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安內和外 先拚經濟脫困(初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初七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002/web/ 

◆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安內和外 先拚經濟脫困
◆  聯合報黑白集/等東風不如造東風
◆  聯合報社論/因應明年選舉,民進黨將改走務實路線?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安內和外 先拚經濟脫困


2021-02-18 03:1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國會去年底通過了川普總統的 9,000 億美元追加經濟振興法案,拜登上任總統才一個月又提出 1.9 兆美元的紓困法案,包括中低收入戶發放紓困金、延長失業津貼、提供 1,600 億美元防疫經費、改善疫苗配送及加強病毒檢測等,但共和黨不太支持。

為此,拜登總統最近頻打悲情牌,指出美國勞動市場仍持續低迷,1月失業率仍維持在6.3%的高檔,可能要花十年的時間,才能走出就業困境。剛好美國商務部才公布去年第4季的經濟成長率僅季增1%,遠不如第3季的季增33%,復甦動能明顯減弱,全年經濟負成長3.5%,比民國 98 年(2009年)金融海嘯後經濟萎縮2.5%還要嚴重,也是民國 35 年(1946年)以來最差表現,擺明要川普和共和黨承擔經濟衰退的責任

企業界對於拜登政策的反應則呈現分歧。產業協會和大型企業高階主管大致樂見扭轉前朝的政策,包括重返《巴黎氣候協定》、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及放寬無證移民取得公民權等;大企業遊說團體也表態要成為新政府建設性的合作夥伴。但是立場偏向共和黨的美國商會警告拜登,在此經濟復甦最脆弱的時刻,最好不要提高企業稅或提高最低薪資等管制措施。

由此可知,拜登在內政上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一方面要短期紓困,解決貧富差距擴大,完善基礎設施,需要更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從而使財政赤字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只能透過對富人加稅,包括科技公司的企業稅率將從21%提高到28%,對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人加徵稅收,將最高個人收入稅率提高至39.6%,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人徵收資本利得稅等,不但會得罪支持拜登的科技業界,且因稅基狹窄而難以填補急遽擴大的財政缺口。加稅花錢又形成更大的政府」,在意識形態上很難獲得共和黨的諒解和支持,可能進一步擴大對立。

在對外經貿關係方面,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和單邊主義,造成盟國疏離,輕啟美中貿易大戰又搞到美國得不償失,彭博報導甚至以中國贏了川普的貿易大戰,並讓美國人付帳」,狠狠打臉川普。最令人吃驚的是,美中貿易大戰讓東協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進而擴張了中國對全球的出口;對中國貨物加徵關稅,提高美國製造的商品成本,反而使美國對全球出口減少。中國並沒有因為關稅而降低售價,最後是美國的公司和消費者在支付關稅,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統計,關稅使得美國消費者損失了168億美元的所得

川普說會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讓鐵鏽帶復活,結果工作機會最後還是移到海外,關稅保護只是拖延一點時間而已。結果是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在民國 107-108 年(2018、2019年)減損了0.08個百分點,中國在同一期間只減少了0.3百分點。聯合國貿發會統計顯示,去年外商對美國的新投資(FDI)銳減 49% 至 1,340億美元,且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已開始;但一直排第二名的中國,去年 FDI 小幅成長4%至1,630億美元,獲得的外人直接投資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要多,首度擠下美國。所有經濟數據都指出,川普經濟學實在是一敗塗地

因此,拜登的財經政策底線就是不要重蹈川普的覆轍,策略上則重於「安內和外」,也就是內政上先促進社會安定,兩黨合作,在國際關係上尋求各國和諧的前提下,趕快通過鉅額的紓困法案,擺脫疫情的糾纏,以促進經濟快速復甦為首要目標。

至於財政赤字遽增、通貨膨脹風險提高和貿易逆差惡化等問題,就只好等經濟明顯復甦之後,才有心力嚴肅處理。換言之,除非今年經濟呈現明顯復甦,拜登的租稅政策恐怕在明年之前都難以上路,也不會躁進重啟貿易衝突。唯一可確定的是,川普經濟學自此已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











聯合報黑白集/等東風不如造東風


2021-02-18 03:0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傳出將參選國民黨主席,日前在臉書秀出麻將聽牌照片,似暗喻「只欠東風」。圖/取自朱立倫臉書


朱立倫近日在臉書貼出一幅麻將圖,請教大家他該聽哪支牌。外界解讀,他想參選主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對於這道「東風」題要如何解,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和新北市長侯友宜都面有難色,避而不談;朱立倫只能把這道難題留給自己。

過年前,趙少康拋出返黨及參選主席的震撼彈,隨即又跳接到選總統;接連幾招,打亂了藍營不少人的布局,包括朱立倫在內。選主席與明年地方選舉、乃至民國 113 年(二○二四)總統大選息息相關,黨內生態、地方布局都會隨著情勢推移。因此,朱立倫若想搶攻大位,主席之役便不能缺席

如果朱立倫已準備好要選主席,他直接就地宣布參與角逐即可,哪裡需要等待什麼東風?政治本來就是一種創造可能性的志業,等不到東風,就自己創造,不必在那裡苦候。趙少康宣布參選,炒熱了戰局;朱立倫若再宣布加入,可以把局面炒得更熱。如此,多幾個實力派人物來競逐主席,選舉更有看頭,更能重振國民黨聲望。

朱立倫和他的團隊可能會擔心,萬一參選落敗的問題。然而,戰役就是要夠艱難,才看得出誰英勇、誰有膽識。去年拜登參選時,也不確定有勝算;就像民國 107 年(二○一八)韓國瑜選高雄市長,是艱苦突圍。與其等東風,朱立倫就不如自己創造東風吧









聯合報社論/因應明年選舉,民進黨將改走務實路線?


