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20大之後的兩岸經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陳吉仲的矯情做作與權力軟骨症
◆  聯合報黑白集/消光的暖男
◆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20大之後的兩岸經貿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20大之後的兩岸經貿


2022-10-22 00: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20大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預料將取得第三任期。(新華社)



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20大)正在如火如荼的召開,由於其將決定中國大陸未來五年的人事布局與重大政策方針,這對於大陸未來政策走向有決定性的影響,全球都在關注,對於台灣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國人都在密切注意會議的發展。會議雖然未開完,但我們從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第一天的報告中,可以看到一些重大的政策與方向。

對台灣而言,兩岸關係牽動了國內外政治與經濟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大陸同時也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經貿政策也同樣會影響兩岸的經濟與貿易關係,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台灣的經濟發展,因此這也是國人所關心的議題。

在習近平的報告當中,關於台灣的篇幅只有500多字,但是幾個重點都涵蓋到,而且與許多學者的原先預期相去不遠,也就是大陸仍然堅持所謂的「促統、促融」與「反獨、反外力」。其中二句關鍵的話是:「…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小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雖然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是大陸過去的一貫立場,但是上一次是在16大的報告,現在經過20年之後再度出現,顯示大陸的立場轉趨強硬另外過去並沒有直接指出針對外部勢力干預,這顯然是因為美中關係惡化導致我國政府向美國靠攏,大陸所做出的反應。也就是說,未來大陸在兩岸關係的政治面會變得更強硬,包括對付「台獨」和「外來勢力」。

但是,另外一方面,大陸在針對「促統、促融」方面,卻又顯示出較軟的一面,包括「…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而其中關係兩岸經貿與交流的部分,則有「…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也就是說,在推動兩岸經貿方面,將會持續推動經貿與文化各方面的交流,達到其促統與促融的目的。

兩岸經貿政策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但是全球經貿結構正面臨巨大變化,包括美中關係的惡化,以及中國大陸受疫情影響,而使得其國內經濟也出現結構性的變化,都將會影響到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在國際經貿變局方面,美國對於大陸科技技術上的諸多限制,不但阻礙大陸本身的技術進步,也影響到其他國家對於大陸科技產品的出口。對台灣來說,這影響的不止是對大陸出口,兩岸產業鏈整合也受衝擊,這對於兩岸經貿關係將會產生結構性變化。

另一方面,在20大報告還指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深度參與全球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表示大陸仍然強調國際經貿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由於受到美歐等國在國際上的杯葛與諸多限制,未來大陸會轉為更依賴其國內市場。也就是說,未來台商在兩岸的投資中,可能要減少把大陸當成製造工廠的做法,而應該要把大陸本土市場當成投資的重點之一。

總而言之,雖然20大對於兩岸經貿的政策方向或許沒有明顯改變,但是受到國際經貿環境的大變局,以及大陸國內市場的變化,未來兩岸經貿的供應鏈關係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包括外移到東南亞國家等等。然而,由於兩岸距離相近文化習俗也相同,加上大陸市場的吸引,未來中國大陸仍然會是台灣最重要的市場與貿易夥伴,這可能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











聯合報黑白集/消光的暖男


2022-10-22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長陳其邁就讀醫學院公費生,卻沒到偏鄉行醫引發議論。圖/本報資料照片



陳其邁和賴清德、柯文哲一樣,都被稱為「醫師市長」。但近日他遭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爆料,指他大學念的是「公費醫科」,卻未履行到偏鄉服務六年義務從政又不斷標榜自己的「醫師背景,根本是欺世盜名。對此,陳其邁陣營反控是烏龍爆料,稱他廿多年前已償還公費補助款;但如此一來,也反證自己未盡公醫義務之實

陳其邁的醫師專業如何,並非重點。此處更滋爭議的是,他為何去占了公費生的有限名額,卻又拒絕依規定服務?他念大學時,其父陳哲男是國民黨立委,沒有任何家境因素需要選擇念公費;他也自稱,大學時代就擔任父親的助理。如果那麼早就熱中政治,他幹嘛去念公費醫師,擠掉其他同學的機會?

領公費,卻拒當公醫;選擇從政,又不斷誇示「醫師」背景。這種面子、裡子雙面揩油的作法,基本說來,並不太正直。再說,「公費生」的設置,有一個雙方承諾的問題,並不是「還清補助款就表示一切義務已了。正因如此,陳其邁的「醫師證書」還被保管在教育部,無法領回

陳其邁跟隨父親的腳步,一路平步青雲,還賺得「暖男」美名,真是人間幸運兒。但這段「公醫生棄公醫路往事被翻出來,暖男形象頓時失光。賴清德近日站台,還誇他是稀有的醫師市長,真是不該提的一壺!












