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川普陷兩難困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當大法官為蔡英文連任掃除年改大路障
◆  聯合報黑白集/「功勞簿」上的真相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川普陷兩難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川普陷兩難困境


2019-08-24 23: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第12次協商7月在大陸協商破裂後,川普立即在推特上發文,美國將在9月起,對大陸銷美3,000億元的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大陸也立即反制,中止向美國購買大豆等農產品。過了兩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破7元大關,美國又立即把大陸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家」,美中雙方一連串的交鋒過招。然而,又過了兩天,川普宣布針對3, 000億美元中一大部分的電子產品,暫時先不調漲關稅。市場分析認為,美國即將過感恩節,正是採購旺季,如果此時加稅,會讓美國民眾感受到漲價壓力,因此川普才會宣布部分商品延後課稅。但總不能只有老美出招,中國也展開反擊,前天宣布對美國75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此舉讓川普火大,再度回擊,雙方你來我往,貿易戰愈演愈烈。
川普面對的問題還不止如此,上周美國債券殖利率出現少見的倒掛情況,雖然只短暫出現,但這已經表示企業和民眾對於美國未來經濟走弱的預期。因此,川普公開要求聯準會要盡快調降利率,以刺激經濟結果四位美國前任聯準會主席發了一封聯名信,要求聯準會主席要硬起來,維持聯準會的中立性,不要輕易屈服於川普的壓力
不但如此,因為貿易戰,美國貿易量減少,農產品出口受阻,美國整體經濟開始走弱,這兩天川普又說,他可能會考慮以減稅的方式來刺激,重振美國經濟
從暫停對大陸產品課稅,到想要調降利率與稅率來刺激美國經濟來看,美國經濟顯然因為大幅對大陸課稅,開始出現一些不利的現象,而且似乎愈來愈嚴重,因此川普才會想利用其他政策,來因應美國經濟下行。依此,我們看到川普正陷入是否要繼續對大陸課稅,以及如何維持美國經濟的兩難,因為如果對大陸持續課稅,對於美國貿易與經濟必然出現持續的負面影響;但是如果不課稅,川普又無法自圓其說,證明其對大陸課稅是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最主要策略
其實,從美中貿易戰爭一開始,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因為經濟理論告訴我們,經濟開放(或減少關稅)對大家都好;相反的,經濟封鎖(或提高關稅)必然對大家都不好。現在美中貿易戰爭開打,對中國大陸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看起來美國也沒有好到那裡。
可笑的是,川普動手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大陸賺了美國太多的順差,現在對大陸課稅以後,就會減少美國從大陸的進口。然而,美國國內的需求並沒有因為對大陸課稅而減少,美國人仍然需要消費,於是轉向其他國家進口,因此過去兩年美國進口額並沒有減少,美國的大量赤字依然存在也就是說,川普想要減少赤字的政策可以說是完全無效的
川普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即將面對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在此之前,他必須向美國民眾證明,他是有能力擺平中國政府,也就是說,他必須盡快與大陸達成某一種貿易協議。因此,川普有時間上的壓力。相反的,中國領導人完全沒有連任的壓力,對大陸而言,即使犧牲一點貿易順差,卻可以維持中國人最在意的「面子問題」,也就是他們不會在美國的壓力下順從的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現在看起來,美中在協商的過程正是如此,雖然美國不斷的出牌,但是中國始終行禮如儀,「你要來談,我們就談;你要課稅,我們也奉陪」。
綜合來說,川普對貿易戰有達成協議的時間壓力,且要讓美國人知道,川普贏了。因此他對大陸談判的條件可能就會逐漸放鬆。問題是,現在美國的經濟情況可能變壞,川普愈來愈需與大陸合作,這反而給了中國在談判上更大的空間。因此,未來這場美中貿易戰爭的結果,誰是最後的贏家,誰是最後的輸家,還難斷定。







聯合報黑白集/「功勞簿」上的真相


2019-08-25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拚連任,蔡總統最近四處誇口,什麼政策都是她的功勞,台灣未來沒有她就不行。但只要認真查一下,功勞簿上的真相很快就被踢爆造假;她自詡我駐紐約辦事處大樓是她買的,即是一例。
蔡英文在台中「辣台派」開講中大發豪語:「誰有這樣的氣魄跟願景,居然在紐約買了一棟大樓,把台灣在紐約所有機關集中在那裡上班,變成一個地標?」「我告訴你,就是我啦!」說得煞有介事,卻立刻被當年催生此事的外交官夏立言戳破。事實是,紐約辦事處在民國94年(二○○五年)底就啟用,小英民國95年(二○○六年)才出任副院長,不可能主導這項計畫。
陳水扁也跟進補了一腳說,這計畫是游錫堃當閣揆時完成,輪不到蔡英文居功。民國94年(二○○五年)十月紐約辦事處啟用時,蔡英文還是不分區立委,根本管不到這件事。「辣台妹」能把不曾參與的事說得活靈活現,應不是幕僚給錯資料,而是她自己接錯線想像出來的
蔡英文最近到金門訪問,也自誇小三通是她任陸委會主委時開闢的便道,希望大家珍惜,不要輕易讓它中斷。話說得倒好聽,但回頭看,國民黨促成的兩岸大交流泰半已毀在她手裡,她卻還在炫耀自己的小三通功勞,豈不可笑?
呂秀蓮說,蔡政府把公投法關進鐵籠後,她就得了厭食症暴瘦,她受不了蔡英文的自大和自負。此話不假,最近台灣社會的「亡國感」是怎麼來的,小英在功勞簿上也該記上一筆吧!








