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綠電政策切忌躁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936/web/

◆  聯合報社論/賴揆先問內閣得到多少民意信任吧!
◆  聯合報黑白集/坑坑洞洞的行政院
◆  經濟日報社論/綠電政策切忌躁進








經濟日報社論/綠電政策切忌躁進


2018-12-18 02: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日前預告將大砍明年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引發開發商和經濟部互嗆,近來卻傳出營建署、漁業署擬加速發出籌設許可函,以協助業者本月就能與台電簽購售電合約,拿下每度5.8498元的最優躉購費率,等於讓外商業者可多拿2,000多億元電費收入。
民眾不解的是,蔡政府才在九合一選舉潰敗得灰頭土臉,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反而幫躁進的非核家園解套,使執政黨不必急促推動綠電而搞得狼狽不堪,監察院也才對離岸風電多花費9,100億元而糾正經濟部,非主管的內政部和農委會卻從側翼配合,大開方便之門,令人懷疑政治干預已經升高至行政院以上。問題是,行政院長賴清德已表明元月總預算通過之後內閣總辭,實質上已進入「看守時期」,卻作出增加民眾負擔2,000多億元的重大決策,難道不怕將來被追究行政和政治責任?
一樣遭人非議的是聽命行事的中央機關。離岸風電必然衝擊風場附近的漁業,而漁業署卻在業者尚未與漁會達成共識前,直接跳過漁民團體,搶先發出有條件同意函,引發漁民團體不滿而表示不惜「海上見」,損害漁民對政府的信任,對風電開發徒生滋擾,可謂咎由自取。而營建署依據海岸管理法審查,因風場及纜線涉及近岸海域、潮間帶及「海岸保護區」等特定區位,纜線上岸段涉及共同廊道、航行安全等議題也待釐清,這些都是前所未見的案例,本來就應審慎處理,且能源局未針對所有業者協調整合,以致風場及纜線彼此範圍重疊,加上相關地方政府已經改朝換代,中央機關更應善盡把關之職責,才不會衍生後續爭端,反而拖累綠電進程。
要負全部責任的當然就是經濟部。離岸風電不參考太陽光電的競標躉購模式,反而採取先遴選躉購後開放競價的作法,證明是大錯特錯,讓獲選的業者賺取的每度電費5.8元,為國際行情的兩倍,迫使台電每度多負擔3.3元,當然讓外商業者喜出望外而踴躍申請,導致裝設量(3.8GW)又是原定目標的三倍多,等於每年的購電成本多付了455億元,一價到底20年等於民眾要多負擔9,100億元,將使電價上漲8.3%。主管的經濟部如此的不專業,難怪遭致監察院糾正,卻仍大言不慚地表示是後來的競價制省下了4,000億元,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更離譜的是,即使是為了發展本土產業鏈(包括風機、海事工程、水下基礎、纜線)而不得不付出較高的電價,但依據金工中心的研究,多花費9,100億元也只能帶動1,646億元的產業帶動效果,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何況,無論是由台電吸收或轉嫁全民負擔來當冤大頭,等於人民以高電價及高物價來補貼外商離岸風電業者和本土少數業者,經濟部的能源政策和產業政策實在荒腔走板
再就綠電的功能而言,專家都認為僅僅只有減少部分火力發電的功能而已,因為夏季無風對「尖峰用電」的調度幫助不大;秋冬季節如果沒有風,中南部空汙嚴重,風電無用只好火力發電全開,空汙更加嚴重。太陽光電原訂在民國114年(2025年)要實現20GW的裝置目標,目前已經嚴重落後,粗估至少需要30年才有可能實現,且這些綠電無論如何發展,都是輔助電源而非基載,長期更依賴儲電設備和電網設計,才能避免供電不穩或缺電的問題。
金管會也放寬對離岸風電的融資限制,甚至建議以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模式提供業者融資,勢必升高國內金融業者的融資風險,基於「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前車之鑒,建議國內的金融業應當更深入瞭解綠電潛藏的風險,審慎參與融資,以免因涉入錯誤的能源政策而遭致重大損失。







