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愛米老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2578/web/ 

◆  入印太經濟架構 能脫鉤陸?
◆  數A可以難 但怎能失去鑑別度
◆  15級分 學測失靈致命傷
◆  學測國寫 樂齡出遊 怎麼遊?
◆  溫水煮青蛙式的勞保年金改革
◆  隔靴搔癢的酒駕修法
◆  香港提早「淪陷」 台灣如何因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愛米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愛米老


2022-01-25 01:25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圖/林一平繪


台灣談創意,紛紛成立新創基地、孵化器,認為這類機制建立後,按表操課,就可培養出具有創意的人才。其實創意的培養,必須經由觀察有創意的人的過程中學習。換言之,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這是所謂的米開朗基羅效應Michelangelo Effect)。

這個效應是心理學家觀察到的現象:如果你有決心學習創意,在觀察有創意的人的行為過程,就漸漸能雕塑出自己的創意風格。一般大學進行系統式的授課,沒有創意涵養教授仍然可以照本宣科,產生負面的「自我限縮效應」,教出沒有創意的學生。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是真正有創意的大師,一塊頑石在他手中能化腐朽為神奇,雕塑出藝術的靈魂。因此心理學家以米開朗基羅命名這個效應。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的人物,個個筋骨畢露,氣態剛毅。尤其是他的壁畫《The Creation of Adam》,當中的亞當的肌肉呈現,我特別喜愛,曾多次模仿畫其裸男的體態。在亞當碰觸上帝手指時,包圍上帝的紅斗篷,形狀正是人類大腦的橫剖面。上帝位於大腦的正中央,米老巧妙暗示著人的神性存在其腦中思想智慧,之後才能驅動肉體活力

米開朗基羅智商高,對於批評他的人,有一套反擊的方式。例如教宗典禮官長極力詆毀米開朗基羅的裸體畫,讓米老忿忿不平。於是在替西斯篤殿Sixtus)創作的偉大壁畫最後的審判》(dies irae)中,將典禮官長畫成地獄的一個惡鬼。而壁畫聖徒巴托羅謬Bartholomew)手中的人皮,相貌正是米老自己。巴托羅謬承受苦難、活剝一層皮後仍堅持信仰。米開朗基羅以自己的容貌作為殉道時被割下的人皮樣貌,顯示出他追隨使徒殉道,強烈期待被救贖的心。

我常在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作品中感受其精神之高超。不同境界的人對滿足有不同需求,米老追求的是精神至高境界,時時尋求神的啟迪。他認為大多數人面臨的危機不在於把目標訂得太高,無法達成;真正的危機是完成了太低的目標。他在藝術上探求如何更接近上帝的想法,以獲得窺視至高真理的滿足感。

米老能看到天使蘊藏於大理石內,因此他的使命是虔誠雕刻,直到天使由大理石中釋放出。世俗的享樂對米老而言是低級欲望,遠遠不如因為虔誠努力所感受的精神享受。他苦行僧的修為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米老曾說,如果人們知道我有多努力才能掌握藝術,那麼對我就沒那麼好羨慕了。














入印太經濟架構 能脫鉤陸?


2022-01-25 00:00  聯合報 /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台灣一直在尋求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特別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及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記者陳正興/攝影


過去一年美國為了要抗衡中國大陸的勢力積極地推動印太戰略,已在政治、外交及軍事等各方面有所掌握及布局,今年更提出將啟動「印太經濟架構」,補足經貿的這一塊拼圖。綜合最近商務部長雷蒙多以及白宮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的說法,這個經濟架構是美國針對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科技標準、出口管制、清潔能源等幾個領域,要與印太夥伴尋求共同合作目標

台灣一直在尋求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特別是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及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因為中國大陸與東協各國是我們排名前茅的出口地區,占台灣貿易總量將近六成,如果被排除在門外,將會對台灣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然而 RCEP 是由中國大陸主導,以當前兩岸的緊張關係,要想加入並不容易,對比之下由日本主導的 CPTPP 較有可能。但是去年 APEC 之後,中國大陸積極表態要加入 CPTPP,日本等國也表歡迎;而美國在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後,顯示重返 CPTPP 不再是其選項,那麼兩個國際貿易組織背後都有中國大陸的勢力,台灣要想取得門票將更加困難。

很多人認為或許我們可以爭取加入「印太經濟架構」來參與區域經濟組織。然而這個架構的性質和傳統的區域經濟合作大不相同,它強調的不是開放、多邊、平等互惠的自由貿易,而是由美國來整合及主導。除了要使半導體供應鏈透明化,以解決晶片斷鏈所造成的全球危機。同時也制定數位資訊安全性的「管理」及「標準」。最大的目的在於制衡中國大陸過去透過一帶一路在印太地區所建立的影響力,同時也壓制中國大陸在電子資訊及AI領域上的發展,維護行動交易及電子商務的安全。整體而言是從「美國優先」的角度出發,企圖透過強化區域整合來樹立美國的領導地位,和台灣希望加入後經濟不要被邊緣化的目的,並沒有直接關係。