聯合報社論/當大法官為蔡英文連任掃除年改大路障


2019-08-25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法官召開公教年改釋憲案說明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法官會議對軍公教年金改革釋憲案做成釋字第七八一、七八二、七八三號解釋,宣告年改相關法律條文絕大部分合憲,僅小部分違憲,並要求相關機關做出若干修正。看似面面俱到,實則巧妙避開退休軍公教核心主張的信賴保護、法律不溯既往等原則質疑,為蔡政府年改背書意味十足。
此次大法官會議審查內容包括軍、公、教三項年改法條,涉及爭點雖繁複卻相仿,先被汙名、再遭粗暴大砍年金的退休軍公教,企盼大法官能藉釋憲還其公道,至少也盼大法官說清講明,政府說話不算話且選擇性只砍軍公教,能夠有什麼合憲理由?
但釋憲結果讓退休軍公教失望痛心,大法官僅認定退休軍公教轉任私校條款違反憲法保障平等權規定而失效。另大法官也要求主管機關修正相關規定,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動而調整退休俸給付,「俾符憲法上體系正義之要求」;這聽來有點像「可以砍人,但要記得給他上藥」的味道。
大法官們一方面「化繁為簡」為蔡政府掃除年改違憲爭議,一方面卻是「細心」到作訴外解釋,幫行政部門思量如何調整計算參數以符合正義,真是煞費苦心;但以此兩面手法處理影響國家、社會、人民至深且鉅的年改案,豈止是「見樹不見林」而已。
直言之,此次蔡政府主導的年改核心爭議在於,政府說砍就砍軍公教的退伍金、退休俸、贍養金、優惠存款利息等,是否違反法律比例、信賴保護及不溯及既往等重要原則是否侵害了退休軍公教財產權或生存權乃至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的意義與範圍。可惜因大法官認定合憲,解釋文並無太多著墨,僅在不溯及既往原則部分給了極其繞口難解的理由,並推稱七一七號解釋已說明砍優利存款不違憲。
大法官該不該「多說些」呢?不久前在此三案辯論法庭上,政府代表持續提出「軍公教年金比較優渥」、「不改革財政會破產」、「老人生活費每月只要一萬三千元就足夠等不符事實、甚至羞辱老人的論點,反映了蔡政府對軍公教年改的根本認知,而這正是導致退休軍公教上街頭、社會對抗紛擾不斷的癥結,卻因大法官選擇「不語」,已難以期待藉由此次釋憲化解紛爭
如果大法官肯認政府可以用年金永續或財政惡化等理由單砍軍公教年金,總該給這些自認「為何只砍我」的退休軍公教一個理由,說明為何可容許蔡政府忽略更具迫切破產危機的勞退難道大法官真同意砍軍公教來補勞工,是解決蔡政府所指軍公教領太多、勞工領太少唯一且正義的方法何況所謂軍公教年金比較優渥並非事實,因為退休軍公教提繳的基金數額比退休勞工多
如果大法官肯認政府可衡酌更大的社會公益或世代正義單砍軍公教年金,是否也該讓民眾了解,占政府總支出比率逐漸下降的軍公教退休給付,較之愈來愈腫大的「散財童子式」社會福利乃至農、國保等支出,更缺乏公益性、更不符合世代正義的憲政法理依據何在?甚且,軍公教年改每年雖可省約二八○億元,但相較千億上兆的前瞻建設、離岸風電、軍購等支出,難道政府毫無檢討預算分配的責任?
大法官會議應是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最後一道防線,對年改案卻自我限縮與退守諷刺的是,大法官唯一認定違憲部分僅保障了極少數人權益難怪外界出現質疑,莫非竟是為自己及高官鋪好將來到私校當雙薪肥貓的合憲大道
大法官一日三釋憲,卻宣告龐大年改案違憲部分僅「奈米」大小,等於是拿司法獨立與憲法高度為蔡政府年改做政治背書,更不啻是為蔡英文掃除連任大路障但對年改衝突並未能定紛止爭,也無助化解退休軍公教長期被汙名的不平,社會恐將繼續撕裂與動盪

