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經濟/以正向思維化解兩岸產業競爭威脅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求同存異不是空白支票
.聯合報黑白集.政績之說與沒說的
.經濟日報社論.以正向思維化解兩岸產業競爭威脅





經濟/以正向思維化解兩岸產業競爭威脅


2016-01-06 01:36 經濟日報 社論



如果對台灣企業進行調查,詢問哪個因素最影響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相信答案應是兩岸關係。面對中國30年來經濟勢力的擴大,台灣企業已由原先龐大市場商機之欣喜,逐漸轉變成競爭威脅的擔憂。
近來「紅潮」與「紅色供應鏈」在媒體上頻繁出現,某種程度代表著民眾心中莫名的恐慌:是不是這股巨大勢力即將吞噬台灣經濟?5月上任的新政府兩岸政策與作為,將會加大這樣的潛在憂慮,抑或化解民眾焦慮心結?這是台灣經濟能否在國內外投資人心中建立信心的重要指標。
過去五年,大陸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推動產業垂直整合政策,引導本地產業提高進口替代比例,兩岸過去30年建立不易的產業分工、互利均衡情勢,於焉快速打破。一般認為,未來兩岸產業若繼續依據單方利益各自發展,兩岸產業競爭勢將大於合作,最後必然出現競爭兩損的不利局面。
雖然三位總統候選人在兩岸經濟議題上,都注意到應適度提出政策,以避免兩岸進入產業惡性競爭漩渦。但我們仍然憂心,僅僅是注意到其重要性,而無積極具體的規畫,仍可能重蹈過去八年兩岸產業合作低效、無功的覆轍。推動兩岸產業合作,本質上是持續且無止境的工作,需突破各種障礙,與保持不斷創新,是一件比貿易談判更艱辛的任務。產業合作內容,經常建立在長期願景與短期利益矛盾之上,故其最大關鍵,在於前瞻與開放的政策勇氣。唯有強大政策引導,兩岸產業合作始有創新突破可能。
檢視過去八年兩岸產業合作突破不足原因,有以下三項:(1)兩岸舉辦產業交流活動雖多,但形式意義常大於實質,並未真正強化合作深度,引發關鍵突破與模式創新;(2)兩岸產業合作試點,政策優先與橫向聯繫效果不如理想,推動力度不足以突破矛盾與利益障礙;(3)兩岸欠缺由上而下的產業合作指導思想,僅由權責單位逕行細節規劃,不易形成產業間關聯與外溢效果。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依據兩岸過去八年產業合作累積的挫折領悟,我們願對即將就任的新政府,做以下誠懇建言:
一、兩岸產業合作應由過往「官方搭橋,民間上橋」交流層級,逐步提升至「拆牆建柱,創新突破」積極型產業合作政策;同時提升經合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政策位階,選定具政策引導作用的產業技術合作項目,全力推動。
二、ECFA貨品貿易、服務貿易、與產業合作的後續協商,應將兩岸新興產業納入,賦予引導經濟轉型任務。藉助大陸快速發展的應用市場,兩岸共同開發大規模及複雜型系統場域,特別針對醫療照護、綠能環保、雲端應用、電動車輛、冷鏈物流等,推出專項優先政策,合作進行較大規模試點,累積技術實作經驗,協助兩岸企業進軍國際高端及亞洲優質平價新興市場。
三、現階段兩岸經濟與產業合作協商內容,逐漸進入關鍵且難度較高深水區,需要具一定高度的政策思想引導,俾能推動關鍵方案、有效突破瓶頸、尋求長期互利雙贏。因此,必須提升政策對話層級,建立經濟部長級定期對話平台。
四、擴大雙向投資規模與範疇,為兩岸產業合作推動關鍵。未來台灣應適度放寬科技產業與服務業陸資入股限制,大陸更應出台特殊優先政策,引導大型質優企業,投資台灣具產業實力、但因國際競爭而陷入發展瓶頸的產業,如太陽能發電設備、液晶面板、IC設計等。
五、產業標準與技術專利,逐漸成為國際企業競爭核心,兩岸產業在這方面應有大規模合作與布局;台灣應考慮適當鬆綁研發成果境外實施管制,兩岸共同進行新興產業技術合作研發,提高兩岸企業國際布局條件與商業競爭籌碼。
以上建議,是建立在兩岸和平、互存善意、凡事協商的基礎上,希望選後兩岸關係朝正向發展,為台灣創造新出路。

