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陷困局 路線之爭浮上檯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634/web/ 

◆  聯合報社論/魔鬼在細節:預算藏著你不知道的真相(系列完)
◆  聯合報黑白集/蔡政府唯一老實樹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陷困局 路線之爭浮上檯面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陷困局 路線之爭浮上檯面


2022-09-01 00: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主要是疫情反覆、執行嚴格的防疫政策,加上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圖為深圳福田區發生群聚性疫情,部分社區被升為高風險區。 路透



在今年年初,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大陸,似乎順風順水,去年的 GDP 成長8.1%,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強權,指日可待,而中國模式的抗疫,似乎證明比西方見效。

但是突然間,疫情來襲,情勢改變:集中檢疫,嚴格清零,似乎不見效,尤其大陸經濟命脈長江三角洲重災區,導致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僅為0.4%,遠低於預期,大陸官方雖一再祭出振興經濟的刺激措施,但效果有限。

更糟的是,疫情在大陸正此起彼落,如今沒有一個省市沒有病例,由於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第3季經濟也很難扭轉頹勢。目前整體消費力疲弱,再加上房地產空前的風險,以及嚴重缺乏投資意願,都是當前大陸經濟復甦的障礙。

未來經濟形勢有多黯淡?執中國企業牛耳的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最近在內部講話預測,未來十年可能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因為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由於戰爭和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起碼在三到五年內不可能好轉。

任正非不是一般人,而華為更不是一般企業,華為與中國大陸政府的特別關係,已經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他的講話格外有分量,未來經濟幾年內看起來是好轉不了。

在這個陰影下,8月初中共中央召開的北戴河會議,外界猜測不只是談人事,替20大報告定調,據說對於經濟政策有激烈辯論,尤其涉及20大未來五年的路線,用中共的術語講,就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

在過去的十年任內,習近平路線主要是「國進民退」,側重扶植國有企業,相對壓制私有企業,對外則強調「一帶一路」的政府對政府投資;尤其在與美國開始貿易戰與科技戰之後,特別強調對國有高科技扶助,以及對網路業掌控,近幾年,還刻意注重收入不均力推共同富裕政策

在北戴河會議中,反習勢力的批判重點正是習的左傾經濟路線,從年初以來,有一批「經濟派」打出的旗號,主張要回到鄧小平路線「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他們抬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為招牌,批評習力主的清零封城,正是造成經濟下滑的近因,而習路線正是導致經濟惡化的遠因。

經濟減速,部分原因也是疫情與全球經濟蕭條,並不能夠全部歸罪於習,反習勢力只能取得局部勝利,讓習必須對人事安排讓步,其中就包括最近傳出的,由汪洋出任總理,而胡春華入常,擔任常務副總理。這也因為部分習希望拉拔入常的心腹,執政省市頻頻出問題,如原本總理呼聲頗高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因為疫情封城,不僅民怨沖天,而且經濟嚴重萎縮,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則因嚴重旱災,導致限電,又不只企業被逼停工,還要千萬市民冒著豔陽,到空曠處做核酸檢查。

北戴河會議結束後,新華社發布習近平去年的一次講話,次日大陸所有官媒統一頭版頭條、一字不改地刊載這條通稿,其中大家關注的是「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代表北戴河會議的結論,即未來五年中共還是續走改革開放的路線。

就在官媒轉載的同一天,李克強南下深圳召集六個經濟大省領導人舉辦座談會要求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穩經濟,並向鄧小平遺像獻花,還公開表示:「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黃河長江不會倒流」,宣示著經濟派勝利

但是習近平畢竟還是取得決定性優勢三連任總書記,他的權力空前集中聲望直追毛澤東,雖然此刻確定了中國未來的經濟政策走向,仍是改革開放,但將來習是否會反悔,祭出民族主義號召以對外競爭為名,堅持自己的路線,勢必會是決定中國大陸命運的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蔡政府唯一老實樹


2022-09-01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審計部報告示警:台電大潭電廠存在天然氣用量缺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界各國都在重啟核電計畫,唯蔡政府無動於衷,準備把問題拖到蔡總統卸任。如果想知道我國供電有沒有問題,你問台電、問能源局、問經濟部、問行政院,都不可能得到誠實的答案。蔡政府唯一的老實樹,是審計部。

審計部報告示警台電大潭電廠存在天然氣用量缺口新建的八、九號機組今明年陸續商轉後,天然氣供應恐將不足達一一五萬公噸。台電的答覆臉不紅氣不喘,稱「將規劃自建燃氣接收站因應」。拜託,爭議多端的「三接」,最快也要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中才會建好,它要怎麼供應今明年就要運轉的機組發電?

