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的民心與經濟考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6805/web/ 

◆  聯合報社論/高雄粉紅演唱會經濟難掩蓋城市治理黑洞
◆  聯合報黑白集/魯莽與裝傻
◆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的民心與經濟考驗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的民心與經濟考驗


2025-10-27 02:49  經濟日報/ 社論
普發現金的民心與經濟考驗。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社會再度迎來全民矚目的「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這不僅是一場政治事件,更是一面照見經濟現況民生信心鏡子。從行政院宣布11月5日開放登記、最快11月12日入帳開始,國內的消費心理金融市場乃至詐騙集團動向,都已提前啟動。這筆象徵性大於實質性的現金,表面上是政策利多,實際上卻反映出台灣經濟內部結構性焦慮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當人民渴望的是安全與穩定時,政府以現金發放回應,既顯示對經濟壓力理解,也揭露政策工具貧乏。從宏觀層面看,這筆普發金對經濟成長率實質貢獻有限台灣今年在科技股帶動下,股市熱絡;但這樣的繁榮主要集中資本市場高科技族群,對薪資停滯中產低收入者而言,股市繁榮就像天邊彩霞,美麗但虛幻。

消費行為來看,普發現金成為民間創意催化劑。便利商店推出「萬元咖啡放大術」,1萬元可換370杯咖啡,引發網路熱議。這種「以量制價」的促銷,雖帶動短期買氣,卻也透露出民眾將現金視為「一次性機會」,不願長期投入消費循環的心理。商家與消費者的反應皆顯示普發現金未必能刺激長期內需,而是被吸收到促銷與儲蓄兩端。經濟學上稱為「邊際消費傾向降低」,當人民對未來收入沒有信心時,即使手中多了1萬元,也不會顯著增加消費

另一方面,詐騙集團的迅速反應更暴露出金融環境脆弱性。警方指出,已有兩種主要詐騙手法出現,假冒入帳通知的釣魚簡訊與假檢警詐騙,甚至出現假冒郵局的電話詐領事件,這顯示普發政策刺激民生之餘,也無意間成為黑市經濟溫床。當政策設計缺乏資訊安全金融教育配套,普惠就可能變成普害。

更值得關注的是政策經濟邏輯,此次普發以「稅收盈餘還於民」為名,表面符合財政公平原則,但實際上反映出財政政策缺乏長期規劃根據行政院資料,此次普發動用特別預算新台幣2,360億元,屬於一次性支出,對長期經濟韌性貢獻有限

另一方面,普發1萬元也揭示社會信任的問題。執政黨先前以「掏空國庫、耗損國力」為由反對現金發放,後又在大罷免失敗後全面支持。這種「華麗轉身」雖可能暫時穩定支持度,卻削弱政策信譽經濟信心不僅來自貨幣發行,更取決於政府決策的可預測性當政策變成政治的工具,市場對其長期穩定性存疑。換言之,這筆1萬元的代價,可能是公信力折損

值得注意的是,普發政策政策層面也具有「社會心理」的象徵效果。它向民眾傳遞出「政府與你同在」的訊息,尤其在物價壓力、薪資緩漲與國際供應鏈不確定下,這筆錢象徵一種被安撫的感覺。心理學上稱此為「補償性滿足」,即便金額有限,人們仍感受到被關心的象徵意義。正因如此,政策短期內可能帶來消費信心的回升,金融市場甚至可見基金申購增加電商預售上揚等現象。這種「微刺激效果或許不足以改變 GDP 曲線,但足以讓民心暫時回溫

不過長期而言,台灣真正需要的不是普發現金,而是普惠經濟改革。這包括合理稅制青年創業支持產業數位升級勞動市場再平衡。從宏觀數據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達4.5%,明年恐回落至2%,反映外需減弱內需疲軟並存若普發現金僅止於一次性政策,未搭配結構性投資創新動能,終將流於「短期民粹、長期空虛」

資訊透明數據驅動的時代,民智已開,民心難欺台灣經濟政策若要真正贏得信任,必須從臨時補貼走向長期投資,從政治操作走向制度建設。當民眾不再期待政府「普發」什麼,而是相信自己能創造所得,那才是真正的經濟復甦













