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莫讓物流瓶頸阻礙經濟復甦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365/web/

◆  聯合報黑白集/萊豬福證,蔡蘇同心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射出的箭,最後都落在自己身上
◆  經濟日報社論/莫讓物流瓶頸阻礙經濟復甦






經濟日報社論/莫讓物流瓶頸阻礙經濟復甦


2020-12-23 00:1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照片/ 陽明海運提供


儘管新冠病毒疫情在歐美日依舊嚴峻,但隨著疫苗的開打,市場對於明年的景氣復甦充滿期待。IMF 評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負4.9%,明年是5.4%的強勁成長日前中研院經濟所預估明年台灣有高達4.24%的成長,是民國 99 年(2010年)以來的最佳表現。但在一片前景看好的期待下,海運價格高漲、貨櫃一櫃難求、歐美港口混亂的物流陰影正籠罩全球。

過去從高雄出口一40呎大貨櫃到北美,大約是 1,000 美元,現在已經漲價到 4,000 美元以上,並且船運公司的報價,已經從過去的一季一價,變成一周一價,且周周上揚,報關行還不一定能搶到位子。在實務上,過去中小企業出口一貨櫃到美國的成本是3萬台幣,現在已經變成12萬台幣起跳,加上今年來的台幣強烈升值,企業利潤嚴重縮水。有部分貿易商乾脆認賠殺出,直接違約不出貨。

海運價格飆漲是全球性的問題,不只遠東北美航線大漲四倍以上,遠東歐洲航線也同樣飆漲四倍然而更嚴重的是全球海運物流的崩潰,在遠東地區空櫃難求,工廠做好商品卻調不到貨櫃來裝箱,貨品好不容易裝箱上船,到了歐美港口,卻又因為港口壅塞,貨輪被迫在海上徘徊數天才能入港卸貨。

目前全球物流體系的困境,主要是因為 3C 造成:Coronavirus(新冠病毒)、Christmas(耶誕節)與 Customs(關稅),其中新冠疫情是最主要因素。年初疫情在全球爆發時,各國陸續進行封城,海運界一片蕭條,各船運公司紛紛縮班度日,等到夏季之後全球景氣明顯復甦,海運需求大增,各船運公司調度不及;加上疫情與各國嚴格的入境隔離政策,船公司在調度船員方面失去靈活性,儘管現在海運需求旺盛,各船運公司也無法提供往年的載貨量。

疫情同樣影響陸地上的物流鏈與生產鏈。各國因為封城與疫情擴散等因素,碼頭工與司機等物流人力缺乏,貨櫃就算送到陸地,也是堆積在港口或物流據點。此外,中國因為疫情初期採取嚴厲封鎖政策奏效,各地工廠已經回復常態生產,而世界多數國家還忙於處理第二波疫情的威脅,因此全球訂單轉進中國,從中國出發的貨櫃不斷流向歐美各國,但是疫情下有限的海運量與港口處理能力,讓物流系統無法回收足夠空櫃回中國,造成今日亞洲地區空櫃難求的困境。

耶誕節的購物旺季讓問題雪上加霜。歷年耶誕節購物季前數月,就是海運旺季的開始,今年歐美民眾因為疫情無法出外旅遊,消費力全部用於購物或者買宅經濟用品(筆電、家用健身器材等),使得這數個月的海運負擔遽增。

日前中國公布11月貿易資料,增長最快的是對美出口,成長46.1%到達創紀錄的519.8億美元。

最後,歐洲與英國企業擔心英國的脫歐談判失敗,明年之後雙方往來的商品會被加徵關稅,因此近數個月來積極囤貨,這突增的貨運量造成英國與歐洲主要港口的沉重負擔,甚至已有海運公司宣布年底前停止歐洲、英國港口的停靠,而一堆空貨櫃也堆在英國與歐陸港口待船接走。

現在海運的亂象,讓各國物流與生產企業困擾不已,並且要求政府介入。英國物流企業協會已經請求政府放寬碼頭工與司機的工作時數限制,讓還能上班的工人可以多加班,舒緩港口壓力。

我們希望台灣政府能夠關注且重視目前的海運亂象,雖然英國脫歐與全球耶誕節的貨運潮,可能數月後就能消化,但是疫情若無法得到根本性解決,全球海運與物流的混亂,將可能持續讓製造業缺櫃,高漲的海運價格侵蝕出口獲利。若數個月後,全球景氣復甦勁道強,國內企業滿手訂單,卻調不到貨櫃出貨,那台灣景氣復甦是剛出航就會觸礁了。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射出的箭,最後都落在自己身上


