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全民加薪 不能只靠道德勸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1355/web/

.聯合報社論/穩定基金是要穩定電價 非穩定民進黨選情
.聯合報黑白集/正當外憂,又來內患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全民加薪 不能只靠道德勸說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全民加薪 不能只靠道德勸說


2017-12-19 03: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近日與工商界大老會談,請大家幫台灣勞工加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卻說,薪資應尊重市場自由機制。換個場景,今年10月下旬安倍首相放話希望日本工商界最少明年幫員工加薪3%,日本產業界龍頭的經團連會長,馬上回應說會積極檢討。
為什麼日本產業界願意配合加薪,而台灣則是打臉政府,或者說出基本工資五年不漲,就願意配合的附加條件,因為台灣政府目前只有喊口號與首長的道德勸說,而日本政府則有完整的配套及論述去說服企業,也有並用蘿蔔與棍棒的政策讓企業屈服。
企業在政府施壓下,對員工加薪,首先衝擊的就是企業營運成本,降低經營者的績效。如果政府要企業加薪,勢必需要提出一套理論,讓企業瞭解加薪雖然短期內會提高營運成本,但是長期而言會使企業獲益。安倍政權在2012年底再度執政後,就開始要求企業加薪,並在隔年提出一套「經濟好循環」的論述。
安倍說,因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成功,企業收益增加,因此希望企業將利潤分享給員工,而員工加薪後會促進整體社會的消費增加,進而使日本企業的利潤再增加,員工因而又可再加薪,這樣社會就會進入「經濟好循環」。
安倍的這套理論,頗具說服力,很可惜無法直接套用台灣。根據聯合國資料,2016年日本的貿易依存度(進出口占GDP比率)只有25%,在全世界207國家中排名第191名,而台灣的貿易依存度高達105%,排行第15名。相對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進出口,日本是一個內需比重高的經濟體。
換句話說,日本企業的營運高度依賴國內市場,台灣則不是。因此日本政府要求企業加薪,增進國內消費,確實會使企業受益,台灣則影響有限。以兩國的領導企業為例,日本經團連內的重量級企業,不管是汽車或電機企業,業績皆高度被內需市場所影響,而台灣的重量級企業台積電或者鴻海,核心業務是全球代工,台灣內需市場對其業績影響有限。
再者,台積電股票有八成是在外資手上,如果台積電配合政府加薪呼籲,降低了營運績效,股東們是否認同,恐怕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政府要企業加薪,一定要先建立一套論述,讓企業認可加薪至少可以增進長期營運績效,否則企業們是很難以「做功德」,去跟股東們交代。
如果短期內,我們政府無法提出讓企業信服的加薪理論,拿出政策也是個辦法。今年安倍放話要企業加薪的氣魄是:「預算、稅制、法規改革等所有政策總動員,創造促進加薪的環境。」安倍的氣魄是說到做到,日本來年的加薪減稅規劃已經出爐。
目前日本的企業法人所得稅率平均是29%,明年度配合政府加薪3%政策的企業,最高法人稅可以降至20%。實際內容是,大企業如果同時進行國內設備更新投資,與調升員工薪資3%以上,調薪總額度的最多20%可以抵扣法人稅。占日本企業數高達99%的中小企業,優惠更為豐厚:中小企業調升員工薪資2.5%以上,並且達成其他指標者,調薪總額度的最多25%可以抵扣法人稅。此外,對於沒有員工加薪,以及進行設備投資的企業,另新增加稅條款。如此蘿蔔與棍棒齊用的政策下,預計明年日本企業將掀起加薪潮。
如此減稅,安倍政權難道不擔心政府稅收不足嗎?安倍敢如此大膽推出加薪減稅政策,有兩個背景。首先,安倍三箭讓日本經濟進入戰後史上第二長的經濟擴張期,政府稅收口袋滿滿。日本政府今年度稅收超過57兆日圓,預計明年度將超過58兆日圓,是泡沫經濟時代以來的新高。
此外,現在日本企業手上握有的現金為210兆日圓,比安倍經濟學開始之初增加了25%。這些現金如未善加利用,對經濟毫無貢獻,也因此安倍才誘導企業為員工加薪並且加強國內投資,這兩者皆可創造國內需求,促進經濟活力。
比較台日政府的加薪政策,日本政府有理論、有政策、有魄力,日本勞工明年可以過更好的日子。台灣目前只有道德勸說,勞工應該是嘆氣連連。眼前《所得稅法》正在立法院審議,政府別忘了手上有政策工具可以用啊!


