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王文華/韓愈怎麼用AI?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韓愈怎麼用AI?








王文華/韓愈怎麼用 AI


2025-10-27 00:00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教師節,我思考:老師的工作,還是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嗎

Alpha School」是最近美國備受矚目一所學校。美國的公立中小學免費,它每年要收四萬美金。仍供不應求,全美已有十四家分校,並迅速擴展

它標榜「AI 驅動」學生每天只花兩小時在「學業」,方式是與電腦互動AI 依照學生個別能力興趣量身打造合適課程。並以線上問答評估學生進度。其他時間,學生分組做專案,用 AI 工具學習煮飯、理財、創業、野地求生…等生活技能

老師不再對全班講課,也不備課、改作業。老師變成「嚮導」,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並在學生卡關時排解情緒。激勵方法之一,是給現金,順便學習理財

批評者不以為然。並對菁英取向(家長付得起四萬美金)、過度倚賴電腦,感到憂心。

除了中小學,AI 顛覆大學教育。許多學生把讀原著寫報告的功課丟給 AI 大部分教授禁止,但效果有限。普林斯頓大學科技史教授 Graham Burnett 嘗試不同方法

他要求學生和機器人討論「注意力」這個主題,然後把討論精華寫成四頁報告。一位學生問 ChatGPT 能否體會音樂的美,並請它寫出一首歌讓他掉淚。它寫了,他沒哭。另一位學生問人與機器的差異,ChatGPT 說人從生活體驗中去感覺、詮釋、反思。而機器沒有主觀經驗,只能從數據中去處理、預測、架構。

課堂討論時,同學踴躍發言。有同學憂心 AI 無所不知,真人將無價值。另一位同學回應:「但 AI 不是我。它不知身為人,身為我,是什麼感覺。」

這不正是韓愈以來教育的目的探索做為人、做為自己的潛力限制學習體驗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諷刺的是,如今是由機器,幫助人類體會到這一點。

當這機器已能做到大部分的傳道、授業、解惑,當學生可以廿四小時、毫無顧忌保留地跟機器互動老師的角色是什麼

我不是專業老師,但教過一些課。上課時,我的學生也打瞌睡或滑手機。這讓我自知很多東西不需要老師教了,而老師教其他東西的方法必須改變。

也許是像「Alpha School」,針對學生在學業、人格、情緒上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照顧,並讓學生持續學習保持興趣

也許是像普林斯頓這位教授,出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在與 AI 互動想得更深。問有趣的問題,讓同學有意願在課堂上發言。幫學生整理、統合、深化,讓他們繼續問 AI 更深入問題AI 知道所有答案,「解惑」就交給它真人老師價值,是引導學生持續提出問題。當年韓愈感嘆的「小學而大遺」,前者靠 AI ,後者靠真人。韓愈若在世,可能這樣用 AI 

AI 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讓我們第一次真正警覺到:身為人的價值,並且重新學習,人類每一種角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