2020-12-23 00:4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2009年11月14日發動「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示威遊行,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在出發前拿著麥克風慷慨激昂的演說。圖/本報資料照片


纏鬥數月的萊豬議題,立法院明天將進行九項行政命令兩個法表決大戰,朝野將直球對決。無論最後結果為何,民進黨要付出的代價將十分高昂。原因無他,蔡政府在處理萊豬議題上,不僅背叛了自己的追求,背叛了民意,同時也違反了民主國家處理爭議的種種行政倫理。

對那些擔心背上「萊委」汙名的民進黨立委,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喊衝說:「敵人的攻擊,就是我們的勳章。」聽來冠冕堂皇,卻是空洞的謬論。反萊豬的在野黨或許被民進黨視為「敵人」,但他們代表的全台六、七成反萊豬民意,民進黨也要視為敵人嗎?只看到具體的「敵人」,而看不到、聽不到真正的「民意」,正是民進黨執政的最大盲點,也是此役節節敗退的主因。

八月底蔡總統宣布開放美豬進口時,一定想不到此事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反彈和波折。當時反中形勢正盛,美國高級官員相繼來訪,開放美豬似乎只是順水推舟之事。蔡英文絕沒料到,台灣民眾心中對美豬美牛的每一吋恐懼,都是十年前民進黨在野時大肆撒播的種子,如今已根深柢固。已經長根的認知,民進黨自己可以說變就變,但民眾不會感到被背叛而抗拒嗎?

以蔡英文本人為例,民國 98 年(二○○九年)她在「反毒牛」示威中曾如此痛批馬政府:「我們這個政府,在處理毒牛問題時從來沒跟我們商量,沒跟國會商量,也沒跟在野黨商量,更沒告訴社會大眾它在談什麼、要做什麼這種政府是不透明的,是欺負民眾的。」她還說:「我們的立場只有一個,政府回到談判桌重啟談判如果做不來,我們就叫它下台。」砲口對準別人時多麼容易,但這些批評哪一項不是描述著蔡政府今天的作為?哪一項不是更傲慢?

由於恃權而驕,由於背棄自己的信念,民進黨射出的箭最後全都落回自己身上,也就不足為奇了。縱有十年前美牛爭議之教訓,蔡總統開放美豬的決策,事先仍未與國會或在野黨商量。蘇貞昌在立法院備詢時,只要態度稍微誠懇或低調些,願意為此致歉或在標示及檢驗上更貼近民意,民眾的怒火或許能及早撲滅。但人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死不認錯的閣揆,還有形形色色罔顧民眾健康與豬農生計的閣員嘴臉,尤以衛福部長陳時中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為甚。

稍具民主素養的政府,都知道行政決策應審度民意脈動而行。但民進黨卻舉黨都在瞻望總統臉色,想方設法仰承上意,對越滾越大的民意火球則無動於衷。不僅如此,蔡政府大小官員更四處出動圍剿,非要將所有反對的聲音滅口消音。越是如此壓逼,越是引發反彈:政院發言人丁怡銘欲藉牛肉麵賽反將柯文哲一軍,卻接連引爆訊息造假、公帑埋單、及特權應訊之爭;蘇貞昌想用三倍券轉移萊豬焦點,反陷入更深的發票風波。衛福部企圖追殺反萊豬醫師蘇偉碩滅口,則引發「查水表」的社會公憤;退輔會為求表功捅蘇偉碩一刀,要求他勿再以榮總醫師自居,李文忠立馬中槍,被酸勿以「台大退學生」行走政壇。

總括而言,蔡政府在萊豬進口事件上不斷地暴露自己的弱點:第一,曾經三呼「謙卑」的蔡總統,變得專斷與傲慢;第二,曾自詡「最會溝通」的政府,視民意如無物;第三,曾經全力反美牛的民進黨,完全背棄自己的誓言;第四,曾經主張「謠言」也應受言論自由保障的民進黨,現在卻全力打壓異議。

 民進黨射出的箭,最後都落在自己身上,那是它已經忘卻的自己。









聯合報黑白集/萊豬福證,蔡蘇同心


2020-12-23 00:4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右)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近期頻同台。記者胡經周/攝影


蔡英文與蘇貞昌廿四小時內三度同台,熱絡並肩,交頭接耳。蘇揆報告總統,「媒體問我們怎麼黏踢踢的」;小英則揮手說,「對,我們又在一起了」。這場景,彷彿好萊塢捕捉藝人假面夫妻般,演得好帶勁。好事藍委統計,卅天裡,蔡總統力挺蘇揆十二回,君臣親愛快閃瞎國人。