2021-02-18 03:1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圖/本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新會期下週即將開議本會期將啟動的修憲工程,經藍綠陣營陸續交手,傳出民進黨原先提出的三項台獨相關提案均暫告擱置。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直言,對涉及變更領土、國號的敏感性議題,民進黨不會走極端主張」,須因應世局及兩岸情勢的變化而行。此一說法值得玩味,在野黨也必須辨清虛實。

啟動修憲工程,是蔡總統在去年五二○就職典禮時拋出的議題。民進黨立刻摩拳擦掌,想方設法提案;在野黨也躍躍欲試,有些人甚至主張加碼跟進,與之對決。但事隔不到十個月,民進黨的修憲熱度突然驟降,甚至把「法理台獨」提案稱為「極端主張」,是耐人尋味的變化。

觀察其間變化,主要脈絡有三:第一、蔡英文去年五月仍押寶川普總統連任,誰料川普難堪落選還遭彈劾,蔡政府在外交上失去了反中的大靠山。第二、拜登政府雖仍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的強烈競爭者,卻不會無理性升高美中對峙;而且,美方對於台灣的挑釁行為也會有所制約。第三、台灣明年要舉行縣市長及地方議員選舉,修憲案將於同日合併舉行公民複決;在地方選舉中,破壞國家認同的過激議題通常不利爭取選票

由此可見,民進黨暫時撤回具有台獨意味的修憲提案,是因應國內外情勢的變化,被迫向務實路線修正。試想,假設是川普連任美國總統,蔡總統覺得美台仍有隔洋唱和的機會,它應該會繼續選擇走冒進主義路線,衝刺一下法理台獨的機會,並藉此炒作選情。然而,川普下台前玩弄的外交訪問操作顯然太過突兀,包括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來訪臨陣叫停,讓台灣備感難堪。這種仰賴川普猛暴性支持的投機路線,在拜登時代顯然已難再恣意得逞,蔡政府不能不修正作法。

此外,蔡總統去年為討好川普政府片面宣布開放萊豬,完全不顧國民健康,弄得民怨四起,台灣社會「討厭民進黨」的氛圍一度高漲。而今,國民黨正發動「反萊豬」及「綁大選」兩項公投,民眾連署相當踴躍;俟萊豬實際登台進入市場,這股情緒還會繼續燃燒。一旦反萊豬公投成案,在今夏公投通過的機會極高;屆時,民進黨的正當性勢將嚴重受挫。也因此,蔡政府必須轉為低調,並力求在行政上有所表現,以防這股民怨延燒到明年地方選舉。

綜觀民進黨立委一年來提過的台獨法理相關修憲案,共有三個:一是「刪除國家統一」修憲案,二是「台灣」入憲的「國家正常化」修憲案,三是「剔除藏蒙為固有疆域」修憲案,分別由「英系」的蔡易餘與「正國會」立委陳亭妃提出。其中,「國家正常化」修憲案和「固有疆域」修正案,去年底因國民黨提出異議而退回程序委員會,後即無下文。比較有趣的是,「刪除國家統一」修憲案原由蔡易餘提出,但他在五二○前撤回提案;十月間改由陳亭妃領銜並獲五十八人連署,但最後卻未完成送案程序。

這三案目前暫告擱置,據了解,和民進黨其他派系不滿「正國會」的「去統」運作有關。游錫堃身為立法院長,他旗下子弟兵領銜提出具有台獨爭議的修憲案,應有其運作的影子。去年底,其他派系即要求游錫堃暫時「熄火」,不要有太多動作,以免觸發意外地雷。也因此,春節過後,由柯建銘藉「修憲應由總統主導」之說,聲明民進黨不會「走極端主張」,就是在向游錫堃示意。

對民進黨而言,如何打贏明年選戰才是重點。蔡英文不想提前跛腳的話,也是如此。


【專家之眼】港府修入境條例 自由港地位動搖

◆  【專家之眼】港府修入境條例 自由港地位動搖
◆  【專家之眼】抵抗立委增席次 別讓政客「不小心」自肥

◆  【專家之眼】兩句名言 拜登定調美中競大於合
◆  【專家之眼】杜特蒂挾美菲軍隊互訪協議 抓住美國痛腳








【專家之眼】港府修入境條例 自由港地位動搖


2021-02-18 19:30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港府修訂入境條例惹議。圖/香港中通社


香港一向以自由開放的環境聞名於世,然近年來北京干預逐漸緊縮,原本有人認為中共採政經分離,不會影響至經濟層面,然從近期推出的《2020年入境(修訂)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觀之,經濟的衝擊難免,也將直接打擊香港國際經濟的地位。

香港過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從轉口貿易港,發展成全球最自由、開放且多元的貿易港,即使在民國 86 年(1997年)移交中國後,仍在一國兩制下,繼續享有高度自治權,各國也承認其特殊的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不過,北京當局不顧過去50年不變的承諾,逐步干預香港,其中又以去年通過的《 》影響最劇,之後大舉逮捕反對人士,開除民主派議員封鎖異議的網站,連台灣部分政府網站也被列入封鎖之列;並在中小學課程上加入「國家安全」教育,國安新指引包括在校內成立組織監控學生行為和活動

另一方面,中共也試圖維繫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降低對經濟面的影響。除持續扮演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並鼓勵中國大陸企業至香港上市,還有不少美國下市的陸企也轉往港上市,根據媒體引用 KPMG 統計,去年全球 IPO 融資額達 2,630 億美元,較民國 108 年(2019年)增加23%,香港 IPO 融資額有503億美元,創10年新高,增長達24%,占全球約45%,僅次於美國納斯達克的535億美元。

然1月港府提交的《條例草案》卻可能讓港人政經分離的期待破滅,該草案授權保安局長訂立規例,包含要求提供乘客或乘組人員資料給入境處處長,以及禁止飛機運載有關人士容等,引起輿論質疑限制港人入出境自由。有關單位雖解釋僅要求來港而非離港的航機提供乘客資料,不會對港人出入境自由有影響。惟這樣的說法,許多港人恐無法接受。對外籍人士而言,原已對《港區國安法》有許多疑義,再通過上述規定,更降低赴港誘因。

此舉將加速香港本地以及外籍人才外流,加上英國提供 BNO 護照申請 BNO 居留簽證吸引港人,加拿大也針對香港祭出優惠的移民計畫。英國內政部推估,自去年1月起算的5年內,港人移民數可能高達 32 萬。人才外移也將帶動資金外流,引用美國銀行(BofA)發布的報告,香港移民英國潮,將使今年香港資本外流總額達到 360 億美元,5年流出總額可能達到 758 億美元。香港在人、財二失下,將使國際競爭力下滑,動搖其自由港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亦是港人移民的熱門候選地點,根據內政部移民署數據,民國 109 年(2020年)有逾萬名的港人獲台灣居留許可。若能趁此機會大舉引進香港人才,有助於提升我國的金融及物流等競爭力,惟台灣低薪與高強度管制環境不利吸引一流的人才。或許可以如筆者過去的建議,在台灣某地設立金融等實驗特區,鬆綁相關管制,即有助於吸收香港及各國專業人才來台。












