海島防禦作戰良藥而非買不可,在資源經費不甚充裕的狀況下來看應仍有討論空間。國軍過去為防止共軍奪取金門,在金門海灘埋設大量地雷,但這些地雷對防止共軍奪取金門發揮多大效果?也許沒有一定答案,反而比較像是當時國軍在海空戰力相對強大所帶來的保障,但地雷造成金門軍民意外死傷卻是不爭事實。因此,火山機動布雷系統是不是短期內須購買的裝備,應還有研究餘地,軍方也可和各界加強深入溝通,化解反對阻力。










從法制到法治:談「氣候變遷因應法」


2023-01-19 01:29  聯合報/ 陳長文超國界法律教授、謝英士/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律師
立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並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聯合報系資料照



相對於「法治」(the rule of law),「法制」(to rule by law)略帶貶意,這是因為「法治」以法為主詞,治為動詞,「法治」有超越「人治」的寓意,在法之中隱含正義(上善若水也)。而「法制」則將法與制(刀)並聯,徒有法律之形式,或無法律的實質。何謂法律之實質?是指政府或其他組織並無超越人民之高權,一切皆應以「法」治之—植基於正義、倫理、道德之上的規範,故而得以適用於全民。兩者之不辨,常影響一個國家的「正義品格」。

台灣地區長期以來,國會效能不彰,被譏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法律之制訂過程,既乏效益評估,前後難以勾稽,法律之修訂,常是為了執政之需而量身訂製,失之片段,少見長遠擘畫,以致法規授權盛行行政獨大既無品質又缺效率

一月十二日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氣變法」)就是這樣的典型。

筆者試以幾點說明「氣變法」,或可了解「法治」與「法制」之差異:

一、作為中華民國氣候法之首的「氣變法」,目標是「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卻在第五.二條規定「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應擬定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之中長期策略,訂定再生能源中長期目標,逐步落實非核家園願景。」將再生能源發展與「核能」對立化,既不符合國際趨勢,也與民國一七年(二○一八)「以核養綠公投直接民意結果扞格,危及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承諾;

二、氣變法第八條以行政院永續會為「協調、分工、整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之跨部會氣候變遷因應事務」,卻又以高達廿個條款詳列各部會負責的事項,這樣的立法模式,除了透露蔡政府對於氣候變遷的動能不足外,實際上可發揮的效果也有限,若無具體作為,必將流於形式。

三、同樣的,氣變法第五.八條規定:「為推動自然碳匯,政府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推動及管理原住民族地區內之自然碳匯,該區域內新增碳匯之相關權益應與原住民族共享。」此條新增,但如何與「原住民基本法」區隔?妥善處理國有林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及原保地重疊的問題,成為可落實的「實質」條文,仍有待子法補充

四、再者,氣變法第廿八條有關碳費的徵收,排除供應電力的直接排放源,轉嫁到其他間接排放源,有豁免國營事業責任(如台電)之慮。同時也令人擔憂會不會如同碳交易、電價及耗水費審議,淪為行政角力甚至官商勾結戰場

五、另外,氣變法沒有納入公民訴訟條款,更是憾事。既如此,或許更該追問的是:氣變法或其他既有法,有多少條文可以具體運用?成為得以訴訟的「實際條款」?是更重要的問題;行政、立法部門可以亡羊補牢嗎?

農曆春節將屆,就傳出三月電力供應恐將吃緊。檢視「氣變法」的制訂過程及其內容,既無透明經濟社會財務人權分析,國家責任少之又少碳稅碳費能有多少貢獻?高碳排電力事業排除在碳費之外能有改革動能?原住民氣候權益有無可實現性?均仍有諸多從法制到法治的挑戰必須克服。民間機構年前舉辦「願景工程氣候危機行動論壇」時,提出九大建言幾乎無一入列「氣變法」,企盼未來修法得以納入,以補法治之不足。










送走猛虎能迎來玉兔?