名家縱論/台灣經濟表現再檢討\星期透視/莫因選舉 消費香港

◆  畫中有話/風雨中的旅遊業
◆  貪腐與舞弊 國家財政之癌
◆  勞保、年金不可信 還不如自己投保
◆  年改大戲「部分違憲」的危機
◆  年改釋憲出爐… 法治原則又崩壞一大塊
◆  大屋頂下/柯郭王的如果與如果
◆  漫畫/站台的高度
◆  星期透視/莫因選舉 消費香港
◆  名家縱論/台灣經濟表現再檢討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台灣經濟表現再檢討


2019-08-24 23:08    聯合報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主計總處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大幅上修至2.46%。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日前將經濟成長率預測,由五月預估的二.一九%,拉高到二.四六%,大幅度調整在國內引起討論,台灣經濟表現真有這麼好嗎?尤其是全球經濟景氣仍處極端不確定情況下,預測是否過於樂觀?中研院七月發布預測經濟成長率二.○一%,兩者相去甚遠,時間只差一個月,景氣有這麼大變化嗎?
據主計總處資料,大幅調升有二個主因,首先是國內投資增加,包括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大幅成長及政府投資增加。政府統計回台投資台商金額已達到五千億元,全年目標不排除到八千億,主計總處預估民間投資成長率為五.○一%;另外,政府與國營事業投資十.六九%與八.三五%,因此全國資本形成增加率為五.九六%,對GDP貢獻率為一.二二%,這當然是好消息。
雖然國內投資增加很多,台灣民間消費成長率卻低,全年預估只有一.九九%,比往年三%以上低很多。一方面與國內消費信心不足有關,另方面大陸禁止陸客來台自由行,估計減少一百萬人,預估台灣觀光收入將減少一八○億左右,GDP可能會減少○.一%。
大幅調升經濟成長率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一些經濟指標已反映台灣經濟有回溫跡象比方說,國發會公布綜合領先指標,從去年十一月谷底(108.31)反轉,到今年六月(112.32)連續八個月上升,這當然是好消息。但是,雖然領先指數增加趨勢清楚,但是實際指數上漲幅度卻是相當有限;再看國發會景氣燈號,去年十一月,景氣對策燈號黃藍燈,景氣對策分數只十七;到今年六月,景氣對策分數提高到廿一分,燈號仍是黃藍燈。也就是說,雖然台灣經濟景氣出現反轉,但力道仍有限,因此下半年要大幅成長,甚至於把上半年表現不足都彌補過來,使全年經濟成長率達到二.四六%,幾乎是不可能任務。
最後,在重要的進出口表現,由於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自去年十一月,出口就一直呈現負成長,今年六月曾出現○.五%正成長,也是曇花一現,七月出口又為負數。到七月止今年出口成長率為負三%左右。下半年雖然是出口旺季,但國際景氣不佳,下半年出口表現雖會比上半年好,也因為上半年負成長太多,主計總處估計全年出口成長率為負一.二四%。由於今年新台幣匯率下跌,雖然用美元計算出口是負成長,但用新台幣計算出口仍是增加的(三.五%),因此最終國外部門對GDP貢獻率仍有○.六九%。
如果我們看全球經貿現況,其實可能對於國外部門表現要再保守一點。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由去年的三.七%下修到今年只剩二.五%,從全球貿易量看,這是非常大幅度的下滑。對於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國家言,這是個嚴重的外部因素,包括台韓星港今年出口都很慘,主要就是受全球貿易萎縮影響。
在全球貿易量不足情況下,各國GDP都受衝擊,IMF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只有三.二%,遠低於去年的三.六%。由上述數據可知,今年全球經濟情勢非常險峻,這也是為什麼中研院七月估計台灣經濟成長率,保守估計只有二.○一%。
一個月後,主計總處有較新數據,認為台灣經濟應該比原先估計好,但一口氣上修到二.四六%,還是太過樂觀;如果改成說,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保二,應比較合理。








星期透視/莫因選舉 消費香港


2019-08-24 23:10    聯合報        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香港「反送中」活動仍未停歇。圖為香港示威者在九龍觀塘包圍附近警署。 美聯社