聯合報黑白集/魯莽與裝傻


2025-10-27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時代雜誌專欄文章指出,台灣是當今全球最危險的「衝突引爆點」,更質疑賴清德總統是「魯莽的領導人」;圖為民眾觀看時代雜誌網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準黨魁鄭麗文嘗試開啟兩岸和平「通關密語」,拋出願赴陸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橄欖枝;但陸委會主委邱垂正酸言酸語稱要通到哪?通到配合習近平國家統一嗎?行政院更擴大公教人員赴陸禁足規範民共交流已是銅牆鐵壁陸委會還裝傻

前總統蔡英文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參選總統時擬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總統大選,蔡英文索性表態「維持現狀」,結果換來國台辦一句「未完成的答卷」。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直接複製貼上小英路線,因為沒有答案,乾脆不答,甚至耍賴塗黑答卷,難怪被美國時代雜誌專文認證為「魯莽領導人」

民進黨也曾找尋兩岸通關密語,但任憑嘴巴喊得天花亂墜,都難掩台獨、抗中本性,賴清德只想鞏固綠營票房,一味抹紅、禁止赴陸,民共交流自然關門再上鎖。鄭麗文拋出九二共識通關密語,陸委會打不開兩岸大門,卻反過來質疑國民黨鑰匙親中材質;鄭麗文當選黨魁陸美都發賀電,唯獨賴清德送盆沒有頭銜花籃芝麻般氣度朝野對話無門

外媒專文示警,台海是當今全球最危險的衝突引爆點。不論喊什麼口號,人民最在乎通關密語就是「和平」兩字;主政者唯有放下意識形態真誠以對,才可能「芝麻開門」,再現和平曙光。















聯合報社論/高雄粉紅演唱會經濟難掩蓋城市治理黑洞


2025-10-27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韓女團Blackpink日前來高雄表演,高雄將全市重要地標都換上粉紅燈飾。圖/高市府觀光局提供


高雄這兩年賣力打造演唱會經濟,因應韓團 BLACKPINK 開唱,市長陳其邁近日發起粉紅應援,從建築打燈到綠營名人跟風粉紅造型,博得不小網路聲量。然而,拿掉粉紅「濾鏡」後的高雄,真實情況卻是問題多多,光從近半年以來,大樹光電山、美濃大峽谷、馬頭山廢棄場、大坪頂柏油山,皆一再暴露出市府國土監理輕忽失能再絢爛舞台燈光,都難以掩蓋高雄治理空洞

民進黨在高雄執政超過廿年,陳菊擔任市長以來,以四處興建恢弘華麗建築作為提升高雄「榮光」的手段,但「治表不治裡」的結果,不僅未改變高雄低薪產業結構,在缺乏經濟動能下,不少建築成了美麗昂貴蚊子館,年輕人只能北漂尋求更好工作機會,留在高雄的只有龐大負債

陳其邁上任後,則是把施政重心放在形塑演唱會經濟,近兩年國際天團接連到高雄開唱,吸引大批粉絲追星,表面上演唱會經濟火熱,更成為陳市府宣傳政績利器然而,這些天團絡繹不絕的背後,卻是以世運主場館免場租、門票不抽成,以及傾盡公部門資源、把大量公務員當成工讀生硬「撐」出的結果

根據高雄市審計處最新報告指出,世運主場館自民國一一二年至一一三年(二○二三年至二○二四年)九月共舉辦十八場演唱會,市府卻僅收取九七五萬元場租權利金;同一年度場館維護費用卻高達四,三四四萬元,且逐年攀升,導致營運收支出現明顯落差;審計處就明白點出,高雄市政府為推動觀光提升城市能見度,採取免收場租門票收入的方式吸引國內外團體演出,但此舉違背「使用者付費」原則,使場館財務失衡,要求市府評估免收場租政策是否續行。

風光舉辦多場演唱會的世運主場館因財務難以自足,先前就遭市議員披露硬體設備老舊,近日前往觀賞 BLACKPINK 演唱會的網友更貼文表示,首次到高雄看演唱會卻飽受驚嚇,除了進、散場動線不佳,地上墊子沒鋪好易絆倒,音響效果不良外,現場悶熱流動廁所髒亂程度像極了卅年前泰國的海邊廁所。可說完全戳破市府營造粉紅浪漫泡沫,露出在違反財務永續原則場館運營真實窘況