然而以美中台三方暗潮洶湧的態勢以及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重要地位,我們很有可能會被邀請加入這個經濟協定;如果美國示意,台灣似乎也沒有選擇的餘地,那麼我們的處境就非常微妙了。一旦被納入這個對抗屬性濃厚,擺明和中國大陸對立的機制,是否代表在經濟上我們就要和大陸做一個切割?但是兩岸之間的貿易環環相扣,我們出口大陸的貨物占比已高達四成以上,且有大幅的順差,如果要硬脫鉤,對台灣經濟而言將會是個大傷害。

目前這個經濟架構的實質內容尚未公布,也不知東南亞國家要如何回應。但我們需要密切注意,審慎評估,謹慎應對。不要因為可以進入美國全球經濟版圖而自喜,也不要認為可以藉此抗中而自得,應該要有完整的考量及權衡的備案來因應二大強權交鋒所可能發生的狀況,否則我們要面對的可能會是被政治逼迫的經濟困境。如何之處,值得政府深思。














數A可以難 但怎能失去鑑別度


2022-01-25 01:21  聯合報 /   張祐嘉/本屆學測考生(宜縣蘇澳)
今年學測數A被評為「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甚至頂尖學生也無法凸顯優勢。記者余承翰/攝影


今年學測數A被評為「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我想一點也不為過。然而真正的問題是當整份考卷已經讓程度中上學生與程度相對差的學生的成績不相上下,甚至頂尖學生也無法凸顯優勢,那其鑑別度實在備受質疑。

過往學測就時常被檢討每年難易度相差太大,但如今年這般誇張可是第一次。首先,我們必須先認識學測的級分算法。目前的計分方式是,以該科成績前百分之一考生的平均得分除以十五計算,作為級距,依序可得十五、十四、十三……○級分。這樣的算法導致在遇到今年的這般情況時,不是頂尖與中段學生成績落差太大,就是大家成績都很不理想,並且差距極少,而缺乏鑑別度。

實際上,這並非意謂難題題數受到限制,而是「難題的難法」是否能測驗出考生的程度。顯然,今年的試題不僅缺乏基本題,連難題的鑑別度都很不理想。試問,當大多數學生的成績都落在差不多的區間,那這還是「學科能力測驗」想看見的結果嗎?

筆者相信命題教授、老師們絕對是用心命題,在試題的創新度上也值得肯定。可是,希望大考中心能聽見考生及高中教師乃至補教業的建議,在命題時多加留意,避免今年的慘劇重演,讓學測喪失它該有的本質。畢竟,參採學測成績的個人申請入學或繁星推薦,依然是廣大莘莘學子的主要升學途徑,實在馬虎不得。














15級分 學測失靈致命傷


2022-01-25 01:19  聯合報 /   鍾邦友/高師大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
今年學測數學A被說是「沒有最難,只有更難」。記者余承翰/攝影


今年學測數學A被說是「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相較去年已是被嚴重詬病的高難度,今年非但沒有出現「鐘擺效應」,反而難度更上層樓,強烈打擊高中生學習信心,更影響繁星與申請入學的甄別力。

由於數學題數較其他科目少了很多,在測驗與統計原理中,題數過少信效度必然不佳,然而難易度本身並不是學測失靈的最大致命傷,區別度不足的十五級分,才是讓數學科命題陷入左右為難的最大元凶。難度太低,將導致高分群大塞車,難度過高又會讓中上或中等程度眾多考生陷入膠著。

以較簡單的一○九年學測數學為例,滿級分人數超過一萬四千人,十五級分者占百分之十一,到十四級分就累積至百分之廿,如果到九級分就已是超過半數的百分之五十四;難度高的一一○年,十五級分者占百分之一,到十四級累積還不到百分之三,如果要到過半數則得陡降到六級分,顯見這種級分的分派,極易受到難易度影響,相當不適合當成甄別考生程度的有效工具。

倘若招聯會堅持學測只能區分為十五級分,那不如考慮採用心理測驗中常用的「標準九」,並增擴為「標準十五」的作法。即強迫每個級分固定比率的概念,如十五級分只能固定占比全體考生的百分之三,到十四級分時累積固定占比百分之十,並依次類推,至中位的八與七級分之間達到百分之五十的全體考生人數,如此考題的難易度便無法左右級分的有效性,或許較能有效達到區辨考生的目的。
















學測國寫 樂齡出遊 怎麼遊?


