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軍購暴增該當成傲人政績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辣台妹勿飲鴆止渴,北京也別提油救火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歡迎郭董進場
◆  經濟日報社論/軍購暴增該當成傲人政績嗎?






經濟日報社論/軍購暴增該當成傲人政績嗎?


2019-08-24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批准售予台灣66架F-16V戰機,高雄市長韓國瑜不久之後發出中英文新聞稿,對美國售台戰機表示感謝,未料蔡英文總統竟說:「不清楚韓國瑜是用什麼身分發這樣的聲明稿。」民眾不禁也想問,「不知道蔡總統是什麼樣的心態竟說這種酸話?」
聽蔡總統的說法,顯然是把國防支出暴增2,500億元當作「利多」,想要列為傲人的政績,而且要一人獨攬買到武器的功勞,以致於政治上的競爭(選)對手對美國表示感謝時,讓她忍不住想要酸一下,就怕別人搶去她的光彩和鋒頭,這種心態實在有失元首的身分和高度。
其次,採購軍機的鉅款又不是總統個人或執政黨所支付,而是來自於廣大納稅人繳納的各種稅、費、捐等血汗錢,蔡總統如果知道羊毛出自羊身上的基本道理,第一個應該想到的,應該是用謙卑的態度,感謝納稅繳費的國人,讓每年花費至少3,000億元的國防支出都能編列得來,未來還要靠納稅人願意負擔2,500億元來包容。任何國民,包括蔡總統的競爭對手,都有身分和權利表示意見或看法,更何況她的競爭對手只是對美國售我戰機表達感謝之意,蔡總統不知感謝對手的支持,還反過來批評具有納稅人身分的一介公民,實非民主選出的總統所應為。
既然是用納稅人的血汗錢來買軍機,基於納稅人的角度,每個國民就有權利質疑蔡政府,為什麼馬政府時代不必花費鉅資採購軍機?現在蔡政府就要花費2,500億元?這筆鉅款難道是非花不可,省不下來的國防支出嗎?答案顯然讓蔡政府感到尷尬,關鍵在於馬政府時代兩岸關係變得和緩,和平相處,以至於民眾有機會享有和平紅利,政府的外交和國防支出負擔減輕,觀光收入增加,對大陸經貿順差擴增。
相反地,蔡政府上台後,把兩岸關係搞砸,惡化到今天這種劍拔弩張的地步,和平紅利不但消失殆盡,也導致觀光收入減少,外交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向美國增購鉅額武器,國防經費驟增。
反過來說,如果蔡政府上台後處置得宜,讓兩岸關係持續和緩,則後來的軍備競賽即可免除,國防支出可節省幾千億元,轉用於發展經濟或改善人民福利和生活品質,例如增加對中低收入戶的救助、獎勵企業調高薪資、對新增的無薪休假勞工提供職業訓練、放寬學生就學貸款的條件、低率貸款協助中小企業度過中美貿易戰的衝擊、投入更多的資源於長照、補貼汽機車汰舊換新等等,這些才是更值得蔡政府宣揚的傲人政績,又怕誰來沾光搶鋒頭
川普宣布售我戰機時,很得意地說很多錢、很多工作機會」,軍售案當經濟牌來為選戰順勢拉票,向美國民眾宣揚他為美國國防工業創造經濟利益以及降低台美貿易逆差等政績,或許還有道理相對地,從政府支用納稅人血汗錢,就必須「花在刀口上」的觀點來看,我方向美國採購武器既不能帶動投資,刺激消費,也不能創造就業,對國內的經濟一點幫助都沒有在財政上勢必編列特別預算靠舉債籌措財源,才說明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首次出現平衡,馬上就被軍購案破功而出現赤字,這又有什麼好炫耀的?
以採購鉅額武器為能事的心態,就像一家之主先種下惡因(搞壞了和鄰居之間的關係),弄到必須犧牲家人的福利或降低生活品質,去買昂貴的刀劍槍棍以保衛家園,還回過頭來當作「偽善果」向家人炫耀,還不許「家人」講好話,令人啼笑皆非。
提醒蔡政府,靠撿到槍或碰運氣當政績,只會凸顯施政「乏善可陳」的心虛,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有能力,做出來具體的財經成果,才能爭取選民認同。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歡迎郭董進場


2019-08-24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王金平(左起)、郭台銘、柯文哲昨天一同出席「八二三砲戰」紀念活動,三人終於同框。記者杜建重/攝影

