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5577/web/◆ 聯合報社論/兩代小英男孩爭議,檢調留下多少擒縱謎團
◆ 聯合報黑白集/沈伯洋有完沒完
◆ 經濟日報社論/卓內閣2.0需要目標管理
經濟日報社論/卓內閣2.0需要目標管理
2025-09-03 02:32 經濟日報/ 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行政院提供
卓榮泰院長的內閣2.0已經組成,更動了16個團隊成員,包括經濟部長和國發會主委等部會首長;在國內外面臨艱巨挑戰下,讓民眾有了新的期待。雖然專家的評價見仁見智,但我們必須指出,如果無法利用「目標管理」來鞭策政府的各個層面,再多的願景或訴求,都可能只是畫餅充飢,無法落實施政理想。
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未來施政將聚焦三大重點,包括強化國家經濟基礎建設、協助傳產與中小微企業,以及推動科技產業全球布局,強調中小微企業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根本,「經濟部永遠和產業站在一起」。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瞄準四項重點:AI 新十大建設、地方創生3.0、重大公共建設審議預警與退場機制、六大生活與產業區域四大政策。這些政策目標看起來時髦又穩健,不可能招來負評,問題是如何落實?要獲得何種成果?
若只是宣示美麗動人的目標,卻沒有明確可衡量的政策準則,那麼到期滿換屆之時,根本難以評價其表現之良莠-增加1分或增加100分都是增加,但在可增加100分的情況下,沒人會對增加1分的部會首長感到滿意。因此,部會首長想達成施政目標,應該在上任之初,清楚地對所轄的各個層面瞭解現狀(包括各種量化指標)、設定新的總體目標和年度目標,據以擬定年度工作內容和合理預算,甚至必須因此調整不同局處之預算和工作,否則等因奉此、因循故事,不太可能會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提出的,透過主管與員工間的雙向溝通,共同設定具體、可衡量、期限明確的目標,並在執行過程中持續進行評估和回饋。政院若任令部會自行其是,只設定方向正確的目標,卻沒有明確的目標管理,那麼各部會就會在美麗的訴求之下,各自編列許多看似「高大上」,其實是績效有限、可有可無,但卻可滿足各方需求的方案;即使是適當的方案,卻可能因缺乏明確目標,到底是否算成功,也只能讓各方自由心證。經過一段時日,看似幹了很多事情,但卻如同我們經常對戰爭所描述的:「贏得許多戰役,但卻輸了戰爭」-距離理想的追求目標愈來愈遠,而且還不用負責。
若能進行嚴謹的目標管理,就必須對追求目標的「有效途徑」進行深刻的研究,規劃真正能夠達成目標的方案,並設定合宜和可行的指標,讓一些合宜的指標(KPI)可以達成理想的目標。例如,在全球都追求「包容性成長」之下,「所得分配」已較過去更加重要。若經濟部設定所得分配的「五等分家庭收入倍數」五年內由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的6.14倍改善到6.0倍,就可能必須和勞動部及教育部(甚至財政部)合作,共同研擬出「改善低收家庭收入方案」和各個年度指標,涵蓋了相關的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勞動生產力、就業品質提升、資本利得稅方案和相關指標,據以逐年檢討績效並修正方案內容和執行方法,動態地向目標逐步趨近。
台灣的中小微企業,一直是創造和維持就業的穩定力量。政府長年以來都說支持傳統企業,表面上也做了不少事,但看到的卻是傳統產業陸續外移或退場,部分產業產值都已經下降。事實上,若留存的傳產生產力提升,產值是可以繼續成長的;這顯示過去的目標設定和達成指標可能存在嚴重問題,導致政府看似努力,理想狀態卻愈來愈遠,也凸顯了正確的目標管理的確重要。
行政院願意傾聽民意、調整內閣,值得肯定,並給予祝福。但如果行政院在改組內閣之後,就放任各部會各行其是,沒有明確的總體目標和執行的績效和指標,並據以考核各部會表現的話,不管是內閣2.0或3.0,恐怕都難以寄予厚望。
聯合報黑白集/沈伯洋有完沒完
2025-09-03 00:24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罷免抓戰犯風頭稍緩,綠委沈伯洋重出江湖。他稱自己一天到晚被跟蹤,還抓到有人在家門口機車上安裝針孔偷錄,報警後仍是死局。藍委王鴻薇認事態嚴重,發函警政署要求重視。北市大安分局澄清,去年就「查無不法」,而且沈委員「不提告」。見戲台被拆,撲馬沈便否認說過不告,還辯稱「裝針孔的可能不是車主」。
沈伯洋「第六感推理」一出,網友質疑「又來了,怎麼他的案子都抓不到嫌犯?」還有人羅列,沈伯洋已自爆六、七件遭跟監疑案。對沈家人遭恐嚇案,只要網友問及查案進度,他就揚言提告。難怪林濁水形容他「極度疑神疑鬼」。
警方處理「陳菊走了?」一案,四小時逮到網友。黃國昌率小草「走讀」,內政部長劉世芳立刻下令法辦。但她對沈伯洋「受害」,始終視若無睹。綠營對同志太冷漠,竟是王鴻薇以德報怨,替沈伯洋討公道。
沈伯洋因處理母親後事,外界不忍打擾。怎料,他上節目自曝被中共監視的鬼故事。巧的是,大罷免金主曹興誠爆料:「民進黨已遭大量滲透」。青鳥有樣學樣,在網上煽動抵制全聯,因為店內促銷「省產」大白菜,替中共矮化台灣。
賴清德逼宮柯建銘,想給全民一個交代,卻難如願。另一邊,沈伯洋繼續信口抓匪諜,沒完沒了。認知戰的精髓,就是疑神疑鬼吧!
