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凍漲 代價超過效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629/web/

◆  聯合報社論/兩岸斷線多年,海陸官位還在不停分贓
◆  聯合報黑白集/福建艦vs.台灣艦
◆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凍漲 代價超過效益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凍漲 代價超過效益


2022-06-22 03:08  經濟日報/   社論
經濟部6月底前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電價要如何制訂。圖/聯合報系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6月底前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電價要如何制訂。每次到了這個時刻,必然會有兩種力量拉扯,一是繼續「凍漲」來照顧民生,二是合理反映成本,讓市場機制發揮功能。但在選舉壓力下,往往是壓抑市場機能,以凍漲來「照顧民生」。

水、電和汽油價格在台灣大部分都受政府控制,要脫離市場機制讓其「凍漲」非常簡單,也可以獲得民眾支持,稱讚政府體恤民瘼。當年馬政府兩次大漲油電價格,遭到民眾諸多抱怨,也讓後續蔡政府點滴在心,小心翼翼地處理此事;也因此竟然從2018年4月迄今,連續八次放棄調價公式而凍漲電價,創了史上最長的凍漲期間。

如今,因全球供應鏈不穩加上俄烏戰爭和各國疫情下過度增加貨幣供給,能源和商品價格大漲,適度反映在最終油電價格上,應屬合理;但是年底有地方選舉,要遵循市場機制調漲電價的阻力,應該比過往更大。繼續凍漲對台灣社會產生的代價,已經明顯大於效益,政府必須慎重思考此事,以免未來傷害持續加深,將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

首先,台灣是個幾乎不產能源的經濟體,但工業用電價格竟然是全球第六低,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電價對一般居民而言,30年來也幾乎是文風不動,不僅許多耗電產業在全民「補貼」之下,不合理地在台灣生存和成長,也造成全民不知愛惜資源,過度或浪費使用電力的扭曲現象,這也對2050年的「淨零碳排」的追求形成了更大壓力。

其次,目前電價凍漲造成的虧損,是靠台電的「電價平穩基金」補貼,但這個基金已經從高點的800多億元,大幅下滑到接近乾涸的狀態。台電目前公司淨值約3,000億元,到今年4月已累計虧損853億元,若完全認列價值近3,000億元的核四報廢所帶來的資產減損,台電將立即破產。再加上未來氣電和風電將成為台灣能源主力,其成本都明顯高於目前電價,未來電價要如何調整、讓台電可以繼續營運,將會是個極艱鉅的問題。

台電的營運困境,必須靠政府不斷撥款填補虧損才能倖存;這樣的企業,無論是招募人才或進行借貸等,都將逐漸產生問題。政府將這個過去信譽良好的國營企業,搞成一個隨時可能滅頂的瀕危企業,是不負責任和不道德的。

第三,即使台電可以在如此艱困的情況下苟活,它還是面臨許多嚴重問題:一是沒有能力做出良善的維護,導致設備問題不斷發生,區域性停電會愈來愈嚴重,在停電問題明顯惡化之下,將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蔡政府也必須承擔其衍生之政治效果。二是沒有能力進行「綠電」的研發工作,如地熱、洋流、潮汐、海浪、新核能等,讓台灣的綠電幾乎完全依賴風力,以及大規模的氣電,未來台灣的電力供應將面臨極高風險,嚴重影響企業投資。

第四,大量耗電的廠商在低價的全民「補貼」下過度發展,最明顯的就是半導體產業。加上壓低的水價、政府協調提供的低價土地,造成晶片業怠於對外投資,進一步耗用台灣寶貴而且匱乏的自然資源,炒高了周邊都會區的房地產價格(例如台南和高雄)、加劇了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意願、妨礙了其他產業獲取人才發展的機會、惡化了勞工的所得分配,政府卻樂此不疲、短視地只看到眼前的出口和經濟表現。

其實,讓市場機能運作、適當反映成本,並不必然衝擊民眾生活;只要充分說明、分階段執行、分對象區別調整,都可以將影響降到民眾和企業可以也應該忍受的程度。否則,問題往後拖到完全無力動彈之時才被迫動手,痛苦將會無比淒楚。










