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下行的三大因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udn 垃圾員工,又欠缺

◆  聯合報社論/政府躺平了?追不到共機也測不到核食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時勢所逼」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下行的三大因素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下行的三大因素


2022-02-18 02:3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去年下半年起,中國大陸經濟表現快速降溫,使主要機構陸續下調其經濟成長率預測。 新華社



去年下半年起,中國大陸經濟表現快速降溫,使主要機構陸續下調其經濟成長率預測。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再度調降民國 111 年(2022年)中國 GDP 成長率預測至4.8%,代表其不只將從民國 110 年(2021年)的 8.1%大幅下滑,還有保5風險。而1月份大陸製造業 PMI 降至50.1%,逼近代表景氣榮枯的50%分界點,服務業 PMI亦放緩至五個月來新低的51.4%,均現出經濟成長趨緩徵兆

追根究柢,去年下半年中國大陸經濟表現放緩固然多少受到美中關係未見明顯改善的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有三,即是中國政府在各領域的監管政策齊發;起自政府管控房地產財務體質三條紅線」的恆大地產危機重創房地產業;中國堅持「清零」的防疫政策對供需形成雙面抑制去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直指,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不過,也正因為這些不利經濟的因素多源於內部政策,使中國政府自有調節手段可供運作,一如過往北京當局會在風險加劇施行反景氣措施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已明示民國 111 年(2022年)會加大「穩增長」力道,貨幣與財政政策將有所放寬,故今年中國經濟表現應仍有一定水準。

即便如此,也不表示大陸經濟下行的勢頭將反轉向上,只因目前北京當局在前述三個關鍵領域沒有放鬆政策空間。首先,自民國 109 年(2020年)末起,以改革為名的各領域監管(從金融科技到線上遊戲等行業),均出自習近平主推的「共同富裕」,且此一「習思想政策核心理念推動,又是習近平於今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取得連任合法性的關鍵。因此,民國 111 年(2022年)各領域監管可能仍會像不定時炸彈,衝擊經濟與金融市場。

其次,「三條紅線」引發的房地產危機及房市調控,亦難大幅放寬。除了房市泡沫已然成為中國經濟系統性危機,使房市去槓桿勢在必行之外,有連任壓力的習近平亦需面對高房價所造成的民怨上升,令北京當局不會輕易放寬房市調控力道。鑒於過去兩年房地產市場及相關產業對 GDP 的貢獻率接近30%,房市低迷對中國經濟的下行拉力仍在。

第三,對新冠疫情的「清零」政策嚴重抑制其經濟成長,高盛更因此將今年中國 GDP 成長率預測下調至4.3%。尤其是面對傳播快速的變種病毒 Omicron,透過部分城市封鎖達成防疫的效果甚為有限。強硬的防疫措施不僅對國內消費、投資產生負面影響,且因其仍在全球生產扮演重要角色下,要是隨著 Omicron 疫情起伏,各地相繼封城,全球供應鏈將再次受到衝擊,特別是若有重要貿易港口遭封城,供應鏈斷鏈將使全球通膨危機加劇。

當然,中國大陸政府對「清零」政策堅不鬆口,一來是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將對抗疫情和國家體制優勢綁在一起的優越感,讓北京當局難以拉下臉;二來是人民對「清零」政策的支持仍高,再加上各地方政府有彼此比較的壓力下,迫使地方不計代價「清零」;三來是中國疫苗臨床保護力本就較低,若無「清零」加以管控,一旦出現大規模確診及重症病例,醫療量能能否應付仍是未知數。

綜上,民國 111 年(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下行已是難以避免的事實,但尚不至於出現系統性風險,只因影響經濟成長三大負面因子──監管、房市調控與「清零」政策皆來自大陸內部,北京當局縱然無法對其輕放,卻有絕對的政策主導權可調節經濟衝擊程度。只是,今年大陸經濟成長表現終將難受期待,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外溢效果也是必然之事。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時勢所逼」