挑到八二三的好日子,傳說已久的「郭柯王」合體終於真人上演。上回破局的「桃園三結義」昨天移師台北舉行,會「結」出什麼義或利,仍難猜測。儘管三人欲語還羞,未直搗選戰話題,藍綠陣營應該都暗自心焦。
從隊形看,三結義的「大哥」應是郭董,而非柯P或老王。如果三人正式結盟,未來柯文哲王金平的老二角色如何安排,如何取得民眾黨黨員認同,恐有待琢磨。最近兩三周,柯營狂掉了十萬名柯粉」;可見,郭董加盟這件事,對柯P反而減分
但換個角度看,也有人對郭董進場至表歡迎的,那就是民進黨。道理很簡單:郭董參選可以瓜分國民黨的票源,對韓國瑜不利,小英就穩啦!若三人結義不成,換成柯P披掛上陣,則將拐走蔡英文的票,對民進黨不利。
正因如此,儘管柯綠去年已宣告分手,但最近民進黨對柯文哲祭出友善策略,絕不出惡言。不僅如此,民進黨還把綠營的「友柯」議員——如高嘉瑜——都提上了立委選舉名單,目的就在向柯P示好。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所謂敵友,都要看自己當時的需要而定,正是如此
值得觀察的是,民進黨目前的「友柯」策略,未來會不會延續為「友郭」,則在未定之天。其間變化,完全取決於郭台銘的聲勢消長。如果郭台銘在「三腳督」中只排老三,綠營當然會繼續「尊郭攘韓」;若郭的聲勢竄升,那就要換他享受韓國瑜被三餐修理的滋味了







聯合報社論/辣台妹勿飲鴆止渴,北京也別提油救火


2019-08-23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柯文哲批蔡總統兩岸政策「飲鴆止渴」,蔡總統則回批,「柯主席」很多觀點失之偏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京叫停陸客來台自由行,團客也遭緊縮,隨即傳出陸客下月將驟減七至八成。面對這樣的黯淡前景,已有觀光業者放起無薪假,有些飯店則乾脆關門但蔡總統看準香港的亂局對其選情有利,對此衝擊不為所動,宣稱絕對不會走回頭路台北市府甚至建議,開放免簽對象應擴及中東國家對此,行政院表示將要評估。這種種做法,令人嗅到飲鴆止渴的氣味,讓人憂慮。
近期香港情勢的發展,牽動著台灣的總統選情,使得藍綠陣營的兩岸政策聲勢優劣互易。去年韓國瑜一句「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完全擊中蔡英文的政策要害;但年初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讓蔡英文撿到槍,「辣台妹」一路翻轉兩岸議題主軸,「主權牌」瞬即壓倒「經濟牌」。香港反送中示威越演越烈,蔡英文的抗中柴火也越燒越旺,港人的抗議吶喊都被化成蔡英文的聲量支撐
柯文哲批評蔡英文以「辣台妹」風格處理兩岸問題是「飲鴆止渴」,但蔡英文為維護自己的執政權,根本無懼「飲鴆」,她甚至可以把「吃毒當吃補」。因此,陸客遭到限縮,藍營希望尋求解套;蔡政府則不思檢討,反而愈發強硬。包括藍營金馬澎湖三縣長拜訪大陸國台辦,爭取維持離島陸客自由行,蔡英文都要求陸委會追查三人是否事先報備。
但正如金門縣長楊鎮浯所說,蔡英文當過陸委會主委,應知道如果沒有通過審批程序,縣市長根本出不了門。他因此反批蔡英文,不搞好兩岸關係,卻只關心三首長有沒有報備,明顯是「畫錯重點」。事實上,蔡英文並非畫錯重點,而是她的重點與多數人民不同。蔡英文的重點在政治權力,不在經濟或民生蔡英文更在意的,是她的統治權威不容許別人挑戰,就算小如離島首長也不例外至於觀光業者生計或兩岸和平交流,則不在她的考慮之中對目前的各種情況,政府都將以撒錢、補助、擴大免簽等手段收拾,反正會極力堵住業者悠悠之口
不可否認,中共對台政策不斷加壓變調,也是讓蔡政府色厲內荏的主因,兩者陳陳相因。中共限縮來台陸客,既施壓蔡政府,又警告台美勿介入香港,也為避免大選另生事端。問題在,台灣正處於大選的敏感氛圍中,北京這些突發的政治舉措,很容易就變成蔡英文「撿到槍」的「反中」火力,並「借力使力」用來打擊藍營。最近,挺韓國瑜的媒體被抹為「紅媒」,韓國瑜的民調並隨之下滑,兩者不無關係。
更棘手的是,香港的反送中示威間接助長了蔡英文的聲勢。反送中運動的緣起,是港人對於港府處理《逃犯條例》的不滿,港府既已讓步,宣稱該條例已經「壽終正寢」,卻又為了面子問題拒絕撤回條例,導致整個示威活動上演了兩個多月還無法收場。說穿了,港府的應對的確缺乏政治智慧,低估了新世代港人對民主和自治的渴欲,才會一再誤判形勢,弄到不可收拾
最近德國媒體世界報如果北京鎮壓香港,將會毀了習近平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並導致台灣親北京的總統候選人落敗這段警告可分成兩段來看:其一,香港的亂局當然會影響世界對中國的觀感,也影響港中人民的關係和情感;但北京會不會使用武力鎮壓香港,目前看不出有此跡象,至少中共中央盡力保持不公開介入,這是明智的。其次,香港局勢處理的好壞,勢必連帶影響兩岸長短期關係的變化。主張兩岸和平交流的台灣政黨,不須被稱為親中」;但如果香港問題搞砸,則台灣的和中主張將完全失去市場,這是中共必須警惕的
這也提醒了兩岸北京面對香港和台灣,不能提油救火台灣面對北京和香港,不能飲鴆止渴

