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經濟/勿讓浩鼎案變成新政府無形枷鎖

.聯合報社論..韓國的歷史正義,台灣的轉型正義
.聯合報黑白集.兩種「同理心」
.經濟日報社論.勿讓浩鼎案變成新政府無形枷鎖




經濟/勿讓浩鼎案變成新政府無形枷鎖


2016-04-25 01: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浩鼎案愈演愈烈,近日該公司多名高層被檢調約談並列為被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更被控貪汙背信並遭限制出境。
此事件不僅重創最高學術研究機關中研院的清譽及形象,而且已變成未來新政府無形的枷鎖,嚴重阻礙打造五大創新產業的企圖心和努力。未來要如何善後,已是五二○新政府上任後最頭痛的問題。
首先,就中研院及院長翁啟惠而言,如何維護原本在國人心目中崇高的學術地位和形象,是首要考量因素。翁啟惠是醣分子合成及醣蛋白研究的權威,是世界級科學家,他的學術成就有希望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因而這位被視為台灣之光的中研院院長在深陷浩鼎風暴之際,科技界亦不乏有「搶救翁啟惠院長」的呼聲。
在現代社會,科學家因知識及發明而一夕致富者,並非罕見;浩鼎公司核心價值來自翁啟惠學術發明的技術移轉,如果從發明報償的觀點,雖然他女兒翁郁琇曾經從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手中購得3,000張浩鼎股票,但誠如尹衍樑受訪時指出,翁啟惠可以拿到高額技術股,就算是3,000張的十倍,也不為過,但他卻沒有拿。
或許問題關鍵就出在這樣的心態,翁啟惠在致力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忘記了中研院院長身分,忽視了利益迴避的重要性,更輕忽國家法令的規定,以致他和浩鼎公司董事長張念慈之間有夾纏不清的利益糾葛,也讓自己身陷被指控背信及貪汙罪嫌的嚴厲打擊。
無論從法制觀點或從政治及道德責任來看,要維護機構聲譽及翁個人尊嚴,由翁啟惠主動請辭院長或至少聲請停職配合調查,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也才不會讓事件繼續延燒,成為五二○後新政府的燙手山芋。我們相信翁啟惠和中研院院士諸公會有政治智慧化解眼前風暴。
其次,浩鼎案反映出生技產業追逐金錢遊戲的不良風氣及制度上種種缺失,其衍生的複雜問題,更是新政府難以承受之重。
當年台灣為發展生技產業,在翁啟惠等人帶頭及努力下,催生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不僅讓生技產業有各種獎勵與租稅優惠,排除公司法、公務員服務法有關發行新股、公職人員任職公司等限制,而且引進美國華爾街生技產業上市的寬鬆規則,讓尚在進行新藥臨床實驗、沒有營收、沒有獲利甚至帳面虧損的生技公司都可以掛牌上市。
坦白講,這些獎勵和鬆綁措施,目的是在增加創設生技公司的誘因,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鼓勵以金錢遊戲來支持高風險、成功率極低的新藥產業發展,然而,此一在華爾街經常淪為富人貪婪遊戲的制度,移植到台灣後,竟然創造出像浩鼎這樣市值曾經逾千億元、卻無營收、無獲利的「怪獸公司」,更讓許多小股民被捲入金錢遊戲風暴,也讓政府被高度質疑混淆發展產業及金融監督的角色。
新政府力推綠能、物聯網、生技、智慧機械和國防產業等「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原本想複製生技新藥產業經驗,訂定特別法支持其發展,並擬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及「類主權基金」,大力投資五大產業。但在浩鼎風暴之後,訂定特別法構想恐胎死腹中,而由政府籌組基金出錢投資五大產業,勢必會被戴上有色眼鏡,嚴格檢驗。
五大創新產業多屬風險性投資,在當前政治氛圍下,冀望大幅加強政府的角色和介入,恐是緣木求魚。
是以,未來新政府當務之急,除須在浩鼎案後續處理展現公正無私的立場外,同時也要就本案凸顯的各項制度缺失,進行修補工作,不要讓社會誤解五大創新產業是有錢人的專利,建立對新政府發展產業的信心,唯其如此,才能擺脫浩鼎案的無形枷鎖,讓經濟施政步上正軌。

