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碳權交易 三方向趕進度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621/web/ 

◆  聯合報社論/神話破滅後,柯文哲的一人黨必須改造
◆  聯合報黑白集/不被在乎的「誠實」
◆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碳權交易 三方向趕進度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碳權交易 三方向趕進度


2024-08-16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環境部長彭啓明。記者侯永全/攝影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近期的公開發言中提及:「碳費費率不會高」、「一開始不要給企業太大壓力」、「不是一下子要拔大家很多的毛」等。這些言論似乎已經為碳費費率審議會議的結論定錨,合理推測應該就是徵收每噸300元,這與去年10月所傳出的每噸10美元方案相近,若應用於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的自主減量計畫,再打兩折,每噸碳費為60元,這也與日本起步的碳稅費率相仿。

環境部象徵性碳費政策已經逐漸明朗,然而,旨在推動國內企業更積極主動投入減碳的碳權交易機制,卻進展緩慢。負責碳權交易的台灣碳權交易所雖然在去年8月由蔡英文前總統親自出席下盛大開幕,但經過一年時間,目前仍然還是在從事代購國外自願性碳權以及教育推廣工作,這種進展不要說要對比新加坡,連馬來西亞碳權交易所都比台灣進度還快,不只已經有碳權的連續交易,也已經在7月交易本土的自願性碳權。

針對目前碳權交易的緩慢進度,我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首先,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自願減量專案的推動速度過於緩慢,到目前為止僅有四案通過審查並註冊,分別是經濟部水利署的兩個專案、土地銀行及彰化銀行。這數字顯示現行申請文件或行政流程過於繁瑣,建議賦予環境部明確的自願減量專案 KPI,包括專案數量、碳減排量以及參與企業的數量等指標,並定期進行評估與反饋。環境部的角色應該不僅限於監管者,更應該成為積極的推動者和協調者,透過提供技術支持、財務激勵以及政策指引,主動促進更多企業參與自願減量專案,增加本土碳權的供應

其次,台灣的碳權交易應該回歸由金管會實質負責管理,這樣可以利用其在資本市場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強化碳權交易市場的流動性與價格發現功能。環境部多次公開強調要避免碳權炒作,然而目前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會員僅有100多家公司開戶,且大部分都是大型公司或金融機構。在案源有限及會員數量不足的情況下,談論炒作問題似乎不切實際。現行制度限制交易一次,這完全扼殺了碳權次級市場的發展可能性。適度發揮價格發現功能,才能鼓勵企業更積極投入減碳技術的開發。證券交易所熟悉的造市制度,也能夠透過提升流動性,確保交易雙方的需求得到及時滿足。

長遠目標也可以發展「標準化」碳權合約進行交易,以增加市場的價格透明度與流動性。標準化合約的推行有助於消除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讓會員公司更容易理解並參與碳權交易,新加坡的碳權交易所推出的 Nature X 合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類合約提供了明確的交易條款和標準,促使市場參與者更透明地進行交易,有效提升市場流動性。簡而言之,改由金管會積極介入管理才有可能打造一個更成熟、更穩健的碳權交易所,吸引更多公司主動投入減碳。

最後,環境部應考慮再提高高品質碳權的碳費抵換比例,促企業更積極投入自願減量專案。被納入碳費徵收範圍的企業之後可透過購買本土自願性碳權來抵扣最多10%碳排量。台灣現在年總碳排量約是2.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納入碳費徵收的比例約是54%,大概是1.5億噸。合理而言,應該有三分之一比例,即約5,000萬噸的本土自願性碳權供排碳大戶抵扣,透過碳權交易所驅動更多企業投入開發移除型的高品質碳權(例如: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土壤、森林、海洋等)。提高高品質碳權的碳費抵換比例,將可促使更多企業投入資金與資源,參與到這些項目中,從而推動減少整體碳排放,實現更大的環境與經濟效益。