【即時短評】開源不易 節流舉手間

◆  【即時短評】開源不易 節流舉手間

◆  【即時短評】不得民心的立法未必違憲
◆  【即時短評】國人海外遇難 得到的不該是「官方」說法
◆  【重磅快評】拱郭力道強大? 這不是陰謀簡直就是陽謀
◆  【重磅快評】郭台銘參選底定?一個戰略陷阱橫亙於前
◆  【即時短評】郭台銘提醒大選關鍵字 搶下823話語權
◆  【重磅快評】白鹿拖個大尾巴 政治人物別只顧噴口水
◆  【即時短評】韓國瑜,你累了嗎?
◆  【重磅快評】從天坑到追蹤器 來看綠營吃人夠夠的DNA
◆  【重磅快評】韓國瑜拋核四重啟議題 引出藍營矛盾
◆  【重磅快評】823郭柯王同框 展露歷史狡獪或詐騙?
◆  【即時短評】F-16是撿便宜或冤大頭 答案沒那麼簡單
◆  【重磅快評】漢子潑禿子冷水?韓陣營顯然忘了這件事
◆  【重磅快評】蔡英文拿軍售案酸韓國瑜 失了總統格局
◆  【重磅快評】當韓郭政見開始合流 那兩人何時合體呢?
◆  【重磅快評】國家機器果然好忙 管案一巴掌打臉蔡蘇
◆  【即時短評】計利當計天下利 郭台銘別演拖棚歹戲
◆  【重磅快評】侯友宜的拒絕 韓國瑜如何變成小菜一碟?
◆  【重磅快評】先黨後郭 柯文哲算錯的一步棋








【即時短評】開源不易 節流舉手間


2019-08-24 21:57 聯合報  記者何烱榮╱即時報導
彰化縣長王惠美(中)到英國搭輕軌考察交通建設的情形。聯合報系資料照/彰化縣政府提供

去年12月,彰化縣長王惠美上台後宣布放棄承辦民國109年(2020年)台灣燈會台中市決定接手,曾被網友酸爆,還成為今年3月16日第一(鹿港和美區)選區立委補選時綠營猛攻的話題;最近台中市政府批評中央大小眼,今年屏東燈會補助3億元,台中要求1億元,卻只給3千萬元,宣布不排除自辦燈會。
最近在一次公開場合,王惠美被問到彰化縣政府財政問題時,有感而發地談到台中市政府為民國109年(2020)台灣燈會經費傷神之事。王惠美曾當過鹿港鎮長,知道每天開門就要應付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是像民意代表大聲喊喊就有錢可用,行政首長不能好大喜功,如今債台高築,縣市財政都很拮据,開源不易,就要節流,每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
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有沒有「卡」國民黨縣市長施政?最近一再引起討論,最新1例是每年輪流舉辦的中彰投苗農業博覽會,今年預定11月9日舉行,根據往年慣例,中央對主辦縣市的主題館補助900萬元,參與縣市各補助250萬元;去年九合一選舉後,中彰投苗四縣市都是國民黨執政,至今只剩下2個多月時間,中央遲遲沒下文,預定的補助款沒核定,讓各縣市望穿秋水難辦事
目前,彰化縣府負債已達425億元,每年自有財源僅300多億元,人事費就吃掉254億元,還有各種社福經費,能運用在公共建設的經費有限。舉辦一次台灣燈會至少要花5億元,如今中央只願補助台中市3千萬元,是杯水車薪,難怪台中市要急得跳腳,如果當初王惠美沒拒辦,對縣府財政是雪上加霜;舉辦台灣燈會是燒大錢,社福不排富是慷納稅人之慨,不如好好規畫做實事
去年彰化縣政府為配合中央離岸風能計畫,成立經濟暨綠能發展處」,事實上只是將建設處一分為二,徒增一些官位和增加人事費用近幾年,縣府將26鄉鎮市戶政事務所逐步整併成8大戶政所,可減少18個主任缺,卻能維持戶政所正常運作,是最好的節流示範政策
另懸缺已久的縣府檔案科長,事實上文檔本一家」,直接回歸文書科就解決,還有不少單位的承辦員配置協辦人,都屬不必要的浪費到每年年底公家機關更有瘋狂消化加班費、業務費的陋習。涓滴成河,聚沙成塔,開源難,節流卻是舉手間。