聯合報黑白集/坑坑洞洞的行政院


2018-12-18 00: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內閣五個部會首長懸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就任一年多,內閣出現了一個奇景:撇開政務委員和虛級化的省主席不論,三十六個部會首長多達五個懸缺,其中四個由副首長代理,另一個是正副首長到秘書長全部留白。現在,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請辭參選民進黨主席,年底前這數字至少還要加一。
這種政府坑坑洞洞的窘境,近年大約只曾發生在蔡英文當選後就任前的馬政府看守內閣時期。但現在只是蔡總統的第一任,賴內閣亦非看守,卻出現內閣千瘡百孔的情況,對蔡政府而言實在難堪
問題不只是難堪,問題是國家要正常運作,政府卻無法維持完整架構。爭議極大的「東廠」促轉會已被外界認為「不如廢掉」,其餘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都負有重責,中選會要處理選舉及公投事宜,亦不可謂不重要。府院高層卻任令這些部會群龍無首,無意填補
出現這樣的奇景,有多重因素。首先,賴清德隨時都可能去職,現在若補人,新揆來了又得總辭;其次,民進黨的人才庫顯不足因應「完全執政」之局,又不願海納百川向外覓才;最後,蔡政府敗象漸露,如今要邀請人才入閣,更加不易。無論哪個原因,都只能說是民進黨上下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諷刺的是,這些要為政策負責的閣員甄補聲聲慢,府院都不急;倒是台灣金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總統表姊林美珠當上董座。雖說表姊後來閃辭,但其間效率的雲泥之別,還是令人驚異。








聯合報社論/賴揆先問內閣得到多少民意信任吧!


2018-12-18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賴揆指示NCC進行媒體信任度民調遭質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閣揆賴清德接受政院發言人Kolas建議,指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進行媒體信任度民調,遭質疑這是對媒體進行考核干預,是不當的作法。該發言人強調,這項作法是參考歐盟作法,針對人民收視行為做基本普查,無關考核。事實上,此舉除傷害新聞自由,也更反映政府逃避責任。
要對媒體進行民調,並非完全不可,但絕不該由政府部門執行,而應由具公信力的民間機構為之。更何況,民調之為用,主要是作為政府探尋人民對特定政策的意向,作為決策調整參考之用。而民進黨選舉慘敗,主要就敗在蔡政府執意而為,不聽取民意及各項民調所致。在這種情況下,賴揆不反省自己對民調的漠視,決策悖離民意,卻反過來要拿民調當工具對媒體下指導棋;此舉作為「選後檢討」,還真是備極諷刺。
以日前的「蔡柯會」為例,兩人會晤中曾有一段「消失的十五分鐘」;事後媒體追問,蔡英文說「我不曉得你相信不相信」,兩人其實只談市政。關鍵就在這裡政治上有許多不透明的事,人們不相信政府的話,不相信關門密會沒有政治交易。也因此,政府要針對媒體做信任度調查,完全是角色錯亂;因為更該做信任度民調的,正是政府本身,尤其當蔡政府的支持度已低到這個地步。
進一步看,Kolas所提的歐盟媒體信任度民調,和賴內閣目前想做的事,也截然不同。歐盟今年二月對廿八個成員國民眾所做的媒體信任度調查,旨在了解民眾對於假新聞和網路謠言的認知與態度,同時只是一次性的調查。誰料,蔡政府隨手拿來套用,竟然就變成官方針對媒體信任度的民調,而且立即指定NCC主導。
假新聞和網路謠言確為民主運作帶來困擾,影響民眾對真實的理解,媒體獨立性與可信度也令人擔憂。歐盟所做的,是要了解假新聞與網路謠言存在的狀況,盤點相關法制架構,思考立法限制假新聞的可能性。為此,歐盟先進行了廣泛的公共諮商,並由相關學者、社群平台、新聞媒體與公民團體代表組成高階顧問小組,研究應對假新聞的策略。亦即,歐盟的委外民調是一個跨國的資料蒐集,包括民眾對不同管道新聞與訊息來源的信任程度、接觸假新聞的頻率、分辨假新聞的信心、假新聞的影響等面向。
但蔡政府的下意識,似乎把假訊息和媒體畫上等號,一提到防制假訊息,就質疑媒體的可信度。歐盟的民調是為掌握假新聞散播情形與民眾認知,據以研擬因應對策蔡政府卻畫錯重點,直接把矛頭指向媒體,難怪被質疑是挾民調對媒體進行考核歐盟的調查是一項客觀的跨國行動,由各方代表組成的高階顧問小組進行,民調也委外進行但在藍綠對峙的台灣,卻要由NCC一手操控,如何不引發打壓新聞自由的疑慮
蔡政府執政後,從研訂《保防法》及《促轉條例》、介入國語日報、東廠事件到豐年社事件等,不斷出現限縮言論、操控媒體報導的傾向,NCC的獨立角色也常遭質疑。如今在行政院「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下,政府如火如荼進行系列修法,在在令人擔憂踩踏民主紅線。包括擬議中的《國安法》、《社會秩序維護法》與《數位通訊傳播法》等修法工程,則存在更多疑慮
防制假訊息危害,媒體、社群、企業與政府都有相應的責任,民眾的認知與態度也是重要的防線。無論如何,打假必須確認言論與新聞自由的底線不容踐踏,必須避免濫權與寒蟬效應。事實上,新聞自由正是對付假訊息的利器,政府立即、公開的溝通也是必要條件,政府本身更不應成為假訊息的製造者。
賴揆奢談對媒體做信任度民調前,請先學會尊重民意和民調,尤其在民眾不滿意度那麼高的時候

