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囤房稅、房地合一稅應一併改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516/web/

◆  聯合報社論/一本「百官行述」,直指司法除垢目標
◆  聯合報黑白集/前臉書時代的胡志強
◆  經濟日報社論/囤房稅、房地合一稅應一併改革





經濟日報社論/囤房稅、房地合一稅應一併改革


2021-01-28 02:3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根據內政部的最新房價指數,民國 107 年(2018年)至去年第3季,房價已經連九季上漲,尤其台南漲得最多,有立委質詢財政部長蘇建榮,未來財政部會採取何種措施?蘇部長表示,將優先檢討房地合一稅,抑制不動產短期交易,提高短期交易的稅負,以減少炒作行為,最快下會期提出修法。至於各界呼籲加重囤房稅,蘇部長則表示,必須審慎整體考量,將列為「下一階段檢討」項目。

相對於中央銀行去年12月初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及內政部的實價登錄虛耗兩年後,終於在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實價登錄2.0」,揭露完整門牌或地號、預售屋全面納管並即時申報、加重罰則,並禁止紅單轉讓,總算跨出重要的一步,財政部的作為實在是太遲緩、太保守,甚至沒有抓到重點。

央行的信用管制已部分抑制了「投資(機)客繼續買房」的動機,可降低假性需求;內政府的實價登錄2.0也把造成近年房價上漲的元凶預售屋、紅單納入規範,未來任何人都可查得不動產交易的實際價格,有助於財政部的房地合一稅清楚掌握「稅基」以及有效徵收。

而房地合一稅本身,在「稅率」的訂定方面,當初就已有抑制「個人」不動產短期交易的設計,對於個人持有不到一年就賣出,課以45%的稅率;持有不到兩年的交易則課以35%的稅率;持有兩年以上至十年則課20%的稅率;持有超過十年則課以15%的稅率,可見得個人不動產短期交易的稅負其實不輕,也對民眾(包括投資客)長期持有給予鼓勵的用意。

因此,蘇部長所指的檢討房地合一稅應該不是針對短期交易的稅負已經不輕的個人。因為,財政部如果還要針對個人的不動產短期交易提高稅負,不外乎提高短期交易的稅率(例如一年內的交易稅率超過45%、二年內的稅率提高到超過40%等),或將「短期」的定義更加嚴限(例如持有不到兩年的交易,課以45%的稅率;不到四年的交易課以40%的稅率等),其實已太嚴苛,且會產生「閉鎖」效果,妨礙市場的交易,讓投資客乾脆就延長持有期間,反正持有成本(包括房貸利率、地價稅及房屋稅等)本來就很低,則市場賣出的數量下降,反而讓房價更居高不下,至少是無助於抑制當前房價飆漲的問題。

財政部急著要檢討房地合一稅,推測應該是針對「法人」的房地合一稅稅率最高只有20%這部分。許多個人以「一人公司」的方式,持有並交易不動產;甚至有些企業是由許多個人集資,不事「生產」而專門投資不動產,愈是短進短出,節省的交易所得稅負愈多,這部分確實是很明顯的漏洞。因此我們支持財政部應劍及履及的修法堵住稅法的漏洞,甚至可以直接引用「實質課稅原則」,對於此種違背稅法之立法目的,濫用法律形式的避稅行為即時予以約制。

但是,房地合一稅對民眾長期持有給予鼓勵,其實也讓投資客在平時持有稅負輕微之外,享受到所得稅的優惠。因此要健全房市,抑制房價飆漲,立即檢討修正囤房稅制和防堵房地合一稅的漏洞一樣重要,不應拖到下一階段再檢討。因為,台灣有不到4%的人,持有房屋總數的14%;民國 102-108 年(2013年至2019年)之間,新增 106 萬戶房屋竟有四分之一是由多屋者取得,可見得囤房現象愈來愈嚴重,不但掩蓋房市供過於求的真相,反讓自住的剛性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更使房價不斷上升,超過所得成長,嚴重傷害居住正義。財政部怎能在囤房稅的改革方面,僅以「房屋稅影響全面」等不清不楚的理由,繼續慢條斯理呢?










聯合報黑白集/前臉書時代的胡志強


2021-01-28 02:2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日前在臉書貼出1996年他任駐美代表時,介紹當時擔任立委的蕭萬長給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三人握手互相寒暄的歷史照片。圖/取自胡志強臉書


蕭美琴出席拜登就職典禮,綠營自詡是四十二年來我駐美代表首次獲邀,顯示美台關係最好;但隨即遭藍營打臉,因為程建人及金溥聰皆曾參加最勁爆的是,胡志強近日秀出他駐美時和柯林頓總統握手寒暄的照片,旁邊還站著微笑老蕭。兩者一比,高下立判。

兩件事相隔廿五年,最大的差別有二:一,胡志強的時代沒有臉書、手機或推特,無法隨手發布大內宣;二,當年的政府不會把什麼外交大小事都拿來說嘴,現在的政府則是宣傳第一。因此,蕭美琴遠遠站在白宮牆外草地上,就能號稱四十年來台美「關係最好」;而胡志強和柯林頓握手,在外交史上卻空白沒記載

臉書時代的訊息不僅塞滿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但「前臉書」時代並非一片荒原,沒來得及數位化被 Google 搜尋引擎找到的資料,不表示歷史不存在。那些隨意誇口「史上第一」的政客,也要小心有記憶的人依然存在。

這就好像,有些太陽花世代的人把民國 103 年(二○一四)當成民主元年,野百合世代則把民國 79 年(一九九○)當成紀元之始;但歷史從來不是空白。

綠營的辯功一流,這次也只能反駁胡志強見柯林頓是在李登輝時代,又說地點是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這夠阿Q!遙站白宮草地,對比與美國總統握手,能比嗎?









聯合報社論/一本「百官行述」,直指司法除垢目標


2021-01-28 02:3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遭監察院彈劾,掀開了司法大醜聞的遮羞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調查公懲會前委員長石木欽與商人翁茂鍾的不當往來,牽扯出之案外案,層級之高、人數之多,震驚朝野和司法界。更引人矚目的是,歷經藍綠執政,相關當事人不少一直被當朝重用,曾經或仍然身處高位。蔡英文總統高擎司法改革大旗,如果輕輕放下,將如何面對人民?