聯合/政績之說與沒說的


2016-01-06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一周前才風光開幕的故宮南院,一場大雨就現出原形,處處漏水,華麗廳堂內放著接水的塑膠桶。有遊客心疼納稅人的錢竟落得如此下場,怒嗆要檢舉工程弊案。但此情此景,其實並非完全出於意料之外。先前開幕典禮的高官雲集場面,即伴隨著周遭仍在趕工施作的跡象,當時媒體便質疑何以倉促開幕。如今「風雨見真相」!
故宮南院曾經歷廢標等曲折,如果開幕延宕,於社會觀感並不會不能理解。但如今在準備不足之下倉促推出,總統偕成龍出場的話題性十足,文化厚度卻嫌不夠,唯一的理由恐怕就是「為開幕而開幕」。甚至有人把話說白了:馬總統下台在即,莫非正為交出施政成果而「趕業績」?
老百姓不是傻瓜,心中自有合理懷疑。對照上個月馬總統視察中研院生技園區,由於完工日程較原訂的今年四月份延後,馬總統當場重話表示「震驚失望」,發怒的程度以往罕見,與事件的嚴重性也不成比例。此事引發很多議論,有人譏諷,總統之怒乃因無法在他卸任前完工,致使施政成績單少記了一筆。此話真假難論,但馬總統非常介意個人評價卻是不爭事實。
國家元首為個人的「畢業典禮」造勢,連美國的歐巴馬亦難以避免。但政績不是靠自己說出來的,執政者的評價自在人心。前數日馬總統發表元旦文告,被媒體人評為盡是八股官樣文字,通篇數字充斥有如主計處的統計報告,因而結論出「浪費了總統特有的權力,也瑣細化了總統的角色」。這樣的評論公允嗎?馬總統想必不服氣。畢竟,施政成績單裡,說了故宮南院開幕的大事。但別忘了,沒說出的漏水景象,也記在很多民眾心裡啊!

聯合/蔡英文的求同存異不是空白支票


2016-01-06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的「九二共識」新解,已被北京否定。
蔡英文說,「不否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但國台辦指必須承認一九九二年建立了「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蔡英文說,認同當年「求同存異的精神」,國台辦則說,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是「反對台獨/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自一九九二年起,台灣當局與台灣輿論就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闡釋九二共識,當時尚在李登輝執政時期。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胡錦濤在與小布希的熱線電話中,亦完整表述了「一中各表」。後來,馬政府繼續標舉「一中各表」,但北京則轉為經常使用「求同存異」一詞。例如,胡錦濤曾說:「堅持九二共識,意味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求同存異。」至馬習會,「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與名義舉行,見面互稱先生」,亦可視為「一中各表」的體現。所以,在兩岸之間,「求同存異」與「一中各表」二詞,可謂有心照不宣的代換作用。
蔡英文提出「求同存異」,是使用了北京的詞彙,以示趨同的姿態;意謂:「我同意你的求同存異,那麼我們就求同存異吧!」但是,求同存異不是一張空白支票。
北京說,「反對台獨/兩岸一中/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這些皆似無「存異」的空間;馬政府指出「一中一台/一邊一國/台灣獨立」皆為中華民國憲法所不許,這也無可「存異」之處。唯一的存異空間,就是「一中各表」之「各表」的內涵,但這似乎正是蔡英文所拒絕接受的。她不接受任何「一中」,包括一中各表。
蔡英文所謂的求同存異,若是一方面想要甩掉北京「反對台獨」的糾纏,另一方面想要拋棄馬政府的「一中各表」,而藉「求同存異」來包裹《台獨黨綱》,這恐將如陳水扁所說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馬政府強調一中各表,就是最鮮明的求同存異。蔡英文若勝選出任中華民國總統,九二共識中的「一中各表」將比「反對台獨」更重要,這應當就是後二○一六的「求同存異」。
就北京言,蔡英文不可能再主張法理台獨,所以「反對台獨」即是無的放矢;屆時,蔡英文的政治立場,就要看她是否表態「一中各表」。蔡若是不說一中各表,北京如何與她求同存異?對藍營言,選後藍營是否大解體,也要看「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論述能否存活;若無「一中各表」,藍營的「反對台獨」必將失去支撐,則藍營更無存續的條件。對民進黨言,後二○一六將絕無可能再存「台獨」之異,且丟棄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槓桿,一旦直接面對「一中原則/反對台獨」的衝擊,恐陷進退兩難、攻守失據之境。
在九二共識的體系下,一中各表就是求同存異,而一中各表亦是中華民國唯一可能藉以突圍的出路。但蔡英文的求同存異,不可能去「一中各表」而取代之,更不可能成為一張包裹「一中一台/一邊一國/台灣獨立」之異的空白支票。如台灣不知藉「一中各表」維持求同存異的戰略綱領,一旦自陷「無異可存」,就可能將面對「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衝擊。
蔡英文必須警覺:即使否認九二共識,她也甩不掉北京的「反對台獨」;但若摧毀九二共識,因而失去「一中各表」的載具,國家以後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蔡英文強調維持現狀,且謂維持現狀是台灣民意的最大公約數;其實九二共識正是維持一切現狀的政治基礎。現今的民意因蔡英文宣示「維持現狀」而支持她,並可能相信她有能力處理九二共識的爭議;但倘若有一天,蔡英文因無能處理九二共識,以致現狀傾覆不再能維持,而蔡英文又說不出她否定九二共識的理由,民意有無可能為了「維持現狀」而回過頭來思考「九二共識」的作用與利益?蔡英文要想清楚:主流民意究竟是支持她維持現狀?抑或支持她否定九二共識?如果誤判其本末輕重,可能遭民意反噬。
九二共識不是賭局。蔡英文可以說「九二共識不是唯一選項」,但萬一北京堅持「九二共識是唯一選項」,即恐非她所能左右。
蔡英文應須三思:一中各表就是最鮮明的求同存異,要求同存異,就不能丟掉一中各表。