2022-01-25 01:17  聯合報 /   林世奇/高中國文老師(台北市)
學測國寫第一題引述弘道老人基金會「不老騎士」和丹麥「樂齡卡打車」,要學生以「樂齡出遊」為題,寫一短文說明出遊意義,並思考如何照顧長者需求。記者黃仲裕/攝影


今年學測的國寫題,是「樂齡出遊」,要求考生思考長者的需求,並寫出活動意義樂齡,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這個題目乍看容易,照顧長者,表現愛心,似乎可以輕易說出一番道理。但正因這些道理顯而易見,往往老生常談,了無新意。若缺乏真實感受,寫來更如隔靴搔癢

青少年關注、投入的領域多不在此。若缺少相關經驗,對老人的生活起居心理需求很難把握。那麼,往哪裡切進去,才能深刻精準?

所謂樂齡,就是樂以忘齡。《論語》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老」不可避免,唯一能做的是忘。這不是消極逃避,而是心裡出現了樂,將老的壓力解消了。但孔子的樂以忘憂來自生命實踐樂齡出遊則屬活動規畫思考焦點就不是自我提升,而是關懷的本質

眾所周知,有些偏鄉服務成了夏令營,為當地學校帶來無形困擾。有些老人院配合慈善安排節目,老人們卻毫無興味,虛應故事。所以,我們首先應思考的是:老人需要什麼?環島騎車有許多風險,承受風險意義何在

對失去主場的老人來說,退居社會邊緣,許多活動已和他無關。樂齡出遊,並非遊覽車豪華團,而是騎車環島兜風,這意味什麼呢?他是失去青春,但並未失去尋找快樂資格。他不是只能種菜,看家或盯電視打盹,他需要活動場域和舞台,需要可投入的目標和成就。他不必只是退場者,還可以是自由人。

我曾行經一間「敬老院」,看到門口立著招牌,上面的紅字怵目驚心嚴禁私自外出。這當然是為保護老人所做的限制,但也凸顯了老人的困境肉體安全了,心靈卻禁錮了。

我父親中風後,曾插著鼻胃管進食,他一難受,總要伸手去拔。但這一拔就前功盡棄,護士必須重新來過。為避免反覆插管,必須將他的手固定。那失去自由畫面,真是老人的噩夢

我們未必都有照顧老人的經驗,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就是老人和我們一樣,需要自由。老人病痛既多,出門就需要專業照護,但所有的技術難題,都無法和自由相比。

出遊」的基本意義,是在開闊空間移動,擺脫了斗室的密閉環境,為自由創造條件。老人同遊,是共享和交流青銀同遊,是在乎和傾聽。他們在旅途中成為主角,獲得舞台,完成挑戰。既不再是退場者、邊緣人,也不再扮演被要求的角色,重新成為了自己。

樂齡出遊意義,若往這方向寫,就不再只是對特定族群關懷,而是對「」的深沉關懷,或許更容易寫出分量。











溫水煮青蛙式的勞保年金改革


2022-01-25 01:24  聯合報 /   林昭禎/國政基金會研究員(台北市)
勞保基金每回公布財務狀況,總令人無比焦慮。本報資料照


三年精算一次的勞保基金,每回公布財務狀況,總令人無比焦慮,不是因破產在即,引發擠兌潮,就是「多繳、少領、延後退」的改革方案,讓所有的勞工都如坐針氈。但日前出爐的最新報告則大大出人意表,居然不經改革就能使基金延壽兩年。彷彿只要提高基金投資收益,加上政府持續撥補,就可以免除勞保財務墜崖危機。

但勞保局長直言,此次精算不論投資報酬率是以四%、五%或六%設算,勞保基金都是民國 117 年(二○二八年)破產。這表示勞保早晚都要改革,也意味基金投資不是萬靈丹。那麼靠著政府挹注能讓基金延緩破產嗎?

其實勞保自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起保費就入不敷出,根據精算預期今年收支短差八一一億元,可見即便今年政府撥補三百億元,仍無法弭平缺口。何況至民國 117 年(二○二八年)財務短差更會達到二,三六○億元,為今年度預算規模的一成,屆時就算政府仍有撥補,只是更顯得杯水車薪而已。

記得蔡政府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提出的勞保年金改革版本,包括檢討費率、將投保薪資採計期由最高的六十個月延長至一八○個月、提高基金資產收益率、政府每年至少編列二百億元預算撥補,整個方案頂多讓基金苟延殘喘二年。而今單靠提高投資收益,與政府撥補卻能達到一樣效果,據主管機關表示,是因選擇年金的人由八成提高至九成。

年金與一次金的差別是,一次金是退保時一次把錢領走,而年金則是分期領,人們之所以選年金就是「活得越久,領得越多」。可知領年金的人多,在退保當年給付金額會降低,可達到縮減財務缺口之目的。然而領年金的人數一直累積,日後的支出也隨之增加,顯見此舉不過是延遲給付罷了。