從案件的主體來看,此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商人翁茂鍾當年涉及的四起司法案件,其中時間最久遠的,是民國 84 年(一九九五年)。相關案件,甚至曾經導致法國銀行承辦經理諸慶恩遭到求刑、求償,最後抑鬱而終,幾乎家破人亡。此次翁茂鍾的人脈網絡曝光,證明當年的司法判決極可能存在不公;這個部分,司法有必要還給所有當事人公道。應負的刑責、賠償責任,一個也不能跑掉。

第二個部分,是翁茂鍾記錄與高官要員交往之筆記本,被稱為現代版「法界百官行述」,其中所涉諸多人等究竟要如何處置。從目前揭露的資訊來看,翁茂鍾交往對象除超過百位的法官、檢察官,還有警界、調查局、政界乃至軍界人士;長達十八年的紀錄,共超過二百人。未來如何處置,也是此案最受外界矚目之處。

儘管司法院長許宗力宣布將對涉及與翁茂鍾往來者全面清查,並在三個月內完成調查報告但相關的司法、行政單位,卻未展現徹查的決心。以司法院為例,畫了一條荒謬的「五三三標準」,說要「接觸五次、收襯衫三次、收補品三盒」,才有懲處問題。而法務部訂出的調查標準,則是「五五制」,也就是宴飲五次、收襯衫五件以上,更是「寬大」。

更荒謬的是,多名法官明明已違反「五三三標準」,卻仍舊不罰,理由是「超過懲戒時效」。其中,就包括日前自創「憲法原理」撤銷太陽花攻占行政院案有罪判決的最高法院庭長陳世淙。明知操守可能有問題,卻可以繼續判案,而且是攸關憲政的重大案件;司法院這種懲處標準,誰能服氣

翁茂鍾的「百官行述」,回溯的時間點約在民國 84 年(一九九五年)前後,當時正值李登輝執政,也是「黑金政治」最猖獗的時期。除了翁茂鍾,有沒有其他人因為政商通吃而躲過司法制裁,迄今依然逍遙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法政界大咖當時與黑金勢力勾結,如今仍活躍在法界和政壇?

前監委陳師孟曾經說要「司法除垢」,他的除垢對象有藍綠之別,宣稱除垢就是要「辦藍不辦綠」。就翁茂鍾的「百官行述」看,司法除垢或有道理,但「辦藍不辦綠」的標準卻是完全偏頗。檢視其筆記本中指涉的人物,雖以李登輝執政時為主,但後來歷經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三任總統而仍被重用者,仍所在多有;如此,豈能單純以藍綠相繩?直言之,下刀標準應放在「黑金」,而非「藍綠」。

蔡總統上任後把「司法改革」掛在嘴邊,但司改的成果卻讓人失望。所謂的轉型正義,除踰越司法權範圍,且藉由親綠大法官護航,橫行無阻。她奢談「內舉不避親」,卻任命自己的近親擔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並把大法官叫到總統府「訓斥」,視司法獨立於無物,都是例證。更遑論,近年許多司法政治性辦案的爭議,都膽大至極

翁茂鍾筆記的百官行述,讓人咋舌,這是蔡政府整肅政風的大好機會。如果對此投鼠忌器高舉輕放,或者以政治操作辦藍放綠,都是在踐踏司法正義。只有不設立場、不惜動搖國本地查下去,才能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心,做到真正的司法改革司法除垢

【專家之眼】蔡政府近期對中共軟硬兼施還是進退失據?

◆  【專家之眼】蔡政府近期對中共軟硬兼施還是進退失據?
◆  【專家之眼】中美雙重壓力 蔡英文坐困愁城

◆  【專家之眼】檢視美國大選期間 美中台空中博弈之得失
◆  【專家之眼】恣意漏報大內宣預算 農委會藐視國會甚鉅
◆  【專家之眼】未曾細察海空動態 胡亂妄言草率詮釋
◆  【專家之眼】美中表面緊張 實際相互摸底







【專家之眼】蔡政府近期對中共軟硬兼施還是進退失據?


2021-01-28 15:50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台南空軍第一聯隊26日展示IDF經國號戰機掛載萬劍彈作業,地勤人員小心翼翼進行掛載。記者劉學聖/攝影


兩岸關係一向複雜。我民主化後歷任政府一向採取軟硬兼施手段,期使中共正視我方存在,這是對於主體性的追求。例如最近,在中共與美國頻繁叫陣之際,台灣也加入表態,除了蔡總統視察三個部隊,並詳列從去年到現在雷達站所偵獲的共機艦外,空軍一聯隊也邀請媒體參訪春節假期加強戰備訓練,進行具備破壞敵機場跑道、大範圍殺傷人員能力的「萬劍彈」實彈潛力裝掛課目;海軍則進行反特攻、佈雷、爆破演練。

毋庸置疑,這是硬的一手,而且有些戰力展示是非常硬的那種。因為詳列雷達站所偵獲的共機艦,表示我們看的一清二楚,而這些資料,還有可能是與美方情報共享的成果,「暗示」台美在軍事上的緊密合作;至於「萬劍彈」具有的「源頭打擊」意涵,則暗示我方有可能在必要時攻擊大陸本土。月前傳說國防部擬推翻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提出的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整體防衛構想,應該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軟的部分,就在桃醫疫情爆發、指揮中心首度進駐醫院成立「前進指揮所」同天,陸委會官員透露,已有包括湖南衛視等3家陸媒的案件已走完申請程序,可再派員來台。這與疫情爆發以來蔡政府對中共、乃至於與大陸有關的人民基調明顯不同,可以看出蔡政府在面對美國新政府上台前的一種調適。