2022-02-18 01:1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長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許多國家調整防疫政策為「與病毒共存」,對於還在追求「清零」的台灣,只能苦等邊境開放。陳時中說,下半年起國門非開不可,先全面讓商務客進來,以免經濟差人一大截,這是「時勢所逼」。事實上,陳時中所謂的「時勢」,是他自己參選台北市長的急迫性。

根據《新冠防疫特別條例》,指揮中心的設置到今年六月底屆滿。如無意外,陳時中會把解封及各種防疫紅包都集中在六月底前推出,一則趁勢卸下指揮官的甲冑,二則打響參選的起身炮。亦即,下半年國境解封不是為經濟,而是幫阿中的參選加持;否則若真的為經濟,為何不三月開放?

陳時中目前的政策是「先放進,不放出」,外國商務及觀光客先進來,檢疫天數也會再減,但國人出國觀光暫不鬆綁。其理由是,外籍旅客進來可帶進外滙,但國人出國則可能暴露於感染風險。這種邏輯,完全不通。試想,蔡政府卡陸客都擋掉了多少外匯,還在乎少許外國旅客嗎?何況,國人出國會感染,外籍人士來台就不會帶進病毒嗎?

陳時中政治智慧過人言辭靈巧生花,不下海選這一場,著實可惜。問題是,他的機巧有時壓過醫學專業,他的擅權有時不顧公平及人民權益,都讓人對他的信實打了折扣。連個國門開放,都要「重外輕內」,令人無言。












聯合報社論/政府躺平了?追不到共機也測不到核食


2022-02-18 01:1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共一架不明飛行器本月5日下午掠過馬祖東引防區上空,航機凌空的發動機噪音震驚全島居民,迫近的程度,甚至被民宅頂樓監視器錄下機影。圖/東引民眾提供



春節期間共機闖入東引空域,發動機聲響驚動全島,民宅監視器還錄下蹤跡。但我軍方未依規定下達戰備命令,據查是因戰管誤判雷達雜訊逕予刪除。消息傳出,舉國譁然,軍方先稱查證中,後又改口否認刪除航跡,卻以軍事機密為由拒絕拿出航跡圖,亦不說明當天的處置。

軍方否認「刪跡」次日,又有共軍反潛直升機低空侵擾我西南海域,這回軍方主動公布驅離追監,並提出航跡圖說明。同是共機威脅,東引事件是機密,西南空域則大方示人,豈非自己打臉?東引上空出現共機,鄉長嚇得去報警;但軍方不僅不相信雷達,更無視感官本能,讓人對軍方的神經大條深感憂慮。

日前美國核准售我一億美元愛國者系統工程勤務,國軍宣稱能提升我打造全球最嚴密防空網。但在東引,戰管人員將卅多海里距離內的雷達不明訊號當成雜波,並降低偽警率,暴露國軍對美國人視野之外防務警示鬆弛到難以理解

東引貼近敵境,共機如入無人之境,情節離奇。與其說防務螺絲鬆脫,更像是民進黨的治理慣性。蔡政府善用危機製造恐慌催生愛國群眾簇擁政府權威,卻不致力解決危機,反而讓危機成為倚賴外國勢力藉口。民進黨在舒適圈裡治國,人民則被浸泡在亡國感裡,對各種有害民生惡政幾已無感。

蔡政府把萊豬和美豬畫上等號,聲稱台灣走入世界需要美國支持,藉此推倒反萊豬公投,然後順勢開放福島核食。諷刺的是,民進黨的「恐怖工具箱」,除了中共,還有核能,反核四發揮得淋漓盡致。若反核科學議題,民進黨擔心核廢料會外洩,難道不擔心因露天容器變形洩入土壤福島核廢水

蔡政府強調依科學標準開放福食,並擴大檢驗。但官方標準只是隨日本政府拿香跟拜,對日本民間組織乃至福島本地提出的檢測問題卻視若無睹,更以技術理由拒絕赴日查廠。對福島五縣以外周邊地區食品,只要求進口商提出檢驗證明,卻不必考核其公信力;這些,都是依賴外國政府保衛台灣的又一寫照。

日本嬰兒奶粉為例,經民間持續檢測,部分北海道乳源連續查出含銫,雖未超標,顯示自然環境輻汙範圍不僅限於福島地區。若干地方政府考量幼兒與青少年風險,要求學校餐食必須「零檢出」,大通路也比照辦理。然而,蔡政府卻禁止地方嚴管核食,這不是心虛嗎?

