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搶當疫後經濟贏家 把握三關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川普確診,台灣人還靠「氣質」防疫嗎?
◆  聯合報黑白集/要台獨,不要當兵
◆  經濟日報社論/搶當疫後經濟贏家 把握三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搶當疫後經濟贏家 把握三關鍵​


2020-10-03 02: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亞洲開發銀行ADB)日前發布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衝擊比原先料想還嚴重,今年約有四分之三的亞太開發中國家將面臨經濟負成長。相較之下,台灣經濟表現不俗,亞銀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0.8%,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明年成長率還可直奔3.5%。

疫情下的台灣能有優於亞鄰國家的經濟表現,首要歸功於穩健的防疫政策,既防堵國外疫情大量湧向台灣,也避免封城造成經濟、產業活動急凍。其次,則是台灣的資通訊產業,在海外疫情蔓延下,反而成為居家防疫、遠距辦公的受惠族群,撐住了台灣經濟半邊天。

但這並不是說靠著優質防疫與資通訊產業,台灣經濟就可高枕無憂一路到明年。舉例來說,世界貿易組織WTO先前就曾預告,明年全球貿易量不僅難以出現 V 型反彈,甚至很有可能出現 L 型的疲弱復甦;國內外不少專家也認為,明年全球經濟會出現反彈,但是經濟產值要回到疫情前的水準,恐怕還要一、兩年。在此情況下,台灣要持續成為全球防疫與經濟資優生,近期就得從以下這三件事情來著手,避免瞬息萬變的疫情、經貿情勢逆轉,反讓台灣落居下風。

第一件事是,台灣要有可行、縝密的疫苗發展或取得計畫。近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法院答詢時透露,我國已在9月18日與新冠肺炎疫苗全球購買計畫」(COVAX簽約,預計10月初支付訂金,於未來取得一定數量的新冠疫苗

根據 COVAX 規定,簽約國一般可買到約當總人口數 10%-50%的疫苗數量,但是受限於目前全球尚未有疫苗通過三期臨床試驗,也不確定全球最後會有多少家疫苗開發商走到終點,因此即便是合約中談好的採購量,也未必保證在首批疫苗到位後,就能獲得分配。

換言之,經由 COVAX 取得的疫苗,對台灣來說是不夠的,政府仍必須積極扶植國產疫苗,或是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確保台灣有充足的疫苗。疫苗取得的時點與經濟復甦息息相關,政府必須當成國安問題來正視。

其次是疫後台灣經濟的復甦,需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尤其是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箇中原因就在於,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歷經30年的發展,資通訊產業好不容易在國際貿易體系分工上,享有今日的關鍵席位。試想過去有多少國家想發展半導體、培育像台積電這樣的「護國神山」而不可得?如今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台灣的科技業者已形同「走鋼索」,若是還要因政府刻意為之的「親美」政策,升高台海緊張情勢,豈不讓企業與人民鎮日要擔心,哪一天會不會不小心擦槍走火,成為兩岸彼此的憾事?

三是政府要提前預見並支援K型復甦下的輸者圈所謂K型復甦有兩層含意,一個是指在疫情之下,有風光如資通訊、生醫或是吃到「宅經濟」的產業,但也有快被疫情打趴的觀光、服務業或是中小企業等。另一層意思,則是指金融市場實體經濟脫鉤發展的怪現象

前者形成的原因,不難理解;後者的怪現象,則要歸因於各國極盡所能的推行貨幣寬鬆政策,既帶起金融資產的狂飆、導致市場的脆弱性,也造成貧富差距惡化。正如民國97年(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所言,頂層的人望著股價與個人財富升高而眉開眼笑,底層的人則看著收入陡降愁眉苦臉

另據 IHS Markit 8月報告指出,全球在疫情期間流失的工作,可能高達三分之一永遠消失,另因疫情減損的所得,可能有五分之一永遠無法回復。這一上一下的K型發展,很可能改寫疫後的世界與台灣經濟樣貌,值得政府深入調查產業受損實況與勞動市場變遷。










