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971/web/◆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緬懷民國先烈,別強塞新兩國論牢籠
◆ 聯合報黑白集/老賴比老內還狂
◆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總預算 須儘快調整適法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總預算 須儘快調整適法
2024-10-11 00:29 經濟日報/ 社論
立法院審議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被藍白黨團退回程序委員會,引發朝野的政治攻防。 聯合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審議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因部分「法定義務支出」未依法編足預算,被藍白黨團退回程序委員會,引發朝野的政治攻防。為免影響預算審議時程,建議行政院應當補足預算以適法,或者提出覆議求平反,總是要讓爭議落幕,才能聚焦在總預算案實質內容的審議,使施政順利。
首先,從絕對數額來看,相對於蔡政府上任執行的105年度,或蔡政府首次編列的106年度總預算,歲入、歲出都低於2兆;以及113年度歲入2.72兆、歲出2.95兆的規模,賴政府首次編列的114年度總預算,歲入3.15兆,歲出3.13兆,雙破3兆元的歷史新高,從「政府支出其實是納稅人負擔」的角度來看,都是中央政府規模明顯擴張、突破巨數的里程碑。
再從年增額度及比率來看,114年總預算是增幅最大、增速最快的分水嶺。歲入增加4,282億,成長率近16%,為25年來最高。歲出增加2,806億、成長率近10%,僅比蔡政府的112年度略低。相對於馬政府歲出平均年增率2.6%,蔡政府歲出平均年增率6%,賴政府首次編列的歲出年增率,以數倍的速度暴增,顯見財政規劃有欠穩健。
其次,在營業盈餘與事業收入、財產收入都負成長的情形下,歲入仍大幅成長,最主要來自於稅收暴增4,600億元、高達20%的成長率,其實透露了兩大隱憂。
隱憂之一,就是「國進民退」。政府收入過度集中於稅課(占歲入近九成),尤其所得稅成長23%、營業稅成長17%,顯示國稅的成長率,是經濟成長率3.3%的六倍,代表近年來國稅稅收與經濟成長脫鉤的現象,持續發生甚且惡化;也就是中央政府坐享經濟成長的大部分果實,且遠超過民間所得成長的速度,透露稅制有嚴重不合理的問題,有必要深切檢討所得稅及銷售稅制。
隱憂之二,就是過去八年,國稅的實際徵收數遠超過預算數的「超徵」現象,導致政府產生財政幻覺,而輕率增加鉅額的歲出,乃至於編列特別預算。財政部雖不斷設法減少稅收推估的誤差,仍難免遭到各界責難,可能就乾脆從114年起改為「大膽從高」編列,卻極有可能矯枉過正。
從本年度前八月的稅收實徵數來看,誤差率已降至10%,但年增率僅2.6%,即知明年度稅收及歲入極可能「嚴重高估」。高估歲入卻夾帶高成長歲出,極可能因為稅收不如預期,不但預估的209億賸餘不會實現,反而轉呈赤字,並使舉債數字超過千億,實際還債數又減少,連同特別預算的增加舉債將超過3,000億,則114年底累計債務餘額可能突破7兆的關卡。
目前,勞保除了近年已撥補2,470億之外,明年度再撥補1,300億元、健保336億元,加上已補貼台電3,000億,本年度追加1,000億,明年度又編列1,000億,等於撥補社會保險及國營事業虧損已經「常態化且鉅額化」,違反使用者付費及社會保險財務自足等原則,以及預算法、財政紀律法,更打臉「預算籌編原則」強調的「退休年金及社會保險,應以建構永續穩定之年金制度為目標」,尤其問題最嚴重的勞保年金,以預算撥補來迴避改革的責任,遲早會因為稅收不如預期,而成為拖垮財政的關鍵。
此外,國防支出總預算部分約增10%,加上特別預算高達6,470億元,已躍居支出第二位,超過教科文及經濟發展支出。賴總統近日的「備戰才能避戰」說,恐怕讓國防支出有增無減,對社福、經濟發展等內政,產生排擠效應,足以讓國人惶恐不安。
總之,賴政府首編的明年度預算,規模和成長率暴增,且建立在過於樂觀的稅收暴增的假設之上,違反承諾的「先減法、後加法」原則,並未將原有的計畫或預算全數歸零重新檢討,加強開源節流。因此,為財政的健全及永續,立院有必要嚴格審查114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聯合報黑白集/老賴比老內還狂
2024-10-11 03:41 聯合報/ 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國慶晚會演說拋出「祖國論」,引起國際關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獨立智庫公布民調,若中共進犯,五成八美國人反對政府派兵援台,以免導致美中直接開戰。還好我國防研究院同日公布民調,台灣六成八人民願為保衛台灣而戰,沒給咱總統漏氣。
最近以色列殺紅了眼,幹掉真主黨頭號領導人後,內唐亞胡就在聯合國誇稱以色列可以七線作戰。被伊朗一波彈洗後,他更誓言報復,彷彿天下已沒人攔得了他。但他所以能快意恩仇,全靠當今全球第一霸主老美的無底線撐腰。
老內的驕恣張狂,似乎也感染了咱們的賴總統。他去視察民防,大聲宣告「台灣絕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說和平要靠實力。赴國慶晚會,又教訓民眾:搞清楚誰才是祖國!