但外界該如何理解蔡政府的兩手策略?如果看到台灣多數在野黨的單一訴求,民進黨政府的作法似乎較為靈活,也似乎更能彰顯台灣的主體性。

然而,若從時序來解讀,蔡政府過去一直抱緊美國川普政府大腿,維持對中共強硬姿態,在拜登政府即將上台、還未對中共政策表態之際來個突兀的轉彎,這個姿態顯得不太自然。

而在中共連續兩日出動軍機侵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之間,美國國務院作出回應,敦促北京停止對台灣的恐嚇活動並與台灣恢復和平對話,同時重申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所概述的長期承諾。美國新政府提及「六項保證」,這是在川普任內才開始公開化的論述,顯示美國對台政策保持連續性

蔡政府選在此時之後才來個「萬劍彈」展示,恐會讓人認為當有美國大哥罩的時候,民進黨政府是勇於做反中共先鋒,反之則是觀風而行,這是色厲內荏的表現。

更麻煩的是,這個軟硬兩手的變化,是來自對美政府心意的揣測,這不是主體性的彰顯,而中共未來的作法,恐怕是更以美國為對手,而無視我方的意志了。

再以手段解讀,在外界大多揣測中共一旦攻台,必然是「首戰即決戰」的情況下,「萬劍彈」具有的「源頭打擊」意義雖大,但若要有效使用,必須是用在中共對台實施大規模攻擊之前。這需要極大魄力。即便美方過去在研擬「空海一體戰」,是否敢於對大國的作戰體系實施縱深打擊也備受質疑的情況下,一旦有事,台灣真的敢執行下去嗎?這個硬招到時能否用的出來讓人懷疑。

至於,軟的部分,在兩岸沒有互信情況下,並未獲得中共回應,其意義也大幅縮小。因此,蔡政府如果要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作棋手彰顯台灣的主體性,可能還要再找出更細膩的招數。











【專家之眼】中美雙重壓力 蔡英文坐困愁城


2021-01-28 08:28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坎伯在美日台三邊安全論壇視訊會議上告訴蔡英文,兩岸應建立一個溝通對話管道,以免誤判,但現在球在大陸那邊。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最近同時面對來自美中兩國一明一暗的兩股壓力,讓蔡英文政府幾乎很難沉著以對。畢竟,美中台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既不能輕舉妄動,也擔心順了姑情失嫂意,更憂心被民國 109 年(2020年)1月11日支持她當選總統的八一七萬選民看破手腳。

自從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以來,蔡英文國安團隊除了全力搶著與美國新政府國安高層建立關係外,也想方設法瞭解美方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與我方因應之道。

在拜登尚未入主白宮前,蔡政府在台北舉行了一場美日台三邊安全論壇視訊會議美方主持人坎伯善意告訴蔡英文說兩岸應建立一個基本溝通對話管道,以免誤判,但他也很客氣地表示這點超出美國的能力範圍,並說球在大陸那邊

一月二十三日,拜登就職總統的第四天,美國國務院針對大陸軍機連續多天闖入我方西南空域發表聲明,敦促中方不要對台灣在政治與軍事上施壓外,並期望大陸能與台灣建立對話溝通管道。

坎伯已被拜登提名為印太戰略協調總監,他先前的善意提醒現在已成為國務院對兩岸的公開政策

美國在前總統川普任內也不是沒有建議蔡政府改善兩岸關係。只是美方都是透過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莫健委婉地提出建議而已。這次,美國國務院在拜登總統一上任就透過聲明表達美方看方,顯示拜登政府的確很在意此事。

事實上,民進黨的智庫與學者早在去年拜登當選選前後就研究、策畫如何因應拜登新政府的兩岸政策,特別是蔡政府為了建立兩岸溝通管道所做的努力務必要讓美方感受到。

早在去年十月或更早,當大多數民進黨政治人物與支持者還陷入歇斯底里力挺川普的狂熱之時,蔡英文與國安團隊就在研究如何向對岸釋出善意

他們的研判與建議也相當程度地反映在去年的國慶文告與今年的元旦文告之中。問題是,國慶文告遞出了橄欖枝,但卻永遠伸不到對岸;元旦文告有善意卻無誠意,大陸國台辦乾脆以一句「沒有九二共識,一切免談」作為回應。

事實上,北京對民進黨政府早在去年一月台灣大選之前就心意已決。從大陸政協主席汪洋十八日在民國 110 年(2021年)對台工作會議上的談話更可以觀察到一些要點,顯示大陸過去四年多來對蔡英文政府與兩岸形勢的總結看法

首先,大陸認為民進黨政府無論能執政多久都只是台灣社會的一股逆流,民進黨以詐術與話術起家,以善於選舉與運用網軍得政權,卻無能治國,終將為人民所唾棄。

其次,汪洋在今年對台工作會議上表示,無論是「」與「」都站在大陸這邊。他的意思就是經過新冠病毒疫情的試煉,大陸經濟開始反彈,未來底氣更足,也更有能力因應內部與外部的挑戰。

第三,蔡英文第一次當選總統後,大陸雖對她的就職演說未提「九二共識」不滿,但仍給她補救機會。只是,蔡英文為了選舉極力抹紅「九二共識」,甚至將之與「一國兩制」畫等號。因此,對北京來說,即使蔡英文釋出什麼善意或提出什麼新的構想,也毫無意義

因此,北京決定除非民進黨直接了當接受「九二共識」,否則大陸無意與台灣建立溝通管道。

由此觀之,美方顯然掌握大陸的看法,才說球在北京這邊。問題是,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既已掌握「」與「」,自然不可能輕易讓步,同意與台灣建立對話溝通管道。

在美中兩國壓力之下,蔡政府表面鎮定,卻心亂如麻。繼續用類似國慶文告或元旦文告的文字敷衍美國、大陸與國人,終將師老兵疲,彈性疲乏。

但若過度放低身段,甚至厚著臉皮接受「九二共識」,一則不知如何面對民國 109 年(2020年)肯定她會「反中國護主權」的支持者,二則也不知美國心中究竟會做何想法

【重磅快評】拜登的反歧視巴掌,狠狠打在蔡政府臉上

◆  【重磅快評】疫情瀕失控 民眾自費篩檢卻得過三關
◆  【重磅快評】拜登的反歧視巴掌,狠狠打在蔡政府臉上

◆  【重磅快評】蔡其昌提方案 實為中火開了燃煤空白支票
◆  【重磅快評】被陳時中一手催出的防疫保單之亂
◆  【重磅快評】陸禁台肉品,台灣只能啞口?
◆  【重磅快評】阿中「察納雅言」印證和平封院的決策模式
◆  【重磅快評】蘇貞昌出來面對 別躲在陳時中背後誤事
◆  【重磅快評】桃園防疫五千人居家隔離是大砲打小鳥?