聯合報黑白集/要台獨,不要當兵


2020-10-03 00: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議員徐巧芯最近提議,將募兵制改回徵兵制,女性也要當兵只服過替代役民進黨議員王浩宇當場拒絕,說:「我沒有要喔!」王浩宇的表現,遭網友大酸「超俗辣」,也有人批「民進黨不愛國嗎?怎麼不當兵?」

正當蔡政府頻頻反中,共機又不斷闖越台海中線,「徵兵制」話題才會發酵。諷刺的是,主張徵兵的都是國民黨民代,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卻反對徵兵,到底誰比較想要保護台灣安全?也難怪,前綠委林濁水大嘆「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並反問難道獨派都是假台獨

確實如此,徵兵制的議題一拋出,就炸出了一堆「嘴炮台獨」。要台獨,卻不要當兵,難道以為中共會主動鬆手讓台灣獨立?或者我們要靠美國人幫台灣打「獨立戰爭」?有人會說,我們募兵制的國軍,也很會打仗吧!沒錯,但別忘了,他們全是中華民國培養的國軍,誰能驅使他們去當台灣國的馬前卒

像王浩宇這樣的人,只想當替代役的爽兵,然後罵歐陽娜娜舔共」;但一提到要為台灣出點力,他閃得比誰都快。保衛台灣,能靠他嗎?陳水扁縮短役期,馬英九廢除徵兵制,都是為了討好年輕人,或者對兩岸和平心存幻想結果,卻養出一批天然獨世代,以為台獨會從天上掉下來

護台灣,能靠嘴炮台獨嗎?












聯合報社論/川普確診,台灣人還靠「氣質」防疫嗎?


2020-10-03 00: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川普與妻梅蘭妮亞確診染疫新冠病毒,隨即隔離。(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各界屏氣凝神以待的「十月驚奇」,沒在台海出現,反而在白宮爆發:川普總統和第一夫人梅蘭妮亞新冠肺炎確診,立即隔離並接受治療,競選行程全部延後。川普確診導致選戰癱瘓,選情也更加混沌,而後續的可能影響,更受到全球的關注。

全球新冠確診人數超過三千四百萬,死亡人數突破一百萬其中美國確診近七百三十萬人,超過廿萬人死亡,每天平均有四萬新增病例,是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疫情失守的責任,在幾天前的大選第一場電視辯論會上,曾引發川普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嚴重爭吵,也印證了美國防疫的混亂。

川普和拜登從大法官被提名人的醫保立場,吵到川普的防疫表現。拜登表示,川普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巴瑞克反對平價醫保,但這麼多人死於疫情下,不應推翻平價的「歐記健保」;拜登還批評川普一直隱瞞疫情,以及在沒有妥善計畫下就急於重啟經濟,導致疫情失控。川普多次說疫苗即將可用,拜登也質疑到明年年中都不會開始打疫苗;拜登並譏諷疫情期間很多富豪像川普一樣成功,川普只關心有錢人,不在乎普羅大眾

川普反擊說,如果疫情發生在拜登主政時期,會死更多人;如果他沒有封鎖國家,不讓中國人進來,美國也會死更多人;而如果他不重啟經濟,則會有更多人生計發生問題;川普還嘲笑拜登每次公開露面都戴口罩,他自己才不像拜登口罩戴得那麼勤。

在這場不斷插話、要求閉嘴與人身攻擊的混亂爭吵中,可以看到美國疫情嚴重的原因。不論如何甩鍋中國、責怪地方,川普不信科學、拒戴口罩、防疫措施混亂、急於重啟經濟、政治高於防疫,社會缺乏共識,都讓人搖頭;可以說,對於美國這場還看不到盡頭的疫情災難,甚至第一家庭的染疫,川普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他國家確診的政治領袖,如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和英國首相強生,都是在自己荒謬的防疫政策下染疫,也加劇整個國家疫情。強生一度病危,度過難關後,英國一改佛系防疫,以各種限制性措施積極控制疫情蔓延。七十四歲的川普,原是高危險群,感染後也容易引發重症,其實不該大意;有了染疫的切身體驗,川普會不會改變防疫態度,或者更怪罪中國,值得注意。