更可憂的是水產品福島外海三度捕獲銫超標許氏平鮋,這種魚去年底才被解禁,又被查到超標。的半衰期是卅年,福島外海一再出現輻射魚,東電曾懷疑是否魚群突破圍網不斷進出該港灣所致。倘若如此,豈非證明當地海域核汙風險仍高?

中韓等國都加入國際原能總署團隊前往日本考察核廢水處理,要確保排海汙水不會影響國民利益。但蔡政府僅要求逐批抽檢,加上當地檢驗證明,就開放福島周邊水產品。蘇揆把在野黨和民間的質疑抹黑成國家進步阻力,這就像東引戰管刪去雷達警訊般假裝沒看見危機就自稱安心。韓國談開放,是經過兩國官員協商;台灣開放,卻是蔡總統和安倍通話拍板,便照單全收。

共機和核汙染都是國安危機。台灣被國際視為最危險的地方,國人卻以為只要美日馳援,軍方對當頭共機視而不見也沒關係。就連日本人都不埋單的福島核食,政府告訴人民放心吃,卻把把關工作交給日本。蔡政府利用危機套選票,大權在握便躺平;難怪追不到共機,也測不到核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模擬未來 站上國際競賽的起跑線

udn 論壇報udn 垃圾員工,又欠缺

◆  待解問題何其多 卻關心見「外」
◆  台積電徵才的漣漪效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模擬未來 站上國際競賽的起跑線
◆  畫中有話/蛋缺紙漲 有錢買不回來
◆  炒房堆空屋 該收「碳排利用」費
◆  接軌先進知識 應鼓勵赴美留學
◆  別再拿歧視大帽子擾民
◆  外祖父母正名 也玩認「同」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模擬未來 站上國際競賽的起跑線


2022-02-18 00:45  聯合報 /   方元沂(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圖/擷取自2022 Jessup Taiwan臉書



「All Rise!The Court Is Now in Session! 」「法官閣下,答辯國於幕後提供資金給予我國內特定團體組織,並提供技術和設備,運用網路社群和傳播媒體散布大量假消息,意圖影響我國重大政治公投,操控選舉結果,造成國家分裂。答辯國違反了國家不法行為責任法第四到第十一條,並構成干涉他國內部事務的國際習慣法…」

千萬別以為在寫劇本,或有國際法爭議上了荷蘭海牙國際法院,這是在台灣舉辦「傑賽普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會場。扮演申請國律師的法律系學生,正以流利英文陳述當事國主張。

「Jessup」從民國 49 年(一九六○年)起舉辦,每年一次,是世界最大模擬法庭競賽。參賽者來自一百個國家約七百所法學院。今年比賽題目相當扣合時事,包括干預外國選舉、網路人權、數據盜竊及國家領土分離。我和一位美國律師及台灣律師擔任法官角色,隨時打斷參賽者發言就爭議問題提問依口頭答辯評分。台灣區選拔賽持續三天,勝出隊伍將代表台灣到美國參加國際競賽。

看到參賽同學的表現,讓我想起當時在美國留學參加 Jessup 的情形。參賽夥伴從收集資料、分析案件、找出關鍵法律問題、在截止日前寫完案件訴狀、辯論比賽前模擬口頭答辯的臨場反應…每一步都充滿挑戰,必須投入大量心力和時間。但換得的經驗,對日後擔任律師工作助益甚多

美國法學院法律實務界非常重視國際模擬法庭比賽,藉以培養國際事務法律人才豐富學生與實務接軌能力和國際視野高度。畢竟面對全球,國際經貿談判和事務交涉只會愈來愈多,急切需要熟悉國際法優秀法律人