聯合筆記/網路時代 公共頻道的困境

◆  回歸學科本質 救108課綱
◆  「免於恐懼」的自由 私校也要有
◆  聯合筆記/網路時代 公共頻道的困境
◆  年改大刀 明年還讓蔡英文拿著嗎?
◆  路平差很大 用選票唾棄無良政權
◆  釋憲難服眾 必引更大反彈
◆  政治先於護憲 大法官淪喪
◆  漫畫/823的主角是?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網路時代 公共頻道的困境


2019-08-23 23:43 聯合報  蔡佩芳
立花孝志2013年成立「保護國民防止NHK傷害黨」。 (美聯社資料照片)

今夏日本參議院改選,一個無關政治版圖改變,卻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是N國黨崛起N國黨,全稱保護國民防止NHK傷害黨」,N國黨只有一個政見,修正NHK強制向民眾收費制度,黨魁立花孝志更表示,只要達成目標就會解散
四月地方選舉,N國黨在全國各都道府縣提名四十七人、當選廿六人,當選率過半;七月參院改選,N國黨拿下百萬票,得票率超過百分之二,正式從政治團體升格政黨。立花在NHK舉辦的公辦政見會上疾呼打倒NHK畫面,在網路被大量傳閱。
日本放送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只要安裝能收看NHK的接收裝置者,必須與NHK簽約付費。但是,對於不是以收看電視節目為目的的接收裝置、無線電,或設置了只能接收多聲道聲頻廣播的接收裝置用戶,不在此限。
為確保公共頻道財源,維持其獨立性與公共性,不少國家都強制收費,英國甚至規定滯納未繳要開罰。卻在保守的日本誕生一個唯一訴求打倒公共頻道的政黨。
NHK月費約台幣六百五十元,繳納率近年在七至八成間,可想見認同強制收費制的比例必然更低。NHK收費員強勢作風—例如守在門外直到簽約,否則不讓住戶離開—更飽受批判,消費生活中心每年接到近萬件諮詢電話。但N國黨民國102年(二○一三年)成立,今年才快速竄起,與兩起判決或有直接影響。
今年三月,東京地院判決手機為可攜式收訊裝置,民眾只要持有可接收1SEG訊號的手機,就須與NHK簽約,此案在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定讞;五月,東京地院做出另一判決,若車上導航系統可收看電視也必須簽約。放送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但書規定,不是以收看電視為目的的接收裝置不在此限,民眾使用手機、安裝汽車導航是否適用存在爭議。
更根本的本質問題是,放送法在民國39年(一九五○年)代制定,時空背景早已不同,民眾取得資訊方式多元而容易。地院兩個判決帶動N國黨聲勢,反映電視已非民眾取得資訊主要方式,許多人甚至不看NHK。由於放送法規定要最大限普及化,NHK預定今年開始推出網路同步直播,屆時持有筆電與任一款智慧型手機,都可能納入強制收費,網友形容為「噩耗」,反映網路族群對公共頻道態度。
N國黨崛起讓人反思,在資訊爆炸年代,民眾需要怎樣的公共頻道,公共頻道的目的、作用,又該如何經營。