聯合報黑白集/福建艦vs.台灣艦


2022-06-22 05:10  聯合報/   黑白集
中共第三艘 航母「福建艦」6月17日上午在大陸民眾期待聲中終於下水。 新華社



大陸航母「福建艦」近日下水,美中軍事博弈暗潮洶湧。外媒關注兩國軍力差距縮小,加深地緣政治緊張。兩岸名嘴更沒錯過在艦名作文章,不約而同直指福建號是對台獨亮劍,艦未出海,嘴砲先行。

建造航母是綜合國力的展現。美國早期航母名稱,取自獨立戰爭的關鍵戰役;中國航母艦命名,來自晚清北洋、福建兩支水師全軍覆沒的戰場,都是以史明志。兩岸同文同種,台灣若只看到「反獨」,不能更深層理解福建艦的「志向」,便就漏讀自身在地緣構織的歷史命運。

福建水師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中共不避諱該水師毀於中法戰爭,將自建的亞洲首艘超級航母取名福建,投射的訊號不只是捍衛主權領土,還有富國強兵的歷史情結,以及與西方海權國家競逐的企圖。

大陸擴張軍事力量,美國加緊在西太平洋部署戰爭代理人,加強圍堵。台灣與日韓不同,直面武統威脅,與大陸相鄰是無法改變的地緣宿命;但幫美國阻撓中國崛起,是降低戰爭風險,抑或孵化未來的歷史仇恨?

麥克阿瑟曾以「不沉的航母」,描述台灣戰略位置重要性。麥帥是從珍珠港事變得到結論,當時台灣被日本廣設飛行場,形同支援太平洋戰爭的航母基地。如今,美國正進行類似的軍事布建,這是保衛台灣,還是復刻「台灣艦」?









聯合報社論/兩岸斷線多年,海陸官位還在不停分贓


2022-06-22 05:09  聯合報/   社論
海基會人事異動,由前僑委會副委員長高建智接任副秘書長。圖為高在僑委會任內,出席休士頓僑界歡迎晚宴。本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近日微調人事,莊碩漢補了懸缺已久的駐泰代表,曾厚仁出使加拿大;高建智則填補懸缺兩年的海基會副秘書長空位。曾厚仁是三人之中唯一具備外交專業背景者,另兩位則如天外飛來一筆,實在看不出人事布局的理路及邏輯。

高建智的派令,最為諷刺。蔡英文執政後,兩岸關係已斷線六年,各種民間交流均漸次中止萎縮。最近兩年,我國農漁產品屢因被查出蟲害禁藥而遭禁,蔡政府從未試圖有效溝通或修復關係。既然海基會、陸委會的功能已如虛設,蔡政府仍不停分派海陸職位,不僅將官位當酬庸,更把國家名器黨私化了。

高建智填補的,是二○二○年退休的羅懷家遺缺。這個職缺已閒置兩年多,政府從不覺得需要填補,海基會亦波瀾不驚;此際卻派一個與兩岸事務殊少關聯的高建智接任,不是酬庸是什麼?羅懷家是電電公會出身,熟稔兩岸經貿事務,對大陸台商有一定理解。蔡政府宣布人事時,宣稱高建智「擅與台商溝通」;事實上,高建智做過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熟悉的是僑界台商,辦的是僑務而非台商的商貿糾葛,政府卻以此名目來派官。

再說,蔡英文何曾重視過大陸台商?她一上任,就派張天欽到海基會當秘書長,將一干前朝幹才悉數斬除,由此即可見一斑。張天欽的狠勁,為他後來當上促轉會副主委鋪平了道路,甚至為促轉會留下「東廠」之名。當年被張天欽趕走的,除了副秘書長陳榮元,還有經貿處長鄧岱賢,兩人才是台商願意交心之人。

疫情期間,長年在大陸奮鬥的台商、台幹及短暫返陸的陸配子女受盡歧視,返鄉權利一再遭到踐踏。當時,海基會做了什麼?高建智兩年前從僑委會卸任後,幾乎已被忘卻,原因是蔡政府當時正掀起一波仇中反中風潮。而今,高建智老驥出馬,是否也是選舉將至?張天欽之後,海基會秘書長由柯承亨再到姚人多,都是短期安排,不是等候升官的跳板,就是告退前的臨去秋波。現任的詹志宏是海陸老兵,熟稔兩岸業務,但兩年來因整體政治情勢而低調無為,也只是為官涯集滿郵戳而已!