這口氣跟老內不相上下,頗有鷹派狂人的調調。但他忘了,以色列的敵人多半是尚未工業化的酋長國,而他的對手卻是工業軍事巨頭。由此看,老賴真比老內狂得多。
老賴的底氣,大概是以為美國挺台不輸挺以。但對照台美兩份民調馬上秒懂:台海若開戰,就剩台灣阿兵哥加黑熊部隊孤軍奮戰,別幻想美國天降神兵。
賴總統被立委賜號「清德宗」,想必略知晚清歷史。當年幾十萬義和拳民,卻擋不住八國聯軍幾百挺洋槍。日前一發東風飛彈落入南太平洋,連賀錦麗都避談出兵。清德宗明知美國老爸並不真疼,就別學他最愛的老內狂吹了。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緬懷民國先烈,別強塞新兩國論牢籠
2024-10-11 03:42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發表就任後的首次國慶演說。 記者許正宏/攝影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國慶,賴清德總統的首次國慶演說,從「一一三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開始,談到歷經犧牲奮鬥,「一百多年來,人民想要當家作主的願望,終於實現」,不忘感念「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所秉持的精神」,最後高呼「中華民國加油!台灣加油!」相較賴總統就職演說以來的幾次談話,國慶演說除重申「新兩國論」外,並無太過刺激的言辭,但想達到「團結台灣,共圓夢想」,仍須努力。
賴總統上任後,新兩國論快速進化,台海戰雲也不斷逼近。不過,如果不談新兩國論,賴清德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緬懷創建民國的先烈,可說稱職而恰如其分;這是陳水扁、蔡英文二位民進黨總統遠遠不及的地方。賴清德對「台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政治符號融合自如,運用無礙,藍營固然質疑擅改國名違憲,但也有民眾相信這是民主包容和多元價值。就像賴清德在國慶晚會拋出「祖國論」,藍營有批判有稱許,連立法院長韓國瑜都覺得燒腦。
其實如果把賴清德和韓國瑜的國慶談話並列以觀,大概就不會燒腦了。韓國瑜強調「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美麗台灣是我們的家,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寶」。賴清德則展現了和蔡英文、甚至傳統獨派論述最大不同的地方:承認中華民國的創建和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存在,但強調中華民國已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正如「祖國論」所說,過去那層關係不必再談。
賴清德「祖國論」的深層意義在於,不必否認兩岸有共同祖先,但如今已是「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祀」,分家之後,互不相干。去年賴清德助選時曾說:「沒錯,我們很多祖先是從中國移過來的,但也四百年了,一人一家代,公媽也隨人祀那麼久了,這時候硬要併吞台灣,道理何在?」賴清德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打造出新兩國論。
賴清德以各種新詮釋不斷強化新兩國論。四百年的台灣史嫁接到荷據、日據等殖民史觀上;兩岸歷史文化連結也轉化成兩個祖國的切割;一中憲法更被解釋成新兩國論的法理依據。賴清德大量截取傳統藍營論述元素來澆灌新兩國論,開創出異於傳統獨派的新型台獨論述。賴清德說要追求兩岸和平共榮,也是在這個互不隸屬的框架下釋出的善意。
賴清德大談沒有台獨的新兩國論,捍衛沒有一中的中華民國,迷惑了美中台各方;韓國瑜和藍營燒腦,國台辦批為台獨怪談,美國更難參透,只能重申一中政策。但賴心裡有數;他舉著新兩國論游走灰色地帶,又以全民動員積極備戰,還說不論國慶說什麼,中共都會軍演,撇清引戰責任。而賴清德延續聯大戰場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是比蔡英文更進一步的說法,但重點是,台灣如果不設法突破,我們的邦交及國際參與都被打壓,這也只剩一句自憐及自我哀怨。
賴總統回顧台灣民主化歷程,感念前輩衝破威權,用生命推開民主的大門,並批評對岸威權主義擴張,威脅台灣的民主自由;希望他也別再口說要跨黨派朝野合作,實際卻召喚青鳥威脅在野黨,連朝野和解飯都讓幕僚跳出來擋路,幾乎把民主共和的道路走成一人一黨之路。同樣,賴總統正視中華民國的創建與歷史,是彌合藍綠白很好的起步,也是面對中共搶回歷史話語權的依據,值得肯定;希望他也別再切割中華民國塞進新兩國論的牢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