聯合報黑白集/不被在乎的「誠實」


2024-08-16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日本防衛省公布,中共山東號航艦編隊於12日到13日間,向西穿越巴士海峽往南海航行。圖/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已故外交耆宿陸以正,曾對「外交官有說謊特權」一說不以為然他強調,外交第一要務是「精確」,其延伸就是誠實外交官的誠實,並非將祕密和盤托出,而是必須牢記自身責任,是將本國立場準確傳遞給駐在國。如果說謊被拆穿,在外人面前崩壞的是國家的信用,後果嚴重。

這番話,適用於所有對外發言者。無論蓄意或怠忽,一旦留下「不誠實」印記,未來一言一行都將飽受挑剔與質疑,從此事倍功半。

例如,軍事關乎國家生死,發布情資勢必有所保留。但關鍵是,「不隱藏無法隱藏的資訊」與「不說必被戳破的謊話」,否則就會引發反效果。兩年前中共飛彈飛過台灣上空,我方第一時間諱莫如深;未料日本稍後公布軌跡,導致國防部的公信跌停。最近共軍山東號航艦出第一島鏈,故事重演:國防部堅拒證實消息,又被日方先公布。國防部或國安會的犯錯成長曲線,真是慢到不行

不僅國防外交,凡攸關公共領域者,都應竭力維持自己的可信度。今天的台灣輿論環境過度膜拜「聲量」,只要成為話題就好,正負面不拘,「信任」常被扔到一旁。但今天社會資訊的流傳速度是過去的千百倍,任何漠視自身「人設」,平時不蓄積公信力的人物或團體,都極易在下一場危機海嘯來襲時,遭到形象滅頂之災。















聯合報社論/神話破滅後,柯文哲的一人黨必須改造


2024-08-16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政治獻金案繼續擴大延燒,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媒體堵訪,他向黨內喊話「混亂時候不要再添亂」。記者林俊良/攝影


柯文哲在市長任內所涉京華城案,其副市長彭振聲最近遭檢方境管及限制住居,顯示案情發展不利。至於延燒中的政治獻金假帳風波,會計師端木正、木可負責人李文娟均以重金交保,並接受科技監控。兩案往上發展,皆難保不燒向柯文哲;光是這究責的過程,都將使民眾黨重創。

兩個案件接踵而來,尤其檢方偵辦獻金假帳案之迅雷不及掩耳,無論背後有無上級政治授意,都說明偵辦之手不會輕饒。嚴格而論,這兩個案件的本質不同,對民眾黨的衝擊也不一樣。問題在,從高虹安的助理費案起,數案連續爆發,已留給外界一連串負面消息的印象。幾案層層堆疊的結果,必然是煙塵蔽天,抹消民眾對民眾黨原有的信任。

就京華城案而言,柯文哲涉及的程度,明顯更不易撇清。京華城改建並不屬於「都更」案件,柯文哲卻給予八四○%的超高容積率獎勵,不僅違背經驗法則,也違背法令規定。其相關會議,雖由彭振聲主持,卻是柯文哲親自簽准核行。此案之不合理一望即知,柯文哲施政的公正性當然受到質疑,他是否「放水」特定財團也引發議論。尤其,柯文哲過去口口聲聲打貪揭弊,自己卻犯下同樣的嚴重錯誤,難以自圓其說。

相對於京華城案指向柯文哲的徇私不公,獻金假帳案則尚無跡象顯示柯文哲將金錢納入私囊。問題是,其間各式情節暴露他用人不當、管理無方、公私不分等,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他身為民眾黨主席,因為識人不明及行事粗疏,竟在自己的大選政治獻金帳上鬧出空前的笑話和醜聞,使自己的政黨蒙羞,讓廣大的小草們失望,柯文哲還有什麼顏面面對其黨員和支持者?