【重磅快評】拜登的反歧視巴掌,狠狠打在蔡政府臉上


2021-01-28 09:46  聯合報 /   主筆室
美國總統拜登廿六日簽署行政備忘錄,譴責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言論、仇外與褊狹行為,備忘錄要求各機關徹查並移除「中國病毒」這類指涉,表示「以起源的地理位置稱呼新冠疫情」會助長仇外情緒。路透社


美國總統拜登廿六日簽署行政備忘錄,要求各聯邦機關徹查、移除並禁用中國病毒這類歧視言詞。拜登這記反歧視巴掌,結結實實地打在滿嘴「武漢病毒」的蔡政府臉上,清脆而響亮!

川普抗疫不力卻甩鍋中國,常故意說「中國病毒」、「武漢病毒」或「功夫流感」,前國務卿龐培歐也曾稱「武漢肺炎」。拜登不點名指出,政治領袖透過行動助長仇外情緒,包括以起源的地理位置提到新冠病毒大流行;此類言論燃起民眾對亞裔毫無根據的恐懼與長久汙名,導致他們蒙受霸凌、騷擾與仇恨犯罪。

拜登強調,「聯邦政府必須承認自身扮演的角色」,因此備忘錄要求各聯邦機關徹底檢視政策文件或官網是否存在「中國病毒」之類歧視性言詞。

蔡英文總統的文青腔聽起來也是非常反歧視的。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引發「避桃令」爭議時,蔡英文就貼文指出,「無知和歧視絕對不是疫情的解藥,樹立無謂的敵意,也無助於防疫」。

不過,蔡政府從來不承認「自身扮演的角色」。從行政院長蘇貞昌到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蔡政府官員滿口的「武漢病毒」,直接戳破蔡英文偽善的文青面具

其實去年3月紐約時報社論就曾以請叫新冠病毒為題,糾正川普的中國病毒說,呼籲川普政府正視這種歧視和偏見的詞彙所帶來的問題。不過,隨著美中關係起伏,川普還是常脫口「中國病毒」。

同樣,台灣的輿論也不斷呼籲蔡政府,WHO已對新冠病毒正名,不應讓「武漢肺炎」等言詞助長歧視情緒。不過,蔡政府從不掩飾其對小明、對陸生、對武漢、對中國大陸的歧視,「武漢肺炎」的說法根本不算什麼。

如果比歧視,蔡政府甚至完勝川普政府。美國 CBS 新聞網報導,雖然川普常說「中國病毒」,但檢視川普政府發布的新冠病毒相關命令,並未發現這類說法。

蔡政府則不但官員滿嘴「武漢肺炎」,官方文件或新聞稿上也都寫著「武漢肺炎」。在行政院官網搜尋「武漢肺炎」,可以得到 3,110 筆資料;衛福部官網更可找出 95,800 筆含「武漢肺炎」的資料。國家通訊社中央社報導新聞時也稱「武漢肺炎」。

拜登就職,蔡英文才推文恭賀,並強調台美是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實夥伴;不到一個星期,就被拜登的備忘錄打了一記耳光,劃清界線。原來,在歧視的心態與作為上,只有蔡英文和川普是共享歧視價值的堅實夥伴










【重磅快評】疫情瀕失控 民眾自費篩檢卻得過三關


2021-01-28 14:16  聯合報 /   主筆室
雖然指揮中心早就開放民眾自費篩檢,但卻設下重重關卡。圖為民眾前往醫院接受篩檢的情形。記者曾原信/攝影


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疫情警報尚未解除,不僅桃園,全國民眾都陷入恐慌。儘管指揮中心已經匡列超過三千人隔離,但到底疫情有沒有擴散,擴散程度如何,誰也說不準。在此情況下,「自費篩檢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檯面。大家也才赫然發現,原來要證明自己沒被感染,竟然這麼困難。

雖然指揮中心早就開放民眾自費篩檢,但卻設下重重關卡。首先是不是人人能篩,而是有資格限制衛福部羅列了八項資格限制,包括居家隔離離者有緊急需求、旅外親屬事故需入境其他國家需檢附證明、需要工作、出國留學等。雖然其中有一項叫「其他因素」,其他因素是什麼,完全沒有說明。能不能篩,還是受制於人。

第二關是高昂的價格。目前自費檢驗的費用,高達 7,000 元左右,如果是一家數口,就將是數萬元的花費。這樣的自費篩檢價格,可說是名符其實的天價,比民進黨大酸的對岸高出數十倍;而對於為何仍堅持如此高價,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因為我們篩檢比較準確」。在公佈的確診案例中,不少是二採、三採後才確診,陳時中的自圓其說,難道不會心虛?

即使符合資格、有錢篩檢,各大醫院都限制自費篩檢名額,一天只開放10餘人不等。這樣的能量,連應付年節將至想要出國探親、團聚的需求都無法滿足,民眾得一家一家醫院找哪裡還有名額,更別說如果擔心自己染疫的一般民眾怎麼辦了。如今桃園就已經出現自費篩檢排隊潮,加上公費採檢的數量暴增,又為篩檢設下一道關卡。

長期以來,指揮中心對於民眾自行篩檢就一直抱持令人不解的消極甚至是限制態度,遇到外界質疑是「蓋牌」,馬上強力回擊。在疫情穩定情況下,這種作法即使並不合理,民眾也不會計較太多;但如今疫情瀕臨失控,合理的作法,不應該是找到越多的感染源越好嗎?更進一步說,讓民眾更便利的篩檢,證明自己健康,也有穩定民心和經濟的作用。指揮中心的想法,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指揮中心根本沒把疫情散布的實際情況放在心上,仍只想「賭一把」,把疫情散布的「訊息」控制在自己的手上。疫情當前,沒有疫苗,又不讓民眾自己篩檢,根本是拿民眾的生命財產開玩笑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偏鄉學校午餐食材運輸困境與創新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516/web/