【專家之眼】抵抗立委增席次 別讓政客「不小心」自肥


2021-02-18 19:29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在立法院確定新會期於2月26日開議後,修憲大戲也將隨即展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立法院確定新會期於2月26日開議後,修憲大戲也將隨即展開。目前外界多將焦點放在台獨正名相關議題是否成案,但這其實是假議題。民進黨執政那麼多年,蔡總統任期內甚至拿到立院多數,但仍只會搞些小動作,就可以知道,李敖說台獨是騙人把戲,此言不虛。因此,在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宣示,涉及變更領土、國號等敏感性議題,民進黨不會走極端主張後,我們可以不用太關注此類議題。

既然如此,修憲還有什麼戲可以唱?一些政客權謀計算,例如民進黨選在此時推動修憲,恐怕是對明年地方選舉勝選沒信心、又劍指下次總統大選的心理反映,這就不多談了。倒是柯總召說,包括中央政府體制變更、廢除考監兩院、不分區席次票票不等值、立院應否有閣揆同意權、環境權、人權、勞動權入憲等議題,朝野可以坐下來討論,我們可以從學理,以及人民利益攸關的部分分析一下,請人民特別注意:符合西方憲政精神、真正能限制政府權力的修憲案是不會過的,但千萬別讓政客自肥的案子一不小心就通過了

在學理部分,我國憲法一直被視為有問題,其關鍵在華人政治文化。因為憲政制度是人設計的,怎麼可能會造出一個完美憲法?但除了英國是不成文憲法有其傳統外,所有西方先進國家沒有一個像台灣那麼喜歡修憲,原因就在這些國家的制度設計與文化精神相符,權力運作雖不滿意但仍可維持

我國的憲法概念來自西方,他們的歷史經驗是政府是壓迫人民的、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因此需要憲法,藉以防止人民權利受到政府侵害。但在我國,則深受儒家「德治」的持續影響,我們假設領導人具有道德高位,人民服膺其統治即可

或許一些人不能同意上述說法,但請仔細看看人民對各自支持的藍綠領袖態度,乃至年輕人對小英的看法,仍可見到傳統文化現代的影響力。這對現在的行憲問題是,修憲後的憲政制度確實有集權傾向特別強調權力相互制衡總統制邏輯我們就不比了,便強調行政與立法合一內閣制,也不像我們現行制度,是一旦總統所屬政黨拿到立院多數,就是五權贏者全拿,毫無制衡。或者從政治實踐經驗看來,少數制衡的力量,是來自於台灣之外,以及總統個人心態政治手段優劣左右

這當然很荒謬,因為如果從西方學理來解讀,理當阻止政府濫權的人民不見了,但從文化角度切入,這又符合多數人民的期待。修憲案如果不能正視這個困境,我們不會修出一個好的憲法。

但至少,我們可以被政客剝削少一點,這就是立委席次增加案。要講增加,先來講立委席次減半運動。在民國 89 年(2000年)總統選舉中,民進黨的陳水扁勝選,但該黨在國會仍是少數,立法院由國民黨主導。當時部分民進黨人士,例如林義雄將推動反核四運動不利,歸咎於朝野政黨強烈對立,立法院議事效率低落所致,因此提出立委席次減半的口號喊出由當時的225席,減半成為113席並與後來成立的小綠台灣團結聯盟合作,開始積極推動立委席次減半運動。

將立委席次從225席減為113席,有什麼理論依據?還真是沒有,只是訴諸人民不滿立委的民氣可用,藍綠又各有盤算,就用菜市場喊價式的砍一半。這對許多政客來說是挺痛的改變,大家試想,本來可以分的大餅一次少掉一半可以分,對有權力分資源的人來說,多不方便啊。

這次修憲,類似案子例如不分區席次票票不等值,已經為增加席次找些理由了,但請想想,過去立院席次多,立法效率不彰,法案多是在加開院會中開夜車糊塗通過的,現在立院席次少,我們還是看到同樣場景重複出現。對人民來說,立委席次維持現狀,我們最少省掉好多立委薪水要付,那為什麼要為這些政客支持修憲呢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已提案修正增加不分區立委席次34席,將立委席次由現行113人調整成147人。相關提案並已完成連署。由於現行修憲門檻需要出席立委四分之三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後經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通過。雖然目前立院沒有單一政黨擁有超過四分之三以上的席次,但這種立委席次增加案可以讓主要政黨雨露均霑,我們無法參與立院修憲討論,表達聲音,只能相信輿論力量自己手中的一票,請大家行使一下抵抗權」,抵抗政客增加立委席次吧


【重磅快評】說法變變變 陳時中應公布BNT交易過程

◆  【重磅快評】「國王不能為非」海巡署被打臉比被打槍好
◆  【重磅快評】海巡加漆TAIWAN 當真有助「國際辨識」?
◆  【重磅快評】說法變變變 陳時中應公布BNT交易過程

◆  【重磅快評】地震的危害 不能簡化為有沒發警報








【重磅快評】說法變變變 陳時中應公布BNT交易過程


2021-02-18 15:59  聯合報 /   主筆室
衛福部長陳時中。(記者陳正興/攝影)


衛福部長陳時中首度證實,在去年東洋製藥購買 BioNTech)BNT)疫苗破局後,台灣仍再度嘗試向 BNT 購買疫苗,但在交易完成前夕被取消。陳時中也暗示,交易取消是因為來自對岸的壓力。回顧從去年10月東洋製藥獲得有條件授權,與衛福部談判疫苗交易,到後來因為不知名原因破局,再到破局後衛福部重啟談判,宣稱直接透過 BNT 購買但在交易完成前夕破局,這當中有太多疑點無法釐清。對此,陳時中始終以「保密條款」作為不公開訊息的藉口。但在疑點重重之下,這個說法,已經很難服眾。

首先,去年的東洋交易案為何破局,光是陳時中自己的講法,就前後兜不攏。交易破局第一時間的記者會上,陳時中宣稱是因為東洋「沒有取得完整的授權」;對於何以只願意採購 200 萬劑,則說政府從未有過計劃要採購 1,000 萬劑;但等到近來的直接交易案破局,陳時中又宣稱是因為去年冷鏈設備尚未準備好,現在情況已經大為不同,所以可以採購更多 BNT 疫苗。

而且,從陸續揭露的資訊得知,若比較「東洋採購案」和「BNT 直購案」,前者的每劑單價、冷鏈設備建置、配送到台灣的時間,都明顯優於後者,但衛福部堅持讓東洋採購案破局,卻孜孜不倦推動條件較差的直購案,到底原因為何,令人摸不清頭緒。

而在東洋案破局後的「BNT 直購案」裡,雖然陳時中不斷宣稱這筆交易沒有透過其他廠商,是直接和 BNT 洽談但陸商上海復星既然是 BNT 疫苗的合法代理商,衛福部堅持跳過合法代理、直接找 BNT 原廠洽談的決策過程為何?難道衛福部竟無任何法務人員可以「教導」陳時中,如果貨物有合法代理商,就必須透過代理商交易?