政府的不誠實,從總統府開始四月間美國參議員葛理漢來訪,當場推銷波音飛機;總統府新聞稿先是漏譯,後又否認媒體報導。如今傳出,華航將花一千四百億埋單。這下子,是誰在欺騙百姓?近期一波波議員來訪,台灣又有多少帳單要付?

共軍圍島軍演時,台電豪邁地說:「不必擔心煤、氣斷貨。」但區域性斷電的問題天天在各地上演,台電能保證不會再發生嗎?台電本身虧損累累,得靠政府增資一千五百億元挹注才免於破產;它居然還大話不斷,可謂「死豬不怕開水燙」。

相形之下,審計部的「老實說」,因珍稀而可貴。若連這點最後的誠實都不存在了,台灣距大停電就不遠了。









聯合報社論/魔鬼在細節:預算藏著你不知道的真相(系列完)


2022-09-01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達立法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此次預算歲出2兆7,191億元,暴增21%,明年預算執行後加上原有6.6兆債務,總債務將會接近7兆元。記者程遠述/攝影



《透視3高總預算》
蔡政府大肆宣傳明年度總預算創下歲出、歲入破紀錄的「三高」,目的是想用「金額」來混淆視聽,讓民眾誤以為政府很會賺錢也很會做事。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人們若分門別類仔細檢視其中細目,會發現不少預算其實只是為了填補現有虧損,或臨時為選舉買票而堆砌的政策;這些,都是政府決策錯誤遺留的禍根。亦即,所謂預算「三高」,反映的是政府「以債養債」成性;這和人體的「三高」一樣,是會致命的。

這次蔡政府想要隱藏的預算,項目繁多,為了規避人們耳目,刻意將它們分散在不同的歲出項下。例如,在七千一百多億的「社福支出」中,藏著撥補「勞保基金虧損的四五○億元,及「健保基金二四○億元的虧損。以對勞保基金撥補為例,這已是連續第四年,民國一九年至一一一年(二○二○至二○二二年)間,每年各撥補兩百億、二二○億,三○○億,明年再暴漲為四五○億元。蔡總統一上台,意氣風發地大砍軍公教年金,對勞保改革則遲無作為。原來,她不斷利用「預算撥補」的巧門,讓勞保基金的坑洞年復一年地變大變深,迄今已超過一千一百多億。試問,她想把這個爛攤留給誰收拾?

再看其他部門預算中所隱藏的虧損撥補,例如在「經濟發展支出」項下,對台電公司增資一,五○○億元,對內政部住宅基金」則撥補三○八億元,以及對交通部所屬桃園機場公司一五○億元增資。這三項虧損的撥補,主要是為彌補政府決策不當或不作為,此外,還包括政府利用各種「補貼」為民進黨進行政策買票,卻把帳記在政府頭上。

首先,台電公司的虧損,主要是源於蔡政府過去四年不顧國際能源價格的變化,也不顧經濟部訂定的「電價費率公式」,連續八次凍漲導致台電虧損累累台電迄今已虧損近兩千億元,政府只好利用「增資以免台電破產。其次,蔡總統「八年蓋廿萬戶社宅」的承諾大大跳票,為安撫年輕族群,行政院遂趕在選前推出「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金額達三百億元,由內政部住宅基金支應住宅基金早已捉襟見肘,蔡政府只好挹注三百億元,以免它無以為繼。

第三,桃園機場旅客人數最多時,一年曾有近五千萬人次的旅客出入。但歷經兩岸關係惡化陸客止步,再加上新冠疫情的衝擊,去年旅客跌至九十萬人次,三年虧損近百億,只能靠政府增資一五○億元撥補。問題是,如果政府不在出入境及兩岸政策上作出調整,再多撥補也無濟於事,三航廈及第三跑道即使建成,也派不上用場。

綜上所述,中央政府總預算金額看似創下紀錄,仔細觀察,卻是充斥著病態思維和各種掩人耳目的機關。正因為隱藏著種種「投資掩護虧損」、「撥補遮掩政策失當」、「政策買票」等設計,整部預算的面貌和精神也變得模糊。例如,「經濟發展」支出表面上占總預算的十七・八%,似較往年增加;但如果扣除其中對台電、桃機的增資及住宅基金的撥補,實際的占比僅約十%,遠低於歷年的經發支出,甚至僅達占總預算歲出首位的「社福支出」四成。蔡政府熱中補貼撒幣,對經濟發展則不以為意,由此可見。

長於大內宣的蔡政府推出「三高總預算,我們仔細檢視後,發現其間展現的並非政府將大作為的雄心,而是利用公帑填補其決策失誤的坑洞,並假公濟私遂行其政策買票的目的。如此偏頗的預算,將留給下一代什麼未來?



