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濟成長續強的重要推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美中台關係已無絕緣體,蔡英文還暴衝?
◆  聯合報社論/遇到不在籍投票,就出現「民主進步擋」
◆  聯合報黑白集/蔡總統的兩國論與修憲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濟成長續強的重要推手


2021-10-12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報系資料照。



今年下半年起,國內各機構陸續調高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更有一舉上調至6.0%者。究其原因,主要是著眼於出口十分暢旺,帶動製造業持續擴張,PMI 表現更明顯優於全球。

今年台灣出口為何如此強勁,且有遠高於過去幾年的絕佳表現?當然與國際景氣復甦加快並帶來終端需求急升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全球陷入晶片荒,使身為全球半導體晶片生產供應鏈重要樞紐的台灣,ICT 產品出口維持高成長,加以在先進製程上具有他國難以匹敵的領先優勢,讓出口、製造業表現格外亮眼,推升台灣經濟成長。

具體地說,從去年一路延燒到今年的全球晶片荒,主要是由四股力量共同促成。一是新冠疫情爆發後,遠距辦公、學習、休閒娛樂等需求激增,帶動消費性電子產品熱銷,連帶其內部所必需的晶片需求相應飆升;二與三是製造業產能與全球運力限制,由於嚴格的防疫措施,讓經濟活動與國際間物資往來停擺,同時引爆全球供應鏈危機,導致科技業製造產能大減,甚至還因國際海空運輸量縮價揚供不應求而創下空前延遲紀錄;四是當前絕大多數企業慣用即時下單just-in-time)生產模式減低庫存,以便隨時因應景氣變化。於是,在疫情嚴重時期,許多企業中止訂單,待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加快時,才又緊急追加訂單。惟此時各地生產及運輸步調已被疫情打亂,進一步加大晶片供不應求缺口。一如全球汽車業因晶片荒而減產或停工,正是疫情時大減單與採行即時下單模式之故。

再者,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完整,不只在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階段均扮演要角,令晶圓產能位居全球第一,更因率先掌握科技業發展趨勢,使台灣在高階製程方面遠遠超越各國,以民國 109 年(2020年)為例,台灣的10奈米額定晶圓產能即占全球63%。

正因積體電路領軍的 ICT 產業出口成長強勁,讓台灣出口呈現指數型成長,加以主要國家景氣回暖,需求持續湧現下,非 ICT 產業出口亦見蓬勃發展,致使預測機構有底氣地喊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上看6.0%。只是,台灣經濟成長數字雖佳,大多數民眾恐無感,因為製造業、出口成長過於亮麗的光芒,掩蓋了非製造業與民間消費疲軟不振的事實,台灣遂出現內外需嚴重失衡的現象。

那麼,明年台灣經濟表現能否再現今年走勢?就外在情勢而言,疫情仍是主導全球經濟成長的重大因素,隨著疫苗施打日益普及,且愈來愈多國家的防疫政策傾向與疫情共處,民國 111 年(2022年)全球經濟可望延續擴張趨勢。惟在今年的高基期,以及新興國家恐因疫苗覆蓋率偏低,使疫情持續影響經濟的情況下,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幅度將不若今年。尤其目前續處高檔的全球貿易量,增速已見緩和,必將影響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

不過,全球供應鏈危機與晶片荒短期內仍無法全面解除、民國 111 年(2022年)全球及主要國家半導體市場成長依舊可期,台灣出口表現雖不若今年傲人,卻仍可望有頗佳表現。即便是在美中兩強角力下,台積電赴美、日、德等地設廠投資,但因建廠費時與高階製程仍留國內,讓台灣半導體業直至民國 116 年(2027年)仍具領先優勢。

再就內需來說,近日台灣疫情已有舒緩跡象,防疫警戒也調回至二級,應有利零售、餐飲業表現與非製造業活動,且政府推出振興五倍券等激勵措施,多少有助內需回穩。

綜上,在出口強勢帶動下,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交出許久不見的好成績。明年出口可維持不錯的表現,國內疫苗覆蓋率也能有效提升,民間消費應能逐步回歸正軌,進而緩和內外需失衡發展的情形,使民國 111 年(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即使遜於今年,卻能維持3%以上的穩健成長。