【重磅快評】敗選的懲罰?高雄大眾運輸免費悄悄喊卡

◆  【重磅快評】敗選的懲罰?高雄大眾運輸免費悄悄喊卡
◆  【重磅快評】「美少女」獨守空閨 誰讓圓仔不性福?

◆  【重磅快評】國民黨還在從阿嬤的嫁妝箱中找人嗎?
◆  【重磅快評】陳思宇會是戳破柯P神話的「吳音寧」?
◆  【重磅快評】聯合國氣候峰會不關台灣的事?








【重磅快評】敗選的懲罰?高雄大眾運輸免費悄悄喊卡


2018-12-18 16:15 聯合報  主筆室
高市府去年推出冬季大眾運輸免費措施,今年冬季喊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天高屏地區民眾難受,一早起來各地空品測站陷入「紅海」, 高市環保局說此番高屏空汙非境外汙染物,而是濁水溪揚塵」,這樣的真相沒有讓鄉親心裡好受,因為大家突然想起來,去年底才推出的實施「冬季大眾運輸免費措施」竟悄悄隨著綠營選舉落敗而終結,難道這是敗選的懲罰嗎?
今天上午高雄屏東的空品測站全部都是紅色警戒,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表示今晨高雄空氣品質紫爆,且與境外汙染物無關高雄市環保局空噪科長黃家俊附和說,源自中國大陸京津冀地區的霾害只吹到台灣的東北角,高屏今天的空汙的確非境外汙染物造成,而是濁水溪的地表揚塵
環保單位罕見不把汙染元凶推給境外汙染物,但即使今天的汙染元凶真是雲林濁水溪揚塵,真相是查出來,但高雄民眾並沒有因此心裡舒坦,因為去年12月首次實施的「冬季大眾運輸免費措施」突然就沒有了
想起去年因為南部空汙嚴重,為了減少車輛排汙,市府冠冕堂皇推出大眾運輸免費,那時的花媽何其霸氣啊,實施後一個月,高雄市府交通局還特別統計,指去年12月捷運總運量較前年同期增加43萬2,510人次、成長7.7%,尖峰時段數據增幅26%,實施成效顯著。
花媽升官北上後,六月間代理市長的許立明也信誓旦旦地說,今年冬季會再實施大眾運輸免費搭乘措施,因為從去年秋冬轄內前20大工廠汙染排放量降低21%,為歷年新低,細懸浮微粒紅色警示天數從51天降到31天,是歷年10月至隔年3月同期中最低,空氣品質有改善,冬季大眾運輸免費措施對減少空汙有很大貢獻,所以今年會再繼續辦理
這是九合一大選之前,許立明開出的支票,但是隨著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其邁落敗,高雄市府卻馬上改口說,今年空汙持續有改善,市府目前又處於看守期,不適宜決定重大政策,一切尊重未來「韓市長」的決定,等於是宣布優惠隨著選敗而喊卡。
但人算總不如天算,空品不因市府不推冬季大眾運輸免費措施就不出狀況,十二月已過半,看來,高雄鄉親十二月是享受不到去年的優惠,問題倒不是市民真的可以因此省多少錢,而是高雄的空氣是否真的變好了,高雄公共運輸的成效有沒有有效提升?
市府用市長換人做的理由對冬季大眾運輸免費措施喊卡,只給民眾政治操作的感覺,如果有實施和沒實施都沒差,那去年推的免費措施不就是政策買票嗎花媽如此。許立明亦然,如果今天是陳其邁贏了,市府還是不是照舊推優惠呢?所謂「一切尊重未來韓市長」,是抹滅綠營政策買票的擦拭布而已







【重磅快評】「美少女」獨守空閨 誰讓圓仔不性福?


