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經濟/精準拿捏經濟復甦與改革的平衡點

.聯合報社論..美國拉攏東協之計並未成功
.聯合報黑白集.「物美價廉」的神話
.經濟日報社論.精準拿捏經濟復甦與改革的平衡點




經濟/精準拿捏經濟復甦與改革的平衡點


2016-02-19 03: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受到循環性與結構性問題的交互影響,近一年多來台灣經濟動能的恢復更顯困難,讓準總統蔡英文類如1933年羅斯福(F. D. Roosevelt)就任美國總統的情境般,面臨無止境低迷與蕭條的巨大挑戰;但小羅斯福總統不只帶領美國走出蕭條,更奠定百年富強基業的經濟政策,原因何在?
上任之初,小羅斯福的改革規畫曾遭凱因斯(J. M. Keynes)以公開信批評。但從之後雙方數度會面及書信往返的記錄看來,凱因斯對羅斯福新政有高度影響,使其經濟政策不只兼具反景氣循環的刺激政策與長期結構改革政策,更因妥善規劃兩者的推動次序,提高各界對政府的信任,讓羅斯福新政對帶動美國經濟復甦有一定程度的成效與歷史定位。
凱因斯指出,結構改革雖有急迫性,卻不宜搶快推行,必須審慎規劃、循序漸進地推動,才能竟功。因此,在兩相權衡之下,建議羅斯福政府應迅速透過刺激政策,讓復甦奏效為先。畢竟讓人們短時間內感受到經濟的溫度,可樹立新經濟舵手的聲望,進而成為經濟轉型改革所需的原動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三箭策略,即是透過前兩支箭(積極的寬鬆貨幣政策與彈性的財政政策)快速取得初步效果,使其國內民意支持度及國際聲望皆升高,才能在較小的阻力下,推動加入TPP、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等第三支箭的結構改革政策。
即使安倍經濟學能否成功仍在未定之天,但三箭策略在過去二年確實讓各界對長期陷入失落的日本有了期待與希望。
此外,若同時推動復甦與轉型政策,不只會讓行政單位負擔太重而降低行政效率,更會因過多的施政目標而感到混淆。金融海嘯後,歐元區各國既要追求經濟復甦,又希望達到長期財政改革的目標,最終引發歐債危機的失敗經驗,就是例證。
由此可知,選前蔡英文陣營選定亞洲矽谷、生物科技等五大策略性工業作為未來台灣經濟的柴火,固然有翻轉台灣經濟體質的用意,但相關政策卻未必適合在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即「重裝上路」。一方面是在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之際,將行政資源重押在長期結構改革上,將因政策很難短期收效而快速消耗民意支持度,阻礙行政單位推動改革的動力;另一方面,行政單位為了求速效,易使政策規劃過於粗糙,有害長期經濟的穩定。
那麼,要解開循環性與結構性問題的連環套,該採行何種刺激復甦政策?凱因斯當時為羅斯福開的藥方有二:一是寬鬆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壓低長天期利率(即近年聯準會扭轉操作與量化寬鬆政策的原型);二是政府舉債刺激經濟。
凱因斯所言的寬鬆貨幣政策是否適用當前環境,或者尚需多方評估,但財政刺激政策明顯可為。尤其要選擇那些大型、有指標性意義,且能夠迅速收到成效的支出項目,讓民眾明確感覺到國家政策往好的方向走。例如整合各縣市的力量推展電線地下化、老舊汙水下水道管線清查及更新、防災等必要性的民生基礎建設,即是可讓民眾有感的政策選項。
雖然台灣經濟與產業轉型刻不容緩,準總統及其幕僚仍需謹慎且縝密的評估後,再制定長期轉型政策,且應與相關產業妥善溝通,打造出具有各界共識的政策組合,讓政策一推出就可形成穩定的預期。
同時,新政府亦應該善用現在至520總統就任前的寶貴時間,盤點合宜的短期刺激政策菜單,並謹記凱因斯當年給小羅斯福總統的建議,「不要為刺激而刺激,也不要眼高手低,但刺激政策規模一定要龐大,成效一定要快。」
如此一來,才能在迅速凝聚各界對新政府的信任感之後,一步步推動結構改革,讓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有更值得驕傲與被民眾記憶的意義。