而除了陳時中「直購」的說法,這筆交易另有一說,是洽談的中間商是港商雅各臣。此一聯盟,還包括另一家台灣藥廠,以及馬來西亞籍的醫藥物流公司。更重要的,還有一名「吳姓立委」牽涉其中。雖然衛福部始終否認有透過其他中間商,也否認有立委關說,但對照兩次採購的斧鑿痕跡,很難讓人相信沒有內情。

在此情況下,衛福部若要自清,就應該公布這兩筆交易案的交易過程,包括選定疫苗、多方或雙方接洽、公文往來和會議記錄。另外,該「吳姓立委」也曾經承認確實有為此案「發函」衛福部,到底發函內容為何?是不是有符合遊說法規定事前登錄遊說內容?也都是必須釐清的焦點。

雖然陳時中今天表示,希望 BNT 能完成合約。但從現實來看,完成合約的可能性不高。而最低限度,衛福部也應該在交易確定破局或成局後,公布相關內容,以昭公信,同時也是讓衛福部有自清機會。防疫不是給政府毫無節制的空白授權支票,保密條款更不是規避監督的理由。













【重磅快評】海巡加漆TAIWAN 當真有助「國際辨識」?


2021-02-18 16:28  聯合報 /   主筆室
海巡署下令改變海巡艦艇舷側文字塗裝,在現有「R.O.C. COAST GUARD」上方,增加醒目的「TAIWAN」字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巡署將所屬艦艇側舷文字,在英文 ROC COAST GUARD 之外加上 TAIWAN。消息被媒體披露後,海巡署一度發宣稱,此舉並非高層指示,不料總統府發言人張淳涵隨後宣布,在海巡艦艇上加塗 TAIWAN,正是蔡英文總統日前主持海巡安平艦交船,當場所下的指示。被公開打臉的海巡署只好唾面自乾,不但宣布收回新聞稿,並且對外致歉。

為何要加漆 TAIWAN?官方說法是總統指示讓國際清楚辨識」,避免我方海巡被誤會成中國大陸的海警不過這就衍生兩個問題:第一,真會有誤認的問題?第二、真會有協助辨識效果?

蔡總統當然沒有受過航海訓練,可能不知道國際規定一定噸位以上的船舶,都必須裝設 AIS 船隻定位系統。船隻會發出標示自己身分、所在座標的無線電訊號,也可在系統上看到其他船隻訊號。因此不管海上航行船隻,或是各國政府海巡單位,對某一海域上有哪些船隻活動,最先獲得也最重要的消息來源,都是透過相關識別系統。

在 AIS 系統上,對於船隻身分一目了然,不會分不出 ROC 與 PRC 的差別。另一方面,海巡艦艇執勤時若需與其他船隻聯繫,在進入目視距離前,就已透過公用無線電頻率表明身分,更不可能被誤認為中國大陸海警船。

就算不考慮所有電波類特徵,單純就目視而言,各國的海巡艦艇,習慣在左右兩舷前段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位置(艦橋前下方),漆上專屬識別色。例如日本海上保安廳是藍色橫臥的 S 型美國海岸防衛隊是紅色寬帶中有隊徽,後有藍色細帶中共海警是紅色寬帶,前後各有一與三道藍色細帶南韓海巡是紅黃綠三色我國海巡則是紅藍兩色,中有白色大型T字任何一個夠格的船長,都必須能夠根據識別色,從遠距離辨識艦艇屬於哪一國家,而非貼到近處,再去讀船身上的小字。

因此說穿了,此舉和護照改圖案、華航改塗裝一樣,都是民進黨政府在不敢推動台獨之下,只能聊表自慰的小動作。至於對外的「專業」理由,卻根本禁不起專業檢驗。

以當今局勢而言,兩岸海巡艦艇在海上相逢,機率其實比海軍更大,更可能在救難或執法方面進行接觸。政府的舉動有無考慮在目前的兩岸關係之下,會不會使得彼此的緊張關係更加嚴重,破壞既有的默契?如果在北京的要求下,大陸海警也跨越海峽中線巡弋,故意在接近台灣領海或鄰接區的國際水域執法,我方要怎麼應對?

甚至於,如果對方「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也效法我方海巡,在海警船舷側的 CHINA COAST GUARD 字樣上方,漆上所屬單位的省分,諸如福建、廣東、浙江,那麼我方用心良苦加上的「台灣」,豈不反而被對方大吃豆腐?

當然,當局的目的也許就是要激起對方採取報復行動,然後可以轉頭向民眾討拍,再一次強調「中國打壓」,呼籲加強敵愾意識。究竟對如今的政府來說,還有什麼比大內宣更值得認真?











【重磅快評】「國王不能為非」海巡署被打臉比被打槍好


2021-02-18 19:10  聯合報 /   主筆室
海巡署公布新北艦「TAIWAN」新舷側塗裝。圖/海巡署提供


海巡艦新增「TAIWAN」字樣塗裝,海巡署否認「國安高層指示」,旋遭總統府以「不用懷疑、也不用猜測,正是蔡英文總統本人指示」打臉,海巡署因此罕見道歉並收回否認新聞稿。海巡署自認替長官擔責,卻落得裡外不是人的尷尬處境,其實正是蔡英文曖昧的認同與決策風格,才讓滿朝文武百官莫衷一是

春節前夕蔡英文才罕見地向對岸人民賀節釋善意,期待兩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此時曝光的「TAIWAN」正名塗裝決策具有反向的政治意義,海巡署否認有國安高層指示,降低正名塗裝的政治敏感度,避免與總統想要塑造的兩岸和緩氛圍逆向而行,也為蔡英文可能遭受的批評分憂擔責。

海巡署萬萬沒想到不但拍錯馬屁,還誤判風向、誤讀決策。蔡英文向對岸人民拜早年、希望兩岸恢復交流,主要是說給美國拜登政府聽的;至於「TAIWAN」正名塗裝,雖然專家質疑「更清楚辨識、更安全執法」的效果,但這恐怕不是重點,「不用懷疑、也不用猜測」,這要畫給獨派看,也要用來向北京展示的

海巡署誤判風向、誤讀決策,一筆勾消蔡英文正名功績,活該被打臉。但始作俑者,卻是蔡英文曖昧認同與曖昧決策的風格。

雖然「TAIWAN」具有政治正確的地位,但蔡英文時而「台灣」、時而「中華民國」、時而「中華民國台灣」;她有時候是中華民國總統,有時候是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大部分時候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優遊出入,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但文武百官如何能得其神髓,參透其間玄機?