多虧萊豬叩關,讓蔡蘇從「歹逗陣」,變成府院二人轉,一亮相就互捧勞苦功高。蔡政府重視大內宣,政治橋段首重感動人民,娛民才能愚民。這齣「又在一起」人氣如何尚不可知,但見蘇揆活龍再現訓話綠委,錯亂地把萊豬類比同婚,叫大家無懼民意一致投票。

兩年前蔡蘇合演患難見真情,十九趴總統找來落選死對頭組閣,齊心拚連任。諷刺的是,大總統連任才數月,合夥人就淪為民眾最討厭的政客。蘇揆鴨霸非自萊豬始,倒是蔡總統的獨斷,被萊豬掀開真面目。

真情破功,宮鬥接檔。政壇傳聞,蔡總統因無人可替,只好「忍著用」蘇揆。怎知蘇不是為了登峰野望,才隱忍續扮擋土牆?

蔡蘇再度抱團取暖,只見蔡總統躲在討人厭之背後指點江山,討人厭還不時哭訴「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討拍。人民看兩人搬演各種昨非今是,說謊如呼吸般自在,體會政治不只是高明騙術,更需要燃燒道德來淬煉演技。

【專家之眼】嚇到吃手手的蔡總統要不要關心一下移工

◆  【專家之眼】嚇到吃手手的蔡總統要不要關心一下移工

◆  【專家之眼】強勢表態與默不作聲之間 AIT做了賠本生意
◆  【專家之眼】拿蘇偉碩醫師開刀 凸顯這個政府有點腦殘







【專家之眼】嚇到吃手手的蔡總統要不要關心一下移工


2020-12-23 09:25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蔡英文總統(中)曾在今年4月8日參訪,並在董事長翁維駿陪同下,參觀旭富公司的廠區,包括原料成品區及成品倉儲。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四月蔡英文總統才高調參訪號稱防疫國家隊旭富,日前發生大爆炸公安重大事件,蔡總統回想起來,應該會嚇到頭皮發麻。正當大家都在關心旭富的財產損害時,卻沒有人關心過世的菲律賓移工。

反觀,染疫外籍機師致台防疫發生破口,台籍機師見其不戴口罩狂咳卻不敢制止,住院還對醫護惡言,或許也與外國人身分有關。部分國人輕視東南亞移工,卻對歐美人士卑躬屈膝,明顯採雙重標準

我國每年引進大量的外籍移工,許多從事國人所不願意的3K產業」(骯髒、危險、辛苦產業工作每次工廠重大工安事件,就會有外籍移工傷亡,鮮有人關心

引用勞動部統計數據,今年11月底來台產業及社福移工人數,可能是因為新冠疫情緣故,較去年近 72 萬人略減為 70.5 萬人,其中產業移工為 45.2 萬人,而從事三 K 行業專案的移工就高達 31.4 萬人,比例逼近七成(69.4%)之譜。

觀察勞工保險受聘僱外國人職業災害保險給付人次,近年來外國人在台發生職業災害,申請勞保給付中失能與死亡人數都相當高,職業災害總數約在 1,500 人次,失能人數約在三百人,死亡人數約在20人上下,從國籍看來,越南、泰國、印尼與菲律賓最多,可見多屬低階的移工。以民國 108 年(2019年)為例,職災、失能與死亡分別為 1,502、251 與 19 人次,幾乎每個月都發生移工客死異鄉悲歌。尤有甚者,這還是有請領勞保的人數,還有不少脫逃的移工以及雇主私下處理的職災,都不在上述統計之列。

監察院也針對此問題進行調查,今年五月王幼玲等委員提出調查報告顯示,製造業移工職業災害失能發生率明顯高於本國勞工,在2009年至2018年的統計資料中,製造業移工職業災害失能千人率幾乎都是本國勞工的兩倍,認為勞動部未就減低移工職災提出具體有效措施,也未能掌握職災失能情形,專案輔導的事業單位仍存有重大潛在危險,監察院決議糾正勞動部

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Article 7 要求締約國確認人人有權享受公平與良好之工作條件,其中第二款特別提到須確保有安全與健康的工作條件」。我國近年來逐漸重視職業安全,職業災害有下滑的趨勢,但整體數字仍相當可觀,尤其是移工職災問題更為嚴重,明顯違反上述公約。