聯合報黑白集/正當外憂,又來內患


2017-12-18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內以蔡正元為首的人馬,決定不交出孫中山基金會,恐引起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國民黨遭蔡政府鋪天蓋地清算黨產之際,黨內卻也出現了「內患」。在洪秀柱擔任主席時掌控的孫中山紀念圖書館文教基金會,以蔡正元為首的人馬決定不把基金會交出,此事恐引起爭議。
過去國民黨用黨產成立的基金會不少,若主事者別有想法,即難免發生諸如蔣經國成立的「世界基金會」,卻落入親民黨的宋楚瑜之手。如此黨產易手的做法,國民黨過去並不十分在意,畢竟當年家大業大,少幾個基金會並不傷筋骨;然而,這終究是義理不明,是非不清。
孫中山基金會的情況,則近乎「五鬼搬運」。國民黨黨產正遭民進黨清算,這回基金會被占,黨中央若大力追討,恐坐實「附隨組織」之名,黨產會馬上找上門來。主事者顯然也看準這點,所以放手而為,國民黨似乎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事情發生。
國民黨落到今天的局面是其來有自。過去國民黨黨政大員都曾主持大局,但遇到義理有待澄清的灰色地帶,卻選擇便宜行事。
孫中山基金會之事,國民黨在討與不討之間,確實兩難。但越是兩難,越該從大是大非出發;儘管就算追回,最後仍可能落入黨產會之手,但畢竟站穩行事原則。若不追究,坐視黨產如此易手,國民黨恐怕也將失去駁斥黨產會的立場。


聯合報社論/穩定基金是要穩定電價 非穩定民進黨選情


2017-12-18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許多民眾戴口罩上街「反空汙大遊行」,他們在乎的不是電價,而是呼吸清淨空氣的權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沈榮津最近在立法院表示,調漲電價會影響物價,明年四月政府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時,政府將動用「電價穩定基金」,把電價調漲機會壓到「幾乎沒有」。我國電價每年在四月與十月各檢討一次,沈榮津的談話,意味至少明年十月前都不會調漲電價。然而,花掉大把銀子,就能還給中南部一個藍天嗎?只怕不然。
台中、高雄兩市民眾周日上街舉行「反空汙大遊行」,這些民眾在乎的並不是電價,而是呼吸清淨空氣的權利。但蔡政府似乎不了解問題重點,卻以為只要壓低電價就可以消除民怨,空汙問題即可迎刃而解。事實上,民進黨沒說出口的原因,是明年就要縣市長大選,政府正在釋放各種政策利多,電價正是工具之一。也因此,綠委黃偉哲在質詢時赤裸裸說出了民進黨的盤算,指我國電價可能受國際能源價格走升影響而上漲,「但在政治上就是不行(漲價)」;沈榮津則立刻配合演出,做出明年選前不漲電價的承諾。
今年初《電業法》修正通過,其中一項重要改變是成立「電價穩定基金」,要求台電將超額盈餘提撥至這項基金,目前基金規模已逾八百億元。根據《電價穩定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草案規定,動用基金的主要用途,是要減緩電價短期大幅波動對民生經濟的衝擊。以目前國內外能源價格推算,我國電價明年四月調漲幅度約在五%左右,波動幅度並不大;但沈榮津卻宣示,會窮盡一切力量讓電價不漲。
自一九九一年迄今,我國進口能源依存度年年超過九七%,這顯示我國是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國內油電價隨國際能源價格波動是勢所必然。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曾「凍漲」油電價;馬英九上台後,則推動「油電價格正常化」。然而,現在國人只記得馬英九當年推動「油電雙漲」引發的民怨,卻忘了他當年是在收拾陳水扁留下的凍漲爛攤。
當年油電凍漲,造成中油與台電的巨額虧損;解除凍漲後,則造成物價波動。殷鑑不遠,如今民進黨為了明年的選舉,不惜違背市場機制要凍漲電價,更在能源價格波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違反「電價穩定基金」的運用原則動支基金。此舉,美其名是為了穩定物價,骨子裡則是為了穩定民進黨選情。
蔡總統在總統大選前開的能源支票,至今不斷暴露跳票的徵兆。蔡總統選前說推動能源轉型不會造成電價上漲,選後則改口,聲稱每月使用三三○度以下的民生用電戶不漲電價。為塑造蔡總統能源轉型支票可以兌現的假象,沈榮津承諾明年選前不漲電價。但選前不漲,選舉結束後,若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高,我國電價豈非一次要漲更多?再者,八百多億元的電價穩定基金雖是台電的超額盈餘,但實為民脂民膏,為穩定民進黨的選情而動用全民資金,這不是假公濟私,拿國家資源去補貼執政黨競選嗎?
過去十年,國際天然氣價曾出現多次劇烈波動。例如,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後,以大量天然氣發電取代核電,即造成天然氣價大漲。蔡總統二○二五年要將天然氣發電比重提高至五成,未來我國電價受國際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將加大,甚至可能有錢也買不到。一旦國際出現戰爭風險或重大天然災害,天然氣價格勢必突然竄高,那才是動支電價穩定基金的正確時刻。現在,經長卻急著為電價凍漲背書,這是為政治服務,而非為經濟服務。
電價穩定基金是危急時的救命錢,絕不能當成經濟部可恣意動支的小金庫,更不能拿去為單一政黨的選舉挹注。十多年來我國多次油電凍漲,最終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台灣油電價格好不容易回到正常市場機制,不能為執政黨孤注一擲,而走上回頭路。

【重磅快評】兩蔣抓匪諜不正義 蔡政府抓匪諜是國安?

.【重磅快評】兩蔣抓匪諜不正義 蔡政府抓匪諜是國安?
.【即時短評】促轉轉了一圈 轉掉王炳忠的人權?
.【重磅快評】馮部長不能把自己幹成「馮班長」

.【即時短評】不想成民進黨代罪羔羊 時力應走自己的路
.【即時短評】公投門檻世界低 你的一票真能作主?
.【即時短評】藍營北市長牛棚熱身一堆 誰先發?
.【重磅快評】是誰的功德 讓師傅把滷味當seafood賣?

