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貶破7 匯率戰前奏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撿川普掉的槍來拚台灣經濟
◆  聯合報黑白集/十小時之差的颱風假
◆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貶破7 匯率戰前奏曲?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貶破7 匯率戰前奏曲?


2019-08-10 00:5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終於在5日「破7」,當晚美股便重挫約3%;美國財政部打鐵趁熱,5日下午立馬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者」,使美中貿易戰延伸到全球匯率戰的風險升高,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又平添一股低壓。
人民幣「破7」,是「真破」?或只是「暫破」?是破而後立?還是深不見底?從「破7」之後人民銀行便出手阻貶,美國及國際股市普遍回升,顯示中國當局目前傾向於「暫破」,先給川普一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美國再對3,000億美元加徵10%懲罰性關稅,中國也有諸多報復工具,而且人民幣匯率說貶就貶,美國農產品進口說停就停。至於「暫破」是否會成為「真破」?關鍵因素在於美中貿易戰會升高到何種程度
其實川普發動這場貿易戰的核心思維之一,就是「美國可以加徵關稅,但中國不能讓人民幣貶值」。這種想法既霸道,且可笑。他很清楚人民幣一旦貶值,至少能抵消一部分的關稅效應;但不確定他是否清楚只要加徵關稅,人民幣必貶無疑。首先,加徵關稅將不利於中國出口,壓抑中國經濟成長,打擊投資意願,因此中國勢必要放鬆貨幣政策,這當然能促貶人民幣;其次,貿易戰節節升高,削弱全球貿易及成長動能,更使不確定性大幅升高,導致資金流向安全性較高的美元資產,中國資金也會加速外流,因此市場當然會預期人民幣將貶值,根本不需要中國當局促貶。這些都是經濟原理與市場運作的ABC,但願川普只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否則真是不敢想像
觀察過去一年多來人民幣走勢,也證實人民幣匯率就是隨美國的關稅措施起舞。人民幣的高點是在去年2-4月間,價位在6.3上下;去年5月起美國先對500億美元中國產品開徵25%懲罰性關稅,之後再對2,000億美元產品開徵10%關稅,人民幣也快速貶值到略低於7,高低差恰好也是10%,完全抵消了美國關稅對中國出口的衝擊。
12月初「川習會」雙方協議「停火」,人民幣神奇地回升了38.2%(黃金切割率)。到今年5月川普又將2,000億美元產品的稅率提高到25%,人民幣再度回貶;現在更宣布9月起再對3,000億美元產品加徵10%關稅,並威脅將把稅率提高到25%,於是人民幣一舉「破7」;如果威脅落實,人民幣貶到7.2-7.3都不意外
美國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者」,只能算是一種高分貝的對內政治性喊話,使國會及民眾更加支持川普的關稅措施,但卻不大可能使美元對人民幣回貶。第一,美國這項認定並不合理,因為中國操縱匯率已經是過去式,現在並不符合美國所設定的「匯率操縱者」標準。中國雖有貿易順差,但經常帳收支卻不時出現逆差中國官方雖干預匯市,但影響匯率的方向卻是阻貶,而非促貶。美國雖將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交涉,但IMF幾個月前進行調查時並未發現中國操縱匯率的證據。
第二,川普政府並沒有多少工具可以壓低美元。市場關切美國是否會直接干預匯市,但美國不大可能直接拋售美元;目前作法就是繼續壓迫聯準會(Fed)降息,擴大美元與人民幣的利率差距;但要發揮效果,須大幅降息,Fed未必充分配合;而且人民銀行也可能跟進降息,使這招又告破功。
川普打貿易戰還有第二套核心思維,就是以戰養戰,藉由升高貿易戰迫使Fed不得不大幅降息,既能支撐美國經濟成長,又可以跟外國好好打一場匯率戰
因此匯率戰未必不會爆發,但主戰場可能不在美、中之間,因為美國無從使力。第一個戰場,可能是美元對歐元及日圓競貶,但規模不會很大,因為美、日、歐央行的寬鬆空間都有限。
第二個戰場,則是其他新興貨幣被迫與人民幣競貶,包括新台幣,如此將使一些外債沈重的新興經濟體災情慘重,甚至引發局部性金融危機,這才是這場貿易戰與後續的匯率戰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最大隱憂








