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日銀升息軟著陸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3006/web/ 

◆  聯合報社論/護國神山與非核家園,賴清德挺誰?
◆  聯合報黑白集/協尋奇蹟麵包店
◆  經濟日報社論/日銀升息軟著陸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日銀升息軟著陸啟示


2024-03-25 03:16  經濟日報/ 社論
日本銀行(央行)19日決定終結為時8年的負利率政策。路透


日本央行在19日結束從民國一O五年(2016年)起的負利率政策,也是日銀17年來首次升息,這對日本經濟、日圓走向影響深遠,日銀在決策過程溝通技巧,也是這次重大政策能夠軟著陸主因

這次升息是日本經濟的重大變革。舉例來說,日銀一旦升息之後,商業銀行將隨之調升借貸利率,但是最近日本的商業銀行發現,40歲以下員工幾乎都沒有經歷過升息,不知道如何跟客戶溝通;不只銀行缺乏人才處理升息,一般民眾也因為長期低利房貸多是變動利率,全民陷入一種每個月房貸不知要增加多少的恐慌

儘管事隔17年的升息衝擊很大,但日銀宣布後,市場反應卻溫和,甚至是有點反向,總體而言是成功的「軟著陸」。依據經濟學教科書原理,日銀升息將縮小美日利差,使得日圓升值,同時因為企業借貸成本增加會侵蝕獲利壓低股市表現。儘管理論上日銀升息,應該會造成日圓升值日股下降;但日銀宣布後日圓不升反貶,日經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日銀歷史性升息能夠軟著陸日銀行事風格是主因。民國一O五年(2016年)負利率導入時的黑田總裁,財務省官僚出身,又是當時安倍首相欽點入主日銀強勢領導下的負利率政策,不僅讓市場大驚嚇,也被揶揄是「黑田火箭炮」。現任植田總裁學者出身,個人在財務省與日銀內部並無深厚影響力,加上日本政壇主張貨幣寬鬆安倍派議員仍有人數優勢植田只能弱勢領導重視市場溝通獲取輿論支持

植田日銀從去年下半年就不斷釋放出有可能結束負利率的訊息,讓市場做好準備。在日銀會議前也放消息給日經新聞等重要媒體,預先報導19日會解除負利率。植田日銀這種重視事前溝通風格,讓日本金融界與民眾,在面對上調利率,有一定的準備時間

除了事前溝通,植田日銀減少衝擊,也在會議後記者會強調,日銀的基本方針還是維持貨幣寬鬆環境,儘管日銀放棄控制長期利率,但是今後也將維持同樣額度國債購買此外,植田在記者會中也沒有宣布今後升息計畫

日銀維持貨幣寬鬆環境持續購買國債宣言,是跟市場再次喊話,日本不會有利率急速上升情況發生。固然這樣的宣言讓日銀的升息成功軟著陸,但貨幣市場也不免有些失落,促使日圓走貶

儘管日銀風平浪靜終結負利率,但前方的路依舊充滿挑戰。這次終結負利率最大原因日圓持續貶值導致物價高漲高通膨讓日本政界與商界形成共識有必要降低美日利差然而日銀結束負利率,其結果日圓不升反貶顯然市場認為日銀需要加大升息力道,否則日圓難以走升

儘管日圓貶值TOYOTA 汽車這樣的大型出口企業,不管業績或股價都很漂亮;然而日企一向重視永續經營,不重視股價或匯率造成的短期收益波動。比起日圓貶值造成帳面上獲利增加,日企更在乎因為高通膨導致實質薪資下降,不得不給員工大加薪,所造成的長期競爭力衰退。這次日銀升息結果日圓不升反貶通膨壓力不減,日本最大工商團體經團聯應該會繼續放話施壓。

根據日銀上次升息經驗,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3月解除量化寬鬆後四個月後7月政策會議,將政策利率上升到0.25%所以日本金融界評估,如果日圓偏弱通膨壓力仍大情況持續,日銀可能7月或10月就會再次升息