香港因為逃犯條例引起的動盪,已持續兩個多月;明年我國總統大選的動作也同時開展,辣台妹以消費香港作為選戰槍砲香港議題的核心,是它已經回歸到中華民族,是在中共管轄範圍內,這是分析的基本架構。而今香港抗議民眾手持他國國旗,觸動到中國大陸民族主義敏感神經,負責任政府必須審慎因應。
美國總統川普對香港動盪看法,就較為謹慎,他強調不會將香港視為美中貿易戰的談判籌碼,並重申中國大陸以「人道」方式對待香港立場。但他也警告中國,如果對香港示威民眾進行「天安門式」血腥鎮壓,將會影響中美貿易談判。川普此種表態顯然認清,香港是大陸領土與內政問題,他也未批評「一國兩制」。
蔡政府的表態,則是隨著形勢轉變,首先提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口號,這是一個沒有信心的政權自相矛盾陳述。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領袖,不應該製造人民的「芒果乾」恐懼感,而是要帶給人民自信與希望。我們擁有國防自衛能力,以及自主的外交關係,最重要的是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政府與前途。此一陳述的最大問題是,為什麼妳所帶領的人民會有危機與不安全感?就是因為妳無法有效處理兩岸關係,發展兩岸和平穩定的結構。
七月底,蔡政府提出「希望今日的台灣將成為明日的香港」,讓港人的民主、言論自由,都能像台灣一樣受到保障。顯然「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說法不當,但是此一說法的關鍵,是當妳都不承認中華民國時,如何能為香港人民決定他們前途?
到了八月中,蔡總統接見澳大利亞前國防部長時,表示支持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但她強調「我們會關心,但是不會介入」,她也呼籲北京和香港當局,要用智慧和誠意化解衝突,不要將情勢惡化的責任,推給並不存在的外力介入。此時香港抗議群眾一定感到非常失望,過去的承諾與希望呢?顯然,蔡政府關心的,是香港議題能為明年選舉增加多少薪火?而不是真正關心與理解香港居民,特別是年輕人對於香港貧富差距加大,物價高漲,買不起房子的不滿情緒。
選戰的考量,也讓一國兩制成為蔡政府操作的重點,升高兩岸對抗情緒。實際上,中共從民國69年(一九八○年)代提出「一國兩制」方案後,國民黨從蔣經國總統開始,就採取反對的立場,但是並不反對中國。其後中華民國政府仍然進行解除戒嚴與黨禁,民國79年(一九九○年)代中期並舉行首次總統直接民選。而在兩岸對話協商時期,「一國兩制」也沒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與威脅,同時我國國際活動空間,美日的「實質」關係,都比現在還要好。
蔡政府反對一國兩制實際上是反中國,要與大陸劃清界線,同時藉著中華民國名義,推行實質台獨,結果是主權受到嚴重壓縮,丟了五個邦交國,無法參與重要的國際活動,如何能保障台灣人民的權益我們見到的是只會製造問題,卻無能化解的領袖,以及逐漸趨向衝突的兩岸關係,人民如何放心








