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上海名人賽變成種子「焚」場(廿二)
◆ 【專家之眼】以哈停火後中東局勢的變與不變
【專家之眼】上海名人賽變成種子「焚」場
2025-10-13 11:40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上海名人賽高手雲集,瓦舍羅最後逆轉擊敗法國籍的表哥瑞德克內希,成為摩納哥首位贏得職業男單冠軍的選手。美聯社
美網結束後,一年的網球賽季已接近尾聲,但東亞的網球賽事卻接二連三地熱鬧登場。首爾、東京、北京、武漢,各方好手雲集,尤其上海名人賽,是亞洲唯一的千分級男子網球公開賽,幾乎所有頂尖高手都報名參加,恰好提供國內球迷就近前往現場目睹大師風采的好機會。據聞,前球王約克維奇的賽場,黃牛票價一度炒作到兩倍之多。
然而,正因為賽季末,選手們征戰多場之後,漸顯疲態,累的累,傷的傷,便狀況百出。首先在未開打前,第一種子球王阿爾卡拉斯就因傷退賽,接著多名前十種子球員中箭落馬,包括俄國的卡查諾夫、美國的弗里茨、德國的茲維列夫等。最勁爆的,莫過於尋求衛冕的第二種子辛納,出賽第一場就在決勝盤腿抽筋,不得不退賽,一拐一拐地黯然離場。
於是,十六強的最高種子赫然是排名第四的38歲老將約克維奇。他在中國極受歡迎,部分原因在於其「九官鳥」的絕佳語言天份,不僅能成串地說幾句流利中文,連中文字都用心學寫了幾個,無怪乎每次出場,觀眾幾乎一面倒地幫他加油。約克維奇也沒有讓球迷失望,一路過關斬將,打破了費德勒的紀錄,成為史上最老的名人賽八強與四強。
也許是因為年紀漸長、不輕易出賽,喬比其他頂尖高手保留了更多體力吧?然而,今年氣候異常,都快過了十月上旬,上海氣溫仍超過30度,溼度更高達80%,讓場上球員有如煉獄般煎熬。約帥在比賽中又是嘔吐又是背痛,多拍來回奔跑之後,往往雙手拄著膝蓋,彎腰劇烈喘息,表情相當痛苦,看得球迷心疼萬分。
面對如此悶熱的天氣,第十種子丹麥的魯內抱怨,是不是要讓球員死在場上?俄羅斯的前球王梅德維夫則開玩笑說,本來28度以上他就受不了,這回大家都難受,也算公平了。梅德維夫是此次上海賽四強除了約克維奇之外,碩果僅存的種子選手,他在晉級過程的坎坷程度,實不下於喬。十六強賽遇到今年連續在澳網及北京賽擊敗他的美國小將錢勒納,兩人糾纏到決勝盤,梅德維夫的腳又抽筋了,差點複製北京賽的噩夢。他渾身上下彷彿泡過水般溼透,甚至無力到請求工作人員幫忙更衣。所幸梅德維夫奇蹟般地快速好轉,終於掙扎地完成復仇。
令人意外的是,決賽並非多數人預測的「約梅對決」,反而是罕見的一對非種子表兄弟鬩牆。表弟瓦舍羅,堪稱最大黑馬,從會外賽一路擊敗眾多好手,在驚奇連連中,殺進決賽,最後逆轉擊敗法國籍的表哥瑞德克內希,成為摩納哥首位贏得職業男單冠軍的選手,以及史上排名最低的千分奪冠者,名次更從204竄升到40名之內。
如此不可思議的火箭式進步,到底是因為瓦舍羅的潛力大爆發,還是因為頂尖高手們年底無力了?恐怕很難說。理論上,排名越高的選手,每年征戰的場次越多,強度越高,所以越到年底,排名較後的選手反而有機會以逸待勞。能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上演勵志故事,實有待往後更多大型比賽的考驗。
【專家之眼】以哈停火後中東局勢的變與不變
2025-10-13 11:51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以色列與哈瑪斯戰事停歇,雙方達成包括人質交換、以軍部分撤出與囚犯釋放等協議,成為新秩序的起點,但加薩的治理主權仍懸而未決。圖為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人質親屬。美聯社
以色列與哈瑪斯戰事停歇後,雙方停火協議(包括人質交換、以軍部分撤出與囚犯釋放)成為新秩序的起點,但加薩的治理主權仍懸而未決。哈瑪斯是否被削弱或取代、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能否重返主流,皆是關鍵變數。
區域大國如埃及、約旦、沙烏地、土耳其與卡達扮演調停與仲介角色。埃及推動召開沙姆沙伊赫會議,試圖鞏固停戰成果;阿拉伯各國則在重新權衡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外交立場。
然而,停火並不意味危機解除。哈瑪斯內部派系、反哈瑪斯勢力及巴勒斯坦社會矛盾仍可能引爆新一輪衝突。以色列雖同意部分撤軍,但仍保留邊界監控與安全緩衝區。哈瑪斯則須釋放人質並受國際監督。協議脆弱,戰火復燃風險高。
以色列同時對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境內伊朗勢力及葉門胡塞武裝保持戒備,新的摩擦點正在形成。未來區域安全架構或轉向國際監督機制,如聯合國或多國觀察團進駐;美國、俄羅斯與伊朗亦可能依新情勢調整在中東的部署。
加薩重建是最迫切課題。家園化為廢墟,基礎設施全面毀壞,水電、醫療、下水道等系統需巨額重建資金。環境汙染、彈藥殘留、人道危機仍未解除。糧食與醫療短缺、難民安置與社區重建,均仰賴國際援助。
停火後,媒體與調查機構得以進入加薩,戰爭罪與人權議題勢必再度浮上檯面。心理創傷與社會分裂亦將長期困擾戰後社群。
戰爭對加薩經濟的破壞極其嚴重,失業率飆升、投資枯竭。重建需龐大國際資金。埃及、約旦在援助與邊境安全上扮演關鍵角色,但同時面臨難民壓力。以色列也須承擔軍費、傷亡與國際制裁的代價。整體而言,中東經濟韌性正遭受嚴峻考驗。
伊朗在支持哈瑪斯與真主黨的同時,可能藉參與談判與援助提升區域影響力。沙烏地與阿聯則希望透過重建與外交斡旋強化領導地位。土耳其與卡達則在調停與援助上扮演關鍵角色。美國依舊是主要調停者,西方國家對以色列政策的壓力亦日增。
雖然區域冷戰格局可能暫時緩和,但代理戰爭火種未必熄滅。伊朗、敘利亞、黎巴嫩、葉門仍是潛在戰場。未來若出現戰爭罪調查與制裁機制,中東的國際法秩序將被重新定義。
總結而言,停火為中東帶來短暫穩定的契機,距離真正的和平還有相當長的道路。未來的挑戰包括政治重構、社會重建、經濟復甦與地緣權力重組。中東正處於和平與動盪並存的關鍵轉折期。這正是矛盾論的最佳寫照,當主要矛盾消失,次要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