.【即時短評】罷免案難過關 投票率低是關鍵
.【重磅快評】蔡政府獨裁秀肌肉 藍營鬆懶添柴薪
.【即時短評】粗暴修法 民進黨擁抱「新威權主義」
.【即時短評】主席講話沒人聽?吳敦義為何令不出中央
.【重磅快評】空氣突然變好了 誰替大甲媽申冤?
.【重磅快評】水利改制非綁椿? 蔡英文愈來愈幽默
.【重磅快評】馬英九怒創先例 只因錄音檔打趴偵查鐵律
.【重磅快評】小英選邊站 但她沒聽懂莫健的話
.【重磅快評】輕軌改捷運救得了內湖交通?
.【重磅快評】痴情跟蹤與糾纏 以愛為名的「情緒勒索」
.【即時短評】公投摘去鳥籠 飛出來的是什麼鳥?
.【重磅快評】林肯大郡倒塌事件可能在台北市重演
.【即時短評】孫政才的「政治腐敗」去哪了?
.【重磅快評】中共軍機出沒 媒體報導只剩狗血?
.【重磅快評】花媽背書:貪扁可以不必再漏尿手抖了…







【重磅快評】兩蔣抓匪諜不正義 蔡政府抓匪諜是國安?


2017-12-19 20:25 聯合報  主筆室

新黨青年委員會召集人王炳忠疑因涉國家安全法,清晨住處遭到搜索,並在中午時被檢調人員帶走。記者余承翰╱攝影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被控涉違反國安法,遭破門搜索,並被帶走;新黨另三位青年軍也同時被約談和搜索。不論王炳忠等人是否觸法,他們之被搜被逮,卻正凸顯蔡英文極力推動「促進轉型正義」的荒謬性。
「這個國家」很錯亂。蔡英文一方面舉著「正義」的旌旗,要為在兩蔣時期被抓的「匪諜」平反;另一方面卻又拿著「國安」的大帽子,大抓「匪諜」。換言之,除了冤假錯案,兩蔣抓匪諜就是「不正義」,蔡英文抓匪諜就是「維護國家安全」。這是什麼邏輯?
何況,調查人員破門強制搜索時,還悍然拒絕王炳忠律師陪同搜索,已經令新黨主席郁慕明痛批,「搞白色恐怖不能這樣搞」;而《促轉條例》更賦予未來的「促轉會」超越司法的强制調查、搜索、扣押等等權力,一旦「促轉」起步,很難想像,新威權將濫權到何種地步。
柯文哲說,別讓「促轉」成為「勝利者的正義」。然而,成王敗寇的中國封建鐵律,早已在台灣上演。蔡英文凱旋之夜打的啞謎,「謙卑、謙卑、再謙卑」謎底揭曉,如今民進黨「千杯、千杯、再千杯」,正是以「敗寇」項上人頭為杯,紅酒滿溢狂歡。
事實上,近來的情勢,不斷給外界一種感覺:從《黨產條例》到《促轉條例》,國民黨已經被抄家滅產,還株連九族;從統促黨、愛國同心會到新黨,蔡政府對付統派,更儼然不只是警告,而是真正動手了。
蔡政府上台後,擴權有力,治國無能,主張統一或維持現狀未來統一的民眾逆勢大增;蔡英文果真「防禍於未萌」?
是不是綠色恐怖來襲,王炳忠等人有沒有觸法,更需要檢調拿出經得起考驗的鐵證。

【即時短評】促轉轉了一圈 轉掉王炳忠的人權?


2017-12-19 11:26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今疑涉違反國安法,清晨遭調查局人員和員警持搜索票破門搜索。記者余承翰/攝影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今疑涉違反國安法,清晨遭調查局人員和員警持搜索票破門搜索。不過王炳忠的律師如何在門外表達抗議,調查人員一度就是不肯讓王的律師入內陪同搜索,也難怪新黨主席郁慕明會說,「搞白色恐怖不能這樣搞。」
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50條規定,當事人及審判中之辯護人得於搜索或扣押時在場,故偵查時並不包括在內,但法律也未明定禁止偵查中律師陪同。進一步論,律師第一時間趕到王炳忠的私人住所,王自然有權利讓律師進來,除非搜索人員認定該律師在場會妨害搜索,但王的律師一敲門就被拒絕入內,如何證明會妨害搜索,搜索人員此舉作法自有悖於保障被告刑事人權之宗旨?
也就是說,不管王炳忠是否觸法,王炳忠當然可以打開他家的大門,讓律師進入他的私宅陪同,但不管王炳忠的律師在門外如何高喊「請你們開門」,入內搜索的人員就是不為所動,高喊人權立國的民進黨政府,要如何保障王炳忠的基本權利?
且國安法當初制定是擔心解嚴後會有法治真空的情形出現,才訂定特別法讓行政機關有比較多的權力維持國家安全,但隨著台灣民主不斷深耕,在方向上應該是要逐漸回歸普通法的設計,不應該持續給予行政機關過度侵害民眾的權力,但從蔡政府上任後可以看到民進黨不斷試圖藉著加重國安法的刑責跟適用範圍,在解嚴30年後反而朝著戒嚴時期的立法前進,這是民進黨想要的方向嗎?
民進黨執政後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但包含促專條例授權促轉會強制調查、強制搜索、強制扣押,都不需要法院裁准;政院版「資通安全管理法」草案第18條,「政府必要時得派員進入非公務機關場所檢查」,也被質疑有擴權之嫌,現在連涉案人在遭搜索時請律師在場陪同的權利都要被剝奪,促轉繞了一圈,難道又繞回了白色恐怖。

