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陷困局 路線之爭浮上檯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634/web/ 

◆  聯合報社論/魔鬼在細節:預算藏著你不知道的真相(系列完)
◆  聯合報黑白集/蔡政府唯一老實樹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陷困局 路線之爭浮上檯面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陷困局 路線之爭浮上檯面


2022-09-01 00: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主要是疫情反覆、執行嚴格的防疫政策,加上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圖為深圳福田區發生群聚性疫情,部分社區被升為高風險區。 路透



在今年年初,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大陸,似乎順風順水,去年的 GDP 成長8.1%,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強權,指日可待,而中國模式的抗疫,似乎證明比西方見效。

但是突然間,疫情來襲,情勢改變:集中檢疫,嚴格清零,似乎不見效,尤其大陸經濟命脈長江三角洲重災區,導致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僅為0.4%,遠低於預期,大陸官方雖一再祭出振興經濟的刺激措施,但效果有限。

更糟的是,疫情在大陸正此起彼落,如今沒有一個省市沒有病例,由於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第3季經濟也很難扭轉頹勢。目前整體消費力疲弱,再加上房地產空前的風險,以及嚴重缺乏投資意願,都是當前大陸經濟復甦的障礙。

未來經濟形勢有多黯淡?執中國企業牛耳的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最近在內部講話預測,未來十年可能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因為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由於戰爭和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起碼在三到五年內不可能好轉。

任正非不是一般人,而華為更不是一般企業,華為與中國大陸政府的特別關係,已經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他的講話格外有分量,未來經濟幾年內看起來是好轉不了。

在這個陰影下,8月初中共中央召開的北戴河會議,外界猜測不只是談人事,替20大報告定調,據說對於經濟政策有激烈辯論,尤其涉及20大未來五年的路線,用中共的術語講,就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

在過去的十年任內,習近平路線主要是「國進民退」,側重扶植國有企業,相對壓制私有企業,對外則強調「一帶一路」的政府對政府投資;尤其在與美國開始貿易戰與科技戰之後,特別強調對國有高科技扶助,以及對網路業掌控,近幾年,還刻意注重收入不均力推共同富裕政策

在北戴河會議中,反習勢力的批判重點正是習的左傾經濟路線,從年初以來,有一批「經濟派」打出的旗號,主張要回到鄧小平路線「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他們抬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為招牌,批評習力主的清零封城,正是造成經濟下滑的近因,而習路線正是導致經濟惡化的遠因。

經濟減速,部分原因也是疫情與全球經濟蕭條,並不能夠全部歸罪於習,反習勢力只能取得局部勝利,讓習必須對人事安排讓步,其中就包括最近傳出的,由汪洋出任總理,而胡春華入常,擔任常務副總理。這也因為部分習希望拉拔入常的心腹,執政省市頻頻出問題,如原本總理呼聲頗高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因為疫情封城,不僅民怨沖天,而且經濟嚴重萎縮,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則因嚴重旱災,導致限電,又不只企業被逼停工,還要千萬市民冒著豔陽,到空曠處做核酸檢查。

北戴河會議結束後,新華社發布習近平去年的一次講話,次日大陸所有官媒統一頭版頭條、一字不改地刊載這條通稿,其中大家關注的是「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代表北戴河會議的結論,即未來五年中共還是續走改革開放的路線。

就在官媒轉載的同一天,李克強南下深圳召集六個經濟大省領導人舉辦座談會要求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穩經濟,並向鄧小平遺像獻花,還公開表示:「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黃河長江不會倒流」,宣示著經濟派勝利

但是習近平畢竟還是取得決定性優勢三連任總書記,他的權力空前集中聲望直追毛澤東,雖然此刻確定了中國未來的經濟政策走向,仍是改革開放,但將來習是否會反悔,祭出民族主義號召以對外競爭為名,堅持自己的路線,勢必會是決定中國大陸命運的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蔡政府唯一老實樹


2022-09-01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審計部報告示警:台電大潭電廠存在天然氣用量缺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界各國都在重啟核電計畫,唯蔡政府無動於衷,準備把問題拖到蔡總統卸任。如果想知道我國供電有沒有問題,你問台電、問能源局、問經濟部、問行政院,都不可能得到誠實的答案。蔡政府唯一的老實樹,是審計部。

審計部報告示警台電大潭電廠存在天然氣用量缺口新建的八、九號機組今明年陸續商轉後,天然氣供應恐將不足達一一五萬公噸。台電的答覆臉不紅氣不喘,稱「將規劃自建燃氣接收站因應」。拜託,爭議多端的「三接」,最快也要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中才會建好,它要怎麼供應今明年就要運轉的機組發電?