聯合報黑白集/蔡總統的兩國論與修憲


2021-10-12 00:2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時隔廿二年,蔡英文終於以總統身分,將她為前總統李登輝草擬的「兩國論」,在國慶致詞親口昭告天下。比起李登輝,蔡英文版本堪稱「升級版兩國論」,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列,連「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亦不復存。

這番宣示,對兩岸關係有何衝擊,尚未可知。然而,憲法增修條文的「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及兩岸「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與「中華民國大陸地區」的定位,都與蔡總統國慶論述相去甚遠。蔡英文的話,難道是「口諭憲法」?

除「升級版兩國論」,蔡英文還提到了修憲。她強調,修憲要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維護民主自由憲政體制為前提。但她既「超前部署」提出了違憲的「升級版兩國論」,卻又強調尊憲,她到底把憲法當成什麼?

既然提了兩國論,又說要修憲,蔡總統何不代表民進黨更明確地提出修憲或制憲主張,把中華民國現狀及兩岸關係一次徹底翻修?如此,即不用再偷偷摸摸把中華民國歷史削減為七十二年,更不用以「中華民國台灣借殼上市台獨理念了。

當然,蔡總統和民進黨都不敢這樣做。「升級版兩國論」是為了一下兩岸紅線修憲議題則只是政治宣傳。至於政治話術是否帶來危機、是否合憲,她是不放在心上的。












聯合報社論/美中台關係已無絕緣體,蔡英文還暴衝?


2021-10-12 00:2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共機近期頻繁擾台,但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美中台關係出現微妙變化。圖為我空軍F-16戰機(左)監控共機。圖/國防部提供



美中關係最近有張有弛。政治上,美中對峙似有稍稍緩和的跡象;軍事上,則因西方盟軍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導致共機擾台頻率連日飆升。《紐約時報》近日發表「美中為了台灣已進入危險區」的長文,並引述美國前東亞助卿羅素的談話,稱美中台關係的電線已沒剩下多少絕緣體」。處於美中博弈前線的台灣,能毫無警覺嗎?

本月六日,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外事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在蘇黎世進行了六小時廣泛討論,主要是敲定年底拜登與習近平的線上高峰會。此前數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宣布將採取新方式處理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排除某些中國產品的懲罰性關稅。此舉,被視為拜登對川普貿易路線的調整,和美方對美中關係的務實因應。北京則認為,美方的政策微調只是戰術性因應,在戰略層面基本判斷不會改變

軍事上,十月一日至四日,共有一四九架次的解放軍戰機侵入台灣航空識別區。有人認為,這在對台灣施壓;也有人解讀,這是對西方國家在南海的聯合軍演進行偵蒐我國防部長邱國正承認,現在是「台海局勢四十年來最險峻」的時刻;但拜登則稱,他與習近平的九月通話就此已有共識,雙方同意遵守「台灣協議」。至於何謂台灣協議,目前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北京的一中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台灣問題認定確實存在差異

就在此際,《華爾街日報》刊出獨家報導,指美軍特種部隊陸戰隊的軍事顧問團正「秘密駐台」訓練台灣軍隊,已一年以上。美國軍隊直接介入台灣,一直是北京再三警告美方不能超越的紅線,這項消息立刻引爆爭議。部分美國官員或許認為,「主動外洩」美軍駐台的消息意味美國對台承諾,可趁機宣傳美方會保障台灣安全,並將兩岸軍事緊繃歸咎於中國的武嚇。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也坐實了美國確實踏過紅線的傳言,反而會讓解放軍自認師出有名,而增加台海戰事的風險。

台海周邊近期的兵凶戰危,可能超過許多人的想像。十月初,美、英、日、澳、紐、加等國的艦隊在南海海域進行大規模軍演,解放軍出動大批軍機及船艦從海空監控並模擬攻擊。偏巧美國海軍一艘核動力海狼級潛艦在南海「撞上不明物體」,導致十一名水兵受傷,這證明擦槍走火的風險確實存在。