川普的病情發展,以及與川普互動密切的美國副總統潘斯會不會也感染,都涉及美國的憲政體制與政治運作。川普競選活動大受限制,接下來的辯論可能辦不成;而與川普激烈辯論的拜登會不會因為亂噴的口水而受波及,也會影響大選的進程與結果。多數美國選民已決定投票對象,就像那場被形容為民主之恥的大選辯論,並未改變多數選民投票意向,但川普確診的政治效應仍待觀察。

美國醫療先進,川普夫婦可獲得最好的照顧,包括台灣在內,各界都祝福美國第一家庭早日康復。不過,對台灣而言,川普染疫仍有值得省思之處:在政治層面上,蔡政府全面押注川普,現在美國選情增添變數,也讓台灣的未來更不確定。在防疫政策上,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人氣質好可以打敗病毒,其荒謬程度直追川普建議的注射消毒水防治新冠病毒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川普參加競選活動時都沒戴口罩,這應是川普染疫主因,呼籲國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口罩國家隊一直出包,人民對疫情心防鬆懈,疫苗還只在陳時中的嘴裡,當第二波疫情來襲,台灣人真的只能靠氣質防疫?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秋連假疏運成效之檢討與建議

◆  染疫後 川普的「十月驚奇」 
◆  笑對手戴口罩 川普糗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秋連假疏運成效之檢討與建議 
◆  「我的祖國」 傷台灣人感情? 
◆  漫畫/先走一步 
◆  漫畫/掃把抗中才會硬 
◆  畫中有話/勞退安心淪口號? 
◆  畫中有話/能源缺口 南柯一夢 
◆  農田水利署掛牌 雙頭馬車如何協調 
◆  政治博弈下的人禍 
◆  川氏價值觀的養成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秋連假疏運成效之檢討與建議


2020-10-02 23:51  聯合報 /   李克聰(作者為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副召集人)
高公局預估國道交通量為119百萬車公里,為平日年平均87百萬車公里的1.4倍,10月1日國道一號彰化到埔鹽段雖有車潮,但未出現塞車情況。 記者黃仲裕/攝影


交通部原預估交通最塞的中秋節,國道交通量將為平日的一點五至二倍,整體交通量預估會超過大年初一交通量最大估計在中秋節當日十月一日),國五南下車潮將是平常假日一點六倍。因此超前部署,首度採取國道路況播報員、推兩款路況APP提供即時資訊、加強匝道儀控,甚至封閉、延長高乘載時間,及推出整體公共運輸優惠,鼓勵民眾使用公共運輸,希望能減量進而改善交通。

但由國道實際交通狀況,甚至比一般假日還算順暢看,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交通部公告十月一日全日國道交通量為年平均平日之一點三倍,國五交通量僅一點三倍,均比預估低得多。但部分用路民眾反應,由於國道嚴格管制,車輛都塞在連接國道道路上,回堵長度都需極長時間才能舒解。

分析交通還算順暢原因,首先是由於端午節大塞車經驗,及交通部強力宣導中秋連假大塞車,用路人學聰明了,願意做分流。部分要回家團圓民眾提前一天出門,要旅遊的民眾部分選擇下周國慶連假再成行,交通分散避開最尖峰時段,使得交通量分配較均勻,自然改善塞車現象。

建議應持續觀察,分析未來交通量在時段與路段分配情形,運用大數據分析檢討改善預測連假交通失準問題。同時進一步評估,因嚴格主線國道管制,雖然會減少主線車流干擾,但會造成連接國道相關道路嚴重回堵的負面衝擊,因此應建立整體道路系統交通績效評估機制,以改善用路民眾感受不佳問題。