聯合報社論/陳吉仲的矯情做作與權力軟骨症


2022-10-22 00:2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王昭月/攝影



台灣蝴蝶蘭帶介質輸美九月上旬被檢出雜草,一成貨品遭退櫃,震撼業界。此事,卻是一個月後直到立委質詢,方才曝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遇中國大陸因檢疫問題暫停進口台灣農產品,第一時間便厲聲痛斥對岸政治打壓,言必稱要告上WTO;對比之下,陳吉仲這回面對美國退櫃竟低調吞下,完全是兩副面孔。陳吉仲一遇權力就「軟骨」的作風,就連綠委也看不下去,近來頻頻在國會公開批評他,斯文掃地莫此為甚。

蝴蝶蘭是台灣外銷的旗艦商品,美國市場更占我出口的六成。面對美方退櫃,農委會當即與美方溝通,也派員到養蘭場勘驗產地要求改善雜草管理農委會並同意提高出口蘭花開箱查驗比率至四%,承諾發現雜草就不發檢疫證明,以免遭到停止進口,喪失重要市場。

但面對大陸市場,台灣的鳳梨、釋迦、石斑等農漁產品多次被驗出病蟲害或使用禁藥,陳吉仲總是在第一時間就惡聲批評對方不遵守國際貿易規範,卻從未設法交涉溝通。當陸方提示台灣鳳梨多次驗出介殼蟲,且一再行文要求我方改善卻不見結果,陳吉仲竟嗆稱「用蒸薰就可解決」。出口貨品不合格,竟還如此高調,真是匪夷所思。

石斑魚遭陸方禁運後,也揭開國內石斑魚養殖場多數未納管的現況,以及業者違規借牌」的陋習。然而,陳吉仲不思檢討產銷環節違規問題,卻一舉推稱對岸政治打壓。其後,農委會漁業署更宣稱石斑魚藥檢「全部合格」,但找的竟是自家中央畜產會實驗室檢驗;這也引發「左手給右手驗」的爭議,暴露農委會的心虛不實。

面對美國退運蝴蝶蘭,農委會一邊與美方交涉、一邊檢討國內業者的品管,才是處理國際貿易務實作法。但近年來,只要碰上大陸市場,陳吉仲除大打抗中牌,只會以「愛國主義呼籲國人吃愛國鳳梨、石斑魚,或號召企業採購,或以政府補貼方式拓展外銷市場,往往流於短線操作。由於台灣內需市場有限,未從源頭改善檢疫或病蟲害問題的農漁產品,依然無法打開外銷瓶頸,最後受害的還是農民。

由於國人對石斑魚食安疑慮未解,兩個月前消基會自行抽驗,結果全數合格。然而,因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記者會上批評陳吉仲未就事論事,屢以情緒性語言回應對岸,挑起兩岸敵意螺旋。詎料,陳吉仲竟連消基會都一起抹紅,稱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基會」。這種亂扣帽的行徑,簡直跟無賴沒有兩樣。

說穿了,陳吉仲只想藉「抗中牌掩飾自己無能與怠惰,根本不把農民福祉放在心上,一心只為政治服務。以農田水利會改制為例水利會原是公益型的法人組織,蔡政府為了完全掌控水利會,兩年前竟蠻橫將之改為「官署」,納入農委會旗下。表面上稱之為「升格」,其實就是「收編」,改為官派;結果,卻因機關公務化變得怠惰,效率變差,也失去服務農民精神

近日,民進黨立委黃世杰就在立法院砲轟陳吉仲「外行」,水利會改制後不僅效率變差,本來不會淹水的地方都淹水。過去的制度有很多彈性,農民一反映,問題就解決;現在都在等工程招標發包,水路破損沒人修、水閘門沒人管理而導致淹水,農民苦不堪言。

陳吉仲滿腦子政治,動不動就撒錢補貼綠委蘇治芬近日也指責陳吉仲不要成天想著補償,「農業性問題一定要有顛覆性思維」,直斥「你的矯情做作一定要改」。有這樣的主委,真是農民的不幸!



【專家之眼】中共二十大報告的隱憂

◆  【專家之眼】中共二十大報告的隱憂
◆  【專家之眼】莫輕信預言開戰 更莫信不會開戰

◆  【專家之眼】歐洲多國人民衝上街頭高喊:受夠了!
◆  【專家之眼】德國總理訪中:歐洲國家轉向?
◆  【專家之眼】農委會惡性不改 我農產品出口恐全面崩盤
◆  【專家之眼】蔡英文政府敗象已露






【專家之眼】中共二十大報告的隱憂


2022-10-22 09:24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中共二十大於十六日登場,總書記習近平花二小時擇要高談過去五年的執政成績與未來規劃。美聯社



中共二十大於十六日登場,總書記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政治報告,花二小時擇要高談過去五年的執政成績與未來規劃。理論上,這應該能讓外界看到一個意氣風發的新強人,與新興強權執政黨的優異成績單,但如果將之與過去報告作對比,中共可能更該將之作為對未來五年發展的警惕;而由於該報告牽涉台灣,也有我們未來須注意之處。

限於篇幅,中共隱憂我們只談黨內民主與經濟發展部分。和台人想的不同,中共一直強調他們也是民主的,只是跟西方民主實踐方式有別。在二十大報告中,習交互使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協商民主、基層民主等詞彙,相關概念有其體制特色,茲不贅述。然而,學界多數認為,像中共這種一黨制國家,黨內民主,也就是黨內有不同意見、甚或不是定於一尊情況下,才有可能真正讓人民感受到民主氛圍。