高達三十萬的移工來台從事高危險且辛苦的 3K 工作,為許多產業提供穩定的勞動力,創造可觀的利潤。惟從上述高不可攀的職災統計數字可知,我國對移工的保護相當不完備。

政府與企業應重視此問題,要求雇主建構安全的工作環境,提供移工熟悉語言的安全衛教育訓練教材,提供移工完整的職前教育訓練,建立工作場所作業流程(SOP),讓移工按照流程施作,降低職業災害的發生機率。除了基本的勞保外,也鼓勵企業對移工投保商業保險,萬一發生職災,也能獲得較高的理賠。

勞動部也應加強移工的勞動檢查;可考慮與移工引進國合作,來台前就實施有基本職業安全衛生知識課程,並進行測試獲認證;此外,亦能讓移工學習基本的中文,減少溝通障礙等,都可避免類似的悲劇。

去梯言/把對的事情做錯是民進黨的特長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365/web/

◆  去梯言/把對的事情做錯是民進黨的特長
◆  數位身分證 資安堪憂
◆  阿拉伯之春十周年 民主的反思
◆  追殺蘇偉碩 綠比老蔣獨裁
◆  篩檢剝洋蔥 遲早社區感染
◆  學測「二分法」寫作題 限制考生辯證能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把對的事情做錯是民進黨的特長


2020-12-23 00:36  聯合報 /   公孫策
萊豬議題讓民進黨坐困愁城。圖/本報系資料照
季青漫畫


彼得.杜言拉克名,「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這句話對是對,但是「更重要」卻非「不重要」。當今執政的民進黨的特長之一,就是把對的事情做錯了,仍然鐵齒往牛角尖裡鑽,萊豬事件演變成今天的地步,是又一個明顯的例子。
當初宣布開放含萊劑美豬進口,一般的質疑只是「跟美方交換了什麼」—大家其實知道「遲早要開放」,但絕對不願無條件開放,且希望拿食安風險去交換所得能夠「值回票價」。

國人更不會反對的是「跟美國加深交往」(即使主張與對岸和解者),此所以施明德會罕見的力挺小英,他當時的用語是「瘦肉精比起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台美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和國防安全,孰重孰輕?」,更顯示他也認為應該「交換到了什麼」。

但是,經過民進黨人漫無章法的鐵齒硬拗之後,現在話題焦點已經不再是開放美國豬肉,而是全面開放含萊劑的豬肉,那就不是國人願意承擔的風險(無論吃萊豬會不會中毒),也是民進黨政府陷入當前困境的原因—民進黨又一次把對的事情做錯。

然而,即使「親美是台灣存活的唯一選擇」(施明德用語),也不應該/不可以讓美方予取予求。

唐高祖李淵最初起兵時,既要聯絡突厥又缺乏戰馬,於是派劉文靜為特使去聯絡東突厥始畢可汗,甚至答應「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始畢可汗表示支持,同時「獻馬一千匹」。所謂「獻馬」其實是「賣馬」,而且要價超高。李淵對可汗來使態度禮遇,買戰馬卻「只許五百匹」,這個決定急壞了作戰幕僚,因為唐軍事實上急迫需要戰馬,一千匹都嫌不夠,老闆怎麼只答應買一半!

李淵告訴幕僚:「可汗是趁機謀利,我不是買不起,是不想讓他以為可以予取予求,後續送來的戰馬會不好且更貴,我這是長久之計啊!」

說得更現實一些,華府政客每次政權輪替要換一批,值此時刻,更不能讓美國人以為可以對台灣予取予求,否則每換上一批新人,無可避免的會有說客找上他們,而台灣若成為美國利益團體心目中的提款機,可以漫天要價而台灣政府永遠會買單,必將有「買不起」的一天,那就不是長久之計了。

以此觀之,民進黨政府把進口美豬「做錯」事小,若因此把台美關係「做錯」,台灣可就危險了。










學測「二分法」寫作題 限制考生辯證能力


2020-12-23 04:10  聯合報 /   王錦南/中學教師(新北市)
109年學測寫作題目「二分法」,強迫考生對人世的思維陷入二律背反,成就獨斷認識的片面性。報系資料照


「玩具對你而言,較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請就你的成長經驗,說明你的看法。」這是今年學測寫作測驗題然而,玩物在人類的實踐經驗中,既可喪志,也能養志;這規範「偏向」的考題,卻阻斷考生辯證二元對立以外的可能性