這次日銀升息軟著陸,雖然無法立即紓解日本高通膨壓力,但是植田總裁重視市場溝通作法獲得日本金融界好評價,對於台灣的產官界應有所啟發。日銀下次的升息應該會比照這次作法,事前釋放出許多訊息,台灣商界應該會有足夠準備時間。













聯合報黑白集/協尋奇蹟麵包店


2024-03-25 02:52  聯合報/ 黑白集
經濟部調漲電價,舉例烘焙坊1天只會增加2元電費,挨轟比扯鈴還扯,立委傅崐萁貼出尋店啟示:哪家麵包店電費1天只會多2元?(圖/傅崐萁臉書)
台電回應,原試算案例為北部連鎖烘焙坊某門市,該分店無烘烤設備等同每日電費增加約2元,若改以具烘焙設備的麵包店分店案例試算,等同每日電費增加約10個麵包銷售額。 示意圖/ingiimage


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電價平均漲十一%幅度驚人。但經濟部舉例說明,卻稱北部某烘焙連鎖店每日僅增兩元電費,言下之意衝擊極微。藍委傅崐萁為此在臉書發文,呼籲全民協尋」這家麵包店,要看看它如何創造兩元省電奇蹟

傅崐萁說,一台烤箱每月要耗電三百度,冰箱要六、七百度,加上攪拌機、冷氣、照明等,很難想像一家麵包店如經濟部所說每月用電在七百度以下。他諷刺說,要不是這店已不營業,否則就是自備核子反應爐。第二天,台電被迫揭曉答案稱「真有這家店」,只不過它是只賣麵包的門市店,根本沒烤箱;若有烘焙設備者,每月電費將增加上萬元。


這種真相,能算真相嗎?原來,創造「兩元奇蹟」的並不是麵包店,而是經濟部。身為最高經濟決策部門,經濟部不誠懇面對電價上漲擴散效應,卻把一家門市謊稱為「麵包店」,這是哪門子決策範例?這次電價調漲,全台一千兩百多萬用戶都受衝擊,政府卻刻意舉個怪怪例子來騙百姓,以為大家就會好過一點嗎?

台鐵、高鐵已都傳出要漲票價,尤其北捷,電費占營運成本的十三%,卻未獲補貼。閣揆陳建仁對此也只冷回,捷運地方政府,要漲票價「沒有正當性」。但是,政府把能源政策搞得這麼離譜,台電漲價的正當性又在哪裡












聯合報社論/護國神山與非核家園,賴清德挺誰?


2024-03-25 03:09  聯合報/ 社論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透露與賴清德談到電費調漲問題。記者巫鴻瑋/攝影


準總統賴清德啟動「信賴新政,穩健接棒傾聽交流行程首站拜訪護國神山群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提到,半導體業界已在討論組織團隊來蓋核能發電廠。在賴清德接班前夕,台灣已面臨缺電隱憂阻礙產業發展電價大漲衝擊民生經濟考驗,甚至迫使護國神山群希望用電自給自足,不跟民生搶電,也擺脫缺電與高電價噩夢。半導體業的想法,不但挑戰蔡政府的非核家園,也凸顯賴政府能源政策正站在台灣興衰十字路口

按照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賴政府上任一年半後核電就歸零。護國神山群能從非核囹圄突圍嗎?或者,賴清德會讓半導體業拆掉非核神主牌嗎?這場核能角力,會從朝野政黨爭論,轉變成護國神山群非核意識形態拉鋸嗎?