去梯言/習近平的顏面

.彭懷真:台灣差嗎? 看看文化生命力
.台灣的明日…發揮強項向前行
.慰安婦問題/台灣為何連日本的假道歉也得不到
.慰安婦問題/台灣,向韓國無盡的抗議看齊
.慰安婦問題/台灣,設慰安婦少女像吧
.健全房市 嚴打無用 得靠疏導
.平和前行 兩岸尋求的原力覺醒
.復刻瑠公圳 台北戲水 南高苦旱…
.去梯言/習近平的顏面




去梯言/習近平的顏面


2016-01-06 01:36 聯合報 公孫策



香港銅鑼灣書店的股東及幹部「被失蹤」事件,雖然其中一位股東以傳真報平安,他的妻子也向警方銷案,但事情不會就此了了。
出版社人員「被失蹤」,據傳是由於該社將要出版一本「習近平情史」。如果真是這樣,北京政府的麻煩,可能「才開始」而已。因為,查禁書刊或「說服」出版人,非但沒辦法禁絕,甚至只會讓對手發現,「原來你怕這個」。
可是,習近平是「至尊」,嘍囉說什麼也得(其實是不敢不)維護至尊的顏面不可。那該怎麼辦?簡單說,只有至尊自己表態,嘍囉才不會亂搞。
且看三國時代的三個「至尊」如何處理自己的顏面問題:
曹操跟袁紹官渡之戰前,袁紹命陳琳寫檄文,檄文中不但罵曹操是「贅閹遺醜」,還抹黑他盜墓斂財。曹操打敗袁紹後,問陳琳:「你罵我就好了,幹嘛辱及先人?」陳琳回答:「當時『箭在弦上』,不能不發啊!」陳琳身在袁營,沒有不寫的自由,所以曹操沒有繼續追究。
可是另一位「擊鼓罵曹」的彌衡不一樣,他公開在大庭廣眾侮辱曹操,而曹操自己不殺他,將他送去荊州,後來死在黃祖刀下,用的是借刀殺人之計。
劉備手下有一位會看星相的張裕,是個大鬍子。有一次,劉備講笑話暗諷張裕「嘴給毛包圍了」,張裕也講笑話暗諷劉備嘴上無毛「光滑得跟屁股一般」。劉備當時沒有殺張裕,後來找了一個「妖言惑眾」的理由,將張裕斬首並棄屍街頭。
諸葛亮問劉備:「張裕犯了什麼罪?」劉備說:「芳蘭生門,不得不鋤。」其實張裕並沒有擋到劉備的門,只損了他的顏面。
孫權稱帝之後,開始不容忍臣下異議,群臣私下稱犯顏直諫是「捋虎鬚」。卻有一位戰功彪炳的將領朱桓,有一次差點要殺宣詔的軍官。孫權沒有治朱桓的罪,仍然賦予重任,赴任前,更親自為他餞行,對他說:「我將五萬大軍交給你(周瑜打赤壁之戰,孫權只給三萬水軍),由你獨當一面。」
朱桓說:「我即將赴前線,如果能夠摸一下陛下的鬍鬚,雖死而無憾!」孫權讓他摸了,朱桓說:「我這真是『捋虎鬚』啊!」孫權大笑。
銅鑼灣書店這次算是「捋」了習近平的虎鬚,當然習近平想要怎麼「處置」,都沒有做不到的問題。但總是要想清楚:即使陳琳(銅鑼灣書店)不寫,袁紹(敵人)還是會教別人寫的。