把政治獻金的爛帳都推給會計師胡亂調節,倒是推得乾淨但是柯文哲的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和他親信的財務長李文宗,都不必負責嗎?把作帳和簽證都交給端木正與其外包,又是出自誰的英明決定,而如此倚重端木正?號稱第三大黨,犯下別人沒犯過的蠢事,卻選擇最省事的方法逃避責任;這樣,如何再吸引小草上門?何況,匆匆宣布關閉的「木可」公司,還有多少說不清的帳;黨、政和私人間的帳目如此夾纏,柯文哲的清白神話瞬間變成了一池渾水。

柯文哲自稱,這次假帳案是犯了「低級錯誤」。這種態度,其實是在迴避問題,想要淡化事態,無意深刻自我檢討。事實上,無論假帳案是不是「低級錯誤」,它對民眾黨形象和士氣的衝擊卻是「核彈級」的。試想,柯文哲所獲得的三百多萬張選票,包括那些曾經捐款支持或購買選舉小物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相信柯文哲的清廉,從而認為他有能力可以改變台灣政治局面。京華城案使他的清廉形象出現裂縫,假帳案則讓他「很會領導」的假象潰堤。區區三億多元政治獻金,就把民眾黨打出原形,柯文哲的神話還寫得下去嗎?

從政治大局看,外界並不樂見民眾黨因弊案接二連三就士氣消沉,乃至自暴自棄。但無論如何,今天的事態發展,說明民眾黨等同「柯黨」及「一人政黨」的定位,應該趁機徹底改變了。柯文哲創建了民眾黨,初期固然有其個人魅力作為支撐。但五年過去,如果他仍不懂得與同志分享權力並共同治理,如果他仍以為這個黨只能繞著他的個人意志運行;那麼,這個被專制主席壟斷的政黨,動輒因其言行不當而搖搖晃晃,又將如何壯大發展?

從年初自信將當選總統,到如今弊案纏身,柯文哲該從一人黨的神壇走下來了!






樹立司法威信 下個輪到誰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621/web/ 

◆  樹立司法威信 下個輪到誰
◆  保供電正常 別死守非核
◆  政府推環境永續 卻忽略經濟永續
◆  政治不難… 柯要找回良心
◆  識人不清 柯文哲政途重大障礙
◆  民主凌駕專業 地方自治成怪獸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樹立司法威信 下個輪到誰


2024-08-16 00:00  聯合報/ 林清汶/鴻林法律事務所顧問(台北市)
波波漫畫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在民國一○一年至一○二年間,涉嫌接收酒店業者的不當招待,被檢方提起公訴並由台南地檢署偵結,內容略為:「陳宗彥於民國一○一年、一○二年擔任台南市政府新聞處長及民政局長期間,因受連姓及王姓酒店業者請託,而協助詢問、協調台南市某警職人員平調案,及某視聽歌唱場所變更使用工程案,並於一○一年十二月間及一○二年十一月間,接受連姓及王姓酒店業者安排酒店女服務生提供性招待」。檢方認定陳宗彥涉犯貪汙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一項第三款不違背職務收受不正利益」罪嫌,因此將他提起公訴。

然而,本案於一○三年查辦沒幾個月移交後,就以「查無不法」簽結,去年六月高檢署甚至認定當初偵辦陳宗彥時查無違失;如今南檢正式起訴,如此自相矛盾、大相逕庭的調查,當時承辦的檢調手握明確事證卻縮手,理由何在?這也讓陳宗彥可以宣稱,對十幾年前的同一事件,在沒有新事實與新證據的情形下,台南地檢署卻推翻之前的認定而將他起訴,讓他深覺冤屈。

今年初本案在監察院審查會中,監委表決對陳宗彥作出彈劾「不成立」的決定,係以該案司法正在調查中,監院不宜先行進行彈劾;但司法偵辦與監院行使監察權本質上並無衝突,就算司法上無罪亦不代表沒有行政違失,即便無罪定讞,但最終彈劾成立的官員也不乏先例國家柏台諸公,對證據如此明確、因公務免費接受性招待且有實證可稽達者,竟違反良知舉出似是而非的道理陳宗彥當時為政務官,如由監察院通過彈劾後,再移送懲戒法院作適法之處分,係屬公務員之司法行政處罰刑事偵辦與監委懲戒程序並不衝突,監委當時卻仍以「司法正在調查中,監院不宜先行彈劾」等事由,乃自甘墮落、機關喪權

