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韌性城市應有的體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國慶號召守土衛國,備戰還是賣芒果乾?
◆  聯合報黑白集/馬斯克懂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韌性城市應有的體認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韌性城市應有的體認


2022-10-10 02:02  經濟日報/   社論
918地震造成花東不少傷害,讓人憂心是否會有更強烈的地震發生。記者王燕華/攝影



918地震造成花東不少傷害,讓人憂心是否會有更強烈的地震發生。基本上,一般人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最壞的狀況應該不會發生,不過這種機率問題,若靠感覺風險很高,尤其這幾年氣候異常,全球各地飽受摧殘,人類實有必要開始學習與自然災害共生。

事實上,相較於全球其他國家,台灣的地質年輕、環境脆弱度高,而且過去地震、颱風、淹水等災害也常發生,為因應未來極端氣候或地震的挑戰,實有必要深入掌握企業及民眾於災防的準備情況與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災害發生時,能讓災害的衝擊降至最低,並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城市復原,這有賴於事先的規劃與部署,簡言之,即提升城市的韌性。

國際顧問公司Arup曾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支持下發展出一個城市韌性框架(CRF, The City Resilience Framework),值得我們在韌性規劃上參考。

其一是領導力與戰略。在管理上,政府和民間應合作以有效領導並進行城市管理,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除了需要強有力的領導、政府及跨部門與中央及地方也需要有很好的溝通。在規劃上,各部門的計畫應與城市的願景保持一致,並滿足城市的需求,也要確保每位民眾都能獲取相關必要的資訊。

其二是健康與福祉。應確保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生存和發展所需,包括技能和培訓、公平的勞工政策以及發展和創新。尤其在危機時期,每一位民眾都能夠獲取生存所需的基本資源,如食物、水和衛生設施、能源和住所。

其三是經濟與社會。應打造一個民眾可以安居樂業的社會和金融體系,並促進凝聚力和參與度。亦即透過良好的治理、與區域和全球經濟的融合,以及吸引投資的措施,以創造活力的經濟;同時也應建立本土的認同及相互支持、社交網絡和安全空間;推廣具有包容性的地方文化傳承。在安全方面,應透過司法與執法促進穩定和公正的社會,這包括公平和透明的警政和對犯罪的威懾。

最後是基礎設施與環境。應強化維護生態環境及相關資產,以降低城市系統的脆弱性並確保關鍵服務的連續性;也應積極管理和提升相關基礎設施,例如透過道路和橋樑的良好設計以抵禦相關災害,並考量人們撤離的需要。

目前台灣城市大小資源不一,政府應從全國的角度思考,如何從防災制度、災害防治管理及相關技術發展方面同時並進,以提升國內所有城市的韌性。舉例而言,在防災制度上,除了能橫向整合成全災型的災防管理機制,強化部會及地方的合作外,各部會也應進行業管權責範圍內的整體國土規劃,使民眾遠離易致災之地;在災害防治管理方面,有計畫的發展整合災、害、救之調度平台,提升資訊整合與擴散速率,加強對於民眾的風險溝通,提升災防意識,並協助企業與民眾進行風險控制與風險財務作為;最後是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

有鑑於全球各地天然災害頻傳,我國可藉由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亦即槓桿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優勢,發展適用於台灣的小區域監測、預警、通訊系統,並擴充軟體工程人才及測試工程師,以建立完善災害援救流程的整合型平台,以台灣為先導試驗場,目標拓展全世界。

綜言之,環境災害已成為全球社會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政府應加速整合產業現有的知識與技術,評估相關風險,跨領域推動減災之預防措施,同時發展災防產業,以降低環境災害所可能為城市帶來的衝擊,並為產業發展帶來一條新路。











聯合報黑白集/馬斯克懂什麼?


2022-10-10 04:52  聯合報/   黑白集
馬斯克日前建議,解決台海緊張局勢的方法是把台灣變成中國的一個行政特別區,引起熱議。美聯社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上知太空、下懂電動車,但談到台灣問題,他可就太天真。這老兄偏偏愛現,獻計說可把台灣變成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以避免台海衝突。對此,兩岸都不領情。陸委會說他是為了投資利益,台灣人民不會接受;中共則嗆稱這是中國「內政問題」,要他別妄加議論。

這回,馬斯克真的是撈過界了。他擔心台海發生戰爭,會使全球經濟下跌卅%,這倒不是杞人憂天。但他主張把台灣變成一個「特別行政區」,讓北京取得台灣部分「控制權」,這算哪門子解方?一個國家的主權,可以這樣隨便說說就切割讓渡掉嗎?