政治先於護憲 大法官淪喪


2019-08-23 23:54 聯合報  呂蓬仁/退休公務員(彰縣員林)
大法官認為年改修法,無涉不溯既往原則,調降亦與信賴保護及比例原則無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改釋憲出爐,大法官會議果不其然認定,重要關鍵的部分統統不違憲,無關緊要的才「意思意思」宣告違憲,年金隨物價指數調整只是道德勸說,有解釋等於沒解釋。
依釋憲說詞,退休給與請求權固受憲法財產權的保障,然須依其財源是否在職時所提撥,有不同層級保障。這話意思是,把國家支付責任完全推給退撫基金嗎?政府如不擔負最終給付責任,憑什麼擅作主張操盤四大基金,虧損後屁股拍拍走人,軍公教只能認栽呢?
大法官認為年改修法,無涉不溯既往原則,調降亦與信賴保護及比例原則無違。果真如此嗎?涉及限制剝奪人民權利或增加義務負擔者,有法律溯及既往禁止原則適用,倘新法規能任意限制,甚至恣意剝奪舊法規既有權利,這是很恐怖的事,如罰金提高百倍回溯過去違規者,誰能接受。所謂不教而殺謂之虐,人民無須為無法預見的事負責
驟然大砍退休所得,且片面毀約一方還是政府,這不違反信賴保護,人民的錢還敢存公家銀行(私銀更不用講)、還敢買中央建設公債?
現任大法官如服膺政治優先於護憲,保護人民權利的道德勇氣淪喪,還敢自命為憲法守護神歷史自會有公道







釋憲難服眾 必引更大反彈


2019-08-23 23:55 聯合報  朱言貴/教(台北市)
大法官會議公布解釋結果,僅對軍公教退休再任私校部分條文宣告違憲,其他大部分條文則沒有違憲問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改釋憲案,大法官會議公布解釋結果,僅對軍公教退休再任私校部分條文宣告違憲,其他大部分條文則沒有違憲問題;大法官的解釋,顯然難以服眾,難發揮一槌定音效果,反而徒增社會無限紛擾
當然,大法官欲做出人人滿意解釋,幾乎不可能,但是如不能做出讓人信服解釋;一旦人民對大法官喪失信賴,司法頂梁柱將隨之毀矣。
依去年大法官第一四八二次會議,決定不受理監察院提的黨產條例釋憲案依會議決議不受理理由看,形同監察院未來再提出其他釋憲聲請案,大法官也不會受理,不啻封殺監察院的釋憲聲請權
依歷年司法慣例,大法官對監察院提的釋憲聲請,鮮少不受理的案例,業已形成一項憲政慣例。依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規定,黨產條例有無牴觸憲法之虞,監委有無調查之權限,能否聲請釋憲,確實存有疑義。大法官既屬憲法守護神,對於重大違憲爭議案件,不需要設立層層障礙,無視於黨產條例對憲政秩序重大影響;大法官明察秋毫,卻不見輿薪,令人遺憾!
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對於違憲爭議重大的黨產條例,連大法官尚且不敢動其一根寒毛,坐視黨產會成憲政怪獸,不受任何憲政機關制衡,堪稱民主法治悲哀!
如今大法官只敢接受年改釋憲案聲請,且對之作成微不足道違憲解釋,顯然柿子挑軟的吃,勢必引起軍公教的強烈反彈。







回歸學科本質 救108課綱


2019-08-23 23:47 聯合報  張國恩/台師大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講座教授、前校長(台北市)
「素養導向」的12年國教課綱9月上路,家長也憂心「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做。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功過未定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劃上句點,取而代之的是「一○八課綱」,教育界、家長理當樂觀迎接,爭論為何越演越烈?
令人憂心的不只是基層老師是否準備好,及家長是否充分理解,剖析其內涵,恐怕這是另一場讓學生走進夾縫中的學習陷阱。因為大部分主要領域皆配合九項核心素養訂定細項,如國文與數學從小學到高中,每階段皆訂九項核心素養細項,國數兩科就各有廿七個細項。若領域為配合核心素養讓教學目標失焦,不但使核心素養教學成為形式化,更讓領域學科本質失去重點,新課綱從一開始就錯了!
若能培養孩子適應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拋開冰冷的知識,與生活情境連結學習,理當肯定;但把九年一貫能力指標,改成現今素養指標,不等於教育新思維,尤其不宜在仍有疑慮下就實施,應撇開政治立場檢視問題核心。
新課綱的核心問題,並非黑夜與白天哪個較好的哲學思維,而是為何要包山包海?這個迷思是否違反教育原理及教學理念?
一、新課綱要各科老師了解領域緊扣九大素養的核心細項,並施以教學,這是緣木求魚。數學老師如何兼顧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如果成了文字遊戲,豈不是迫使教師走上形式主義?
二、看了九大核心素養與相關領域細項內容後,一般人窮其一生都難以做到,為何要下一代承受?
三、教師要把九大素養落實在學科領域,定義不清楚,連教育專家都搞不懂,何況家長與學生?
四、核心素養無法只透過教科書學習,必須經由活動設計,在教師陪伴與協助下,由學生自主學習方能養成,每一核心素養教學,有其特殊策略與方法,以目前教科書與教育現場做得到嗎?
五、核心素養如何具體評量也是問題。如在數學考題如何評量出美感素養,是否聊備一格?
六、雖然政府為實行新課綱編列可觀經費,但由於課綱設計複雜、素養融入教學困難,與課程內容過多等問題,在時間與專業不足下,最後教育形式化問題依然存在。若學生學科負擔已重,在時間無法分配下,核心素養豈不成為空談?
筆者認為,一○八課綱一開始就錯了;或許現在還能挽救,要給老師更多空間,回歸學科本質,讓學生不必在一個科目學到九大素養,而是透過十二年時間回歸學科本質學習,每個課程皆達成與學科本質相符的素養就好