目前台灣法學院學生除 Jessup 外,還有歐洲法學生聯盟 WTO 國際模擬法庭競賽,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競賽等可參與,可惜願意投入心力參賽的仍是少數。

台灣法學院畢業生,多數傾向先通過國家考試,難免排擠學校及學生參加國際法模擬法庭意願。而國考也形成考試領導教學,學生對非應考科目皆草草了事,但產業國際化趨勢不可逆,缺乏國際法專才大不利,也成為我國參與 WTO、CPTPP 等國際事務未來人才隱憂。

鍛鍊新世代具備國際競爭力是常聽的口號大學扮演關鍵角色,也有責任承擔落實。既要為競爭做準備,就從賽事演練開始!鼓勵學子勇敢挑戰,多參與國際型專業競賽,不但磨練實力,也從中體會多元價值跨國思維和 Z 世代最不可缺乏的團隊協作力學職涯貫穿和競爭力的展開,大學要穩穩推學子一把,透過賽事,替他們打開國際之窗。












待解問題何其多 卻關心見「外」


2022-02-18 00:25  聯合報 /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在臉書表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中的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調整過後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不用再有內外之分。圖/取自王婉諭臉書



看到官員對外公外婆的「外」字有意見,覺得歧視,我真感啼笑皆非!台灣有那麼多急迫問題需解決,怎會有那個「美國時間」去管這個雞蛋裡挑骨頭問題?依此類推:稱美國為「外國」也有歧視性,畢竟美國和台灣關係如此密切,稱外國實在太見外!

今日到菜市場逛,看到一個賣雞蛋攤位擠了很多人,攤商替每種雞蛋取了個高尚好名字,價格也隨之高漲,比超市冷藏蛋還貴很多!因為缺蛋,現在有蛋源的人可說是大發利市,價錢隨他開。

那天到圖書館看雜誌,一個年輕人闖進來,大聲嚷嚷要借電腦,也不斷在電腦鍵盤亂打,因借電腦得先去櫃檯預約,如此當然無法開啟網路,年輕人開始躁動,不斷重複大喊。

圖書館員則是想盡辦法阻止他,我試著告知他借電腦的程序,卻無法成功,年輕人不管那麼多,一直重複用力敲打鍵盤,鬧得圖書館不得安寧!

一個人出問題,果然會影響很多人!人與人之間,都是息息相關。

這間圖書館街友不少,可憐的圖書館員,除了得處理街友衍生的問題,還得處理這些特殊讀者情緒,真是辛苦!

這原本是政府官員和立委應該關注的社會問題,現在如漣漪般,被底層百姓吸收,社工和員警成為代罪羔羊,結果政府只關心「福食」能不能進口,立委只關心外公外婆叫起來是否太見外!真是不接地氣,更無法讓生活壓力沉重的百姓喘口氣。

建議政府不要眼高手低,通膨已讓百姓日子難過,很多人精神緊繃,吃不起肉,連以前最親民的蛋白質,也變得難以高攀,搶蛋新聞不禁讓人想起去年,無權無錢的小老百姓,百米狂奔搶疫苗「殘劑」畫面。

種種壓力如涓涓細流,若不妥善處理,可能匯聚成洪水。電影瀑布》就是在講這種因果關係

官員若再漠視下去,社會真的會完「」。















台積電徵才的漣漪效應


2022-02-18 00:43  聯合報 /   陶在樸/人力資源公司學術顧問(桃園市)
台積電。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劉學聖攝影


數日前台積電通過 Linkeledin.tw 平台徵招商業智慧分析師tsmc-business-intelligence,政治經濟學IPE背景」。台積電此舉,好像一個石頭掉落平靜湖面,引起一波波浪花的漣漪效應

台積電說的明白,既「要求四年以上數據分析數據科學市場研究經驗」,又要求有「良好的理解和跟上美國和中國的政治經濟動態,並具有政治經濟學、國際關係或同等課程的博士學位」。

為什麼美國和日本同類徵才活動,並沒有政治經濟學背景的要求,這是值得思考的大哉問。為此我們應該吸取美國和日本的歷史經驗,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和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這兩個智庫一直為本國企業提供「地緣政治」及政治經濟學廣泛諮詢服務

