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薛承泰/八二三是國民黨的附隨戰役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八二三是國民黨的附隨戰役嗎?
◆  王健壯/大法官與司法為民的距離有多遠
◆  蘇蘅/芝麻開門 紐時如何做數位創新
◆  劉憶如/榮景近尾聲 山雨欲來
◆  陳亮恭/醫事人員大遷徙:冰河時代的來臨
◆  方祖涵/慣犯也能當網紅的時代
◆  黃介正/美國對台戰略的新思維
◆  嚴震生/台灣民眾黨的立委選舉挑戰

◆  盛治仁/世界越快,心,則慢
◆  王正方/楊安澤名列第八
◆  施振榮/教改 學校、家庭、社會不可偏廢
◆  林中斌/經濟復甦將了 川普連任難料
◆  薛承泰/父親節的震撼
◆  洪蘭/雙語可活化大腦、延緩失智
◆  馬凱/生養國之重寶者 重罰!

◆  王健壯/百分百言論自由是個笑話
◆  周行一/中美互換?
◆  楊志良/破窗政治
◆  王文華/人類踏出一大步,我們原地踏步?
◆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  趙春山/兩岸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歸路?

◆  盛治仁/讓「脊兒」不再孤單
◆  方祖涵/屬於大家的球場台灣日
◆  謝哲青/生而為人的條件
◆  劉憶如/台灣純網銀起步 期待普惠金融







薛承泰/八二三是國民黨的附隨戰役嗎?


2019-08-26 00:24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去年國防部在金門舉行八二三砲戰60周年紀念活動。除了國防部以外的政府高層都缺席,參戰官兵和遺族成了真正的主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附隨組織」指「獨立存在而由政黨實質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法人、團體或機構…」。據此,不論是救國團或中華救助總會(簡稱救總)等單位,若沒有國民黨發出的人事派令、撥發經費的憑據,或實質經營的證據,豈能說是「國民黨附隨組織」?
黨產會要對「附隨組織」擴充解釋,那麼就像是去年民進黨副秘書長所言,「八二三是共產黨跟國民黨打仗」;那個時候的軍隊是國民黨軍隊,帶領打仗的將領是當時國民黨蔣中正所任命,完全符合「附隨組織」的定義,不是嗎?
重點是,國民黨打贏了這場戰役,守護了中華民國,並保衛了「金馬台澎」沒有被共產黨赤化;那麼,「台灣」即應視為國民黨「不當取得」的黨產!而當時的軍隊若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而「台灣」是國民黨「不當取得」,根據《黨產條例》第二條,那麼這個「不當取得」是要如何「返還」或者「權利回復」呢?
民國四十七年發生戰役時,民進黨並不存在,黨中央不紀念還有道理;然而,民進黨目前是執政黨,若將八二三砲戰定位在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戰役,那麼,這就是「附隨組織」的魔咒。莫怪乎,去年民進黨會認為,不是民進黨在打仗,政府沒派人參加八二三六十周年紀念會,並不覺得哪裡不對!而隔日副總統前往金門「微服出巡」,更不知道問題在哪?
妙的是,今年的八二三,蔡總統親自前往金門參加紀念儀式,並且說「沒有當年的浴血奮戰,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民國台灣」。今夕是何夕也?筆者自幼親歷此戰役,希望這不是選舉語言,否則怎麼對得起在戰役中傷亡的國軍與百姓?
金門與馬祖過去曾是殺戮戰場,眼睛看得到對岸,子彈更飛得過那一水之隔,蔡總統可曾想像過他們曾經度過的日子。即使在砲戰之後的廿一年,還經歷了「單打雙不打」,金馬軍民默默承受砲火,而台灣就在那段時間開始建設並創造了經濟奇蹟!這難道不該紀念嗎?
平心而論,八二三砲戰雖然已經過了六十一年,這段時間,國民黨幾時曾將整個台灣當作黨產?就像許多所謂的「附隨組織」,雖和當年的國民黨有關,隨著社會的變遷與時空的遞嬗,不僅轉型,也對國家做出了貢獻。
八二三要紀念什麼?當然是曾經參與那場戰役的軍民,別忘了,還有當年默默協助的「附隨組織」。例如,救總於民國卅九年成立,前階段名為中國大陸災胞救助總會」,其任務之一就是救助金馬戰地,不論是戰時金援構建防空洞、協助疏散的災民就業與就學,以及戰後的學校復原、關懷弱勢與物資運送…等更不用說,以民間團體更名為救總」)身分長期協助泰北義胞的生活、教育與農耕等。這些都是有助於國家與人民的「公益」活動,甚至搭起泰國政府友誼的橋梁。
救國團經過轉型後,也一樣是以公益活動為主,只要是四十歲以上的人們,大多參加過救國團活動,相信目前民進黨在朝的官員許多也有此經歷;不妨回想,當年的救國團是黨產會「今日的想像」,還是社會的正面力量?黨產會若看不到多年來台灣發展的正面力量,又如何知道轉型正義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