聯合報黑白集/十小時之差的颱風假


2019-08-09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利奇馬颱風因為路徑北移影響減緩,引爆颱風假是否「錯放」的爭議。 記者葉信菉/攝影

昨天清晨起來,北部縣市民眾光聽窗外聲音,就知道又賺到一天颱風假;接下來,就是釣蝦、逛街、看電影的時光。對於預測失準,政府官員以預防勝於治療來自我解嘲,不愧是鄉愿大王
被形容為「超級颱風」利奇馬,最後卻輕輕掠過,主要原因是路徑北偏五十公里,放過了台灣。天威難測,氣象變化不定,預測失準不能全怪氣象局。但要問的是:如果颱風假不是在前天晚間七點就宣布,而在昨天清晨五、六點才敲定,這次的烏龍放假不是就可以完全避免?
過去有些颱風假宣布得太晚,有些民眾已出門上班上學,得知放假還得冒著風雨折返;為了減少擾民,所以放假與否便改到前一晚宣布。然而,近年手機、簡訊等通訊方式快速便捷,這類時間落差的問題應很容易克服。亦即,在前一晚七點宣布的利奇馬颱風假,若改到十小時之後的次日清晨五點宣布,就不會發生「錯放」颱風假的問題。
氣象預測人員不是神,誰也無法百分之百掌握颱風路徑但是,中央氣象局最近已經接連犯錯,預測失準。上月的丹娜絲颱風,氣象局早早就發布颱風將觸陸的消息,南北多個水庫還因此進行了預防性洩洪。誰料,丹娜絲路徑東移,八個小時後,颱風警報即宣告解除。
如果把「時間」的因素還給氣象局,至少預測的閃失不會那麼嚴重。然而,當颱風假越來越被「政治化」,氣象人員的專業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撿川普掉的槍來拚台灣經濟


2019-08-09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促成台商回流,但蔡政府應思考將這波「機會財」轉變成助攻經濟發展的「永久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最近大力宣揚其拚經濟的成績單,宣稱我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首,且對美出口大增,顯示她執政三年經濟成長有成。閣揆蘇貞昌也以台商回台投資突破五千億元,提前達成全年目標,印證蔡政府拚經濟的成果。蔡英文把今年的經濟表現歸功於她「耐心調整經濟體質」,蘇貞昌更宣稱,下半年將可帶動台灣「產業升級」。話說得好聽,事實上,創造這波經濟驚奇的推手既非蔡英文,更非蘇貞昌,而是美國總統川普
就在蔡英文誇口「三年拚經濟有成」的同一天,川普宣布對中國大陸三千億美元的商品加重課徵關稅,顯示美中貿易談判遇到嚴重挫折。消息一出,國際股市立即重挫,亞洲貨幣應聲大貶,各國紛紛看壞下半年至明年的經濟表現。有多個國家隨即降息因應,美國亦可能提前降息。在全球這股悲觀的氛圍中,獨獨蔡政府刻意塑造樂觀的預期,歡欣宣告今年台灣經濟贏過新加坡、香港和南韓,經濟官員也呼應美中貿易戰打得越熱,台商回台投資就越熱
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包括台商在內的許多全球企業紛紛轉移他們在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這波台商回流潮,即因此而發。這既非蔡政府洞燭機先,亦非台灣經濟環境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而是美中鷸蚌相爭,讓蔡政府漁翁得利
台灣經濟近年最大的發展瓶頸,是產業轉型無功,連帶造成低薪問題難解。這些問題,即使有五千億資金回流,也未必能解。目前我國實質經常性薪資水準,甚至還不如陳水扁執政時期;即可知,蔡政府誇口的「產業轉型成功」,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距離實現還有很大的距離。另一方面,由於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台股連日重挫至距離跌破萬點僅剩不到兩百點,此際政府基金立即進場護盤,保住萬點。若台灣經濟體質果真那麼好,為何這麼急於護盤?
美中貿易戰的兩造,不論美國或大陸都不可能只贏不輸。儘管川普姿態強硬,看似占了上風;但美國提高關稅,再加上大陸拒買美國農產品,美國消費者、生產者和農民都會受到相當衝擊,這是傷人傷己。台灣雖然幸運受惠於台商的回流投資潮,但從今年六月外銷訂單連八個月衰退,七月的出口更由紅翻黑看,顯示美中貿易戰的陰霾並未放過台灣。在全球貿易的互相拉扯下,要說台灣能一枝獨秀,是異想天開。但正逢選舉年,蔡政府一概報喜不報憂,底下的官員又有誰敢講真話大家只能一味附和,繼續歌頌政府施政績效
但學界就未必如此。中研院最近預測,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只在「保二」邊緣,當前景氣是「風中飄盪」。此外,包括中研院在內的不少海內外財經智庫均預測,全球經濟未來的最大變數是美中貿易戰的不確定性。諷刺的是,此一「黑天鵝事件」,在蔡政府眼中卻變成了大好機會,既可操作「台美聯合抗中」話題,又可誇稱台商回流成績,副作用則全然不提說穿了,與其說蔡政府是利用美中貿易戰為台灣拚經濟,不如說是要為蔡英文拚選舉
美中貿易戰確實促使台商回流,但蔡政府要做的不是割稻尾,而是要讓這一波「機會財」能轉變成助攻經濟發展的「永久財」。上一波台商回流,許多資金最後被用來炒地皮,而不是用在投資,結果反而加重財富分配的惡化,這種情況絕不能再重演。至於企業長期擔心的五缺問題,政府應該誠實解決,不能只在那裡打高空。
全球貿易戰火正在蔓延,政府必須及早擬定應對方案,不能以台商回流即沾沾自喜。美中貿易戰已經進入長期對抗,川普是否穩贏,其實大有疑問。意外撿到槍的蔡總統更要想想:在美中貿易戰的砲火夾縫下,台灣真的是萬無一失的漁翁嗎?