蔡總統自認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以後就不關她的事了,她顯然不願也無力清理核能戰場。賴清德接手爛攤前,何妨先看看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核能峰會全球卅五國共同宣示將致力於充分釋放核能潛力去年十二月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8),廿二國承諾要在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之前將核能發電提升三倍,以達成淨零碳排目標;這次核能峰會再度承諾興建更多新核電廠,包括核電廠延役以期實現氣候目標

核能峰會揭示核能應對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加強能源安全和促進經濟發展等全球挑戰中的作用;這些目標拿來對應台灣狀況,完全吻合。蔡政府躁進廢核,最初增加燃煤補供電缺口,強迫人民用肺發電。後來一方面減煤增氣,一方面加速風光綠能燃氣不可能達到減碳目標反而暴露能源供應脆弱無法建立戰略自主風光綠能迅增猛進能源占比仍然跳票,也讓電力供應更不穩定,而且只有綠色政商與黑金賺得盆滿缽滿,環境與全民皆輸

尤其蔡英文不敢面對廢核必然漲電價後果,最終還是必須由人民承擔。四月起電價平均調漲約十一%民生用電與產業用電齊漲,全台一千多萬戶家庭受到影響,護國神山群等產業用電大戶漲幅達十五%到廿五%。經濟部強調電價調整對物價影響有限,但學者預估,廠商可能很快就會把用電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如果影響不大,央行為什麼突然宣布升息

連央行總裁楊金龍都坦承,這次是因應電價調漲可能造成通貨膨脹而採取預防性升息經濟部還在睜眼說瞎話。但學者仍然質疑,央行升息犧牲經濟打通膨。一般民眾則是加重房貸負擔降低消費能力;換言之,既影響經濟發展又付出社會代價卻不一定能有效壓抑通膨。然而,孰令致之

核能峰會指出淨零碳排、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等目標,在非核家園全被犧牲。選舉期間,賴清德在能源政策上,曾有一些看似務實卻曖昧談話,例如,他說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在未來可緊急使用的情況;又說,未來若能解決核安與核廢,不會排除核能。這些談話不是脫離現實,就是在觸及反核神主牌底線後就退縮。但賴政府的能源政策,還能曖昧打混嗎?

賴清德應該抬頭看看核能科技進展與國際核能振興再重新檢討蔡政府的能源結構並思考核電延役。事實上,比起核能峰會宣示支持利用核能協助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六年前台灣民眾通過以核養綠公投,部分理念甚至走在國際趨勢。現在護國神山群討論自蓋核電廠,還可延伸及於小型核電廠的發展,核電廠延役與運營甚至核四重啟,賴清德應該用心傾聽與反省或可為破產非核家園解套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抖音糾纏於商戰與地緣政治


◆  風電光電躁進 全民陪漲
◆  民生電價也漲 弱勢族群更艱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抖音糾纏於商戰與地緣政治
◆  監委不能超然 誰來監督
◆  護航陳宗彥 害賴清德背負原罪
◆  監委妥慎行使彈劾權… 誰相信
◆  對嬰幼兒施暴者應重刑
◆  那可憐小孩為何沒送安置中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抖音糾纏於商戰與地緣政治


2024-03-25 03:25  聯合報/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美眾議院於今年三月十三日,以三六五票贊成對五十三票反對之雷霆氣勢,通過由威斯康辛州共和黨 Gallagher 議員主提及五十四位議員連署之《保護國人免用外敵控制應服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簡而言之,這法案就是抖音條款

該法案禁止協助外敵控制應服,即字節跳動(抖音母公司),之散播及維運行為,但不限於符合規範的拆分事業體。我們想問的是:為什麼是此時此刻禁抖音?其實,四年前的川普總統曾發出行政命令禁止抖音上架;蒙大拿州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亦通過禁止抖音法案但均遭法院以侵害人民言論自由及無管轄權理由暫停執行故要禁止抖音須以聯邦立法為之

其次,抖音在美用戶從四年前的六千七百萬成長到去年的一億五千萬普及率達四十五%,一躍成第四大社群媒體,僅次於Youtube、臉書及IG。又抖音用戶相對年輕,十八到廿九歲年輕人中有五十七%使用,且用戶平均每日瀏覽時間達九十七分鐘居所有社群媒體(含Youtube)之冠,乃政治人物宣傳不可忽視之因子。但抖音中國血緣卻讓他們如芒刺在背,一則憂慮中國政府藉抖音收集人民個資,二則懷疑其會如「劍橋分析事件」,利用抖音進行敵情宣傳故兩黨政治人物都想在選舉年提領抗中紅利心態下,直接交付表決,通過法案