◆  中火照妖鏡 踐踏民意將食惡果
◆  採購法不合時宜 工程品質難提升
◆  給高三同學/適性揚才 不要迷信熱門科系
◆  小英牛轉乾坤 靠抗疫、兩岸
◆  美韓朝新局 文在寅拚未來命運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偏鄉學校午餐食材運輸困境與創新
◆  司法獨立陷兩難 法官能跟富人為友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偏鄉學校午餐食材運輸困境與創新


2021-01-28 03:40  聯合報 /   侯勝宗(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新聞報導,偏鄉小學一餐食材僅十六元,讓偏鄉營養午餐又成熱門話題。偏鄉因為供餐人數過少與運輸距離太長,造成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真正花在食材上的錢少得可憐。此外,偏鄉學校也常承受食材供應商無意願服務,有些極偏地區學校甚至只能一周取得食材一次,導致學童午餐品質大受影響。

筆者去年和成功大學人文社會中心合作,探討偏鄉食材運輸解方,目前正與新北市政府、負責運送的芬芳烹材、裕隆集團和在地的長照交通非營利組織合作,以烏來福山國小為實驗場域,推動偏鄉食材創新運輸方案,協助福山國小食材供應不斷鏈。

福山國小只有十四位學生,外加幼兒園的十四位兒童和教師行政人員,每天只有五十四人用餐。但福山國小距離烏來有廿公里,食材供應商每周只願運送二次到烏來國中小,再由福山國小派司機和午餐秘書到烏來國中小去驗收並載回食材。

除額外的工作負擔,更隱形的不確定是食材數量與安全,食材從集散地運到學校廚房長達四小時,運輸期間的魚肉類與冷藏食品溫度變異大,品質堪憂;其次,葉菜類也容易黃掉,造成品質不穩,整體食材耗損率高。福山國小營養午餐每月收費一千元,相當於每餐五十元/人,這些費用幾乎全給食材供應廠商了。有關交通、廚房維修等費用,學校還要想辦法對外籌募,經營得十分辛苦。

為系統性解決此一問題,團隊研發一套偏鄉食材運輸調度媒合系統,邀請食材運輸業者和在地的長照交通特約業者台灣計程車學院協會合作,藉由系統調度媒合雙方司機在烏來國中小進行食材接駁。其次,因為白牌車尚未能合法從事貨物運輸,感謝裕隆集團主動捐助一輛車來協助執行,促成食材不落地的無縫隙接軌,補足食材運輸的最後一哩路最後,在運輸過程的冷鏈溫度控管上,則採用工研院的 AIoT 保冷箱進行全程溫度控管與追蹤。初步實驗結果,每周食材從載送二次增到三次,午餐品質獲得保障,學童可吃到更新鮮美味的食物。

福山國小營養午餐凸顯現行偏鄉政策的僵固性,其實偏鄉對運輸的需求並非全然是經濟性,也非單一性的問題。交通是關乎偏鄉發展的系統性問題,包括民生、醫療、農業、觀光、救災等在地民生需求、社會福利、經濟發展、教育等均需要各種類型的載人或載物工作。囿於行政制度,政府雖已投入大量資源,卻仍難以回應偏鄉的總合需求偏鄉運具若能打破行政管理藩籬,跨越人與物的界線,允許偏鄉車輛客貨混載,並允許偏鄉白牌車加入運輸行列,輔以派遣資訊媒合系統、車輛定位追蹤技術與查核監督機制,才能真正發揮車輛共乘的規模經濟與調度效益。

真心希望全國一,一七七所偏遠學校、超過十一萬位的偏鄉學童,可以天天吃到新鮮的營養午餐










司法獨立陷兩難 法官能跟富人為友嗎?


2021-01-28 03:38  聯合報 /   陳鋕雄/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竹縣竹北)


法官若不能跟有錢人作朋友,可以跟誰作朋友?廿七本百官行述筆記被查獲一年多後,由於媒體揭發其中的銀行員之死案件,引發民眾對「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確信,以及基層司法官對高階司法行政官「嚴以律人,寬以律己」的反彈。有錢人如果未來可能有訴訟,是否就不該交往?(沒錢的人就不會有訴訟嗎?)此案之後,未來法官可以跟誰交往,跟誰飲宴,收受誰的禮物?五三三法則嗎?法官沒有社交也就罷了,檢調人員不跟人交往,如何辦案?

司法獨立國家普遍對法官倫理有詳細規定。以美國法曹協會而言,在 Model Code of Judicial Conduct 3.13 條一開始就規定,法官收禮的判斷原則是以「不會讓一個理性者質疑法官的獨立性、公正性或不偏私性」。在此原則下,法官的收禮分成三大類:一、絕對不能收的禮物;二、可以收但應該通報;三、可以收且不必通報。

美國作法是分析法官生活可能收受禮物的各種態樣,而詳細具體分類。金額大小固然是一項判斷標準,但更重要的是收受禮物的原因及情境,以及各種影響因素的綜合判斷。十年內一起吃飯不到五次,跟二周內吃飯三次,乃至於在涉訟期間吃過一次飯,這些情狀是不宜單純僅依次數來判斷。美國甚至對法官以外的法院職員,法官的配偶、子女之收禮,乃至法官在外兼職(例如在法學院擔任兼任教師),均有詳細明確規則

由於法官可能收受利益的情況太多,聯邦法官甚至曾召開共識研討會制定更明確的判斷標準值得注意的是§620.45條強調下列情況不得接受禮物:如果一個理性人會認為這些贈禮的目的是為了交換或影響司法行為,或者從相同或不同來源持續頻繁的收受贈禮,以致於一個理性人會認為這位公務員被用於獲取私人利益。亦即,「頻率」也是一項判斷指標。