勞保財務根本問題在入不敷出,解決之道無非是提高保費與降低給付。但多繳會得罪在保的千萬勞工與分攤七成保費的雇主,這在選舉年相當不利。那麼降低給付呢?目前月領勞保年金者有一四六萬人平均給付金額不到一萬八千元每月可領四萬元以上者僅一,二一七人降低給付恐引發老年貧窮風暴

這回透過精算報告指出,勞保基金可以晚兩年破產,無疑是為蔡政府的年金改革釋壓。儘管勞動部長稱只要有共識,改革很快就能進行,但共識不會從天而降。唯一的辦法就是確保投資收益,為免基金操作再有人謀不臧情事,主管機關應藉助金融科技,透過機器人理財,選取投資標的並進行買賣,此舉除可減少委外操作支出外,更具鼓勵新創產業之意義。

當勞工猶如裝在溫水煮鍋中的青蛙,冷不防就得被迫接受老年經濟安全無著的情況前,就請當局行行好,起碼為大家做件好事吧!














隔靴搔癢的酒駕修法


2022-01-25 01:23  聯合報 /   關宇/平面設計(台南市)
立法院三讀修正刑法、道交條例等,加重酒駕處罰規定。圖為中和分局員警在環河路執行取締酒駕勤務。記者林澔一/攝影


看完立法院通過所謂「重懲酒駕」的增訂修正法案,又看到網路負評一面倒,只有一句話「隔靴搔癢」可以形容。

筆者要問所謂的「重懲酒駕」,不是應符合民意,對酒駕零容忍嗎?不是應對酒駕肇事者從重量刑?

酒駕未肇事的刑度從最重可判二年增加為三年,併科罰金也從最高廿萬元提高到卅萬元;酒駕肇事致人於死或致重傷者,不論初犯或再犯,維持現行刑度,但增訂得併科罰金一百至三百萬元不等的規定。這是所謂的「重懲」嗎?

現行刑度令民眾不滿要求修法,結果修出十年內第二次酒駕累犯者,主管機關得公布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的條文,筆者不禁要問其用意何在?是嚇阻酒駕者,讓人自知羞愧不敢再犯嗎?

若是揭露酒駕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能發揮嚇阻作用,那為何還有知名藝人膽敢酒駕再犯而被逮?允許自己酒駕,不都是僥倖心態無法自約自律者嗎?再者,酒駕累犯者被披露個資又如何?民眾要如何得知遠處奔馳而來的汽機車,車上的人正是酒駕累犯者?用路人要如何記取酒駕累犯者面貌,因此戒慎恐懼,避而遠之?

難道每個用路人的交通安全,只能依據駕駛車輛及酒測值,而有不同的罰鍰級距來衡量生命價值嗎?政府不拉高刑度,怎能嚇阻酒駕?













香港提早「淪陷」 台灣如何因應


2022-01-25 00:00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中共中央直接對於香港進行國安立法,香港相當於提早「淪陷」。路透


在舉世注意台灣面臨台海戰爭危機時,香港已處於「孤島」以及逐步「內地化」的處境;如同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的狀況,香港「淪陷」了,要返回過去自由寬鬆時代已經沒有可能。

民國 86 年(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在香港回歸之前,港人認為是香港的「大限之日」,這話曾引起中共的不滿,然而卻相當符合當時港人普遍不安的心理。之後香港民眾日益爭取自己的權益,終至徹底失敗,可以說,港人完全錯估與低估中共的反應與目標

回顧民國 92 年(二○○三年)七月,港府推動基本法第廿三條「關於顛覆、分裂國家」等罪的修法,引發五十萬民眾上街抗議。民國 96 年(二○○七年)十月,香港民眾上街遊行要求立法會議特首普選。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九月占中運動(雨傘運動),一二○萬人聚集要求港府落實普選。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六月二百萬人上街,要求港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示威活動進入十一月,發生激烈警民衝突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六月卅日,「港版國安法」在香港以基本法附件三形式生效,是為中共中央直接對於香港進行國安立法,引起香港社會恐慌。至十一月底,警方在多場示威活動拘捕超過一萬人,二千六百人被檢控,當中逾一千人完成司法程序。期間,香港警方拘捕黎智英。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六月,港警搜查壹傳媒大樓凍結相關資產,《蘋果日報停止營運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等九名民主派人士亦被逮捕判刑。