【專家之眼】愛憎戈巴契夫的蓋棺論定

◆  【專家之眼】愛憎戈巴契夫的蓋棺論定

◆  【專家之眼】報告女總統:衛生棉免費比組建數位部重要
◆  【專家之眼】糧食危機:日本有事 台灣沒事?
◆  【專家之眼】讓夏立言訪陸 成台人理解兩岸交流的開始
◆  【專家之眼】支持夏立言訪問大陸
◆  【專家之眼】哥哥爸爸真偉大 要我出錢衛國家
◆  【專家之眼】台海中線與內海化 考驗美中戰略定力





【專家之眼】愛憎戈巴契夫的蓋棺論定


2022-09-01 09:40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8月30日晚間在莫斯科醫院逝世,享壽91歲。路透



正當中、美脫鉤的呼聲依舊甚囂塵上,就連俄、烏戰爭也難以善了之際,八月底的一早即傳來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世消息,不免令人錯愕:這樣的歷史糾結與關鍵人物撒手西歸,究竟要傳遞給人類怎樣的情勢發展?在可預見的將來,如何解讀警訊、反思和因應敵意螺旋,所該有的明確態度呢?

於民國八十年(1991年)的聖誕節當天前蘇聯宣告解體。戈巴契夫先生正是以為歷史負責道德引領果敢作風順利化解於冷戰末期的美、蘇導彈與核武競爭。而他與同一時期的強權領袖,雷根總統、鄧小平和柴契爾夫人,則一起帶動全球化和走出第二次石油危機以迄當時的停滯性膨脹

戈巴契夫總統的銳意改革確實強化經貿深化基準的戰後世界秩序;卻因為前蘇聯民生工業基礎,異常薄弱,更在高通膨、預算赤字和供應短缺連番打擊之下,而喪失其在避免國家解體控制權達成轉型目標

反觀,美國則透過企業生產外移一方面削弱工會在經濟活動動員能量;另一方面,悉數將生財機械、資本產權與中、低技術,都透過第三地紙上的控管公司與國際會計的租稅安排,順利規避公司清算和破產的法定債務

誠然走入西方世界的探索路徑,早從東正教、民族國家的興起,一路到投機觀望和被動參與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都讓俄國意志能重塑與國家浴火重生。非常有別於歷史上屢被異族統治和在最終才取得文化融合的中國,自古以來的俄國正是靠著引入外來刺激,而不斷取得汲取養分的發展、壯大。

戈巴契夫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3月意外接班之後即推動向西方取經的政策;反之,現下的中、美脫鉤,則反其道而行!可還記得由歐巴馬總統在參眾聯席會議上發表國情咨文曾經力薦的虎媽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Amy Lynn Chua)?曾經有過的中、美做制度競爭與文化取經,只剩眼前的經濟衰退風險增高、供應鏈重組、持續短缺以及高通膨脹的接踵而至

創世紀大爆炸(BIG BANG),進行一次到位的私有制和全面市場化,一直就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華府主要智庫跟國際貨幣組織(IMF)的標準主張。過往事實顯示從中南美國家、東南亞到蘇聯解體,這類政策鬆綁結局經常是:社會維穩的難度高、經濟轉型的風險大,最終則是混水摸魚與利益不均程度決定改革開放整體成敗經常更讓發展中國家,悔不當初的

愛、憎戈巴契夫,由他一手所主導政經改革,一一被群眾憤怒和加盟國崩離戰禍所掩蓋。一如 PIZZA HUT 當時推出的系列廣告,大夥兒咒罵最後一位克里姆林宮的共黨領袖;卻因為端上餐桌的比薩撲鼻香,眾人旋即抓取比薩餅,相互祝福和慶幸日常生活與呆版的食物,終於起了美味變化異國色彩

準此觀之,時勢雖能造英雄,英雄難免氣短。言必稱歐巴馬的前副總統、現任的拜登總統,現下的世局正一如行將解體的前蘇聯,睹物思故人,能不有一番驚顫與午夜夢迴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愛鎖蓋婭2.0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634/web/ 

◆  戈巴契夫影響力 今日猶見
◆  功臣vs.公敵 冷戰終結者的兩極評價
◆  戈巴契夫辭世的啟示/先知或罪人 歷史會讓真相現形
◆  買波音遊說台灣政策法?
◆  抗中保台 蔡總統準備好了嗎
◆  居住,正義了沒? 檢視市長參選人的住宅牛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愛鎖蓋婭2.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愛鎖蓋婭2.0


2022-09-01 00:09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以「蓋婭假說」引領風騷的英國科學家洛夫拉克最近辭世。 美聯社



以「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引領風騷的英國科學家洛夫拉克James Lovelock最近辭世,享嵩壽一百零三歲。他一世紀的人生見證了地球環境變遷,他認為人類可以是園丁,也是醫生,診斷地球、保健地球,他改變了一整個世代科學家看待地球的方式

地球是活的,她能夠調控自己的溫度」,這是「蓋婭假說最簡明的陳述。上個世紀六○年代,美國太空總署計畫登月,並探索其他行星,出發之前想解決一個惱人的問題:外星到底有沒有生命?有人說,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問題是,外星有生命的話,你的防護裝備就不一樣了!甚至,人類還有勇氣上去嗎?