二十大報告基本沒提黨內民主部分。相反的,卻把重點放在強調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對於一個國內沒有制衡力量又長期存在的大黨,中共並非總是如此單面的談黨內紀律。以習任內為例,在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核心時,公報中不只一次提及「民主集中制」,既要集中,也要民主,也不厭其煩的強調其重要性: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等等;當時這樣表述,應是暗示同意把權力交給習以解決當時中共面對的各種問題,但也提醒習,不要忘記民主監督。

中共現在這麼極端,部分原因恐怕是面對的危機更強更大,看看美國近年來怎麼用晶片對付中共,應可略知一二。只是過猶不及,中共歷史上權力集中一久,產生毛病越多,中共領導精英個個熟讀黨史,怎麼預防?這恐怕是未來中共的隱性憂慮。

其次是經濟。簡單來說,中國大陸還是發展中國家,但經濟發展路線繼續出現欲同時統合強調競爭與平等、發展與環保的矛盾口號。從世界經驗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曾在台灣奇蹟的年代中,達成過均富目標,但現在幾乎已是過去式了;而直到現在,也不能說有能力解決發展與環保的難題。

中共在近幾屆的報告裡,也出現類似矛盾詞語。結果已經看到了,GDP 無法高速成長的「新常態」已成司空見慣,而二十大報告對此提出的解方,增長部分沒有新辦法,大約就是重彈擴大內需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老調。但大陸民眾收入水準仍然參差不齊,受限於疫情不景氣,儲蓄率高也不敢拿出來花,這是否能成功為大陸未來五年經濟振衰起敝?看來並不容易。

至於二十大報告對台隱憂部分。台人倒是不用先擔心其用詞是否嚴峻,畢竟該報告是中共總結十九屆大會五年內的工作。大家可以想想,2017年蔡政府的國慶演說,猶殷切口稱兩岸、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去年的國慶演說卻倒退到「四個堅持」的兩國論翻版,這些年逐步變壞的兩岸關係發展情況,二十大報告還僅只是說不放棄武力犯台。如果接下來是獨派色彩更重的人當選總統,從開始就斷了中共和統的念想,台人應該要憂慮的是,中共二十一大的報告,會不會把台灣部分寫的類似於二十大報告裡的香港了。














【專家之眼】莫輕信預言開戰 更莫信不會開戰


2022-10-22 09:20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國安局長陳明通曾在立法院公開表示,蔡英文總統在任台灣就沒有戰爭,日前卻換個說法,聲稱二○二三年中共可能「以戰逼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來兩岸關係不睦,溝通管道中斷,臺海情勢更因華盛頓與北京對抗較勁而升溫。西方各國智庫學者專家、退役將領以及離職官員,更是紛紛斷言在某個特定時間節點,北京將不惜動武推動兩岸統一進程。筆者曾經多次撰稿分析,將兩岸和平及戰爭與特定歷史節點或是北京領導人任期相互搭配,其實毫無邏輯因果關係可言,因此經常針對胡亂推估人士,痛斥其所提出此種江湖術士等級預言。

但當筆者呼籲各界切莫輕信開戰預言時,卻赫然發現更有政府情報首長與學界先進,公開大膽推估在特定時間節點之前,抑或是總統任期結束前,兩岸絕對不會兵戎相向,企圖解決當前分裂狀態;甚至還更大膽判斷,雙方都能充分自我克制,應當不至於輕易爆發衝突。

基本上,筆者認為對於不負責實際政務運作,亦不必承擔政治責任之學界人士來說,提出任何大膽假設與推估,只要能有所本,亦可依據因果理則關係,講出推論結果,其實並無不當;此因只要立論有據,對於可受公評事務,大家本來就有發言論斷權利。對比前述西方論斷兩岸必然在特定時間節點開戰來說,只要能夠建構合理推論憑據與基礎,其實還是會有其價值存在。

但就政府官員來說,特別是掌握情報資訊之情報首長,先是輕率斷言在當前總統任內兩岸不會發生戰爭,但事後又改口修正聲稱其係指北京不會發動登島戰役,然後再過數日,卻又改口聲稱中共若是要轉移內部壓力,就有可能針對臺灣發動攻勢,甚至預言2023年中共可能“以戰逼談”。情報頭子從預言不會開戰,立場翻轉到兩岸情勢惡化到瀕臨開戰,轉換速度之快與幅度之大,更是讓人跌破眼鏡。

吾人不禁要質問此等情報判斷,究竟其立論基礎是依據源自北京方面之戰略情報,抑或是配合當前臺灣內部政治情勢選戰發展所需。講得再明白些,從預言不會開戰到大聲疾呼即將爆發戰端,究竟是依據戰情抑或是追隨選情?甚至是為未來2024年總統大選塑造選戰抗中保臺氛圍,預先開始佈局放話?