至於蔡英文的指令,涉及決策責任,官員更不好拿捏其間分寸,但為長官分憂擔責,總是沒錯。卡管一案,蔡英文分明伸了黑手,卻自始自終否認,教育部長只好擔責去職,但潘文忠總算也得了後謝,不枉愚忠一場。中天一案,總統府外洩密件也早把劇本舖排好了,總統府同樣否認到底,曾被閣揆蘇貞昌嫌「不太會處理事情」的 NCC 主委陳耀祥,果然處理得既粗暴又笨拙,但畢竟也按照劇本把中天關台了。

國王不能為非」,老牌民主的英國如此,新威權的民選獨裁更是如此!從卡管案看到中天案,海巡署如何不勇敢承擔,為總統撇清正名爭議的責任?寧被總統府打臉,也比被總統府打槍好!這是蔡政府官員的宿命!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舊布「心」 敬天畏地

udn 論壇報初七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002/web/ 

◆  杜絕新冠疫情帶來的貪腐風險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舊布「心」 敬天畏地
◆  與民對話 拜登一時難過的中國門檻
◆  新冠疫苗 應訂全國接種日
◆  兩岸釋善意 何不跨界合作護海洋
◆  防疫以科學為根據 勿急拒陸疫苗
◆  英文作文章 能增加海巡能見度?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舊布「心」 敬天畏地


2021-02-18 03:20  聯合報 /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送走動盪多變的鼠年迎接牛年,全球人類均殷切期盼「牛」轉乾坤。在傳統習俗中,過新年總提醒大家要除舊布新,以嶄新的心態檢討過去、布局未來,值此疫情依然猖亂之時,前人的叮嚀似乎特別有感。

」未必不好,「」未必就對,新與舊之區別與進化,其實並不在時間與外在之態勢,卻繫乎真正的心態」。今日全球人類引頸渴求新冠「疫苗」之質與量時,但見強國間的另類戰爭,此時任何資源之掌握,均可在瞬息間進化為國力及談判籌碼,正如碳交易,不平等的國勢如何談公平交易」與「人權平等」?

儘管各國競爭依然風雲詭譎,惟如能回到最基礎之「的本質,則心態之轉化與重新定位,或許得以在此紛亂局勢中,再找回人類生存初衷。不必流於八股,惟經驗中與市井小民互動交流,其反饋之智慧,卻令人茅塞頓開。

在一次與阿美族朋友互動中,他說:「用手搗糯米釀酒,我們一定要遵守祖先之告誡,每一步驟均不得馬虎,因為阿嬤在天上看我們作,沒有釀出來的酒不香,味道不對…」。這幾乎是各國原住民對祖先告誡皆有的敬畏,在沒有文字記載傳承中,恪守之「天律」宛若一種信仰,是如此真、純、淨

祭神拜廟竟也成為年節慶典政治人物必要行程,惟這種一窩蜂譁眾取寵式行禮如儀」,卻少見其虔誠心境反射。每每進入鄉間,常見在聚落之五個方位各駐有守護神,那座不到七十公分高的營寨,總會令人肅然起敬並有一種安定感。無論是迷信或自方輿地理學之具象化,其所傳遞出對浩瀚天地之敬仰與責任感,已化約成無形的倫理規範,儼然成為生命中之 DNA。

同樣以為只有藏人會堆瑪尼堆」,走過五大洲後發現以石堆來指引、提醒、祝福同行者,其實存在於全球各地,而其核心理念就是一種人道之投射與轉化。再回到現實生活中,每每看到公園中立著「請勿踐踏草皮」之告示牌,總是無限遺憾,其關鍵並不在行為上之限制,如擁有無垠草場之外蒙牧民們,深知草原是其牲畜之糧食也是生計支柱,因此蒙古人傳統靴子前端翹起,得以讓人走過草原時絕不傷大地……,這是數千年來傳承之美德

迎接牛年,期待大家不分尊卑貴賤回到初心,正如對待擎天崗之水牛,我們應師法自然,但不必刻意如寵物般呵護特定物種,畢竟大自然生態系自有其運行軌跡,吾人要做的就是除舊布心,敬天畏地。












英文作文章 能增加海巡能見度?


2021-02-18 03:21  聯合報 /   陳國銘/出版業(基隆市)
蔡英文總統(左二)去年十二月十一日至高雄主持「安平艦」下水典禮表示,若能在海巡艦艇上塗裝「TAIWAN」,執法時能夠被國際更清楚辨識。 本報資料照片


報載海巡署將在所屬艦艇上漆 Taiwan 字樣,藉此提升海上執法識別度。基本上說,此等做法無異多此一舉,不如增加海巡艦艇在有事海域的巡邏次數來得實在

海巡單位遂行勤務,通常是海上執法或是護漁,環境保護、海上救生救難、經濟水域巡邏、反走私、偷渡等非軍事勤務。為求高能見度,各國海巡單位人員值勤時穿著橘色或紅色救生背心,這些顏色鮮豔裝備,都有利我方與敵對方識別。艦艇塗裝以白色系為主,但在船艏上會漆上斜槓顏色,旁邊以某某國家的英文 Coast Guard 標記。這種斜槓漆於船艏以利識別,顏色各國不同,例如美國海岸防衛隊艦艇漆紅色,日本海上保安廳漆藍色等,但這種識別法基本上為國際接受,行駛公海船舶看到這類船隻接近,就知道是某國海巡艦艇來了。