在後全球化時代,資訊錯綜複雜,觀點衝突矛盾,更荒誕的是,現在竟然有製造假新聞的「假新聞產業橫空問世。在這樣的一種不確定年代,發展尖端產業,除需要「硬技術」人才作必要條件外,與之配套的「軟技術」人才才是保證政策成功的充分條件

試問一個外國高技術公司要在美國投資,他們的可行性報告要不要考慮數百年一遇的美國洪水,要不要考慮數百年一遇的美國內戰?儘管後者在美國本土和加拿大、澳洲均有相應研究報告,你能相信通過蘭德公司會得到完全等價的「內戰報告」嗎?蘭德會接受外國公司此類諮詢委託研究嗎?

在上述混沌狀態下,情報成為關鍵因素,一個真實的故事記錄在奧地利薩爾斯堡未來學圖書館:上世紀六○年代,日本煤炭進出口公司指定購買中國本溪煤礦的某 C 層煤,多年交易後負責中國煤炭出口的貿易官勸告日方。因為 C 層煤品質很差,他們可以用同樣價格購買其他品質優良煤,而且由日方指定煤層。

十分意外這種善意為日方婉言拒絕,他們似乎很懂中國人人情,說得也確實感人:「中國經濟正在遭受困難,日本情況好些,我們不買這些差一點的煤,你們賣給那個國家」。

後來化驗分析數據戳穿了偽裝善意,原來中國本溪的 C 層煤含有大量半導體材料,六○年代正是全球半導體工業起飛年代,日本利用情報取得了半導體工業第一次勝利

中國煤炭部指出整個東三省煤礦地質檔案,日本人在投降前全部秘密運到日本,他們說「中國的煤日本最了解」,這有多可怕!

台灣執政黨沉溺在「轉型正義政治凱旋中,完全忽視了國家發展研究機構轉型的當務之急,今天台積電為這種轉型無形吶喊,台灣絕對不能只有選舉政治,要有「政治經濟學」的政策群聚和人才群聚,台灣才能枯木逢春,而仇中親美親日的一邊倒政策,必定使台灣國際生存空間不斷流失,最後使台灣成為國際棄兒












畫中有話/蛋缺紙漲 有錢買不回來


2022-02-18 00:44  聯合報 /   記者葉信菉
記者葉信菉/攝影



「轉身離開 你有錢買不回來」,一則廣告標語,道盡市井小民的無奈。政府不斷祭出打房措施,無奈房價持續飆漲,真如標語所說,有錢買不回來,更何況疫情下無助的蒼生。

除了房價連連飆高,物價也狂漲,主計總處發布一月 CPI 年增率,連續6個月高於通膨警戒線。民生國家根本大事,如今不只追不上房價,連雞蛋、衛生紙也飽受缺蛋或喊漲之苦,敢問蔡政府,您口中的經濟成長又在哪裡?惠及誰了呢?

















炒房堆空屋 該收「碳排利用」費


2022-02-18 00:40  聯合報 /   陳文卿/ 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新竹市)
有錢人囤屋炒作房價,讓年輕人買不到房屋,不僅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也是當前推動循環經濟、淨零碳排必須正視的嚴肅課題。 資料照/記者鄭超文攝影



元宵節剛過,這個年才算過完。迎接壬寅虎年,國人傳統觀念都希望生龍兒龍女,虎年生育率常是偏低的,此對早飽受少子化挑戰的台灣,則不是好事。

生育率低當然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是經濟壓力,而高房價則是重中之重。年輕人無力買房,就不太敢生小孩,因為沒能力提供小孩成長足夠生活空間。去年以來,各地房價漲幅更是嚇人,高房價竟成少子化幫兇了。

一般言,任何商品漲價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是生產成本增加;第二是僧多粥少供不應求。但近年房價高漲卻並非如此,是極不合理現象。

