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經濟/兩岸金融交流 別被政治卡住

.聯合報社論..從日本的風向看蔡政府外交困境
.聯合報黑白集.政治綠手伸向媒體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金融交流 別被政治卡住






經濟/兩岸金融交流 別被政治卡住


2017-06-17 04: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持續低迷惡化,目前兩岸官方缺乏互信與合作基礎,也使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往來進入冷凍期。然而中國大陸是台商投資、營運的主要海外市場,在官方交流停頓下,為了保持未來兩岸關係的彈性與協助台商在大陸的發展,兩岸民間、專業組織,甚或半官方組織的各種會議、論壇應該不能斷。
因為巴拿馬與台灣斷交、跟中國大陸建交,在政府高層指示下,金融總會將不出席本周日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包括金融總會理事長、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施俊吉,金融總會秘事長、華南金控董事長吳當傑,同時一些金融周邊單位的代表也選擇跟進,頓時讓目前僅剩無幾的兩岸金融交流,可能再急速萎縮。
政府高層要求金融總會不參加海峽金融論壇,目的在向大陸中央表達不滿,但實質意義並不大。
在中巴建交後,蔡總統已經正式對中國大陸表達嚴正抗議,不參加海峽金融論壇的舉動,對台灣立場的表達助益甚低,反而影響未來兩岸的金融交流。
為何兩岸金融交流不能斷?台商在大陸的經營模式,已經從設廠生產、再外銷的模式,進一步轉變成主打大陸內需市場,因此台灣金融業有需要在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提供相關金融服務;況且,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距離和語言、文化等因素,大陸市場也是台灣金融業者無法忽略的區域;即使民進黨政府主打新南向政策,也不可能忽略大陸市場。
台灣與大陸已經有建構金融主管機關正式的溝通管道。在簽訂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2010年3月、2011年9月金管會發布、修正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放寬兩岸銀行業互設分支機構及參股投資的管理規定,並放寬海外分支機構與國際金融業務方行(OBU)辦理大陸台商與大陸企業授信業務的限制;同時,雙方已建立風險控管機制。而且,在簽訂兩岸銀行、證券、保險業監理合作備忘錄後,兩岸金融主管機關建立監理合作平台會議,輪流在台灣、大陸舉辦,對於台灣金融業在大陸的業務發展有所助益。
在上述機制下,台灣金融業在大陸發展已獲得一些成果。在銀行業部分,金管會已核准13家國內銀行赴大陸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其中29家分行、11家支行及三家子行已開業,另設有三家辦事處;就子行型式而言,以透過併購方式的富邦華一銀行規模最大,有總行營業部、六家分行、16家支行。而大陸銀行業在台灣,則有三家分行開業,並設有兩家辦事處。
在保險業部分,金管會已核准12家國內保險業及三家保經公司赴大陸地區參股投資,並已獲大陸核准參股投資大陸地區七家保險業者、兩家保經公司及一家保代公司。
因此,我們要強調兩岸金融主管機關交流的重要性。首先是爭取分支機構的設立與業務開放,其次是瞭解台灣(大陸)金融業在大陸(台灣)的經營現況、遭遇問題與發展機會。再者,可以建立兩岸金融緊急狀況的通報與解決的機制。
在太陽花學運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未簽成、貨物貿易協議進度停頓,同時兩岸金融主管機關監理合作平台也停擺,目前只剩兩岸金融業者個別的交流,對金融的監理及業者的營運,已無積極具體的幫助,如果連最基本的交流都沒了,對金融業、台商都有負面影響,進而不利台灣的經濟發展。目前兩岸政府交流已經卡住,但是希望在比較專業、偏向產業的金融交流,能夠不受政治影響,為兩岸往來留下活水;更進一步,由於兩岸金融主管機關交流對於金融發展與風險控管有著重要影響,我們期待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平台能夠重啟運作。