台灣海巡艦艇,早些年也漆上這種斜槓標誌與國際接軌,顏色為紅白藍三色,中間白色為T字樣,這已經十足代表 Taiwan 的意義,況且新漆上 Taiwan 一字也沒有特別大,效果遠不如艦艏斜槓標記來得顯眼;其次,有心犯案歹徒或是敵對國家船員,也不會沒事拿望遠鏡看來緝查船隻,是中國還是台灣的,因為他們首先要務是加速逃跑,而非認識台灣。因此,海巡艦艇以增加 Taiwan 提升海上執法識別度命題,基本上不存在。

最後則是,現今南海各國的經濟水域多半重疊,有爭議海域也很多,這些爭議或是說對峙狀況出現時,也都是要海巡單位艦艇去相互較勁,只要海巡艦艇多出去幾次,國際間自然就能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比較可惜的是,近幾次周邊海域有事時,似乎都看不到海巡署艦艇。去年中國抽砂船在馬祖海域橫行時,沒看到幾艘;上周中國要派遣四艘海警船進入釣魚台時,也看不到海巡署有表示。國際上有許多場合都是海巡艦艇能曝光的機會,捨此機會不派遣海巡艦艇前往,卻只在英文 Taiwan 上下功夫,難免會給外界這是大內宣的又一表徵。













防疫以科學為根據 勿急拒陸疫苗


2021-02-18 03:17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圖為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新冠疫苗。新華社


新冠防疫接下來的成敗關鍵,是疫苗的取得與施打;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須採購三千萬劑才夠,目前已從國外找到兩千萬劑,也準備預購國產疫苗至少一千萬劑,但對於大陸生產的疫苗,他表示「尚未列入 COVAX 名單,三期試驗也沒有論文發表」,因此暫不考慮,但也鬆口可以推薦大陸疫苗。

事實上,大陸早在去年十月就宣布將加入 COVAX ,並在今年二月初提供一千萬劑疫苗給 COVAX ,世衛也展開緊急使用授權審核。如果未來 COVAX 釋出的疫苗,包含這批大陸製劑,台灣恐怕必須事先擬妥對應方案。陳時中說,「如果很多人想打,可以考慮修法」(現行法律禁止輸入大陸血液或免疫製劑),既然如此,何不做個民調?顯然,這是推託之詞。

如果說沒有第三期試驗相關論文發表,就不宜進口,那麼輝瑞、莫德納與 AZ 疫苗,都是在去年十二月才於醫學期刊發表三期試驗成效,為什麼指揮中心早在數月前就與對方洽談疫苗?那時連一、二期試驗論文都沒發表可知,指揮中心先入為主,排斥大陸疫苗

大陸疫苗至今已發表一、二期試驗論文在知名醫學期刊,第三期試驗程序也公布,但台灣國產疫苗呢?一期試驗論文發表了嗎?二期試驗做完了嗎?怎麼就決定採購一千萬劑?試問,屆時如果緊急授權上市,會比大陸疫苗更可信賴嗎?國人敢打嗎?

對大陸的偏見,也展現在疾病命名,事實上全世界只有部分台灣人還在使用「武X肺炎」,而指揮中心雖然改用「Covid-19」,就是不願使用「新冠肺炎」,究其原因,除了擔心被貼上親中標籤,也受到刻板印象影響,對中國製就是不屑一顧

防疫應以科學為根據,如果 COVAX 都接受大陸疫苗,未來相關三期試驗論文若也發表,指揮中心應重新客觀評估,才能給國人多個疫苗選擇。

另一個不宜先入為止的議題,是部桃院內感染。陳時中認為相關人員沒有大疏失,也即將重新營運;問題是,如果沒有找出院內感染來龍去脈,如何確保不會重蹈覆轍?

以參與插管而染疫的住院醫師案八三八來說,未來進行重症插管時,除麻醉科醫師,是否一定要感染科醫師在場,值得重新評估。如果非進去不可,就應檢討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才導致病毒被帶出隔離病房。最離奇的案八八九,如何從源頭七樓感染到十二樓去,即使清查所有醫護抗體,依然無法解惑。

此外,醫護感染人數明顯多於病患,原因何在也值得探討。如果這些問題都無法回答,與其貿然讓部桃重新收治新冠病患,不如將其排序挪到最後。如果部桃可能出事,同等級的其他部立醫院,也應檢視防疫流程,避免類似狀況發生。













兩岸釋善意 何不跨界合作護海洋


2021-02-18 03:18  聯合報 /   華健/基隆市海洋保育協會理事長(基隆市)
「海巡06」輪為台灣海峽首艘5,000噸級大型海事巡航救助船,將重點在台灣海峽水域執行水上交通巡航監管、應急救援等任務。圖/取自香港文匯網


過年前,蔡英文總統對大陸喊話,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主席認為,如此釋放善意,有助兩岸融冰。只不過年後,海巡署在蔡總統指示下,將在所有艦艇舷側,陸續加上醒目「TAIWAN」字樣。有專家認為,此舉可能與大陸福建首艘五千噸級海事巡航救助船海巡06」有關。

其實,「海巡06」,讓人感興趣的是,這艘船除具備充足的對外供電及對遇險船進行封艙、堵漏、排水、切割船艙等海上人命救援能力,並配備充足的滅火和溢油等應急系統。其中的溢油監測系統,可結合測算與繪製的浪高與海況等環境數據,全天候監測海面溢油分布與漂移情況。

面對連結兩岸的海洋與當中生命所面對的威脅,解決關鍵在於兩岸合作,共同保護。例如汙染防治、確保漁業永續和保育珍貴海洋生命,透過合作可望更能收效且也更有效率。發生船舶遇難、溢油等意外事故時,更可通力合作,救助人命、降低各類損害。即以大型海上溢油事件為例,透過共同建立的緊急應變體系,收到好的效果。

這類跨界合作有成的實例,法國、義大利、摩納哥針對鯨類,在地中海利谷里亞海建立的合作機制德國、荷蘭、丹麥的瓦登海合作透過跨界海洋保育合作,甚至可改進彼此關係。約旦與以色列致力保護珊瑚礁與觀光資源的紅海海洋和平公園

兩岸政治領袖在新年以行動釋出善意,何不先談談如何建立共同維護鄰近海洋環境的合作機制,讓大家的海洋,先成為贏家。













新冠疫苗 應訂全國接種日


2021-02-18 03:20  聯合報 /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台中市)
國內未來新冠疫苗接種,挑戰會更大。圖/美聯社