聯合/兩種「同理心」


2016-04-25 01: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有人在網路上散播馬總統疑似走光照,引起朝野同聲譴責;蔡英文也呼籲媒體勿再報導此一新聞,因為「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蔡英文的回應具有同理心,也表現出元首高度,獲得不少掌聲。
要跨越藍綠對立的藩籬,從「同理心」出發,是距離最近的路。以朝野的政治習性,對這類議題的反應通常不外三種模式:一是順勢奚落一番,二是假裝譴責一下,三是回頭算一下舊帳,這都只會使問題更惡化。唯有從人性的角度呼喚出人們的同理心,才有社會提升的意義,也才有中止惡性循環的可能。
同樣的,對於兩岸詐欺犯遣返的爭議,從「同理心」切入,即不難找到共同點。兩岸民眾長期以來都深受詐騙之害,即使詐騙集團將電信機房設在東南亞、澳洲,甚至遠赴肯亞、烏干達;事實上受害對象不僅是大陸民眾,台灣受害者亦不計其數。若能體會受害人積蓄化為烏有的感受,政治人物有必要在真相不明前吵嚷遣返徒增困擾嗎?
日前台中警方抓到一名正在取款的詐騙車手,是個才十五歲的少年;歹徒給他的待遇,每日從五千元到一萬不等。這並非特例,上月在桃園破獲的詐騙集團,被捕的十六人中,即有十一人是十八歲以下少年。可見詐騙集團除了詐財,更在戕害台灣的下一代,利用青少年的無知和貪念使自己脫責,使社會沉淪。
找到同理心並不難,只要先問自己:有人該這樣被對待嗎?

聯合/韓國的歷史正義,台灣的轉型正義


2016-04-25 01: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韓國日前舉行的國會大選,朴槿惠所領導的「新世界黨」遭逢重大挫敗,失去已經維持八年的國會過半優勢。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也注定朴槿惠未來一年多的任期,將提前面臨政治跛腳的局面。
三年多前,朴槿惠挾著韓國第一位女性總統的光環,得到近七成民意的支持,這個數字遠遠高於她五十一%的得票率。可見,當時韓國民眾對她所提出「幸福經濟學」,充滿殷切的期盼。而曾幾何時,由於韓國經濟的持續惡化,今天朴槿惠的支持率已大幅滑落到僅剩三成,可見民意翻轉之快。
檢驗政治現實,這個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朴槿惠上台之初,曾高舉「幸福經濟學」的標誌性主張,她矢言要扶植中小企業,改變韓國大財閥獨霸的經濟結構;同時,也宣示要消除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國內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亦即,推動構造改革,讓韓國經濟重新再起,是她的首要目標,也是民眾對她的期待。然而,或許是因為過去長期在父親的政治影響下長大,也許是因為革新派在執政時期對朴正熙政績全然抹殺,朴槿惠上台後,似乎把經濟改革的承諾拋在腦後。
回顧過去三年,朴槿惠大部分的心力,都放在專注推動她心目中的「歷史正義」,積極為其父親朴正熙進行歷史的平反。因此,她以導正「偏頗」的歷史知識,建立國民「正確」的歷史觀為由,將過去由民間不同出版社所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收歸由政府統一編撰,將過往百花爭鳴的多元歷史觀,轉化為索然無味的一言堂。
新的「國編」歷史教科書,淡化了朴正熙在威權時期對民主勢力的壓制,相對的,則美化朴正熙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親日派」形象;除此之外,更簡化朴正熙的軍事獨裁對民主人士的迫害,改為輕描淡寫。朴槿惠的作法,引起韓國在野黨的強力反彈,也引發國內民意的一片撻伐,有上千名歷史學者表態反對,更有上千名高中生走上街頭示威抗議。但是,朴槿惠仍一意孤行,企圖完成自己「翻轉歷史」的政治使命。
韓國目前的歷史教科書是否符合正義,尚未可知;然而,當初朴槿惠高唱的「幸福經濟學」,卻已成了明日黃花。朴槿惠雖然圓了自己的歷史正義夢,卻也賠上韓國的經濟發展。
經過教科書爭議,由於歷史沉淤再度受到攪動,韓國的朝野對立日益嚴重,保守與進步路線的分歧也愈發擴大。在野黨的焦土政策,讓朴槿惠的政策令不出國會,這使得她所要推動的經濟政策,幾乎寸步難行。韓國近年經濟逐漸崩壞,出口貿易節節敗退,這是主要原因。為了「歷史正義」,韓國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
從韓國看台灣,蔡英文在大選時曾提出推動五大策略性產業的主張,目標是翻轉經濟,重新點亮台灣;但在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五大產業還尚未推動,民進黨卻以清除威權象徵、還原歷史真相及促進社會和解為由,忙著推動其師心自用的「轉型正義」。
蔡英文不但要在總統府設立「調查和解委員會」,民進黨團更在立法院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要在行政院設置「促轉會」。問題在,目前台灣朝野對於「轉型正義」的定義、內涵和手段仍缺乏共識,若民進黨企圖倚仗其人數優勢強行表決通過其狹隘偏頗的《促轉條例》,勢必掀起朝野以及社會的對立。如此,非但無助於促進族群和解,反而徒增社會動盪。
過去廿年,台灣因意識形態對立,多次失去搭上國際經濟成長列車的機會,讓經濟陷入失落的二十年。民進黨上台後,會不會重蹈對立、內耗的政治輪迴,又讓重振台灣經濟的機會遭到貽誤。歷史轉型需要更多的包容,否則正義難以顯現。韓國的殷鑑,近在眼前。