對於未來美中互動無論是和是戰,台灣都必須加倍提高警覺。首先,美中舉行峰會,台灣利益一定受損;若美中對立演成為新冷戰,將是全球性災難,台灣仍難倖免,因此絕無幸災樂禍的餘地。其次,要注意美中峰會如何討論台灣議題。拜登說的「台灣協議」,可能是他失言,也可能已在協商之中。所謂「北京要到台北,經華府是捷徑」,即使美國與台灣的友誼再睦,都要提防華府為它自己的利益出賣台灣。

第三,台灣安全必須建立自主性,不能唯美國是從。解放軍軍力越來越強,美國全力馳援亦未必有用,何況美國防衛台灣的意願也在變動。美國拋棄阿富汗的殷鑑未遠,我們不可輕率押賭,必須謹慎經營兩岸關係,絕不可讓兩岸關係電線絕緣體」磨光乃至意外走火。

今年國慶,蔡總統原有很好的機會以「中華民國」之名對北京紀念「辛亥革命」一一○周年作出呼應,她卻錯失機會。她把中華民國減了卅八年,又把台海「兩個政治實體」分立的事實推升成「升級版兩國論」,國慶重要談話如此暴衝,她的智慧何在?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島國邦交 應先建立海洋國家的自信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9348/web/ 

◆  能源政策反覆 就在非核家園
◆  塔綠班防疫 失政不問責
◆  南海潛艦事故風險升高 威脅台灣
◆  陳柏惟的苦行 民主政治的苦刑?
◆  國慶氛圍下 省思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
◆  檔案遺失不斷增加 學習歷程如何善後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島國邦交 應先建立海洋國家的自信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島國邦交 應先建立海洋國家的自信


2021-10-12 00:35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在加勒比海邦交國與在地部會首長現地討論勾勒海岸復育、觀光發展願景藍圖,是另類有感的邦交模式。圖/郭瓊瑩提供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硫磺山要塞國家公園,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圖/郭瓊瑩提供



台灣是否為南島語系之起源已有多國專家學者持續研究中,此包括人種學、地理學、語言學以及諸多人文歷史脈絡必須梳理。就島嶼地理學而言,台灣島係屬於「大島」(Big Island), Formosa 扮演了相當獨特之角色—具地質地形/文化/生物/景觀及生物文化多樣性。相較於大陸型國家,我們或許幅員有限,但就單位面積之各項「多樣性」而言,這個「大島」卻足以扮演全球各島嶼國家或地區之治理典範。

前年此時與邱文彥教授受邀赴邦交國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參與國家合作交流、指導之經驗,卻讓我顛覆了對所謂「邦交國」慣有的思維。我國邦交國現今雖只有十五個,其中有八個均屬島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設立了一個 SIDS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平台橫跨加勒比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尤其側重小型島嶼及開發中國家之人文與自然之保護。在 SIDS 組織中有四十個成員,其中有卅二個已列入世界遺產,當中我國的邦交國即占了六個,此數據顯示出其另類邦交之關鍵性與迫切性

我們拜會了當地農業部、文化部、觀光部長及我國大使。在我們的任務安排中勘察了其海岸侵蝕、海岸觀光旅遊問題,以及意外發現其製糖歷史竟是英國殖民地中最早的島嶼;其生產、設備與地理環境,和台灣的糖業發展有諸多相似處。我們又會見了世界銀行代表,說服其糖業遺產應保存,甚而台灣更可輸出我們這廿多年來在各類文化資產保存活化之經驗。五天內我們完成訪談/調查/初步規畫,並與在地社區溝通,將台灣的民眾參與/社區營造模式發揮自如。

在離開前向該國高層之簡報中,我們其實心裡很踏實,援外邦交不必然只靠金援,正如過去的農耕隊。他們很開心我們得以落地面對面交流溝通勾勒願景。當下,似乎重拾我們在國際平等對待間之尊嚴與自信,也同時看見他們信任與期待之眼神。

惟當今與邦交國之互動政策中,卻未正視此「小惠」可成就「大慧」,我們政策仍重視非邦交大國,輕忽非典的小國邦交。平心而論,我們有點失落。惟透過學術網絡,我們依然持續關心。畢竟,我們相信就海洋國家而言,雖然有口號,但實質政策並未務實呼應,而當我們落地接觸過後,深深感觸也感動到無論膚色/種族/幅員大小,人性是可共感的。幅員大小不是問題,關鍵在是否吾人有誠心與自信願意真正交朋友!