除了兩岸機構,駐外單位也是如此。蔡英文二○一六年上任不久,就下令放寬駐外代表「政務任用」名額,大開方便之門。立法院隨即配合火速修法,將非職業使節的任用比率由十%擴至十五%,名額則由九人增為十四人。駐外使節原是職業外交官施展抱負的陣線與冠冕,須奮鬥數十年才能取得的地位,許多由政治任命者取代。這些「政治大使」如盡心盡力,或有所建樹,但若意識型態掛帥,或以選舉手段經營大使或代表官職,則常見扭曲外交體制之言行,更造成整體外交之挫敗。

以駐泰代表職務而言,李應元在二○二○年出使泰國,去年八月因罹癌請辭,返台不久旋即離世。其後,駐泰代表便懸缺近年,顯示蔡政府對駐泰代表功能的不重視。如今位子給了莊碩漢,這和他出任世貿中心董事長一樣,都是政治安排,無關專業。另如駐日代表謝長廷,一個由總統點選純屬政治布局的駐外使節,不但外長指揮不了,更能讓外交指揮系統錯如亂麻。幾年前大阪辦事處長蘇啟誠自戕,就是承受不了在夾縫中的壓力。

蔡英文擴大外交體系的政治任命,卻也是邦交國連番丟失的晦暗時刻,需要有遠見的戰略,和專業的戰術。蘇嘉全原本要被安排接任海基會董事長,但因故未遂,上月轉而接掌了邱義仁的台日關係協會。除了酬庸和政治,這還能如何注解?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打造海洋國門 市港合一亟待最後一哩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629/web/

◆  美中脫鉤 恐是理想多過現實
◆  美關稅當武器 兩敗俱傷
◆  光做青銀換居 前瞻性不夠
◆  新課綱 先裝備教師素養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打造海洋國門 市港合一亟待最後一哩
◆  教育老兵看教改荒腔走板
◆  徵召林智堅 小英的「祕密花園」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打造海洋國門 市港合一亟待最後一哩


2022-06-22 05:06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城博點亮了老舊基隆漁港之新生命力,希望其激發效能得以落實巿港合一之完整格局。圖/郭瓊瑩攝影
基隆港東西岸碼頭機能之調配騰出港都海岸公共通行權,看見「海」已成為基隆人之新夢想實踐。圖/郭瓊瑩攝影
自40年前的國際貨櫃港轉型到今日之國際郵輪母港,基隆刻正蛻變中。圖/郭瓊瑩攝影
除了國際港,其港灣水域所串連之系列漁港已成為另類觀光加值資產。圖/郭瓊瑩攝影
諸多小漁港之公共設施建設已經提升,可惜休閒娛樂船與water taxi仍未能開放。圖/郭瓊瑩攝影
遠眺基隆嶼已成為北台海洋國家門戶之新地標。圖/郭瓊瑩攝影



日前基隆市在大雨滂沱中,點亮了城市博覽會雨都風華曾是世界第七大貨櫃港口,後因各種政經環境因素,漸漸褪去光環。也因高速公路快速道路興建,幾乎讓台灣人均 By Pass 且遺忘了這個美麗的山城港都。知名的雨都,讓整個城市累積了歲月的汙漬與濕冷記憶,加上山城狹窄的道路、參差的聚落發展,雖離首都僅卅分鐘車程,卻有相對遙遠的心靈距離。可幸的是,近幾年有許多都市規畫文化保存社區參與觀光旅遊文創藝術等各行精英全身投入這停滯許久的基隆大改造。

自歷史場景再造、考古遺址發掘、軍港與工業碼頭區位移轉,及與中央之反覆協調。一步一腳印在未被看好的城市治理補考中,積沙成塔,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的城博序幕中掀起了「她」美麗動容之面紗。許多南漂的基隆人回鄉參觀,都驚嘆「基隆變美了」、「基隆發光了」!