【即時短評】新課綱成功關鍵:不只求有老師 還要會教 

◆  【即時短評】新課綱成功關鍵:不只求有老師 還要會教

◆  【即時短評】柱姐南征 「韓流」與「洪流」合流?
◆  【重磅快評】7旬洪秀柱接戲挺韓 國民黨還能做什麼?
◆  【重磅快評】對沒要嫁人的娘 精誠所至金石依舊為開
◆  【即時短評】韓國瑜扮母雞 急需洪秀柱這樣的小雞們
◆  【重磅快評】昨天連三地震真的是小事情?
◆  【重磅快評】長照3.0拚選舉 蔡英文還要「撿到菸」?
◆  【重磅快評】廢印花稅 大開地方財政自主倒車
◆  【重磅快評】看過柯P創黨秀 理解郭董說了「胡說八道」
◆  【重磅快評】柯黨征戰天下,兩岸立場如何搪塞民眾?
◆  【重磅快評】三颱共舞,只想放颱風假?
◆  【即時短評】柯文哲以柔克剛 打如意算盤?
◆  【重磅快評】柯P創黨不是原子彈 還靠兩位蔡女士撐場面
◆  【即時短評】如虎似狐郭台銘 必能看穿柯文哲這司馬昭
◆  【重磅快評】救觀光剩兩招 蔡政府撒完幣後換撒免簽?
◆  【即時短評】當藝文碰上政治 紙風車事件能就此落幕嗎
◆  【即時短評】馮世寛回鍋行政團隊 綠軍系信任圈好小
◆  【重磅快評】柯文哲「第三勢力」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即時短評】新課綱成功關鍵:不只求有老師 還要會教 


2019-08-10 22:53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新課綱要求國高中生必修程式設計。記者張錦弘/攝影

