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愛鎖蓋婭2.0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634/web/ 

◆  戈巴契夫影響力 今日猶見
◆  功臣vs.公敵 冷戰終結者的兩極評價
◆  戈巴契夫辭世的啟示/先知或罪人 歷史會讓真相現形
◆  買波音遊說台灣政策法?
◆  抗中保台 蔡總統準備好了嗎
◆  居住,正義了沒? 檢視市長參選人的住宅牛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愛鎖蓋婭2.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愛鎖蓋婭2.0


2022-09-01 00:09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以「蓋婭假說」引領風騷的英國科學家洛夫拉克最近辭世。 美聯社



以「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引領風騷的英國科學家洛夫拉克James Lovelock最近辭世,享嵩壽一百零三歲。他一世紀的人生見證了地球環境變遷,他認為人類可以是園丁,也是醫生,診斷地球、保健地球,他改變了一整個世代科學家看待地球的方式

地球是活的,她能夠調控自己的溫度」,這是「蓋婭假說最簡明的陳述。上個世紀六○年代,美國太空總署計畫登月,並探索其他行星,出發之前想解決一個惱人的問題:外星到底有沒有生命?有人說,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問題是,外星有生命的話,你的防護裝備就不一樣了!甚至,人類還有勇氣上去嗎?

洛夫拉克應邀前往美國參加研究。他由火星大氣二氧化碳高濃度推斷那兒沒有生命。他認為,像地球這樣有充足的氧氣和穩定的溫度,是行星上眾多生物同工的結果地球大氣層氣體組成十分神奇是地球上卅五億年來生物演化調控的產物渾如一杯品質穩定雞尾酒,背後必然有一位精巧聰明調酒師,這調酒師就是地球上生物

這項研究給了洛夫拉克靈感提出「蓋婭假說」。他把地球視為一個超級生物體能自我調控,維持體溫、自我保健。六十年來,洛夫拉克期望研究者能打破學術分科疆界,把地球當成一個生態系統來理解、研究與學習,而被尊崇為「地球系統科學之父

他英文原名 Lovelock 總讓我望文生義,生出一些恍惚的想像,想像他的人生就是用「愛鎖」好地球系統。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他提出蓋婭假說,科學界並不買帳,認為生物並沒有自覺,也沒有意志去調控自身的環境,也不可能被動地達成,因為自然界的天擇不具備這樣的功能與目的。隨後「愛鎖」教授提出了他的「雛菊行星模型:行星上只需有一種生物──雛菊,但有兩種花色──白色與黑色,調整這兩種花色的數量與分布,就能調控陽光熱量反射與吸收,而調節行星溫度。這個簡單模型生出了更多精巧、多變數氣候模型,在全球氣候變遷研究大浪潮裡百家爭鳴

為了鼓吹雛菊行星概念,他出版了「蓋婭時代」,為地球女神立傳。但是地球暖化越演越烈,蓋婭女神似乎失去控制。本世紀初,他又寫了「蓋婭的復仇警告人類。近年科學界提出了用人為力量協助蓋婭被稱為蓋婭 2.0版

哲人已遠,蓋婭病重,我們不能只謳歌崇拜地球女神,還要幫她恢復健康









戈巴契夫影響力 今日猶見


2022-09-01 00:38  聯合報/   
郭武平/政治大學、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裴凡強/文字工作者
俄羅斯官方新聞社30日宣布,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S. Gorbachev)在莫斯科醫院去世,享壽91歲。(美聯社)



因為戈巴契夫上任之後所啟動的一連串改革,重新形塑了世界的輪廓,那其實是不太久之前的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但在台灣卻彷彿已經久到沒有人記得這一連串的事件。

尤其,對很多出生於冷戰後的年輕世代來說,彷彿理所當然地生活在這個以美國為首的「一超」世界,直到近年因為中國大陸崛起美國地位受到挑戰,以致一時之間還無法適應局勢的轉變。而對於較為年長的族群來說,卻又因為當時受限於台灣與蘇聯自從民國斯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後幾乎斷絕往來,且長期反共抗俄,以及尚處於戒嚴時代,導致對於蘇聯與俄羅斯帶有先天上的敵視。於是在昨天,當戈巴契夫以九十一高齡辭世時,媒體彷彿忙著回顧他的職涯似的,把他從上任到黯然下台的事情整理一下播出,可惜的是既非溫故,自然難以知新。