另一重要判斷因素是「迴避」原則。美國在法官迴避事由方面有很細膩的規範。法官很難預測朋友是否會涉訟。如果友人有訴訟在身而法官迴避,則審判不中立風險就小很多。因此,禮物或宴飲的次數本身可能不足為斷,而是要加入其他要素綜合考量,例如頻率、期間、迴避原則等,作一併考量。建議本案先以「迴避」的角度來審查,至於「不當」宴飲或禮物,也就是五三三議題,需要有比較明確的標準,亦即不僅以次數來判斷,而是要考慮贈禮的個案具體情境。

可以理解司法官們覺得倫理不夠具體、難以遵守的心情但如何把倫理規範具體化,以我國司法官的類型化能力,是完全可以作到的。如果司法界自己作不到,提不出具體原則,這就難免於監察院的介入、外部人的介入,也使「司法獨立」陷入「既怕外力不當干預,又怕難以自律」的兩難。











美韓朝新局 文在寅拚未來命運


2021-01-28 03:43  聯合報 /   劉順達/教(台北市)
南韓總統文在寅。歐新社


日前美國拜登新政府告訴南韓文在寅政府,將全面檢討北核問題後,提出因應北核新戰略。這是強烈暗示拜登不會走回川普開闢的路線與北韓進行交往,讓南韓政府頗感緊張及傷透腦筋。

目前文在寅政績最亮麗的項目只有兩韓關係。從「文金會」到「川金會」,無論在南韓或美國近代史上都屬於創舉。只是美韓各持目標不同,美方希望北韓早日棄核,南韓則盼望打開北韓門窗,直接攜手合作與交流。

這可從近日文在寅在青瓦台主持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的談話證明。文在寅訂出一年時間表,督促兩韓業務有關人員針對朝鮮半島和平進程作出具體成果。一般認為,文在寅從多方面著手企圖突破去年六月以來的兩韓僵局。

尤其文在寅在國內施政不佳的困境下,加上重要選舉接踵而來,因此特別需要外力支援。這種甜頭文在寅已品嘗幾次,第一次在全國地方選舉前日在新加坡舉行首度「川金會」,讓執政的民主黨大勝

第二次是去年國會選舉,因疫情影響,文在寅以救災金名義撒錢,結果執政黨幾乎囊括國會三分之二。因此,反對黨國民之力面對四月首爾、釜山市長補選戰戰兢兢,深怕文在寅使出什麼新花招。

目前民調顯示,因為性騷擾事件補選一年餘任期的市長,對民主黨確實有諸多不利因素。問題是,若執政黨丟掉這象徵韓國第一、二大都市,就等於明年三月舉行的總統大選落敗,政黨輪替可期

進而,最近文在寅任命新任法務部部長朴範界設立公搜處來阻擋檢察總長尹錫悅指揮檢察官偵辦文在寅及其周遭人的弊案,就失去實質意義。因此,目前只有推動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金正恩的回訪承諾,成為解除危機的補藥。

對任期只剩一年餘的文在寅來說,今年是決定他未來命運的一年。一方面來自美國的壓力,可預期拜登對文在寅親中反美理念十分清楚,因此美韓關係將走入新階段

另一方面源自國內選舉壓力。贏了,文在寅可以避免走上前任總統李明博和朴槿惠的悲劇。否則,如反對黨國會議員所說般,文在寅能給李明博和朴槿惠戴上手銬,應該知道自己也會被他人扣上腳鐐











小英牛轉乾坤 靠抗疫、兩岸


2021-01-28 03:44  聯合報 /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


歲末了,撣塵掃房貼春聯,象徵除舊布新,歲次辛丑年,生肖屬牛,這是以生靈與神格相結合,所建構的十二生肖動物意象,吉牛就常為春聯所引用。

春聯具祈福辟邪民俗意象,可增加喜慶氣氛。小英「牛轉乾坤」吉聯,除賀年祈福外,站在總統高度,似乎尚有對時局的看法、願景和承諾,應非僅贈送百姓貼心酸應景。

牛轉乾坤」,據總統府表示扭、牛因諧音而互用,所以扭轉就成牛轉。乾坤本指天地,後引申為局勢,意謂由逆勢轉為順勢,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台灣有何逆境待扭轉?如何扭轉?執政者心態應如何待之?

先從心態言,「驕傲」一詞是小英執政的流行用語,國軍「穿軍服,我驕傲!」事實上軍紀敗壞,軍心渙散,導致國防部加重汰除。防疫指揮官,脚履木屐,身穿花襯衫,高喊「我台灣,我驕傲」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似乎因「嘉玲」常相伴,志得意滿。事實上,疫情戰役的勝利,並非疫情決戰的勝利,指揮官面對部桃醫院疫情嚴峻,臉色凝重,今昔對照反差太大驕傲是自卑的孿生兄弟,人民對國軍、防疫有自信,自然會將榮譽桂冠送上,何需以驕傲自許。

靠山」,意謂依恃高官或勢力,必然引出「靠勢」的劣根性。小英高調表示:「我是國軍的靠山」,莫怪工兵群官兵要高揮雙手相送小英,亦步亦趨高唱:「一想到你啊,就讓我快樂!」,和北韓「腳步聲」一曲,無論在畫面上、意境上竟會如此「雷同」。試想小英下台了國軍靠誰,不是要靠國家制度、靠民心支持政治人物莫操弄,就讓國軍效忠中華民國吧

次從扭轉逆勢言,新冠疫情正熾,抗疫首重疫苗購買,向誰買?何時有?都不知道。購買疫苗似乎比軍購還神祕,軍購小英可以不懼對岸而大內宣,唯獨疫苗不知受何方壓力而靜默,國外多國開打,唯獨台灣尚在小英阿中錦囊中,何故?