洛夫拉克應邀前往美國參加研究。他由火星大氣二氧化碳高濃度推斷那兒沒有生命。他認為,像地球這樣有充足的氧氣和穩定的溫度,是行星上眾多生物同工的結果地球大氣層氣體組成十分神奇是地球上卅五億年來生物演化調控的產物渾如一杯品質穩定雞尾酒,背後必然有一位精巧聰明調酒師,這調酒師就是地球上生物

這項研究給了洛夫拉克靈感提出「蓋婭假說」。他把地球視為一個超級生物體能自我調控,維持體溫、自我保健。六十年來,洛夫拉克期望研究者能打破學術分科疆界,把地球當成一個生態系統來理解、研究與學習,而被尊崇為「地球系統科學之父

他英文原名 Lovelock 總讓我望文生義,生出一些恍惚的想像,想像他的人生就是用「愛鎖」好地球系統。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他提出蓋婭假說,科學界並不買帳,認為生物並沒有自覺,也沒有意志去調控自身的環境,也不可能被動地達成,因為自然界的天擇不具備這樣的功能與目的。隨後「愛鎖」教授提出了他的「雛菊行星模型:行星上只需有一種生物──雛菊,但有兩種花色──白色與黑色,調整這兩種花色的數量與分布,就能調控陽光熱量反射與吸收,而調節行星溫度。這個簡單模型生出了更多精巧、多變數氣候模型,在全球氣候變遷研究大浪潮裡百家爭鳴

為了鼓吹雛菊行星概念,他出版了「蓋婭時代」,為地球女神立傳。但是地球暖化越演越烈,蓋婭女神似乎失去控制。本世紀初,他又寫了「蓋婭的復仇警告人類。近年科學界提出了用人為力量協助蓋婭被稱為蓋婭 2.0版

哲人已遠,蓋婭病重,我們不能只謳歌崇拜地球女神,還要幫她恢復健康









戈巴契夫影響力 今日猶見


2022-09-01 00:38  聯合報/   
郭武平/政治大學、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裴凡強/文字工作者
俄羅斯官方新聞社30日宣布,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S. Gorbachev)在莫斯科醫院去世,享壽91歲。(美聯社)



因為戈巴契夫上任之後所啟動的一連串改革,重新形塑了世界的輪廓,那其實是不太久之前的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但在台灣卻彷彿已經久到沒有人記得這一連串的事件。

尤其,對很多出生於冷戰後的年輕世代來說,彷彿理所當然地生活在這個以美國為首的「一超」世界,直到近年因為中國大陸崛起美國地位受到挑戰,以致一時之間還無法適應局勢的轉變。而對於較為年長的族群來說,卻又因為當時受限於台灣與蘇聯自從民國斯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後幾乎斷絕往來,且長期反共抗俄,以及尚處於戒嚴時代,導致對於蘇聯與俄羅斯帶有先天上的敵視。於是在昨天,當戈巴契夫以九十一高齡辭世時,媒體彷彿忙著回顧他的職涯似的,把他從上任到黯然下台的事情整理一下播出,可惜的是既非溫故,自然難以知新。

所以本文只討論比較少人注意到的地方。其一在於他的改革政策與對外方針對中共與蘇中/俄中關係影響;第二是對於德國統一堅持;第三點為目前最熱門的北約東擴議題;最後一點則係蘇聯解體背景

戈巴契夫的改革在鄧小平之後,然而對於蘇聯來說,中共向來是小老弟,而且蘇聯的各方面水平,都比鄧小平上任時的一窮二白來得有利,因而戈巴契夫並未有師法中共改革開放「先富一部分人」的意圖而採取政經同時改革,希望一步到位,但最後適得其反;經濟改革遇到瓶頸時,政治上又遭到政敵掣肘,當時蘇聯的內部如波羅的海國家,與高加索地區離心勢力萌發,自然讓中共心生警惕,以免重蹈覆轍。

另一方面,戈巴契夫努力化解交惡已久蘇中關係,則成為後續歷任領導人貫徹外交政策之一

第二,德國在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統一前,所謂歐洲民主國家如英、法、義,其實都期待戈巴契夫出面阻止,卻沒想到蘇聯勢力主動退出東德乃至於全東歐,可見國際上只有利益,而無道義,民主更只是口號而已。

