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2017-08-28 00:28 聯合報  葉銀華

反年改團體選擇在世大運開幕時刻意操作示威,政府譴責「丟臉丟到國外去」。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果陳情抗議只是為了自身利益,卻傷害整個台灣的形象或和諧,應是不可取!當然政府也必須檢討重大活動之維安的嚴謹性。我呼籲必須改掉此種傷害式、抵消式的抗爭或對抗活動,否則台灣無法向上提升!
很少看到世界大型賽事選手繞場時,絕大部分國家只有旗手一人、卻沒有選手的窘境;此不僅讓台灣人看到,也讓全世界看到!二○一七台北世大運開幕因抗爭團體阻撓,除在周圍拉布條、鳴笛外,也在小巨蛋周邊繞行;抗爭群眾堵在小巨蛋入口,甚至丟煙霧罐。這些舉動在目前全球恐攻頻傳的氛圍,導致大多數國家運動員不願或無法在第一時間進入會場,讓田徑場上演了一小時的空白。
其中,就受到批評的一些反年金改革團體而言,當未來退休金可以領的數額,比預期或現在領的被刪減一定額度,任何人都會有不滿的情緒,可以理解他們會進行抗議活動,但不能讓抗爭傷害台灣的國際聲譽。此次世大運開幕之反年金改革的抗爭活動,應該不能被引述擴及所有軍公教人士,也希望在世大運期間與閉幕活動,不要再有激烈的抗爭活動。
不僅世大運開幕如此,政壇上藍綠互鬥也是同樣情形!不管哪個黨執政,反對黨傾向為反對而反對,而執行黨在政策制定的資源分配,常常有短視近利之缺失,也被批評為下次選舉布樁。藍綠兩黨政治人物的作為,都是以牽制對方為目的,當然傷害台灣競爭力,也撕裂台灣社會的和諧。
再者,從總體到個體層面,許多公司也存在影響組織競爭力的對抗。在一些大型公司可看到不同派系的管理者,為了爭取控制力或資源,不斷排擠對方,阻礙對方升遷,也千方百計干擾甚或否決對方所提之有利公司發展的方案,深怕對方表現好,使自己大權旁落。久而久之,此種公司人才會流失,競爭力也會崩跌。
另外,去年六月下旬,華航空服員工會在取得合法罷工權後,選擇蔡總統就任月餘之首次出國訪問日,無預警宣布罷工。此次罷工持續了三天才復工,其影響的旅客不僅是台灣旅客,也包含眾多的國際人士!罷工者的動機是要把事件鬧大,跟總統出訪掛勾,迫使華航高層在莫大的政治壓力下屈服,但此次活動卻對眾多之國內外旅客造成傷害。
如何避免此種傷害式、抵消式的抗爭或對抗活動?首先,應該重新提倡「群己」的和諧關係,亦即自己、小團體的利益與活動,不能影響他人重大權益以及組織(包含公司與國家)的聲譽與競爭力;國人應可體認此項概念的重要性,而對於違反者予以譴責。
其次,政府執政者或公司董事會在進行重大改革或決策時,資源分配須公平,並避免激起組織對立的情緒,這比眼前的績效重要。
最後,越來越多的抗爭活動,都想引起更大注意,例如:有總統出席活動與國際賽事,而政府的情資搜集、警力部署、動線規劃、激烈衝突之排除與危機管理,應該還有改善的空間。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經濟/人才流失惡化 不能再鴕鳥