國際郵輪母港、海洋廣場、水岸無障礙通行廊帶、閒置舊倉庫與軍方宿舍之再生、廢校活化,乃至連結四百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考古歷史發掘之再現;甚而法國公墓得以走出數十年來隱藏在陰霾雜林引入陽光變臉,此也讓法國代表處官員驚歎,還有融合了日、韓、英、荷、西、法以及原住民,最具國際多元人種文化交流之空間紋理印證,這些歷史痕跡均在此次城博中一一謙卑細膩但自信地展現出來。這卅多萬人口的「小城」其豐沛之能量終於逐一串連成一清晰、可自豪的光束。

只是作為海洋國家門戶之基隆,其在工業、漁業、礦業…等歷史與移民殖民脈絡上之連結,仍因市港未合一,而硬生生凸顯了其唯一之缺憾。

海洋港灣系列漁港均在北台珍貴之微笑海岸線上,宛如一枚皇冠,卻因行政權責依然各守本位,漁港不容休閒娛樂船、海港不容 water taxi,即便有國際遊艇執照而其船舶卻無法在內港與周邊漁港停泊,且必須A港出A港回…

今日的基隆,已不再只是個穢暗的港都,它在文化藝術年輕創生力活水挹注早已脫胎換骨。只是,如果市港不合一,望海美景被造船廠遮蔽,海上交通接駁無法暢通,海岸海域遊憩活動找不到「合法的立足點」,更遑論接待每年近百萬之國際郵輪客?恭喜雨都,迎回昔日榮耀感城博風光過後,親海、護海、擁抱港都之驚歎號,希望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可實踐之島國大業。











美中脫鉤 恐是理想多過現實


2022-06-22 05:07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Axios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他傾向取消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所加徵的部分關稅。路透



在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打算盡快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對話,並考慮調整對大陸進口商品關稅的同時,美國參眾兩院議員發表聲明表示,跨黨派協商達成共識的「兩黨創新法案」,將管制美國對海外投資,確保美國供應鏈不受大陸在內的相關國家影響。有研究機構指出,若此法案通過,估計將有四十三%的美國對陸投資將遭到審查,而美中也將再進一步脫鉤。

事實上,自川普將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者」後,即推動貿易、投資、科技、產業鏈、金融、政府採購、科技交流等全方位的「去中化」。然而,幾經論證後,美國認為:要和大陸完全脫鉤不但相當複雜,且不現實。

就從貿易來看,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美國啟動對大陸出口商品課徵關稅後,民國一八、一九年(二○一九、二○二○)連兩年,美中貿易逆差雖然收窄;但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美中貿易逆差又較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擴大四五○億美元,上漲十四點五%,至三,五五三億美元。進一步看,大陸出口美國的主要商品,都是美國或外商在大陸投資生產的電腦、玩具、電視、手機、顯示器、印表機等 3C 產品;顯見美國或外商仍相當依賴中國大陸作為全球製造大國的角色。

對中共來說,與美國無論在哪個領域脫鉤,都不符合大陸的利益。中共一再強調:中美兩國有廣泛共同利益,美國與大陸應相向而行;大陸「有一千個理由搞好中美關係」。然而,隨著「川規拜隨」,以及拜登政府指出大陸是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對手,未來「決定性的十年」美國將透過聯合盟友加強與大陸競爭後,中共已意識到美國的決心。但考量與美國綜合實力的差距,中共短期內仍會強化與美經貿紐帶,以減緩美國的脫鉤。其策略預料如下:

首先,以拖待變。以底線思維總體戰略觀,做最好的準備,以因應最壞的打算。因此,大陸將透過履行第一階段美中協議、加強與美方對話等方式,以避免直接對抗致使與美關係惡化,直待美國期中大選結束再做打算。

其次,以商圍政。中共向來服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大陸一方面將深化與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經貿關係,以降低對美出口比重;但同時透過市場准入的擴大,以及貨品、服務貿易的進口與採購,拉攏美國企業界以形成對美國政府的壓力。

最後,拓展國際話語權。中共認為,由於與西方意識形態的差異和利益的衝突,導致西方媒體在報導大陸時常會進行惡意扭曲。因此,未來要透過「說好故事」的方式,強化大陸的國際傳播影響力、文化感召力、形象親和力、話語說服力,以及國際輿論引導力,以拓展國際話語權。

也就是說,雖然美國將會持續推動與大陸的脫鉤,以遏制大陸發展;但在大陸已高度融入全球化體系、貿易總量早已為全球第一的前提下,大陸當局仍有足夠的能量因應美國的脫鉤。在兩大國彼此仍有合作需求的前提下,未來的美中脫鉤,恐是理想多過現實、口號多於實際。