南檢認為,陳宗彥受領國家俸祿,本應潔身自愛,謹守公務員分際;竟未能與酒店業者保持距離,貪圖性招待而收受不正利益,有害公務員廉潔自持之要求,亦嚴重破壞國家公務員清廉形象。然而,從上述案情觀之,據報陳宗彥十二次性交易中每次一萬二千元,僅有二次未付款,並非完全都無對價;且南檢據查「並無違背職務」之情事,因此想必陳宗彥未來在法院答辯時能有很多說詞理由,仍可以規避法律責任。

本案歷經十年迄今才被重新起訴,當事人早已遠離權力核心,司法機關何以最近才磨刀霍霍,找賴清德愛將陳宗彥開刀?筆者認為項莊舞劍別有所圖,賴總統意在樹立司法威信,同黨要角如鄭文燦可以查辦羈押,愛將陳宗彥亦已被起訴,還有誰不能辦?下一步應該輪到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了吧?透過司法公信力建立聲望與政績,乃極為高明的做法。

當「小草」鳥獸四散奔逃後變成「青鳥」,不就是民進黨的如意算盤?司法在政治的運籌帷幄、機關算盡下,發揮得淋漓盡致啊!














保供電正常 別死守非核


2024-08-16 00:00  聯合報/ 陳貴端/逢甲大學教授、曾任核四廠興建監督專案小組委員(台中市)
行政院坦承,以全國角度來看供電確實足夠,但北部電力確實不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昨日坦言「沒有錯,北部現在電力不足」,因整個北部的電力開發相對困難;另一方面,電價費率審議會將於九月召開,電價是否會因電不夠而調漲來以價制量,備受矚目。

電業屬於公用事業,理想費率訂定原則有三:一、使供電業有適當收入與合理利潤,能充足穩定供電,永續經營;二、能將成本合理分攤於消費者(用戶);三、防止浪費並促使公平有效使用。此次電價審議,費率應否調漲?調整幅度多大?關乎政府能源政策。就電業言,能源政策會影響供電系統及供電成本,進而影響電價,電業為公用事業範疇,通常由政府制定政策,並監督管制,目的在促電業保證充分供電,價格適當,有合理報酬、永續經營

台電配合政府非核家園能源政策,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目標「燃天然氣五十%、燃煤卅%、再生能源廿%、核能○%」,明年將以高汙染、高碳排,靠進口、高燃料成本、供給欠穩定之天然氣及煤取代零排碳、供電穩定、低成本之核能,與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碳目標背道而馳。加之供電系統調整,火力及再生能源電廠興建落後,已衝擊台電供電穩定及供電成本及電價。引發是否應檢討能源政策及能源政策不調整,電價如何能不漲之疑慮。

近期跳電、停電頻傳,缺電危機四伏,半導體、AI及電動車產業是台灣經濟發展重點產業,供電是否能滿足需求,企業憂心忡忡。電價低於供電成本,雖調漲電價,但台電仍估計今年虧損將達一,八五○億,財務黑洞難解。電價上漲,引發通膨,影響民生及經濟。專家學者及企業界紛紛建議政府應盡速檢討修正能源政策,不放棄核能,同時積極開發綠電、讓核電延役。 

賴總統籌組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副召集人童子賢、顧問李遠哲、簡又新等人均挺核,童子賢更主張應調整供電系統配比「讓核能成基載電力」、「核能已不是人類公敵」,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也曾稱「非核能源政策已過時」。最近民調有八成三支持核能,五成七贊成核二、核三延役。今年三月在比利時舉行首屆核能峰會,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及與會各國聲明支持利用核能、建新核電廠,助淨零碳排目標。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後,立法院次年已修「電業法」廢除第九十五條第一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廢核政策已無法源依據

台灣經濟發展,需要政府提供充足穩定、價廉、潔淨的能源,政府不應再死守非核家園神主牌,經濟部郭部長及行政院卓院長不應在原地打轉,應在乎供電是否穩定充裕?減碳目標是否受到危害?及年年調漲電價,衝擊物價,是否影響民生及經濟?以巨額稅收補貼虧損增加國債,是否違反市場法則及使用者付費原則