【重磅快評】馮部長不能把自己幹成「馮班長」


2017-12-19 09:57 聯合報  主筆室

國防部長馮世寬。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高彬原攝影



昨天(12/18)上午,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正在審查107年度國防預算,部長馮世寬因而在處理完機密預算部分後,立即告假離開。原來一架中共空軍「運八」電戰機,飛出巴士海峽,經宮古海峽由東海飛回大陸。馮世寬因此離開立院,進入衡山指揮所監控狀況。
近一個月來,中共空軍與海軍航空兵,開始密集進行「遠海長航」,11月18日開始,已經九度飛出島鏈。其中包括五次繞台飛行,以及出宮古、巴士海峽,並且搭配Su-30戰機與加油機隨行操演。在此同時,中共也公開宣布,戰機軍艦「走出去」將成為常態。宣傳機器利用社群媒體,持續發表含意曖昧的圖片或影片,加上「繞什麼島?」之類文字,撩起大陸狂熱網民的情緒,宣稱應該「穿島巡航」。這些言論當然也會被台灣媒體引述。是成功將心理宣傳效果極大化。
相較之下,昨日共機繞台規模遠不及前幾天,僅有一架電戰機,無法採取攻擊或挑釁的行動。這樣的「擾台」規模,是否需要國防部長拋下審查預算的「正業」,親自進入衡指所去坐鎮?
就算共軍出海機隊規模較大,但以國軍對於對岸的觀通與情蒐能量,必然可以曉得:除了出海的機群外,台海當面是否已經增兵?是否真已加強戰備?如果這些現象發生,才代表危機真正升高。相反地,共軍愈來愈頻繁地派飛機穿越島鏈,代表其兵力與地盤不斷擴大,兩岸軍事均衡愈來愈失控。對我方而言,這是長期性的危機,而非李登輝時代的飛彈演習或兩國論般,短期性、針對性的「緊張」。既然是基本面虛弱,解決之道必須治本,是強化實力,而絕非部長親自「進洞坐鎮」。
此外,國防部長設計成文職的目的,就是希望其雖然領導國軍,但不能以「事務官」(軍人)的角度看國防。例如美國歷任的國防部長,多半不是職業軍人出身,正因為部長需要具備的專長,是管理國防部、替軍隊爭取最多的資源、將國家的戰爭機器維持在最佳狀態,而非親身跳下去調兵遣將,越俎代庖指揮軍令系統。
因此,在立院捍衛預算,才是國防部長的戰場;一架運八飛過台灣外圍的國際空域,不是擅離職守的充分理由。
但在我國,至今多數國防部長仍是將領退伍轉任,不少人常忘記身分已變,總覺得自己還是軍人,抓著軍令權不放,把自己當成「太上參謀總長」來幹。尤其當初無緣晉升參謀總長者,一旦當上部長,往往深具「媳婦熬成婆」心態,情況格外嚴重。
這正是馮世寬的最大問題:外界對其印象,往往是口快失言、與立委吵架拌嘴、關注細節「美學」等。至於國軍面臨的結構困境,例如山窮水盡的募兵,例如國防資源長期不足,例如官兵普遍不滿尊嚴掃地,例如年改導致人心惶惶......這些真正需要部長全力捍衛的,不能說馮大鵬沒有注意,但其表現卻離「足夠」還有好大距離。
馮世寬過去還在空軍服役時,就曾有「馮班長」綽號。這一方面是肯定他不愛擺上下級架子,關注基層部屬,二方面卻也是批評他身為高階軍官,關注事情的眼光卻還像是個班長。
從馮部長上任一年多以來的表現,可以看出:「馮班長」優點依舊,缺點也還是故我。


聯合筆記/欠缺優良傳統的司法

.法律沒規定 卻動輒限制出境
.給偵查空間 或當犯嫌「得來速」?
.聯合筆記/欠缺優良傳統的司法
.選舉年撒生育津貼 應先納照顧教育
.為選舉「生」福利 不治本騙感情
.拿阿共擋霧霾…治空汙別耍民粹
.治理空汙 火力發電應改善燃料與控制設備
.文在寅飛重慶 記一段國民政府情