病毒,才是我們共同敵人,確立目標方不會虛耗火力,圍剿諤諤之士,浪費府院黨及側翼心力。在策略上,應是可兵棋推演討論,以科學為依據,廣開言路,隨時檢討,推演出最佳方案,最忌視異議如病毒盲目攻擊。在用兵上,全責在指揮官,首要以疫苗保護醫護防疫尖兵,殲敵要先知敵在何方,擴大採檢讓病毒無從匿蹤。

環顧時局,想掌握未來,一定要了解西太平洋。兩岸關係從緊張到惡化,甚而影響美國利益,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評估,中美關係最可能發生爭端地點是台灣,對美國衝擊與影響也最大,其級别被列在「中度機率」、「高衝擊」首位。近年來中共機艦不斷侵擾我西南海域,使中美在西太平洋衝突日益升高。拜登不會任衝突惡化,美中遲早要恢復對話,先期作業當然先促使兩岸對話,故坎伯呼籲兩岸恢復對話,美國當然不會介入。小英若想主動扭轉局勢,勢必抛棄兩國論與台獨主張,精選特殊角色交流對話。如仍反中仇中,輕則淪為棋子美中共管,重則兵戎相見。

「牛轉乾坤」的精諦,非坐享鴻福,而在於牛歲是否甘為孺子牛。











給高三同學/適性揚才 不要迷信熱門科系


2021-01-28 03:45  聯合報 /   汪志堅/台北大學特聘教授(新北市)
大學學測結束,有考生親友團送上特製背帶,恭喜順利完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學測廿三日考完,成績在過完年後的二月下旬會公布。申請入學與繁星入學兩個管道的入學名額合計七萬一千多名,今年招生總人數十萬六千名,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同學考完學測後,就需要開始思考自己適合就讀的學校與科系。

現在起到三月下旬申請入學報名截止,是高三學生的黃金時間,要加緊腳步探索自己的興趣,了解各科系差異,為自己未來做好選擇。

選擇科系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把重點放在什麼科系是最熱門科系,就業機會最多,畢業薪水最高。也有些人會根據學測成績,計算可以申請到的理想科系。如果考試成績與科系熱門度就可決定一個高三學生要讀哪一個大學科系,那我們為何需要進行大學入學方案的改革呢?活在過去且緬懷大學聯考的人,或許認為考試成績到哪裡、哪個科系熱門,就可決定分發科系了。但這絕非申請入學制度設計的目的。

申請大學科系之前,務必仔細自我探索,確定性向與興趣,不要試圖欺瞞大學老師,硬說自己對這科系多有興趣,勉強進入了不適合的科系,反而會害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性向與興趣非常確定,務必選擇適合感興趣的科系,如果還沒有確定,則可多看看每個科系的主要必修科目,看看對哪些科目是否感到興趣。大學老師入班宣傳,如果重點只是介紹他們大學有多好,參考一下即可,但如果有詳細說明該科系的主要學習重點,則可好好思考自己適不適合這樣的科系。熱門的科系,如果符合興趣與性向,當然最好。如果與自己的興趣不合,就該思考是否真要遷就這個所謂的熱門科系。

每個科系性質不同,專業科系、基礎科系、跨領域科系、就業導向科系,各有特性上的差異。專業科系旨在培育特定專業人才,畢業後就擁有該專長。基礎學科可打好基礎,將來到相關領域都能發揮,也適合繼續就讀碩博士班深造。跨領域科系可涵蓋多重專業,成為跨領域人才。就業導向的科系,在課程設計上即以就業為主軸。不同類型的科系,各有適合對象,並無絕對優劣。

另外,還有不分系特別適合於仍未確認興趣與性向的同學。如已確定大致方向,但不確定要選哪個專業領域,可選擇各學院的不分系學士班;如果連大方向都無法確定,全校不分系的學士班,也是可能的選擇。不分系提供延後專長分流的機會,進大學再慢慢決定。

科系選擇的重點在於適性揚才,不要迷信熱門科系,不要以成績作為唯一指標,而是要根據興趣與性向來做綜合考量。大學申請入學提供適性選擇的機會,在未來兩個月時間,高三同學們要好好探索自己的興趣,為自己的人生做出第一個重大決定。











採購法不合時宜 工程品質難提升


2021-01-28 03:39  聯合報 /   呂欽文/建築師、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兼任教授(台北市)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示意圖。圖/桃機公司提供


這幾天,桃園第三航廈工程被「廢標」的事又成社會新聞。近千億的工程,國人殷殷期盼的國家門戶建設,好不容易找到廠商願意進場,卻因廠商投標資料裡出現了一個「顧問」名字,一切作廢;廠商還險因那個顧問平白損失五千萬押標金

主辦機關說法是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第十四條之一規定,「委員自接獲評選有關資料之時起,不得就該採購案參加投標、作為投標廠商之分包廠商或擔任工作成員。」

出現在投標廠商團隊的該位成員,在一○九年上半年就受機關聘為本案工程採購評選委員會委員,並參與過相關會議;即使該委員後來辭卸委員職,但仍不符合第十四條之一的禁制規定,因而機關不決標予該廠商。

整件違規事件重點是,只要以評選委員會身分看到會議資料,就要受制約,不可再參與任何投標行動。這個規定本意是良善的,可以避免類似「內線交易」、「暗通款曲」等不公平採購情事的發生。

但如進一步解析這個規定,卻存在著一個不合常理的事:一般而言,受邀擔任委員的專家學者,他在開會前一刻、「評選有關資料」拿到手的前一秒,還不知道這個案子的來龍去脈,更無法想像這個案子會與什麼樣的廠商、機構發生牽連。很不幸的是,資料一旦到手,他就注定要「堅壁清野」;更甚著,與他相關聯的任何企業,這一刻起也都要被列為拒絕參與投標對象。這個委員不過拿了區區二千五百元出席費(第三航廈案或許高些),一干人等的權益必須完全放棄。即使這位委員想要退場,也為時已晚;就像本案委員事後辭職,也難辭其咎。

現代社會,愈是資深的專家學者,牽連的脈絡愈是盤根錯節。這樣的禁制規定,雖立意良善,也應顧到情理。如果立法當初未及思慮,也應亡羊補牢,修訂可兩權兼顧的法條。

在政府採購法裡,其實有許多類似「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現象。譬如機關首長訂定「底價」成規。明明規畫設計團隊及各級承辦單位再三審議的發包金額,最後一刻還要送首長桌上訂所謂「底價」;面對底價單,既不專業也無經驗的首長,只能自由心證、隨手一揮就決定了招標是否成功與合理的命運。