2023-01-19 01:21  聯合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金城)
經濟成長展望堪憂。花旗集團經濟學家的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各國可能輪番發生衰退。(路透)



景氣衰退,有再復甦的時候;股市跌了,有再漲的時候;升息循環結束了,就有降息的時候,但是,送走「猛虎」能迎來祥和的「玉兔」?

虎年絕對是驚濤駭浪的一年,全球歷經節節高升的通膨,加以聯準會為首的主要國家央行升升不息,俄烏戰爭未止、疫情反覆,令民眾惶然不安。金融市場波濤洶湧,詭譎多變。據統計,台灣股市在虎年二月七日一萬七,七五○點開出截至今年一月十七日封關日止共跌掉二,八一八點全年跌幅十五點八%。權王台積電股價更由六三五元跌至五○三元,跌幅達二成市值減少逾三點三兆。而台股集中市場市值虎年蒸發達八點一兆元,投資人哀鴻遍野,少年股神變狗熊,正應驗股神巴菲特名言:「只有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在經濟成長方面,包括台經院、主計處、中經院、台綜院、央行及中研院,均於去年底不約而同下修台灣民國一一一、一一二年(二○二二及二三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各家咸認今年經濟成長均無法「保三」。其中,中研院更雙雙下修至二點九四%二點四一%,物價水準也可能居高不下,顯見其對今年經濟展望保守以對。春江水暖鴨先知,若由去年底的各項景氣訊號,如出口變動連四黑、景氣對策信號燈亮憂鬱的「藍燈」、還有領先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低於榮枯線、存貨增加去庫存警訊、以及科技業大砍資本支出,早有端倪。

其實景氣衰退、股市崩跌並不可怕,因為這只是走在景氣循環圈中,終究會回來。然而,一旦結構改變了、想法變了,不再復返,那才可怕。台灣年輕人不婚、不生者愈來愈多,少子化、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勞動參與率結構出現拐點幾乎難挽回今年學測僅十一萬八千人報考續創廿三年來次低僅比去年多二千人左右。另截至去年底的最新人口統計,台灣總人口數連三年負成長。全年出生人數僅有十三萬八,九八六人死亡人數首逾廿萬人,也是歷年新高。年粗死亡率為千分之八點八九大於粗出生率千分之六點五五,早已是「生不如死」。

值得注意的警訊是,勞動參與率在民國一○八-一一年(二○一九至二一年)間,也連三年下降,預估在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後,可能出現陡降。所謂「生之者寡,食之者眾」,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將影響消費、投資及經濟成長,更成為國安危機,實不容小覷。

而近年來日漸惡化的兩岸關係,不僅影響經貿交流,升高的地緣政治風險也讓外資望而卻步,外人來台直接投資裹足不前。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甫公布的去年第三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整體投資環境風險評比降至全球第十四名亦為廿八年來最差名次。營運風險、匯兌風險及政治風險三大評比指標中,以後者下降最大。當政府及百姓們都只在意「撒錢」、「還稅於民」、「普發現金」;只在乎眼前的小確幸,對迎面衝來的灰犀牛視而不見,置之不理,那後果將難以想象。











導師憶沈呂巡尊師重道


2023-01-19 01:18  聯合報/ 李平蔭/沈呂巡初中導師(台北市)
前駐美代表沈呂巡。(記者蘇健忠/攝影)



元月六日,享壽七十四歲的呂巡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民國五十年,我任教於台北市立大安初級中學現台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擔任一年四班導師,負責國文與歷史。班上有先總統經國先生三公子蔣孝勇、行政院長俞國華公子俞士綱、于右任外孫劉大海等名人之後,呂巡也是其中之一,當時戲稱為班上的「四大金剛」。孩子們聰明、健康、認真、好學,完全是陽光少青,上課時,我以輕鬆、詼諧幽默、穿插歷史故事方式講課,頗受學生歡迎,更受他們尊敬。