美關稅當武器 兩敗俱傷


2022-06-22 05:07  聯合報/ 王亮/關務署前署長(台北市)
美國時任總統川普2018年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美中互相祭出懲罰性關稅針鋒相對。法新社



美國在川普總統時期以關稅作為貿易戰的武器,對從中國進口的數千項貨品課以懲罰性關稅。大國間的貿易爭端,以關稅作武器,必定是兩敗俱傷,事實證明川普的貿易戰策略是失敗的,只是滿足了反中情緒、霸權心態而已。至於馬上要達到把供應鏈搬回美國、改買美國貨等目標,其效果是有限的。

近來美國通膨嚴重,通膨達年增八點六%,市場對於導致通膨的看法不一,有的說是因俄烏戰爭,油價上漲;有人說是因為疫情印鈔紓困,或係因降息、發債等,但似尚無人認為係因對中國提高關稅所致。而現在拜登政府打算解除部分對中國貨課徵高關稅,以降低物價,如真要實施,其效果應是很有限的。

以降低關稅來解決物價問題,是連無物價專業的人都會想到的手段。過去國內某些貨品價格上漲,馬上就會有人主張調降關稅,而每一件貨品的關稅減不到十元,但業者售價還是不降,辯稱因行銷成本等也漲,降低的關稅無法反映到價格,結果稅是白降了。

美國對中國提高的稅率較高,打擊面較廣,對物價確實有不小的衝擊,但進口商的供應鏈,應有供應鏈韌性、風險的管理及供應鏈回復力的措施,可降低一些衝擊,且由於疫情造成海運「塞港」,油價又不斷上揚,增加了物流、人力等成本,供應商、中間商和零售商各有其成本增加的因素,因此降低關稅所能反映到消費物價的比率可能是很低的,能暫時停漲就不錯了,對解決通膨的效果有限,通膨年增率八點六%,可能減不到零點六%

美國以大幅提高關稅作為貿易戰武器懲罰中國,現在又要解除部分高關稅救通膨,是頗為諷刺的。這和美國通過海運改革法案,以行政措施壓低運費一樣,都是低效的治標方法。拜登政府為何提不出高效的治本方法,須檢討根本的原因,例如「塞港」須檢討對港埠基礎建設的落後等問題。拜登政府如係以解除課中國貨高關稅來展現新政府新善意,為拜習會鋪路,可能還有點道理。









光做青銀換居 前瞻性不夠


2022-06-22 05:06  聯合報/ 蕭忠漢/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台北市)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拋出青銀換居等五大政見,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行善社宅早就做了。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參選人詹為元說,「到現在都沒人正式提出申請」。圖/取自詹為元臉書



日前立委蔣萬安說明了他參選台北市長的各項市政理念,對於「青銀換居」政策也介紹一下。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則說,青銀換居北市已經在做。

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歐洲氣溫極端炎熱,法國有近一萬五千名獨居老人因沒有親友看顧,死於異常熱浪襲擊。幾個法國的非營利組織(NPO)提出構想,若可以媒合在市中心擁有不動產的獨居老人,以及找不到住房的年輕人,透過面談以及條件審核,讓他們可用低於市場行情的租金與老人共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或能解決上述憾事。

後來該模式不但在法國正式推展且取得意外的成功,歐洲許多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也都相繼跟進,日本的 NPO 也在兩年前引進類似的模式。

至於在台灣,新北市實驗計畫最初安排三名長者與七名青年共居,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時因空間小、發展有限,因此不延續計劃。目前在新店央北社宅則有廿二名青年三名長者台北市內湖行善社宅也於今年四月一日推出高齡換屋計畫,但至今都未有人申請。

綜合台北市、新北市之例,都在強調「室友」間的關係。蔣萬安提出的「青銀換居」,則著重在年長者獨居不易、行動不便,而年輕人付不起高房租,無法安心就學、就業,經由政府居間協調,一邊協助獨居老人轉換生活環境,一方面將其釋出的空屋以低價轉租給年輕人,使其心無旁貸,為生活打拚。但是年輕人與年長者終究是兩條平行線,很難有交集互動,且失去相互交流經驗的機會。