再譬如第一次招標要「三家以上」的規定。以前在「公布欄」公告的年代,廠商「知己知彼」,常造成「圍標」,三家以上的規定實屬合理。但現今網路時代,還需要這樣嗎?這個過時規定反成了魔咒:很少廠商第一次就會進場,因為知道難以成局。

類似不合時宜,不符現代商業活動成規的規定,採購法及相關子法裡處處皆是。掌控國家公共工程品質的這套大法如不能與時俱進,提升公部門建設品質的期望,大家還需再等












中火照妖鏡 踐踏民意將食惡果


2021-01-28 03:42  聯合報 /   蘇上允/高中生(宜縣金六結)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建議台電將中火10部燃煤機組,提早至2035年除役但不拆除,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曾表態參選台中市長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等八位立委聯合提出主決議,建議台電將原民國 135 年(二○四六年)全數除役的中火十部燃煤機組,提早至民國 124 年(二○三五年)除役,但不拆除;此舉無非是為市長選舉提早布局,也再次讓國人想起蔡政府不可行的能源政策,及種種違反民意的施政。

蔡總統首任即喊出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及綠能發電占兩成等高成本、不可行的能源政策。但事實是,綠能不可能完全替補核能發電,勢必要增加火力發電占比。在世界主流都在反煤電時,蔡政府卻為了民進黨反核神主牌,強推火力發電。使用火力發電就是用全國人民,特別是中台灣人民健康來換電力

民國 107 年(一八年)市長選舉,現任的林佳龍會輸盧秀燕,就是因為盧打出空汙議題,然而民進黨不但沒檢討錯誤,反而利用中央執政權力,撤銷中火罰單、宣布林佳龍任內通過的自治條例部分條文無效,讓台中市府不得不聲請釋憲,就算最後輸掉法律戰,也必定能在地方攻防中,看出誰是市民健康捍衛者,誰在為選票算計,用選舉語言包裝政策

不只中火問題,去年從年初口罩之亂,到八月底宣布開放萊豬進口,再到年底關閉中天箝制言論自由;其他像因開放萊豬引起的標章之亂,都將影響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民進黨選情。蔡總統以為擁有八一七萬張選票後,就可為所欲為,忽視民意,但若再不趕快回頭尊重民意,就必定要小心會被人民用選票教訓

范疇/川普、拜登與台灣下一步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川普、拜登與台灣下一步
◆  沈呂巡/雙橡園何日再升旗 一位過來人的回憶
◆  盛治仁/找對新問題 尋得好解方
◆  蘇蘅/川普操控媒體下的民主斷裂






范疇/川普、拜登與台灣下一步


2021-01-28 02:22  聯合報 /   范疇(跨界思考者)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不管從「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觀點看,當下的人類文明挑戰、世界政經局勢,都在呼喚除舊布新的英雄。習近平想做,卻弄出了個尾大不掉的「一帶一路」,國內一黨專政愈陷愈深,糧食能源兩缺、金融秩序散架、黨內清算愈演愈烈,眼看就要「吃緊弄破碗」。川普想做,然素人的平民手段終究不敵深層政府及沼澤的建制手段,臨去拋下一句「我們開啟的運動,還只是剛剛開始…我們將以某種形式回來」。

川普在四年內所做的「老機器翻新」動作(當然,在建制力量看來那叫做「破壞體制」),已難扳回。這樣論斷似乎有些邏輯自我矛盾:你不是剛剛才說川普只花了四年就翻新(或破壞)了老機器嗎?那為何拜登不能花四年扳回?

川普的所有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擺脫深層政府」、「清乾沼澤」,都暗含了一個前提:世界秩序早已翻轉,而在他之前(至少自雷根總統以來)的四任總統的卅二年,都只是在做一些小修小補,而他是來做翻新工作的。

川普敢於正視問題,如同當年痛斥軍工複合體的艾森豪總統的那句名言:「The Buck Stops Here」(推諉止於此處)。非常弔詭的,習近平的動力也是來自前任總理溫家寶的那句「再這樣擊鼓傳花下去,我們就要亡黨了」。雖然習近平山寨美國發明了「中國夢」,但川普的 MAGA 乃是真正的心中有美國,而習近平口號的實質內容是讓共產黨再次偉大」,用上「中國」兩個字,只是明示中國乃共產黨囊中之物。明白這點,你就明白了美國精神和共產精神之間最根本的差異落在何處了。

最讓台灣好奇、焦慮的疑問是: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會不會與川普政府的貌合神離?會不會推翻龐培歐去職前兩周發布的反共親台殺手鐧?

但容我直說,這類發問方式,反映了台灣社會的錯誤認知框架;藍綠用這類問題來相互攻訐、糊弄民意,更是對國際政治認知脫節的表現。

民國 109 年(二○二○年)五月於本專欄發表的《台灣已進入五角關係》文中,已完整論述了,台灣在國際現實政治中,不但脫離了「兩岸關係」概念,甚至不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認知框架下,而只有在「五角關係」的框架下,才能完整理解台灣的博弈地位。

該文說:「哪五角?請繫好心理安全帶,那是『美利堅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共、台灣』這五方。或許用英文來表達比較清楚,五角就是:The United State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 China,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CP), Taiwan」。至於細節的分析,以及隨後一連串往「五角方向」的發展,得麻煩讀者自行回溯了。

綜前所述,在拜登政府上台後,台灣的發問方向應該是:一)拜登團隊對「五角框架」的認知程度以及認可程度;二)「五角框架」對台灣是有利的,台灣自身應該如何、可以如何固化這框架?三)台灣的國安論述、主體性論述,如何由過去狹隘的「兩岸」、「三邊」,升級到「五角框架」?

以幾個犀利的問題結束此文台灣社會的「反中」,請問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國」,還是「中共」?當美國政策形容台灣為「民主自由的燈塔」時,它的對比參照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國」,還是「中共政權」?

若回答不出這幾個問題,恐怕台灣就完全辜負了川普政府,接下來也無從和拜登政府打有效的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