政府推環境永續 卻忽略經濟永續


2024-08-16 00:00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賴清德總統日前主持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指示未來必須務實面對電力要充足、系統要安全、減碳要加速等三大課題。至於涉及核綠共存的議題,賴總統表示,永續發展才是不分政黨為國家共同打拚的目標。不過,現行以風力、太陽能等綠能發電為主軸的能源政策,其有限的發電量能否滿足 AI 等科技發展的大量用電需求?甚至可能影響既定的國家永續發展目標。

針對加速減碳議題,會中環境部長彭啟明進行專題報告表示,台灣今年底將進入碳費先行,以大帶小的階段,未來會健全碳定價機制,往總量管制的碳交易方向邁進。如此固然是因應淨零碳排、環境永續的國際潮流趨勢;但另一方面,收取碳費、管制碳排量,必然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及限制生產數量,因此在推動環境永續的環保政策過程中,如何確保企業健全的市場經營環境及維護消費者福祉,應為政府當局不可忽視的經濟發展政策。

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同時兼顧經濟發展,日本公平會在去年三月公布「有關獨占禁止法對實現綠色社會之事業活動處理原則」,強調企業生產符合減少碳排的環保標準產品或研發創新技術,通常有促進市場競爭效果,而且有助於減緩溫室效應及符合一般消費者利益,應無違法性問題;例外情形,相關企業討論降低溫室效應減少碳排放量,預見可能增加生產成本,因此實施對產品需求者收取一致性的溫室效應費用、分配生產數量、限制使用降低溫室效應設備或技術等壟斷協議,可能有違反獨占禁止法之虞。

從賴總統宣示的政策目標來看,我國施政重點偏向綠能發電、碳排管制等環境永續項目,顯然忽略兼顧經濟永續發展的政策。事實上,在淨零碳排政策要求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從事經濟活動行為可能兼有促進與限制市場競爭之雙面效果,如此若無明確的規範遵循標準,勢必衝擊企業從事環保產品生產或減碳技術研發等意願,終將有礙環境永續政策的推動。

是以職司市場競爭秩序權責的公平會,宜應參考日本綠色社會之事業活動處理原則,依據企業實施經濟行為有無符合環保目的合理性、手段正當性,及衡量促進或限制競爭效果等因素,明確揭示有無違反公平交易法之判斷標準,期能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政治不難… 柯要找回良心


2024-08-16 00:00  聯合報/ 王清厚/退休人士(台中市)


柯文哲常說「政治不難,只有找回良心」。而他台北市長八年任期屆滿後,包括京華城改建案、北士科設定地上權案等,輿論、媒體吵得沸沸揚揚。近日,柯文哲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競選總統政治獻金遭質疑申報不實,他雖表示嚴肅面對,經手帳目的同仁與會計師會全部重新清查,但記者會的說詞卻讓民眾聽得霧煞煞,對社會與支持者難以交代。

柯文哲以「白色力量」中道勢力崛起,當選台北市長時,顛覆藍綠板塊,甚至在總統大選時搶走民進黨的青年選票,綠營欲去之為快。

如今,柯文哲面對官司纏身,以及總統選舉政治獻金疑似申報不實風暴,他會為脫身而受執政黨利誘?或在國會仍藍白合作?或白綠和?有待觀察。

柯文哲不能因案纏身影響藍白在立法院的合作,他必須找回過往的信心與志氣、傲氣,誠實面對問題,也不能向任何外在勢力妥協退縮,不淪為傀儡,要以民意為依歸。

「政治不難,只有找回良心」,柯文哲別忘了要找回良心!











識人不清 柯文哲政途重大障礙


2024-08-16 00:00  聯合報/ 李志偉/自由業(新北市)
季青漫畫


近期,柯文哲團隊被指總統大選政治獻金申報不實,再次暴露了他在用人上的問題。如果柯無法有效管理其團隊,無法確保透明和誠信,那麼他的政治前途除了將面臨嚴峻挑戰,也可能在未來失去支持者的肯定。

當事件發生後,民眾黨迅速舉行說明會,身為競選總幹事的黃珊珊請辭民眾黨中央委員,並與端木正、李文宗一起移送中評會。柯也在其臉書發布道歉貼文,承認當初競總將所有憑證交給會計師處理、送監察院申報時,並無再做最後的檢查。對於「漏報」、「短差」到「虛報」一事,競選團隊事前並不知情,除了要追究會計師法律責任,競總也有應負的責任