所以本文只討論比較少人注意到的地方。其一在於他的改革政策與對外方針對中共與蘇中/俄中關係影響;第二是對於德國統一堅持;第三點為目前最熱門的北約東擴議題;最後一點則係蘇聯解體背景

戈巴契夫的改革在鄧小平之後,然而對於蘇聯來說,中共向來是小老弟,而且蘇聯的各方面水平,都比鄧小平上任時的一窮二白來得有利,因而戈巴契夫並未有師法中共改革開放「先富一部分人」的意圖而採取政經同時改革,希望一步到位,但最後適得其反;經濟改革遇到瓶頸時,政治上又遭到政敵掣肘,當時蘇聯的內部如波羅的海國家,與高加索地區離心勢力萌發,自然讓中共心生警惕,以免重蹈覆轍。

另一方面,戈巴契夫努力化解交惡已久蘇中關係,則成為後續歷任領導人貫徹外交政策之一

第二,德國在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統一前,所謂歐洲民主國家如英、法、義,其實都期待戈巴契夫出面阻止,卻沒想到蘇聯勢力主動退出東德乃至於全東歐,可見國際上只有利益,而無道義,民主更只是口號而已。

其三是戈巴契夫在《戈巴契夫冷戰回憶錄》(中文版五月甫於台灣問世)中寫到,當時不論美國或西德領袖,都口頭承諾一旦德國統一,絕不會出現北約向東擴張的情況,卻是食言而肥,如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火,可以說肇因於上世紀的八○年代末。

最後,要提及蘇聯解體於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然而在當年三月,才經由全民公投決定保留這個國家,所以在戈巴契夫眼中,後來的許多紛擾,都是由葉爾辛為首的政客欺騙蘇聯人民結果,因為蘇聯人民以為獨立國協」(CIS只是蘇聯換名稱結果是期待落空,只有獨立國家再無聯盟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似乎是個告別蘇聯年代從年初哈薩克暴動導致納扎爾巴耶夫勢力全面離開政治舞台起;然後是五月三日前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因新冠病故五月十日烏克蘭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纏綿病榻多時離世;他們的共同長官戈巴契夫也在七月時傳出因腎臟病與糖尿病在醫院洗腎病情不樂觀」的消息;而這個名字再一次登上新聞版面,就是今日的死訊。當年蘇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至此幾乎全面走入歷史

不過,在短期內,戈巴契夫的歷史地位,仍舊會繼續維持在國內是搞垮國家的失敗者」,在國際則是諾貝爾和平獎肯定的結束冷戰英雄」。









功臣vs.公敵 冷戰終結者的兩極評價


2022-09-01 00:42  聯合報/   施家君/公(高雄市)
戈巴契夫掌權時間不到七年,但他推動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變革。圖為戈巴契夫2016年資料照。(美聯社)



終結冷戰推手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近日逝世,這象徵一個時代結束。我憶及公視《紀錄觀點》節目播放的紀錄片「戈巴契夫,天堂」,片中這個落魄老人坐在陰暗房間一角,悲傷地回憶過去的榮光,人生歷經大風大浪的他,在鏡頭前無懼地問道:「民主在哪裡?」這是檢討自己的失敗?還是控訴普亭的獨裁?

回顧上世紀八○年代,為挽救人民對計畫經濟不滿,及冷戰期間蘇聯落居下風的經濟實力,時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的戈氏,致力推動經濟改革,主要作法是「開放」與「重建」,這兩個俄語英譯詞現已成專有名詞,顯示其變革的跨世代影響力

此外,他也試圖拉開共黨鐵幕,開始與美英等國領導人接觸,並於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與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進行「馬爾他會晤」,此被視為是結束冷戰重要標示事件。戈巴契夫開創性作為,讓他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紐約時報更稱他為「廿世紀,甚至任何世紀,都少見對其時代影響如此深遠的領袖」。