聯合筆記/美俄走向和解 牽動中美關係

.從兩岸到美豬…蔡道歉吧 綠別拗了
.散布走光照 嗜血墮落不道德
.散布走光照 誰為馬總統感同身受?
.「促轉」機關違憲 「正義」還會來嗎?
.聯合筆記/美俄走向和解 牽動中美關係
.文資保存 應接軌市價徵收補償
.募兵 進校園勝過微電影
.今年,台灣會淪登革熱地方流行區嗎





聯合筆記/美俄走向和解 牽動中美關係


2016-04-25 01:35 聯合報 郭崇倫

歐巴馬政府剛開始時,是希望與俄羅斯修好的,當時希拉蕊國務卿高舉「重新啟動」的紅色按鈕,希望美俄關係能夠擺脫過去的陰影,迎向未來。
但是隨後的敘利亞內戰,俄羅斯堅定支持阿塞德政權,讓美國惱火;而二○一四年的烏克蘭危機,更讓雙方撕破臉,俄羅斯也正式被逐出G7的高峰會。許多人更把最近波羅的海上,美軍艦與俄戰機的近距離遭遇,認定彼此敵意越來越深。
但是近日國際上開始有耳語:西方與俄羅斯即將和解,尤其在四月初舉行的G7外長會議上,德國與法國相繼表示,只要烏東的明斯克停火協議維持,而烏克蘭政治和解開始後,不應該長久孤立俄羅斯。這是表面話,實則希望拉攏俄羅斯早日結束敘利亞內戰,讓難民返鄉,化解歐洲危機。
而作為本屆G7東道主的日本,首相安倍更不顧美國的反對,明確表達在五月高峰會前,「希望訪問俄羅斯,或邀請普亭總統訪日」,對日本來說,今年東道主的身分讓它似乎可以有些外交空間,無需跟著美國亦步亦趨,但真正目的在於交涉北方四島的歸還。
美國其實並不情願與俄羅斯和解,內部強硬派認為,俄羅斯會在經濟制裁下,街頭起而抗爭,內部發生動亂,或者執政集團內部有人會公開反對普亭,普亭即使不被逼下台,也要在政策上讓步,但是這些願望都一一落空。
俄羅斯無疑是這場較勁中的最後贏家,首先它阻止了歐美把烏克蘭吞併,還拿回戰略要地克里米亞,並經由軍事干預敘利亞,取得在中東的主導權,但是這場勝利,卻是慘勝。
雖然普亭聲望仍然維持在八成,但國內經濟形勢惡化,民眾生活水平倒退至二○○九年,由於國際油價大跌,預算巨額赤字,政府債台高築,火上加油的是,還有平均每日三百萬美元的敘利亞軍費,俄羅斯窮得非與西方和解不可。
單單迫於盟國的壓力,並不足以改變美國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俄美間,在打擊IS有合作的誘因,而美國與日本都看到了,孤立莫斯科將更促成中俄戰略合作,如果不設法弱化,會有不利。
在八○年代,中美蘇大三角關係內,中國得利,現在風水輪流轉,現在反倒是俄羅斯,處於雙方競相拉攏的有利地位。