檔案遺失不斷增加 學習歷程如何善後


2021-10-12 00:38  聯合報 /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學習歷程系統檔案遺失,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在立院表示,多數檔案已回傳。記者胡經周/攝影



學習歷程檔案遺失爆發至今已逾三周,近日各校受害學生忙著重新上傳資料,豈料日昨接獲遺失檔案清單,數量竟又較前增加,不惟師生膽戰心驚,政府威信恐再重創。

九月廿三日晚間承包廠商通知本校,學生上傳平台檔案共計兩百餘件遺失,翌日媒體大幅報導,當局要求廠商清查。廿七日廠商再告知,本校遺失資料總數,課程檔案五十六件,多元表現二八六件,校方旋即要求遺失的學生重傳,並請認證教師檢視,務求盡速解決問題。詎料十月六日國教署最速件來函,詳列遺失檔案清單,要求查填處理情形,經由校方比對發現,較九月廿七日清單,歷程檔案遺失數量竟然多出七十二件,多元表現也有兩件。攸關學生升學資料,清查如此草率,怎不令人毛骨悚然?

先前國教署稱,因工程師操作不慎導致部分檔案遺失,但給校方的清單,各次數量不同,而且件數越來越多,問題當真如此單純?日昨台中市教育局邀集數所高中校長研商檔案備份機制,並請廠商列席說明。多位校長大惑不解,紛請廠商依專業推敲檔案遺失原因,廠商儘管不願多談,卻也質疑備援機制,直言遺失並不意外。承包廠商管理鬆散備援機制薄弱,釀成數千學生受害,而今善後七零八落,連遺失件數都搞不定,內部還有多少問題,又潛藏多少未爆彈,無不讓人憂心忡忡,當局還能置身事外?

歷程檔案遺失,先是署長致電致歉,接著組長來電關切,並要學生補上傳,老師協助認證,既無整體作業規畫,也缺乏完善輔導機制,只知查詢各校進度,當局行政章法在哪?六日一道公文,對新增遺失檔案,未見任何解釋說明,反要求收文隔日查填學校處理情形,不給充分作業時間,豈非荒腔走板至極?籲請當局展現擔當要求廠商重新盤點,確認各校遺失件數,訂定周延善後辦法,召集受害學校代表說明完整處理流程,並訂最後截止日期,屆時未能完成學校則派專人到校輔導,才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學習歷程決策粗糙,不惟造成師生困擾,而今更釀成資安危機,舊包未解新包又出,教育部難辭其咎。明年四月申請入學,考生即將勾稽上傳,作為校系參酌資料,屆時若再次出包,責任無人能承擔。建請當局進行系統性檢討,找出檔案遺失真相,全力防堵資安破口,以免考生惴慄難安。













國慶氛圍下 省思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


2021-10-12 00:36  聯合報 /   呂欽文/建築師、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兼任教授(台北市)
促轉會日前提出中正紀念堂改制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計畫,強調將拆除已故前總統蔣中正的銅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議題再度成為話題。在一一○年中華民國國慶氛圍下,讓我們回頭省思這個所謂的「正義」問題。

廿世紀建築現象學大師拉普普強調,所有住屋,莫不是以鄉土格局大環境為對照。一旦脫離當時設計建造大環境,根本難以理解。

中正紀念堂為何是大中至正的格局?為何是中國北方宮殿式?在拉普普的脈絡下很容易理解。歷史終究是歷史。遍布世界各地被視為文化遺產歷史建築,有多少能禁得起所謂「公平正義」的尺規檢視

當今,保留歷史場景,是如同「民主」一樣值得珍視普世價值,除非要抹滅歷史無人有資格抹除歷史的遺跡何況,歷史的評斷,隨不同年代而可能殊異,能憑藉誰的標準決定歷史場景的命運?老共搞文革,還不敢動到諸多歷史遺址,聲稱民主的台灣,應該嗎