看似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了事情,然而也透露出柯團隊人事管理及財政管理的問題。柯文哲的直言不諱和改革形象固然吸引人,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團隊和有效的監督機制,那麼這些優點也可能會變成缺點。

這一位政黨領袖到底是否有足夠的專業團隊來支持他的決策,還是僅僅依賴少數人的意見?竟然面對重要的財務申報是那麼地不嚴謹。雖然柯自稱是「第一次參選總統沒經驗」,然而他的競選團隊其實不乏政壇老手,將責任歸咎於會計師,似乎無法讓人信服。

柯對此事件說明「這次是烏龍、不是汙錢」,但經此讓人不禁質疑他的領導風格,是否適合在更高層次的政治舞台上發揮。柯當初參選時的「理性、務實、科學、民意、專業、價值」,加上「執行力」理念,是否依然存在?

總結來說,柯文哲的識人不清,不僅影響了他的政治形象,更可能對台灣民眾黨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做為一名政治領袖,柯必須重新審視其用人策略,確保其團隊的專業性和誠信,才能真正實現其改革的目標。否則,這識人不清的問題將成為他政治生涯中的重大障礙。











民主凌駕專業 地方自治成怪獸


2024-08-16 00:00  聯合報/ 呂欽文/建築師(新北市)


民主是普世價值,但民主的外衣常常蒙蔽了專業的是非。如果民主發展成了我行我素,那如同氾濫的自由,會侵蝕社會的倫常。

核不核、能不能,是大家熟悉的「專業」與「民主」相互拉扯的議題;在民主的大帽子下,專業很難說上話。但除這類屬於廟堂高層次的大議題之外,我們的社會其實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所謂「民主作為」,像一頭怪獸,一般民眾看不到,卻消耗著專業的能量。

根據「地方制度法」衍生出來的「地方自治」行政權,就是一頭怪獸。「地方自治」本來是彰顯民主理念的良好機制,在台灣卻因為操作過度,一個小小的島國,弄得一國多制。假如在政治範疇內各爭山頭、各爭資源也就算了,但「地方自治」的手法,習慣性地擴及到專業的領域,相當莫名其妙。舉幾個例子:

政府採購法」行之有年,但爭議事件有增無減。這不是因為中央主管機關沒把法規修好,而是各地方政府在地方自治的權限下自己改變招標方式,假公共利益之名,肆意增加不合乎公平合理原則的規定。種種錯誤樣態,中央管不著,因為工程會沒有任何手段可約束地方的行為。

建築管理是關係民眾權益的大事,更是屬於專業領域的事,各地方不應有不一樣的標準。但台灣本島廿個行政區,至少可以找到十幾種不同的建管程序與表單。往往一溪之隔,就是另外一套建築管理天地。中央主管機關國土署不是沒有頒布標準程序與版本,但各縣市就是很「努力」地想要表現自己的「特色」,導致民眾與專業者總是要從頭學起、疲於奔命。問國土署能不能管管?他們也只能苦笑說:「地方自治啊!」

最近發生了讓國內外建築界錯愕的事,一場醞釀多年,經國內外廿七個團隊參與競圖的「某某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新建工程」,竟因為改朝換代,新的縣太爺找個理由推翻了前朝花費不貲、競圖團隊嘔心瀝血孕育出來的設計案,重大建設竟然視如兒戲。存與廢之間,給錢的文化部管不著、工程會亦沒被知會,監察院「尊重地方行政」更不便置喙,只剩下專業者在一邊淌血!

地方建設藝文場館經過專業的評估,竟抵不過地方首長的一念之間;這不是孤立事件,沒多久就會發生一次。我們可以說「民主是台灣的驕傲」,卻可曾知道「專業卻是台灣的恥辱」?