第三,抖音對美國原生社群媒體亦是生存一大威脅。雖然抖音現只占美國數位廣告市場二點四%,卻是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成長最多的,達卅二%,且發展商城潛力超過其他社群媒體。抖音每季下載數亦遠超其他家,再如短影音已成數位廣告類型的最大宗,占卅三%,已成兵家必爭之地。抖音若被禁,按印度經驗推估,流量將轉至 Youtube和 IG(Meta),直接獲益,豈不快哉?故 Meta 這幾年面臨反托拉斯調查時,總拉抖音強勢競爭為託辭,頗有提示政客意味

我們可以試想:假設法案最後在參議院通過抖音的命運為何?法案會被宣告違憲嗎?由於抖音被上綱至國家安全,且美國亦有禁止外(敵)國人擁有廣電媒體法律,及國家安全限縮言論自由合憲解釋,故認定違憲難度將較之前高。

抖音會被迫出售嗎?由於社群平台演算法皆被視為各家最高機密,字節跳動拆分抖音又能保留演算法控制權及完整性,幾無可能,故拆分實際難度。中國政府已譴責美方雙標,不符市場自由主義,並表明根據《數據安全法》,數據出海必須取得政府許可。如此一來,抖音只剩禁用一途。

然在實務上,如同當年台灣禁愛奇藝般,政府無法侵害用戶隱私,刪除其手機已下載的抖音App,故對已使用者並無實質影響又一次地,美國政客向選民展示表象大於實質上眼藥騙術。 












風電光電躁進 全民陪漲


2024-03-25 03:30  聯合報/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新竹市)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於廿二日決議今年四月至九月的電價將全面調漲,平均漲幅為十一%,整體平均電價成為每度三點四五一八元,較去年三點○七二七元的每度平均電價,增加十二點四%,增幅為近八年新高。

調整方案中,攸關民眾荷包的住宅電價區分為四個調漲級距,以三三○度為第一級距分界,漲幅介於三%至十%之間;小店家電價同樣區分為四個調漲級距,但以七百度為第一級距分界,漲幅同樣介於三%至十%之間。產業用電平均漲幅為十二點七%,數十家用電大戶與特大戶漲幅最高,在十五%與廿五%間。

此次電價調漲與前年及去年不同,不再針對用電量相對較低的一般家庭凍漲,而是全面性調漲,目的自然是期望降低台電虧損,並遵循使用者付費精神。不過,即便行政院決定今年撥補台電一千億元,且電價確定大幅調漲,台電卻自估今年恐仍虧損逾百億元。政府此番「全台救台電」的大動作之下,依舊無法讓台電轉虧為盈經濟部再說與現行能源政策無關,真的是低估人民智慧了。

考量台電過往因政策凍漲所累積鉅額虧損,及居高不下售電成本電價調漲本無可厚非。然而,針對外界質疑台電虧損應是錯誤能源政策導致經濟部一概不認,只不斷強調虧損主因是外購燃料價格太高與非核政策貫徹及再生能源擴增無關。這樣的態度其實令人憂心,當問題癥結被刻意忽視漲電價終究治標不治本,民眾的荷包勢將成為長期錯誤能源政策常態性祭品

事實上,今年一月核能發電成本已降至每度一點○九元,同期平均電價為每度二點八八元計,核能在一月發出十四點六億度電,已幫台電賺進廿六億元。電價調漲後,即便核三一號機於七月廿七日除役,預估今年全年來自核電的收益仍有二一二億元;一號機若延役,可再多賺八十四億元。全年近三百億元的淨收益對於降低台電虧損幅度絕對實質幫助