其三是戈巴契夫在《戈巴契夫冷戰回憶錄》(中文版五月甫於台灣問世)中寫到,當時不論美國或西德領袖,都口頭承諾一旦德國統一,絕不會出現北約向東擴張的情況,卻是食言而肥,如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火,可以說肇因於上世紀的八○年代末。

最後,要提及蘇聯解體於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然而在當年三月,才經由全民公投決定保留這個國家,所以在戈巴契夫眼中,後來的許多紛擾,都是由葉爾辛為首的政客欺騙蘇聯人民結果,因為蘇聯人民以為獨立國協」(CIS只是蘇聯換名稱結果是期待落空,只有獨立國家再無聯盟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似乎是個告別蘇聯年代從年初哈薩克暴動導致納扎爾巴耶夫勢力全面離開政治舞台起;然後是五月三日前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因新冠病故五月十日烏克蘭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纏綿病榻多時離世;他們的共同長官戈巴契夫也在七月時傳出因腎臟病與糖尿病在醫院洗腎病情不樂觀」的消息;而這個名字再一次登上新聞版面,就是今日的死訊。當年蘇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至此幾乎全面走入歷史

不過,在短期內,戈巴契夫的歷史地位,仍舊會繼續維持在國內是搞垮國家的失敗者」,在國際則是諾貝爾和平獎肯定的結束冷戰英雄」。









功臣vs.公敵 冷戰終結者的兩極評價


2022-09-01 00:42  聯合報/   施家君/公(高雄市)
戈巴契夫掌權時間不到七年,但他推動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變革。圖為戈巴契夫2016年資料照。(美聯社)



終結冷戰推手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近日逝世,這象徵一個時代結束。我憶及公視《紀錄觀點》節目播放的紀錄片「戈巴契夫,天堂」,片中這個落魄老人坐在陰暗房間一角,悲傷地回憶過去的榮光,人生歷經大風大浪的他,在鏡頭前無懼地問道:「民主在哪裡?」這是檢討自己的失敗?還是控訴普亭的獨裁?

回顧上世紀八○年代,為挽救人民對計畫經濟不滿,及冷戰期間蘇聯落居下風的經濟實力,時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的戈氏,致力推動經濟改革,主要作法是「開放」與「重建」,這兩個俄語英譯詞現已成專有名詞,顯示其變革的跨世代影響力

此外,他也試圖拉開共黨鐵幕,開始與美英等國領導人接觸,並於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與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進行「馬爾他會晤」,此被視為是結束冷戰重要標示事件。戈巴契夫開創性作為,讓他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紐約時報更稱他為「廿世紀,甚至任何世紀,都少見對其時代影響如此深遠的領袖」。

然在俄國境內,因為戈氏的經濟改革無法控制狂飆通膨與失序市場終宣告失敗;其政治破冰,卻讓蘇聯附庸國家看到自由民主曙光引發蘇東波效應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因戈氏執政導致蘇聯在政治與經濟雙重失敗,使他成為俄國歷史罪人。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俄國社會輿論研究中心民調顯示,民眾最討厭的前蘇聯政治人物,戈巴契夫竟高居第一,連史達林、赫魯雪夫等爭議人物都瞠乎其後,可見俄國人對他造成的不光彩歷史感到深惡痛絕

歷史不能重來,但可能開創未來。隨著戈氏逝世,立場不同的觀察家已對其功過提出迥異評價。惟他可能步上胡耀邦、趙紫陽後塵,成為改革負面教材,使極權國家當權者怯於走向民主化與自由化,讓該國家朝更極權道路持續邁進










戈巴契夫辭世的啟示/先知或罪人 歷史會讓真相現形


2022-09-01 00:41  聯合報/   吳建國/退休大使(新北市)
俄國克里姆林宮將在31日討論是否為戈巴契夫舉行國葬。路透



俄羅斯官方新聞社日前宣布,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莫斯科醫院去世,享耆壽九十一歲。

紐約時報評論廿世紀,甚至任何世紀,都少見對其時代影響如此深遠的領袖,在紛紛擾擾的六年多裡,戈巴契夫拉開了鐵幕,毅然決然改變世界政治面貌

戈巴契夫對美國講是具備智慧眼光世紀偉人,對俄國人講卻是愚蠢如豬,上了美國大當的賣國賊

今天民進黨政府高舉抗中旗幟,一味追捧老美「爹地」,蔡英文將中華民國歷史一刀兩斷,只從民國卅八年國民黨來台之後開始算起 -- 對台獨人士講,她是帶領台灣掙脫大陸管控切斷中華文化連結先知,但若因此引起中共武統,戰火使台灣年輕人戰死海邊灘頭、巷弄之間,這個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寶島七十餘年辛苦建設全毀,她就是帶台灣跳進火坑千古罪人

