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當大法官為蔡英文連任掃除年改大路障
◆ 聯合報黑白集/「功勞簿」上的真相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川普陷兩難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川普陷兩難困境
2019-08-24 23: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第12次協商7月在大陸協商破裂後,川普立即在推特上發文,美國將在9月起,對大陸銷美3,000億元的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大陸也立即反制,中止向美國購買大豆等農產品。過了兩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破7元大關,美國又立即把大陸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家」,美中雙方一連串的交鋒過招。然而,又過了兩天,川普宣布針對3, 000億美元中一大部分的電子產品,暫時先不調漲關稅。市場分析認為,美國即將過感恩節,正是採購旺季,如果此時加稅,會讓美國民眾感受到漲價壓力,因此川普才會宣布部分商品延後課稅。但總不能只有老美出招,中國也展開反擊,前天宣布對美國75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此舉讓川普火大,再度回擊,雙方你來我往,貿易戰愈演愈烈。
川普面對的問題還不止如此,上周美國債券殖利率出現少見的倒掛情況,雖然只短暫出現,但這已經表示企業和民眾對於美國未來經濟走弱的預期。因此,川普公開要求聯準會要盡快調降利率,以刺激經濟。結果四位美國前任聯準會主席發了一封聯名信,要求聯準會主席要硬起來,維持聯準會的中立性,不要輕易屈服於川普的壓力。
不但如此,因為貿易戰,美國貿易量減少,農產品出口受阻,美國整體經濟開始走弱,這兩天川普又說,他可能會考慮以減稅的方式來刺激,重振美國經濟。
從暫停對大陸產品課稅,到想要調降利率與稅率來刺激美國經濟來看,美國經濟顯然因為大幅對大陸課稅,開始出現一些不利的現象,而且似乎愈來愈嚴重,因此川普才會想利用其他政策,來因應美國經濟下行。依此,我們看到川普正陷入是否要繼續對大陸課稅,以及如何維持美國經濟的兩難,因為如果對大陸持續課稅,對於美國貿易與經濟必然出現持續的負面影響;但是如果不課稅,川普又無法自圓其說,證明其對大陸課稅是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最主要策略。
其實,從美中貿易戰爭一開始,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因為經濟理論告訴我們,經濟開放(或減少關稅)對大家都好;相反的,經濟封鎖(或提高關稅)必然對大家都不好。現在美中貿易戰爭開打,對中國大陸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看起來美國也沒有好到那裡。
可笑的是,川普動手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大陸賺了美國太多的順差,現在對大陸課稅以後,就會減少美國從大陸的進口。然而,美國國內的需求並沒有因為對大陸課稅而減少,美國人仍然需要消費,於是轉向其他國家進口,因此過去兩年美國進口額並沒有減少,美國的大量赤字依然存在。也就是說,川普想要減少赤字的政策可以說是完全無效的。
川普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即將面對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在此之前,他必須向美國民眾證明,他是有能力擺平中國政府,也就是說,他必須盡快與大陸達成某一種貿易協議。因此,川普有時間上的壓力。相反的,中國領導人完全沒有連任的壓力,對大陸而言,即使犧牲一點貿易順差,卻可以維持中國人最在意的「面子問題」,也就是他們不會在美國的壓力下順從的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現在看起來,美中在協商的過程正是如此,雖然美國不斷的出牌,但是中國始終行禮如儀,「你要來談,我們就談;你要課稅,我們也奉陪」。
綜合來說,川普對貿易戰有達成協議的時間壓力,且要讓美國人知道,川普贏了。因此他對大陸談判的條件可能就會逐漸放鬆。問題是,現在美國的經濟情況可能變壞,川普愈來愈需與大陸合作,這反而給了中國在談判上更大的空間。因此,未來這場美中貿易戰爭的結果,誰是最後的贏家,誰是最後的輸家,還難斷定。
聯合報黑白集/「功勞簿」上的真相
2019-08-25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拚連任,蔡總統最近四處誇口,什麼政策都是她的功勞,台灣未來沒有她就不行。但只要認真查一下,功勞簿上的真相很快就被踢爆造假;她自詡我駐紐約辦事處大樓是她買的,即是一例。
蔡英文在台中「辣台派」開講中大發豪語:「誰有這樣的氣魄跟願景,居然在紐約買了一棟大樓,把台灣在紐約所有機關集中在那裡上班,變成一個地標?」「我告訴你,就是我啦!」說得煞有介事,卻立刻被當年催生此事的外交官夏立言戳破。事實是,紐約辦事處在民國94年(二○○五年)底就啟用,小英民國95年(二○○六年)才出任副院長,不可能主導這項計畫。
陳水扁也跟進補了一腳說,這計畫是游錫堃當閣揆時完成,輪不到蔡英文居功。民國94年(二○○五年)十月紐約辦事處啟用時,蔡英文還是不分區立委,根本管不到這件事。「辣台妹」能把不曾參與的事說得活靈活現,應不是幕僚給錯資料,而是她自己接錯線想像出來的。
蔡英文最近到金門訪問,也自誇「小三通」是她任陸委會主委時開闢的便道,希望大家珍惜,不要輕易讓它中斷。話說得倒好聽,但回頭看,國民黨促成的兩岸大交流泰半已毀在她手裡,她卻還在炫耀自己的小三通功勞,豈不可笑?