另外,在這次連假推出,並大力宣導之公共運輸優先,及包括客運接駁與租車優惠之在地有腳策略,甚至未來會評估北宜或北花公共運輸在特定尖峰時段,由政府完全補助推免費票價可行性,以鼓勵民眾不開車。建議以這次連假整體公共運輸資料,評估分析增加之使用量,是原固定使用者增加使用,還是原開車民眾轉移,以提供未來進而評估政府完全補助車票免費或結合車票、旅遊區門票及旅館等套票優惠實施方案的重要參考。

最後,應盡快整合「高速公路1968」及「幸福公路」APP,以使用者友善方式,修正為能隨時查詢各起迄點旅次日期時段,使用公共運輸與私人運具各路段全程時間與成本的單一APP,以提供民眾預先規畫及即時調整行程之有用好用資訊。











川氏價值觀的養成


2020-10-02 23:55  聯合報 /   陳芝宇/聯經出版總經理(新北市)
川普家族回憶錄「永不滿足」中文版。 圖/聯經提供


美國關於川普的書很多,由川普姪女瑪莉川普執筆的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中譯永不滿足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普》)銷量最高,上市一周即賣破百萬冊;也最獨特,由川普姪女揭露家族秘辛,從家庭教育看狂人川普是如何被養成。

永不滿足》七月中旬在美出版,不僅熱銷,國際各大媒體報導,在美國亞馬遜網站更有五萬多則讀者評價,廣受矚目聯經搶在九月出版上市,也是目前唯一的中文版,盡快讓台灣讀者同步此一話題新書,讓民眾從十月驚奇」美國總統大選及其影響的海量新聞中,更深入理解驚奇的起源—川普的性格成因。

這是一個大家庭的故事,在作者看來是個很難找到愛的家庭。少了關愛、理解、尊重,取而代之的是力量、權威、要求。支撐這種價值觀可以長久獲勝,是一家之主佛瑞德川普父親)的財富;在這種家風下成為犧牲品的是長子佛瑞迪川普哥哥),影響最巨的則是次子唐納川普

即使對川普興趣有限,也能從這樁故事,反思家庭教育的重要。這世上有多少家庭缺乏愛?有多少人被剝奪愛的能力?佛瑞德致富後,他讓全家相信他的成功方程式,金錢成為家庭最重要的語言,情感交流被視為弱者行為,對於子女人格養成造成深遠影響。當我們對川普的言行瞠目、為美國亂象搖頭時,《永不滿足也使人更了解美國權勢家族的運作模式,和表象背後的不堪












政治博弈下的人禍


2020-10-02 23:57  聯合報 /   溫俊維/補教業者(竹縣竹北)
川普與妻梅蘭妮亞確診染疫新冠病毒,隨即隔離。 (美聯社)


從美國躍升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數第一,美國賴以自豪的公共衛生及醫療信心,已大受動搖;及至總統川普夫婦確診新冠肺炎,更是蕩然無存。所謂礎潤而雨、月暈而風,幾乎災難都有其微小的徵兆,絕非突然而生;此次新冠疫情亦然,它可說是一場政治博弈下徹頭徹尾的人禍。

紐約時報曾報導,去年華府進行一場流感大流行演習,名為「深紅傳染」,模擬卅五名到過中國遊客感染流感,坐飛機至歐美、亞洲等地,引發病毒全球擴散。這套劇本幾與當今新冠疫情雷同,但當時卻未受高度重視。

更要命的是,為了削減財政開支,川普將目光瞄準本身沒什麼存在感的衛生系統包括美國疾控中心在內,預算被削減一五○億美元,相當於購買廿萬台葉克膜的預算。儘管新冠疫情後,明年公共衛生預算都還不到軍費的百分之一。當史上最強病毒遇上最孱弱的公共系統,那可真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美國的教訓,值得當今政客好好深思。










農田水利署掛牌 雙頭馬車如何協調


2020-10-02 23:58  聯合報 /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農田水利會正式改制為農田水利署,首任農田水利署署長由前農委會企劃處長蔡昇甫(左)接任,他從上級單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手中接下印信。 記者黃義書/攝影


農田水利署在爭議聲中掛牌運作了。從此在農委會下有農田水利署,而經濟部下也有水利署,不但名稱類似、層級相同,而且都是水資源營運調度機關,雙頭馬車如何行穩致遠,不彼此扞格呢?