另一方面,目前兩大再生能源主力光電與風電,台電每度電的自發成本中,光電四點○七元風電二點三一元;但購入成本中,光電每度五點○三元風電每度六點九八元。由於台電自發的再生能源電力比例低,絕大多數來自躉購,因此一月購入光電二點七億度、風電八點七億度,以當月平均電價二點八八元計,來自光電超支達五點八億元風電超支卅五點七億元合計四十一點五億元。台電一月虧損一四五億元,僅光、風兩電就近三成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若非躁進再生能源政策,迫使台電必須以遠高於市場行情的躉購費率購電,按照台電自發成本計算,風電甚至可有五億元淨收益,即使扣除光電超支三點二億元,台電仍賺近兩億元。

國際燃料價格上漲確實是台電虧損的原因之一,但事實擺在眼前,非核與躁進再生能源政策也絕對脫不了干係。電價固然可因燃料市場波動而調整,但漲幅絕對可以有效抑制,如果做不到,不是能源政策錯誤,還會是什麼?













民生電價也漲 弱勢族群更艱困


2024-03-25 03:30  聯合報/ 任可怡/公職退休(台北市)


報載經濟部訂於四月一日起全面調漲電價,對製造業、商家、民生用電都造成影響。除可能再度衝擊企業營運與民生,也削弱我國整體經濟復甦力道,因此工商協進會建議政府近年內不宜再度調漲電價。

民生用電各級距全面調漲,調幅最少三%、最多十%。六月開始為期四個月的夏季電價更為驚人,住宅用電最高級距將出現一度電漲破八元的天價。居住於社會住宅者主張,夏天吹冷氣用電量高,電價上漲加上夏月電價飆升,將導致其經濟壓力更大,因此期待政府能夠補助電費減輕負擔

另一方面,電價調漲後,醫界亦表示「快撐不下去」;至於影響層面,「愈大型的醫院影響愈小,愈小型的醫院影響愈大」,因此盼政府凍漲醫療機構電價或編列預算補貼。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已向行政院反映,近期內將先評估電價調漲對各層級醫療院所的影響,將找各層級的醫療團體,如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聯會、醫院學會等研議電價上漲之相關因應事宜。

上述訊息讓我聯想到,數年前需使用呼吸器與製氧機家父居家照顧時的情形。當年我們住在都會地區,製氧機使用時屋內猶如火爐,我家雖未使用冷氣,電費仍居高不下,因為整天使用製氧機與呼吸器占電費比例極高。電價上漲後,對於這些需要居家照顧弱勢者猶如火上澆油,部分需使用呼吸器與製氧機之肢體障礙者,尚需使用電動輪椅,勢必更加提高電費支出

總之,電價上漲將全面帶動物價飆升。為減輕經濟最弱勢族群的負擔,包括製氧機、呼吸器、電動輪椅使用者的壓力,亦期待政府能予以補貼













監委不能超然 誰來監督


2024-03-25 03:24  聯合報/ 仉桂美/第五屆監察委員、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廿多年前筆者初任考試院保訓會創會委員時,曾疑惑喝花酒被懲處而向保訓會提出救濟公務人員,何以警界居多?後發現警界獨有三級連坐制,其督察體系發揮相當之功能。一經舉報、查證屬實,立即記大過並調地服務。

曾幾何時,內政部前政次陳宗彥在台南市府任職期間疑涉關說、接受性招待案,鬧到全國沸沸揚揚;監察院提案彈劾,雖調查報告詳實明確,卻仍以「事證不足」為由,經投票以懸殊比例未通過。眾所周知,警政署內政部下轄三級機關,全國警察約七萬人力,職司全民治安,此案不啻周知文武百官內政部上司官箴標準如是,全國百姓何以服之?政務長官手原來永遠指向他人,對自己卻用最低之標準,甚至毫無標準!請問難道不是職司風憲監察院放縱造成的嗎?