今年二月廿四日俄烏戰起,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被西方捧為抗暴英雄,但等今年寒冬到來,如果歐洲缺乏能源支撐不下去,美國期中選舉拜登參眾兩院皆敗對烏撒手,烏克蘭被迫對俄國割地求和,此時烏軍精銳已大半戰死生民流離忍飢挨凍,加上戰後復原需數千億美元,澤倫斯基可能一變成為烏克蘭人欲食其肉西方媒體大加針砭罪魁禍首

所以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面照妖鏡,是妖是仙一照現形
歷史是顆水晶球,是鬼是神一看便知
歷史是個凹凸鏡,是胖是瘦鏡裡變身
歷史是支萬花筒五彩繽紛都屬假象
全看來判讀歷史真相能否解構?











買波音遊說台灣政策法?


2022-09-01 00:49  聯合報/   左正東/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季青漫畫



前天華航宣布購買十六架波音七八七,不少人聯想到四月時美國參議員葛理漢來台時為此推銷,也引發國內輿論。但是,這宗商業交易只是為了葛理漢一次性的訪問嗎?還是背後有更長遠的政治交易呢?又會對台灣帶來什麼影響?

無庸置疑,這宗採購案和葛理漢應該有很深的關係。葛理漢為南卡羅萊納州選出的參議員,而該州正是波音七八七型客機工廠和交貨地所在。同時,葛理漢也是「台灣政策法兩位共同起草人之一,而該法即將於九月十四日美國國會山莊展開審議,華航此時採購波音七八七,恐怕是要為台灣政策法在國會闖關增添助力。

台灣政策法包含面向很廣,大抵包括對台灣提供軍事援助、賦予台灣非北約盟友地位和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其中,擴大對台灣軍事援助獲得行政和立法部門共同支持,應無爭論,但後兩項則行政部門已私下反對,能否通過仍屬未定之天。反對的理由不難理解,因為行政部門正推動拜習會希望在支持台灣的同時仍和中共當局保持有效溝通更不希望帶來美中全面衝突。而這樣的立場也獲得兩份美國重要媒體呼應

八月廿六日彭博社社論廿八日華盛頓郵報社論相繼發出警告,呼籲美國在支持台灣嚇阻中共軍事冒險的同時,也要適度安撫中共,避免挑釁,而台灣政策法中可能造成挑釁卻無助於防衛台灣事情,正是如賦予「非北約盟友地位」和駐美代表處更名等內容。彭博社甚至還提到美國重申一中政策是不夠的,應該要對此和中共當局就相關原則達成共識然後切實遵守這些原則。華盛頓郵報的說法比較含糊,但結論卻下筆很重,直言若一場可避免的戰爭發生是因為美國政策所致,這將是比戰爭發生更糟的事。

彭博社的老闆彭博曾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大力支持拜登,華盛頓郵報的老闆則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基於這些背景,這兩篇社論可能反映美國行政部門的立場或商界對於中美高度對抗的憂慮,希望改變國會內部對於台灣政策法部分內容的態度。但是,為什麼部分國會議員會執著於推動這些象徵性作法呢?自然,蔡政府在背後大力推動關鍵因素

讓駐外機構名稱貼近民眾情感本是好事,最好是改用中華民國,但此刻蔡政府推動代表處更名卻不符國家利益面對嚴峻台海情勢,當務之急是厚實國防而非更名,我們不僅要獲得對抗灰色地帶行動的必要武器還要加快速度取得。而且,對台軍售都掌握在行政部門。此刻台灣政府若強力推動重創美中關係,只會損害台美行政部門互信,對於台美關係可說短多長空

只是,推動駐外館處更名一直是蔡政府的外交重點。若是九月順利通過更名,蔡政府不但可以此凝聚民進黨傳統支持者若中共強力打壓,更可動員民眾對中共的厭惡感扭轉因為內政失當導致選舉困局。這不是強化國防所能創造效果,換句話說,更名比國防更符合民進黨需要。此次波音採購案帶來的遊說能量,究竟用於強化國防還是駐處更名,究竟是維護國家利益追求黨派利益政府應該表明立場全民更應密切監督










抗中保台 蔡總統準備好了嗎


2022-09-01 00:50  聯合報/   謝國榮/自由評論人、曾任小金門砲兵營長(高雄市)
媒體報導,兩岸局勢緊張加上少子化影響,今年陸軍專科學校新生報到率創史上最低。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蘇健忠攝影



兩岸局勢緊張加上少子化影響,今年陸軍專科學校新生報到率創史上最低今年六月預定招士官新生一千人,新生報到人數僅二百多人,只有規畫招生人數的四分之一,國防部大為震驚。前不久外電報導,美國持續將會軍售更多的戰機給台灣,令人擔憂的是台灣飛行員不足問題國軍部隊缺兵、缺士官、缺軍官,比想像中還要嚴重國軍有武器,卻乏人操作,怎麼打仗呢?民進黨政府說要「抗中保台」,蔡總統真準備好了嗎?