距離鄧小平說的五十年不變還有廿五年,中共對於香港一國兩制政策的實施已經失敗。

由於香港的提早「淪陷」,以目前中共黨政的走向,今年秋習近平續任國家領導人職位以後,台灣將日益面臨香港相同的命運。台灣是華人社會中唯一具有民主政治言論自由社會,在中國的歷史進程具有無比重要意義。因而我們責無旁貸,為了整體中國的發展以及台灣、港澳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安全與福祉,一方面必須保障自身的安全,一方面應對中共的施政提出建言進行溝通

日前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表示,中共廿大將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案」,大陸將單方面一次處理台灣問題,不跟台灣談判,而在統一之後才進行商議。華東師範大學周志懷教授則稱,大陸將按自己步調「建構單方面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機制」。筆者建議執政的民進黨,及早邀請台灣各黨派的主要領導人,召開國是會議集合朝野共識制訂有效的兩岸政策。否則,以台灣近年來不停炙熱內鬥情況遲早淪亡,而且到時候幾乎完全沒有可以和中共應對籌碼


經濟日報社論/從CES 2022看科技產業跨界整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不提升警戒,應先公布春節防疫指引
◆  聯合報黑白集/拙劣的黑臉白臉
◆  經濟日報社論/從CES 2022看科技產業跨界整合








經濟日報社論/從CES 2022看科技產業跨界整合


2022-01-25 00:3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CES不受疫情影響、照常舉辦,台灣科技大廠也都卯足全力。路透


每年最早舉行的電子大展 CES,已於1月初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落幕。在歷經去年因疫情而改採線上展出後,今年終於恢復實體展出,只是仍受到美國疫情升溫影響,展期縮短,且參展廠商數也不若以往。即便如此,從 CES 中各大廠的展出,仍可一窺全球消費性電子的發展潮流探索新興科技應用走向,並作為我國產業發展的前瞻指標,探知未來產業競爭的變化。

觀察民國 111 年(2022年)的 CES,從各大廠的展出中,可見電腦、電動車、健康醫療與元宇宙應用為本次大展的重要主軸。Intel、AMD 與 NVIDIA 等晶片大廠皆發展新一代的處理晶片。除傳統電腦領域外,Intel 與 NVIDIA 持續擴展汽車領域的布局,展示新的車用晶片外,也積極推出相關平台,並與車廠合作開發電動車。值得一提的是,消費性電子大廠 Sony 亦發表新 SUV 電動概念車 VISION-S02,並宣布將成立 Sony Mobility 正式投入汽車市場

此外,疫情也引發大眾對健康醫療的重視,促使穿戴產品再進化。全球保健大廠亞培在 CES 中宣布正在研發新一代消費型智慧穿戴裝置,可追蹤血糖、酮體及乳酸等生理數值,協助民眾健康管理。耳機大廠 Jabra 也推出新款藍牙耳機,針對聽覺不佳但不需要醫療級助聽器的民眾,增強聽力。足見穿戴產品在健康醫療領域重要性日增,吸引各方業者投入。

元宇宙熱度更從民國 110 年(2021年)延燒至民國 111 年(2022年),在展會上,NVIDIA、高通等晶片廠與終端品牌廠紛紛提供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就連車廠也搶進元宇宙商機。舉例來說,韓國大廠現代汽車宣布與3D遊戲引擎開發商 Unity 合作建造元宇宙虛擬工廠,透過虛擬方式運行工廠,以優化生產效率

從上述國際大廠的布局可知,電子產品的應用愈趨廣泛,已從傳統的資訊、通訊、消費性應用,拓展至汽車、醫療、甚至是虛實整合元宇宙等應用。不但是 Sony、Samsung 等終端應用業者從 3C 應用跨入多元垂直應用,Intel、NVIDIA、Qualcomm等上游晶片業者,亦已大舉布局相關新興垂直應用新興垂直應用產業環境,與傳統3C領域明顯不同。以汽車產業為例,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其功能規格、生命周期、安規驗證、供應鏈組成等,皆與筆電、手機等消費性產品不同。電子業者投入這些新興的垂直應用領域,若採單打獨鬥的方式投入,其學習曲線進入門檻遠高於傳統3C領域。

因此,包括國際消費性電子終端零組件大廠,紛紛採取策略結盟、併購、合資等策略結合跨領域供應鏈業者,藉此進入新興垂直應用領域,以生態系的方式經營跨領域應用,藉此縮短學習曲線,降低進入門檻。在過去兩、三年 CES 的展出中,已隱約可見跨領域異業結盟態勢。在電動車、自駕車、智慧家電、智慧醫療等趨勢愈趨明顯下,消費性電子大廠跨界整合的動作更為積極,並已蔚為產業主流趨勢

上下游領導大廠積極進行跨界布局下,在可見的未來,電子產業的競爭要素也將出現明顯改變,除了傳統的技術、規格競爭外,更將因為垂直應用跨業整合趨勢,使產業競爭延伸至生態系之間競爭。而生態系的競爭,不但考驗電子業者多元整合的能力,更因生態系的建構需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為基礎,對業者商模創新的能力亦為一大考驗。