然在俄國境內,因為戈氏的經濟改革無法控制狂飆通膨與失序市場終宣告失敗;其政治破冰,卻讓蘇聯附庸國家看到自由民主曙光引發蘇東波效應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因戈氏執政導致蘇聯在政治與經濟雙重失敗,使他成為俄國歷史罪人。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俄國社會輿論研究中心民調顯示,民眾最討厭的前蘇聯政治人物,戈巴契夫竟高居第一,連史達林、赫魯雪夫等爭議人物都瞠乎其後,可見俄國人對他造成的不光彩歷史感到深惡痛絕

歷史不能重來,但可能開創未來。隨著戈氏逝世,立場不同的觀察家已對其功過提出迥異評價。惟他可能步上胡耀邦、趙紫陽後塵,成為改革負面教材,使極權國家當權者怯於走向民主化與自由化,讓該國家朝更極權道路持續邁進










戈巴契夫辭世的啟示/先知或罪人 歷史會讓真相現形


2022-09-01 00:41  聯合報/   吳建國/退休大使(新北市)
俄國克里姆林宮將在31日討論是否為戈巴契夫舉行國葬。路透



俄羅斯官方新聞社日前宣布,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莫斯科醫院去世,享耆壽九十一歲。

紐約時報評論廿世紀,甚至任何世紀,都少見對其時代影響如此深遠的領袖,在紛紛擾擾的六年多裡,戈巴契夫拉開了鐵幕,毅然決然改變世界政治面貌

戈巴契夫對美國講是具備智慧眼光世紀偉人,對俄國人講卻是愚蠢如豬,上了美國大當的賣國賊

今天民進黨政府高舉抗中旗幟,一味追捧老美「爹地」,蔡英文將中華民國歷史一刀兩斷,只從民國卅八年國民黨來台之後開始算起 -- 對台獨人士講,她是帶領台灣掙脫大陸管控切斷中華文化連結先知,但若因此引起中共武統,戰火使台灣年輕人戰死海邊灘頭、巷弄之間,這個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寶島七十餘年辛苦建設全毀,她就是帶台灣跳進火坑千古罪人

今年二月廿四日俄烏戰起,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被西方捧為抗暴英雄,但等今年寒冬到來,如果歐洲缺乏能源支撐不下去,美國期中選舉拜登參眾兩院皆敗對烏撒手,烏克蘭被迫對俄國割地求和,此時烏軍精銳已大半戰死生民流離忍飢挨凍,加上戰後復原需數千億美元,澤倫斯基可能一變成為烏克蘭人欲食其肉西方媒體大加針砭罪魁禍首

所以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面照妖鏡,是妖是仙一照現形
歷史是顆水晶球,是鬼是神一看便知
歷史是個凹凸鏡,是胖是瘦鏡裡變身
歷史是支萬花筒五彩繽紛都屬假象
全看來判讀歷史真相能否解構?











買波音遊說台灣政策法?


2022-09-01 00:49  聯合報/   左正東/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季青漫畫



前天華航宣布購買十六架波音七八七,不少人聯想到四月時美國參議員葛理漢來台時為此推銷,也引發國內輿論。但是,這宗商業交易只是為了葛理漢一次性的訪問嗎?還是背後有更長遠的政治交易呢?又會對台灣帶來什麼影響?

無庸置疑,這宗採購案和葛理漢應該有很深的關係。葛理漢為南卡羅萊納州選出的參議員,而該州正是波音七八七型客機工廠和交貨地所在。同時,葛理漢也是「台灣政策法兩位共同起草人之一,而該法即將於九月十四日美國國會山莊展開審議,華航此時採購波音七八七,恐怕是要為台灣政策法在國會闖關增添助力。

台灣政策法包含面向很廣,大抵包括對台灣提供軍事援助、賦予台灣非北約盟友地位和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其中,擴大對台灣軍事援助獲得行政和立法部門共同支持,應無爭論,但後兩項則行政部門已私下反對,能否通過仍屬未定之天。反對的理由不難理解,因為行政部門正推動拜習會希望在支持台灣的同時仍和中共當局保持有效溝通更不希望帶來美中全面衝突。而這樣的立場也獲得兩份美國重要媒體呼應