聯合/「物美價廉」的神話


2016-02-19 03: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春節假期結束,菜價仍居高不下,媒體報導了菜籃族哇哇喊貴的反應。這是常見的民生景象,反映出台灣的「價格過敏症」。
消費者希望省荷包,各處皆然,但台灣民眾對價格波動可說過度敏感。馬政府剛上台的油電雙漲,民怨程度堪稱動搖國本。中油實施浮動油價已久,民眾對油價漲跌理應習以為常,但每周公布油價調整仍會造成搶加油或緩加油的反應。食安風暴期間,有官員感嘆夜市「銅板經濟」對食品業的成本壓力太大,這番老實話一出,被批不知民間疾苦。
消費者追求價廉物美,但也應理解價格變動的來龍去脈,並理性衡量其衝擊。現今這波菜價漲,源於廿多天前讓台灣多處「天降瑞雪」的嚴酷寒流,農漁業損失慘重。有些菜農果農是整季、整年的心血全毀;漁損則蔓延至魚苗死亡,甚至養殖數年的龍膽石斑一夕報銷。這些農損,要花些時間才能補回。農漁業者經歷如此歹年冬,則菜價上揚寧非正常?更何況,去年初冬天氣和煦之時,菜價一度低廉到高麗菜任人採割免錢,消費者不也揀過便宜?
憑良心講,台灣物價便宜,與主要國家相比,包括專業者如醫護人員提供的服務,都太廉價了。赴日血拚的民眾,搭一下人家的計程車或新幹線,比比價錢,便應回頭感恩台灣的物價水準,也反思一下年輕人起薪上不來的結構性幫凶。各行各業乃生命共同體,消費者勿太耽溺於物美價廉的神話了!

聯合/美國拉攏東協之計並未成功


2016-02-19 03: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約翰.達爾文在其「未竟的帝國」(Unfinished Empire)一書中說:「帝國總是一味地追求地緣戰略的布局,而忽視區域經濟的聯結;帝國總是習於將價值觀強加在它國身上,而忽略內部多元的權力結構。」此書說的是大英帝國未竟的帝國憧憬,而同樣的場景最近也在東亞的舞台上演,只是主角從英國換成了美國。
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史無前例地邀請東協十國領導人,在加州「陽光莊園」舉行「美國─東協領袖高峰會」,這也是東協峰會首次移師美國召開。美國剛利用北韓核問題說服朴槿惠在南韓境內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成功架構了「美日韓三邊同盟」,隨即將焦點轉移到東南亞,希望能與東協在南海問題上凝聚「抗中」的共識,以形成圍堵中國大陸的防線。
但這次會議的結果,卻讓美國大失所望。從雙方所發表的聯合聲明看來,各國僅重申以和平及法律手段來解決領土爭議,不但避談中國大陸在南海的角色,也未納入主權聲索的具體內容,更未觸及美國亟欲布建的「南海共同行為宣言」(DOC),及「南海共同行為準則」(COC)。由此可見,儘管東協各國忌憚中國近年在南海的擴張與稱霸,卻也不樂見美國過度干預區域問題,更不願公開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形成「反中聯盟」。由此,可以看出東協國家在外交政策上具有高度的彈性。
長期以來,受殖民經驗及東西冷戰的影響,獨立之後的東協國家一直遵循著所謂的「東協模式」;其主要特色,是力求兩面討好的平衡外交模式。此一路線,讓東協國家從不輕易在強權對峙的陣營中選邊,東協多國雖與中國大陸在南海有領土的爭議,卻不希望透過結盟的方式來對抗中國。這次,歐巴馬雖打出其印尼出身之地緣作為感性訴求,卻無法撼動東協國家「ASEAN WAY」的思維。
在東協國家內部,也存在著「反中」與「親中」兩種不同的路線鬥爭結構,這讓東協擅長藉路線之爭來借力使力,以便在外交上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例如,這次領袖會議,東協十國中僅有八個國家的領導人親自出席,越南總書記阮富仲及緬甸總統登盛則在不願得罪中國的情況下,皆以國內另有「要事」為理由,派出第二號人物出席。但為了彌補美國的缺憾,越南代表出席峰會的總理阮晉勇,則與歐巴馬舉行了美越雙邊高層會談,並達成歐巴馬在今年五月訪問越南的協議。越南的兩面手法,可見一斑。
中國大陸與東協之間的經濟關係密不可分。過去十年,中國大陸利用地緣與經濟崛起之便,透過自由貿易協定,在投資及基礎建設上與東協國家建立密切的經貿關係。在二○○九年後,中國大陸已超越美日,成為東協最大的貿易國家。這種經濟相互依賴關係,是美國戰略部署難以打破的。美國高舉的TPP大旗,東協國家中只有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汶萊等四國參加,這是主要原因。
這次的美國─東協高峰會,無疑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總清點;但可看出,政治選邊仍然不敵經濟的甜蜜果實。「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不選邊仍然是東協國家的主軸。
將視野拉回台灣。民進黨為了抗衡中國大陸,主張「聯日抗中」;在經濟上為了要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鼓吹「新南向」以拉攏東協。但從國際政治的現實看,它可能忽視了中日兩國綿密的經濟關係,也忽視東協國家不輕易選邊的特性;這也使得民進黨的新南向政策恐將變成只是一種憧憬、一種想像。
從東協國家的左右逢源,對照蔡英文對美日的一面倒,民進黨恐怕也要有分散風險的思維才行。否則,民進黨倡議的新南向政策,終將是一條難竟之路。