大屋頂下/柯郭王的如果與如果


2019-08-24 23:14    聯合報        黃年
柯文哲(左起)、郭台銘、王金平在八二三紀念音樂會上合體同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宣示,他的核心目標是改變台灣政治文化。但在組黨後的起手式,對柯郭王分合操作,卻可能是台灣政治文化空前齷齪的一件事,如果發展下去,恐將更嚴重地汙染本已汙穢不堪的台灣政治文化。
請注意,本文關鍵字是「如果」二字。我認為,照正理正道說,柯郭王聯盟不可能成立,所以我用「如果」。因而,「如果」聯盟竟然成立,那是我誤判。
目前情勢好有一比。王金平有一百元,想買一千元東西。郭台銘有兩百元,想買一千元東西。柯文哲有三百元,也想買一千元東西。三人於是想把各自的錢湊起來,共六百元,想買一千元東西。
六百元想買一千元東西,如果發生乘數效應,一加一加一大於三,在政治市場上不無可能產生一千元效應。但柯文哲自己知道,他們一加一加一,可能會大於每一個人的一,但由於乖離正理正道,卻不可能大於三,必小於三。柯文哲目前面臨的急遽掉粉落漆,即是預警
因為,這三個人,一個是油,一個是水,一個是爛泥,很難出現王金平說的「融合」,選民不會接受。
以政治義理言例如:郭台銘大概不會說自己不是中國人,他主張一族兩國」,並稱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柯文哲自組黨後,其兩岸論述已退縮,非但不見「兩岸一家親」、「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也說不清他是不是中國人,甚至連是否能清楚主張「中華民國」也迄未明白。一個是水,一個是油,如何融合?
再以現實利害言。例如:三人都沒理由、無可能做對方副手,也就是三人都不可能、沒理由接受對方坐自己頭上正位。郭希望柯民眾黨能支持,柯則怕郭汙染民眾黨形象。柯說郭許他只作一任並任他做副總統兼行政院長是政治分贓,郭也說反對政治分贓。王要當總統候選人,但柯郭連副總統都看不上王。實況是三人都想政治分贓,問題出在三人都想分到最大塊。
柯自知選不上,卻拱郭選。柯說,自己如選上,在立院無支撐,又缺治國團隊,言下深怕會自誤誤國,恍若滿懷「不忍人之心」。但是,柯卻完全不談郭如當選,面對撕裂的國家與藍營,可能面對更加凶險萬倍的處境,難道郭就沒有自誤誤國的風險?
至於郭台銘,四月出來時公開揚言我不要徵召,堅持要初選現在初選輸了,竟然運作換瑜」。郭如果不知自尊,如何贏得選民尊敬?郭如果如此踐踏政黨體制,選民難道也想選出一個可能踐踏國家體制的總統?
郭的姿態如果是想逼國民黨換瑜,而換瑜如成真,難道要徵召郭?郭要不要再宣示反對徵召?或難道要再辦初選(朱立倫、周錫瑋及張亞中可再參加)?則郭這次要不要簽初選公約?
換柱是國民黨的恥辱與悲劇。但國民黨內外基本架構與換柱時完全不同,吳敦義不是當年的朱立倫,韓國瑜不是當年的洪秀柱,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換瑜」是絕無可能。除非國民黨及吳敦義及韓國瑜要政治自殺。
郭如果想透過換瑜來獲國民黨徵召,那是非分之想。而郭如果自行參選,必遭開除黨籍則非「如果」之事,而是必然。
再說下去,如果郭參選,他有可能分化藍營使韓落選。但相對地,以鋼鐵韓粉的敵愾同仇,恐怕再不濟也不會支持郭當選。再跳躍一步說,在此種撕裂仇恨中,如郭當選,國民黨主流大概不會也不敢容許「叛徒」郭恢復黨籍,郭千萬別打選贏國民黨就會靠過來的算盤,則郭屆時一方面面臨綠營攻擊,一方面要應付藍營撕裂,甚至連民眾黨立委也可能視他若瘟神,則郭總統會不會陷入柯所憂慮的自誤誤國絕境
擺開這些大架構不說。郭如果低票當選總統,他既因參選正當性遭質疑,又因主政支撐力不足,面對的輿論環境也堪慮。屆時,綠媒全面反郭,而郭口中「紅媒」已無韓可抬捧,難道不能回頭專心「監督」郭總統?郭能叫「紅媒」關門嗎?
郭台銘也許自詡台灣川普,但他不是川普,川普至少在就任時共和黨是兩院多數黨;台灣也不是美國,絕無可能容忍像川普那樣囂張的郭總統。
如今,柯郭王尚未成大選角逐者,前述三人實力,一加一加一,已不會大於三。但如果三人結盟投入大選,可以想見,他們所受譏諷與攻擊,一加一加一,必定將大於三。潘朵拉盒子一旦打開,就關不上了。
三人如今呈現政見,看起來最接近的可能是下架民進黨政府。但實際演化方向,卻更可能因而幫助蔡英文連任。在解嚴後的選舉史,趙少康參選造成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宋楚瑜參選使李登輝政治規劃破滅,這兩次三腳督效應,趙及宋的失敗可謂皆促進台灣民主化上升一個台階但郭柯這三腳督十分可能造成無德敗政民進黨蔡英文連任效果,對台灣而言,難道是合乎政治正義的目標
何況,八月十一日《大屋頂下》指出,柯文哲拱郭參選有助蔡連任,其中存有柯想借郭殺韓設計在內。現在看,彷彿是柯在拱郭,結果卻是郭成柯火中取栗的貓腳爪。
柯文哲毫不掩飾他瞧不起郭台銘。他說郭在政治上是「非常素」,說了好多次,每次都帶上自認優越的促狹笑容。柯也顯然看不上王金平,稱他是「狐狸」。這個三人自誇救國救民道義結合,在網路上被指為狼狽為奸」。
柯文哲自認短綆汲深而可能自誤誤國的悲劇,他卻要推給郭去演。柯何以自己不演?而郭何以要演柯不演的戲?
看戲的人看不懂,演戲的人也無自知之明嗎?
三人自認可完全無原則、無中心思想地操弄政治,但民眾難道也是如此無原則、無中心思想?
本文關鍵字是「如果」,所以不免有許多臆想。但是,有一點卻是可斬釘截鐵的,那就是:柯郭王這場操作如果發展下去,充滿背叛、欺詐、傲慢、投機、貪婪、自私、粗暴、殘忍、無原則、無中心思想、玩弄社會請接龍),可能是台灣政治文化空前齷齪的事,恐將嚴重汙染已汙穢不堪的台灣政治文化
柯文哲起手式,已經戳破了他的彌天大謊。這是智商超過七十成年人都看得出來。







畫中有話/風雨中的旅遊業


2019-08-24 23:27    聯合報        陳柏亨
圖/陳柏亨

颱風來襲,中正紀念堂仍能見到遊興不減的陸客,站在迴廊下躲雨,狀似愜意的雨中即景。
大陸宣布限縮陸客來台,面對衝擊政府除大力補助國旅外,更提出開放陸客從第三方入境免簽因應。只是全球經濟尚未回神,業者難拓展藍海,兩岸政府角力傳達的氛圍,讓夾在中間產業叫苦連天。日前高雄星級華王飯店傳將熄燈專營陸客的旅行社亦紛紛裁員百業消極應對,政院長官知否
天災無法選擇,但人禍可以避免;「民之所欲,長在我心」,領導人決策時,是否應多傾聽人民心聲,苦民所苦,而非獨斷專行,這才是領導人應有的風範與智慧。