八月廿六日彭博社社論廿八日華盛頓郵報社論相繼發出警告,呼籲美國在支持台灣嚇阻中共軍事冒險的同時,也要適度安撫中共,避免挑釁,而台灣政策法中可能造成挑釁卻無助於防衛台灣事情,正是如賦予「非北約盟友地位」和駐美代表處更名等內容。彭博社甚至還提到美國重申一中政策是不夠的,應該要對此和中共當局就相關原則達成共識然後切實遵守這些原則。華盛頓郵報的說法比較含糊,但結論卻下筆很重,直言若一場可避免的戰爭發生是因為美國政策所致,這將是比戰爭發生更糟的事。

彭博社的老闆彭博曾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大力支持拜登,華盛頓郵報的老闆則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基於這些背景,這兩篇社論可能反映美國行政部門的立場或商界對於中美高度對抗的憂慮,希望改變國會內部對於台灣政策法部分內容的態度。但是,為什麼部分國會議員會執著於推動這些象徵性作法呢?自然,蔡政府在背後大力推動關鍵因素

讓駐外機構名稱貼近民眾情感本是好事,最好是改用中華民國,但此刻蔡政府推動代表處更名卻不符國家利益面對嚴峻台海情勢,當務之急是厚實國防而非更名,我們不僅要獲得對抗灰色地帶行動的必要武器還要加快速度取得。而且,對台軍售都掌握在行政部門。此刻台灣政府若強力推動重創美中關係,只會損害台美行政部門互信,對於台美關係可說短多長空

只是,推動駐外館處更名一直是蔡政府的外交重點。若是九月順利通過更名,蔡政府不但可以此凝聚民進黨傳統支持者若中共強力打壓,更可動員民眾對中共的厭惡感扭轉因為內政失當導致選舉困局。這不是強化國防所能創造效果,換句話說,更名比國防更符合民進黨需要。此次波音採購案帶來的遊說能量,究竟用於強化國防還是駐處更名,究竟是維護國家利益追求黨派利益政府應該表明立場全民更應密切監督










抗中保台 蔡總統準備好了嗎


2022-09-01 00:50  聯合報/   謝國榮/自由評論人、曾任小金門砲兵營長(高雄市)
媒體報導,兩岸局勢緊張加上少子化影響,今年陸軍專科學校新生報到率創史上最低。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蘇健忠攝影



兩岸局勢緊張加上少子化影響,今年陸軍專科學校新生報到率創史上最低今年六月預定招士官新生一千人,新生報到人數僅二百多人,只有規畫招生人數的四分之一,國防部大為震驚。前不久外電報導,美國持續將會軍售更多的戰機給台灣,令人擔憂的是台灣飛行員不足問題國軍部隊缺兵、缺士官、缺軍官,比想像中還要嚴重國軍有武器,卻乏人操作,怎麼打仗呢?民進黨政府說要「抗中保台」,蔡總統真準備好了嗎?

柯文哲市長最近表示,如果中共打來,台北市政府要撤退至哪裡?台北市幾百萬人口要到哪裡去避難呢?柯市長批評政府迄今毫無規畫。由此推論,全台各縣市都會面臨同樣之生死存亡問題,甚至戰爭爆發可能會有大量傷患情況,民進黨政府卻毫無應變規畫。我曾去過德國家庭作客,他們家有地下室,地下室有臥房、浴室、廚房,有儲存糧食與罐頭,也有簡易發電機。德國朋友跟我說,德國人家家戶戶普遍都有地下室那是冷戰時期為了應付可能戰爭而做萬全準備。然而,台灣呢?

在街頭訪問年輕人,都說愛台灣,問到中共如打台灣,卻很少人願意去當兵。如今台灣少子化,面臨大敵當前,國軍部隊招募困難,士校與軍校都乏人問津,有哪一個家長願意將獨子送上戰場的呢?台灣媒體常在談論,台灣要學習以色列的「全民皆兵」,台灣要以色列化,抵禦外侮,可能嗎?來得及嗎?