.聯合報社論..從馬、扁兩案談總統特權的界限
.聯合報黑白集.政委什麼責任都不必負
.經濟日報社論.人才流失惡化 不能再鴕鳥







經濟/人才流失惡化 不能再鴕鳥


2017-08-28 01: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上周對台灣人才流失問題提出警告,他指出,從政府大數據統計,2011年至2015年,大專以上畢業生滯留在國外者有7.6萬人,約占過去五年畢業生總數的5%,其中又以大學以上的工商管理學門畢業生最多,逾1.5萬人。據陳主委分析,許多跨國企業及金融機構把台灣當作服務窗口,在台灣做服務管理、販賣商品,真正高強度的管理研發等高階工作則落腳香港、新加坡,顯示台灣已處於劣勢,愈來愈失去吸引跨國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的條件。
台灣每年有高達5%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到國外去工作,是非常強烈的警訊,去年4月勞動部向立法院所提報告,指出過去十年來,我國每年移出約2至3萬白領技術人員(約占就業人口的2-3%),已造成專業人才及基層勞動力缺乏。如果和陳主委近五年的大數據統計做比較,顯示人才流失的危機正持續且快速地惡化。事實上,近年多項國際人才評比報告,幾乎一致性指出台灣是全世界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並將面臨人才短缺的危機。
大家一致公認,國內人才外流的最關鍵原因,是低薪問題,台灣人力素質不差,但平均薪資卻大幅落人於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學畢業生起薪停留在22K(新台幣2.2萬元),比其他亞洲四小龍包括新加坡、香港、南韓差了一大截。尤其,在專業人才方面,各國紛紛以高薪搶奪人才,台灣有經驗、薪資又不高的專業經理人,成為各國爭搶、挖角的對象,如跨國企業金融主管,台灣的薪資水準比中國大陸、印尼都還低,毋怪乎大專相關科系優秀畢業生都跑到海外就業,其中語言、生活習慣相通的中國大陸往往是首選。
但薪資落後並不是唯一原因,創業環境愈來愈困難,好的就業機會愈來愈少,工作沒有前景,是更多年輕人及專業人才被迫離鄉背井,到國外找機會的更重要原因。這才是台灣最可怕的危機,當愈來愈多的年輕一代及有才能的人都不看好台灣未來,人才外流問題當然是愈來愈惡化。
在六年前,中央研究院就已提出「人才宣言」報告,痛陳台灣面臨空前的人才流失危機;前總統馬英九亦指示國安會組成專案小組研究,並正式召開國安會議,尋求因應對策。當時才卸任經建會主委不久的陳添枝以專案計畫主持人身分提出報告,對兩岸人才競爭及各國爭奪台灣人才問題,做出深入評估,並建議要將如何留住人才,視為嚴肅的國安課題。六年時間一晃即過,去年新政府上任後,陳添枝又出任由經建會改組的國發會主委,在這六年期間內,前後兩任政府究竟為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做了那些努力?為何成效不彰、問題不斷惡化?是首須檢討的問題。
盤點過去幾年政府相關政策作為,我們發現,兩任政府都將重點放在擴大延攬外籍人才,例如:2015年12月馬政府大幅鬆綁外籍白領、僑外生在台工作限制;今年4月林全內閣通過由國發會主導草擬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大幅改善外籍專業人士在台居留、工作及生活的便利性。姑且不論這兩項政策是否對症下藥,目前在台工作的外籍專業人才總數不到2萬人,就算能夠倍增,和平均每年移出數萬人、累計至少近100萬人的高級專業人才流失,可說是杯水車薪,兩任政府都迴避此一根本問題,可說是十足鴕鳥心態。
六年前,國內人才流失已被視為嚴重的國安問題,在六年後的今天,問題顯然更為惡化,如果政府再不拿出有力作為來扭轉趨勢,未來十年之內,台灣恐將淪為人才全面性出走、經濟無力轉型升級的三、四流國家,屆時就是國家生存的危機了!我們希望蔡政府要面對問題,拿出對策,不能再繼續鴕鳥了!