酷經濟/油價難測,希望不要有黑天鵝

.不只兩國論… 綠版監督條例能過五關?
.釣島歸屬 李登輝前後矛盾
.提前補助改建 加速推動都更
.土壤液化區 更要落實耐震
.趁低油價 新能源危機變轉機
.北市帶頭吧 共享旅運科技
.高教再吃大鍋飯 大家齊滅頂
.重建路漫漫 送暖不停歇
.酷經濟/油價難測,希望不要有黑天鵝





酷經濟/油價難測,希望不要有黑天鵝


2016-02-19 03:20 聯合報 林建甫


最近油價有點像在洗三溫暖。年前一周加油每公升漲了一元,大年初一還小漲六角,年後一周油價就跌了九角;突然看到下周油價可能小漲。
國際原油價格一般認為現今是在低點震盪,好像未來只會往上,但這也未必。仍有一派的人看跌油價。因為只要和平降臨中東,供給會更增加,油價就會再探底。例如:敘利亞總統阿塞德下台、俄國及西方聯軍與敘利亞反抗軍擊敗伊斯蘭國,或是伊斯蘭國被趕出利比亞,恢復中東地區和平,現在戰火肆虐的北伊拉克及利比亞都將會有大量石油加入市場,油價恐怕將會再向下探底,進入每桶十美元超低時代。
而需求面,世界經濟的衰退,用油自然減少,油價也漲不起來。例如大陸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因為內需疲軟,一月原油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減少四點六%,讓處於寒冬的原油價格來說,已經是壞消息一樁。
然而,另外一派人認為激情終將退去,油價走勢將漸趨於平穩。油價甚至還很有可能會大幅反彈,造成衝擊市場甚鉅的「黑天鵝」。
這講法主要來自戰爭。因當前地緣政治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中東地區。若伊斯蘭國發動大規模的襲擊,攻擊產油國家的油田、輸油管線等設備,導致石油供給鏈的崩壞,油價勢必會一夕暴漲。漲多少?華盛頓大學的伊朗裔教授侯賽因.阿斯卡里就認為:「正式開戰當天油價一定飆破每桶兩百五十美元,然後再跌回一百美元,若它們相互攻擊對方的儲油設施,油價可能瞬間就暴衝到每桶五百美元,持續多久就得看衝突擴散的程度。」
其實很少人料到二○一四年七月的每桶一百美元到今天卅美元,跌得這麼慘、這麼快。各界眾說紛紜,OPEC自亂陣腳、中國大陸經濟衰退減少用油、為了對抗頁岩油的陰謀論、美元走強等等都是可能的因素。加上,日前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已證實正在研究賣掉手中持股,包括其下的煉油公司,凸顯恐慌情緒已經完全掌控市場。
今年油價難預測,但對消費者與全球經濟來說,低油價無疑是利多於弊,且穩定價格也有助市場與經濟正常運行,希望「黑天鵝」還是不要來。