12年國教堪稱台灣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教改,不只牽動中小學,連大學考招也跟著變革。包括小學生可選修東南亞新住民語、國高中新增科技領域、高中職增加選修課等,師資質量俱精都是成功關鍵教育部不能只求師資夠,更要確保老師會教,否則課綱、教材編得再好,都是空談。
以科技領域為例,要求國高中學生必修程式設計、運算法等資訊科技,希望全面提升AI(人工智慧)世代的競爭力,跟上歐美等先進國家腳步,但要把學生真正教懂,恐非易事
學程式設計,和數學一樣,都要邏輯推理能力。但以國中數學為例,即使各校師資充足、教育部每年花大筆經費補救教學,仍有近3成國三生的國中會考數學科拿不及格的C。
反觀新上路的資訊科技,部分老師以前沒教過資訊課、甚至非相關科系畢業,只透過增能及第二專長學分班短期受訓,能否真的上手,都是未知數。若無法真的教會學生,或隨便打混、照本宣科,讓學生興趣缺缺、一開始就放棄,反而會讓城鄉數位落差更加M型化。
再例如國小必選課新增7種東南亞語選項,鼓勵新住民二代學母語,也是本意雖好,但師資多由新住民擔任鐘點教師,只受過短期教學訓練,能否真的勝任,用活潑有趣的教法,教會新二代母語,也是一大考驗。
至於教育部要求高中廣開多元選修課,固然是國際教育趨勢但事實擺在眼前,偏鄉小校師資和都會明星高中差異懸殊,除增加教師員額、補助鐘點費、跨校合開遠距課程,也可引進大學或民間教育資源,教育部應力求提升偏鄉小校選修課質量,避免城鄉差距加劇。

聯合筆記/「令和」撫子的理想老公

◆  反送中背後的代理人戰爭
◆  鳥籠到屋頂下的聲音 全球都在聽
◆  聯合筆記/「令和」撫子的理想老公
◆  政府面對天災的新職能
◆  外牆安檢、嚴審新建物 杜絕磁磚殺人
◆  柱柱姐,好樣的!
◆  漫畫/拋磚引玉兩樣情
◆  防災假何錯?口水戰又何必
◆  颱風假看百態人生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令和」撫子的理想老公


2019-08-09 23:54 聯合報  蔡佩芳
紐約時報報導,日本女性投身職場的比例高於過往,愈來愈多日本女性選擇不婚,以經濟獨立的姿態追求自由人生。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晚婚、不婚人口越來越高,一項推算顯示至民國124年(二○三五年),日本人口半數都是單身,三成男性、兩成女性將終身未婚;但弔詭的是,日經產業調查顯示婚活、婚姻相關產業仍持續成長。另一份針對年輕世代調查,廿世代六成七女性、五成八男性仍希望走入婚姻。
這期間的落差,或可從擇偶價值觀改變得到部分解答。社會科學學者分析,日本女性理想結婚對象條件,在平成的卅年間出現幾波變化,從三高走向三C,現在則進入了三低時代。
泡沫經濟全盛期,社會穩定成長,女性理想男性要求「三高」條件,在台灣同樣耳熟能詳—高學歷、高身高、高收入。但泡沫經濟後,學歷與身高不再是重點,女性關注重點從單純的物質條件轉為抽象,價值觀、金錢觀相符、擁有穩定工作變得更重要。
邁入民國89年(二○○○年)後,女性擇偶條件從三高變為三C,三C當然不是指電子男,而是「Comfortable(舒適生活)、Communicative(相互理解)、Cooperative(相互協調)」,丈夫是否開明,能否與妻子協調,包括分擔家務等,變成女性重視重點。民國99年(一○年)代以降還有「三平」男子一度受到歡迎,收入平均、外表平凡、個性平穩。
近年,理想老公條件變成了三低姿態低、依賴低、風險低。姿態低,沒有大男人心態,發自內心尊重另一半;依賴低,生活瑣事不會全賴妻子打理,家事、育兒共同分擔;風險低不只要工作穩定,還希望職業風險低。部分論點還加上燃費低,成為懂得節約、沒有鋪張浪費興趣的「四低」男子。
與三低男子同時出現另一種受到女性歡迎的三強男子,積極經營婚姻生活、能對抗不景氣、身體強健的身心強大男子。
女性擇偶條件的轉變,反映出泡沫經濟後,男性薪資停滯、女性經濟逐漸自立,男性中心的價值觀在日本緩慢瓦解中。日本女性就業人口今年七月首度突破三千萬人口大關,比起職務上快速晉升,女性更重要的是對家庭的重視,追求基本物質條件上,更重視精神條件。
但日本整體社會變遷,卻未能追上女性內在的變化速度,甫落幕的參院選舉,儘管各黨「積極」支持女性參政,女性候選人仍不到三成。社會對男女在婚姻中角色的認知不協調,造成晚婚不婚現象,成為問題。

周行一/中美互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中美互換?
◆  楊志良/破窗政治
◆  王文華/人類踏出一大步,我們原地踏步?
◆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  趙春山/兩岸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歸路?