聯合/政委什麼責任都不必負


2017-08-28 01: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推動新南向,蔡政府去年對東南亞多國開放免簽,包括拒絕給我免簽的泰國在內。不對等關係實施一年後,泰國立場未改,仍拒絕給我免簽。徒勞無功的始作俑者,就是政委張景森。
張景森是蔡政府的萬能政委,什麼決策他都能軋上一腳。他內政要管,交通要管,環保要管,農業要管,能源要管,凡事插手。也因此,從社會住宅、軌道建設、水泥採礦,到電力問題、前瞻計畫,他無不過問,卻從不需負責。大家萬萬想不到,他還能撈過界管外交。
去年八月,為了彌補陸客劇減的衝擊,張景森急忙幫政府打開了南向國家來台的大門。他當時大剌剌說,各國有不同的考量,不對等沒什麼不好。時隔一年,泰國仍未被我方的盛情所打動,仍不願對我開放免簽。這次張景森改變了說詞,他說:泰國是因為不信任中國,如果給台灣免簽,在壓力下就要給中國免簽。
這樣的理由,也虧他掰得出來。給我免簽待遇的國家達一百多國,是中國大陸的兩倍,難道其他國家就不怕中國施壓?癥結在,張景森為了拚觀光,大嘴巴一廂情願宣布開放,賠掉了我國外交談判的籌碼。
如果拚觀光這麼重要,蔡政府為何要把兩岸大門卡住?何況,對中國大陸大談「對等」,談到對泰關係,對等為何又無所謂了?更荒謬的是,一個政委什麼都可以插手,其他專業人才的空間在哪裡?
蔡政府用人及做事的責任邏輯,一葉知秋。


聯合/從馬、扁兩案談總統特權的界限


2017-08-28 01: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馬英九(左圖)、前總統陳水扁(右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馬英九在總統任內處理司法關說卻反被控洩密案,日昨台北地方法院判決無罪。對此,各式特定政治立場的解讀紛傳,卻罕見對於無罪關鍵的總統行政、機密特權的法理探討。這類涉及總統權限的司法判決,往往緊緊纏繞著憲法、大法官解釋,要如何從中尋繹憲政發展之珠璣,恐比檢方「挖地瓜」找理由上訴更重要。
法律有所謂的「位階論」,從最基層的個案行政處分、司法判決等具體規範,到中層的法律、法規等一般規範,再到最頂端的憲法或憲法解釋,構成一個金字塔狀體系。根據上層的原則規範,衍生出中下層的規範,更標誌著下層規範不能牴觸上層規範。
從此看,台北地院的判決和兩造攻防即相當清楚:對於王金平等涉及司法關說案,北院肯認總統可根據憲法第四十四條「權限爭議處理權」規定,召集行政院長江宜樺等人協商後續解決之道,以穩定政局。或許有人會問:馬英九為何不同時召集王金平?但王金平身為司法關說當事人,當然缺乏出席之正當性。
接續而來的憲政爭點就是:總統召集相關會議,究竟有無權限聽取司法案件的報告,並指示他人與聞?對此,憲法並無明文規定,將有賴大法官解釋補充。這點,也正是馬英九訴訟策略主打釋字五八五與六二七號解釋,並獲北院採納的原因。
馬英九從憲政出發,主攻五八五號解釋,闡釋總統「行政特權」概念,包括總統可以決定是否對外公開有關國安、國防、外交、犯罪偵查、與政府內部決策過程等資訊。然後,進而與憲法第四十八條聯結,指這是總統為實踐保衛國家安全與增進人民福利的憲法承諾所必須。接著,再論述釋字六二七號解釋,確認總統就是憲法規定的最高行政首長。
面對馬英九打出的憲政牌,北檢的起訴立論,則是建構在馬英九是為處理「政敵」的基礎上,主張縱有行政特權,亦不及於司法案件。另外,檢方也主攻「偵查不公開原則」,認為總統縱可決定犯罪偵查資訊是否公開,但仍須由檢察官或法院依法處分或裁定;因此,進而認為馬英九涉洩密及教唆洩密罪。
持平而論,立法院長及在野黨國會領袖涉及司法關說,無論如何,都比「總統處理政敵」的指控具體。檢方無法從法理否認總統擁有行政特權,卻認為涉及司法部分須先向檢察官或法院請示,這豈不矛盾?由於檢方憲政層次立論不足,加以有罪論述必然形成「涉司法關說的人沒事、處理關說的總統卻有事」的荒謬結果;在這種情況下,無罪判決雖不符現下綠營全面執政之政治氛圍,卻更合乎憲政法理。
當年陳水扁在總統任內涉及國務機要費等案,在司法偵查過程,也曾引用總統的「機密特權」,作為阻擋檢方偵辦的攻防手段。這是總統「機密特權」首度被提出,並聲請釋憲,也因此才有釋字六二七號解釋。從藍綠政治的角度看,挺扁者若否認馬總統的行政或機密特權不及於司法案件,豈非又是一次髮夾彎?
尤其,陳水扁夫婦所為是涉及自身貪汙的罪行,陳水扁為遮掩己罪而主張總統有機密特權;這與馬英九為辦權貴司法關說而主張總統有行政特權,又如何相提並論?釋憲第六二七號解釋理由書說,源自於行政權固有權能的「國家機密特權」,其行使仍應符合「權力分立與制衡」之憲法基本原則,並非絕對權力;這即明白告訴國人:總統特權不能成為濫權的藉口。
隨著歷次修憲,我國的半總統制已向總統擴權傾斜;此後歷任總統是否擁有行政、機密特權,經大法官解釋已毫無疑議。儘管經由大法官解釋及扁、馬等案判決陸續畫出界線,但這項特權的範圍、行使程序及爭議解決機制仍缺乏法律明文,根本之道,仍要靠立法院儘速立法規範。