如果真如指揮中心所言,台灣能取得三千萬劑新冠疫苗,將是史無前例的疫苗接種計畫,絕對要記取去年流感疫苗接種亂象的殷鑑;務必打一場有規畫的疫苗戰,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民國八十七年,詹啟賢署長首次提出卅一點五萬劑流感疫苗接種計畫,當時這麼少量還被監委叫去談話,談的重點是質疑如何找得到這麼多接種對象?由誰來負責接種?當時詹署長的解決方案也是創舉,竟能說服醫師跨出醫院,到社區執行疫苗接種

醫院是照顧病人的地方,正常人接種疫苗不能在醫院執行,健保也無法給付看診費用,所以醫師無法協助疫苗接種。詹署長以公務預算編列評估接種適應症疫苗看診費用將醫療人力引入社區對政府規畫人群執行接種,才成功跨出大量接種第一步。

這項政策執行到現在,流感疫苗接種量也三級跳到六百多萬劑,醫院也可接種疫苗。沒法在預期時間內達到預期目標數窘境,仍常出現。規畫的接種量,是依據感染風險族群總和,每年依循都有不同,實際接種時往往不知道人在哪,知道在哪也叫不出來接種。以民國 98 年(二○○九年)新型流感為例,明知道老人、肥胖、孕婦、有重大傷病卡的是風險族群,但就是找不到人在哪,知道在哪也不願接種。那一年死亡的人都是落在這些族群,如果當初疾管局能聽從吳敦義院長指示,好好掌握風險族群強制接種,死亡人數絕對可大幅降低

未來新冠疫苗接種,挑戰會更大。新冠是全民疫苗,剛開始疫苗初到貨,或許還有餘力做人情,接種醫療人員及即將出國旅客等最高風險族群。後續疫苗千萬可別隨到隨打,繼續區分次風險或次次風險族群;這樣下去,去年流感疫苗相對剝奪感就會出現,亂象立現。因為全國都是一樣,硬性劃分風險階級,會造成階級矛盾

正確作法應是政府先別急著逐步接種,應該趕緊到貨,囤積到二千三百萬劑後,訂定全國接種日,發出動員令。待遇如同總統大選,全國放假回戶籍地接種疫苗。高鐵也應仿照罷韓時優惠票價與加開專列,積極配合接種。疫苗接種交各區衛生所,依戶籍逐戶接種,各級醫療人員動員,如同選委會徵調選務人員。台灣能一天選出總統,新冠疫苗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全民接種

新冠是計畫強制接種,疫苗免費,老百姓不能選疫苗,要相信政府採購的都是好疫苗,要不怎會選得比別國慢。疫苗統一接種,原標籤都應換貼指揮中心標籤,也可交互二劑追加。全國疫苗接種日前,政府必須盡力撫平先前一些非專業反疫苗言論,最簡單就是請政風去查,才能順利為疫苗接種鋪路。

新冠疫苗同步強制接種,是防疫最後一哩,之前風風雨雨,都可因此而「牛」轉乾坤。指揮中心該放棄舊思維,才能有突破空間。













與民對話 拜登一時難過的中國門檻


2021-02-18 03:22  聯合報 /   樂為良/自由作家
美國總統拜登十六日在密爾瓦基參加有線電視新聞網舉辦的里民大會,回答民眾提問。 法新社


拜登上任未滿一月,便以「里民大會」形式與草根溝通,創了美國總統先例。原意是想借此讓民眾知曉他會如何去解決種族歧視、疫情控制與無證移民等民生問題。然,因主持人岔題,使得中國人權成了焦點。他說:「中國大陸必將因人權問題招致反彈」。一場「與民對話」成了「伐中大會」。

在回答維吾爾人在大陸境遇之問時,拜登給了個符合其政策的原則性回答,也就是說,美國對台灣、香港、新疆,都會提供保護。他說,習近平知道這點:「中國大陸要想成為世界領導者,就必須獲得其他國家信任,只要大陸持續進行與基本人權背道而馳的行動,就難遂願。」

這答案拜登在選前到就任後公開說了數次,並無新意。不解的是,一些持著既定立場的人或機構,非要拜登再三以此方式指說大陸方休。這種存在於一些歐美國家學術、政府與媒體的偏見,成了拜登中國政策最難跨過的一檻

川普四年,把反中趨勢最大化並無所不用其極把中國政府形象推回比文革時期還糟,無視大陸改革開放的努力,也把兩國關係倒退到冷戰時期。一些媒體更有「凡不利於中國者皆真,凡中國好事皆為宣傳或造假」的偏頗

就以最近幾件事為例。全球疫情蔓延,災情最慘重的幾方,反怪罪中國遲報,或甘脆說「中國製造」。人類歷史發生過這麼多次疫情,他們非要到武漢找病毒的起源結果專家調查後發覺,武漢實驗室無此能力,但一些媒體或者扭曲專家意見,或者自行做出與這些科學家相反的結論。

在新疆問題更是如此。這明明就是川普印太戰略中的一計,幾國外交與新聞人員一再報導,最後變成中國要「滅絕維吾爾族」。其實只要走一趟新疆現狀,便不至如斯。但這既為圍堵中國崛起所需,中方說破嘴自清也沒用,就如當年誣指海珊擁有生化武器,對其攻擊早已箭在弦上般

講究自律與品德的拜登,當然知道幕後真相,但以目前美國情勢,他無法以「給每個人尊嚴」方式對待中國,不能示好更不能示弱。就像他在現場,必須認定中國人權有問題,卻未附和維吾爾人遭滅絕之說。對他來說,前者是真後者是假

拜登首要之務,必須在三個月內控制住疫情、讓企業復工、讓孩童安全返校上課,擺平警察執法與黑人平權運動的衝突,才有就任蜜月期後的話語權。在此之前,人事與法案過關,需要共和黨配合,一時無法擺脫前朝設下紅線,必然對中強硬。要回歸「平等互惠」交往,得待美國有效重回國際舞台,重拾主導地位後才行。

拜登對中國有戰略性耐心,習近平亦知其難處,暫時不會與之針鋒相對。仔細觀察可以看出這種微妙默契。












杜絕新冠疫情帶來的貪腐風險


2021-02-18 03:16  聯合報 /   吳成豐/靜宜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與生命健康的傷害巨大,但一項隱伏性因子「貪腐」議題,執政當局不可掉以輕心。