貪腐與舞弊 國家財政之癌


2019-08-24 23:26    聯合報        李振清/大學教授(台北市)
大法官昨針對軍公教年改作出解釋,反年改團體及在野黨立委在司法院外,對釋憲結果表達不滿,將用選票表達意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改釋憲案,大法官作出大部分條文合憲解釋。然而,仍有少數大法官提不同意見書,直指舞弊、貪腐與浪費,才是國家財政危機的罪魁禍首」。湯德宗並引儒學大家熊十力的名言,批判當前的亂象:「不能公明誠信,而言革新,則失常道,自取亂亡而已。」
湯德宗與熊十力的警言,令人想起世界銀行前總裁佐立克民國96年(二○○七年),為整頓世銀非洲計畫涉及的貪腐與舞弊案提出的警示:「貪腐就是竊取窮人所得、腐蝕政府治理機能與道德經脈,並破壞誠信的癌症。我們當前面對的挑戰就是要盡全力來根除貪腐與舞弊。」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曾經擔任高盛投顧執行長的佐立克,強調誠信、清廉、開明是反貪腐運動暨創新改革基本條件。他成功地整頓世界銀行門風典範,正好跟湯德宗呼籲的清廉相互呼應。
台大前校長孫震在半部論語治天下書中,引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中的公平、仁慈美德觀念,作為求經濟利益和政府治理參考其中,避免貪腐所需品德素養,正是政府治理中迫切需要的終身教育。唯有如此,宛如國家之癌的貪腐與舞弊,才能徹底根除。







勞保、年金不可信 還不如自己投保


2019-08-24 23:18    聯合報        賈金蘭/教(竹縣竹北)
軍公教年改釋憲結果23日出爐,相關團體到司法院前聆聽釋憲結果並表達意見。 記者李隆揆/攝影

軍公教年改聲請釋憲案出爐,雖支持政府信賴保護原則,但出現的效應不容輕忽。
兒子就業後,興高采烈迎來第一次領薪,回家後無奈的說:「為什麼我辛苦賺的錢被扣了三千多元?」我問:「扣了哪些錢?」兒子忿忿不平答:「健保和所得稅。我為什麼要繳勞保,不能選擇嗎?強迫我繳將來又不見得領得回來?自己規畫保險還穩當些。」我被問得啞口無言。對呀,如果不確定將來老時領得到,為什麼年輕時要繳這些錢?
和朋友聊起,她也碰到相同反應。她女兒工作屬多角經營,主要寫劇本,沒有所謂雇主。為了勞保詢問相關單位,都不得其門而入,不了了之。國民年金繳款單寄到家裡,朋友順手繳費,女兒執意不繳,認為離六十五歲那麼遙遠,不想需要用時,變無錢可領,覺得自己投保還值得信賴。
聽完感覺無限悲哀,年輕世代對政府這般不信任,究竟是政府做了不良的示範,讓年輕人對其信用崩盤
當年為有穩定工作,考試取得公教資格,奉公守法一輩子,卻被說貪婪不知民間疾苦。繳出去的保費,沒有被立法專款專用,到頭來盈虧卻要我們負責。難怪年輕一代看在眼裡,不想再重蹈覆轍,老時連尊嚴都沒有。這是偉大政府自以為世代正義的德政嗎?








年改大戲「部分違憲」的危機


2019-08-24 23:16    聯合報        蘇復興/大學教師(高雄市)
大法官對軍公教年改釋憲案作出解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年金改革釋憲案,大法官會議區分軍人、公務員及教師三案公布解釋結果,並且提出了部分違憲的巧妙說詞
「部分違憲」是不是「違憲」?當然是。「部分合憲」是不是「合憲」?未必是。未必「合憲」的法令或行政命令還要實施,那這個國家究竟算民主還是專制,或者是「部分民主」、「部分專制」?
年金改革有沒有溯及既往?有。年金改革有沒有破壞既往信賴保護原則?有。法治國家兩大根基都遭到嚴重破壞,還在四平八穩討論「部分合憲」、「部分違憲」這些形而下的專有名詞,太過咬文嚼字了。
民國九十三年大法官釋字五七四號解釋清楚敘明,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屬於基本人權保障另外,憲法原則下的法治國原則,最重要的就是信賴保護原則。該釋憲案理由書中提到:「法治國原則為憲法之基本原則,首重人民權利之維護、法秩序之安定及信賴保護原則之遵守。因此,法律一旦發生變動,除法律有溯及適用之特別規定者外,原則上係自法律公布生效日起,向將來發生效力。」
可惜年改大戲,政治考量似乎凌駕法制正義顧慮,對於軍公教修法前取得,或即將享有的權益擺出不由分說態度,對於兩造間的合理信賴原則相應不理,斥為舊政府的陳年往事。年改成就向既往發生效力的荒謬戲碼,此例一開,未來國家權力運作將不再具可預測性,甚且撼動法律安定與法律明確這兩項目標。平心而論,這究竟是台灣的「轉機」還是「危機」,或者說,是「部分轉機」還是「部分危機」?
釋憲案一公布,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首長難掩喜色,紛紛展露拿結果合理化手段的自信態勢,甚至對「領得到」、「領得久」的光明前景夸夸而談。但是,吾人好奇,年改是否就此步入美麗新世界?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間,大法官會議主席翁岳生與同僚做成五七四號釋憲案,有效彰顯國家司法體系體恤公民權益的誠摯心意;反觀十五年後的今天,許宗力主席和另一批大法官對司法前輩所堅持的法律意旨,似乎是不表贊同,對於數十萬軍公教應得的法律公義,明顯是略而不顧。年改釋憲案的後座力,豈容小覷?