「免於恐懼」的自由 私校也要有


2019-08-23 23:44 聯合報  詹明勇/大學教師(台南市)
創校134年的台南長榮中學傳出教師減薪爭議。 圖/取自長中網站

南部一所百年私立學校減薪鬧上媒體,董事會、教師會各有說辭,獨不見教育主管機關說句公道話。
少子化趨勢衝擊許多產業結構,教育產業受到的影響,更是明顯。約半數國民經由私立高中職、大學完成教育,這些人投入國家生產事業,在不同地方努力工作,也依法繳稅,維繫台灣的永續發展。
減薪事件曝光前,該校教師會與職工同仁已將情形反映給教育主管機關,但受理單位卻是等因奉此的牛步化回應,讓教師會忍不住爆料,由媒體披露學校招生、財務、校產管理問題。本來校方和教師還有協商討論空間,只是主管機關的慵懶推諉,讓校方與教師劍拔弩張,內部失和進而招生不利,將百年老校一夕推到險崖邊。
如果主責承辦人員收到減薪陳情信時,審度情勢險峻,透過緊急程序介入,讓教師會與董事會提前溝通對話,或可將減薪風波傷害,降到最低程度。可是,在遠端監控的承辦人員,僅用另案辦理、後續追蹤覆文待辦;可以理解公務人員有工作保障,才能中立執行業務,但也殷望公務人員要能理解私人企業、私立學校員工的處境,藉由行政程序保障民眾。
百年老校,不見得不能退場關校,重要的是,過程有沒有維護眾人權益與程序正義?過幾天開學,學生會不會擔心老師心情好不好、家長會不會擔心學生受教品質?
此後,還有許多私校要面臨學生來源不足、財務窘困失衡的挑戰,教育部想好策略了嗎?不能每一場都像日前南榮科大被教育部勒令自明年二月停辦,倉促以「輔導轉學」戲碼演出。
教育部要想想看,私校退場以先南部後北部的方式進行中,未來中南部弱勢私校生還要北漂念書,情何以堪
前瞻的政府,除了提高民眾生活品質,更要維繫民眾「免於恐懼」的自由。超過五十萬的私校學生,是國家未來生產力的棟梁,近十萬私校教職員工對國家的貢獻更不可抹煞,豈可坐看這些人飽受減薪、學校關門的威脅?
教育、勞動主管機關應好好看這個潛在的未爆彈,私校產業的變動,影響後續數十年人力培訓計畫,能不慎乎?








年改大刀 明年還讓蔡英文拿著嗎?


