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6805/web/◆ 聯合報社論/高雄粉紅演唱會經濟難掩蓋城市治理黑洞
◆ 聯合報黑白集/魯莽與裝傻
◆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的民心與經濟考驗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的民心與經濟考驗
2025-10-27 02:49 經濟日報/ 社論
普發現金的民心與經濟考驗。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社會再度迎來全民矚目的「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這不僅是一場政治事件,更是一面照見經濟現況與民生信心的鏡子。從行政院宣布11月5日開放登記、最快11月12日入帳開始,國內的消費心理、金融市場乃至詐騙集團的動向,都已提前啟動。這筆象徵性大於實質性的現金,表面上是政策利多,實際上卻反映出台灣經濟內部的結構性焦慮。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當人民渴望的是安全與穩定時,政府以現金發放回應,既顯示對經濟壓力的理解,也揭露政策工具的貧乏。從宏觀層面看,這筆普發金對經濟成長率的實質貢獻有限。台灣今年在科技股帶動下,股市熱絡;但這樣的繁榮主要集中在資本市場與高科技族群,對薪資停滯的中產與低收入者而言,股市繁榮就像天邊彩霞,美麗但虛幻。
從消費行為來看,普發現金成為民間創意的催化劑。便利商店推出「萬元咖啡放大術」,1萬元可換370杯咖啡,引發網路熱議。這種「以量制價」的促銷,雖帶動短期買氣,卻也透露出民眾將現金視為「一次性機會」,不願長期投入消費循環的心理。商家與消費者的反應皆顯示普發現金未必能刺激長期內需,而是被吸收到促銷與儲蓄兩端。經濟學上稱為「邊際消費傾向降低」,當人民對未來收入沒有信心時,即使手中多了1萬元,也不會顯著增加消費。
另一方面,詐騙集團的迅速反應更暴露出金融環境的脆弱性。警方指出,已有兩種主要詐騙手法出現,假冒入帳通知的釣魚簡訊與假檢警詐騙,甚至出現假冒郵局的電話詐領事件,這顯示普發政策在刺激民生之餘,也無意間成為黑市經濟的溫床。當政策設計缺乏資訊安全與金融教育的配套,普惠就可能變成普害。
更值得關注的是政策的經濟邏輯,此次普發以「稅收盈餘還於民」為名,表面符合財政公平原則,但實際上反映出財政政策缺乏長期規劃。根據行政院資料,此次普發動用特別預算新台幣2,360億元,屬於一次性支出,對長期經濟韌性貢獻有限。
另一方面,普發1萬元也揭示社會信任的問題。執政黨先前以「掏空國庫、耗損國力」為由反對現金發放,後又在大罷免失敗後全面支持。這種「華麗轉身」雖可能暫時穩定支持度,卻削弱政策信譽。經濟信心不僅來自貨幣發行,更取決於政府決策的可預測性。當政策變成政治的工具,市場對其長期穩定性存疑。換言之,這筆1萬元的代價,可能是公信力的折損。
值得注意的是,普發政策在政策層面也具有「社會心理」的象徵效果。它向民眾傳遞出「政府與你同在」的訊息,尤其在物價壓力、薪資緩漲與國際供應鏈不確定下,這筆錢象徵一種被安撫的感覺。心理學上稱此為「補償性滿足」,即便金額有限,人們仍感受到被關心的象徵意義。正因如此,政策短期內可能帶來消費信心的回升,金融市場甚至可見基金申購增加、電商預售上揚等現象。這種「微刺激」效果或許不足以改變 GDP 曲線,但足以讓民心暫時回溫。
不過長期而言,台灣真正需要的不是普發現金,而是普惠的經濟改革。這包括合理稅制、青年創業支持、產業數位升級與勞動市場的再平衡。從宏觀數據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達4.5%,明年恐回落至2%,反映外需減弱與內需疲軟並存。若普發現金僅止於一次性政策,未搭配結構性投資與創新動能,終將流於「短期民粹、長期空虛」。
在資訊透明與數據驅動的時代,民智已開,民心難欺。台灣的經濟政策若要真正贏得信任,必須從臨時補貼走向長期投資,從政治操作走向制度建設。當民眾不再期待政府「普發」什麼,而是相信自己能創造所得,那才是真正的經濟復甦。
聯合報黑白集/魯莽與裝傻
2025-10-27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時代雜誌專欄文章指出,台灣是當今全球最危險的「衝突引爆點」,更質疑賴清德總統是「魯莽的領導人」;圖為民眾觀看時代雜誌網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準黨魁鄭麗文嘗試開啟兩岸和平「通關密語」,拋出願赴陸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橄欖枝;但陸委會主委邱垂正酸言酸語稱要通到哪?通到配合習近平國家統一嗎?行政院更擴大公教人員赴陸禁足規範。民共交流已是銅牆鐵壁,陸委會還裝傻。