王文華/行動,是最好的履歷表

.王文華/行動,是最好的履歷表
.施振榮/打造台灣虛擬國家隊
.方祖涵/永遠不算太遲的人生
.王健壯/最後文告不過爾爾
.朱宗慶/三十年,一封信
.黃介正/迎接「自強」年
.劉維公/拒絕惡棍當道




王文華/行動,是最好的履歷表


2016-01-06 01:36 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老師,我明年要畢業,請問怎樣寫出一份好的履歷?」
我告訴同學這個故事。
我們公司有個實習生計畫,已經辦到第十二屆。
過去招募的方式,是辦一場討論會。同學繳履歷表、在網路上分享一則行銷案例,就可以參加,前幾屆的學長姐評估履歷表和案例,觀察候選人在討論會中的表現,選出下一屆。
這種方式,大約有五十位報名。
招募第十二屆時,我們改變了方式。
實習生進來後要做兩件事,一是撰寫國際創新案例,二是動員大眾參與公益活動。
所以報名方式,就改成做這兩件事情。
結果願意做第一件事,有十六位,比用履歷表報名大幅減少。做完第一件還願意再做第二件的,有十三位。
這十三位發起的公益計畫,包括幫助二度就業的婦女做健康便當、打造統整小農資訊的平台、在國小推動食育…
對我來說,這十三位同學都有很好的履歷表。
因為「做」的人,永遠比「想」、「懂」、「說」的人少。所以願意去「做」,你已經贏了一半。
我心中好的履歷表,不一定要有名校、名公司、證照、多益成績、遊學經驗…。這些當然都很好。要做到這些,需要很多的天分和努力。
但這些,跟能不能在社會上「做」出什麼,沒有直接關係。
原因之一,是這些資歷不能反映出「不能被量化」的特質,比如說團隊合作的能力。
有時,履歷表好看的人,反而不能跟別人合作。因為「優秀」的人通常要想辦法打敗別人,「不優秀」的人才會跟別人合作。
原因之二,是履歷表也很難反映出某種特質的「持續性」。比如說,工作三個月,表現出色。三個月變成一年,還能不能維持?或是天下太平時,出類拔萃,當市場開始萎縮,還能不能傑出?
十一屆以來我帶過的同學,能長期、持續、「做」出成果的,有傳統定義的「優秀」人才,也有所謂「不優秀」的。
若是「優秀」的人,他們沒有把漂亮的履歷表當作橫行天下的權杖,而把它當作督促自己的教鞭,大小事都願意做,不會在遇到困難後掉頭就走。
若是「不優秀」,他們接受起跑點的不公平,樂觀地去掃除在他們面前一個又一個額外的障礙。他們英文並不靈光,口才不是最好,但袖子總是捲得最高。
所以我回答那位同學:
「要有好的履歷表,在真實世界中『做』一兩件事吧。」
不是去玩社團、聽演講、考證照,而是做一兩件,發生在校園之外的真實世界,失敗後必須付出代價的事。
因為值得你追隨的老闆,看的不是履歷表上的美妝,而是生活真實的血肉。
更因為人生走到最後,沒有履歷表,只有墓誌銘。墓誌銘上,很少有學歷或多益成績,而是一生中做了什麼事,這些事如何改變了自己、家庭,和世界。
美國黑人名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的墓誌銘,是他自己演講的名言:
「黑人終於自由了!」
啊…那,才是最酷的履歷表。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