平心而論,由於牽涉到和平與戰爭政策選項之變數甚多,因此不論是預言在某個時間節點必然開戰,抑或是提出在某個時間節點之前,絕對沒有可能開啟戰端,其實都是相當大膽推測,最後搞出烏龍失誤風險絕對相當之高。但若是比較推估錯誤,導致戰爭準備不足,最後所要付出代價,必然是會比原本預言開戰,雖須擔負心理壓力,影響投資意願,衝擊社會安定,但卻因積極備戰,使得敵對者不敢輕越雷池一步,最後不必搞到大打出手兩敗俱傷來得高。

正因為存在此種差距,所以政治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動輒都是預估最糟情況(worst case scenario),並且提出最壞打算,因為就算推估失誤,總是會比預估戰端不致開啟,最後戰爭在未能適當意料情況下爆發,讓預警體系掉以輕心完全失靈,反而被搞到措手不及狼狽不堪好得多。

軍事體系內部經常調侃情報部門官員專門負責嚇唬長官,其實這種說法只是顯現出情報專業體系,向來在評估情勢時,都是以最保守態度來推估戰爭發生可能性,絕對不願意隨便宣稱威脅程度降低,整體安全情勢好轉,就是因為整個組織文化所產生之慣性思維所致。

所以當國家情報機關首長在推估安全情勢如此反覆無常,在論述威脅評估時又讓人懷疑是充滿政治算計,如此僅會讓國家情報體系原來應具備之公信力為此受損。當臺灣社會已經普遍認知到國家安全狀況轉劣,整體戰略環境變化更是趨向不利時,面對南轅北轍落差甚大之情勢判斷,吾人僅能提出『莫輕信預言開戰,更莫信不會開戰』之忠告,並衷心祈求各方都能維持理性,莫讓生靈塗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戰爭史詩的血淚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新冠變異株棘手 做好超前部署
◆  賣芒果乾邊恫嚇 民無噍類
◆  共軍若打過來 絕不是煙火秀
◆  強勢美元衝擊 台灣如何迎金融風暴?
◆  特拉斯下台警示/經濟兩難下 尋找平衡點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戰爭史詩的血淚
◆  聽到高官「我負責」 疙瘩掉滿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戰爭史詩的血淚


2022-10-22 01:25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世界各地的文學、藝術作品都留有龐大戰爭場面的描述,特別是戰勝一方的將領及君王功勳,高度受到歌頌。不論是抵禦外侮,或者領軍出擊開疆闢土英雄,都是由斑斑血跡記載千古流傳

幾乎所有人類的史詩都留下宏偉的戰爭場面,鉅細靡遺地揭露戰場殘忍殺伐形象譬如古代希臘英雄史詩,《伊里亞德》的阿卡門農阿基里斯,《奧迪賽》中的奧迪修斯自大與智慧古代義大利帝國凱撒、屋大維等英雄,成為往後繪畫作品最佳題材

印度偉大史詩摩訶衍那》、《摩訶婆羅多》也是戰爭場面,成為全球第三、四大史詩,講述人與神、情感與超自然力量的不斷爭鬥。

全世界最長史詩是西藏的《格薩爾王傳》,遠在一千多年前長達六十萬詩行,相當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史詩的三倍長,《羅摩衍那》的十五倍長,是世界最長史詩。這是記載嶺國國王格薩爾的故事,其中也描述藏族宗教信仰大師蓮花生詩中有殺伐、禮敬與親情篇篇動人

世界第二部長篇史詩吉爾吉斯族人的《瑪納斯》,始完成於九到十世紀,記載著遊牧民族英雄瑪納斯長達八代故事,族群的繁衍、發展,為生存抗暴,為復仇而奮鬥。這些史詩初期由吟唱詩人誦唱,隨著時間不斷增飾而成。譬如,《摩訶婆羅多》如果不眠不休唱頌,要費時兩周,波瀾壯闊。

民族詩歌盡是苦難、流血、衝突、犧牲、奉獻。日本的戰爭史詩是《平家物語》,講述平家撃敗源家,源家棟梁源賴朝與其弟源義經每以奇襲、異行的軍事行動消滅平家開啟日本史第一個鎌倉幕府。故事起始,充滿感傷:「祇園精舍鐘聲,為諸行無常之響;沙羅雙樹之花色,顯盛者必衰之理。驕奢者不久待,如春夜一夢,強梁必終敗亡,恰似風前之麈。」笑看人間,虛無而愁思。中文名著《三國演義盡是亂世英雄風雲,今日已成漁樵對話中的談笑話題

昔日英雄乃由無數屍骨堆積起功勳。唐詩言:「一將功成萬骨枯」,又說「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放達中有絕望。老年詞人辛棄疾《破陣子》,寫出老邁而豪情的慨嘆:「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史詩讀來豪情萬丈,卻由無數無名死者的血液醮筆寫成,一唱三歎;生命在戰場上是如此過剩與不值,卻又洋溢著孤憤與哀惋乙未戰爭殉節姜紹祖抗日遺詩:「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戰爭史詩用死者生命與生者遺憾寫成。如有血性與理知的政治人物,面對兩岸與世界性戰爭危機,豈能輕言一戰,對為政者而言「兵凶戰危」平日掛在嘴邊,但是要他們誠懇面對無數生靈卻又何其難呢?歷史記載的到底是真實事蹟,還是荒謬言說呢?