共機與航母擾台,又對台灣四周海域進行飛彈試射,形同海空封鎖台灣,近來中共無人機在外島耀武揚威,對照現在台灣社會,有三個現象值得憂慮:一、老百姓歌照唱,舞照跳,吃喝玩樂照常;二、國軍未實施大規模之動員及訓練;三、政府為顧慮選票,遲遲不敢宣布將「募兵制」改為「徵兵制」,或將四個月的役期改成一年。以軍事觀點言,共機擾台是戰爭攻擊前的準備動作,其次,以國際法言,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會侵略另一個國家的要素有二:此國家有無侵略之意圖及有無侵略之實力。以此觀之,中共要侵略台灣,已有明顯之意圖及有堅強之武力,可謂大敵當前迫在眉睫

以色列國防軍被全國視為國家建造者角色,象徵以色列國家的精神與意志以色列國防軍價值與使命保衛國家與人民。這種全民國防觀念與意識,在台灣社會與國軍身上,顯得非常薄弱。台灣三軍統帥蔡英文初任總統時,就大砍退休軍公教警年金,當時在凱道遊行示威人群中,見到很多空軍退役飛官們,深覺他們的尊嚴與權利被蔡政府打壓與霸凌。今天在台灣,為什麼絕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從軍箇中原因不言可喻











居住,正義了沒? 檢視市長參選人的住宅牛肉


2022-09-01 00:40  聯合報/   王健安/暨南大學財金系副教授、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投縣埔里)
黃珊珊到中山區宣布居住正義3.0政見。記者林麗玉/攝影



觀察年底主要市長參選人目前提出的政見,住宅政策是焦點之一,具代表性的交鋒如北市的社宅議題。其中,蔣萬安主張「青銀換居」,要把新蓋的社宅給老年人住,而將其擁有的老公寓以較便宜的租金換給年輕人住;陳時中提出「安居1-2-3」,擬在四年任期內,蓋社宅五點七萬戶約占全市住宅存量六%),並調降租金等。至於承繼柯市長相關政策的副市長黃珊珊,除了力推「居住正義3.0」之外;亦左批蔣的政策「市府已在試辦」,右打陳的政見「撒幣無法解決居住問題且降租會破產)」等。

選票爭取上,民怨之首如何解決高房價下年輕人的居住問題」,是選戰中不可或缺的政見。過去歷次選戰相關住宅政策的重點,或有擺在房貸補貼、稅改等,近年趨勢則有偏向供給面社宅興建。然而,分析跨國住宅市場主導力量歐洲先進國家多屬大政府模式,據 OECD 統計:社宅量占總宅數比率,高者如荷蘭近四十%,較低者如英法也有十五%左右;甚至強調「自由市場競爭決定論」的美國也有廿%。

反之,本土房市長期偏向「小政府結構,住宅多由民間產出,此時政策目標若試圖「以少量社宅,達到以量制價(而讓多數人買或住得起)」,難度將很高。再者,社宅興建的世代居住正義如何與(柯市長似較重視的)財政紀律取得平衡,仍不斷被討論。據此,不管是檢視北市府「八年五萬戶」,或是中央「八年廿萬戶社宅執行進度,不僅令人悲觀,就算真的達到廿萬戶,也僅占總宅戶數的二%

如果在短中期內,供給面的社宅很難解決當前多數年輕人的居住難題,那改從需求端著手呢?近期桃園某位擬參選人提出「政府出青年買房的自備款」,其實此點子已見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八月內政部自備款一成政策由政府提供信用保證,年輕人只要準備房價一成即可購屋。惟當時外界負評多,批評多集中在:民間常有「低首付促銷廣告,政府不思如何積極打房,反而形同幫建商賣屋。再者,「低自備款先甘後苦支付型態,固可協助年輕人跨過購屋首道門檻,但也可能使其錯估日後負擔能力,掉入數十年房貸負擔中。

檢視這個短命計畫原始概念來自英國共享產權,其藉由「半租半買」的設計以降低年輕人購屋門檻後續澳洲維多利亞州也進行實驗,讓年收入低於一定水準者,只需自備房價五%,政府協助付房價廿五%頭期款。然而,如同社宅興建的財源質疑,「桃園市府出自備款」的政見也被挑戰「政府的錢又從哪裡來」?儘管該參選人提出:建商需將政府特別允許增額容積銷售獲利回饋給政府成立基金惟檢視財務平衡的相關精算等,仍有待提出者進一步說明。

民國一○○年(二○一一年)馬總統高舉「居住正義」大旗,此後該詞就被廣泛引用。多年後再次檢視「居住,正義了沒」?透過民主定期選舉相關政見的提出與落實將是需要被嚴格檢視與可期待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