該題的閱卷評分原則是:「對『玩物喪志』與『玩物養志』前後邏輯矛盾,觀點不清,結構鬆散,文辭欠通順者,得 C+ 級(六至九分);任意臚列材料組合成篇,立場含糊,敘寫雜亂,文辭不通者,得 C 級(一至五分)。」於是,考生為求高分,必然對「偏向」之外或視而不見,或全盤否定;反之,對「偏向」的方面則全盤肯定,一味掰扯,以求「邏輯」和「立場」的明確與一致性。

這樣因偏向而偏離實際,竟是集體二分作文的結果?產出二分思維的學生,是台灣教育的目的和選才標準?自從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學測國文的寫作題獨立出來,年年如此甚至還以二分思維來設計感性、知性的兩類作文題

民國 108 年(一九年)問考生:「對於『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你贊成或反對?」民國 107 年(一八年)要求考生分別出網路信息對人的腦力發展,是有害?還是有利?這類寫作題,是否容許考生呈現正反合的辯證答案從評分原則來看,恐怕沒有考生願意嘗試,更無論台灣的高中教師是否具備辯證素養。在「考試領導教學」的慣性下,各校段考和模擬考的寫作題多是如此。

比如:「請就『快一點,比較好』或『慢一點,比較好』,結合自身的成長經驗,說明你的看法。」然而,正是人類的成長經驗,說明快、慢各有利弊,甚至相互成就;但考生會怎麼寫?閱卷老師能接納二分法以外的答案?反倒是獨立考寫作題以前,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從引導文字到題目本身,都具有立體向度和多層次辯證的可能,令人讚賞。

至於「我看歪腰郵筒」、「獨享」、人生的「通關密語」、「人間愉快」、「自勝者強」、「學校和學生的關係」等,相較於後來的二分法題型,也都具有更立體、更豐富的可能性。一旦轉型為「做自己」或「為別人」、「動物園的設立與廢除」…等等,則多陷學生於非彼即此的二分思維。

二分法原是數學上查找某個函數區間零點近似值的辦法,只要待查找的資料保持像數字那樣有序的單調性,就可以重複拆分二分之一的方式解題。問題是:人情世故並非單調排序的數據,也非不共戴天的選舉或冷戰,但二分法卻強迫考生對人世的思維陷入二律背反,成就獨斷認識的片面性。

於是,某考生寫史懷哲到非洲行醫,是為了「做自己」;一般人可能覺得史懷哲作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應該是力行「為別人」的情操。這就像兒童追問大人螢幕上的主角是「好人」或「壞人」般。因此從哲理上看,二分思維是一種認識和方法上的幼稚病與強迫症,沒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辯證性,欠缺人我互為人我、或者人是總和一切社會關係的認識。

明年一月學測,將標誌著舊課綱的終結或許也是重整、反思二分法寫作題的契機











篩檢剝洋蔥 遲早社區感染


2020-12-23 03:59  聯合報 /   蔡正義/醫師(台中市)
睽違253天我又見本土病例,紐國男機師友人(案771)染疫,陳時中二度親上火線說明跨年活動防疫細節。圖/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新冠防疫神話已經破滅,請記著這個官方的國恥數字一二二二」,其實真正的國恥日應該更早,約莫是案七七一在社區被感染之日「一二○七」。

為什麼官民認知,會有十五天的差距?因為指揮中心對於確定病例,沒有像大陸一樣以「清零」一網打盡所有的接觸者,而是以「剝洋蔥」的方式,依親密程度逐次篩查。完全無視新冠是個很容易傳染的病,病毒才不跟你分親疏,碰到了就準備中鏢。「剝洋蔥」的篩查還有一個大問題,後確認者會是早感染者,如案七七一,確認後才開始的防疫作為,一開始就已經晚了十五天,這十五天的社區接觸,叫老百姓不想有社區感染爆發也難。

在指揮中心的慣例中,延遲一至二日公布確認案例,是為了處理好後續再公布以安民心。這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像這次「剝洋蔥」,以及剛愎自用的不在關口普篩,不常規在居檢中或居檢結束普篩,都是犯了防疫大忌,拱手讓出早期偵測早期圍堵的先機,社區感染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社區感染爆發,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弄不好就像其他國家一樣永遠斷不了根;所有的社區活動都必須戰戰兢兢,醫療院所不是塞爆就是院感爆發。一二二二國恥日,必須拿出像中國大陸一樣的超級決心,放下所有的經濟利益,快速滅火。所以跨年還要不要辦,已經很清楚了,指揮中心如果有本事在跨年前拿出已根除社區感染爆發的成績單,當然可以辦,否則還是先緩緩吧!疫調慢半拍的習慣,千萬別延續到防疫的決策上,會害死大家的。