聯合筆記/欠缺優良傳統的司法


2017-12-19 00:16 聯合報  蕭白雪

前大法官吳庚13日辭世。吳庚在卸下大法官時,曾語重心長地說:「不要以為司法不會被干預,每個國家都有干預司法的案例!」 圖╱摘自吳庚臉書


剛辭世的吳庚在卸下大法官時,曾語重心長地說:「不要以為司法不會被干預,每個國家都有干預司法的案例!」
掌權者從透過司法高層人事展現意志,到赤裸裸將手伸進案件裡,或透過管道放話未審先判等手段,從過去到現在,政治人物把司法視為工具,有人堅拒壓力加身;但不論學界或實務界,不分院、檢,從不乏為求仕途迎合上意的法律人。
馬英九任法務部長時因積極查賄,查到烏紗帽被拔掉,曾贏得基層檢察官敬重;但他當上總統後,在連任選前撤換當時全國查賄第一名的檢察長,讓檢察官協會發出聲明質疑馬總統是否忘了切身之痛?因嚴厲查賄黯然離職的「馬部長」,竟在「馬總統」任內讓歷史重演,就算不是他主導,帳依舊算在他身上。
台北地檢署如今偵辦馬英九被控的多起案件,偵查秘密不斷外洩,加上當年檢察長遭馬拔官恩怨、即將到來的檢察總長角逐戰,諸多作為不免遭來質疑。
連檢察官協會日前一份希望各界尊重檢察官行使獨立職權的聲明中,都要「嚴正呼籲檢察官群體」,共同維護純淨的辦案空間,始為司法之幸、全民之福。
大法官可再任大門一開,加上我國司法院長兼掌審判、司法行政及人事等大權,上任司法院長認為司法權不宜主動介入的釋憲聲請案,新任院長第一天上任就找負責的大法官探詢,後來果如圈內人所料作出預期般的解釋。
法律人群體當然並非全是軟骨頭,抗拒上級施壓事件仍時有所聞;只是,當掌權者在決定司法首長人事時,總是以藍、綠的政治光譜或辦事是否能合己意,而非能力表現及風骨為標準時,難怪法院判決見解、檢察官偵辦標準總有歧異。
從法院判決見解不一,到檢察官辦案標準不一,長期以來不只磨損司法公信,更讓政商權貴有更多空間影響司法。
看看多少司法高層們退休後,轉任企業門神、上市櫃公司獨董;只能感慨,司法院前院長翁岳生上任不久時曾說,「我國的司法缺少優良的傳統」,十幾年過去,依然如故。




法律沒規定 卻動輒限制出境
許文彬 ∕ 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 / 聯合報
在刑事偵查、審判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以及稅務機關對於欠稅的納稅義務人,往往做出「限制出境」的強制處分,不免影響憲法所保障的人民自由權利。故於實務及法制自應妥善權衡,適當節制公權力的行使,期能符合法理上的比例原則。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日前舉辦公聽會,探討「限制出境法制化」的議題,法界人士多認為確有合理之法制化的必要性。

「限制出境」處分,既影響受處分人生活上或事業上的活動自由,目前法律又沒有「限制期」究該多久的框限,對於國民之人權造成不利,故應從立法上妥適規範。

在刑事法律尚未完備之前,「限制出境」四個字並不是法條上的用語;當前的司法實務運作,乃是從刑事訴訟法所定的「限制住居」衍申而來。然而,檢視其法定要件,在偵查程序,依第九十三條第三項規定,必須是:被告因拘提或逮捕到場者,檢察官經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符合羈押要件」的情形,只是尚無「羈押之必要」時,始得逕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而在審判程序,「限制住居」的原因要件,依第一百零一條之二規定,也是一樣。

至於「羈押之要件」,則是被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二、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證據或串證之虞;三、所犯為重刑之罪名,或是法條所列「得為預防性之羈押」的罪名。

從而可見,「限制出境」處分既是依據「限制住居」的法條而為;則其前提,當然也必須是被告有了「法定羈押要件」存在的事實,始得為之。因此,執法者行使公權力要作出此處分時,理當先行訊問受處分人,當面告知而使其有表示意見的機會。於決定處分時,除通知境管機關外,亦應作成書面並敘明理由送達受處分人。

在刑事法律尚無「限制出境」的明文規定之前,法務部、司法院亦宜函示,提醒轄屬檢察官、法官,切實遵照有關「限制住居」法條所定要件辦理。並應儘快立法,作出「限制出境」的明文規範;包括應有「期間」多久的框限,以及受處分人若有不服之救濟方式。至於稅務行政處分之運作,亦當如此,期臻妥適。

衡諸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限制出境」處分通常僅須適用於具有相當身分地位的刑案被告。例如:外國人或華僑在我國境內犯罪,為防其離境或返回原住地致無法到案;或為防本國人犯重罪之後逃亡國外。至於欠稅案件,也該有更為合理金額之門檻,以及期間之框限,不宜浮濫。

總之,「限制出境」處分之具體法制化,應速實現,審酌、權衡其必要性,以維受處分人之正當權益,並彰顯司法公平正義形象,以及行政機關妥適行使職權之公信力。


 
給偵查空間 或當犯嫌「得來速」?
張嘉宏 ∕ 彰化地檢署檢察官 彰縣員林/聯合報
民進黨立委李麗芬提案修正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希望擴大警方不予解送逮捕人犯的範圍。圖為台中警察查緝毒品。 記者游振昇/翻攝
民進黨立委李麗芬提案修正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希望擴大警方不予解送逮捕人犯的範圍。理由是現在現行犯得不予解送的門檻是最重本刑一年有期徒刑,而竊盜罪最重本刑五年,以致老婦偷摘野花或貧窮少年偷竊食品果腹等輕微竊案也要解送,甚且留置過夜,可見以刑度區分,太過粗略,並增加檢、警負荷。