國際透明組織(TI)一月底公布,全球民國 109 年(二○二○年)的「清廉印象指數」(CPI例行性年度調查。迥異往年報告,特別提醒國際社會對新冠肺炎可能引發貪腐的關聯性。

先看去年全球 CPI 表現,整體而言並沒有多大進步,僅四十三分(滿分一百)。四個華人社會國家或地區,新加坡排名第三(八十五分)、香港十一名(七十七分)、台灣廿八名(六十五分)、中國大陸八十名(四十二分)。這是台灣評分最好成績,或因民國 107 年(一八年)提交「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國家報告」,交國際專家審查有關。

國家清廉度高低,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司法獨立、公部門資訊透明與言論自由等等。但管理學界由有效管理組織成員角度分析,認為有效管理與「管理距離及管理幅度高度相關亦即人口愈多,管理距離就愈遠,且幅度愈廣,就愈不易管理,對清廉度掌控難度愈高

新加坡與香港比台灣小,人口僅六、七百萬人。但韓國人口五千一百多萬,是台灣的兩倍多,其得分竟只少台灣兩分;另日本人口一億二千多萬,得分七十四,高出台灣甚多。台灣人口二千三百多萬,自民國 91 年(二○○二年)五十六分,進至民國 109 年(二○年)六十五分,進步算亮眼。但若由人口數管理距離與幅度推算,台灣沒有沾沾自喜理由,不如日本,也未必凌駕韓國

最後,該探究的是,TI 的警告全球動盪不安的新冠疫情,不僅是健康與經濟的危機,同時也是貪腐危機?由於貪腐的可能潛在影響,會戕害公平與合理的全球應對疫情作為,會使無數人喪失生命。

TI 警告雖未明講細節,但從許多國家處理疫苗分配的歧異及差別作為中,不難窺其端倪。很多國家已批評富裕大國取得疫苗,甚至有壟斷疫苗之嫌,在各國搶購疫苗動用國家資源之外,各國也有因疫情造成經濟不振下採行的多項紓困計畫,在在均可能涉入隱藏性貪腐行為

防疫與重建經濟紓困措施固然重要,但投入大量資源的同時,可有健全的監管機制及透明的行政倫理系統呢?貪腐行為不太可能在地球絕跡,除了貪是人性外,現實層面上,貪腐既無法滅絕,那就要管理它;透過倫理領導管理機制力道,逐日逐年降低貪腐產生機率,拿台灣為例,努力將 CPI 得分由六十五提升至七十多分或更高,這是管理

當然,評分並非全然正確可信。但有心的執政者建構一個公私部門合作的倫理系統,管理花樣萬千的貪腐行為,不讓貪腐的魔鬼藏在細節裡,並不是絕對做不到的事。


趙春山/改善兩岸關係 不妨從「口惠」做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改善兩岸關係 不妨從「口惠」做起
◆  王文華/每天都是大年初一







趙春山/改善兩岸關係 不妨從「口惠」做起


2021-02-18 03:25  聯合報 /   趙春山(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蔡總統(左)在春節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向對岸人民祝賀新春安康,期待兩岸人民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並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喊話,強調兩岸和平的「關鍵鑰匙在中國手中」。圖/本報資料照片、路透


兩岸領導人都利用中國農曆新年,向對方表達賀年之意。習近平對象是「台灣同胞」,蔡英文對象是「對岸人民」,用字不同,感覺上就是「親疏有別」。

中國人本來就愛「咬文嚼字」,先「聽其言」,再「觀其行」。試想,僅僅「九二共識」四個字,就足讓兩岸關係冰凍四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外國朋友問起「一中同表」、「一中各表」、「一中不表」這些專有名詞,我說了半天,對方的眼神看來還是搞不清楚,反問「你們中國人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

談到藥就想起新冠肺炎疫苗紐約時報中文網農曆年前刊出一篇專文標題是是時候信任中國和俄羅斯的疫苗了」。文章認為現在世界上的幾個富裕國家,都面對疫苗短缺問题,而一些窮國則擔心根本得不到疫苗。不過這兩個問題可能因來自中俄的疫苗而找到對策。

紐約時報強調中俄疫苗過去受到排斥,除了因為不信任其衛生監管系統外,就是認為中俄都是「專制國家」。這個問題也發生在台灣。至今民進黨政府還是有人堅持用「武漢肺炎」,就是刻意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對大陸有意贈送疫苗的回應,民進黨也是基於「泛政治化」考量,連「敬謝不敏」客套話都不願說出口。兩岸關係搞到這步田地,還能奢望有「春暖花開」的可能?

習近平除夕講話不談兩岸關係,蔡英文倒是藉賀年之便,重申兩岸復談主張,雖然立場沒有改變。我認為蔡總統此刻是在回應美方的立場,因為主管印太事務的坎伯,年前就拋出期待兩岸恢復對話訊息,強調美國不介入,而「球在北京那方」。蔡政府目前正在觀察中美關係的變化。從拜習通話內容看,中美對如何處理「台灣問題」沒有共識。中共堅持這是它的「核心利益」,沒有讓步餘地;拜登雖然「挺台」,但只能表示「關切」,對於中共可能採取的強制作為,沒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反制行動。台灣則只能期待中美雙方,如何透過危機控管,來避免誤解誤判。

習近平強調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跟主動權」;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今年對台工作會議上說,「」和「」始終在大陸這邊。但對岸卻把兩岸未能復談責任歸咎台灣,要求蔡政府先接受「九二共識」再說。

在台美中三方「互踢皮球」下,兩岸關係將暫時維持外弛內張狀態。中共在等拜登出牌,以及觀察台灣未來政局變化。隨後,中共會採「因勢利導」策略,把兩岸形勢導向一個攤牌的最佳時機。總之,兩岸目前這種「不戰不和」現狀,是無法長久的。

我認為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是決定兩岸和戰轉捩點。對台灣而言,今年沒有選舉,是蔡總統能在大陸政策「積極有所作為」的一年。之後就是形勢比人強,蔡受到內外環境因素掣肘,只能居其位而無法謀其政。但如果兩岸今年能營造良好的氣氛,則蔡總統任內仍有機會順勢而行,為台灣的長治久安開創新局。

口惠而實不至」,非為人處事應有之道;但禮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兩岸相處連「口惠」都不願釋出,則更難期待有「實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