德國在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成立一個共居社區,嘗試讓青年與銀髪族共同生活,強調的是共同生活」,大樓分別規畫各自住所,再加上年輕人辦公場所,一層交流互動交誼廳,並且提供免費餐飲,但僅限於交誼廳內使用,若離開食用,就得收費,藉此增加彼此的互動。另在飲料杯墊上分別寫著:「請勿打擾」、「我對 XX 話題有興趣,歡迎找我聊天」,這樣一來,就減少許多尷尬的場面。最重要的是,年長者可以提供己身的生活體驗、專業知識,而年輕人則可提供許多高科技的常識與技能(如 3C 產品的使用),縮短年齡層差距,減少在生活上工作間摸索時間,減低挫折感産生。

讀國貿的學生可以請益航運界的業界老兵實戰經驗,退休的木工師傅可以手把手傳授臨場經驗,這樣一來又可以增加多少的工作機會?如此世代間互動交流,是否會比樣板式的少數人參加「青銀換居」來得更具有前瞻性?

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有很多年長者一生的歷練與生活的體驗,到其終老,無法及時轉傳到年輕的一代之上,協助其發揚光大、造福社會。

處於資訊爆炸,資源匱乏的時代,讓上一代經驗能夠無縫接軌的傳承下去,不要發生捧著金飯碗(可以想方設法傳承上一代生活體驗),卻在乞討(浪費虛耗生命去爭取不多的資源)的狀況,為政者是否可以更「高瞻遠矚」?










新課綱 先裝備教師素養


2022-06-22 05:06  聯合報/ 姚振黎/中央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中小學教師被眾多混亂教學課綱搞到心力交瘁,經常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備課。記者劉學聖/攝影



一○八課綱實施三年,因縮減必修時數、基礎學力不足,學生學力落差擴大。加以城鄉差距、偏鄉資源、師資結構,對於明星學子、資源充足之家庭、校園,或不至基礎學力下降。然而,裝備教師素養,實屬必須。否則,適性揚才、跨域增能、學科交融、多元選課、自編教材、課程設計與發展之能力…,終將緣木求魚。

對於新課綱下,安定教學現場,教師適任、裝備專業素養是一大挑戰。

然而,當某明星高中校長對於「學校推動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之挑戰與因應」,以「前導學校」實踐經驗,分享、舉證該校最具特色之「多元選課」代表作:國文老師設計出「射箭」課,從蹲下的姿勢,到蹲下的時間。除見學生「跑班」、提前體驗大學生上課的「換教室」型態之外,「射箭」課之總計課時、節次安排、開課宗旨、教學目標、課程進度、測驗評量、預期教學成效,乃至如何達成認知/情意/技能之終局思維等,都是問號。

一○九學年度,某市立完全中學多元選課「自製芋圓」開課,於臉書告示實施亮點;隨即外縣市公立高中亦開設「煮一杯我要的珍珠奶茶」,將燒茶鍋具請進教室。落實「多元選課」得以天馬行空,為「自主學習」馳騁想像;學習生活自理、自籌吃喝 Learning by Doing。然而,如何不致淪為知識汲取的課程軟性「社團化」?不致學習淪為「逸樂取向」?

高教校園面對一○八課綱洗禮之十二年國教畢業生,同時,面對大學系所之學術領域、學門分化愈見精細;科際整合、跨域增能、跨域界、跨學門等既成事實,又當如何因應?

一○八課綱、十二年國教要求教師專業發展、開設多元選課、跨越科目疆界、強調素養導向;要求適性揚才、跨域增能、培育複合型人才、斜槓青年等。教師除謀定而後動因應,多元選課、跨科共備之課程發展、教學設計、學習成效,在在需要教師如蘇軾〈稼說.送張琥〉所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方有以致之。

多元選課、跨科共備,不是旱地拔蔥的根部表淺;是水到渠成的造詣積累。《詩經.豳風.伐柯》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用斧頭砍削樹木、製作斧頭柄,其式樣及尺寸就在我們身邊。道不遠人,唯賴補苴罅漏,張皇幽眇,藉一○八課綱之施行,教學相長,擴充教師的知識邊界、繼而融會貫通;自會心有得,至左右逢源,進行可親可感、引人入勝之教學!自主學習,就從教師積累文化底蘊,以為表率始。