整理其問題意識,主要是認為情節輕微案件之強制解送,對犯嫌跟檢、警都是負擔,所以能免則免。

強制解送或留置過夜,對犯嫌是種負擔嗎?從人身自由受拘束這點著眼,答案似為肯定。然而,解送制度的宗旨,是讓「逮捕者以外之人」審查逮捕是否合法,所以解送其實是逮捕者的義務,要求法院審查則是人民的權利,這道理白紙黑字寫在憲法第八條,具體規範在提審法。

至於實然面,由於警方立案的刑案都要交給檢方處置,而檢方的結案選擇常與被告答辯內容高度關聯,是以檢察官一般都會親自偵訊被告,沒解送的也會傳喚。換言之,只要被逮捕,去一趟地檢署是免不了的,真正值得研究的,應該是如何讓犯嫌跑一趟就好。

留置過夜的出發點同樣是保護人民不受夜間訊問,但現行實務作法,犯嫌若未收押,留置時間不能折抵刑期,確實吃虧,監察院一○二年間調查報告已建議修法解決。

然後是逮捕機關職責的定性問題:逮捕現行犯及後續調查,應該評價為公權力的必要行使,還是對犯嫌作息的打擾?換個方式說,我們要賦予第一線檢、警維護治安的操作空間,還是當成犯嫌的得來速?檢、警的工作負擔將隨上述抉擇而定。

日本警方有微罪處分權,是以逮捕現行犯後,除了在四十八小時內解送檢方,也可以釋放,不過微罪處分有一定的程序,不是放了就沒事了。我國民代常會關心警政,是否適合引進,需要慎重思考。

再者,日本二○一五年統計,刑案逮捕率卅五點五%,但警方逮捕後僅六%釋放,解送檢方聲請羈押比例高達九十二點七%,由此可知絕大多數日本犯嫌被捕後會先關個十來天,檢、警抓緊這段期間完備事證,接近百分百的有罪率其來有自。

相對於此,我國檢、警在逮捕後的關鍵階段,偵查時間只有廿四小時,一切偵查作為被迫極度壓縮,事後要加倍補救,毋寧才是最沉重的負擔。草案的悲憫觀點,視野稍嫌侷限,若能轉化為提升基層偵查能量的動力,才是更大的功德。





選舉年撒生育津貼 應先納照顧教育
王順民 ∕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 / 聯合報
明年是地方縣市長的選舉年,不少縣市政府陸續開辦各項社會福利措施,包括嘉義市的幼兒托育產檢補助、新竹市的四歲讀公幼免學費、高雄市調高生育津貼、台南市私幼收費公幼化和台北市的私幼補助等等。

上述林林總總的政策性福利,主要是鎖定少子女化,但既是人口海嘯的國安危機,那麼,高齡化所造成摧枯拉朽的衝擊,自然也不可小覷。因此,應該考量的就不能只在勝選,而是公共資源配置的機制設計,能否兼具應有的文明化內涵?而諸如上述種種補貼之間,其資源排擠、社會效果與成本效益,甚至會不會造成世代債務,也應有總體性評估。

事實上,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人口海嘯趨向,還是應該思考以「家庭」為本位的照顧機制,究竟出現什麼樣的變異?也就是要針對當前三明治世代及其背後糾結照顧負荷的運作困境,思考落實「照顧教育」的必要性。

誠然,三明治世代所固著依附的乃是一種涵蓋祖父母、父母以及子女的三代關係,但是當今三明治世代的互動內涵,已然出現量質俱變的微妙轉化。過往是第二代的新手父母用以呵護第三代子女的「托育照顧」,業已轉換成同樣的第二代,卻是要去面對守護第一代年邁父母的「居家照顧」,如此衍生的相關需求與所需的專業知能支援,也有不同。

因此,倘若上述產檢、生育、私幼等等的補貼措施,可以被視為某種的「生養津貼」,那麼,照顧負荷另一邊的「奉養津貼」,是否也有通盤檢討的必要?

無論是從人口紅利轉為世代赤字,抑或是高齡少子女化現象所招致的衝擊影響,擺在眼前的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高年齡世代,必須憂心第三代子女如何安居樂業,以及第一代年邁父母如何長期照顧的真實困境。

總之,三明治世代已不再只是單純上下兩片所覆蓋的「陽春三明治」,而是中間被夾雜照顧、照料與照護等多層次生活需求的「總匯三明治」。如此一來,不是家庭成員被迫直接投入人身看顧,便是委求於商品市場裡諸如托育服務、居家服務乃至機構照顧等的購買式服務。而此一買斷、切割與保護或替代的照顧型態,自然是讓居家式的不當托育或者養護式的機構虐待,成為預料之中的演變後果。就此而言,德政式的補助津貼,反而是共犯結構裡的幫凶甚至是首謀。

回應高齡少子女化的人口變遷趨向,照顧教育已經是必須兼具的公民教育內涵。漸進且可行的因應措施,應該是在其向政府申請補助、津貼等等相關權益時,可將托育人員或照顧服務人員的知能訓練,納入申請補助的規範要件,藉此增加家屬本身的照顧能力。此一照顧教育公民化與家庭化,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變革工程,遠遠勝過遍地撒錢的福利津貼。


 
為選舉「生」福利 不治本騙感情
梅筱梵 ∕ 教(新北市) / 聯合報
自從年屆適婚年齡,來自親朋好友的紅色炸彈就未曾間斷過,每當與身邊的新婚夫妻們閒聊未來的規畫,生兒育女常常不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原因不乏「先買房啦!還沒安身怎麼立命?」、「環境不好,怎麼生?」等回應,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使年輕人不敢貿然計畫生育,也恰與二○一七年的年度代表字「茫」相呼應,連自己都前途茫茫,怎麼能生個孩子茫上添茫?