2019-08-23 23:50 聯合報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
大法官受理軍公教年改釋憲,認定大部分條文皆合憲。圖為2018年抗議者聚集立院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法官會議昨天就軍公教年金改革,做成的三個釋憲案,與其說是發自司法院,不如說是發自總統府。大法官們幾乎全盤接受蔡英文政府的論點,甚至於在解釋中,還為蔡政府年改政策發聲,前呼後應。
說到大法官會議解釋,我們社會大概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他們解釋的文字。因此,在探究昨天三個解釋文時,不妨從聲請釋憲者的聲請意旨,挑幾個重要的爭點,去看大法官怎麼解釋。
社會對年改的爭議,最主要是認為,蔡政府的年金改革,違反法律不溯及既往、信賴保護及比例等原則,並侵害受規範對象受憲法保障之財產權、生存權、服公職權、工作權及平等權。結果,大法官的解釋都認為,沒有違反這些原則,也沒有侵犯這些權利
當然,大法官會議解釋理由一大堆,文字也相當繁瑣,但總歸一句話,大法官就是認為,年改調降原退休所得,沒有違背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對原退撫給與作適度之調降、對原退除給與作適度之調降,以及調降年改法律施行前原退休所得,均為追求重要公共利益,其目的正當
而且,大法官還認定,年改規定採取之調降手段,有助於目的之達成,且未逾必要程度。等於是說,蔡英文政府的年改作法,包括蔡政府提出的年改原理原則,都是合宜、正當,所以都合憲,沒有違憲。
至於大法官怎麼認定,如何解釋年改新法規施行後,並未調降或追繳新法規施行前已領受之退除給與,只就施行後的月優存利息、月補償金、月退休俸等予以變動、調降,就不是年改新法規之溯及適用,即無涉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等,我們不必詳看大法官解釋文,只需去讀讀蔡政府的年改說帖,就能一點通,全部通。因為,大法官的論點,和蔡政府並無二致
至於大法官就現行法律對退休人員再就業領薪的一些限制規定,認定違憲,以及認為相關機關應修正現行法律,於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累積達一定百分比時,適時調整月退休金、月撫卹金或遺屬年金,以符憲法上體系正義之要求的解釋,說來,有點像打了你一頓,再給你一顆糖吃的意味,對整體軍公教人員來說,猶如滄海一粟。
我認為大家不妨從這個觀點思考。依這三個解釋的內容及精神,明年蔡政府若繼續執政,她就擁有更厚實的法律支持,讓她可以把公教年金再往下砍,以追求公共利益。她也可以藉口退撫基金不足,隨時提高軍公教人員繳費的金額。
大法官這三個解釋,給了民進黨蔡政府,更方便揮舞的年改大刀,任她的政府想砍向什麼,就砍什麼。問題就在於,我們老百姓、選民,要不要在明年之後,讓她有握住這把大刀的機會。








路平差很大 用選票唾棄無良政權


2019-08-24 00:02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去年八月底暴雨侵襲高雄,高市小港區沿海二三四段道路被大雨轟炸後,道路坑洞連連,網友形容這裡是「高雄知名天堂路」。 圖/翻攝臉書爆料公社

連續豪大雨,道路又出現坑洞,高雄人上下班如同坐碰碰車,害怕一不留意就出車禍。
去年此時南部遭豪雨襲擊,道路處處坑漥,九合一選前政府快速撥款整修破損路面,倉促趕工下,經常發生瀝青路面隔沒幾天粒料分離,有的在兩座分隔島中間,車輛很少輾壓,也出現鬆動碎石顆粒,顯然瀝青混凝土配比有問題
年初,高雄岡山聖森路又見挖電力箱涵超過百座,修補鋪上瀝青混凝土,整條路好像穿上補丁乞丐裝,卻很耐車輛輾壓,加上七、八月豪雨多次檢驗,讓用路人感受到前、後任政府,對道路改善工程管理差異很大。
新市長優先整修坑坑漥漥,影響用路安全的主要幹道,高雄還有很多不平道路,囿於中央政府道路整修補助經費不足,無法一次改善,市民只能期盼黑心道路不要再出現。
道路坑洞大都是工程品質不良造成,政客常利用工程分贓利益、擺平樁腳,用路人只能每天提心吊膽回家現今人民覺醒,必然會用選票直接唾棄無良政權

蘇蘅/芝麻開門 紐時如何做數位創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芝麻開門 紐時如何做數位創新
◆  劉憶如/榮景近尾聲 山雨欲來
◆  陳亮恭/醫事人員大遷徙:冰河時代的來臨
◆  方祖涵/慣犯也能當網紅的時代
◆  黃介正/美國對台戰略的新思維
◆  嚴震生/台灣民眾黨的立委選舉挑戰

◆  盛治仁/世界越快,心,則慢
◆  王正方/楊安澤名列第八
◆  施振榮/教改 學校、家庭、社會不可偏廢
◆  林中斌/經濟復甦將了 川普連任難料
◆  薛承泰/父親節的震撼
◆  洪蘭/雙語可活化大腦、延緩失智
◆  馬凱/生養國之重寶者 重罰!