就供應端言,據統計目前台灣空屋數將近一百萬宅。空屋這麼多,建設公司還拚命蓋房子,每年約再增加十萬多棟房屋,年輕人卻只能望屋興嘆,因為無力購買。建商卻不擔心資金壓力,因為銀行利息低。尤有甚者,空屋中有很多是多屋者所擁有。這些人擁有房屋不是拿來住,而是將房屋視同可交易商品,並靠操作市場行情來賺取利潤。

房屋失去作為居住用途基本功能,僅被作為商業交易標的,其實是社會資源可怕浪費!興建一棟房屋所產生的廢棄物,及耗費的建材資源都十分龐大。而建築物的一磚一瓦、鋼筋、玻璃,都是能源產物生產過程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麼多空屋占掉我們有限建地面積,卻只是將大量營建資源堆砌在地表上,無法發揮其功用,循環經濟在這裡似乎停滯不動了。

有錢人囤屋炒作房價,讓年輕人買不到房屋,不僅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從另一方面看,也是當前推動循環經濟淨零碳排必須正視嚴肅課題

筆者多年來努力推廣循環綠建材應用,看了這麼多豪華建築物,使用了稀珍高級建材,但蓋出來的房子,卻無法給有需求的人居住使用,因此這麼多空屋,其實是循環經濟負面呈現

因此,政府除了財政經濟的考量點外,也應該從資源永續循環角度開徵碳排利用收取排碳而低利用者賦稅,這才是捍衛社會公平環境正義根本之道
















接軌先進知識 應鼓勵赴美留學


2022-02-18 00:38  聯合報 /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美國高等教育依舊是全球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教育產業,吸引最多的外國學生。美聯社



根據《二○二一美國門戶開放報告》資料顯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在美國的國際留學生數目自民國 103-104 年(二○一四至一五學年)以來,首次降到百萬以下,但是美國高等教育依舊是全球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教育產業,吸引最多的外國學生。

台灣在民國 49-79 年(一九六○至九○年)代曾出現過留美熱潮,比起當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很多大學畢業生優先選擇在國內讀碩博士,企業界求才若渴,優秀者一畢業就可以立即就業,相對於美國學費的高漲,很多人認為留學的投資報酬率偏低,因而打消赴美深造的念頭。

尤其近幾年台灣半導體產業興盛,對人才產生了磁吸效應,畢業生都想進入台積電、聯發科等知名大廠工作;加上最近台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中山等五校攜手企業,以「產學共創新模式所成立半導體學院已全面啟動,搶人搶資源的狀況將更加激烈。除了對其他產業造成壓力,讓很多專家憂心台灣已有產業「一榮九枯」的「荷蘭病初期症狀,很多優秀學生也著眼於就業前景,因此放棄留美的機會,長期來看,並不利於國家長期的「育才」。

美國雖然這幾年國力困頓、經濟疲弱,但在先進知識學術研究上仍遙遙領先。從「門戶開放報告」統計數字就可看出,超過半數國際學生是在美攻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就是著眼於美國的強項。

台灣赴美留學生減少,等於降低我們與國際新知接軌機會,影響到未來高科技人才的養成。連帶學成留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成了少數,對美國社會影響力也會相對薄弱,不利於台灣未來的發展。

最近中美間暗潮洶湧,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後,美國對中國留學生存在著疑慮,中國大陸許多因「千人計畫」而赴美留學者都受到美國政府的調查,以免他們將技術非法移轉給母國。美國有一些菁英學府,也開始對中國學生入學申請嚴格審查。這或許是台灣學生的機會,應該好好把握,爭取進入美國的一流名校。

著眼於未來,政府有必要好好檢討留學政策,從短期、中期、長期來規畫人才的培育;從宣導鼓勵、獎學金補助、放寬公費留美等方式,增加留美學生的數目,與先進知識接軌企業界也可以提供獎助學金,選取優秀人才赴美留學,取得學位後回台服務,以減輕財務壓力,增加留學意願。