新冠變異株棘手 做好超前部署


2022-10-22 01:20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季青漫畫



日前國內多位專家呼籲防疫指揮中心應留意,具核苷酸 R346T 變異BF.7 侵台,想不到國外又出現更棘手的病毒株了。

十四日美國疾病管制局指稱該國新冠疫情中,BQ.1' rel='BQ.1' data-rel='/2/193579' class='tag'>BQ.1和 BQ.1.1 兩株由 BA.5.3.1 衍生的變異病毒株感染病例,由一周前分別占確診率的三.三%二.四%,都驟升為五.七%,感染率持續攀升中,且在歐、美、香港、東南亞多國出現。而 BQ.1.1 和 BF.7 一樣,也具 R346T變異點,因此美國專家稱 BQ.1.1 是目前全球最具免疫逃脫能力,且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

該局預測這兩株病毒將取代目前流行的 BA.5,成為該國主流病毒。新型變異株 XBB 病毒則於八月出現於印度,由 BA.2.1十個核苷酸變異造成,目前在澳洲、孟加拉、丹麥、日本、美國等十七個國家出現。新加坡衛生部本月初監測發現,XBB 已占該國新冠確診病例五十四%,有鑒於其傳染力極强該國考慮恢復口罩令。台灣十三日起國境大開,已無防堵境外病毒移入的檢疫機制,看來秋冬恐迎來另波變異株新冠疫情?

美國學者指稱,就算曾感染過新冠病毒、或打了完整第一代疫苗追加劑者,對 BQ.1和 BQ.1.1 病毒幾乎都無免疫能力,將來突破性感染和重複感染會成常態,因此謔稱其為「相當棘手」的變異病毒美國白宮首席防疫顧問佛奇建議儘速接種次世代 BA.5 疫苗,因該疫苗抗原性較接近這兩株變異病毒,多少可得到些保護力。防疫中心應未雨綢繆,有所因應,購備有效疫苗,強化動員醫療體系,才是對此棘手病毒侵台的超前部署吧?

十五日,蔡總統和蘇揆共同出席疫情指揮中心成立千日慶祝大會對三年來新冠防疫歌功頌德自誇一番。其實這幾年國內防疫,在該中心政治考量與指揮下,歷經口罩之亂、小明之亂、疫苗之亂、三加十一之亂、清零之亂、快篩之亂、次世代疫苗之亂等等防疫亂象,在成立一千日當天,該中心公布之每日病例數仍高達四萬餘例,七十七人死亡,應該還有不少黑數。

目前全球各地新冠主流病毒 BA.5 和 BA.2 株,已逐漸為其衍生變異株 BF.7、BQ.1、BQ.1.1或 XBB 所取代,這些變異株從境外移入台灣的機率頗高,十七日防疫中心表示,從入境旅客中已零星檢測到這類病毒株。請問,對台灣秋冬可能爆發的這些變異株病毒疫情,作了什麼超前部署因應措施了?小心這些變異株病毒造成國內社區醫療之亂喔!












賣芒果乾邊恫嚇 民無噍類


2022-10-22 01:24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周內兩度談及 「北京想要加速統一」。 路透



中共廿大召開迄今不滿一周,但在美國以資訊不對等情勢操作下,兩岸與美國間結構出現一種「黑幫式恫嚇形勢;而政府則跟著轉嫁,拿「以戰逼談恫嚇民眾;台灣民眾受到兩層式恐怖剝削,民無噍類矣!

所謂資訊不對等,是指民進黨不斷走向「分裂主義」,並利用川蔡通話狠狠耍了北京一招,導致兩岸溝通中斷;美方近來雖與北京齟齬不斷,溝通亦不順暢,但仍較蔡政府為優;再加上,民進黨走向隱性分裂路線後,內心原先就存在憂慮感。在這樣情境下,美國遂有操作空間。

所謂黑幫式恫嚇架構,係指在前述資訊不對等下,華府仍可告訴台北,「我可告訴你哦,根據我的訊息,北京可能會要對你不利」;於是台北在感受到不利、擔憂情況下,只能付出保護費並委請美方幫忙;雖然美方亦不知北京對台真正意圖,但仍可大膽應承下來,只因其資訊仍較台北多。

無論出自何原因,只要北京最終未對台動武,華府都可在台北面前邀功,「這都是我協調的結果」;若最終北京還是動武,不論華府做了什麼(正面或負面的)都還是可以告訴台北,「你看,我說的不錯吧,他早就想對你動手了」。這種結構下的美中台關係,美國是穩賺不賠。在這點上,又與烏克蘭案有些類似。

直到今年中華民國雙十國慶,蔡當局還在英文上動手腳,翻譯成「台灣國慶日」。早年(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的李登輝還沒敢如此囂張改名,就被美國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外交關係協會痛斥為「向台獨蠕動」;有意思的是,現在的蔡政府不斷向台獨蠕動,卻不見美國表態?至少拜登總統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今年一月十五日線上峰會後,白宮新聞稿透露拜登曾表示,「美國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在台海暗中破壞和平與穩定」。不知道,偷偷變更國家名稱算不算「暗中破壞」台海的和平穩定?「暗中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引發的衝突算誰的帳?