黃介正/東亞周邊有事 台灣更須戒慎

.黃介正/東亞周邊有事 台灣更須戒慎
.嚴震生/一位美國大法官之死的政治效應
.馬凱/坐在錢堆上愁錢?
.葉銀華/拆掉政府施政的高牆
.林中斌/氣候怎麼了?
.王健壯/桑德斯靠單一議題打天下
.盛治仁/誠實勇敢地面對自己



黃介正/東亞周邊有事 台灣更須戒慎


2016-02-19 03:20 聯合報 黃介正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今年開春以來,東亞情勢轉趨緊張,北韓相繼進行核子試爆及發射長程火箭進入太空;美國海空軍在南海主權爭議區域,執行威懾式自由航行與飛越權;中國大陸繼在南沙群島迅速大幅填海造島後,又在西沙部署防空飛彈;而我國總統選舉民進黨獲勝,考驗兩岸能否維持和平發展現狀。
冷戰結束後的一九九○年代東亞三大衝突熱點: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南中國海,在廿年後的今日,將否危機同步再起,勢必成為關注焦點。
朝鮮半島最朦朧玄妙者,首推中朝關係。北韓向來被指稱與隔鄰的中國有「血盟」關係,中國也一直被國際社會認定,對北韓具有如臂使手的政策影響力,以致於每當北韓金氏政權操弄「邊緣外交」與國際社會對賭之時,北京往往承受最大的壓力與責難。
然而中國對於北韓問題,實則面臨戰略困局:一方面北京對平壤的影響力與操控能力在近廿年已逐漸下降,除了兩國利益偶有衝突之外,北韓領導人的政策也常令北京感到意外。另一方面北韓如果因經濟衰竭、內部動亂或國際制裁而政權崩解,甚至招引戰端,對於中國絕對不利。
「不怕鬼、不信邪」這句中國經常用來嚇退敵對勢力的話,竟然被金正恩發揚光大。在北京兩難的處境下,如今已使得南韓總統朴槿惠大幅降低對北京的期待,決定採取自主外交,撤出「開城工業區」並開始與美國商議部署「戰區高空層區域飛彈防禦系統」(THAAD),反而可能強化美國對中國大陸北方的戰略威懾能力。
於此同時,美國在「亞太再平衡」的全方位戰略的指導之下,近期在加州莊園召開「美國-東協高峰會議」,從表象上拉近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互動合作關係,從地緣上形塑環太平洋合圍中國的態勢,也從實質上衝擊中國大陸辛苦經營的睦鄰友好周邊工作。
雖然美國不可能因一次籌備用心且氣氛良好的峰會,就達到在亞太地區箝制中國之目的,且東協各國在南海議題上,立場也不盡相同,但是美中南海角力的暈散效應,小則壓縮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自由,大則敲打中國「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部署與進程。
今年中國面臨改革與穩定、發展與均衡等重大挑戰,也須在明年中共十九大前,創造傲人榮景。然距離中國大陸「兩會」開議,只剩下兩周的時間,東亞周邊近海,南北均有棘手難處且仍在演變之危機,習近平內外交迫的這一盤棋,不是沒有失手的風險,亦是重大考驗。
我們台灣正處於新舊政權的漫長交接期,北有朝鮮半島危機,南有南海爭端,兩者均涉及美中較勁,自然也使得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跟著連動。習近平面對多重難局,可以被視為無暇顧及台灣政局而有放任觀望的想像,也可以被解讀為對台戰略緊縮且寸步不讓的堅持。
平靜八年的台灣海峽現狀將否持續,固取決於兩岸雙方領導人的智慧,也取決於習近平對台灣的戰略耐心。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