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1721/web/◆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的大法官,是要抗中或是護民主?
◆ 聯合報黑白集/手伸入大學,美台一家親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箭頭對準全球航運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箭頭對準全球航運
2025-03-24 02:08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箭頭對準全球航運。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為讓美國造船業重振雄風,除了仿效晶片業,提供特別稅收優惠和資金,還準備對中國船廠維修徵收200%關稅,中國商船進美國港口,每艘徵收50萬至100萬美元入港費,此計畫可能讓海運運費飛漲,並導致全球供應鏈陷入新一輪混亂。
美國二戰後曾是世界最強大造船國,擁11家海軍造船廠和數百家民間造船廠,但是造船業屬於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往亞洲遷移,民國七十二年至一O二年(1983年至2013年)約300家造船廠消失,目前僅剩四家造船廠可造大型船舶。反觀中國造船年產力約2,325萬噸,美國只有10萬噸,中國是美國232倍,據美海軍情報局評估,一旦開戰美國處境堪憂。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中國造船噸位占全球53%,已連續15年全球第一,韓日各占27.7%、9.15%,美國僅占0.2%。
根據路透取得的行政命令草案,川普將對中國大陸製貨輪,及旗下船隊有中國大陸製貨輪業者收取高額港口停靠費,藉此籌措復興美國造船業所需資金,並削弱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主宰地位,更重要的是,美國將要求盟友也採取類似行動,否則將面臨美國報復。川普新任命的聯邦海事委員會(FMC)主席索拉17日接受訪問時證實這項措施,並表示,美國應該「以牙還牙」,對中國大陸製造的船舶收費,用來補貼美國本土造船業。為了執行此項計畫,川普還簽署行政命令,設立直屬白宮的造船辦公室,減少對中國船舶依賴,強化美國海事能力。
全球最大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參與的中國船東協會,對擁有或訂購中國船隻的貨運公司徵收高額港口進入費,已經提出抗議,稱此舉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也違反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中美海事協定》。航運業者警告,美國的提案一定會引發供應鏈混亂,讓美國消費者每年損失300億美元,並使美國出口產品的運輸成本翻倍。全球最大的航運集團「地中海航運」(MSC)警告,若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亞洲至美國航線的40呎集裝箱運費可能會大增800美元,這一額外負擔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
川普要振興造船業,背後當然有國防的考慮;目前美國僅剩的造船廠,造新船都已來不及,軍艦大修的需求,只好尋求南韓與日本的協助,可藉此拉攏印太的盟邦;但也因為滿足美國海軍的需求都來不及,美國造船廠無法滿足澳洲之前訂購的三艘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這意味著拜登總統與澳洲簽署的 AUKUS 協議,可能面臨毀約的危險。
民用造船能力與建造軍艦的能力密切相關;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發布報告提到,外國買家間接成為壯大中共解放軍的主要推手,因為替中國海軍建造軍艦的造船廠,往往也接單建造商用船隻。
這些船廠有75%的訂單來自日本和南韓等美國盟友,以及新加坡和台灣,而外國公司向這些造船廠下單,等於以財力資助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報告中尤其提及,長榮海運公司的現役船隊中有15%是在專門負責建造解放軍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船集團) 旗下造船廠建造。
目前美國種種增加費用的措施,有人認為這就像川普威脅的關稅一樣,雷聲大雨點小,先恐嚇,再協商,但是川普考慮的是更長遠的國際物流的戰略運輸問題,譬如戰略要地: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巴拿馬運河,以及歐美夢想了幾百年、從歐洲到美洲的捷徑「西北航路」所必經的格陵蘭島,都是川普公開宣布不惜武力要占據的。
至於現在的戰略瓶頸,如被葉門叛軍所掌控的紅海,船隻被迫繞道好望角,美國會排除障礙,即使不惜一切下令轟炸胡塞青年組織,由此可見,川普看似瘋狂,其實對全球航運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小看他的人,後來都會得到教訓,吃上苦頭。
聯合報黑白集/手伸入大學,美台一家親
2025-03-24 04:19 聯合報/ 黑白集
川普政府認為哥倫比亞大學對抗反猶太主義不力,取消對哥大的4億美元贈款和合約。圖為去年4月示威學生在校園內掛出巴勒斯坦旗幟。 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以哥倫比亞大學對打擊反猶太力道不夠為由,撤回聯邦政府對哥大四億美元補助款,震驚外界,著名的教育史學家也是哥大校友的齊默曼形容「這是哥大悲傷的一天」;川普此舉也被稱為自麥卡錫時代以來,對學術自由與校園自治最嚴重的干涉。看來,不論是美國或台灣,「政治」都成了大學現下最嚴重的威脅。
以哈衝突爆發以來,全美不少大學爆發聲援加薩的學潮,前年十二月間,哈佛、賓州及麻省理工等三所名校校長出席國會聽證會,遭國會議員輪番砲轟,質疑他們縱容校內「反猶主義」言論,更因金主的撤資,校長因此「被下台」。此後,原對社會及政治議題勇於發聲的美國大學,也變得沉默。
拜登政府雖也挺以,還沒有出手壓制反以運動;川普則直接「不演了」,不僅抽大學銀根,更逮捕抗議以色列的巴勒斯坦裔學生領袖,還打算將已有綠卡的他驅逐出境,迄今已有百萬人連署要求政府釋放。事實上,這些反以甚至只是反內唐亞胡的聲浪,卻往往被渲染成「反猶」,在校園中炮製新的政治禁忌。
這讓人想起不久前,賴總統也在大學校長會議中公然對大學校長行政指導,對兩岸交流畫下紅線,如今台灣的大學校園裡也普遍瀰漫著寒蟬效應,這點,賴政府倒是跟美國爸爸隔海呼應了。
聯合報社論/賴總統的大法官,是要抗中或是護民主?