【重磅快評】世大運台創佳績 勿忘背後哀愁

.【重磅快評】世大運台創佳績 勿忘背後哀愁
.【即時短評】網路票選文言文 不如選民調專家當教長
.【重磅快評】推翻唐宋八大家舊神 高中國文別急造新神
.【即時短評】在野黨費力把事拖 執政黨不按規則走?
.【重磅快評】點名蔣萬安 民進黨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即時短評】好想贏韓國?看韓國如何管理雞蛋
.【重磅快評】金正恩還需要周永康密報姑丈謀反嗎
.【重磅快評】緝毒牽拖首投族 其實台灣還有革命黨
.【重磅快評】前瞻要包裹表決 小心良心丟進垃圾桶
.【即時短評】前瞻兩敗俱傷 國會互信瓦解
.【重磅快評】解禁核災食品的幽靈 正在台灣上空徘徊
.【重磅快評】一顆蛋看咱政府 只會分工從不合作

.【即時短評】是誰傷害了林奕含?
.【即時短評】 笨蛋!問題不在健保卡
.【即時短評】林奕含案偵結 檢方給社會上了什麼課?
.【重磅快評】請出大老掌油電 這是什麼老大心態?
.【重磅快評】八大家傳遞封建?扣帽子不應如此廉價
.【重磅快評】猶記光州豪氣接旗 暴怒後更要辦好世大運
.【即時短評】蔡是國家元首 還是鬥贏軍公教的勝利者?
.【重磅快評】八大家傳遞封建?扣帽子不應如此廉價
.【重磅快評】猶記光州豪氣接旗 暴怒後更要辦好世大運