2018-12-18 10:26 聯合報  主筆室
大熊貓圓仔。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兩岸關係僵滯,已屆婚配之齡的木柵動物園熊貓小姐圓仔無緣參加在成都舉行的大熊貓繁育交流活動,牠得再獨守空閨至少一年大熊貓繁衍下一代難度很高,錯過一年,可能就會以無子嗣終老圓仔是兩岸關係僵滯的直接受害者
成都舉行的大熊貓活動不只是嘉年華盛會,大陸剛成立「大熊貓國家公園」,面積幾乎是四分之三個台灣大,目的是解決因人為開發造成大熊貓棲地碎裂、孤島化,營造野外大熊貓存活的空間,更是大熊貓族群空前盛事。五歲的圓仔若能送回大陸配對,再有幸野放山林,將是大熊貓復育的生力軍
圓仔的際遇「成也政治、敗也政治」。十多年前連戰訪陸「連胡會」,胡錦濤把圓仔的爸媽團團、圓圓送給台灣,請注意,是「」給台灣,所有權屬於台灣;不似大陸「租借」給多個國家展出方式,熊貓所有權歸大陸,若出生幼仔,滿四歲就得送回中國。台灣擁有大熊貓所有權,在台灣出生的圓仔當然是台灣囝,不必送回大陸。
糟糕的是,圓仔必須要在大陸的大熊貓種群中取得優質基因,才可能繁衍優秀的下一代,尤其圓仔若有幸進一步野放,培養自然棲地的生存能力,進而增益其基因多樣性,對圓仔、大熊貓族群都是好事。
其實,上世紀九○年代已故洪文棟、王光平等動物界人士致力引進大熊貓來台,學術界群起反對,關鍵原因正是大熊貓野生族群仍極度瀕危,台灣若引進青壯大熊貓,將導致復育基礎弱化,基於大熊貓族群考慮,不應該引進。
如今大熊貓族群現況比三十年前好很多,棲地破碎化的改善,目前野外族群數量約在一千六百隻左右;更關鍵的是人工生殖技術精進,目前各地圈養的數字也達五百五十隻,且穩定成長中;更讓人興奮的消息,是圈養熊貓野外求生訓練獲致突破,圈養熊貓滬新、陶陶相繼野放成功,近日還將在都江堰保護區再次野放,都對大熊貓族群存活有正面意義。
因為大熊貓復育成績亮眼,大陸不太在意圓仔「美少女」對大熊貓族群可能的復育貢獻,因而也順著兩岸關係冰凍情勢,讓圓仔不幸成為政治熊貓了

聯合筆記/領袖人物快速更迭的時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936/web//

◆  聯合筆記/領袖人物快速更迭的時代
◆  吃苦耐操 難忘當兵歲月
◆  資安黑天鵝亂竄 還能鴕鳥心態?
◆  世代交替 大老不要擋路
◆  高雄不缺建設 就缺人氣志氣
◆  饒了台灣吧!最需改革的是領導風格
◆  國幣改版 央行不應屈服
◆  共諜無罪、反共有罪 東廠促轉會 殘內媚外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領袖人物快速更迭的時代