民主不是萬能,民主需要社會良知的駕馭!「地方自治」是一頭大象,如果駕馭得好,可馱以重任;但如果任其獸性逞威,則可能毀了民主。這個道理我們不是不懂,只是不敢正視,不敢在民主的頭上掛鈴鐺。






嚴震生/華茲接地氣 與賀錦麗一拍即合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華茲接地氣 與賀錦麗一拍即合
◆  陳力俊/擁抱生成式AI與大學教育
◆  廖元豪/強大又脆弱的司法
◆  李清志/城市迎賓列車
◆  魏國彥/宮崎大地震 他山之石
◆  方祖涵/如果,奧運有不同的劇本









嚴震生/華茲接地氣 與賀錦麗一拍即合


2024-08-16 00:02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風格鄉土務實的明尼蘇達州長華茲。 圖/法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退選後,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民主黨士氣大振,隨後媒體觀察的重點集中在她的副手人選。根據過去兩次總統大選的經驗來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希拉蕊輸掉大湖區鐵鏽帶(Rust Belt)三個搖擺州的威斯康辛、密西根及賓夕法尼亞,儘管普選票多出兩百多萬張,但選舉人票落後,輸給川普。四年後,拜登以他出身於賓州的背景,強調自己是來自於工業小鎮 Scranton Joe,成功拿回這三個關鍵州,入主白宮。

由於鐵鏽帶已成為民主黨必須捍衛的地區,因此這三州又被稱為代表民主黨顏色、阻擋共和黨入侵的「藍牆」,這也是為何當賀錦麗在選副手時,賓州州長夏皮洛一直都是熱門人選,因為賓州擁有鐵鏽區最多的十九張選舉人票,若加上密西根州的十五張及威斯康辛州的十張,與目前民主黨占優勢的「藍州」總數來到兩百七十張,剛好比對手多出兩張勝出。密西根州民意支持度頗高的州長魏美桂同為女性,性別沒有互補,未被納入考量

如果民主黨選擇保住鐵鏽區,夏皮洛是最佳人選,因為他曾是賓州檢察長,兩年前選州長時,大勝對手近十五個百分點,同樣在該州競選聯邦參議員的前副州長費特曼僅贏對手不到五個百分點,可見他絕對能夠替民主黨拿下這個搖擺州,或許還能帶動另外兩個鐵鏽州選情。

民主黨另一個勝選路線圖,則是贏得南部及西南部的北卡羅萊納、喬治亞、內華達及亞利桑那四個搖擺州;其中拜登在上次大選中贏得後三者,僅在北卡輸給川普七萬多票,不到百分之一點五。這也是為何亞利桑那聯邦參議員凱利、北卡即將卸任的州長庫伯,甚至是「紅州」肯塔基的民主黨籍州長貝希爾都是熱門的人選,因為這幾位男性白人除了性別、種族及地域與賀錦麗互補,他們在意識形態上較為溫和,可以降低賀錦麗自由派色彩帶來的疑慮,庫伯及凱利甚至有機會替民主黨贏得他們所屬的搖擺州。

然而,最終賀錦麗選擇的華茲州長並非來自搖擺州,而是自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以來,超過半世紀都沒有支持過共和黨明尼蘇達州。儘管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希拉蕊在此僅以一點五個百分點勝出,相當驚險;但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時,拜登勝過川普七個百分點,今年的預測也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此占優勢,無需靠華茲的加持。當然,華茲本身的州長及聯邦眾議員經驗,都是賀錦麗履歷上欠缺的,加上性別及種族的互補,也算是適合的副手搭檔。

華茲鄉下出身的背景,以及擔任高中教師的平凡經歷,和許多常春藤名校出身的政治人物形成強烈對比,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接地氣的親和力,少的是政治菁英的傲慢。華茲的學士學位來自名不見經傳的一間內布拉斯加州的小學校,碩士學位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並非該州最具代表性的明尼蘇達大學。華茲與選民互動絕不會給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他雖然不算是來自鐵鏽區,但是將他放在鄰近三個搖擺州競選也絕不違和,很容易讓鄉村及中下階級的白人獲得共鳴。