馬斯克的主張,當然惹惱台灣人。許多台派人士已發誓,把特斯拉當成「拒絕往來戶」。但是,陸委會竟只說馬斯克是為了自己在對岸的投資利益,卻不就我國的主權問題嚴肅糾正對方,這是避重就輕,更軟弱到家。

最大的問題在,蔡政府任由台灣議題被綁在「美中對抗」中炒來炒去,全球都覺得台灣危在旦夕,卻不了解兩岸爭端的本質為何,馬斯克才會天真地說出「交出控制權」。近日,美媒稱美國要把台灣變成「巨大軍火庫」,美官員則稱兩岸一旦開戰,美國將摧毀台積電所有設施,以免為中共所用。蔡政府抗中多年,只換得一堆武裝化、矮化、摧毀台灣的想法,老百姓作何感想?












聯合報社論/國慶號召守土衛國,備戰還是賣芒果乾?


2022-10-10 04:50  聯合報/   社論
「2022 守土衛國 你我同行」國慶晚會9日晚上在桃園陽光劇場舉行,蔡英文總統出席觀賞節目並致詞。記者胡經周/攝影



今年國慶主題是「守土衛國,你我同行」。近十幾年來的國慶主題,都是以凸顯歡欣和樂氣氛和團結奮進精神,來迎接中華民國的生日;今年以「守土衛國」做為國慶主題,打破了和平繁榮的景象,也反映了兩岸情勢的嚴峻。國慶籌備委員會主委、立法院長游錫堃介紹國慶主題時,更從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講到俄烏戰爭,強調今年國慶守土衛國,要提升防衛意志,保衛台灣、保衛家國。但這次,是叫賣「芒果乾」,還是認真備戰?

台灣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戰爭熱點,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形容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俄烏戰爭沒有完全轉移各國對於台海可能爆發衝突的關切,國際社會還把俄烏戰爭的決策、過程與場景,直接搬到台海模擬上映。在中共圍台軍演後,今年國慶加映戰爭主題,似乎也想證明,蔡政府不是只會空口叫賣芒果乾。問題是,如果沒有美國爸爸,蔡政府連加工販售芒果乾都不行了。

雙十國慶前夕,《紐約時報》有關美國打算將台灣建成巨大軍火庫的報導,或許就比蔡政府在國慶精心布置的國防戰力展示,還能「振奮人心」。美國想要武裝台灣成為「刺蝟之島」,在面對中國大陸侵略時,能撐到美國或其他國家決定介入。為此,美國已修改台灣建軍方向,指導台灣防衛構想與戰備整備;例如,要求台灣年輕人延長兵役,拒絕傳統大型軍武系統採購,而未來的龐大軍火庫裡,也將屯滿「打了就跑」的小型機動性武器。

美國的目的,是要把台灣打造成布滿武器的「豪豬」。而台灣變成巨大軍火庫的主要意義:一是美國認真看待中共的底線與犯台的可能性;二是要大幅提高中共武力犯台的代價;三是台灣也要不惜付出戰火焚城的代價;四是最重要的,讓台灣能撐到美國或其他國家派兵護台;當然,紐時明說,如果美國或其他國家願意派兵的話。

美國總統拜登四度提到美軍保衛台灣,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解釋,台灣關係法載明,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國必須有所行動,這就是拜登的意思。對於台灣軍火庫,國安局長陳明通也認為,美國對台戰略清晰,美國絕對有決心實現台灣關係法。蔡政府樂觀期待拜登出兵護台,中共將付出高昂代價,台灣淪為焦土在所不惜;但拜登政府認真看待中共警告,努力建立護欄,躲在美國羽翼下的蔡政府,卻無視中共維持底線的決心,還有意無意衝撞護欄。

美國正在全面遏阻中國崛起,但維持競爭,避免戰爭;美國也想拖垮俄羅斯,但只假手烏克蘭,自己絕不出兵。美國從不手軟,但嚴肅面對中、俄對手的底線和恫嚇。例如,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執意訪台,拜登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通話,建立護欄;對於《台灣政策法》,拜登政府也協調刪除或弱化象徵意義條文。俄羅斯侵烏受挫,拜登警告世界正面臨古巴飛彈危機以來的最大核戰威脅;拜登很清楚俄羅斯總統普亭提到核武時「不是在開玩笑」,認真看待這場「世界末日」風險。

其實,當美國打算以提高武力犯台成本,來遏止中共的行動和意圖時,可能已經低估了中國人在民族大義前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但從裴洛西訪台到台灣政策法,拜登政府踩了煞車後,蔡政府還猛加油。蔡政府眼裡只有美國靠山,無視對手存在,踩紅線以為勇,切香腸以為智,挑動敏感神經以為樂,不思避戰之責與止戰之道,國慶號召守土衛國,人民不知捍衛哪國,如何同行?


【專家之眼】為何這次民進黨打台獨與抗中保台牌失靈?

◆  【專家之眼】為何這次民進黨打台獨與抗中保台牌失靈?
◆  【專家之眼】故宮亂花錢 人民能奈何!