雖說農田水利署權責只限於農業用水,但水利會用水有些常態性調度給工業使用,這問題該如何解決?民間多簡單地以「賣水」稱呼此一行為;惟其收入是水利會重要財源,依照水利法,水權是無法出賣的,將來水權重分配將是兩署,甚至是兩個部會間最重大爭論標的

尤其改制的最大優點說詞,是水利會除了原卅一萬公頃外,要擴大到灌區外卅一公頃農地,所需水量如何取得?

此外,水利法上沒有環保用水一詞,但如何維持河川起碼基流量議題,近年逐漸受重視,甚至用水順序都被要求優先,這些水量是哪個署的責任?枯水期用水已捉襟見肘,要增加灌區,還要有環保用水,不管哪個署來主管,都是極艱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

農業用水較家用及公共給水、工業用水最具優勢是彈性大,忍受缺水能力強,但若真要擴大灌區,除了改善灌溉設施、厲行節水外,不可避免也要開發水資源,則開發水資源也會是農田水利署無法迴避的責任過去因應工商發展,埤塘被填塞不少,現在要重新挖回來?還是要再建水庫、人工湖?

除了用地外,民眾會同樣反對這些水庫嗎?而建設這些專供農業使用的水庫能符合經濟效益嗎?

「要讓所有農民都有水可用」是一句美麗的口號願景,但哪塊地適合農用、那些土地適合工商使用,不該先規畫好嗎?良田改為工商使用固然不智,但會是灌區外農地,即顯示該地有實質上缺水的困擾,真要解決灌區外農地用水,期待農田水利署要認真考慮可行性與經濟效益,不要擎著服務農民的大纛還要擴大爭搶已使用七成的水資源

或許雙頭馬車已不可免,那就讓這輛馬車跑看看,或許,就如瘦肉精之類「昨是今非」的例子,累積經驗數年後,水利會有可能再改回公法人?











笑對手戴口罩 川普糗了


2020-10-02 23:38  聯合報 /   張法迅/醫師
美國總統川普和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雙雙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圖為川普7月參觀富士公司的生技中心時,戴上口罩。 (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新冠疾病,震驚國際。

打從今年三月,美國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川普一直試圖淡化病毒的威脅,甚至在死了廿萬人以後,依然認定疫情就要獲得控制,經濟大可重啟。

事實證明,川普不只錯得離譜,還可能因為健康受損,而讓美國,甚至全球局勢,陷入危機。

川普是男性,今年七十四歲,且身體質量指數超過卅,已達肥胖程度,等於有三個新冠重症的危險因子,其中又以後兩者最令人憂心。川普乃因最近有幕僚確診而接受篩檢,很可能目前尚處於潛伏期,或許幾天後才會出現症狀。英國首相強生確診後,一開始也留在官邸隔離,但三天後就住院了。

新冠重症比率約兩成,但老年人升高到四成,而肥胖又增加至少一倍半的危險性。因此川普演變成重症新冠疾病的機率高達六成,一旦出現肺炎症狀,就必須住院治療,無法再留在白宮。住院的新冠重症病患,有一半人會因呼吸瀕臨衰竭而住進加護病房。因此,川普住進加護病房,甚至被插管的機率高達三成。

最讓人擔心的是,住進加護病房的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可能高達一半,因此,川普因新冠疾病而死亡的機率至少是一成半。川普雖然看起來健康,但去年十一月曾突然到醫院接受檢查,若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於又增添額外重症與死亡風險。