平路/以專業「守護香港天空」

.平路/以專業「守護香港天空」
.王健壯/這樣的中研院非改革不可
.葉銀華/財團法人應如何管理?
.李清志/極簡生活大作戰
.馬凱/新內閣要當周處除三害
.陳立恆/一步之遙.天堂與地獄的距離
.舒國治/再談太極拳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平路/以專業「守護香港天空」


2016-04-25 01:37 聯合報 平路

最近香港有件事,台灣眼光來看,是件鼻屎大的小事。
小事,怎麼搞成國際新聞?兩三千人在香港國際機場大廳靜坐,釀出一場「守護香港天空」的大型抗爭?
事由是香港特首女兒梁頌昕上月搭機去美國,不小心將手提行李留在機場禁區外。送機的母親,特首夫人要求航空公司職員將女兒行李送進去,職員以違反機場保安程序為由拒絕,雙方一度口角。梁小姐打電話給特首父親,並將電話轉交職員接聽。後來,據云有管理層介入,職員被迫送行李入禁區。
港人對特首梁振英(與其家人)的積怨是一回事,我要說的是這件事牽涉到機場的專業規範。先來猜猜,這件事若發生在台灣,會怎樣解決。
如果在台灣,手提行李忘在禁區之外,不必是重要人士的女兒,即使一介普通人,求求情,哭訴一下,少了隨身行李後果有多嚴重,機場人員大概會幫這個忙,否則,太不近人情了。
工作人員牽著行李過一下安檢,行李就及時趕上飛機。在台灣,沒人把規範太當回事,只要飛安沒出大紕漏,很容易以人情圓滿落幕。搞到像香港因為一件行李,釀成兩三千員工維護專業的大型抗爭,我猜機會甚微。倒不是我們沒有梁振英那般顧人怨的政治人物,而是認知不同。國人理解中,把忘在禁區外的行李拖到裡面來,只要沒擺炸彈,似乎可通融。而我們的空勤人員急人所急,拖著行李一路找它的主人,還會以為自己日行一善吧。
有些小事,能給方便就給方便,在台灣這個溫情社會,屬於各機構的潛規則。「小」事若執意不「便」民(將心比心,手提行李裡可能有隨身藥物之類),民眾告到立委那裡,「桃園國際機場公司」滿鼻子灰,老總怕是還要帶頭賠不是。
卻因為港英時代的法治基礎,香港專業人員依循的是法條規章。按照機場安檢程序,所有手提行李都必須「同行同檢」,沒有任何人可以「凌駕機場安全之上」。特首之女要求送行李入禁區,是把己身特權置於「機場安全之上」,號召抗爭的「香港空勤總工會」因此正當性俱足,數千員工坐在機場大廳,所呼的口號正是「維護專業、絕不妥協」!事發時,梁振英在電話中是否要求職員「叫我梁特首」、以及管理層是否施壓第一線人員等皆是調查項目。「香港空勤總工會」表示,當局必須徹查,否則不排除更大規模的抗議行動。
至於台灣,我們的機場安檢規範也同樣專業、同樣嚴謹,但問題是可曾嚴格執行?平時馬虎慣了,一旦有糾紛,工會組織便難以專業倫理或專業尊嚴而力爭。
這是一個例子。一般來說,香港人守法、對專業規範比台灣人更認真也更堅持。這次特首女兒事件,機場人員在工會號召下抗議特權,另一重意義,也在以此與北京視法規與專業於無物的治理方式做出區隔。
香港人深知,法治與專業是最後防線,一旦失守,香港就失去特色,變成與任何一個「內地」城市無甚差異。更嚴重的是,到時候社會失序、民怨加劇,衝突的時刻,香港與北京,像對開的火車般失速撞上是難免的。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