◆  王健壯/百分百言論自由是個笑話
◆  周行一/中美互換?
◆  楊志良/破窗政治
◆  王文華/人類踏出一大步,我們原地踏步?
◆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  趙春山/兩岸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歸路?

◆  盛治仁/讓「脊兒」不再孤單
◆  方祖涵/屬於大家的球場台灣日
◆  謝哲青/生而為人的條件
◆  劉憶如/台灣純網銀起步 期待普惠金融








蘇蘅/芝麻開門 紐時如何做數位創新


2019-08-23 23:46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五月發布財報的紐約時報,表示數位訂戶成長22.3萬人,公司市值已增至56億美元,比三年前成長175%。 圖/擷自紐約時報網站
紐約時報旗下記者花費18個月追蹤川普過往財務狀況,指出川普家族涉嫌通過逃稅獲得鉅額財富,拿下2019普立茲獎「解釋性報導獎」。 圖/擷自紐約時報網站

紐約時報最近再度宣布數位模式獲利:本月數位訂戶突破四百七十萬,數位訂戶和廣告再度攀升一成六。其實去年紐時數位營收已達七億九百萬美元,執行長馬克湯普森訂的目標是:明年營收八億美元,民國114年(二○二五年)數位訂戶達一千萬。
民國100年(二○一一年)起,紐時大膽推出付費牆,眾人不看好,但紐時不斷改良經營模式,隨著數位訂戶上升,免費看紐時逐漸緊縮,從最早免費看廿篇新聞,到現在每月只能看十篇。
新媒體業很多人認為智慧付費牆是背後成功關鍵,殊不知在全球由谷歌和臉書掌握八成九數位廣告市場下,紐時得用訂戶第一模式才能突圍
民國103年(一四年)起,紐時訂閱收入首度超過廣告收入。民國106年(一七年),紐時數位業務營收接近五億美元,然而連續九個月虧損。領導高層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紐約時報到底獻給讀者什麼,才能向「流量」說不,落實「心中有讀者」的核心價值?紐約時報支出中,五分之一花在新聞內容製作,而美國日報平均編採支出只占十二.五%。比較之下,可看出紐時在品質與報導深度的用心經營。
不像台灣媒體一窩蜂追求沒營養的即時新聞、無效益的垃圾流量」。同質性太高,沒有差異化,在紅海裡殺成一團,當然,也無法帶來利潤紐時完全是另一套戰略
紐時調查報導團隊實力雄厚,大型調查被外界形容像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不受執政者喜愛,卻是真正有影響力的成功心法總編輯巴奎Dean Baquet說,調查報導和其他有價值的內容,讓紐時展現強實力,贏得讀者支持,能和其他媒體重視流量成長和數位廣告營收,展現極大品牌差異
新科技對老報紙的衝擊,影響深遠但人才是媒體的核心,紐時怎麼做呢
首先是成立數位轉型團隊」,不斷改造新聞編輯室,專注培訓記者數位知識和思考,尤其是對數據的敏銳感
數字確實愈來愈重要,無論教育、股市、健康、司法,發表數據的機會比以前更多,而且政府、政客和公司,愈來愈只強調對自己有利的數據這種數據訓練必須落實到各種路線,記者能深入數字背後,看出端倪,提出解決方案
紐時今年以川普財務獲得普立茲新聞獎。三位記者調查川普民國84到94年(一九九五年到二○○五年)的稅務、財務、金錢往來,閱讀和手稿紀錄逾十萬頁,進行無數訪問。記者Craig說,他們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找資料,長達一年鍥而不捨追查,才做出這篇報導。
讓讀者參與,從讀者角度採訪報導新聞,更是不可逆趨勢
紐時對數位讀者做足研究透過線上及現場和讀者討論,知道讀者的新偏好。去年開闢Parenting新聞,內容有親子、育兒、教育,甚至連空巢父母,無所不包。讀者也可寫信詢問家庭天倫各種問題,拆解親子間的籓籬。
讀者對某些政治人物特別著迷,紐時政治記者開線上廣播節目,一周五天,每天半小時,讓讀者得知政治知識養分。選舉期間,紐時推出「人物內幕」,深度分析競選策略,也透過數據解剖,報導讀者喜歡的候選人動態。
流量當然重要,但是像台灣類似「女版黃安嗆館長:打不死我你就是孫子」,這樣的即時新聞,衝出來的垃圾流量,又有什麼意義?
紐時說,追求流量絕對不是永續經營的策略,讀者愈來愈重視內容品質,讀者有了真正信任,才願意付費這或許給我們另一個角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