或許有人會說,不會拆中正紀念堂,只是要移除蔣中正銅像。暫且不討論蔣中正的功過,但歷史不只是一張年表,事件的來龍去脈是歷史的血肉建築也不應只是外殼而已,與建築形式同時存在的空間元素,像大廳的蔣中正銅像,是建築的血肉抽離了銅像,紀念堂的形式還有意義嗎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或許能提供有意義的參考。這個教堂經過多次災厄,完成於西元四一五年。當初是為基督教派東正教而建。一二○四年十字軍攻下君士坦丁堡,這座教堂就轉變為羅馬天主教教堂。這是第一次劇烈轉變。但不到一百年,拜占庭帝國的貴族拿回君士坦丁堡的治理權,大教堂轉回東正教堂。

一四五三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進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聖索菲亞大教堂又轉變為清真寺穆罕默德二世沒有破壞異教建築,反而在維護大教堂建築的基礎上,加上伊斯蘭教的元素,以石灰覆蓋被伊斯蘭教視為偶像崇拜的各種基督宗教人物畫像,也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文化遺跡。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建國後,為結束大教堂定位的歷史紛爭,一九三四年聖索菲亞清真寺改為博物館,讓原本被石灰掩蓋的基督教壁畫重見天日。此乃超越宗教與種族紛爭之舉。但事情並沒結束,二○○五年,保守的民間組織提出一九三四年決議無效,應恢復清真寺之訟。民國 109 年(二○二○年)七月土耳其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判定一九三四年的決議無效!才被蓋上的潘朵拉的盒子,又被打開了。但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當時的決定,仍然被世人傳頌。

伊比利半島的歷史中,摩爾人與西班牙人、伊斯蘭教與天主教之間彼此消滅的行動,在諸多斑剝的建築體上留下層層的紀錄。

歷史告訴我們,成王敗寇式的復仇心態,讓人類永遠像螺旋般打轉誰能跳出這個螺旋,將決定他的歷史地位。歷史也屢屢告訴我們,一個年代或是一個人物的偉大,是因為他們能有寬闊的心胸能夠容納多元的事物,就像穆罕默德二世凱末爾

中正紀念堂會是一個契機,哪個政治人物如果能帶領全民跳脫相互覆蓋的行動,讓中正紀念堂成為全民的公產,在維持原貌下不論作為什麼用途,他也必能贏得全民的信賴,繼而引導台灣真正轉型到健康平和的途徑。












陳柏惟的苦行 民主政治的苦刑?


2021-10-12 00:42  聯合報 /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案,因多方政治力介入,變得沸沸揚揚。記者黃仲裕/攝影



罷免成為政治上不可避免的一種手段時,相信可以給許多政治人物警惕;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罷免制度,但是在有罷免制度的時候,勢必會給特定政治人物壓力。

就像這次對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案,之所以會變得沸沸揚揚,關鍵就在於有很多政治力的介入,於是就變成另外一種的政治對立,才能衍生出這麼大的動員能量,更何況,民主這個神主牌也被搬上檯面。

我們可以看到,當特定政治人物面對民意的壓力,在缺乏應對時,總會將民主當成擋箭牌,而這顯然就是因為心虛,因為已經找不到更具體的事實做回應。

於是,當陳柏惟宣布將展開一百小時的苦行,一直走到罷免投票前的最後一天,希望支持他的民眾跟他一起走,反對這場報復性的罷免,走到落實民主深化、走民主的最後一哩路陳柏惟似乎已經沒有更好的回應民意方式,只好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民主這個神主牌上

不過,我們更希望所有的選民能夠看清楚事實,不管支持或反對,都應該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結果如何不會對民主的精神有絲毫損傷,踴躍表達意見才是真正的民主

更重要的,陳柏惟將民主與苦行綁在一起,這也讓我們想起之前許多在野黨的作法,確實也引發極大的回響,但是如果看到這些年來特定政治人物荒唐作為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同情苦行的結果嗎

台灣民主政治的苦刑已經夠多了如果因為同情苦行,我們卻要忍受更多的政治苦刑,那公平嗎













南海潛艦事故風險升高 威脅台灣


2021-10-12 00:44  聯合報 /   宋燕輝/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台北市)
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潛艦「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SSN-22)日前在南海作業時碰撞到不明物體受損。法新社