川普染疫,即使最後身體沒大礙,至少須隔離兩周,為一個月後的總統選舉帶來重大變數。如果必須住院,甚至插管,就會衍生職務代理問題,讓國事蜩螗的美國更加動盪,防疫更加困難。

川普的確診,乃美國防疫一敗塗地的慘痛註腳,關鍵就在於川普小看病毒,又鄙視科學。東亞經驗早已顯示,確實檢疫隔離與全民戴口罩,就能有效防杜疫情,但川普帶頭否定這些防疫措施,甚至嘲笑對手拜登愛戴口罩,令人搖頭。

川普表面上要大家別怕病毒,自己卻是怕得要命,才會自行吃奎寧,並且一有人靠他太近,就勃然大怒。川普甚至為了提振選情,到處舉辦大型造勢。這些錯誤示範,讓不少美國人跟著輕忽疫情,造成無謂傷亡,如今川普染疫,等於咎由自取。

連總統都染疫,證明美國現今採用的防疫策略,必須改弦更張。川普有一陣子反覆檢測病毒,而全國檢測量能也一再被討論,但檢測以後如果依然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檢測一千次也沒用。新冠疫情帶給美國人的啟示應是:國家再富強,醫藥再發達,防疫成功的千古關鍵因素,依然是暫時犧牲個人自由,才能換取集體安全。

美國新冠防疫與相關政治鬥爭實已離譜又荒謬,如果不能藉此反省整個國家出了什麼問題,川普誇口要「讓美國再度偉大」,比登天還難。











染疫後 川普的「十月驚奇」


2020-10-02 23:52  聯合報 /   周陽山/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左)和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雙雙確認感染新冠病毒。 (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夫婦日昨宣布因感染新冠肺炎確診,已自行居家隔離。由於此一疾病對年長者影響較為嚴重,而川普已七十四歲,消息一出,自然引起世人普遍關切。

有人從陰謀論角度,稱其為「十月驚奇」!但究竟川普染疫會對總統的職權行使造成何種影響?對十一月大選的選情,將產生何種效應?尚在未定之天。

首先,美國對於總統缺位的憲政規範,是依據民國56年(一九六七年)通過生效的憲法第廿五條修正案,其中規定,「如遇總統被免職、死亡或辭職,副總統應成為總統。」「如果總統因故無法履行其職務的權力和責任,其權力和責任應移交給副總統直至總統可以繼續任職時止。」另外,「國會可以立法對總統和副總統免職、死亡、辭職或無法任職的情況作出規定,宣布由那位官員出任總統,或是在總統暫時無法任職的情況下代理總統。」

根據總統繼任法的規定,總統一旦離開其職務,將由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及主要內閣成員依序遞補,而內閣排名順序基本上則是以內閣職務成立時間為準

基於此,如果川普無法行使總統職權,則繼任人選的排序為:一、副總統兼參議院長潘斯,二、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三、參議院臨時議長葛雷斯利,四、國務卿龐培歐,五、財政部長米努勤,六、國防部長艾思博,七、司法部長巴維理,八、內政部長伯恩哈特,九、農業部長普度,十、商務部長羅斯,十一、勞工部長斯卡利亞,十二、衛生部長阿查爾,十三、住房及都市發展部長卡森。至於原排序第十四的華裔運輸部長趙小蘭,因其並非在美國本土出生,不符憲法規定,故不得繼任,只能跳過給下一位輪序的能源部長布魯伊特

至於總統選情的可能影響,則視川普病情嚴重與否,以及究竟持續多久而定。如果他很快地就能康復,證明身體還很好,仍足堪大任!對於支持他的選民而言,將會產生鼓舞與凝聚的積極作用。

由於目前民調顯示,相對於拜登的支持率,川普仍然以四成一對五成左右,略遜一籌。如果川普康復得快,而且能夠參加後續的辯論會,則仍有扳回一城的機會。反之,若無法持續選戰的行程,則不但自打耳光,否定了他自誇美國「抗疫成功」的說辭,而且還以實例證明疫情已然失控,情勢十分嚴峻!正因川普本人治國無方、應對失策,竟然連自身的健康也都難保。對於絕大多數選民而言,真可說是「領導無能,禍及全民」,如此恐怕再難獲得同情票的支持,繼續連任總統。