聯合/政治綠手伸向媒體


2017-06-17 04: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漫畫 季青


客家族群即將擁有專屬的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看似好事,但民進黨卻藉此再次踐踏了自己「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訴求。
法律不是不能檢討,但在野的承諾,不能到了執政就棄如敝屣。蔡政府執政後,不時遊走法律的灰色地帶,無處遊走就直接踩著法律踏過去;在政策上能拗就拗,拗不過去,即使髮夾彎也臉不紅氣不喘。
《廣電法》條文或有遊走空間,但黨政軍退出的精神不容踐踏。客家公廣的誕生,還未澤及客家族群,就先見證一段民進黨的沉淪。何況,獨厚客家,難道不是在製造族群分歧?
廿多年來的媒體改造之路,從要求黨政軍退出,到走向公共化。過去,是國民黨一路連拉帶扯被拖著走;現在,曾高呼改革的民進黨竟臉不紅、氣不喘地縱容綠營同志盤踞媒體,濫用公器。僅看公廣集團一波波的人事紛擾和路線之爭,誰能相信客家公廣可免於政治黑手的操控?節目內容又如何免於成為政治宣傳工具?
行政院拿不出施政成績,卻在此刻修訂《客家基本法》,大筆一揮,就為執政黨圈出一塊租界,踐踏「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令人三嘆!
如今,民進黨中常會有媒體大亨在列,自成派系,影響黨意和輿論。民視董事長郭倍宏更說,「咱台獨現在有三個電視台,民視、公視、華視」,令人瞠目結舌。
蔡政府食言的政治承諾已經太多,再添客家公廣這一樁,吃相也夠難看了!

聯合/從日本的風向看蔡政府外交困境


2017-06-17 04: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我駐巴拿馬大使館降旗閉館,一○七年的邦交關係畫下休止符。(歐新社資料照片)

針對巴拿馬和我斷交,蔡英文總統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主權不容挑戰、也不容交換。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巴拿馬宣布與我國斷交,使台灣面臨斷交潮危機。為此,蔡總統親上火線,指責北京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破壞兩岸的互動關係。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對於自己「後院著火」似無特殊反應,僅呼籲兩岸展開對話,避免升高緊張關係,外交老將包道格還提醒我要注意聖露西亞成為下一張骨牌。美國這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殊堪玩味。
另一弔詭,是日本的態度。上月台灣無法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日本尚為我打抱不平,當時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發表了「一貫支持台灣加入WHA,不希望有地理上的空白」之言論。但這次,日本竟只稱「關切但不予評論」。這種冷漠的態度,應讓自稱「親日」的蔡英文政府感到受傷。
安倍政府一直力挺「反中」的民進黨政府,也意欲將台灣納入其抗中「菱形包圍網」,這次態度為何會出現偌大反差?若觀察國際風向的變化,川普已經改變他上任前的抗中態度,對日本也不再投以關愛的眼神,這些都是促成日本態度轉趨謹慎的因素。日本民族性向來重利輕義,在戰後和平憲法的箝制下,尤其對外在環境的轉變極度敏感,外交政策更是隨時觀風向而變。一九七二年在尼克森訪北京震撼下,日本田中政府搶先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便是一例。
簡言之,這次日本對於台巴斷交冷眼以對,主要來自於川普總統對中政策轉向的不安全感,因而急欲重構中日關係,以建立其外交政策的自主性。這可從三方面觀察:
首先,是川普上台後美日同盟的再次漂流。日本政論家船橋洋一曾以「漂流同盟」來描述美日同盟的景況,反映日本對美日同盟的缺乏信任,擔心美國隨時會為其自身利益而拋棄日本,因而主張日本應該建構外交政策的自主性。
日本過去一直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忠誠追隨者,它在東海與中國大陸相互抗衡,並企圖結合東南亞國家把手伸進南海。但川普上台後,因需要中國大陸協助解決北韓問題,而讓中美關係出現融冰契機。美中政策的轉向,讓日本惶惶不可終日;在日本國內,甚至出現川普「棄日論」的聲浪。由於這種不安全感的心理,安倍最近改弦易轍,轉向北京伸出合作的橄欖枝。日本考慮加入中國大陸所主導一帶一路,這正是主要原因。正在修復中日關係的日本,對於台巴的斷交,自然不可能熱切關注。
其次,是中日新關係的再建構。隨著美國外交政策的轉變,日本逐漸改變過去對中的強硬政策,主動對中國大陸釋出善意。上月,安倍透過國家安全局長谷內正太郎,邀請中共國務委員楊潔篪訪問日本,進行第四次中日高級政治對話。會中,中日雙方同意控管政治分歧,但中共也對近期台日關係的發表表示不滿,提醒日本要言而有信,在台灣問題上要按照規矩辦事。
第三,日本今年七月將在東京舉辦延宕多時的「中日韓領導人高峰會」,安倍希望利用李克強訪日的時機,爭取在明年《中日友好和平條約》四十週年促成中日領導人互訪。在安倍亟欲修好中國的情況下,日本對於台灣的外交困境即愛莫能助。
由此可見,在蔡政府主政的一年多來,國際大環境已出現重大轉變。美中關係的緩和,日中關係的和解,在在削弱民進黨聯合美日抗中的基礎。
遺憾的是,蔡政府似未察覺外在形勢的轉變,仍沉溺在「川蔡通話」的喜悅中,兀自以為美日是台灣的外交浮木,是對抗中共的護身符。
這次台巴斷交,外界除看到中國大陸政經實力的崛起,也看到美國的冷眼旁觀,以及日本的言不及義;這是我們外交戰略上的最大警訊。如果蔡政府在外交戰略上仍不知調整,以為可以聯美日以抗中,而強硬以對,那就太昧於現實了!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哲學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哲學
.施振榮/以「新微笑曲線」迎新經濟思維
.葉銀華/我們需要公益檢舉制度
.趙春山/慎防台巴斷交的骨牌效應
.劉憶如/從量化寬鬆(QE)看比特幣飆漲
.劉克襄/永遠的飛行家
.馬凱/年輕人 你為什麼不憤怒?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哲學