在國恥周發生的另一件事,是在英國出現的變種新型冠狀病毒,同樣也暴露了指揮中心瞻前顧後的弱點。英國這隻變種新冠病毒,經由最近在英國及歐陸流行的情況分析,已經占了倫敦感染爆發百分之六十的病毒株,並且已傳入歐陸各國。其傳染力較原始新冠病毒強了百分之七十,歐陸各國普遍認為傳統阻擋模式,已經無法有效,紛紛改用禁航來因應。

可是我們的指揮中心此時依然老神在在,認為我們有堅強的「馬其諾」防線,不需要禁止英航入境。這些人真是該讀讀歷史,「馬其諾」防線最後還是守不住。難不成歷史又要重演?先由五眼聯盟的紐西蘭機師空降打頭陣,弄出個破口,再由英航做出絕地大反攻嗎?對英國該不該暫時先禁航,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老百姓其實能理解指揮中心,為了維護我們現有得來不易的社區活動而做出的痛苦決定。但是現在時機不對,國家正面臨社區感染爆發的危急存亡之秋,所有決策應以防疫優先。老百姓也很願意為國家做這樣的犧牲,畢竟這場防疫世界大戰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倖免的,台灣可能正走在參戰的路上。










追殺蘇偉碩 綠比老蔣獨裁


2020-12-23 03:58  聯合報 /   劉輝雄/前國大代表(新北市)
醫師蘇偉碩發表反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言論遭「查水表」。本報資料照片


民國 25 年(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國民黨政府逮捕以沈鈞儒為首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七名社會賢達,他們因主張積極抗日,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牴觸,被以謀反罪名起訴

對於蔣介石的蠻橫,黨內高層紛紛出言諫止,包括于右任、李烈鈞、白崇禧、張學良等人,都致電南京,強調該七人都是愛國分子,絕不能只因政見不同,逮捕問罪

表現最積極是宋慶齡,她發起「救國入獄」運動,發表聲明說自己政見與「七君子」相同,因此自願入獄服「愛國罪」;她也真的和一群自願入獄者到法院報到,請求被捕判刑;最後因各界聲援不斷,國民黨無法自圓其說,只好釋放七君子。

蘇偉碩醫師「以言獲罪」,被民進黨逼成君子,幸好德不孤必有鄰,已有人挺身而出,自首與他同罪,相信很快又可湊成「七君子」,享譽歷史。只是當時國民黨內還有諤諤之士,敢於為民主大義捋虎鬚,而今民進黨內所謂菁英已全被小英淫威打回原形—原來盡是諾諾之輩,在野時捍衛民主自由之慷慨激昂,全係「終南捷徑」之演出,不可當真。

「七君子」風範猶存,顯示台灣社會公義火苗未熄,民主、人權及免於恐懼的自由,終有回春的一天;正如愛因斯坦為了搶救七君子,在給蔣介石的電文所說:「我們以中國朋友之身分,關注中國言論及結社自由對於七位學者被捕之事,至感不安。」

是的,偉大人物的不安,正是歷史真正傷痛之處;台灣人,豈能自甘無關痛癢?












阿拉伯之春十周年 民主的反思


2020-12-23 03:40  聯合報 /   衣冠城/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我的國家分裂了,人們互不理解對方,我覺得過去美好的生活再也不會回來了。」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埃及軍方首領賽西推翻了民選的總統穆希,我的埃及朋友難過地對我說。

民國 99 年(二○一○年)底的阿拉伯之春從突尼西亞延燒到北非與西亞,埃及也不例外。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執政卅年的穆巴拉克在群眾壓力下下台,軍方掌權後立刻凍結憲法、解散國會。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人民再度上街,軍方承諾舉行大選,穆斯林兄弟會支持穆希勝出,但不久就被賽西政變推翻,人權及民主狀況更惡於以往