胡適說:「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王雲五之讀書哲學謂:「為學當如群山峙一峰突起群峰環。」仰頭看看青山,即可發現,沒有一座山是只有一個山峰;必定是一個最高的主峰突起,旁邊還層巒疊翠、散布層次起伏的其他峰頭,正是曾國藩說的「譬如萬山磅礡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挈一領。」群山連綿不絕、廣遼無邊,但一定有一座最高的主峰作為核心;帝王龍袍非常複雜,但只要抓住衣領,予以統整,整件龍袍即可輕輕提起。此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寫照。











教育老兵看教改荒腔走板


2022-06-22 05:06  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新課綱上路將滿三年,本報針對966所國高中進行民調,82.9%國中、92.3%高中實施課綱遭遇困難或挑戰,教改浮現警訊。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杜建重/攝影



以一個在教育界服務四十餘年的老兵來說,不但付出的是青春歲月,也見證了每個階段教育改革的成敗。

教育制度的演變,有跡可循;若不按照既定發展軌道去走,一味想標新立異,勢必枉費投注的教育資源;況且每個人的童年不能打掉重練。是故,課程改革需觀前顧後,才不會荒腔走板。

一○八新課綱實施三年,我腦子裡有個解不開的結,那就是探索與素養的核心問題,許多教學者都搞不清楚其意涵,又想要在學生身上看到這些能力,那簡直是緣木求魚;難怪有錢人請人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沒錢的學生只好「躺平」,這是教育階級化的濫觴。

這還是教育後端評量不實的問題,前端有培養好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嗎?民國六十九年我擔任自然科實驗班老師(推出新課程前置作業),所有單元設計都圍繞在十三種科學技能教學,從觀察、分類到建立假設、實驗等綜合能力,以螺旋式課程組織往上發展,都需透過具體操作來印證知識,培養學生做中學,手腦並用。

爾後,再一波課程改革,為簡化老師準備教具的負擔,竟刪除不少實驗課程;又逢教科書開放發行,各家廠商紛紛錄製教學影帶、教學卡…做為老師上課輔助教材,簡化、淺化教學,這樣學生就能具備體驗與操作能力嗎?學生的「探索與素養」能力就會自然形成嗎?

孩子的成長絕對是一步一腳印,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學校教育不是也應該這樣嗎?可是我們的課程改革沒有把國中小應該奠基的基本能力教好,等到高中階段才要他們去自主探索,就會走得跌跌撞撞。










徵召林智堅 小英的「祕密花園」


2022-06-22 05:06  聯合報/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新北市)
新竹市長林智堅將轉戰桃園市長。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一致同意建議徵召林智堅為桃園市長候選人,後續將提交黨中執會進行徵召提名作業。這個看來很平凡的政黨徵召提名過程,其實是民進黨近年發展的特色,讓外界愈來愈難看清楚此「祕密花園」。

國外學者研究多個國家的政黨提名制度提出政治的祕密花園概念,描述該制度的封閉性神秘性與多樣性依據掌握提名權者的多寡與集中程度提出七種提名制度,包括公民投票、黨內初選、選區政黨成員投票、黨中央決定、利益團體決定、全國派系領袖決定與黨魁決定。「政治的祕密花園」概念告訴我們,除非很認真、很長期追蹤某個政黨的真實情況,否則外界很難看清楚某政黨的提名制度。

長期以來,民進黨的公職候選人提名制度非常複雜,不僅提名條例頻繁修正;也在前述各種制度中遊走,經歷過參與者少/集中的幹部評鑑與派系決定,也經歷過參與者多/較開放的黨內初選與公民投票。這表示民進黨提名制度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策略,隨時希望藉由嶄新的提名策略,獲取極大化的選票與席次。民進黨的本質就是選舉型政黨

近年,特別是在地方選舉層次,民進黨提名制度更加多樣。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之外,從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開始,面對直轄市長及縣市長的選舉競爭,推出提名辦法特別條例與徵召辦法;面對直轄市議員的選舉競爭,推出特別條例;就算面對某選區的出缺補選,也有徵召辦法

過去有論者認為,民進黨提名制度堪稱是政治史上最為複雜;筆者認為,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後民進黨的提名制度仍是政治史上最為複雜。值得注意的是,藉黨的內規規範提名制度,深具蔡英文主席本人的特色。就如同她擔任陸委會主委時,習慣召開修法會議規範兩岸關係