面對審計處以及外界的質疑,市府一貫以演唱會帶動「粉絲經濟」的外溢效應,遠超過場館收益回應。問題是,除了場租及門票抽成外,市府也未將龐大的社會及行政成本納入,包括市民生活不便、大量且頻繁動員的公務員人力,而市府所宣稱演唱會帶動的經濟產值數據有待驗證。何況這些粉絲經濟單點式、一次性的消費,夜市攤商、在地小店及旅宿業雖然受益,儘管表面上看似熱絡,卻無助改善高雄長年低薪結構產業體質城市發展不均,充其量只是升級版煙火式施政

而市府在高雄蛋黃區賣力營造演唱會經濟一片欣欣向榮之際,幅員更廣大的蛋白區卻接連被踢爆各種國土遭長期侵害離譜事件,從大樹和山里光電場鬼剃頭,一路到美濃大峽谷、馬頭山廢棄場、大坪頂保護區柏油山,市府的回應不是左支右絀,就是自相矛盾國土監管失靈儼然已成高市府的系統性風險。而陳其邁的制式反應除了蓋「震怒章」,其作為卻顯得軟弱無力。市府將大量行政資源心力投注創造演唱會經濟聲量話題,卻放任國土遭到開腸剖肚,更凸顯施政傾斜虛幻

這種形象工程城市治理施政風格,從陳菊一路延續到陳其邁,不過換了形式不變且可悲的是,高雄依舊是表裡不一







王文華/韓愈怎麼用AI?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韓愈怎麼用AI?








王文華/韓愈怎麼用 AI


2025-10-27 00:00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教師節,我思考:老師的工作,還是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嗎

Alpha School」是最近美國備受矚目一所學校。美國的公立中小學免費,它每年要收四萬美金。仍供不應求,全美已有十四家分校,並迅速擴展

它標榜「AI 驅動」學生每天只花兩小時在「學業」,方式是與電腦互動AI 依照學生個別能力興趣量身打造合適課程。並以線上問答評估學生進度。其他時間,學生分組做專案,用 AI 工具學習煮飯、理財、創業、野地求生…等生活技能

老師不再對全班講課,也不備課、改作業。老師變成「嚮導」,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並在學生卡關時排解情緒。激勵方法之一,是給現金,順便學習理財

批評者不以為然。並對菁英取向(家長付得起四萬美金)、過度倚賴電腦,感到憂心。

除了中小學,AI 顛覆大學教育。許多學生把讀原著寫報告的功課丟給 AI 大部分教授禁止,但效果有限。普林斯頓大學科技史教授 Graham Burnett 嘗試不同方法

他要求學生和機器人討論「注意力」這個主題,然後把討論精華寫成四頁報告。一位學生問 ChatGPT 能否體會音樂的美,並請它寫出一首歌讓他掉淚。它寫了,他沒哭。另一位學生問人與機器的差異,ChatGPT 說人從生活體驗中去感覺、詮釋、反思。而機器沒有主觀經驗,只能從數據中去處理、預測、架構。

課堂討論時,同學踴躍發言。有同學憂心 AI 無所不知,真人將無價值。另一位同學回應:「但 AI 不是我。它不知身為人,身為我,是什麼感覺。」

這不正是韓愈以來教育的目的探索做為人、做為自己的潛力限制學習體驗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諷刺的是,如今是由機器,幫助人類體會到這一點。

當這機器已能做到大部分的傳道、授業、解惑,當學生可以廿四小時、毫無顧忌保留地跟機器互動老師的角色是什麼

我不是專業老師,但教過一些課。上課時,我的學生也打瞌睡或滑手機。這讓我自知很多東西不需要老師教了,而老師教其他東西的方法必須改變。

也許是像「Alpha School」,針對學生在學業、人格、情緒上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照顧,並讓學生持續學習保持興趣

也許是像普林斯頓這位教授,出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在與 AI 互動想得更深。問有趣的問題,讓同學有意願在課堂上發言。幫學生整理、統合、深化,讓他們繼續問 AI 更深入問題AI 知道所有答案,「解惑」就交給它真人老師價值,是引導學生持續提出問題。當年韓愈感嘆的「小學而大遺」,前者靠 AI ,後者靠真人。韓愈若在世,可能這樣用 AI 

AI 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讓我們第一次真正警覺到:身為人的價值,並且重新學習,人類每一種角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