【專家之眼】為何這次民進黨打台獨與抗中保台牌失靈?


2022-10-10 08:32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蔡英文總統積極推動「台灣國慶日」(Taiwan National Day),到處宣揚「抗中保台」增強反中力道,招致許多反彈。記者黃仲裕/攝影



最近,蔡英文政府一面積極推動台灣國慶日」(Taiwan National Day) 夾帶台獨意識,一方面到處宣揚抗中保台增強反中力道,希望藉台獨與抗中雙重理念,穩固基本盤進而拉攏頭腦不清的選民。問題是,這次民進黨打台獨與抗中牌不僅沒什麼效果,甚至還招致很多反彈。

自從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台海安全就成為全球關注的一個熱點。美國政學界就提出各種中共可能武力犯台的警告,認為台灣應該打一場不對稱的戰爭。許多台灣人民,特別是年輕人,以為這是美國智庫學者或是政治人物的想法。沒想到,隨著越來越多美國代表團與國會訪問團訪台,美國要把台灣變成烏克蘭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

美國代表團與國會訪問團來台至少有五大看點。首先,他們希望台灣能恢復徵兵制。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3月1日先來台灣訪問,目的是希望台灣能夠提供他資金讓他管理。拜登總統又派遣一個由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上將所率領的一個跨黨派代表團訪問台灣要求蔡政府恢復徵兵制

國防部長邱國正告訴美方,台灣若恢復徵兵制,役期最多兩到三年。不過,徵兵制的役期究竟有多長,邱國正只有建議權,而蔡英文總統才能拍板定案。考慮到今年是九合一大選年,蔡總統擔心恢復徵兵制役期過長,可能會影響選情,而決定將徵兵制役期暫定為一年

沒多久,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資深委員譚美訪台,隨同而來的還有美國州際國民兵主任,與我國國防部、退輔會等單位研究如何強化後備動員制度,使其成為一支有戰力後備部隊

美國代表團與國會訪問團對我國恢復徵兵制與強化後備動員制度頻頻下指導棋,讓許多國人感到情勢不妙。有些敏感的學者專家甚至認為美方對台灣下指導棋,真正的目的是讓台灣成為對抗中共馬前卒

其次,前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訪問台灣,終於讓美國的真正意圖為之曝光。在演說中,他建議台灣應該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皆兵,與人民解放軍打一場不對稱戰爭

原來,從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中,美國得到的經驗就是可以利用烏克蘭消耗俄羅斯戰力,讓俄羅斯由盛而衰。同樣地,拜登政府顯然也想利用台灣牽制中國大陸來消耗人民解放軍戰力拖慢中國崛起速度

第三,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讓很多台灣人民進一步見識到美國政治人物有意挑起兩岸矛盾。解放軍八月四日發動圍台聯合軍演,逐漸讓國人見識到如果台灣宣布獨立中共絕對會對台動武。北京這次聯合軍演顯然是玩真的,讓絕大多數台灣人民都有感。問題是,絕大多數民調都顯示台灣人民並不想為台獨而戰。

第四,「台灣政策法」在美國國會通過,更進一步讓國人了解美國是計劃將大批武器放在台灣,讓台灣走向「烏克蘭化」,讓台灣人民與解放軍打一場不對稱戰爭與登陸的解放軍打巷戰城市戰叢林戰,來消耗中共的戰力與國力

第五,美國代表團或國會訪問團抵台最後的一個目的則是要求有護國神山之稱台積電加碼前往美國投資。由於拜登政府將台灣「烏克蘭化」的意圖是如此清晰配合讓台灣烏克蘭化」的「台灣政策法」讓台灣人民消耗中國大陸國力的做法又是如此明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自然對蔡英文政府的「抗中保台興趣缺缺,連帶也對還有高度台獨意識的「台灣國慶日不敢苟同

因為台灣人民如果繼續支持蔡英文政府的抗中保台就等於願意為台獨而戰,為蔡英文而戰死沙場













【專家之眼】故宮亂花錢 人民能奈何!


2022-10-10 08:25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國慶日晚間,嘉義縣故宮南院施放逾2萬顆中高空焰火,無人機群飛秀表演也所費不貲。圖/故宮南院提供



台海局勢風雲詭譎故宮國寶文物幾經戰亂滄桑,如再受事端波及,將會是人類文化與文明發展無可彌補的傷害。故宮駁斥日前傳出「挑選9萬件國寶文物轉移至美國、日本以尋求保護」的傳言,但也不否認,面對台海衝突的可能,國寶文物要有妥善安置計畫

然就故宮112年預算案內容來看,使用於「文物安全、管理與修護」之經費為1億6,145萬元;雖然相較於111年度預算之1億2,307萬元,略有所增,但細究各科目與說明,實在無法讓人相信,面對潛在戰亂的劫掠,70萬件國寶文物安置,故宮已經做好規劃與準備,就此故宮應對國人有所交代。