至於許多人擔心,在大選前夕總統候選人陣營若發生重大的變化,或在大選結束之後總統當選人出現了變故,甚至無法就職;對於這些「驚奇」或「意外」的揣測,實無法一一預判。而一旦發生了,也就只能按照憲法、法制與憲政慣例,照表抄課、逐一應對了。









「我的祖國」 傷台灣人感情?


2020-10-02 23:40  聯合報 /   陳文卿/服務業(新竹市)
歐陽娜娜上央視備受抨擊。 圖/摘自央視


不久前,捷克國會議長訪台,應邀在立法院演講時說出:「我是台灣人」,讓人興奮異常,可是也沒聽說捷克國內有人罵他背叛捷克。很多旅居外國的台灣人,在各領域有傑出表現時,大家往往稱之為「台灣之光」。卻沒人在意,這些人其實大多早放棄中華民國國籍,並於入籍居住國時,宣示要效忠該國。

歐陽娜娜到中國大陸唱「我的祖國」時,在台灣卻有人大罵她數典忘祖,甚至說是「傷害台灣人的感情」。可是,歐陽娜娜只不過是個藝人,完全是基於商業利益考量。她去大陸演唱,也沒有人賦予她必須宣揚台灣精神的神聖使命,有何可苛責之處?

癥結點可能有兩個,一是其父親曾任國民黨黨職高官;二是她曾經深受台灣人喜愛,卻去歌頌「敵國」。就前者言,歐陽娜娜是個成年人,言行如何說什麼也不能算在其父頭上;就後者言,這種情緒性投射是複雜的。如果一位入籍美國的華人去高唱「我愛美利堅合眾國」,大家不會在乎,但去大陸唱「我的祖國」,卻讓一些人很反感。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戲中,撩撥觀眾情緒的是,祝英台即使不能與梁山伯共結連理枝,也不能去嫁給花花公子馬文才一樣。

對大部分國人而言,中國大陸是祖國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對。台灣人祖先堂號,有穎川、洛陽、隴西等,都是可追溯祖先來源的。近年來,很多地方媽祖廟組團到大陸湄洲媽祖廟謁祖,具有香火傳承意義。因此祖國、祖廟,其實都是同樣意思,無需過分放大解讀。重點在於不能因為對祖國憧憬,就忘記甚至棄捨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

至於說台灣人情感,則很多四、五年級男生,曾於服役時每天晚點名必唱「我愛中華」,也曾將「龍的傳人」傳頌至海內外。「龍的傳人」歌詞中有,「雖不曾看見長江美,夢裡常神遊長江水;雖不曾聽見黃河壯,澎湃洶湧在夢裡」,這是故國山河夢中的呼喚。因此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情感,似乎也應該被照顧到吧。









畫中有話/能源缺口 南柯一夢


2020-10-02 23:59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桃園大園一處風力發電廠旁,有民眾拿著桶子和樹苗,準備在海邊種下小樹苗,為環境生態盡一分心力。

美中經貿大戰,挑動台商返國創業潮,然「五缺」一直是業者心中的夢魘。政府雖全力改善,然日前能源局未來十年電力供需規畫簡報曝光,經媒體揭露後發現,「非核家園」恐現電力缺口,可能只是「南柯一夢」。

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屢遭挑戰,前有太陽能光電板侵占農地殷鑑,後有桃園離岸風場遭民航局飛安因素卡關」、「流產」,凸顯計畫不夠周延,也極可能造成民生及產業電力不足。









畫中有話/勞退安心淪口號?