從全球領導大廠發展動態可知,在新世代的產業環境中,跨界競合浪潮已然成形。我國電子業者需積極思考,如何自主建構或積極參與新興應用的全球生態體系,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以掌握新世代的產業競爭利基。













聯合報黑白集/拙劣的黑臉白臉


2022-01-25 00:26  聯合報 /   黑白集
蔡總統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致詞時表示,「蔣經國堅定保台立場,歷史定位由人民決定」。行政院長蘇貞昌受訪時回應,台灣的民主不是獨裁者威權的恩賜,也不會因獨裁者晚年的慈目,就忘了過往的滿手血腥。記者余承翰/攝影
季青漫畫



故總統蔣經國的「七海文化園區」揭幕前夕,促轉會發函北市府,批判蔣經國在威權時代角色,並要求園區改名。但揭幕當天,蔡總統不但親自出席,還肯定蔣經國「反共保台」。隨即傳出,前綠委段宜康嗆蔡:「莫名其妙,無言以對」。民進黨對如何評價蔣經國,顯然莫衷一是。

這樣的分歧,是真是假?蔡總統「肯定」蔣經國,又是否出自真心?答案並不複雜。「轉型正義」是蔡總統執政後鞏固自身權力基石促轉會將蔣經國打為「威權領導」、「需要被轉型的對象」,就是蔡政府長期以來國策

蔡總統之所以「部分肯定」蔣經國,一是民眾對蔣經國的肯定居高不墜,此舉意有拉攏的意味;二是將蔣經國的「反共」和她的「抗中保台連結。簡言之,就是「蹭蔣」。但為免得罪綠營基本教義派,黨內要有人持續批判。總之,「愛憎蔣經國」的選票,民進黨全都要。

蘇貞昌說,蔡總統出席是希望「團結族群,團結保台」,又暗指蔣經國是「滿手血腥的獨裁者」。這番說法,等於拆穿綠營「黑臉白臉」的戲碼。只不過,黑臉白臉都是自家人扮演,不管怎麼看,都是拙劣的演出。

蔡總統主政時期撕裂族群清算鬥爭在野黨形象,可以借蘇貞昌之語造句:「人民不會因為政客爭取選票慈眉善目,就忘記她掌權時清算鬥爭。」










聯合報社論/不提升警戒,應先公布春節防疫指引


2022-01-25 00:2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指揮中心直到24日,才宣布年假結束前仍維持二級警戒。圖/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爆不停,指揮中心卻拖拖拉拉難以決定疫情警戒是否升級,直到昨天,才宣布年假結束前仍維持二級。目前疫情最嚴峻的就是高達兩百例確診桃園,其次為數十例的高雄,其餘縣市則為零星個案。春節在即,指揮中心若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民眾勢必難以接受,僅要求桃園升級也有執行上的困難。無論如何,目前的重點是,指揮中心要拿出可行的「春節防疫指引」供各界遵循;否則,就等著迎接年後的疫情大爆發。

這波疫情不斷延燒,除了 Omicron 病毒狡猾,更重要的原因是指揮中心心存僥倖,以為可以迅速圍堵。誰料,防疫網四處破漏,病毒逸散的速度遠超過政府的圍堵手腳。如今,九天的年假便構成了嚴峻的挑戰:春節間親友的團聚出遊,會透過各式交通工具將未被緝獲的病毒帶向更遠,透過各種聚會將病毒散得更廣。因此,指揮中心若無法提出有效的春節活動指引供民眾遵循,疫情擴散將不堪想像。

首先,指揮中心必須提出有效的數據,減緩民眾對疫情的憂慮。Omicron 與 Delta 病毒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散播速度雖快,但引發肺炎重症的機率卻低得多。指揮中心對近期三百多例「境外移入」確診者的觀察,許多旅客已接種兩劑仍遭突破性感染,但普遍為輕症;僅兩例屬於中重症肺炎,經治療兩周後均痊癒出院。民眾會比較好奇的是,那些在國內經社區感染的案例,是否同樣皆屬「輕症」?幾名被感染的幼童,症狀及癒後又是如何?如果指揮中心能提出可信的說明,應能有效降低人們的恐慌。

其次,指揮中心要改變「嚴禁」與「重罰」的官威心態,並提供便捷的管道,讓民眾自行檢測發現異樣。過去兩年政府訂出嚴格的口罩與隔離規範,動不動就重手開罰,完全是威權作風,從而引爆不少執行糾紛。如今應改變態度,著重鼓勵民眾自發自覺,甚至應免費提供快篩試劑供有症狀民眾自行檢測,以便偵知是需要隔離或就醫。「民可使由之」的策略,絕對不如「民可使知之」,這是蘇內閣必須覺悟的事。