進而論之,故宮規劃112年度歲出總數18億8,726萬元約三分之二用於基本運作12億3,529萬),另有三分之一6億4,530萬元則用於自107年啟動、執行過程爭議不斷的新故宮計畫」。

根據核定資料,「新故宮總經費額度87.82億元為六年期之中程計畫。原規劃將北部院區全面關閉三年施工,引發輿論反彈後,才改為「一半展覽、一半施工方式進行。計畫開始兩年,即因「行政作為顯有耽延」、「行政機制草率」,而被監委要求檢討改進

根據111年度預算執行情形,「新故宮」三項分項計畫中,首要之「北部院區整建計畫」(分項計畫一),截至8月底,達成率竟然只有22.3%;預估全年度達成率也僅有57.05%

之所以會有如此離譜的執行績效,據了解,是將北部院區111年度近半數可支用預算數(約1億2,000萬元調整支應於南院二館工程分項計畫二所致;理由是:北院工程屢次流標,而南院二館工程因物價調漲等因素,採購案金額較預期高」。看來雖然攸關國寶安危移置計畫若有似無北院資源南送的「乾坤大挪移」,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規劃不當行政效率不彰的結果是,原核定明年完工新故宮計畫」,往後展延三年至115年;原本的中程計畫活生生「轉大人」,成為「長期計畫」。

除國寶文物的安置與「新故宮計畫執行不彰外,也必須嚴肅面對故宮「綜藝化」所造成的資源浪費與排擠。自109年起,故宮南院年年以無人機群飛水舞表演,作為吸引民眾的手段。根據預算資料,109、110與111年度,用於「無人機群飛展演活動委託專業服務案經費,分別為1,712萬、237.5萬與293.85萬,合計金額2,243.35萬元;用於「水舞演出經費則分別為717萬、399萬與391.8萬,合計金額1,507.8萬元尚不包括:一、配合今年國慶焰火在嘉義,延長水舞展演36天;二、增進國慶焰火之擴充環湖燈光展演共兩次契約變更經費)。

根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故宮博物院的設立,係為「整理、保管、展出歷代古文物及藝術品、「並加強對中國古代文物藝術品之徵集、研究、闡揚,以擴大社教功能」;外界或可以試著去理解故宮南院吸睛的努力,無人機群飛與水舞表演所費不貲勢必排擠用於國寶文物資源

年年飛無人機放水舞,如果故宮為迎合一時風俗妄自菲薄不知自惜羽毛窮於燒錢之餘,是不是應該修改故宮組織法,避免有違法之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超越極限的想像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超越極限的想像
◆  偷天換日 國慶四不像
◆  突破困境 期待中華民國生日禮
◆  國族認同斷裂 國慶只剩放假
◆  城市淨零 未來市長迫切課題
◆  能源 減碳 台陷螺旋交替悲劇中
◆  政務官官箴 比參選人誠信重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超越極限的想像


2022-10-10 05:18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十月初,「台灣最速男楊俊瀚新北城市盃田徑公開賽決賽跑出十秒一二佳績,離他四年多前創下的全國紀錄十秒一一僅差零點零一秒。除了決賽佳績外,他的預賽和準決賽成績也在十秒二內,疫情期間仍能維持巔峰狀態相當難得。我們除了讚嘆楊俊瀚過人的天賦異稟外,也要為他堅苦卓絕的毅力喝采!

不禁想起五年多前世大運,楊俊瀚在一百公尺決賽勇冠群倫,為我國拿下暌違廿六年的世大運徑賽金牌,頓時全國人心沸騰。誠摯祝福他早日再創個人最佳成績,再破全國紀錄。

如今,跑步技能已不再為人類和動物所專有。今年五月,雙腿狀似鴕鳥的機器人 Cassie 在田徑場上一舉成名,一百公尺成績為廿四秒七三,創下雙足機器人一百公尺速度最快的金氏世界紀錄。雖然與「地表最速男Usain Bolt 保有超過十三年的人類世界紀錄九秒五八相去甚遠,但因機器人科技日新又新,雙足機器人跑贏人類乃指日可待,甚至早晚也會超越鴕鳥百公尺五秒的潛質。

早在去年時,Cassie 就曾以近乎五十三分鐘跑完五公里。雙足機器人的跑步挑戰,除了要維持穩健跑姿外,還要能夠從立姿起跑,並於結束時恢復原姿。如同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一般,起跑和停止都必須精準取得平衡,稍一不慎可能就倒栽蔥。克服這些難關後,加快速度或拉長距離皆可順勢而為,未來完成全馬或半馬的挑戰必然是水到渠成。

猶記三年前的英力士 1:59 挑戰賽(Ineos 1:59 Challenge),唯一參賽者Eliud Kipchoge在配速車和陪跑團的支援下,跑出一小時五十九分四十秒的佳績,是世上首位突破馬拉松兩小時障礙的跑者,可惜該紀錄並不被田徑總會認定。今年九月下旬,Kipchoge 再創佳績,在柏林馬拉松以兩小時一分九秒改寫馬拉松世界紀錄,比他原先保有的世界紀錄還快了卅秒,真是不可思議。好奇的是,不知人類或雙足機器人,誰會先在正式競賽裡突破馬拉松兩小時完賽的障礙呢?