有意思的是,國務卿布林肯不但沒有斥責蔡政府「暗中破壞」,導致現狀變遷,反而抓住中共廿大有關對台方略的一絲氣味,在十七日十九日連續公開提及中共統一台灣時間點提前;這在相當程度上已近乎推翻以往所謂戰略模糊概念,使得美國本身從整個和平棋局保護者,一躍而下成為棋局中的競爭者;或者說是以其利益之需,在兩者的角色上隨時切換以求取最大利益

在這種棋局/結構中的民進黨政府,最大的利益當然是直接把壓力轉嫁給台灣人民,另外再加上自己製作的「芒果乾」一併推銷,以求取恐嚇下的長久執政。看來,台灣民眾只能等著被恐嚇了。













共軍若打過來 絕不是煙火秀


2022-10-22 01:22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台國安局長陳明通20日在立法院稱,2023年中共可能對台「以戰逼談」。(中央社)



國安局長陳明通國安步調改變拋出大陸以戰逼談」,接替原先「蔡英文總統任內兩岸不會打仗預判;只是「抗中保台」國安有準備,但會贏嗎?

武力攻台,大陸沒有贏的可能,然最重要的是台灣會變成怎樣?政府沒說出來。答案:不只是人民陷於戰火凌遲生靈塗炭,更有可能國破家亡,比烏克蘭的斷垣殘壁還悽慘。

想想看萬彈齊發,台灣天空會變成怎麼樣呢?絕不是煙火秀,而是不長眼睛的子彈飛來飛去,爆炸聲四起,儲存的油、彈、天然氣戰備物資無一可倖免,更何況是機場、跑道、港口等重要軍事設施

當發展到瘋狂無差別攻擊時,辛苦經營大半輩子的家沒了,親人走了,就算美國援軍到了,使用多重手段恢復台灣,心靈上的創傷,可是百年都無法復合的。

國際間越來越不樂觀的警告訊息對著台灣而來,要讓台灣堆著滿滿最危險的軍火,這不是在消弭戰爭,而是假扮成和平使者,實際上在販售戰爭賺取利益罷了。當台灣沒有利用價值,他們就轉場到另外個地區製造紛端,問題是以前台灣從不捲入這些險地,顯然這個政府如同防疫失策般,硬要人民吃下秤錘。選舉腳步近了,花招百出,又是考驗人民抉擇的時候!



張園欣/服務業(南投市)
國安局長陳明通受訪表示,要鄭重告訴北京當局,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會造成國際經濟制裁、外交孤立、斷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罪人。陳局長意思應該是,我們有充分信心和準備面對大陸的攻擊,攻台會造成諸多嚴重後果,統一野心很難得逞。

因天下事,總是有可能、也有不可能,很難從一斷定;陳局長說大陸「沒有贏的可能」,會不會促使對岸「偏偏點火贏給你看圖謀,反而引起國人不安和憂慮?

有些話,吾人平常天南地北敘聊時,尚無所謂;但有關兩岸敏感話題,權位高重如國安局長,一些膨風大聲話,似乎能免則免,慎言之為宜。














強勢美元衝擊 台灣如何迎金融風暴?


2022-10-22 01:25  聯合報/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
專家認為,若擔心競貶引發金融風暴,重點並非日圓,而是要緊盯人民幣走勢。圖/取自新浪網



強勢美元正為新興市場添麻煩!國際貨幣基金警告,受美國不斷升息與近期英國國債市場波動等事件,新興市場將面臨美元大幅升值、借貸成本飆升及資本外流等三重挑戰,凸顯債臺高築國家經濟脆弱性。

國際金融協會IIF)也告誡,卅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餘額,包括政府、家庭和民間在內高達近百兆美元,膨脹到國內生產毛額的二.五倍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警告嚴重債務危機正在開發中國家蔓延,惡化趨勢未解。六成低收入國家可能具債務風險,三成新興市場國家在危機邊緣。脆弱新興經濟體衰退加債務」的雙重危機「風暴」形成中。

牛津經濟研究院衡量危機彭博新興市場主權美元債務指數看,指數已跌破廿%,超過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全年跌幅;可能出現史詩級主權債違約潮

斯里蘭卡破產後,俄羅斯違約,黎巴嫩、阿根廷、土耳其、匈牙利、哈薩克及巴拿馬等國也「剉咧等」。違約一旦發生,或將激發如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拉美經濟危機骨牌效應。與當時類似,都在美聯準會為遏阻高通膨升息導致強勢美元走勢,考驗開發中國家償還外債能力