民國五十二年,我結婚時,呂巡帶著班上同學,組團喝喜酒,同學們送老師的賀禮是蛋糕一個、鬧洞房、唱歌、孩子們玩得盡興而歸,他們的天真、純樸永生難忘。

政黨輪替,在詭譎多變國際情勢下,呂巡堅守崗位、全力以赴、使命必達,繼續為國效命。

民國一○五年七月二十七日馬英九基金會成立,我與小兒受邀參加,抵達會場時,呂巡見我馬上起身,寒暄問好,態度溫文儒雅、彬彬有禮,不愧是一員「外交大將」。

呂巡除關心我的健康、也關心我的退休生涯,基金會場嘉賓如雲,小兒邀請呂巡攝影留念,我父子二人一左一右正要拍攝時,呂巡立即請我至中間,真是尊師重道。如今他走了,真的令人難過,痛失一位好學生,更是國家的損失,他的一舉一動,也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劉憶如/與經濟分道揚鑣的全球股市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與經濟分道揚鑣的全球股市
◆  王正方/發展「不對稱戰力」
◆  葉銀華/綠色轉型帶來的風險
◆ 林中斌/廿大後北京轉向







劉憶如/與經濟分道揚鑣的全球股市


2023-01-19 02:47  聯合報/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今年全球經濟局勢不確定性仍高。路透



今年一月以來的全球股市,出人意料地表現亮麗,且與一般預測的全球經濟疲弱背道而馳。截至一月十七日台股封關前,邁入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短短半個月之間,費城半導體及那斯達克上漲逾百分之十一,德國、法國、香港等股市上漲超過百分之七,南韓、希臘、荷蘭漲幅都超過百分之六,台指也有百分之五的漲幅;這讓封關之前的台股投資人,特別猶疑是否要抱股過年。

國際貨幣基金(IMF)雖在一月十二日表示,因世界各國尚未見到貨幣緊縮全面衝擊,因此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僅為百分之二點七;但同時表示應不會再下調成長預估。經濟雖不好,但也因已都是在預期之中,也許因此今年一月的全球股市,反映的不再是同期的經濟走弱,而是一月發布的幾項好消息。

最近的幾項好消息,首推通膨的持續下降。一月十二日公布美國去年十二月份的年通膨率已降至百分之六點五,低於去年所有月份的年通膨率,回到接近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十月份的水準。歐洲也因出乎意料的暖冬,能源價格及通膨率都持續下降。通膨若能至少不再升高,全球央行升息壓力大減,市場也期待這一波貨幣緊縮循環能盡早進入尾聲。

其次,傳統「通膨及失業」兩害相權的「菲利浦曲線」並未出現,因此通膨下降的同時,失業率也持續下降,美國甚至再度創下五十年來最低百分之三點五失業率的佳績。因此,在房地產及高科技等利率敏感產業重創之際,整體民間消費力道則因勞動市場強勁而得以維持;這也強化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樂觀預期

另外,中國大陸自今年一月八日起,一步到位解除清零政策,雖會因此大幅增加確診率,但市場也期待中國成功解封後,再度貢獻全球總需求與經濟成長。只是,中國疫情變數仍多,政策的持續性有待觀察,且中國的消費及投資一旦恢復,石油等能源價格也很可能隨之上漲以致加重全球通膨壓力,這些都是風險。

最後,近月來美元的走弱不但大幅減輕新興市場債務壓力,更也提升全球資金對非美元市場的投資興趣。例如美國標普五百指數,自去年低點(十月十二日至今年一月十七日上漲百分之十一點六,但泛歐六百指數及 MSCI 新興市場指數都分別上漲百分之十八,希臘、波蘭、香港更分別上漲百分之六十三百分之三十二,及百分之二十九,台股也上漲百分之十四,皆超過美國標普漲幅。若再加上考慮匯率的變動,例如這三個多月間,歐元相對於美元升值百分之十一,台幣也相對升值百分之五,清楚顯示此波股市反彈以來,國際上非美元投資的吸引力。