2017-06-17 02:35 聯合報  盛治仁

金州勇士隊以4勝1敗的成績拿下今年NBA總冠軍。圖為柯瑞與杜蘭特相擁慶祝的畫面。 歐新社資料照片

金州勇士隊的柯瑞在火箭隊的派屈克(左)阻擋下仍全力進攻。 美聯社


NBA剛剛出爐的總冠軍金州勇士隊,其堅強的團隊戰力甚至引發了是不是史上最強球隊的討論。
今年球季從雷霆隊加入的超級明星杜蘭特,優異的攻守表現是勇士隊奪冠最大的功臣,也讓原來已是頂尖的球隊再上層樓。但我想討論的,是勇士隊中原來主將柯瑞。
柯瑞是前兩年NBA球季的年度最佳球員,帶領球隊拿到總冠軍,又締造史上單季最多勝場,且個人又打破各種三分球相關紀錄,已經是超級明星等級球員。為了讓球隊更強,他去年積極力推杜蘭特加入。他當時已經知道,自己的持球機會和得分數據一定會因而受到影響,但贏球重於個人數據。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在團隊裡已經是老大,為了讓團隊更好,願意再讓另一位很可能會威脅其領導地位的人進來,不但需要對自己的自信,更要有團隊大於個人的無私胸襟。杜蘭特加入後,果然有亮麗表現,還拿走了總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但也連帶使得柯瑞的年度平均得分比起去年降低約五分。這個個人犧牲的代價,換來的是團隊的成功,試想有多少組織領導人願意這樣做。柯瑞的胸襟和高度,雖然不是年度球場上的最有價值球員,卻是球隊能夠再創顛峰的關鍵領袖人物。
最強的球隊,不見得是把個別數據最好的球員集合起來就可以組成。落敗的騎士隊,十二位球員有七位是前五名選秀進NBA,是全聯盟最好的。球員之間有沒有凝聚力,球風是否互補、場內場外是否相處融洽,都是影響團隊表現的關鍵因素。過去也有幾個球隊把明星球員集合起來,但是戰績不如預期的前例。球星很多位,球只有一顆,常常內部問題就擺不平。
這個啟發,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本書「最優秀的團隊,需要的不只是最有能力的人」。書中的分析涵蓋動畫、樂團、賽車、救災、運動、軍隊,和政黨等不同領域的「超級團隊」,是如何分別達到其卓越的成就。每一個團隊面對問題的本質都不一樣,但是領導人如何建立起一個共同努力合作的團隊文化,去適應解決不同的環境和挑戰,是共同的特點。
總括來說,建立共同目標、視不同情況調整領導風格與方式、尋找最適合而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成員、營造有利環境並有效運用資源、培養凝聚力和互信、在良性衝突中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以及不斷視環境調整等原則,是造就成功團隊的重要原因。
在職場上,看到一些令人惋惜的同事,個人天賦和能力優異,但就是無法與人和睦共事、以大局為重。部門之間在這樣的主管領導下,經常互起衝突,不但影響團隊整體表現,自己的部門也因為得不到其他部門支援,往往做起事來事倍功半。
這個道理知易行難。不管是球隊、公司還是國家,個人利益和團體公益的取捨,都需要達到平衡點,整體才能夠有好的發展。就算做不到「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也不要用傷害國家利益的方式,去牟取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極大化的動機,可能導致團體利益極小化的結果。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