除跑步外,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精密製造、重複任務和災害救援等。十月上旬,特斯拉的人型機器人 Optimus 閃亮出場,展現「自駕人」無拘無束、自主移動的能力。再過幾年,若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乍見踽踽獨行的機器人,請大家切莫驚慌,就大方說聲嗨吧!

在未來的運動賽事中,人類早晚都將成為機器人的手下敗將,或許我們只能以想像力自嗨。試問「史上最速男」是哪位呢?據說是曹操,因為「說曹操,曹操到」。曹操身影比光速還快,是任何機器人都超越不了的!












偷天換日 國慶四不像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施志勝/榮民(金門金沙)



迎接雙十國慶,「這個政府」操辦的慶祝活動卻以「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作為國慶的英文名稱,有識之士咸認有違憲之虞;而標舉「台灣」,對在中華民國福建省轄下的金門、馬祖兩縣民眾又置於何地?更何況,台灣是地名,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生日,用英文寫成「台灣國慶日」,這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偷天換日,莫此為甚!

長期以來,民進黨最擅於操作選舉議題,九合一選舉已到短兵相接階段,在選情不利之際,卻利用選舉前的國慶活動,假「愛台」之名,拉高「抗中保台」音量,是一石二鳥之計。一來是用「台灣國慶日」偷渡「台獨」以自嗨;二來,刺激中共政權,如共軍隱忍不住,在台灣選前敲鑼打鼓搞軍演,或加大軍機擾台次數與架次,則無疑為他們低迷選情添加柴火,海撈「抗中保台」的選票紅利,讓中共成為他們最佳助選員,屢試不爽!

「這個政府」亂了套,拿中華民國國慶名稱尋開心,但海內外的「中華民國派」,卻用正向積極的態度,熱情慶祝國家的生日。例如:某個 LINE 群組傳來,美國舊金山大鵬分會慶祝中華民國國慶活動的精彩視頻;他們以「大鵬」為名,應係我國空軍的離退人員與眷屬,雖然旅居異邦,熱愛中華民國之情不落人後。

桃園市中壢區某家雲南口味米干店,店內外平日大約保持五百面大小國旗,人們已不記其店名,通稱「國旗屋」,成為觀光景點之一。店主張老旺先生是滇緬游擊隊孤軍後裔,每於國慶日前在店的周遭街道懸掛約二萬面國旗,延伸到周邊二公里,形成國旗隧道,旗海飄揚,耀眼奪目;到了國慶日上午,在店旁的雲南文化公園舉辦國慶升旗典禮、熱血跨族裔大遊行以及榮民表揚大會,散發濃厚的國慶節慶氛圍,展現孤軍後裔熱愛國家的堅定信念,對中華民國國慶致以最高敬意。

「台灣國慶日」混淆了國家認同,將中華民國國慶日搞得四不像。辦理中華民國國慶活動的心態與作為,抹滅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經濟繁榮發展的過程所做的貢獻,讓年輕人無法認識到中華民國的輝煌歷史,這種切斷、分化的手法,居心叵測,引人憤慨。

一個國慶兩樣情;憲法上的國名,是人民對國家認同的最大公約數。若要撥亂反正,唯賴有智慧的選民用選票來制裁違憲亂政的政黨,全民幸甚!










突破困境 期待中華民國生日禮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作為一個中華民國國民,誠摯希望國慶日這天,中華民國能收到蔡總統與執政民進黨四件禮物,這四件禮物或可化解眼前中華民國經濟、外交、軍事緊張,讓中華民國全國軍民上下放心,而快樂說出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第一件禮物是舒緩目前兩岸的劍拔弩張關係。蔡總統到目前為止依然提不出一項能讓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都認同的兩岸政策,蔡總統的兩岸政策一直圍繞在「維持現狀」,但不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因此其「可預測、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就成了空話。

個人認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都認同的最佳兩岸關係政策,民進黨其實也受惠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蔡總統在過往國慶演說希望中國大陸能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正是中國大陸對中華民國在台灣治理認同的事實。

第二件禮物是民進黨施政藍圖與目標,一直未向國人說清楚講明白,委實對不起當初票投蔡總統的民眾。因此蔡總該給國人一些有希望目標的數字來激勵國人,而不是用一些華麗的詞藻來糊弄國人。