政治分析家經常認為,總統候選人的搭檔最好能替他拿下關鍵的家鄉,但過去六十多年來,僅有甘迺迪的副手詹森成功扮演這個角色反倒是正副總統候選人間是否有足夠的化學效應、沒有隔閡地彼此信任,成為總統候選人決定副手的考量重點。顯然賀錦麗與華茲一拍即合,這或許才是後者出線的主要原因。 





黃齊元/全球連環風暴,激發冷戰新局

◆  黃齊元/全球連環風暴,激發冷戰新局
◆  陳國樑/依法編還債預算當政績 也太廉價










黃齊元/全球連環風暴,激發冷戰新局


2024-08-16 00:00  聯合報/ 黃齊元(作者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最近全球發生許多大事,包括川普遇刺、拜登退選,中國促成巴勒斯坦陣營和解、支持其建國。澤倫斯基態度軟化、願意和談,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赴美商談停戰、但和黎巴嫩真主黨衝突卻又升高。

這有幾點重要意義:首先是拜登打造的地緣政治格局將瓦解,全世界不再走向多邊聯盟;其次是美國態度迫使烏克蘭和以色列認清現實;再者中國大陸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最後黑天鵝和灰犀牛不斷出現,使國際局勢更加緊繃。對於台灣而言,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恐怕均非好事;川普很可能出賣台灣,而賀錦麗缺乏外交經驗,可能無法應付複雜國際局勢。

台海現狀已經改變,美國和中國大陸均假設最壞情境,唯有台灣仍停留在最佳情境、維持現狀迷思中。其實不需等到年底美國總統選舉,現在已可以從軍事、經濟和科技三方面,推測未來可能情境。

首先在軍事層面,大陸對台獨將升高反制行動,包圍台灣力度升級、沒收台灣治權。川普雖不願表明,但底牌很清楚,那就是美國只會威懾、但不願出兵;美國出兵前提,在於台灣要先作戰、能撐一段時間,美國提供武器、從旁協助。川普深知唯有不打仗、美國才能再次偉大!

台灣底牌也不難預測,我們不願也無能作戰,即使軍費預算大幅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將是中美「膽小鬼博弈」,但大陸有擦槍走火準備。所謂不對稱作戰並沒有意義,戰爭不會發生,完全是大國對峙。

其次是經濟。川普表示未來對所有進口產品,將課徵百分之十關稅,中國產品更高達百分之六十。根據瑞銀估計,這將重創中國經濟成長率,從百分之五下降至百分之二點五。但大陸並非省油的燈,當今中國商品銷售遍及全球,特別是電動車,世界需要中國產品,美國可能傷到自己。

川普重要政策是減稅,全部成本約四點五兆美元,但未來十年關稅可帶進三兆美元,另外川普也會削減拜登政府「降低通貨膨脹法案近一兆美元支出。經濟學家沒有想到的是,川普將向其他國家包括台灣收保護費,金額可能達數千億美元。

即使未來中國對台灣有所行動,美國經濟制裁效果也有限,全球國家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大陸經濟已經很差,股市、房市下跌,內需不振,即使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反之,若大陸對台灣進行封鎖,全球經濟損失將高達十兆美元,何者受傷較重?

至於科技,大陸短板是半導體,台灣為關鍵。晶片已取代石油成為未來武器台灣等於全球最大軍火供應商,川普當然不會容忍台灣掐住美國命脈,一定會逐漸調整。美國是全球科技霸權,要怎麼號令天下都可以,過去僅政策施壓台灣,未來可能從台積電股權下手。

中國是全球晶片主要市場,大陸態度很清楚,不會永遠讓美國壟斷價值鏈高端、讓中國停留在低端。美國知道中國遲早會追上來,能做的就是拖慢對方、維持霸權,並想辦法控制台灣。若有一方想整盤端去,勢必引發戰爭、兩敗俱傷;美中會各取所需,即使維持「小院高牆」。

世界大格局在變化,實力是王道,戰爭終會結束,兩岸也會走上整合,如同東西德、南北越。在全球認同一個中國前提下,台灣很難以國家身分長期存在,中美遲早會形成共識。

未來全球將進入新冷戰和超限戰,武器不再是核彈,大國博弈下動態平衡不斷調整台灣將面臨全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