當然更希望年輕人能夠將眼光放遠,如果條件許可,就讓自己踏出舒適圈,開拓視野、增加國際觀,除了學習專業的知識及技術,也培養能面對未知機遇和挑戰的信念及能力。在現在地球村時代,人才國際化流動已成常態,這些素質將有助於提升個人競爭力,讓自己在人才市場上更具優勢,也可厚植台灣整體的人才寶庫,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














別再拿歧視大帽子擾民


2022-02-18 00:27  聯合報 /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是學生常用的查詢資源,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負責企畫執行,但該辭典卻被質疑是「性別歧視大字典」。記者趙宥寧/翻攝



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因遭立委質疑有性別歧視問題,決定將外公、外婆、外祖父、外祖母等加註「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不用再有內外之分,引發社會熱烈討論。然而據網路網友投票,顯示有絕大多數網友不認同,僅少數同意認為祖父母不應分內外,可見多數民眾,似乎不埋單。

筆者認為,不管是立委也好,或主事教育部也好,真的是「食飽換枵」。叫外公、外婆,只是為了讓長輩聽到,知道叫的對象是誰,不必特別解釋,其中根本沒有涉及歧視問題。有人甚至與外公外婆感情更親密,疼外孫更甚於疼內孫。

祖孫間感情親密與否,並不因改了名稱有所變化,更談不上歧視。希望不要再拿歧視大帽子,糾結一些枝末細節、甚至可以說是擾民事項














外祖父母正名 也玩認「同」


2022-02-18 00:24  聯合報 /   余豈/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教育部辭典近日調整「外公」的詞義,加註「今亦稱阿公」。圖/取自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先說結論:「別指望政府!」這是在作社區營造朋友說的,她早對透過立法、選舉改善政治不抱希望,所以她自己去救流浪貓狗,捐食物去愛心冰箱,小孩在家自學,免受教改學習歷程競賽之苦。最近她和我談買不起房子的問題,我說政府可能會想辦法打房,她爆氣罵,別指望政府!無獨有偶,不少美國人也如此想,疫情令人焦頭爛額,加上物價高漲,美國朋友的小孩竟辭掉工作不幹,世代爭端在家每天引爆,她說:「生活過不下去,華府那些人還在『民主辯論』要不要出兵烏克蘭?」

台美兩邊政客一丘之貉都花太多時間玩弄政治,尤其貼黨派、種族、性別的認同標籤,卻不解決實際民生問題。「認同」就是「圈粉」,政客玩敵我劃分,造成美國南北戰爭以來最大撕裂。

更進一步,「政治正確」標籤表面上墊高自己的神壇,但也僅僅玩政治時正確其他私下時間都不正確人人裡外兩張臉,難怪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越來越低。

台灣最近玩認同政治的「傑作」,是教育部修改字詞解釋事件,改掉「外祖父母」外,潘部長說「外孫、外孫女」詞條也會相應調整;美國則是有人將 Latino 和 Latina 兩字改成 Latinx。

西班牙文裡,字尾 O 是陽性,字尾 A 陰性,美國左派批「性別歧視」,把字尾改成 X。難道語言沒陰陽分別的英美,真比有性別的法德義西等國更無歧視?自我感覺良好,但在意識形態實際運用都有問題。這兩字本是西班牙文,美國改文字有問過西班牙或講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嗎?Latinx 在矽谷網路文章與競選文宣都流行起來,最近音樂劇電影「西城故事」有影評寫:「難道我們需那些用法文、義大利文點咖啡牛奶,用深波儀智慧手環才能睡覺的現代貴族指導我們如何做拉美人嗎?」一針見血揭示認同政治裡階級種族意識複雜

中南美有色人種美國既得利益者這樣那樣叫來叫去已夠可憐,他們想到新大陸分一杯羹,悽慘遭遇就演在「西城故事」。波多黎各移民中有懷抱夢想,大唱「America」的,有心繫故鄉,生為波多黎各人,死為波多黎各鬼的,他們都做爛工作,被惡警察欺負,與其他移民搶小小的地盤。今日,波多黎各仍是美國海外自治邦,這些拉美移民關心工作食衣住行、和努力在疫情裡活得像樣,不會因被叫 O、叫 A或 X而感恩叩謝

回看台灣,物價、房價、薪水,越算越心酸,很多私立學校鐘點費二十年沒調漲,能期待被實質減薪低薪教員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嗎?與此同時,教育部卻忙著從上而下意識形態強加於民,改了一個字,然後自覺好進步好棒棒吧!