2018-12-18 00:23     聯合報        蕭白雪
法國總統馬克宏。圖/摘自馬克宏facebook

全球矚目的法國黃背心運動,在總統馬克宏出面承諾等因素下,看似逐漸降溫,但根據民調機構最新公布的調查,如果明天重新選法國總統,極右派的雷朋支持度高於馬克宏
在德國,總理梅克爾支持度大幅滑落、承諾不再續任;如今,上任不到兩年的馬克宏已現領導危機,德國明鏡週刊已有學者撰文談到,如果馬克宏失敗,將是歐洲的失敗尤其當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早已蔓延至周圍各國後,如今已有歐洲自由派聯合要拯救馬克宏
德、法兩國曾歷經大戰,在許多歐盟的議題上也不見得意見一致,但在穩定歐盟的角色上,德、法兩國領導人的態度,往往扮演著關鍵性角色。一旦兩國領導人未來對於包括移民、經濟等議題,都是高舉民族主義、主張保護主義,很多人不敢想像,未來的歐盟、甚至歐洲與全世界會走向何方。
再過幾個月就要舉行的歐洲議會議員選舉,雖然不如各國大選受重視,但極右或極左勢力是否在歐洲議會中擴增,免不了影響歐盟政策走向,以目前情勢來看,更讓不少人憂心。
黃背心運動從法國蔓延到德國、比利時、荷蘭等鄰國,比利時的抗議民眾不只要求總理米歇爾下台,更試圖占領政府機關及總理辦公室;民眾激烈的抗議行動,甚至出動鎮暴警察採取強力手段。
荷蘭、瑞典民眾同樣為了下一代買不起房、逐漸消失的社會福利,站上街頭抗議,要求領導人負責。
由極右派掌權的奧地利與匈牙利,近來首都抗議行動同樣不斷。由反對黨、學生等人士組成的抗議團體,訴求的目標除「民主」外,以反移民聞名的匈牙利總理奧班,推出的新勞動法在國會闖關成功,不但大幅提高加班時數上限,還讓雇主可延遲三年支付加班費,被反對者形容宛如「奴隸法」,抗議者更批評奧班越來越走向獨裁
至於當初因脫歐公投而上台的英國首相梅伊,不過兩年多時間,最近不只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峰會上飽受冷眼,英國國內的支持度同樣搖搖欲墜,如今更傳出她的幕僚已在準備第二次脫歐公投,保守黨內更有人密謀接下來可能接替首相人選。
傳統執政優勢有利連任的局勢,看看幾個歐洲國家目前的情況,似乎已有改變。領導人想要得民心並不容易,但讓小老百姓感到不公、不安的情緒,卻總能快速蔓延;當民眾覺得生活不好過時,「換人做做看」似乎比「穩定」或高深理想更易贏得選票。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  劉兆玄/王道永續指標—全球永續發展另類座標

◆  王健壯/不一樣的蔡英文不如維持原樣
◆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  洪蘭/成功的關鍵:必備熱情與毅力
◆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2018-12-18 00:23 聯合報  林中斌(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老布希總統(左)1989年宣誓就職,髮妻芭芭拉在一旁見證。(美聯社)

美國第四十一位總統老布希於十一月底過世,享壽九十四。
在位時被嘲笑為「窩囊廢」(wimp)的老布希,突然廣泛被人深切懷念。他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就職演說裡呼籲大家要對彼此「更仁慈,更溫柔」,被認為陳腔濫調無病呻吟。但是如今回想,卻令人心疼不捨。為何如此?感謝兩位後繼總統的強烈對照。
小布希總統民國92年(二○○三年)貿然發動中東戰爭,長年陷美國於傷亡與國債不斷攀升的泥淖。他的莽撞短見凸顯當時被認為優柔遲鈍的老布希其實是睿智熟慮。民國80年(九一年),老布希打侵占科威特的伊拉克。他備戰緩慢被名嘴Larry King揶揄。他速戰速決,並立刻撤兵,被國人批評懦弱。
民國106年(一七年),就任總統的川普,翻天覆地令國內和世界惴惴不安。他好鬥寡情凸顯當時被認為拘謹乏趣的老布希其實是仁雅尚禮(grace)。老布希在華府數十年沒有樹敵。民國81年(九二年)他連任敗於柯林頓後,受挫很深,半隱居於海邊良久才恢復。但他離開白宮前不忘在辦公桌留下真摯手條鼓勵新主人:「…勿因批評者而沮喪,勿因他們改變你的路線你現在的成功就是我們國家的成功我堅定的支持你。」
兩千年,總統大選。小布希將出線,柯林頓做完八年將離任。記者訪問老布希,他夫人不免對柯林頓醜聞嚼舌兩句。老布希說:「不!不!不!」立刻制止。之後,老布希還邀請柯林頓去海邊別墅作客而成為真正的好友。
老布希任總統四年之前,曾為雷根總統的副手八年。那段時間,筆者在華府求學、教書、做研究。感觸尤深。
講話帶了黏黏的鼻音,印象裡是婆婆媽媽的叨嘮。嘴角朝上,招牌微笑。八字眉,略帶憂戚。比起陽光四射笑容燦爛的雷根總統,副總統老布希似乎幽暗許多。那是我第一個對老布希的印象。
他就任總統後,有一次在白宮對台灣僑領說明某項對台政策的突破。在轉角智庫上班的我也順便被邀。近距離的觀察改變了我先前的看法。面色紅潤精神抖擻的老布希雖具總統之尊,卻不厭其煩的把成就歸功於一位後來抵台任職的P先生。而P當時的地位不過是國安會幕僚而已。原來老布希如此體恤和尊重手下。我開始對他改觀。
老布希出生豪門。父親是美國參議員、銀行家、數任總統幕後的造就者。他成長於美國大蕭條的歲月,卻在女傭與司機照顧下與之絕緣。他的母親一再訓誡不許人前自誇:「沒人喜歡聽你說我如何,喬治!」
高中畢業前六個月,日本轟炸珍珠港,他迫不及待要入伍。三年後的九月,他執行轟炸任務,駕機從航母起飛在日據小笠原群島上空遭高射炮擊中。二同僚當場斃命,他跳傘降落太平洋,漂流數小時後為潛艇所救。後因戰功獲勳。至今為止,還不提戰場英勇,他是最後一位規矩服兵役的美國總統。
民國103年(一四年),老布希九十大壽。兩腿已不靈光的他,從六千英尺上空跳傘慶生。
他給孫女的信說:「作為總統,我相信為人服務才是成功的定義我不求普立茲獎,或其他的榮譽我已找到了快樂。」