隨著美元利率彈升,發展中國家利息支出持續攀升,債務急速成長,更需把主力放在防止債務違約尋求債務重組挑戰上。

以上是新興市場憂愁。那麼,強勢美元會引爆新的亞洲金融危機嗎?從三個面向看:一、大多數亞洲國家在美國進行貨幣緊縮政策前槓桿程度尚未過高,資本市場也未過熱;二、亞洲貨幣雖處貶值格局,但亞洲貿易加權匯率則相對穩定;三、亞洲國家通膨率和其他地區相較顯得溫和,央行面對美元升息和升值壓力時,關注經濟復甦成長通膨走勢採取貨幣貶值而不是大幅提高利率因應減少對國內需求傷害避免直接硬著陸

不過,亞洲即使處於較有利位置,但高物價高債務和高資產價格三座大山」,和貨幣貶值中的「一座低谷隱憂仍在催生未來經濟衰退跡象明顯沒有樂觀理由

面對疫情及刺激經濟復甦,台灣外債和財政赤字仍在成長,雖不若新興市場惡化,但也處在高物價高資產價格高原階段,同時台幣也處在強勢美元貶值路途的「二高一低狀態,面對全球經濟走向衰退,已窺見出口動能趨緩投資趨保守國內實質薪資成長受限困境如何提振民間消費、從產業創新調整強化經濟韌性減少債留子孫著手減少受全球巿場風暴侵襲,才能爭氣地面對全球不景氣。















特拉斯下台警示/經濟兩難下 尋找平衡點


2022-10-22 01:20  聯合報/   沈文和/投資銀行業(屏東市)
英國首相特拉斯日前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辭職。歐新社



英國首相特拉斯日前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辭職。特拉斯上任僅四十五天,成為英國史上任期最短首相

由於英國面臨能源費用飆漲,通膨率創下四十年來新高,讓老百姓苦不堪言。為了挽救民心,特拉斯被迫宣布推動五十年來最大減稅政策。該政策與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美國雷根總統採取的方式相似。但當時雷根的計畫並未立即見效,美國經濟反而從該年七月開始急劇衰退,並在隔年十一月降至谷底。直到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年)才開始復甦,並維持數年的經濟成長,最終才被認可對美國經濟復甦有益。

此外,在高通膨時期,實施大規模減稅是否必要?也一直為專家所詬病。減稅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短期內固然會支撐經濟增長,但也會推高通膨壓力。最近英國百姓正承受輸入性通膨壓力,加上英國脫歐後限制移民勞工入境導致勞動力短缺,工資大幅上漲,更加劇通膨壓迫兩個事件疊加下,使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舉突破十%大關,創四十年來新高

減稅帶來政府財政赤字,又更加重政府債務負擔。自新冠疫情以來,為支持經濟復甦,英國政府採取了積極財政擴張。一般情況下,經濟復甦後政府降低財政支出,以減輕政府負擔。但英國政府在經濟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後仍繼續大幅減稅,無疑將增加市場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面對不斷上升生活成本,政府對中低收入者進行補貼是必要的。但是否需要如此大規模的減稅,值得商榷。

另外,激進減稅措施,也會讓市場擔心英國會出現「財政政策政府舉債過度主導經濟復甦」的隱憂在低通膨、低利率環境下,政府融資成本低,財政擴張無可厚非。但在通膨高企、利率不斷上升下,政府舉債若持續大幅擴張,會引發市場對於政府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而英國央行所負責的貨幣政策,為了降低政府財政壓力被迫維持低利率。如此將使央行抗通膨信用度下降,最終引發過高的通膨。從其他新興市場還有上世紀七○年代美國的經驗來看,過度的由財政政策主導的經濟復甦,還可能引發經濟惡性通膨。實際上,自去年底以來,英國央行已開始加息,因此英國政府此時推出減稅,對實施加息的央行言是巨大挑戰。

特拉斯短命的遭遇,折射出許多國家在應對出現「經濟停滯、通貨膨脹」時的兩難。由於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同時發生,政府面對不斷上升的物價,一方面需保障中低收入者基本生活提供必要補貼。但另方面,補貼規模又不能過大,否則將加劇通膨壓力,加大市場對於財政主導擔憂

英國例子告訴我們,在通膨高企、央行加息、地緣衝突加劇、逆全球化大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在通膨、經濟增長和債務可持續性之間尋找平衡將變得更加困難。











聽到高官「我負責」 疙瘩掉滿地


2022-10-22 01:20  聯合報/   林軺/退休教師(台北市)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彭宣雅/攝影



明年參加農退儲金人數占比若未達三成,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度喊「我負責」,難怪遭媒體嘲諷:陳主委說要「負責」的事何其多!