第三,指揮中心的作為要更透明、公正,不可雙重標準,更不要滿腦子想著政治和選舉。過去兩年,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不斷流於形式,變成「數字報告」的流水帳。每遇情勢發生詭異的變化,陳時中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不願直言無諱地對公眾坦白;如此,不僅引發百姓的反感,也導致社會因應鈍化。這波 Omicron 疫情無法止息,就是指揮中心顧慮衝擊年底選舉,一直在防疫作為上閃躲、打折所致。包括不滿雙北的「疫苗護照」跑在前面,指揮中心故意祭出不同措施反制;更扯的是,無疫情的台中市竟在疫情地圖上被塗上染疫的顏色,這豈是「無心之失」?

台灣現在是追求「清零」而不可得,許多專家都建議,必須改變心態學習與病毒共存」。所謂「與病毒共存」,並不是立刻撒手撤掉所有防疫措施,任疫情自由發展;而是在維持必要的防範下,讓意外染疫的民眾能早期自我發覺,並得到有效的隔離或治療。最糟的是,指揮中心還心心念念執著於「清零」,卻因春節九天連假的團聚與出遊造成島內疫情大爆發,導致醫療院所屆時收治無門,病患怨怒沸騰,而人心恐慌不安,情況就更難收拾。

兩年的新冠疫情,民眾受夠了無盡的管制與恐慌。這次 Omicron 疫情,台灣能否順利度過,就要看指揮中心的管制心態是否進化。怕就怕,當其他國家都解封了,台灣還在摸索清零之道。


【專家之眼】動搖國本的外交買醉 還要堅持多久?

◆  【專家之眼】動搖國本的外交買醉 還要堅持多久?

◆  【專家之眼】賴清德過境訪美如關禁閉 訪宏國恐嚇跑貴賓
◆  【專家之眼】台灣還要硬吞多少「民主商品」?








【專家之眼】動搖國本的外交買醉 還要堅持多久?


2022-01-25 08:30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立陶宛蘭姆酒遭中國大陸拒收,台酒董事長丁彥哲宣布立陶宛深色蘭姆酒將於2月1日上市銷售。圖/台酒提供


經貿發展是我賴以生存的重要根本。政府該把有限資源放此還是對小國外交?本來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但在蔡政府著眼大內宣的策略下,近幾年,特別是立陶宛的案子,卻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因為這是拿發展經貿的錢來搞外交。面對中共的大國壓力,蔡政府不能這樣消耗,恐怕該想個更好方法才是。

立陶宛去年11月讓我以 Taiwanese 為名設立代表處,隨即受到中共經濟制裁。為此,蔡政府發動台灣菸酒公司全數購入遭中國大陸拒收、在該國分裝的蘭姆酒,近日台酒宣布該酒將於2月1日開賣

為了這個並非建交,只是名稱的單一案子,蔡政府已經承諾要投資12億美元了:國發會將設立2億美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立陶宛產業,另外10億美元的融資基金,則由中央銀行提供額度給中國輸出入銀行輸銀提供企業低利貸款方案

目前外界最多指責蔡政府不該進行金援外交。然而,過去相關經費多來自外交部預算,或者透過其下屬單位,例如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辦理,但此次出錢單位,卻讓人擔心蔡政府是拿我發展經貿的錢來搞外交。

因為中東歐投資基金將由國發基金挹注,而在《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規定,國發基金設立目的,是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國家發展。至於另個出資的中國輸出入銀行主要任務在於配合經貿政策,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及經濟發展。換句話說,蔡政府等於是拿協助國內產業的錢來做金援外交

固然有人會說,這筆錢可以協助國內廠商投資中東歐,仍可促進我國產業發展。但相關基金是因立陶宛之事而起,我們勢必要先砸錢下去。該國距我甚遠,實力又相對有限,對我幫助甚至比不上新南向國家。蔡政府這麼做,恐怕是考量到丟了那麼多邦交國,必須趕緊找回面子之故。

更糟糕的是,就以蘭姆酒為例,本案還要對我國營企業的營利雪上加霜。台酒公司日前表示,已有總統府、外交部等中央部會及圓山飯店有意購買。

除了好奇總統府與外交部等政府單位能買多少並怎麼送之外,關於台酒,民國 109 年(2020年)彰銀改選,泛公股出動台酒買進彰銀持股,帳面上曾經虧損4,000多萬元。民國 110 年(2021年)底為了對抗通膨,台酒又已承諾立法院,農曆年泡麵、米酒保證不調漲,但國際原物料航運費持續飆漲,也讓台酒生產成本大增。