呂秀蓮說,蔡政府把《公投法》關進鐵籠後,她就得了厭食症暴瘦,她受不了蔡英文的自大和自負。此話不假,最近台灣社會的「亡國感」是怎麼來的,小英在功勞簿上也該記上一筆吧!
聯合報社論/當大法官為蔡英文連任掃除年改大路障
2019-08-25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法官召開公教年改釋憲案說明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法官會議對軍公教年金改革釋憲案做成釋字第七八一、七八二、七八三號解釋,宣告年改相關法律條文絕大部分合憲,僅小部分違憲,並要求相關機關做出若干修正。看似面面俱到,實則巧妙避開退休軍公教核心主張的信賴保護、法律不溯既往等原則質疑,為蔡政府年改背書意味十足。
此次大法官會議審查內容包括軍、公、教三項年改法條,涉及爭點雖繁複卻相仿,先被汙名、再遭粗暴大砍年金的退休軍公教,企盼大法官能藉釋憲還其公道,至少也盼大法官說清講明,政府說話不算話且選擇性只砍軍公教,能夠有什麼合憲理由?
但釋憲結果讓退休軍公教失望痛心,大法官僅認定退休軍公教轉任私校條款違反憲法保障平等權規定而失效。另大法官也要求主管機關修正相關規定,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動而調整退休俸給付,「俾符憲法上體系正義之要求」;這聽來有點像「可以砍人,但要記得給他上藥」的味道。
大法官們一方面「化繁為簡」為蔡政府掃除年改違憲爭議,一方面卻是「細心」到作訴外解釋,幫行政部門思量如何調整計算參數以符合正義,真是煞費苦心;但以此兩面手法處理影響國家、社會、人民至深且鉅的年改案,豈止是「見樹不見林」而已。
直言之,此次蔡政府主導的年改核心爭議在於,政府說砍就砍軍公教的退伍金、退休俸、贍養金、優惠存款利息等,是否違反法律比例、信賴保護及不溯及既往等重要原則?是否侵害了退休軍公教財產權或生存權?乃至「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的意義與範圍。可惜因大法官認定合憲,解釋文並無太多著墨,僅在不溯及既往原則部分給了極其繞口難解的理由,並推稱七一七號解釋已說明砍優利存款不違憲。
大法官該不該「多說些」呢?不久前在此三案辯論法庭上,政府代表持續提出「軍公教年金比較優渥」、「不改革財政會破產」、「老人生活費每月只要一萬三千元就足夠」等不符事實、甚至羞辱老人的論點,反映了蔡政府對軍公教年改的根本認知,而這正是導致退休軍公教上街頭、社會對抗紛擾不斷的癥結,卻因大法官選擇「不語」,已難以期待藉由此次釋憲化解紛爭。
如果大法官肯認政府可以用年金永續或財政惡化等理由單砍軍公教年金,總該給這些自認「為何只砍我」的退休軍公教一個理由,說明為何可容許蔡政府忽略更具迫切破產危機的勞退?難道大法官真同意砍軍公教來補勞工,是解決蔡政府所指「軍公教領太多、勞工領太少」唯一且正義的方法?何況所謂「軍公教年金比較優渥」並非事實,因為退休軍公教提繳的基金數額比退休勞工多。
如果大法官肯認政府可衡酌更大的社會公益或世代正義單砍軍公教年金,是否也該讓民眾了解,占政府總支出比率逐漸下降的軍公教退休給付,較之愈來愈腫大的「散財童子式」社會福利乃至農、國保等支出,更缺乏公益性、更不符合世代正義的憲政法理依據何在?甚且,軍公教年改每年雖可省約二八○億元,但相較千億上兆的前瞻建設、離岸風電、軍購等支出,難道政府毫無檢討預算分配的責任?
大法官會議應是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最後一道防線,對年改案卻自我限縮與退守;諷刺的是,大法官唯一認定違憲部分僅保障了極少數人權益,難怪外界出現質疑,莫非竟是為自己及高官鋪好將來到私校當雙薪肥貓的合憲大道?
大法官一日三釋憲,卻宣告龐大年改案違憲部分僅「奈米」大小,等於是拿司法獨立與憲法高度為蔡政府年改做政治背書,更不啻是為蔡英文掃除連任大路障;但對年改衝突並未能定紛止爭,也無助化解退休軍公教長期被汙名的不平,社會恐將繼續撕裂與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