君不見歷經農、漁產品接連被大陸拒絕進口、一五四隻走私貓被安樂死事件,及史上最嚴重的缺蛋危機…,一直狀似很有氣魄說,他要「負責」的,卻依舊安然無恙。其他民進黨高官說要「負責」的事也不遑多讓:

例如,去年的高端勇士如有出國需求,在接種廿八天後,可施打三款國際認證疫苗,就曾引發外界混打的安全疑慮和出了問題誰負責的質疑。當時指揮官陳時中先說「我無法負責」,第二天改口「所有相關政策,我們政務官都負政治責任。」

如今日本開放國門,除非補打三劑國際認證疫苗,或自費三、四千元做 PCR,否則高端勇士就無法入境日本。對於此事成真,加上因「三加十一」爭議已不知說過多少次會「負責」,如今參選台北市長的陳時中要拿什麼來負責?內心的小劇場該不會是雙手一攤,說:「我已經不是指揮官了,與我何關!」

去年台電五一三、五一七兩次大停電以及七二七核二跳電事故,僅台電董總各記大過,經濟部長王美花毫髮無傷。她自稱第一時間就向行政院表示願意「負責」,但「留在這裡做了非常多事情,個人覺得很有意義」,戀棧說成鞠躬盡瘁,讓人感動到真要流下兩行清淚。

最近李遠哲接受專訪時,爆料他過去曾針對能源政策與蔡英文總統交換意見,但蔡總統卻說「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後就不是她的事了」。

就因頂頭上司抱持著「到時候不關我事」的心態,這些高官自然有樣學樣,把「負責」掛嘴邊,「屆時與我無關」擺心間,讓「負責」變成廉價品,甚至高枕無憂的好官我自為之。

舊唐書.賈曾傳》有言:「上行下效,淫俗將成敗國亂人,實由茲起。」聽到這些高官說出如影子般的「我負責」時,真讓人雞皮疙瘩掉滿地!



李清志/市長的品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市長的品格
◆  方祖涵/運動發展與洗白的界線
◆  嚴震生/為何台灣有仇中和親中,沒疑中?
◆  葉銀華/海外投資不能只看信評等級
◆  劉憶如/當前全球經濟的三大挑戰
◆  趙春山/中共廿大:看習近平如何走向「強國之路」







李清志/市長的品格


2022-10-22 01:18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南韓前總統李明博當年擔任市長時,大膽整治清溪川,讓死亡城市河川重生。 歐新社



日本電視台民國九十六年(二○○七年)曾推日劇「派遣員的品格」,描寫日本社會派遣員現象,為工薪階層加油打氣,此劇推出受到極大歡迎;暌違十三年後,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又推出「派遣員的品格第二季」,因為編劇中園美保始終能夠抓住社會議題及新聞事件,整齣劇依舊受到好評與歡迎。

其實不只「派遣員的品格」需要被討論,「老闆的品格」、「教授的品格」,甚至「員工的品格」、「網美的品格」都值得被討論與思考。但奇怪的是,在市長選戰趨白熱化,關於「市長的品格」,卻很少被提出來討論與研究?

直到現在,市民聽到與看到的,都只是造勢與當選口號呼喊,及接連不斷地攻擊、誹謗與抹黑造謠,選民們永遠無法真正認識參選人,也無法知道他是否具備「市長的品格」,的確令人失望。

每個人對「市長的品格」要求不同,但對我而言,有幾個品格卻是必須具備的。首先一個好市長應該具備富有創意」的品格,提出對這座城市未來的願景與想像,不只是陳腔濫調口號,也不是電影裡科幻想像,而是真正可實現,且令人耳目一新的施政構想

英國學者 Charles Landry 認為:「城市要達到復興,只有通過城市整體的創新,而其中的關鍵在於城市的創意基礎創意環境文化因素。」這幾年台灣確有幾座城市,在市長領導下,展現創意活力,為原本城市帶來新機,令人驚豔!但是也有些城市,卻毫無創意思維與動力,以至逐漸衰敗,人口流失。

美感」是另一個市長的重要品格。過去首長幾乎都強調經濟發展,在那個經濟掛帥追求金錢至上年代,或許賺些錢,變得稍微富有些,但是卻犧牲城市美感,也犧牲生活品質

所以我們可能變得比較有錢,消費能力可能增加了,但是城市卻越來越醜,越來越亂;讓我們不得不將賺來的錢,花在出國旅遊,去欣賞別人的美麗城市,羨慕別人的居住空間。

台灣大部分政治人物都缺乏美感與文化修養,所以不會、也不敢將「美學文化當作城市治理主要政見,以至我們的城市慢慢被形塑成醜陋又缺乏文化深度的房地產炒作天堂。

可能很多人認為,市長如果具備「美感」品格,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我卻不滿意,我期待市長除了「美感」品格外,更需要有「浪漫」品格。常常有人以欣羨口吻說,國外哪個城市多浪漫,漫步河畔的夜晚是何等令人陶醉,但是我們的城市卻與浪漫一點也沾不上邊?

我一直期待有市長提出「河流復興運動」這樣政見,一個真正大膽而浪漫政見,可以讓新生南北路瑠公圳重見天日,至少可將新生南路台大校門口到大安森林公園信義路口整段路挖開,恢復成運河河道,兩旁種植搖曳柳樹,正如早年台大學生談戀愛時漫步瑠公圳情景,市民甚至可搭小船漫遊,飽覽沿途教堂建築之美

李明博當年擔任市長時,就大膽整治清溪川,讓死亡城市河川重生,也成為他留名青史重要政績。我們的城市值得擁有一個有創意、美感,及浪漫品格的市長。

選戰雖然已進入肉搏戰,但是選民們卻還在等待,等待著具有這些市長品格的參選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