名家觀點/鏈接矽谷 創投當跳板

名家觀點/鏈接矽谷 創投當跳板


2018-12-18 02:10 經濟日報  王伯元(作者是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美國矽谷一直以來都是高科技產業重鎮,全球屬一屬二的公司都在這裡發跡,也吸引了各路菁英人才到此發展。過去台灣赴美留學的風氣很盛,學成之後很多人留在當地工作,之後或是創業有成,與國內保持高度聯繫,或是舉家遷回台灣開設公司。民國69年(1980年)代的海外學人歸鄉潮使得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急速發展,也帶動了第一波的經濟成長。
然而,這幾年台灣大學畢業生傾向在國內就讀研究所或就業,有些則以短期「遊學」取代「留學」,因此台灣留美學生人數銳減,連帶使得現在矽谷工作的台灣人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其他亞洲國家如中國、南韓、印度的移民。這是一個危險的警訊,代表台灣已逐漸遠離世界的高科技中心。因此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想辦法重新和矽谷鏈接。
當然,政府應重新規劃高等教育政策,增加大學畢業生赴美留學的誘因,使台灣可以與全球知識及技術接軌,也讓高科技人才的培育及回流不會出現斷層。然而這個還需要時間的培育,只能算是重返矽谷的中長程計畫。短期之內如果想要再與矽谷發生關聯,透過投資及創投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創投在台灣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發展創投最重要有四個要素,資本、技術、人才、市場,而台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發展非常迅速,從民國73年(1984年)第一家創投成立,在民國89年(2000年)左右就達到高峰,成為全球創投產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僅次於美國。而創投業的興盛,也扶植了國內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造就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很可惜的是這個榮景並未持續,從民國94年(2005年)之後台灣創投因為種種原因陷入瓶頸、每況愈下。近年來由於政府鼓勵年輕人創業,創投又有了再起之勢。只是國內的創業多半是小確幸式的項目,國際化、全球化不夠,無法出現市值達10億美元的「獨角獸」新創公司,因此創投的成效有限。
我認為創投不單單只是幫助國內公司的成長,它其實是參與國際舞台一個很好的渠道。政府應該放寬法令,鼓勵國內的創投去投資矽谷的高科技公司或是新創產業。近十多年來矽谷有很多全球知名的新興公司成立,如Google, Facebook, Tesla 等,但都沒有台灣的參與,為什麼呢?最主要是這些公司都有其固定的生態圈及社會網絡,有的講究名校體系,有的看重投資圈的資歷及人脈,台灣的創投不是那麼容易可以打入。這時如藉由投資矽谷當地大型的、知名的或是績效高的創投及私募基金來當作入門階,就可與這些高科技或新創公司發生關連,這對台灣的發展會有正面助益,也可藉此走入國際,增加台灣的能見度。
另外台灣有很多外匯存底及退休基金,過去我就一直呼籲應儘速成立主權基金。近年來政府也提出過「類主權基金」的政策,這是很好的想法。但是不論是「主權基金」或是「類主權基金」,都不應該侷限於對內投資,而是應該藉由國家的力量積極地參與國際投資。
以新加坡來說,幅員資源都未勝台灣,但是他們成立了GIC及淡馬錫二個主權基金,全力發展海外投資,將新加坡推向了國際舞台。現在全球所有大型投資,都可見到他們的身影,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隱形推手,這種模式值得我們效法。因此我們應該要抓緊時機,用創投做為跳板,與矽谷重新接軌,才能啟動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動能。


王伯元

台灣大學學士、美國卡內基米蘭大學博士。現任怡和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軟銀中印集團有限公司資深顧問兼首席代表、台灣多家公司之董監事(東元電機、信昌電陶、信昌化工、聯發科、神通計算機、麗嬰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