看見許多縣市為因應選舉年紛紛送出社會福利政策給選民,使選民「有感」地方政府的施政效力,其中又以婦幼福利最熱門。大方送出政策紅包固有其作用,但潛在的問題仍然存在。物價房價還是高,勞動環境也沒更好,食品安全的檢查落實了嗎?空氣汙染問題改善了嗎?教育改革的大業完善了嗎?如果最基本的生活品質、環境品質與教育品質都無法保障,送再多婦幼補助仍是徒勞,年輕人依然不敢生育。

況且各縣市政府的補助多針對幼兒,但是「生」是一時的事,「育」卻是長遠的事。我服務的學校位處偏鄉,很多家長用了許多時間擔負生計,卻無暇教育他們的孩子。社會結構問題使部分家庭失功能,進而衍生出其他問題。如果不改善潛在的社會問題,再多補助也難使這些本來就居於劣勢的孩子翻轉他們的社會階級。

各縣市政府在祭出福利政策的同時,也應該考慮潛在問題該如何解決,而非給選民四年一次「有感」福利,甚至有些福利還在選舉完後就調降,這不是騙選民的感情嗎?


 
拿阿共擋霧霾…治空汙別耍民粹
鍾國生 ∕ 商(台北市) / 聯合報
上萬民眾上街爭取呼吸基本人權,向政府吶喊要求「一口好空氣」,但官員卻聲稱,汙染源成因複雜,要全方位整合才有效,讓民眾對官員的無感搖頭。還有官員把汙染源直指對岸所為,只想替自己的無作為轉移焦點,這種意識形態治國也是讓民眾集體上街的原因。

環保署一味解釋汙染源的成因,還說只管電廠空汙治理將是原地踏步,擺明了護航發電。環保署長對於國營事業大廠排汙減量五十%,也高喊做不到,只會承諾課徵高額空汙費。殊不知這種「罰錢了事」的解決方案,在人力有限又難以查緝的口號下,只會讓汙染廠繼續耍「有錢就是大爺」,寧用錢買汙染而不去做好積極防治設備的心態。碰上這種無心又無能的官員,「只要一口好空氣」根本是遙遙無期。

面對群眾,雖然署長提出三大承諾,但都只是停留在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報載卅七%的移動汙染源以大型車及二行程機車汙染為主,但環保署查緝多年,難道全是做表面功夫嗎?還讓烏賊車趴趴走,唯有禁駛及加速替換才是手段。

而工業汙染源又以鋼鐵與化學業為大宗,即使提高空汙費也無濟於事,不如停產或歇業才能產生嚇阻作用,唯有要求汙染廠做好空汙防治設備的增添,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又,道路及裸露地揚塵及電力業是其他汙染源的主要來源,加上政府一意孤行以燃煤為發電主力的政策,更使未來空汙雪上加霜。我建議總統偕同環保署長、台中市長及官員去煙囪下的麥寮新吉村住一夜,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不管白貓黑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治空汙不耍民粹,既然空汙問題成因複雜,應先把汙染源搞清楚,不要動不動就拿「阿共」來愚民以推託責任。天天紫爆,人民要求呼吸權已刻不容緩,請拿出方法來整合各部會一同整治汙染源。若民選政府無法為人民做實事解決問題,下次就換人換黨做做看。


 
治理空汙 火力發電應改善燃料與控制設備
張以文 ∕ 台電新變電站工地、營造廠環保負責人(苗縣竹 ) / 聯合報
空氣汙染已是全國重大環保議題,尤其是燃煤發電。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空氣汙染已是全國重大環保議題,尤其是燃煤發電。以筆者多年從事環保工作經驗看,主因在環境影響評估問題,業者開發前低估汙染排放量,導致現在空汙嚴重,開發單位應依據環評法,提出改善因應對策,供環保署環評審查。

環保工作者都知道,不管是空汙、水汙或廢棄物要改善,源頭減廢最為有效,其次才是製程,再來才是末端汙染處理。我們看到灰濛濛的一片景象,那是空汙排放物已形成氣懸膠,汙染物大家「分享」,難以收拾了。

按照空汙管理理論來看,改善的面向,可從源頭燃料到末端煙囪廢氣擴散來探討。源頭使用的燃料成分,應使用低硫量、低灰分及高熱值的良質煤,可否更換燃燒器,採用雙燃料以最適化混合燃燒,例如:煤與天然氣,或煤與燃料油,這樣燃燒過程及發電效率,將能達到可行性的最佳點。廢氣排放前,是否已採最佳之控制設備,例如:針對細懸浮微粒PM2.5以相匹配之靜電集塵器收集或其他更好的設備。總之汙染處理應採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

呼吸清淨空氣,是最基本人權。在此也建議國人平時少開車,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響應節約用電,避免露天燃燒,例如燒稻草、燒紙錢等。空氣已經汙染嚴重時,再遇到無風無雨的好天氣,還有車輛移動性汙染排放,太陽光的紫外線與原生汙染物產生化學反應,製造衍生性二次汙染物,那就更不妙了!總不能老是靠老天爺仁慈,每天颳大風或下大雨吧!