圓山飯店連續虧損24年,即便民國 108 年(2019年)曾傳獲利消息,但民國 109 年(2020年)2、3月又已虧1億多元。9月時董事長表示,希望將當年的淨損,控制在新台幣3.7億元以內。疫情延續至今,飯店虧損只會越來越大,而在客人少來情況下,卻仍出手買酒,讓人懷疑這是政治任務還是國營企業確實有此需求。

兩蔣時代作法是很不一樣的。據許多台史研究者說法,兩蔣政府很需要聯合國代表權外交承認來獲得內部正當性。順此話來說,兩蔣應該大買外交支持才是,但在聯合國席位保衛戰上,政府其實很少採用金援手段,最多是美國出錢,我方出人及一點錢的農技團外交。難道留在聯合國不重要嗎?老蔣總統考慮的是國際政治裡沒有實力,一切都是空談。所以他說「優先考慮的是我們自身,其次才是聯合國」,又說「只要能保存基地,就可待時乘勢,不需要聯合國之席次。」

如今卻把外交放在培養經貿實力之前,到底什麼比較重要?蔡政府應該要講清楚才是。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楊志良/清零或共存 防疫或正常生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清零或共存 防疫或正常生活
◆  盛治仁/豐滿人生 追求「更少」







楊志良/清零或共存 防疫或正常生活


2022-01-25 00:00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專家建議更落實餐廳清消、要求員工完整接種、定期篩檢,落實「疫苗護照」,試著與病毒共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清零或與病毒共存,防疫或正常生活,不論選擇何者,都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然而不論如何,萬萬不可食古不化,應該隨著疫情環境變遷,調整防疫策略,就如所謂的昨非今是。

如果清零的代價非常高,成效有限,也就是病毒潛伏期就可傳染,感染力又特別強,但重症或死亡很少,這時候就應與病毒共存。若是相反的,病毒傳染力不強,但是重症及死亡率高,那就要堅壁清野,嚴格管制入境,萬一有破口,就嚴格實施疫調追蹤隔離,寧可錯防疫一百,不可錯放一人。

到底是防疫為先,還是正常生活為重,道理也是相似,若防疫的成效有限,但影響民生經濟運作重大,那當然就應以恢復正常生活為先。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底,武漢發生不明的嚴重肺炎,歐美國家認為這是中國人的病,一方面嚴重輕忽,一方面又霸凌在歐美的中國人,連帶日本、韓國、台灣人都受到歧視。但是當時的病毒株傳染力強重症死亡眾多,西方國家才發現這種新肺炎將造成人類浩劫,紛紛採行嚴格措施,不但封閉國境,國內也封城達數月之久,嚴格禁止人民互相往來,野生動物得到大解放,逛起大街,也算苦中的樂趣。

新冠病毒與其他病原體演進類似原始株傳染力較為薄弱,但是嚴重度很高;然後到英國變種為 Alpha 病毒,死亡及住院率稍微變弱,強生首相啟用佛系防疫,但因為死亡率仍然甚高,隨即放棄;然後到印度成為 Delta 病毒,傳染力更強,但死亡及重症率下降。迄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十二月廿五日前,全球二億四千三百六十萬人染病四百九十四萬人死亡全球死亡率二%(494萬/24,360萬=2%)。

接著南非開始盛行變種病毒 Omicron,潛伏期就具傳染力,且超過 Delta 數倍,但死亡及重症病例大幅減少。從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十二月廿五日到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一月十六日,未滿一個月,染病人數增加八千萬,但全球死亡率大幅下降到○點七四%,其中不少還是之前的 Delta 病人。由於 Delta 病人不是已經痊癒,就是已經死亡,所以 Delta 病毒無從傳染,也就是 Omicron 已經將武漢株、Alpha、Delta 等病毒全部趕走了。

由於 Omicron 傳染力超強,染病後果輕微,先不必談美國的每日百萬人確診,英、法等國的每日幾十萬人確診,就是日本的每日四萬人確診,調查足跡匡列追蹤已經不可能,所以現在除了中國及台灣以外,全球各國都紛紛放棄清零改採正常生活。中國要清零,是因為它是高度獨裁的國家,又在舉辦冬季奧運,相信冬奧以後必然放棄清零

台灣則是如呂秀蓮前副總統說的獨裁防疫。民國 92 年(二○○三年)台灣發生 SARS 疫情,陳水扁總統在總統府舉行全國防疫會議,召集各黨派商議如何因應。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不論嚴重度及對社會的衝擊,都更甚於SARS,但蔡英文總統從未召開全國防疫會議完全放任陳時中部長獨裁防疫對外界專家意見,如入國境先做快篩再進入防疫旅館、社區普篩、設立類方艙醫院等,一律嚴詞拒絕,因為如此便可以繼續掌握權力跟預算。由此可見小英不如阿扁,實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