廖玉蕙/外婆改稱祖母的意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玉蕙/外婆改稱祖母的意義
◆  薛承泰/機率與信仰
◆  周行一/超韓趕日還要雨露均霑
◆  李清志/偽出國的能力
◆  李清志/超現實銅像公園
◆  楊志良/福食:絕子絕孫的最後一根稻草







廖玉蕙/外婆改稱祖母的意義


2022-02-18 00:33  聯合報 /   廖玉蕙(作家)
教育部辭典近日調整「外公」的詞義,加註「亦稱阿公」,同類詞如「外孫女」也將加註「亦稱孫女」。本報資料照片



為落實性平精神,近日,教育部辭典不再分內外,外公外婆都同樣稱呼為「祖父」、「祖母」,引發爭議。

我個人是相當贊成這做法。報載有公民老師反對,認為「不分內外」將影響公民課有關親屬、親等計算,行諸久遠的傳統稱謂一旦改了,將混淆學生對親屬的認知。

我對這論調深不以為然。這說法有兩盲點。其一,行諸久遠就一定不能改。這是典型保守觀念。教學要追求進步,不是要求維護守舊、方便。傳統性別概念不夠周延的,就該補強。

其二,唯恐名稱改變,就會混淆關係、親等識別。這讓我想起多年前也有老師反對教科書裡將居禮夫人回歸她本身家族姓氏「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反對理由是怕學生記不住;另外,就是執著於親等計算。兩者都是圖方便的教學。結果只有繼續鞏固封建餘習,是落伍做法。何況,講閩南話的台灣人一向統稱外公、外婆為阿公、阿嬤,也不曾見有什麼錯亂問題產生,為何統稱祖父母就難識別?

新聞上,也有人認為,台灣的重要議題甚多,改稱謂是小事,立委這時提出這個問題是無聊,稱謂改不改都不改其關係的親疏。這點,我也深不以為然。稱謂改變看是小事,但小事常常是大事基底集合點滴的小事就能成就大事。祖父母分內外,名稱本身就分出親疏,試問:「內人」和「外人」稱謂,你會覺得它沒有親疏分別嗎?

我必須承認,傳統根深柢固,就算我這自認非常開明的人,有時也會不自覺受到制約。譬如:家裡的兩個孫女,分別在父母沒空時,排班給兒、媳雙方父母照看。我就覺得不好意思讓親家母「代勞」比我們更多的時間,畢竟是「外婆」,而我是「祖母」,傳統如《紅樓夢》裡,賈母理當全權負責的。

雖然用意是體貼親家母辛勞,但誰敢說裡頭就沒有所謂「親疏偏見存在。明明兒子結婚當初,我就宣稱沒有「嫁出去」和「娶進來」,是他們兩人一起共組小家庭。但潛意識裡,還是不免被「祖母」和「外婆思維宰制者。

有人宣稱「外婆」和「祖母」區分無關乎歧視。是的,就算它無關乎歧視,但絕對關乎親疏更關乎背後所有運作。譬如媳婦能否回外家吃團圓飯、女性能否繼承父母的遺產、孩子命名姓氏…。民法已逐一修正,只有累積所有細節,才能弭平所有差別待遇。立法院裡有人監督國防議題;有人留意性平落實,有人關心物價漲跌件件終歸都是大事

你當然可說:「我們家外孫跟我這個外婆反倒更親哪!何必勞動國家機器。」就像當初同婚議題爭取一樣,有人也說:「我根本不反對同婚,也對他們沒有歧視,他們愛怎樣就怎樣,何必一定要勞師動眾入法。」不讓同婚入法就是偏見,你說一百次沒有歧視,也不會有人相信的,外公、外婆稱謂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