這次民進黨民ˊ國一一年(二○二二年)直轄市長選舉提名候選人徵召辦法,最大的特點是候選人由黨主席提名,經中執會通過後徵召。這種提名制度,就是前述外國學者稱由黨主席決定的模式。對此,外界有蔡英文主席「沒收」提名權的疑慮。此舉決定讓林智堅空降轉戰桃園市,對於地方生態絕對衝擊。目前,依據媒體的網路民調,林智堅與張善政的看好度有一大段差距,正嚴重考驗民進黨此次提名制度的成效。


盛治仁/死了21名師生 美槍枝管制仍無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死了21名師生 美槍枝管制仍無解
◆  方祖涵/學習對行人友善的都市
◆  朱宗慶/凝聚在一起,我們擁有更大的能量!






盛治仁/死了21名師生 美槍枝管制仍無解


2022-06-22 05:07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美國一名18歲白人男性5月14日進入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的超市大開殺戒,並一度在串流平台Twitch進行直播。這起血案造成至少10死3傷。路透



二○二二年五月十四日,一名十八歲少年在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的一家超市持槍隨機殺人案,造成十死三傷,過程還開直播。

二○二二年五月廿四日,另一名十八歲德州少年先槍殺自己祖母後,持AR-15步槍到洛伯小學掃射,造成十九名小學生和兩位老師死亡,十八人受傷。

根據華盛頓郵報六月二號的報導,二○二二年才過了五個月,美國已經發生了超過二五○起大眾槍擊案,其定義是槍手本人不算,結果有四人以上傷亡的槍擊案件。美國今年沒有一個星期發生少於四起大眾槍擊案,可見問題之嚴重。

問題不但嚴重,而且還隨著時間惡化。二○一八年以前,每年大眾槍擊案還沒有超過四百起。二○一九年四一七起,二○二○年六一一起,到二○二一年則達到七百起。我一直在觀察的是,美國政治體系如何回應處理這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大家如果看最近的新聞,跨黨派的國會議員目前正在協商槍枝管制改革的內容,會以為德州十九位小學生喪生造成的社會衝擊應該能夠造成改革的推力。但在十年前,康乃狄克州的胡克小學也有廿位小學生在槍擊案中喪生,當時民意和輿論也強力支持進行改革,但是四個月後在參議院的投票中,改革法案還是沒有通過。美國陷入了槍擊、哀悼、激憤檢討、提案改革、投票失敗的循環迴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多年以來,槍枝管制一直是美國政壇上的重要分歧議題。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是支持槍枝的主要力量之一,主張美國憲法明文保障擁有槍枝是公民權。他們擁有政治資金和支持者,在選舉時能影響募款和投票結果。許多政治人物的生涯發展完全被其影響。

舉例來說,當水牛城超市槍擊案發生後,一位當地共和黨眾議員雅各布斯(Chris Jacobs)發言支持更嚴格的槍枝管制措施,禁售殺傷力強大的攻擊武器、降低彈匣容量、提高購買半自動武器年齡到廿一歲等作法,隨即引發其黨內保守勢力攻擊,讓本來預期能夠順利連任的五十五歲雅各布斯決定提早退休,不尋求連任,因為他知道即將面對的是「利益團體資助的大量不實負面訊息攻擊」。

事實上,多數的美國民眾是支持更嚴格的槍枝管制的,尤其是在大型槍擊案之後。我還看到最近美國電視台記者訪問槍枝展覽會的主辦人,都表達贊成對槍枝買賣做更嚴格的管制。但是這些民意最後不能轉化為政策,有許多原因。

一方面是激情無法持續,但立法需要時間。經過至少幾個月的協商後,民意當時的關注和熱情已經被其他事務取代。另一方面民意的調查是普遍的結果,但選舉,尤其是初選,是由少數政治熱情分子參與主導,所以和普遍民意往往產生極大落差。因此政治體系對於這種一再發生的重大社會威脅,始終無法找到解決方法。

不只美國政治體系如此,任何一個國家的體系都有可能無力解決內部的長期問題。問題核心在於民眾的決心有多強,願意付出多少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投入。任何體系都一樣,多數人旁觀,就由少數人決定結果。我們祝福美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同時也要投注更多關懷在攸關自己的國計民生議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