 
文在寅飛重慶 記一段國民政府情
鄭弼儀 ∕ 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 聯合報
南韓總統文在寅「破冰之旅」,還特別遠飛重慶訪問,至韓國臨時政府舊址向國父金九銅像鞠躬。韓國臨時政府曾在抗日陪都,受國民政府給予極大援助。

當年韓國臨時政府並沒有任何國家承認,而國府雖也未正式承認,但儘量協助訓練地下武裝及情報員,尤其為韓在國際範圍擴大影響。現今韓國憲法前言中即提「吾等大韓國民繼承了在三一運動中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法統」,自一九一九年三月一日起,四月十日流亡上海的韓國志士提議,並在杜月笙協助下在法租界住所召開代表會議,決定成立臨時議政院作為最高民意機關,十一日召開臨時議政院第一屆會議,四月十三日正式宣布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國民政府遷往重慶,而金九所領導的韓國臨時政府亦隨之遷往,金九的繼任者即是李承晚;李氏曾於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廿七日親訪台灣,並為感謝我政府對韓國昔日的支持,特別頒贈大韓民國勳章予蔣中正。此一勳章現仍收藏於中正紀念堂內。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盛治仁/聽障能打電話…美國怎麼辦到的?

.王健壯/這個政府像一路狂飆的火戰車
.方祖涵/影響無遠弗屆的美國稅改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羅智成/三代同行
.林祖嘉/脫歐談判對全球化有影響嗎?
.王正方/超級ATM取款機
.黃介正/川普版國家安全戰略來了

.葉銀華/如何建立金融業吹哨者保護制度?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洪蘭/當孩子不識「文以載道」四字
.馬凱/請為台灣與年輕人打開一條生路
.薛承泰/益者三友與三有
.王文華/「剛好」,比「最好」,更好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意義和熱情

.王健壯/總統那則獨白式錄影談話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2017-12-18 23:42 聯合報  施振榮

台灣未來在AI領域的發展有很大的機會,不過很重要的是,應該要發展「以人為本」的AI應用,如此才可以為台灣創造前瞻性價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賴清德出席106年教育基金會年會致詞時強調,教育因AI產生重大變化,以後的教育將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凸顯人的價值,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將過去。 記者侯永全/攝影



人工智慧(AI)的時代已來臨!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第一波工業革命帶來引擎的出現,速度、載重都遠勝於人,讓人的體力可有效延伸;第二波工業革命,電腦的發明下,讓腦力可大幅延伸。如今AI時代來臨,電腦運算速度大幅突破,物聯網蒐集大數據以及雲端運算的發展,再加上大量人力與資源的投入,將造就AI有進一步突破性的發展。
對於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之間的差異,我個人的觀察認為,人腦的優勢在於處理「活的東西」(變化、整合、不可預測的事物);至於人工智慧的強項則是針對單一能力(如運算、辨識分析圖像、分析大量數據)的表現會遠遠超越人類,主要是處理「死的東西」(重覆性、較沒變化的事物)。
在AI快速發展下,很多趨勢觀察家也提出未來AI將會讓很多工作消失,取代人類原本許多的工作機會。對此,我倒不那麼悲觀,雖然AI的出現會讓許多工作消失,但相信未來也將會創造出許多新的工作機會,只是工作型態會與傳統有所差異。
因此面對AI新時代來臨,未來我們也要有新思維。從王道的角度來看AI的定位,我們應該「把AI當成和人類一起共創價值的夥伴」,AI雖然不是人類,但其能力及表現已達「類人類」,但尚無法完全替代人類。
尤其以AI的現有能力來說,也還無法勝任成為領導人(王者),因為身為領導人,必需能自發性地思考未來,要有六面向價值的觀念,能重視間接、無形、未來的隱性價值,要能兼顧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恐怕在短期內,人工智慧還做不到這個程度。
此外,我們可以將AI視為人類的「分身」,借重AI這個工具,來協助我們完成許多的工作及任務。AI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個過程,不用過度擔心因為AI出現會對社會造成一些衝擊,因為人類文明的演進就是如此,每個時代總是會有創新的事物出現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倚賴AI,人類與AI「分工合作」才是最佳的相處之道。就像當年日本大力推動電子業導入生產線的全自動化,但後來還是失敗,因為電子產業變化太快,有時光靠自動化沒法因應產業的變化,中間還是需要靠人來調整配合。太相信全自動化,因缺乏彈性,最終反而失去競爭力,反而人與機器協同工作才是勝出的關鍵。
同樣道理,AI應用在服務業,也無法完全取代人的服務。AI取代的是固定、一成不變的工作,但在服務業的現場,經常需要應變,也會面對很多突發、不可預測的情境,仍只能靠人來處理。因此我們可以「把AI當和人類一起共創價值的分身」,將簡單的分工委由AI來完成。
對於AI這個大趨勢,我也認為,台灣未來在此領域絕對有很大的機會,不過很重要的是,應該要發展「以人為本」的AI應用,如此才可以為台灣創造前瞻性價值。
對於台灣發展AI的定位,台灣應該聚焦在華人文明的AI應用,同時借重台灣過去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成為全球AI應用的科技平台及關鍵性硬、軟組件的供應者,在未來全球AI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全球的夥伴。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