2025-03-24 04:27 聯合報/ 社論
台灣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被提名為司法院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最新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出爐,不僅擬由從未擔任法官的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出任司法院長,在有關大法官人選的考量與期許上,也表達對國安案件的特殊考量,而非著重對被提名人憲法意識、維護人權的表現。這樣的布局,是想把理應守護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大法官,擺弄成抗中保台的應和者。
從名單不難看出,這次提名的兩個「安全」思維。其一,是記取前次提名教訓,避開高度爭議性的人選,改打安全牌;其二,是強調對國家安全的重視。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副總統蕭美琴在說明提名考量時,除守護自由民主憲政制度外,更罕見提及要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確保國家安全;在回應時也提到,近來中共積極滲透,國安相關案件,憲政機關有共同責任。
對於選擇蔡秋明與最高法院法官蘇素娥出任司法院正副院長的原因,府方特別提及兩人過去都曾參與拉法葉艦軍購案,對台灣追討不法所得有重大貢獻,能帶來切合司法體制運作的實際需求。拉法葉案是貪汙弊案,也是國安案件;種種說明都看到,賴政府連挑選大法官都有抗中的國安考量。
但這樣的理由,是否就是適合的司法院正副院長?兩位被提名人確實對追討拉法葉艦案佣金有功;但前總統陳水扁曾宣示對拉法葉艦案「不惜動搖國本也要查到底」,還成立特調小組,包括雷學明等多位海軍將官遭到羈押、起訴,官司纏訟多年,結果卻是無罪確定,誰來還當事人公道?
全案在司法偵審過程爭議不斷,蔡秋明當年成功爭取從瑞士帶回汪傳浦、郭力恆等人的海外帳戶資料,但相關資料曾被民進黨拿去做選戰操作。如今總統府拿蔡、蘇兩人為國家追回佣金的理由,透過特定媒體操作為「除弊雙俠」,不僅矮化了我國首席大法官格局,「除弊」更不是大法官的重點;難怪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質疑賴總統是要回到「審檢一家親」的年代嗎?
賴清德期盼大法官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是歷任大法官提名中,首度把國安案件納為重點思維。蕭美琴更說,很多國家如今也同樣面臨民主法治的挑戰。
確實,川普重返白宮後,與聯邦法院的緊張關係不斷升高,不管是大規模裁員或是快速驅逐移民的行政命令,都陸續被法官喊卡。華府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波斯伯格日前對川普下令驅逐委內瑞拉黑幫出境一事叫停,因為執法引用的是過去僅在戰時適用的《外國人與煽動叛亂法》;這惹怒了川普,要求彈劾波斯伯格。
但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公開表態反對川普的主張,聲明強調美國的三權分立價值,宣稱「兩個多世紀以來,彈劾不是對司法判決分歧的適當回應」;由共和黨小布希總統提名的羅伯茲,面對同為共和黨的強勢總統,仍能挺身捍衛司法獨立,維護憲政,讓各界看到美國大法官捍衛民主法治的勇氣。
國人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很有既視感。賴政府一紙命令就濫權要求所有公務員、國立大學教授、甚至財團法人員工具結沒有大陸身分證、居住證;批評政府的言論隨時可能被查水表、扣紅帽;對於兩岸交流,無論是學術、宗教、甚至人民旅遊,都設下重重限制,其中不乏涉及人民的言論、遷徙、居住自由等基本權利。
賴政府的重重國安限令,未來引發的憲政爭議絕不會少,包括兩岸關係定位問題。這波大法官被提名人被總統賦予國安重責,未來能否真正守護憲法、保障人權,讓司法成為維護民主台灣最堅強的後盾,有待立委們好好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