年改釋憲出爐… 法治原則又崩壞一大塊


2019-08-24 23:15    聯合報        蘇永欽/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就大法官對年改釋憲聲請案作出的三號解釋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大法官解釋結果與理由。 記者徐兆玄/攝影

年改解釋出爐,很多人大表失望,因為錯誤政策通過司法得以糾正的機會,又錯過了。我完全同意年改決策不當,除財務評估扭曲外,推動過程更是充滿政黨小算盤,只要看法國馬克宏總統推動的大年改,只不過到延退為止,已經引發罷工潮,像這樣直接對已退者揮刀決定,如果做成於艾麗榭宮,跳出來的豈會只有八百壯士。
但政治歸政治,護憲大法官面對錯誤政策,也只能從憲法角度,檢查有沒有逾越憲法底線。再壞的政策如果沒有逾越憲法界線,我們還是不希望大法官以憲法之名做指導。只是嚴格區分憲政上的角色,絕不表示大法官的工作會比較輕鬆,憲法涉及的是一些長遠價值,所以需要大法官去做違憲審查,就是要確保多數決民主,不要因短期多數考量而犧牲長遠的價值,其影響往往更大於一次錯誤決策。只要看過去三年法治原則一再受到踐踏,大法官礙於司法被動,只能眼睜睜看著滑坡效應發生,就知道憲法學界對於年改終於成案,抱著多大期待。
坦白說,重點真的不在違憲或合憲結論,而在一些基本憲法原則放在現代台灣語境,是不是真的已亮起紅燈,除了用一些直觀的、懶人包式的判準外,大法官能不能為我們,也為未來決策者,指出比較明確的行止方向。年改案涉及的最大問題,就是人類社會其實已經有兩百年之久共識的法律不得溯及既往原則,在愈來愈多改革愈來愈不能等待的今天,這個原則要壓縮到哪裡,如果某種程度的溯及根本是無可避免的話,是否還得有個底線?
在不利溯及中,一般人會以為授益的溯及減少總比加害的溯及增加,如從原來輕罪變成重罪要好些,但在福利國家成典範的今天,前者影響在數量上更不容忽視。劇烈年改實際上使相當比例的人民,以一輩子努力築建略帶彩色的暮年瞬成黑白,這就不是蔡總統一句「每個人都可以領到老」能合理化的國家強制。我們依法規畫的人生,妳憑什麼?
因此,在碰到基金營運出現危機情形,不管該怪誰,溯及改革只要是落在退休金請求權還沒有發生時,如延退和多繳,只要不太過分,大家會覺得是個比較可接受的「及時」調整;到了要退休的老人把已發生、本可確定領到死的退休金請求權,按其他行業所得替代率減掉一定百分比,如果還說沒有逾越非社會主義國家底線,請問誰可以說清楚,減益規定究可伊於胡底,到底還有沒有底?
大法官對這個核心問題可能很用力思考過,但最後還是選擇一個最多可以稱為懶人包,卻毫無邏輯的判準:利益請求權人給付義務人是不是仍處於一個繼續法律關係。只有當這樣的關係已結束時,溯及減少給付才會逾越這個原則底線。因此接下來要判斷的只有,退休的人和國家是否還有一個繼續的法律關係。
大法官只要放空腦袋就知道,這已經和溯及的原始內涵「舊法構成要件已經實現」脫鉤,一次領取或分次領取本是制度上聽由退休者自己評估需求風險去做的給付方式選擇,退休審定書確認你可以分月領到死為止,和確認你可以一次領完,在法律上都已確認了你「全部」退休金請求權,所有可領的構成要件必然已全部實現,因此還可不可以少給,有沒有觸及憲法底線,兩者不應該有任何不同。
為了說明繼續性法律關係確有關連,大法官特別指出:退休後的某些事由有可能造成請求權變動,退休金額也可能隨現職人員調薪而變動等,但公務員退休後已沒有任何勤務,單純忠誠義務的違反,不可能也不應因如何領取退休金而有不同處理;調薪更是單純技術性浮動,更何況調薪迄今只有調漲而素無調減者,因此根本不在「不利」溯及範圍。
真正會有結構性浮動的,是把公務員世代考慮進去的隨收隨付年金制,即由現職公務員動態的滿足退休公務員之需。既非確定給付的基金,退休給付調整反而是制度內定手段,當然就沒有違反溯及既往的問題。反之,既採優缺點剛好對調的確定給付基金制,怎能再說減少退休給付無關溯及既往。將來全盤改制,也要等到將來再說。
所以我只能非常遺憾的說,大法官浪費了這麼好的端正法治原則機會,即使我相信這裡沒有政治考量,人民仍然只能回到政治,去為權利和公理繼續奮鬥了。