第三件禮物是台灣經貿戰略,民進黨政府在不要「九二共識」的 FTA 行動路徑圖,至今未清楚說明白。很遺憾,我們只看到空洞的深耕新南向。蔡總統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但主管 TIFA 談判進度的美國貿易代表署,至今沒有回應,蔡總統若不緊急煞車,國人健康會白白犧牲。因此蔡總統是不是更應清楚向國人表明,在未來四年或八年,要達成多少項 FTA?很遺憾蔡政府截至目前未向國人交代經貿戰略的行動路徑圖。

第四件禮物是重新推動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FTA 是讓我們廠商走出去,自由經濟示範區則是讓外商、外資走進來。今年中國大陸接連公布兩波自由貿易區,七年來中國大陸有廿省市成立了自貿區,落實讓外商走進來,如果我們再觀察日本「戰略特區」、韓國「自由經濟區」的推動,都著眼市場開放與國際接軌,不難發現馬政府時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方向是正確的。台灣目前外資引進名列世界銀行後段班,個人認為是蔡政府上台錯失這項市場開放與國際接軌政策的結果。
















國族認同斷裂 國慶只剩放假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國慶日是國家的生日。這些年,國慶主視覺缺乏主詞「中華民國」的紛擾,到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的國慶設計屢屢被放大探討,但這些波瀾似乎難以成為正題,國慶日已經成為眾人連假出遊的同義詞。

媒體世界多元,國慶日媒體「再現」的鋪陳,因為藍綠互信薄弱,人民的「國族認同」斷裂,因此愛中華民國或愛台灣,成為政黨同溫層各自表述、各自信服的結果,讓人感慨。十月光輝的歷史意義,百年前那些以國父孫中山為首的先賢先烈,革命創建自由民主國家的傳承,早已斷裂而缺乏交集認同。

這些年國慶轉播減少,影視新聞著墨漸淡,而象徵國家符號的「國旗」,因為政治交替而「功能化」,有時出現,有時消失,國慶旗海的意向變成選擇題,而兩岸和解與戰爭對立的弱化,間接讓武力呈現的閱兵硬調,消失在國慶舞台。

軟性、輕鬆、嘉年華式的國慶,隨著國宴或國慶煙火下放各地舉辦的歷史推演中,我們的國慶日比對岸大陸輕鬆多了,但也因為人民視野完全放棄以往包裝設計國家生日這天的傳播儀式,隨著新媒體碎片化的特色,台灣觀眾正流失在「分散與破碎」的媒體觀,讓國慶弱化到只為多一天的連假功能而已。

國家的分裂,讓資訊操作方式社群化,LINE 裡天花亂墜的各式資訊更加速敵對。國族的認同,本質上是連結於各種形式傳播活動加以團結。社會學家安德森用「想像共同體」來陳述國家人民的凝聚認同。書籍、報紙,到大眾媒體中如廣播電視,用固定模式,「定型化」的將觀眾帶往共同語言、儀式、共享敘事的媒體世界,往昔電視螢幕前的國慶日,使我們得以想像所有慶祝方式,配合國旗符號,聚合為「國家國族具象化」,這就是媒體創造家園、國度、民族想像共同體的精神。

大環境的國慶日「傳統」呈現已消失,大眾媒體也沒精力在此日子包裝,最重要,社群媒體衍生眾多新媒體當道,族群與權力聚焦在許多小確幸,斷裂的課綱與破碎歷史認同,國慶日嘉年華就像平時一般而優游自在,連假優惠或旅遊聚餐,國旗符號成為運動呼喊加油臉上的小圖騰。

當國家在個人心中的輪廓更加模糊後,是不是真正要慶祝國慶日,似乎不是太重要了。














城市淨零 未來市長迫切課題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台北市)



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八日同台出席「二○二二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氣候治理.淨零台北」活動,這是首場首都市長選舉公開談論氣候治理議題,特別具有指標意義。

三個準市長候選人提出諸如創新激勵措施(例如國外試行的深蹲免費搭公車,以利減少排碳)、城市淨零法治(自治條例)、市長親自主持淨零相關會議等,可謂是各擅勝場,各有亮點。在淨零成為國際發展主旋律的潮流下,城市作為自治體,在不同的國際倡議、公約、協定、框架之中,都具有獨特的地位。政治人物已經嗅到這股不可逆轉的趨勢,準備迎頭趕上,但城市之於國家,在中央與地方權限之間,能否找到務實有效的切入點?城市能否以更公平、可究責、更具包容性的方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尚待未來市長們思索與行動。