.【即時短評】蔡是國家元首 還是鬥贏軍公教的勝利者?
.【即時短評】815跳電 老柯前瞻戰線告急
.【重磅快評】陳金德下台 人民一窺政治陰暗面
.【即時短評】做不好就下台 人民管你派系傾軋
.【重磅快評】西班牙恐攻非孤狼 台北世大運要小心了
.【重磅快評】逢迎奉承 豈是軍人本色?
.【重磅快評】不可得罪的大官們 大停電照見的封建實景
.【重磅快評】我們需要一位場面看很多的中油董座嗎?
.【重磅快評】別再讓人民得看電費單才知道停電
.【即時短評】李俊毅對賴神下戰帖 反賴勢力抬頭?
.【重磅快評】美朝危機進深水區 川普贏面子輸裡子
.【重磅快評】大停電是中油幹的? 你不奇怪嗎
.【即時短評】開放受刑人外出工作 真的準備好了嗎?
.【重磅快評】蔡總統請說清楚 這是不是能源轉型前的最後一次黑暗?
.【即時短評】扁不認罪 驚天一語已成謎之音
.【重磅快評】蔡政府獨沽一味的能源政策讓台灣脆弱
.【即時短評】大車成不定時炸彈 司機過勞還不管嗎?
.【即時短評】調漲基本工資 跟軍公教調薪何干?
.【重磅快評】柯氏美學太驚呆 吹捧省錢聯想鴕鳥與蛙
.【即時短評】2018求勝 吳朱競爭關係放一邊
.【重磅快評】林全拚來電 吃米卻不知米價
.【即時短評】國門陸橋大火 管理問題「預防勝於治療」
.【即時短評】時力與綠競合 邊緣化國民黨 搶藍青年票
.【即時短評】年改殷鑑不遠 司改共識到立院又轉彎?







【重磅快評】世大運台創佳績 勿忘背後哀愁


2017-08-28 11:16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世大運競速滑輪溜冰男子10000公尺計分淘汰賽,我國選手陳彥成(左)以積分20分拿下金牌,柯福軒(右)則以積分13分獲得銀牌。 記者王騰毅/攝影



本屆台北世大運進入後半階段,台灣已經拿下十八面金牌,最終很有機會躋身世界前五,如此亮麗的成績對於非屬傳統體育大國的台灣來說,鼓舞民心士氣作用之大自不在話下。只是美麗背後仍有許多哀愁,如只看見美麗卻視而不見哀愁,恐怕將來擊潰民心士氣的反作用力將更大。
世大運台灣選手成績確實亮眼,但有個殘酷的事實卻不得不說:世大運成績參考值遠大於作準(決策)值。世大運被宣傳為賽事規模僅次於奧運,但切莫誤以為賽事「強度」也僅次於奧運。事實上因為限大學生參賽,許多體育強權國家皆定位為業餘、學生競技性質賽事來組隊,如同我國幾乎等同組國家代表隊者,反而罕見。
另一個重要的地主優勢是比賽項目的選擇,本次世大運有射箭、羽球、棒球、高爾夫、滑輪溜冰、舉重、武術七項選辦項目,以及示範項目的撞球,目前所拿下的獎牌多半都來自這些對自己最有優勢的項目。
進一步言,就以田徑為例,迄今唯一能夠登上世界舞台的恐怕也只有鄭兆村的標槍進入「九十(米)俱樂部」;就連讓全國陷入瘋狂的世大運第一面百公尺金牌,楊俊瀚成績終究因未能進入十秒內,與在奧運等世界一級田徑賽事發光發熱仍有段距離。
田徑如此,團隊賽事亦然。以籃球為例,發源地美國就派支一級大學籃球隊,雖有一定實力,但重視的程度似乎就如同派隊打瓊斯盃「友誼賽」,顯然名次、奪牌與否根本不是優先考量。
何況,田徑、游泳等猶有著客觀成績可比對參考,若想要從世大運團隊或對戰式的比賽排名表現看出我國成績是進步或退後,並據以成為體育或資源投入的決策,只怕更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像是目前主流網民的說法:因為世大運在台灣舉辦,所以選手不必因出國被協會剝削或是器材、餐飲須自理的情況出現。說穿了這就是「地主優勢」四字,一堆北歐長泳選手栽在台灣高水溫賽道即是顯例。硬要帶風向導到各體育單項協會太爛的單一原因,如此「先射箭再畫靶」,能找出良策才怪。
台灣選手能夠在世大運取得好成績、在家鄉父老前揚眉吐氣,這絕對是好事;但切勿被眼前的一時美麗給障了眼,更應該思考如何看對問題、找出對的決策去解決美麗外衣之後的哀愁,才是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