王健壯/大法官與司法為民的距離有多遠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大法官與司法為民的距離有多遠
◆  蘇蘅/芝麻開門 紐時如何做數位創新
◆  劉憶如/榮景近尾聲 山雨欲來
◆  陳亮恭/醫事人員大遷徙:冰河時代的來臨
◆  方祖涵/慣犯也能當網紅的時代
◆  黃介正/美國對台戰略的新思維
◆  嚴震生/台灣民眾黨的立委選舉挑戰

◆  盛治仁/世界越快,心,則慢
◆  王正方/楊安澤名列第八
◆  施振榮/教改 學校、家庭、社會不可偏廢
◆  林中斌/經濟復甦將了 川普連任難料
◆  薛承泰/父親節的震撼
◆  洪蘭/雙語可活化大腦、延緩失智
◆  馬凱/生養國之重寶者 重罰!

◆  王健壯/百分百言論自由是個笑話
◆  周行一/中美互換?
◆  楊志良/破窗政治
◆  王文華/人類踏出一大步,我們原地踏步?
◆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  趙春山/兩岸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歸路?

◆  盛治仁/讓「脊兒」不再孤單
◆  方祖涵/屬於大家的球場台灣日
◆  謝哲青/生而為人的條件
◆  劉憶如/台灣純網銀起步 期待普惠金融








王健壯/大法官與司法為民的距離有多遠


2019-08-24 23:09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年改三解釋」出爐後,在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召開的記者會中,現場記者衹提了三個不痛不癢的問題,問答三分鐘不到就草草結束,可見大法官洋洋灑灑數萬言解釋文,果真如同有字天書,連司法記者也不知要從何問起。
依照現行大法官案件審理法,多數意見至少要取得十位大法官同意,而在「三解釋」中,軍改案與公改案有四位大法官提部分不同意見書,教改案有三位(湯德宗迴避),這四位提不同意見書的大法官都是馬英九所提名三項解釋,異議者都是同樣四人,可推斷多數意見應該得到十一位大法官的同意
在目前十五位大法官的「陣形」中,八位是馬英九提名,七位由蔡英文提名。十五票中有十一票同意「三解釋」,也就代表馬提名的大法官其中有四位,在「三解釋」表決時,加入蔡英文提名的七位大法官陣營。
十一比四或十一比三的表決結果,與大法官的陣形結構不符,何以如此?值得玩味也值得研究。另外,每個大法官都會宣稱,他們的解釋或判決都受憲法指引,不受黨派信念與政策偏好影響,但就像德沃金所說憲法裁判祇不過是冠冕堂皇的政治」,因此「三解釋」另一個值得玩味也值得研究的問題便是:對於有憲法原則重大性的這三項解釋,十五位大法官的表決作為,尤其是馬英九提名但未提不同意見書的那四位大法官,除了受陣形影響外,黨派信念或政策偏好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
為什麼這兩個問題值得玩味與研究?因為一個多月後,大法官目前的陣形將出現巨變,馬英九提名的大法官衹剩下四位,其餘十一位都由蔡英文提名。如果黨派信念與政策偏好在「三解釋」案中確實是大法官的最高指引,可想見在未來陣形巨變後,如果多數大法官不能以憲法過濾」。
其實,在「三解釋」中已或多或少可看出這樣的跡象。蔡英文政府推動的年改,除了合憲性有爭議外,正當性也備受質疑。但大法官的「三解釋」,著墨於年改正當性的比例卻出奇的高,極盡可能他們的黨派信念或政策偏好,最讓人擔心的結果便可能是大法官將變成政黨或政客的側翼,遂行的並非憲法哲學的實踐,而是黨派信念的滲透以「尚屬合理」或「尚屬和緩」這類字眼,替年改的正當性背書,而且用力之深與雄辯之強,比民進黨掌控的一府二院猶有過之。
更有趣的是,如果湯德宗在部分不同意見書中所述屬實,有位大法官在開會討論時,曾激昂陳詞「那國家就是沒錢了嘛,能不砍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嗎?不然該怎麼辦?你們告訴我!」可見應當以合憲與否作為審理標的大法官,念玆在玆的竟然是年改的正當與否。因為大法官對行政權有這樣的「同情心」與「同理心」,認為年改不得不做,所以解釋文中當然會出現「尚屬合理」或「尚屬和緩」這類字眼;但像這樣有「如此熱切愛國心」的大法官,難道衹有一位?
大法官說任何法規皆非永久不變」、「受規範對象亦非無預見可能」,「法無永恆性」當然言之成理,但受年改影響的卅多萬軍公教,誰能未卜先知?大法官何必在傷口上撒鹽?卅多萬軍公教沒等到大法官救援,等到的卻是對他們的訓戒,訓戒他們早應有預見之可能,但這樣的大法官與司法為民的距離究竟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