政務人員道德尺規,須罪證確鑿、指證歷歷,卻無視倫理官箴為何物時,何以為國家公器之所繫?觀諸監察院近年來之表現,難道只剩法官風紀可辦?當成為無牙老虎時,不如轉型成西方人權委員會性質,然明顯與現行憲法制度不符,況現行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非全部監委人數行使彈劾權時仍要回到審查會表決欲彰全國官箴監察院官箴首應超然獨立回歸專業方為治本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十八條載明:「憲法或法律規定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之政務人員,準用本法之規定」,包含了監察委員、大法官、考試委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中選會委員、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員前三者為憲法位階之特任官後四者乃由法律規定。然晚近監察院、大法官、通傳會…諸多重大案件之爭議,時時引發不夠超然疑慮,已到了應痛切檢討之際!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十八條,雖準用該法相關規定,如第五條第一、二項,「公務人員得加入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但不得兼任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之職務。公務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介入黨派紛爭」,及第六、九條等,但本法適用對象所稱之公務人員,指法定機關依法任用、派用之有給專任人員及公立學校依法任用之職員(第二條),政務人員準用未必貼切,且無罰則事務官雖另依公務人員考績法懲處,而政務人員無法適用公務人員考績法。如此,超然獨立機關若不超然獨立時,誰來監督?

具體建議,修法為較速和可行之方式,修正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或監察院組織法,除委員不得有黨籍外,在黨務系統曾任職相當年限者均應加以限制,更有制裁條款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法律不外社會通念,無論陳宗彥案、高端疫苗採購及封存案、萊豬案…當獨立機關決定離民意愈來愈遠時,如不趁早止血,對得起全國納稅升斗小民嗎?而公器豈容政客任意踐踏














護航陳宗彥 害賴清德背負原罪


2024-03-25 03:24  聯合報/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報載監委在審查會中對陳宗彥投下彈劾「不成立」的主張,以該案司法正在調查中,監院不宜先行彈劾。但司法偵辦與監院行使監察權本質並無衝突,就算司法無罪,也不代表沒有行政違失;即便司法案件無罪定讞,但最終彈劾成立的官員,也不乏先例。

陳宗彥因公務免費接受性招待,有實證可稽達八次。此案證據如此明確監委竟然可以違反良知舉出似是而非理由嚴重違反一般人經驗認知法則

監委甘冒大不韙違背良知,或許自認為政治正確,認陳宗彥與賴清德準總統的淵源輕輕放下不予追究。但此種馬屁文化實則大錯特錯,陷賴清德於不義;賴已經當選總統了,監委們卻弄得烏煙瘴氣,舉國譁然,朝野公憤,難不成賴清德就任後還會用陳入閣嗎?

再者,監委欠缺基本法學素養。「同一行為,在刑事偵查或審判中者,不停止審理程序」,此即所謂「刑懲併行原則」。「但懲戒處分牽涉犯罪是否成立者,懲戒法庭認有必要時,得裁定於第一審刑事判決前,停止審理程序」(公務員懲戒法第卅九條第一項)。陳宗彥如由監察院通過彈劾後,將再移送懲戒法院作適法之處分,係屬公務員司法行政處罰即刑事偵辦與監委懲戒程序並不衝突,監委竟然可以「司法正在調查中,監院不宜先行彈劾」為由,真是豈有此理

監察院顛覆國人是非評價,自毀機關形象,整體政府清譽破壞殆盡,更讓賴清德未就任就先背負原罪












監委妥慎行使彈劾權… 誰相信


2024-03-25 03:24  聯合報/ 尤英夫/律師(台北市)


一個人被指責做錯什麼事的時候,通常的回應是,如果沒有,一定極力否認或加以駁斥,甚至提出誣告。如果有,可能回應的情形有兩種:第一種,不加以反駁,或不要求對方舉證,或轉移話題。第二種,不否認或不回應,或回答忘記了。

依此論斷,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涉嫌在任職台南市政府期間,協助酒店業者向市府關說並接受數次的性招待。他被爆料後,竟然不抗議、不反駁,反而立即請辭,可想而知必有其事。

因此,彈劾案不成立之消息一傳出,立即引來外界之質疑與批評。監察院馬上表示,審查彈劾案係就其彈劾案文及違失事證妥為審查,倘其案文與違失事證有欠具體、充分或其證據能力不足,審查委員投下反對票乃屬當然,各界應尊重監察委員獨立妥慎行使彈劾權核心範疇

大家要問這是「妥慎行使」嗎?