但埃及不是阿拉伯之春結局最糟的國家,敘利亞、利比亞、葉門等都陷入分裂,內戰不斷,造成人民重大死傷,流離失所阿拉伯之春弱化了部分國家治理能力,還為遜尼派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崛起創造機會。儘管當地和國際部隊最終瓦解了 ISISI 的哈里發國,但該組織在埃及、敘利亞和利比亞仍有殘留勢力,伺機而動許多難民湧入歐洲和北美,造成治安問題,引起民粹主義、民族主義興起,也改變許多歐洲國家政治面貌東歐國家的威權化,甚至英國的脫歐與難民進入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阿拉伯之春未發生之前,許多長期執政的強人威權領袖,都是由軍方支持,而軍方往往是世俗化力量的支持者,可以遏止宗教極端主義的勢力但由於政治高層的腐化,以及社會貧富差距惡化,深耕基層的宗教組織贏得廣大的中下階層民心。一旦開放民主選舉,宗教組織很快就掌握了權力,與既得利益階層產生嚴重矛盾,也刺激極端宗教主義興起

再加上部落主義、宗教派系與國際勢力的介入,情勢更為複雜例如葉門咖啡革命迅速演變成中央政府和伊朗支持的胡塞叛軍間的內戰雖然長期執政的沙雷辭職,但葉門人民並沒有得到安慰沙烏地阿拉伯對胡塞勢力進行干預,將葉門變成與伊朗進行代理人戰爭的戰場葉門成為世界最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之地

阿拉伯之春十年過去,在某個意義上說是失敗的民主實驗,對當地甚至世界都帶來不小的危害。不是說民主不值得追求,也不是說阿拉伯文明與民主無緣,而是阿拉伯之春的經驗有兩點值得省思

第一,本國的民主條件:這些國家的治理能力有的相當薄弱,公民社會也不成熟,許多社會底層是由宗教組織或部落宗族控制,一旦上層高壓的力量鬆動,宗教派系或部族的衝突就檯面化,加速國家的分裂,民主更不可能實現。

第二,國際勢力的介入:許多外國勢力基於意識形態甚至伸張勢力介入當地政治,對當地政治生態與文化不了解,也未必真心支持當地民主體制的建立,始亂終棄。例如埃及政變招致許多國家譴責,但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卻噤聲,因為不喜埃及伊斯蘭化卻默許軍方推翻民選結果

自由民主的價值有其可貴之處,但是具體的實踐需要特殊的土壤與時機,並要不斷小心呵護,時時警惕。所以有人說民主是一件奢侈品一點都不為過



阿拉伯之春各國領袖下場 資料來源/法新社














數位身分證 資安堪憂


2020-12-23 03:38  聯合報 /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新式數位身分證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資訊安全核心項目之一就是存取控制」,主要在防止未經授權進入資訊系統存取資料。就像當初健保卡設計,是讓醫療單位存取健保資料庫資料;明年將換發的數位身分證,則是結合戶籍法識別個人身分,以及電子簽章法之電子文件簽屬的身分識別功能,他們都是能存取資訊系統內部資料的電子憑證,也是資料庫入口,但從政府對資訊安全存取控制的漫不經心態度,讓人不禁捏把冷汗。

健保署對健保卡安全機制的承諾,強調「健保卡的主要功能係在提供保險對象就醫時辨識身分之用,以便於醫療處置之正確判斷,目的單純明顯,並不作為衛生行政及保健醫療服務等特定目的外之使用。」所以健保卡只限醫療單位讀取使用。有趣的是,新冠疫情期間,政府引以為傲的口罩實名制,就讓健保卡可插便利商店讀卡機使用,振興三倍券亦是如此。

為確認你是否可領口罩,或是否可登記購買三倍券,便利商店讀卡機都必須要能讀出你的個資,傳送到伺服主機判斷,核對沒問題才可以買口罩或領三倍券。顯然便利商店讀卡機已獲政府授權使用健保署專屬執行相互認證機制的讀卡機安全模組(SAM),才能讀取健保卡晶片資料。

不僅如此,現在北市某國宅私人咖啡館也邀請民眾刷健保卡免費喝咖啡活動,可見民間也具有讀取健保卡內容的能力,藉免費咖啡蒐集民眾健保資料,已不是健保署承諾不做衛生行政及保健醫療之外的使用。

上述的存取控制不彰,則數位足跡到處都是。根據教育部全民資安素養網數位足跡的定義,是我們在網路上從事的所有活動或行為,指的就是便利商店讀卡機讀取健保卡資料後,流經各便利商店主機系統的記憶體、暫存器,以及網路線路上傳輸所留下的種種足跡,若被駭客攔截利用,就會成嚴重問題。科學人雜誌也提醒,我們每天留下的數位足跡,遠比我們所知道的透露出更多個人訊息。

以外國立法案例看,美、英、日、韓及中國大陸雖陸續進行一定程度之數位資產立法,其立法適用範圍、適用對象與詳細程度則從原本僅限電子郵件,擴充到醫療保健紀錄、健康保險紀錄。從法律層面我們還沒有立專法,但數位足跡已到處都是。