聯合報社論/兩代小英男孩爭議,檢調留下多少擒縱謎團
2025-09-03 00:20 聯合報/ 社論
「小英男孩」最近突然成為話題焦點。有些人是平步青雲,像林飛帆、趙怡翔,卅多歲即成為國安會副秘書長,令人擔心他們的經驗歷練是否足夠。有些人則是官司纏身,像負責綠能的鄭亦麟攬權索賄,遭收押禁見;包括老一代的小英男孩鄭文燦、陳吉仲爭議多端,卻因檢調留下太多擒縱謎團,也讓政商黑幕及司法秘辛說不完。
此處,我們要關注的是涉及官司的三名兩代小英男孩。其一,經濟部綠能產業推動中心前副執行長鄭亦麟,任內涉嫌向業者收賄數百萬元、安插人事,坐擁多間豪宅,最令人矚目。遭搜索時,他還嗆警調「你知道我背後是誰嗎」,囂張之至。其次,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遭爆疑與女子在澳門進飯店房間,影片真偽未明;由於鄭文燦「撤告」,司法不再追究。其三,超思蛋涉詐領公帑六千多萬案,檢方起訴超思公司負責人母女與畜產會專員,前農業部長陳吉仲卻安全下莊,還感謝司法「還他清白」。在這些案件中,檢調辦案都留下不少疑點。
神似鄭文燦的男子與女子進飯店房間的影片,被新北市議員林國春指稱是鄭文燦接受組頭招待,赴澳門買春。鄭文燦提告,刑事局以鑑定結果「影像不清晰」、「無法以科學方式辨識」,既無法說是鄭文燦,也不敢說不是他。最後鄭文燦自行撤告,檢方以不起訴結案。至於影片中男子究竟是誰,徒留給外界無限遐想。
這種處理方式,跟另一名「小英男孩」羅致政去年選前被爆出疑與女子的親密照案,如出一轍。羅致政否認是影片當事人並提告,新北地檢署則以無法追查散布者身分為由簽結。至於影片中男子是否羅致政,檢方只稱羅致政從未承認是他,而依法除非經成年被害人同意,無法說明影片檢測結果。如此說明,似乎反間接證實影片的真實性。
曾鬧得沸沸揚揚的超思案,被告圖利、瀆職的時任農業部長陳吉仲、次長陳駿季與畜產會董事長林聰賢,都被檢方認定毫無責任。檢方一方面稱,超思虛構進口巴西雞蛋的假象,並假造雞蛋離岸價格與海運費向畜產會詐領貨款;另一方面又說,農業部認為超思有進口巴西蛋管道,且能提出官方檢疫及衛生證明等,因此認定陳吉仲等官員未違法。這些說法不僅自相矛盾,又貶低公部門責任,檢方竟也說得出口。
更離譜的是,畜產會承辦人員不僅從未到倉儲清點數量、驗貨,還把空白履約書交由超思自行填寫。政府花大錢補助進口蛋,農業部竟沒有任何監督機制,連蛋是不是安全都不管。如此明顯的怠忽職務,檢調可以裝作看不見,而陳吉仲也好意思宣稱自己清白?
至於鄭亦麟,不到卅歲就擔任經濟部「綠推中心」副執行長,經手上兆元的風電區塊開發廠商遴選招標。綠能利益牽扯多端,許多立委都曾接獲有關他的檢舉函。鄭亦麟這次是因涉嫌協助東煒建設公司向台電「喬」供電收賄數百萬遭法辦,面對檢調上門,不僅將手機丟出窗外,還嗆辦案人員「知道我背後是誰嗎?」囂張程度,讓人瞠目結舌。
可議的是,專案小組蒐證超過一年,卻在檢調行動前消息外洩,涉嫌擔任白手套的鄭亦麟之弟更搶先離台。是否幕後有人通風報信,刻意製造偵辦斷點,無論如何,檢調動作都慢了一步。
那些「小英男孩們」的崛起與墜落,讓人唏噓。外界更想知道,他們「背後有誰」?然而,檢調看臉色辦案,非但無法還原真相為大眾解惑,這些「男孩們」的清白也就徒留疑點與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