不久前台中地院國民法庭審理酒店蔡姓女子是否殺害其男友並棄屍之「木乃伊桶屍」案,儘管蔡女矢口否認涉案,但國民法官仍在沒有「直接證據」之情況下,只憑「間接證據」,就在法院歷經五天的審理後,仍依殺人棄屍罪重判她廿七年六個月徒刑。

坦白說,蔡女涉及如此重大的殺人棄屍案,在沒有直接證據之情況下,國民法庭都要判決重罪,這就是對法律的情感。然而比殺人棄屍案有更多證據的陳宗彥違法失職案無法彈劾,要老百姓「尊重監察委員獨立妥慎行使彈劾權」。對不起,我們要說:根本不可能!

監察院違背憲法賦予監察權案例太多了,這不過是其中一例而已。












對嬰幼兒施暴者應重刑


2024-03-25 03:24  聯合報/ 呂光璧/法律顧問(台北市)


「人世間極端的惡,就是單方面對不能反抗、無法呼救的人施以暴行」。以受虐致死的剴剴案件來看,會發現魔鬼都藏在細節裡:如果保母家已有老年人,本身需要聘移工照顧,住所環境髒亂、瀰漫煙味,還能評估通過照顧三個幼兒嗎?原本照顧剴剴的保母,既熟悉小孩又富有情感,為何拒絕受理其申請?社工依專業評估保母的工作狀況,誰又來負責監督社工工作內容

除了犯罪的保母及包庇犯行社工之外,還存在一個失職監督人員長期沒有仔細檢閱訪視資料,沒能及時發現問題,間接導致幼童受虐死亡。一個非政府組織兒福聯盟,經費來源大多為捐款,所以在內部管理機制上,往往是球員兼裁判,欠缺自身或第三方監督。

而新北市政府將受託嬰幼兒送出,由台北市的兒福聯盟承接,並轉介給約定的保母。立案的新北市政府應持續追蹤個案情況;台北市政府及社會局,是在地主管機關,亦責無旁貸;衛福部是最高主管機關,應該負責協調各單位權限及分工,建立制度及流程,及負有統合資源分配責任

參考國外類似案例,建議可以改善的方向是:一、社工人員交叉訪視:嬰幼兒會有兩位以上的社工輪流親訪,報告內容較客觀,避免作假。二、政府社福單位不定期參與訪視:政府社福專員配合社工人員,不定期共同訪視,可以現場確認嬰幼兒的生活狀況,也可以給予官方建議及提供進一步協助。三、完善標準作業流程,讓每個個案的訪視狀況,盡快進入風險評估、加以判斷,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四、利用手機及網路的普及,靠通訊軟體及 App 的設計,多元化協助訪視內容,增加效率。

懇請立法院修法對於這類惡性犯罪,特別是受害者無力抵抗、無法呼救、單方面施暴的凌虐侵害,包括嬰幼兒或失智老人等,應大幅加重刑事責任











那可憐小孩為何沒送安置中心?


2024-03-25 03:24  聯合報/ 李家同/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新竹市)


最近仍然在討論一位可憐的小孩遭虐待死亡的事情,很多人被檢討,社工被檢討,甚至有些醫生也被指責。可是我一直有一個很大的疑問,這個孩子的家庭有嚴重問題,政府就應該將他送到一個兒少安置中心,絕對不應該將他送給一個沒有安置中心的社福團體。這一步走錯了,底下就都走錯了。

如果不送到安置中心,可以送到好的寄養家庭。但是寄養家庭的審核費時良久,不可能在緊急狀況之下找到一個適當的寄養家庭。以這個孩子情況而言,當然應該送到安置中心。

我接觸過很多我國的兒少安置中心,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根據我的經驗,這些安置中心都辦得很好,孩子們可以在很好的環境長大。所以我不了解,為何這個孩子沒有被送到安置中心?我想有三個原因:

一、安置中心的設立不夠多。

二、政府如果將孩子送到安置中心,所需要的經費大於將孩子托給一個社服團體。

三、安置中心不收太小的孩子。

政府如果知道有這些問題,也應該早一點將這些問題解決掉。要知道,孩子的早期成長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孩子不能在幼兒時感到愛與溫暖,這個孩子將來可能在精神上有問題。相信所有的政府官員都應該知道這一點。要使家遭變故的孩子在好的環境中成長,政府當然需要支出經費。我們雖然希望每一個家庭都十分美滿,社會中沒有孩子是需要幫助的,可是現實告訴我們,這不容易做到。

總結一句,不幸的小孩是無辜的,政府有絕對責任使他能在愛與溫暖中正常成長。我們應該想想:如果那個可憐孩子被送到一個好的兒少安置中心,這個悲劇會發生嗎?



葉銀華/注意高股息ETF 2種反噬效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注意高股息ETF 2種反噬效應







葉銀華/注意高股息ETF 2種反噬效應


2024-03-25 03:31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近來國人瘋狂購買高股息以及搭配投資策略、配息頻率的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使高股息 ETF 規模不僅已破兆元大關,亦持續快速向前挺進!

在面臨通膨、低利率的時代,將資金放在銀行存款的實質價值,會被物價上漲吃掉;同時又看到股市大多頭行情,自然對高股息、又看似有分散風險效果的 ETF 產品,一窩蜂搶進。購買高股息 ETF 要注意的是,當股市大多頭反轉成空頭齊漲齊跌現象,將大大弱化所謂分散效果;同時此類的 ETF 所配股息,有可能是你投資的本金。

整體而言,高股息 ETF 規模大幅增加,有可能產生兩種衍生的反噬效應。首先是 ETF 的交易,反過來影響個別公司的股價,主要是當股市大多頭行情,引發 ETF 規模大幅增加,促使 ETF 所追蹤指數成分股大幅上漲;一旦股市轉成大空頭,若巿場把投資 ETF 當成短期投資,賣出或贖回 ETF,自然驅使其成分股大跌。同時,有可能此種殺跌的幅度,會大過上漲幅度。

此種驅使股價波動程度加大的現象,將衝擊成分股「非 ETF 持有人」股東(成分股個股股東)的財富效果。國外已有嚴謹學術研究證實,同時也有一些評論點出此種反噬效應,只是現在是股市大多頭錢潮推波助瀾自然對股市反轉負作用視而不見

第二種反噬效應是影響高股息 ETF 追蹤指數之成分股的股利發放政策!這些公司是否要持續迎合高股息 ETF 的需求,進而影響公司的股利發放?特別是當公司未來有較高的資本支出時,一旦降低現金股利發放,將被剔出成分股,而面臨被賣出的命運;但是如果迎合,將得籌集資金來投資,此又影響了公司的融資政策。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股利發放,當然要先考量公司現金流量與資本支出需求關係。因此,不宜為了迎合高股息 ETF 的需求,而提高現金股利。否則,除了有可能排擠投資之外,將來如果因而無法持續維持高股利水準,股價反而被下殺,徒增股價不穩定因子。

特別強調公司治理追求長期公司價值,若迎合高股息 ETF 將帶來資本支出限制亦弱化公司成長,同時使股價波動不安直接衝擊成分股個股股東財富效果

另外,提高現金股利發放比率(現金股利/每股盈餘)或者現金股利殖利率(現金股利/股價)是公司的經營結果,而非決策目標。

例如:公司以未分配盈餘發放現金股利,代表去年公司獲利不足以支付今年的現金股利,如此作法只是為了支撐高股利發放無助於公司價值長期表現

資本巿場發展與公司治理而言,高股息 ETF 的巨幅增長,將帶來 ETF 持有人(含 ETF 發行人)與成分股個股股東利益衝突。上述二種因高股息 ETF 規模擴大產生反噬效應,本文稱為「我不殺伯仁」作用,伯仁就是成分股個股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