2020-10-02 23:48  聯合報 /   林澔一
圖/林澔一


台北霞海城隍廟在中秋節當天慶祝月老五十歲生日,切蛋糕分送給前來祈求姻緣的年輕男女,後方一幅「以房養老」的布條,似預告人生規畫的重要性。

勞保年改草案因外界阻力又退縮,但基金破產逼近,勞工不僅退休後生活充滿不確定,也感受政策的搖擺。

當前社會低薪、窮忙、高齡與少子化低迷氣息下,政策緩不濟急不僅讓人對政府失去信心。「心中最軟的一塊」曾是蔡總統的感性訴求,對照今日,難道這也只是口號一句?

陳亮恭/優雅轉身間的憂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優雅轉身間的憂愁
◆  王文華/要想到多細,才能賺26億美元?
◆  陳立恆/瘋狂的算計.真實的苦難







陳亮恭/優雅轉身間的憂愁


2020-10-02 23:35  聯合報 /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優雅退休的目標,需要財務安全、健康與個人價值的三大基石。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4年(二○一五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一篇關於退休前焦慮的報導,內容引用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調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還在工作的嬰兒潮世代,認為他們有延後退休的規畫,甚至半數的人覺得自己可能無法退休,最大的擔憂便是退休後的財務安全

固然退休最大焦慮,來自於財務負擔,但也不少人無法想像,不再工作的自己是什麼人生;雖然過去談退休,都是一副免除工作責任、遊山玩水的狀況,但退休後失去的生活圈、朋友圈、生活重心與家庭關係等因素,都構成了退休的焦慮

古代的退休金,在各朝各代均有所差異,並沒有明確規定漢書中記載,官吏年俸二千石以上者,退休後終生享有三分之一的原有俸祿,也就是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約三成的概念,不過年俸二千石以下的官員,就沒有退休金的待遇。唐代通典也記載,五品以上官員退休可半祿終身,部分有功之臣還可拿全俸。宋代大量退休官員領高額俸祿,透過掛名管理道教宮觀作「祠祿官」,便可持續領取高額俸祿,職務雖然退休,但財務上卻更為自由。明清時期為彰顯吏治清明官員的俸祿普遍偏低,退休後就算領全薪,也不易維持生活

理論上,退休所造成的財務壓力自古皆然,以現在眼光觀之,古代官員退休後年金所得替代率不高,加上部分朝代為了強調官員清廉,薪俸偏低,退休後清苦可期。工業革命後快速成長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退休制度日漸完備,但人口高齡化與平均餘命延長,也導致年金制度崩壞危機,世界各國紛紛透過增加保費、延後請領、降低支付等方式處理,其實也是沒什麼創意的做法,但年金調整也同時造成未來退休族的財務風險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若退休後的生活花費,約為退休前七成已開發國家人民退休金只夠十年,老後人生財務缺口極大

除財務壓力外,退休後個人在社會與家庭角色轉變是更大挑戰,日本與韓國熟年離婚率持續上升,某個角度反映退休後家庭生活的變化,也改變生活樣貌。雖然許多人以為退休後可享受人生,但退休對於健康的影響巨大,英國與法國研究紛紛指出,延後退休對於健康的益處,主因可能在於社會支持與生活方式的影響。工作雖令人感到疲累,卻是自我實現的一環,也是人際網絡關鍵成分,上班面對與處理的問題,適足以成為多元生活的部分,而不必在退休後刻意安排課程。

退休焦慮中關鍵的心理壓力,是角色轉換,自己不再是職場上被需要的那個人,難以在生活中重新定位價值,未能優雅轉身找出新的人生角色,也間接平添心中的不安全感。

國人退休年齡延後,或許是多重原因的結果,但是,退休後廿年時光裡,包含數年需要人照顧階段,必須重新定義與思考退休的意義,以工業革命或經濟起飛時期思維定義退休或許已不再合宜。

經營雅退生活需要財務安全、健康與個人價值三大基石,高齡少子趨勢下的退休生活已難子孫滿堂,生活面上大多必須仰賴自己,獨居機會也大增,甚或須張羅可能的長照需求,退休不再是單純的享受悠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