前總統蔡英文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參選總統時擬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總統大選,蔡英文索性表態「維持現狀」,結果換來國台辦一句「未完成的答卷」。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直接複製貼上小英路線,因為沒有答案,乾脆不答,甚至耍賴塗黑答卷,難怪被美國時代雜誌專文認證為「魯莽領導人」。
民進黨也曾找尋兩岸通關密語,但任憑嘴巴喊得天花亂墜,都難掩台獨、抗中本性,賴清德只想鞏固綠營票房,一味抹紅、禁止赴陸,民共交流自然關門再上鎖。鄭麗文拋出九二共識通關密語,陸委會打不開兩岸大門,卻反過來質疑國民黨鑰匙是親中材質;鄭麗文當選黨魁,陸美都發賀電,唯獨賴清德送盆沒有頭銜的花籃,芝麻般氣度讓朝野也對話無門。
外媒專文示警,台海是當今全球最危險的衝突引爆點。不論喊什麼口號,人民最在乎的通關密語就是「和平」兩字;主政者唯有放下意識形態、真誠以對,才可能「芝麻開門」,再現和平曙光。
聯合報社論/高雄粉紅演唱會經濟難掩蓋城市治理黑洞
2025-10-27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韓女團Blackpink日前來高雄表演,高雄將全市重要地標都換上粉紅燈飾。圖/高市府觀光局提供
高雄這兩年賣力打造演唱會經濟,因應韓團 BLACKPINK 開唱,市長陳其邁近日發起粉紅應援,從建築打燈到綠營名人跟風粉紅造型,博得不小網路聲量。然而,拿掉粉紅「濾鏡」後的高雄,真實情況卻是問題多多,光從近半年以來,大樹光電山、美濃大峽谷、馬頭山廢棄場、大坪頂柏油山,皆一再暴露出市府國土監理的輕忽與失能,再絢爛的舞台燈光,都難以掩蓋高雄治理的空洞。
民進黨在高雄執政超過廿年,陳菊擔任市長以來,以四處興建恢弘華麗的建築作為提升高雄「榮光」的手段,但「治表不治裡」的結果,不僅未改變高雄低薪的產業結構,在缺乏經濟動能下,不少建築成了美麗昂貴的蚊子館,年輕人只能北漂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留在高雄的只有龐大負債。
陳其邁上任後,則是把施政重心放在形塑演唱會經濟,近兩年國際天團接連到高雄開唱,吸引大批粉絲追星,表面上演唱會經濟火熱,更成為陳市府宣傳的政績與利器。然而,這些天團絡繹不絕的背後,卻是以世運主場館免場租、門票不抽成,以及傾盡公部門資源、把大量公務員當成工讀生硬「撐」出的結果。
根據高雄市審計處最新報告指出,世運主場館自民國一一二年至一一三年(二○二三年至二○二四年)九月共舉辦十八場演唱會,市府卻僅收取九七五萬元場租與權利金;同一年度場館維護費用卻高達四,三四四萬元,且逐年攀升,導致營運收支出現明顯落差;審計處就明白點出,高雄市政府為推動觀光與提升城市能見度,採取免收場租與門票收入的方式吸引國內外團體演出,但此舉違背「使用者付費」原則,使場館財務失衡,要求市府評估免收場租政策是否續行。
風光舉辦多場演唱會的世運主場館因財務難以自足,先前就遭市議員披露硬體設備老舊,近日前往觀賞 BLACKPINK 演唱會的網友更貼文表示,首次到高雄看演唱會卻飽受驚嚇,除了進、散場動線不佳,地上墊子沒鋪好易絆倒,音響效果不良外,現場悶熱,流動廁所髒亂程度像極了卅年前泰國的海邊廁所。可說完全戳破了市府營造的粉紅浪漫泡沫,露出在違反財務永續原則下場館運營的真實窘況。
面對審計處以及外界的質疑,市府一貫以演唱會帶動「粉絲經濟」的外溢效應,遠超過場館收益回應。問題是,除了場租及門票抽成外,市府也未將龐大的社會及行政成本納入,包括市民生活的不便、大量且頻繁動員的公務員人力,而市府所宣稱演唱會帶動的經濟產值,數據更有待驗證。何況這些粉絲經濟單點式、一次性的消費,夜市攤商、在地小店及旅宿業雖然受益,儘管表面上看似熱絡,卻無助改善高雄長年的低薪結構、產業體質及城市發展不均,充其量只是升級版的煙火式施政。
而市府在高雄蛋黃區賣力營造演唱會經濟一片欣欣向榮之際,幅員更廣大的蛋白區卻接連被踢爆各種國土遭長期侵害的離譜事件,從大樹和山里光電場鬼剃頭,一路到美濃大峽谷、馬頭山廢棄場、大坪頂保護區柏油山,市府的回應不是左支右絀,就是自相矛盾,國土監管失靈儼然已成高市府的系統性風險。而陳其邁的制式反應除了蓋「震怒章」,其作為卻顯得軟弱無力。市府將大量行政資源與心力投注在創造演唱會經濟的聲量及話題,卻放任國土遭到開腸剖肚,更凸顯施政的傾斜與虛幻。
這種重形象工程、輕城市治理的施政風格,從陳菊一路延續到陳其邁,不過換了形式,不變且可悲的是,高雄依舊是表裡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