◆  盛治仁/讓「脊兒」不再孤單
◆  方祖涵/屬於大家的球場台灣日
◆  謝哲青/生而為人的條件
◆  劉憶如/台灣純網銀起步 期待普惠金融









周行一/中美互換?


2019-08-09 23:47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
川普與習近平互不相讓,全球金融風聲鶴唳。 (路透)

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三、四千億美元,但民國104年(二○一五年)美國公司大陸營收卻有兩千兩百億美元,同時在大陸聘僱一七○萬員工;民國106年(一七年),美國標準普爾五百公司營收有四十三.六%來自海外,美國公司因川普政府大幅降低海外獲利匯回所得稅,民國107年(一八年)雖匯回七千七百七十億美元,據估計尚有二.五兆留在海外,且持續升高。
美國公司在海外賺錢,人民卻在國內消費進口貨,民國107年(一八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達八千九百億美元,儘管中國占將近一半,美國與其他國家,如歐盟、墨西哥、日本等,也有高額逆差。貿易逆差表示外國人願意讓美國人用美元賒帳消費,美元是世界通用貨幣,強大國力讓外國人對美元有信心,美國不僅可以印鈔票買外國東西,還可以利用美元流通量影響經濟。當擔心經濟過熱時,可以減少貨幣流通量提高利率,減少民眾消費欲望,可是也造成外國資金流向美國,美元因而升值;當想刺激經濟時,可以增加美元數量降低利率,增加消費與投資誘因,同時吸引外國人到美國借錢,美元因而貶值。所以,簡化美國經濟模式是,「海外賺錢、國內消費、美鈔橫行」。
儘管中國希望以國內消費為經濟成長動力,但是對美及世界巨額貿易順差,至今仍扮演經濟成長重要角色。中國公司在美國營收少,聘僱人數有限,大陸官方報導民國106年(二○一七年)中企全球海外獲利,不過是一千三百八十億美元,可是在一百八十九個國家設立三萬九千二百家公司,雖受中美貿易戰及一帶一路負面報導影響(如中國讓低度開發國家以高額債務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大陸官方仍不斷強調中企將持續增加對外直接投資,同時歡迎外資參與中國市場。
雖然大陸是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卻很少受到重視,不如日圓及歐元,遑論美元!大陸希望控制資本流動,也不願意讓人民幣波動,增加或減少人民幣流通量,能對國內經濟起作用,卻對世界影響不大;迄今當政府想刺激經濟讓利率下跌時,仍有能力防止資金大量流出或人民幣貶值。高貿易順差及人民幣國際地位低,使得中共必須大量累積外匯存底。簡單講,中國經濟模式是出口賺錢、國內消費、囤積美鈔」。
美國其實處在一個很舒服狀態,老百姓所得及生活水準高,但是川普不滿足,希望外國多買美國貨,且外國公司最好搬到美國製造,像極了貧窮國家進口替代政策;主要原因是,有些美國人因為美企在外發展及進口太多,無法在國內找到好工作賺到錢,但是美國失業率三.七%是五十年來新低。川普到處打貿易戰等於在打破原來經濟模式,當外國多進口美國東西時,對美國海外企業產品需求就會減少,且如貿易戰真的造成國外公司都到美國生產,取代進口需求,美元的重要性就降低了,「海外賺錢、國內消費、美鈔橫行」會變成有點像中國的「出口賺錢、國內消費、囤積外幣」的模式,這樣對美國應該不會比較好。而大陸正想擺脫既有的經濟模式,往美國的方向移動,貿易戰如果意外地達到中國的目的,對美國將是一件很諷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