政府的不誠實,從總統府開始四月間美國參議員葛理漢來訪,當場推銷波音飛機;總統府新聞稿先是漏譯,後又否認媒體報導。如今傳出,華航將花一千四百億埋單。這下子,是誰在欺騙百姓?近期一波波議員來訪,台灣又有多少帳單要付?

共軍圍島軍演時,台電豪邁地說:「不必擔心煤、氣斷貨。」但區域性斷電的問題天天在各地上演,台電能保證不會再發生嗎?台電本身虧損累累,得靠政府增資一千五百億元挹注才免於破產;它居然還大話不斷,可謂「死豬不怕開水燙」。

相形之下,審計部的「老實說」,因珍稀而可貴。若連這點最後的誠實都不存在了,台灣距大停電就不遠了。









聯合報社論/魔鬼在細節:預算藏著你不知道的真相(系列完)


2022-09-01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達立法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此次預算歲出2兆7,191億元,暴增21%,明年預算執行後加上原有6.6兆債務,總債務將會接近7兆元。記者程遠述/攝影



《透視3高總預算》
蔡政府大肆宣傳明年度總預算創下歲出、歲入破紀錄的「三高」,目的是想用「金額」來混淆視聽,讓民眾誤以為政府很會賺錢也很會做事。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人們若分門別類仔細檢視其中細目,會發現不少預算其實只是為了填補現有虧損,或臨時為選舉買票而堆砌的政策;這些,都是政府決策錯誤遺留的禍根。亦即,所謂預算「三高」,反映的是政府「以債養債」成性;這和人體的「三高」一樣,是會致命的。

這次蔡政府想要隱藏的預算,項目繁多,為了規避人們耳目,刻意將它們分散在不同的歲出項下。例如,在七千一百多億的「社福支出」中,藏著撥補「勞保基金虧損的四五○億元,及「健保基金二四○億元的虧損。以對勞保基金撥補為例,這已是連續第四年,民國一九年至一一一年(二○二○至二○二二年)間,每年各撥補兩百億、二二○億,三○○億,明年再暴漲為四五○億元。蔡總統一上台,意氣風發地大砍軍公教年金,對勞保改革則遲無作為。原來,她不斷利用「預算撥補」的巧門,讓勞保基金的坑洞年復一年地變大變深,迄今已超過一千一百多億。試問,她想把這個爛攤留給誰收拾?

再看其他部門預算中所隱藏的虧損撥補,例如在「經濟發展支出」項下,對台電公司增資一,五○○億元,對內政部住宅基金」則撥補三○八億元,以及對交通部所屬桃園機場公司一五○億元增資。這三項虧損的撥補,主要是為彌補政府決策不當或不作為,此外,還包括政府利用各種「補貼」為民進黨進行政策買票,卻把帳記在政府頭上。

首先,台電公司的虧損,主要是源於蔡政府過去四年不顧國際能源價格的變化,也不顧經濟部訂定的「電價費率公式」,連續八次凍漲導致台電虧損累累台電迄今已虧損近兩千億元,政府只好利用「增資以免台電破產。其次,蔡總統「八年蓋廿萬戶社宅」的承諾大大跳票,為安撫年輕族群,行政院遂趕在選前推出「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金額達三百億元,由內政部住宅基金支應住宅基金早已捉襟見肘,蔡政府只好挹注三百億元,以免它無以為繼。

第三,桃園機場旅客人數最多時,一年曾有近五千萬人次的旅客出入。但歷經兩岸關係惡化陸客止步,再加上新冠疫情的衝擊,去年旅客跌至九十萬人次,三年虧損近百億,只能靠政府增資一五○億元撥補。問題是,如果政府不在出入境及兩岸政策上作出調整,再多撥補也無濟於事,三航廈及第三跑道即使建成,也派不上用場。

綜上所述,中央政府總預算金額看似創下紀錄,仔細觀察,卻是充斥著病態思維和各種掩人耳目的機關。正因為隱藏著種種「投資掩護虧損」、「撥補遮掩政策失當」、「政策買票」等設計,整部預算的面貌和精神也變得模糊。例如,「經濟發展」支出表面上占總預算的十七・八%,似較往年增加;但如果扣除其中對台電、桃機的增資及住宅基金的撥補,實際的占比僅約十%,遠低於歷年的經發支出,甚至僅達占總預算歲出首位的「社福支出」四成。蔡政府熱中補貼撒幣,對經濟發展則不以為意,由此可見。

長於大內宣的蔡政府推出「三高總預算,我們仔細檢視後,發現其間展現的並非政府將大作為的雄心,而是利用公帑填補其決策失誤的坑洞,並假公濟私遂行其政策買票的目的。如此偏頗的預算,將留給下一代什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