日前,媒體廣泛報導美國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在情勢緊張不斷升高的南海撞上不明物體,導致潛艦內逾十人受輕傷的意外事故。

美國海軍發言人確認此事故發生在印太地區海域,表示不知潛艦究竟是撞上什麼物體,相關部門將對此事故進行全面的調查與評估。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要求美國詳細澄清事故有關情況,包括事故發生的具體地點、潛艦航行意圖、事故詳情、碰撞了什麼、是否造成核洩漏、是否破壞了當地海洋環境等。

十二年前,英國與法國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攻擊潛艦在大西洋相撞。雖然這兩艘潛艦都裝有包括聲納等精密偵測設備,但還是撞上。前年十一月,有媒體報導中共一艘核潛艦在南海發生爆炸,並有環境監測組織偵測核輻射外洩。此事故未經證實,無後續調查報告,也有人說是假新聞。今年四月,一艘印尼潛艦沉沒在峇里島附近海域水深八五○公尺處的海床上,無人生還。

隨著南海地地區海上軍演規模與頻度的增加、各相關方在海底不斷部署偵測設施、派遣軍艦、潛艦或水下無人載具進行跟蹤和執行偵測任務,以及持續發展中的潛艦軍備競賽,南海出現潛艦相撞事故的風險不斷上升。

上月,美國、英國及澳洲結成三方安全夥伴關係,而美英承諾將協助澳洲建造八艘核動力潛艦以巡航印太地區。可見的未來,南海水下交通將變得更為擁擠,而潛艦碰撞事故的概率核汙染的威脅明顯增大。

五年前,媒體報導中共計畫在南海部署廿座海上浮動核能發電廠美國國防部表示,中共可能透過此計畫在南海增添核子要素菲律賓對此發展表示關切,但同時指出美國同樣把核子能力帶到了南海。美英合作協助澳洲建造核潛艦,未來部署到包括南海在內的印太地區不也是「增添核子要素」的動作?

上月印尼外交部指出,美英澳建造核潛艦合作計畫會在區域內導致軍備競賽擴大,敦促澳洲承諾繼續履行所有核不擴散義務中共外長王毅表示,美英澳計畫可能給本地區帶來下列嚴重危害:一、製造核擴散風險;二、誘發新一輪軍備競賽;三、損害地區繁榮穩定;四、破壞東南亞無核區建設;五、引致冷戰思維回溯。

南海地區核擴散、核汙染、潛艦軍備競賽、中美軍事對抗等發展對台灣的軍事安全環境安全,以及航行安全帶來挑戰與威脅。

我政府相關單位應表態支持《東南亞無核自由區》(曼谷條約)、反對南海軍事化、倡議加強南海地區核輻射監測合作、強化南海地區海上交通安全、推動建構南海海洋環境保護漁業多邊合作組織等。













塔綠班防疫 失政不問責


2021-10-12 00:40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塔綠班」一詞出現,引發網友接力創作。本圖為示意圖。路透



今年八月底阿富汗神學士也譯塔利班)政權趁美國倉皇撤軍之際,捲土重來。神學士政府在民國 90 年(二○○一年)因庇護「九一一」事件首謀賓拉丹被美國出兵推翻前,以扭曲的古法教律治國,如不准婦女上學、婦女出外只能露臉、公開施行斷手斷腳酷刑等,塔利班成為以意識形態治國,橫行霸道政府的代名詞

最近坊間以塔利班諧音「塔綠班」謔稱民進黨政權,配以大家熟悉的廣告曲調所譜的歌謠,風行一時,除了有趣以外,也相當程度反映當前執政黨本質。

即以攸關大眾生命與生計的防疫來說,政府在疫苗取得、確診篩檢、醫療整備、疫苗施打等方面,處處都顯得荒腔走板。防疫無方所暴露的缺失,無一不是民間有識之士早就聲嘶力竭地提醒,但見指揮中心從來就置若罔聞,我行我素,有時見了棺材還不落淚,不思反省,枉送許多人命,影響數百萬人生計。對策除了鎖國之外,就是過分限制民眾活動自由,或撒錢平息部分民怨,完全不見前瞻部署跡象。