數位足跡若能勾稽識別出個人,當然屬個人資產。健保卡、數位身分證被插入非專責機構的讀卡機,任意讀出資料,將嚴重違反健保署及內政部對個人資料及隱私權保護機制的承諾。如今健保卡數位足跡將因民眾到各地便利商店隨意插卡,弄得到處都是,更凸顯國人對數位足跡及數位資產的概念淡薄。刷健保卡都可以喝免費咖啡,我們能不擔心數位身分證的存取控制

 

朱宗慶/35年,永不止息的追求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35年,永不止息的追求
◆  陳立恆 /不只國界.還有眼界
◆  薛承泰/「做」以待「弊」的社會住宅







朱宗慶/35年,永不止息的追求


2020-12-23 00:23  聯合報 /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朱宗慶打擊樂團日前在國家戲劇院大廳舉行35週年記者會,創辦人朱宗慶(前中)說明新年度願景與計畫。中央社


不時在專訪、課堂中被問到:表演團隊如何永續經營?永續的課題,如同各領域,是追求願景工程的最終目的。以台灣表演藝術特性來說,團隊的經營要做到永續,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如果從社會環境層面來思考,只要願意耕耘,就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打擊樂團明年一月二日迎接卅五周年,已邁入最後倒數階段。身為樂團創辦人,我時常思索著所謂的永續,不應框限於如何追求樂團下一個卅五年層面的問題,它應該包含如何在台灣藝術文化的沃土中,讓打擊樂來播撒音樂發展的種子,並和社會連結、做出貢獻,發揮更大的價值。

樂團邁入卅五周年里程碑,彷彿是轉眼之間的事,但實是經過漫長的過程所達至,時間背後,滿載無數人的努力與付出、辛苦與幸福之間的取捨,以及說不完、談不盡的故事。

這卅五年來,打擊樂從沒沒無聞到廣為人知,內外部環境變化相當大,但對打擊樂團來說,在藝術專業上追求更精緻、更深刻、更寬廣的境界,卻是始終不變的核心價值,而這樣一本初衷的背後,是熱情、正向與樂觀的態度,以及珍惜與感謝。

我總認為,打擊樂能從舞台邊緣走到舞台中央,成為廣受喜愛的樂種,是「團隊」力量產生強大的「動能」所致。樂團自民國 75 年(一九八六年)成立至今,有最初與我一同開疆闢土、年資超過卅年的四位「資深團員」、六位年資居於十七到廿四年的「中生代」、五位在樂團民國 75 年(一九八六年)成立後出生的「新生代」,十五位正式團員一字排開,已然形成跨世代的擊樂人才庫。

此外,還有二團、三團,我們所稱的「未來世代」正準備發光發熱,這些孩子出生的年代,打擊樂在台灣就已相當活躍與普遍,許多團員更是從三、四歲即開始接觸打擊樂,未來無可限量。

在我看來,如此一棒接一棒的代代相傳、老幹新枝的各就各位,象徵打擊樂的人才濟濟,在現階段,更或許已達某種程度的永續。而從作品、人才、觀眾的角度來檢視,台灣更無疑已是世界打擊樂的發展重鎮。

然而,永續的課題,絕不僅止於一個品牌的發展好壞、一個團隊的存續與否,若只滿足個人與團隊的需求,有其時間性及侷限性;但若能將之提升到整體社會與環境的層次,如何以打擊樂團專業的基礎,創造多元的環境及健全的生態系,讓不同世代得以共生共榮、發光發亮,進而帶動整體社會的提升,如此的追求便會是永不止息。

樂團發展卅五個年頭,走到現今的規模,社會與環境給了我們許多機會,也賦予更多的期待。以「玩真的」的態度與精神,樂團不安逸於熟悉的狀態,亦不會滿足於現下的成果,若能持續把基礎打好、將底盤加大,我相信,打擊樂在台灣有著「大有可為」的空間,能為各行各業加值,為社會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並以聞名世界的活躍表現,成為一種「台灣名產」!

因此,永續是讓團隊不僅只是團隊,更要以專業為核心,開枝散葉,從藝術工作向周邊延伸,進一步與社會各界建立連結、創造價值。邁入卅五周年,迎接下一個階段,樂團的腳步不停歇,將以一本初衷的熱情、不斷精進的追求,續以「打擊樂」為媒介,與大家分享藝術文化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