柯文哲市長最近表示,如果中共打來,台北市政府要撤退至哪裡?台北市幾百萬人口要到哪裡去避難呢?柯市長批評政府迄今毫無規畫。由此推論,全台各縣市都會面臨同樣之生死存亡問題,甚至戰爭爆發可能會有大量傷患情況,民進黨政府卻毫無應變規畫。我曾去過德國家庭作客,他們家有地下室,地下室有臥房、浴室、廚房,有儲存糧食與罐頭,也有簡易發電機。德國朋友跟我說,德國人家家戶戶普遍都有地下室那是冷戰時期為了應付可能戰爭而做萬全準備。然而,台灣呢?

在街頭訪問年輕人,都說愛台灣,問到中共如打台灣,卻很少人願意去當兵。如今台灣少子化,面臨大敵當前,國軍部隊招募困難,士校與軍校都乏人問津,有哪一個家長願意將獨子送上戰場的呢?台灣媒體常在談論,台灣要學習以色列的「全民皆兵」,台灣要以色列化,抵禦外侮,可能嗎?來得及嗎?

共機與航母擾台,又對台灣四周海域進行飛彈試射,形同海空封鎖台灣,近來中共無人機在外島耀武揚威,對照現在台灣社會,有三個現象值得憂慮:一、老百姓歌照唱,舞照跳,吃喝玩樂照常;二、國軍未實施大規模之動員及訓練;三、政府為顧慮選票,遲遲不敢宣布將「募兵制」改為「徵兵制」,或將四個月的役期改成一年。以軍事觀點言,共機擾台是戰爭攻擊前的準備動作,其次,以國際法言,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會侵略另一個國家的要素有二:此國家有無侵略之意圖及有無侵略之實力。以此觀之,中共要侵略台灣,已有明顯之意圖及有堅強之武力,可謂大敵當前迫在眉睫

以色列國防軍被全國視為國家建造者角色,象徵以色列國家的精神與意志以色列國防軍價值與使命保衛國家與人民。這種全民國防觀念與意識,在台灣社會與國軍身上,顯得非常薄弱。台灣三軍統帥蔡英文初任總統時,就大砍退休軍公教警年金,當時在凱道遊行示威人群中,見到很多空軍退役飛官們,深覺他們的尊嚴與權利被蔡政府打壓與霸凌。今天在台灣,為什麼絕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從軍箇中原因不言可喻











居住,正義了沒? 檢視市長參選人的住宅牛肉


2022-09-01 00:40  聯合報/   王健安/暨南大學財金系副教授、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投縣埔里)
黃珊珊到中山區宣布居住正義3.0政見。記者林麗玉/攝影



觀察年底主要市長參選人目前提出的政見,住宅政策是焦點之一,具代表性的交鋒如北市的社宅議題。其中,蔣萬安主張「青銀換居」,要把新蓋的社宅給老年人住,而將其擁有的老公寓以較便宜的租金換給年輕人住;陳時中提出「安居1-2-3」,擬在四年任期內,蓋社宅五點七萬戶約占全市住宅存量六%),並調降租金等。至於承繼柯市長相關政策的副市長黃珊珊,除了力推「居住正義3.0」之外;亦左批蔣的政策「市府已在試辦」,右打陳的政見「撒幣無法解決居住問題且降租會破產)」等。

選票爭取上,民怨之首如何解決高房價下年輕人的居住問題」,是選戰中不可或缺的政見。過去歷次選戰相關住宅政策的重點,或有擺在房貸補貼、稅改等,近年趨勢則有偏向供給面社宅興建。然而,分析跨國住宅市場主導力量歐洲先進國家多屬大政府模式,據 OECD 統計:社宅量占總宅數比率,高者如荷蘭近四十%,較低者如英法也有十五%左右;甚至強調「自由市場競爭決定論」的美國也有廿%。

反之,本土房市長期偏向「小政府結構,住宅多由民間產出,此時政策目標若試圖「以少量社宅,達到以量制價(而讓多數人買或住得起)」,難度將很高。再者,社宅興建的世代居住正義如何與(柯市長似較重視的)財政紀律取得平衡,仍不斷被討論。據此,不管是檢視北市府「八年五萬戶」,或是中央「八年廿萬戶社宅執行進度,不僅令人悲觀,就算真的達到廿萬戶,也僅占總宅戶數的二%