廣泛施打有效的疫苗是終止疫情不二法門,是基本常識,而台灣在疫苗取得上遠遠落後;到今年五月中,因為「三加十一」破口,造成疫情大爆發,才在延誤一個多月後,勉強同意民間企業與慈善團體緊急採購一千五百萬劑 BNT 疫苗,現今若不是這批疫苗源源穩定到貨,在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已落居接近末座的台灣,將置於何地。而早該鞠躬下台的防疫指揮官,仍每天自拉自唱「五漢廢言」,民主國家的問責制,蕩然無存。

再看疫情篩檢,指揮中心自始「惜篩如金」,在較強毒株入侵,造成大規模確診,不得不進行篩檢之際,「蓋牌」迅速破功後,仍大耍權威,強拆金門縣政府在機場所設檢疫站,同時遲遲批准自用快篩試劑,極為荒唐。

在疫苗仍嚴重短缺之際,施打順序又是毫無邏輯章法可言,首創八類優先施打對象本已多含不公不義;同時罔顧效率,讓許多人第一劑莫德納打完超過三個月,卻等不到第二劑而為順應民進黨派系壓力,竟可一夕改變方針,讓自認為其票源的十九至廿四歲年輕人優先施打,而讓每日在外奔波的服務業青壯年族群施打無門,是赤裸裸的遷就一黨之私連遮掩都不屑

在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政府至少要能聽到民眾的聲音,有所回應,對失政勇於問責,從一年多來政府防疫措施的種種來看,台灣很難可稱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塔綠班防疫,僅是冰山一角。有人說:「民主是自作自受」,為了不容塔綠班繼續橫行霸道,台灣人民必須覺醒,才能在下次大選中撥亂反正。












能源政策反覆 就在非核家園


2021-10-12 00:45  聯合報 /   李敏/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新竹市)
政府規劃2025年要達到非核家園,再生能源要提升至20%。 本報系資料庫



蔡英文在今年國慶致詞揭「未來任務」:修憲、轉型正義及能源政策,顯示她對能源政策重視。她強調「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反覆的能源政策下,持續累積經濟成長的動能。我們已經和國際主流同步,宣示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也必須和各界一起規畫路徑圖,把握相應趨勢、及早評估風險,建構更具彈性、更有應變能力的供電體系。這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這句話的前提是國家能源政策是正確的,也是可以執行的

日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和能源局局長游振偉坦言,目前再生能源占比五點五%,與目標十二%「有落差」。但這落差何止是五點五%和十二%的差距而已!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時的再生能源占比已有四點八%,所以這四年多累積的再生能源占比只增加零點七%,與預定增加的七點二%,兩者差了十倍之多。蔡政府至今連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的目標六%都沒做到。

蔡政府再生能源占比的進度目標每年都跳票,累積至今已差十倍。正常做法應該是依照進度滾動檢討修正目標值,然後進一步更改整體能源配比與政策。但蔡政府的做法是每年年底都在為目標跳票找藉口,絕對不檢討再生能源目標和政策有沒有問題,也聽不進專家的建議。

這導致四年多來再生能源進度牛步化離岸風機國產化碰到諸多問題,進度遠不如預期;生質能在國際間發展快速,但在台灣彷彿只剩下沼氣發電一種用途,生質柴油在交通上的運用被完全忽略;原先規畫地熱在去年要有十五萬瓩,但至今只有零點零三萬瓩,政府連提都不想提了。

這四多年來,只有太陽光電增加,先不論大量開發太陽能發電帶來的生態浩劫,台灣電力系統中缺乏足量的儲電設施,在核電廠逐一停役後,用電量攀升下,供電系統中可調控電力已捉襟見肘,導致現在和未來限電機率最高的時間不是中午,而是傍晚太陽下山後,今年五一七大停電就是最好案例。

近日報導天然氣價格飆漲,世界各國都在搶購天然氣。天然氣現貨價格自年初即大幅飆漲,幅度甚至高達一倍以上。可以想見燃料購買成本發電成本九十%以上的天然氣發電成本應該也大幅增加,但台電網頁上居然沒有顯著改變,經濟部還以電價波動幅度不大為由,九月廿三日宣布今年電價不會調整。