本文謹提供以下幾點,供各都市長參選人參考,盡早提出可行的城市淨零政策。

首先,城市氣候風險有減緩與調適的雙重性,愈來愈有機會成為政治風險的一部分。例如,城市土地要如何更有氣候考量的利用、保存或恢復?道路本身、兩旁的行道樹、公園、綠地、山坡地等城市範疇內的土地及其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在都市計畫、建築、公共設施等的法律,會進化到成為何種氣候法治?在要多大程度上,使得城市氣候行動得以成為城市法治的一部分,深化城市的民主?讓法治可以使環境更好,成為可能?城市居民、政府機構、學者專家、城市非政府組織等,都要在此協力的過程中,通力合作,減少犯錯,以增進城市的發展。

其次,氣候政策多涉及優惠性措施,涉及分配與氣候正義課題。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要投入四千三百多億美元,法案著墨於受汙染、氣候衝擊大的弱勢社區,並提供高達六百億美元的經費,幾乎占據整體預算的七分之一,用於「環境正義優先事項」,包括地方政府、原住民部落、社區團體,都可能受惠。法案也有經費挹注城市種樹、抗林火等,頗值參考。

最後,地方最有彈性的部分是基於氣候因素之城市發展規畫。城市發展是不均質的,市中心區或外圍地帶的居民,其生活的空間、密度、需求都不同,彼此的氣候利益並不一定一致,如何調和?是不是可以基於氣候原因,而有不同的城市發展規畫?應該成為城市公共論述的重點。

台灣的城市氣候風險是迫切的,卻沒有得到政治人物足夠的重視。僅憑少數具有預警意識的政治菁英也難以改變現狀,最終還是需要具有氣候視野的市民驅動城市的氣候決心,一群勇於承擔與溝通的城市規畫與建築官員的奉獻,以及帶動市民氣候教育的體制內外的力量,共同協力,始能突破。










能源 減碳 台陷螺旋交替悲劇中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畫願景,喊口號,都很容易,也是政治人物的特長。拖到換屆了,兩手一攤,還不管是否同黨。能源和減碳,在氣候變遷下,是一刀兩刃,無法單邊處理。蔡政府對於企業面臨的淨零轉型的重大挑戰,卻不敢放下反核的神主牌,接受歐盟將核能界定為「過渡性綠能」的有效解方,是一大國安困境。

蔡總統七日在工商協進會七十周年慶祝大會中強調,政府與工商團體的共同目標是,擴大台灣的全球經貿布局,以及加速產業的淨零轉型,特別是政府將以「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共同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在新竹的清華大學,產學界人士則批評蔡政府的淨零碳排是口號,路徑畫得很漂亮,不趕快延役核能發電,台灣缺電十到十五%的惡夢在二○三○年之前都將跟我們如影相隨,產業淨零轉型更徒增巨大的路障。

電力系統提供穩定供電與降低電力排碳係數,是國家因應全球「淨零競逐」經濟的王道。因此,歐美日等從今年初開始紛紛採取靈活性的能源政策,例如:歐盟為促進電力結構低碳轉型,今年二月提出有關核能與天然氣的氣候分類法補充授權,將天然氣和核能認定為「過渡性綠能」。

再生能源確實有助電力排放係數的下降。問題是,它供電不穩定。天然氣,可快速啟降,惟仍屬高碳排放,加上國安考量,僅能維持約卅%的適當配比。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台灣最符合低碳與氣候靭性的電力結構是:再生能源六十%、天然氣卅%和核能十%。

蔡政府現在大力宣導「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政策」,特別是向股票上市上櫃公司的董事及高階主管們剖析「企業經營的風險和機會」。企業界人士很務實,碳權交易是縮短淨零距離的有效解方,但企業遭逢的問題是,對於減量額度,環保署的抵換專案無法納入京都和巴黎碳權;環保署核發的排放額度也只能適用內需市場。蔡總統說的擴大全球經貿布局,在碳權交易上顯然更要加油。

碳成本的負擔可能增加十%,是台灣企業因應「淨零競逐」的核心問題。而根據碳排放的管制期程,二○三○年減排要達到四十至五十%,否則可能丟掉廿%的外銷訂單,則是企業淨零轉型面臨的最大挑戰。

核能延役是其中救急解藥,但根據核電延役規定,必須在停役三年前提出申請,核二是二○二四到期,申請已經來不及;核三二○二五到期,必須現在就趕緊作業。選舉卻模糊了一切施政的重點,眼看是無人聞問。核四呢?反核的神主牌則仍高高地擋在前面。

國家、社會和企業的悲哀,是政治人物老死抱著過時的意識形態治國。台灣當前的能源和減碳正陷入這種螺旋交替的悲劇中,有誰在乎呢?