如果在短中期內,供給面的社宅很難解決當前多數年輕人的居住難題,那改從需求端著手呢?近期桃園某位擬參選人提出「政府出青年買房的自備款」,其實此點子已見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八月內政部自備款一成政策由政府提供信用保證,年輕人只要準備房價一成即可購屋。惟當時外界負評多,批評多集中在:民間常有「低首付促銷廣告,政府不思如何積極打房,反而形同幫建商賣屋。再者,「低自備款先甘後苦支付型態,固可協助年輕人跨過購屋首道門檻,但也可能使其錯估日後負擔能力,掉入數十年房貸負擔中。

檢視這個短命計畫原始概念來自英國共享產權,其藉由「半租半買」的設計以降低年輕人購屋門檻後續澳洲維多利亞州也進行實驗,讓年收入低於一定水準者,只需自備房價五%,政府協助付房價廿五%頭期款。然而,如同社宅興建的財源質疑,「桃園市府出自備款」的政見也被挑戰「政府的錢又從哪裡來」?儘管該參選人提出:建商需將政府特別允許增額容積銷售獲利回饋給政府成立基金惟檢視財務平衡的相關精算等,仍有待提出者進一步說明。

民國一○○年(二○一一年)馬總統高舉「居住正義」大旗,此後該詞就被廣泛引用。多年後再次檢視「居住,正義了沒」?透過民主定期選舉相關政見的提出與落實將是需要被嚴格檢視與可期待的進步



劉維公/這場選舉關乎品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這場選舉關乎品德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變動中的國際經濟秩序
◆  嚴震生/書僮進化論
◆  朱宗慶/前有理念,後有行動







劉維公/這場選舉關乎品德


2022-09-01 00:46  聯合報/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公布對大巨蛋「保證安全、體育優先、公布檔案」三大政策方針,並保證一定會讓大巨蛋舉辦棒球賽事。記者侯永全/攝影



林智堅宣布退選,是近年來興起的公眾抵抗運動的一項勝利。這場運動接續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代的公民不服從運動,然而諷刺的是,台灣民主社會廿一世紀民國九十九年(一○年)代的集體運動為民進黨創造執政利基,民國一一年(二○年)代的集體運動則是在對抗民進黨對德性(virtue)與公共善(common good)的破壞

公眾抵抗運動沒有大規模的街頭示威,更不需要占據立法院、侵入行政院。螢幕,是它的行動場域。它用文字與圖像揭露執政者的愚蠢,用網路聲量嚇阻執政者的霸行。民進黨不在乎,但社會大眾在乎道德品性。

民選獨裁公眾抵抗運動興起社會脈絡。由掌權者來界定什麼是對錯?什麼是好壞?是獨裁政體的一大特色。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至今仍認為林智堅兩本碩士論文沒有抄襲問題,不願意向公眾道歉。認為選票可以還林智堅清白,讓陳明通可以繼續當國安局局長,選舉可以漂白不道德,是台灣走向民選獨裁明顯症狀

我們有一個不道德的總統,為了維護政權屢屢不擇手段。過去專制獨裁政治肅殺思想箝制高壓暴力手段統治民眾當代民選獨裁則是透過政治霸凌思想洗腦心智操縱方法欺負民眾。只要民眾不明是非,民選獨裁者得到支持者的盲從贏得選舉,獨裁者與其既得利益階級繼續享有榮華富貴。

在民選獨裁的庇護下,「不誠實」成為台灣政府官員的新常態,只要為權貴效忠撒謊也不需要擔心職位不保。比論文抄襲更為嚴重的不道德事件,是疫苗採購官方文件內容封存卅年

競選宣傳影片上,陳時中針對台北市大巨蛋問題自己旁白說了這一段話:「我保證一定會將廿四年來三位市長所有的決策、會議、協商過程公布。我堅持公開透明原則,讓事實說話」。這段「讓事實說話」的旁白聽起來非常刺耳!

接受監督民主政治運作基本法則。不老實的陳時中用似是而非商業機密當遮羞布刻意誤導社會大眾。我們的政府到底是為國民負責?還是為財團盡責?「負責任」、「把事做好」從陳時中嘴裡說出來,非常廉價話術

公眾抵抗運動道德參與政治運動。它喚醒人們重視政治道德問題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思想公眾抵抗運動最佳註解。桑德爾倡議追求正義,必須要培養德性和思辨公共善

底下是桑德爾在其經典著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的最後一段話:「道德參與的政治不只比迴避性的政治更激勵人心,也是更有展望的公正社會基礎」。

桑德爾在哈佛大學所開設的「正義」課程廣受學生喜愛。德行課,是執政黨最應該上的一堂課。但,對嗜權成癮的執政黨,尤其是其黨主席,不會懂、也不想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