主計總處昨日(一月十八日)公布我國去年第四季經濟負成長全年經濟成長率因出口衰退而未能保三,僅達百分之二點四。但與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一致地,是經濟成長雖低,但好消息是失業率續降去年甚至創下台灣二十二年來最低失業率百分之三點六七的紀錄。在全球經濟不振預期下,台灣應把握機會調整成長結構期待利率匯率稅制等政策不再獨厚出口產業,藉由就業市場熱絡帶動薪資上漲提振民間消費,並藉由全球關注非美元投資之際,鬆綁法規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壯大台灣企業。



丁學文/2023年的中國經濟外溢效應

◆  丁學文/2023年的中國經濟外溢效應
◆  李淳/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有效益也有挑戰
◆  黃齊元/台灣需要新的全球化論述
◆  詹文男/乘風破浪的姐姐 引領女力經濟






丁學文/2023年的中國經濟外溢效應


2023-01-19 01:11  聯合報/ 丁學文/金庫資本合夥人兼總經理



跨完新年,眼看春節緊隨其後。說實話,正是一個休養生息,靜心規畫來年的最好空檔。但,就是這個時刻,迅雷不及掩耳,對全世界緊閉大門三年中國清零突然決定一月八日打開大門。

我相信,對大部分的中國人而言憂喜相伴,對在中國以外的我們來說,情況發展更像是一頭灰犀牛的突然來到猝不及防。為什麼?因為如果你人在中國,防疫放鬆或許讓你迎來了久違的自由,但清零退場帶來的確診飆升更讓人擔憂;但如果你人不在中國,則中國開放後的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全球經濟將會讓你再添幾許不確定的衝擊忐忑

中國開放的衝擊效應其實已經所在多有,上個星期,我讓同事幫我從泰國帶些藥回台灣,他們笑說泰國的蜂膠、發燒藥、止痛藥全部被大陸觀光客一掃而空。大規模的中國招商引資團更已經讓東協諸國應接不暇。難怪連紐約時報都在一月十三日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措辭開始轉變,他已經從「紀律委員」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經濟「啦啦隊長」。

剛剛跨入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全球經濟已經躲不開中國開門的影響,中國經濟的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又會怎麼發展?我們應該如何判斷中國經濟的外溢效應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 Kristalina Georgieva 公開表示對中國經濟成長轉為保守與負面,並認為中國經濟將出現四十年來首次低於全球水平。她甚至對 IMF 稍晚將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經濟預測做出了透露:「IMF 將把中國和全球經濟前景再次下調」。

不過,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社科院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指出,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粗略估算,如果要維持產出並控制產出缺口,那麼全年需要最低百分之五點五經濟增速;如果要實現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目標,則需要百分之六點四的經濟增速;如果要實現充分就業,則需要達到百分之六點八的經濟增速。因此,中國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經濟工作將朝著百分之六以上的經濟增速目標全力衝刺。

我的想法是什麼?我覺得中國過去也曾經歷過經濟放緩,但這次的主要問題在於它的結構性。儘管中國的清零政策讓它的經濟受到了沉重打擊,但長期脆弱性源於房地產市場乏力和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新增。老齡化社會與少子化的出現則讓所有問題雪上加霜。而美國對中國貿易和科技的制裁,更讓中國在貿易與投資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逆風。

另外,無論是所謂的內循環統一大市場或是共同繁榮,基本上中國的解決方案就是刺激消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讓中國人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於支出,並促使他們將儲蓄率降低。即使今天,中國的國民儲蓄率仍占 GDP 的百分之四十四,而經合組織 OECD 的平均水準只有百分之廿二點五。只有建立一個完善資本市場才有機會讓儲蓄為更具生產力的投資提供資金。

所以,想要摸透開大門後的中國將會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當然必須先看懂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中國經濟是向上還是向下。而要看懂中國經濟的外溢效應,可以緊盯中國在刺激消費上會端出什麼樣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其中,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金融體系與資本市場建設,更將扮演中國能不能從美國壓制中成功脫困關鍵所在



【名家觀點】盧希鵬 /注意,Z世代來了

◆  【名家觀點】盧希鵬 /注意,Z世代來了
◆  【名家觀點】詹文男/台劇茶金給企業 ESG 的正向啟發
◆  【名家觀點】陳俊光/剖析2023供應鏈趨勢
◆  【名家觀點】劉大年/美港貿易紛爭對台灣的啟示