台灣天然氣進口中油獨門生意,超過八十%的進口量用於發電,為不影響發電成本經濟部不准中油調整天然氣價格。十月五日媒體報導,中油預估天然氣部門今年恐虧超過四百億元。台電與中油都是國營企業,誰虧都是人民的錢,但若將天然氣漲價正確反應在電價,會打蔡政府的臉,所以中油就認了吧!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如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的名言:「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我們人民碰到這種依然在說謊的政府,只能靠手中的選票,在十二月十八日的公投告訴政府,這種能源政策該改變了。蔡政府強行推動非核家園,才是能源政策的反覆。


周行一/台灣人的購買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台灣人的購買力
◆  盛治仁/當選舉綁架政策與專業






周行一/台灣人的購買力


2021-10-12 00:50  聯合報 /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教授)
台灣夜市食品,花一百元足以吃飽,這類東西的價格是民眾所能負擔的。記者曾增勳/攝影



在台灣,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東西特別便宜,例如夜市的食品,花一百元足以吃飽,這類東西的價格是民眾的所得能負擔的,甚至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們的所得的購買力是不錯的。

以今年七月廿一日經濟學人週刊編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為例,大麥克漢堡在台灣的價格是七十二元,在美國是五點六五美元,如果匯率是一美元兌換新台幣十二點七四元,兩個地區的物價水準就是一樣的(5.65 x 12.74 = 72),也就是台灣民眾與美國民眾的大麥克購買力是一樣的,用七十二元台幣可以在台灣買到一個大麥克,七十二元台幣換算成美元後,可以換成五點六五美元(72/12.74 = 5.65),也可以在美國買到一樣的大麥克。

不過七月廿一日的實際匯率是廿八點○五,即一美元可以兌換廿八點○五台幣,因此五點六五美元可換一五八點四八元台幣,也就是美國人花在購買大麥克的金額在台灣可以買到二點二個漢堡(158.48/72 = 2.2),因此經濟學人據此說台幣低估了,台幣如果升值到一美元只能換十二點七四台幣,兩地的大麥克價格就會一樣。當然,也會有人說,台灣的物價真便宜,美國大麥克的價格是台灣大麥克價格的二點二倍。

可是台灣單價高的東西卻比美國貴得多,例如汽車,一輛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 BMW X3 M40i SAV 型汽車在台灣的標價為三六八萬元台幣,在美國馬里蘭州一家銷售據點的網上標價為六點五萬美元,以七月廿一日廿八點○五台幣兌換一美元的匯率,可以將該美元價格轉換成一八二萬三二五○元台幣,也就是美國的汽車比台灣便宜很多,只有台灣售價的一半左右,台灣人在台灣買一輛 BMW 的價錢,在美國可以買到兩輛。

因此,以便宜的物品觀之,台灣人的所得的購買力跟美國人比算是不錯的,可以說我們的錢在台灣比較大,雖然我們的國民所得在民國 109 年(二○二○年)底時只有二八,三○六美元,可是以大麥克的物價來看,有六二,二七三美元的購買力(28,306 x 2.2 = 62,273),與美國的國民所得六三,五四三美元幾乎是一樣。但是以貴重的物品觀之,台灣人的購買力就大不如美國人了,按 BMW 的價格,我們二八,三○六美元國民所得只有一四,一五三美元的購買力(28,306 x 0.5 = 14,153),比美國的國民所得六三,五四三美元差多了。

便宜的東西大家都買得起是種小確幸,對民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很有幫助,但也是低薪的原因,因為東西的附加價值太低了。昂貴的東西卻比美國貴得多,與美國民眾比,我們想要有高水準的生活很艱難。便宜東西的價格比先進國家更便宜,昂貴的東西價格比先進國家更昂貴,表示台灣缺乏自由開放經濟體的效率,讓台灣企業與民眾無法因為兩地價格的差距獲利,例如車輛的各種稅率高,造成無法經由平行輸入水貨縮短價格的差距,而水貨因無原廠保證,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也不足。

有一天,我們與先進國家的價格水平類似時,我們才算是一個已開發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