【名家觀點】盧希鵬 /注意,Z世代來了

2023/01/19 03:20:58
經濟日報 盧希鵬(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1996至2012年間出生的人,我們稱之為Z世代,全球約有20億人,占總人口32%,將是未來世界主要的消費人口與上班族群。(本報系資料庫)



今天是最後一天上班日,年後有著太多的變化很難預測,比較好預測的是:未來有哪些東西不會變。

其中一項不變的,就是Z世代來了。

民國八十五年-一O一年(1996至2012年)間出生的人,我們稱之為Z世代全球約有20億人,占總人口32%,將是未來世界主要的消費人口與上班族群。這些人一出生就有了互聯網與手機,活在超連結的世界中。Z世代的人陸陸續續的就要進入職場並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我們的挑戰是什麼?


挑戰1:少子化威脅與挑戰
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兔年)台灣出生約28萬人,去年台灣一年只出生近14萬人28萬人理想上會成立14萬個家庭,如果一個家庭生一個孩子(國發會統計台灣民國一O九年(2020年)總生育率是0.99),一個世代之後差不多就是14萬人出生。同理,14萬人會成立7萬個家庭,如果一個家庭繼續只生一個孩子,民國一三六年2047年(兔年)台灣可能只有7萬人出生。然後7萬人只會成立3.5萬個家庭……我們好像可以預估人種滅亡原因了。這種狀況是不可逆的,除非我們下一代願意每個家庭生三個孩子,出生的人口數才會出現反轉。在這種人口結構下,大學需要的是轉型而不是數位化,接著就是企業轉型。像是機器人取代人類,每人收入逐漸是現在的兩倍稅收),而且一個人服務多家公司產業結構,也呼之欲出

挑戰2:打電動孩子進入了職場
打電動的孩子有一個特徵,就是必須要跟陌生人合作。此外,如果有一個遊戲關卡打了很久都過不了關,這個遊戲就不好玩了。最近有研究指出,這群孩子不適合給他們太難的中長程計畫,如果一個專案做了很久都沒有結果,這些孩子就不玩了。企業最好把年度計畫拆成104個小計劃,讓他們每三天就有過關的感覺,這不就是目前敏捷組織所主張敏捷管理。我們是看書長大的孩子,所以現在的網站長得像書(臉書),Z世代是打電動長大的孩子,未來的網站會不會也像打電動(元宇宙)呢?

挑戰3:超連結世界
Z世代的人伴隨著互聯網而出生,所以養成了凡事上網查詢的習慣,包含找工作。最近許多企業開始要求員工在自己的社群媒體尋找人才,一旦錄用,就會有高額的獎金。這些人為了獲得獎金,就會在網路上說自己公司福利有多好,讓網路上充滿了好口碑。你缺程式設計師嗎?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發現只要有美女研究生,總是有七八個資工系的學生在幫忙,就是這個道理。超連結的世界也打破了實體世界時空的限制,工作與公司的時空也不需要在同一處了,也將改變房地產市場

挑戰4:30兆美元遺產等著他們去繼承
美國有研究指出,嬰兒潮,X世代所賺的錢,最終都會以遺產的方式進入到 Z 世代的口袋中,約略估計有30兆美元的資產。但是這些 Z 世代的人都不太上實體銀行,這也是銀行積極發展 FinTech 主要挑戰之一。還有,Z 世代的父母經歷過多次金融危機,如果曾在這些金融危機中跌過跤,也有一批 Z 世代的人對金錢會特別的計較,也會特別擔憂未來會沒有錢。

Z 時代來了,你準備好了嗎?新的一年將有許多挑戰,在這兒只能先祝福大家新年快樂了。



台灣電子商務專家、資訊管理學者。

擅長用故事寫出對人生的觀察和對科技、商業等新趨勢的瞭解,

在詼諧逗趣的筆調下,生硬的電子商務也顯得親切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