政務官官箴 比參選人誠信重要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面對國民黨對其研究計畫抄襲案指控,回應「我又沒有要選舉」,似乎認為只有參選人的誠信須要被質疑,政務官的官箴則不足掛齒。

參選人是否當選尚在未定之天,政務官則已大權在握,對品德誠信的要求,自然應高於參選人。農委會主委手握豐厚資源,施政的良窳,影響極大,主委長期不務正業,導致農漁產銷嚴重失調,「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不知愧怍,反而自甘淪為政黨打擊異己前鋒,動見觀瞻,敗壞社會風氣,凸顯官箴的重要。

陳吉仲研究計畫所以受到檢視,肇因其在處理張善政被指控十幾年前農委會委託研究計畫報告涉嫌抄襲案的曖昧態度,身為委託案主管機關首長,能夠掌握所有資訊,反而刻意不即刻澄清不實指控,包括先說沒有保密條款,到媒體明白揭露有此條款,又改口說沒有終身保密條款,企圖混淆視聽。

陳吉仲明明知道張善政在該計畫中沒有領取人事費,不代為澄清不說;又故意忽略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的差異,放話委託研究計畫報告,有數篇與參考文獻高度重疊;同時捨棄「快刀斬亂麻」的機會,延遲解密動作,意圖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極盡扭曲能事,玩弄東廠影射手法,確實忝為政務官,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以正矯頑,端正選風,誰曰不宜。

由陳吉仲素來的言行,應不難推斷其誠信蕩然。他在擔任政務官以前,曾經在學界接過的許多政府委託案,也開始受到檢視。

果不其然,陸續看到報載對其研究報告的質疑。

先是國民黨高雄市議員參選人白喬茵指出,陳吉仲十年前撰寫的農委會報告,跟之前他人的兩篇報告有許多雷同之處,要求陳吉仲說清楚是否涉嫌抄襲。而陳吉仲此番倒是反應明快,聲稱根據其用軟體工具比對,只有百分之三相似;但由白喬茵公布的畫面,整段整段文字和他人的內文一模一樣,但系統卻抓不出來,顯然是比對系統裡擁有的是公開論文,而政府的委託報告,很多文章不在比對系統裡。

另一方面,陳吉仲將附圖用完全相同數據由他人之折線圖改成棍棒圖,但標明為「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也有意圖矇混之嫌。所以可以預測,國民黨如繼續循線以進,詳加審視,必有收穫。果然國民黨後來又揭發更多可疑案例。

在「正常」的政府裡,陳吉仲之流的政務官早遭斥退。讓人痛心的是誠信在民進黨政府裡,並不受到重視,選民只有在選舉中自救,才有希望撥亂反正。


馬凱/40年前故技能救今日通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40年前故技能救今日通膨?





馬凱/40年前故技能救今日通膨?


2022-10-10 05:18  聯合報/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通膨肆虐全球,美國聯準會視為頭號公敵,矢言不將它降回二%長期通膨目標,絕不干休。而全球央行也群起以升息為武器共同打擊強敵。

一年多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升升不息,已自零點二五%上升到三%,房貸利率應聲漲逾一倍,美國前兩季經濟成長率已轉為負值,第三季看來亦不樂觀,極有可能真正墜入衰退困境。面對迎面而來的經濟衰退,聯準會不為所動,堅持升息;因為鮑爾主席數度聲稱,「歷史紀錄顯示,不堅決行動,無以消弭通膨預期。」所謂歷史紀錄,就是四十多年前聯準會主席悍然將利率自十%強升至廿%,而終於蕩平了能源危機引爆的通膨。

卅多年來,幾乎全世界都樂享沒有通膨問題的盛世,因此四十年前的通膨正是距離今天最近的一次嚴重通膨;而四十多年來,唯一的成功對抗通膨紀錄也正是當年伏克爾主席的輝煌戰果。不過,時移勢易,故技在今日還能奏效否?這卻是師法前人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一九八○年美國的通膨固然嚴重,其成因卻十分單純,就是油價暴漲數倍。因當時石油是最重要的物資,牽動層面極為廣大;故一面造成物價大幅揚升,一面則由於供給成本急漲而使貨物滯銷、產出減少、失業增加,形成所謂的停滯性通貨膨脹。故爾強力升息所造成的衰退,一年多即壓制了通膨。

眼前的通膨卻不如是簡單。我們曾一再剖析,其成因十分複雜,而且多非一試即止,乃是持續不斷,可能綿延數年都不見已時。其中與四十年前看似相關的,就是能源與糧食價格受烏俄戰爭影響而大漲,目前或將接近高點。但除此之外還有疫情及供應鏈斷裂作祟。前者似乎逐漸消退,但後者則在美中對抗下愈演愈烈,後果恐日益惡化。更重要的是,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帶頭全球大撒幣、將利率降至零乃至負,使需求面十餘年來過度膨脹,造成一個供給面與需求面夾擊的複合式通膨。

當美國聯準會帶頭暴力升息,不惜造成經濟衰退,前述各項因素大部分可以逐漸壓制,唯獨供應鏈斷裂的後果方興未艾,一、兩年內難以對治,即使經濟陷入衰退,也只是揚湯止沸而已。

何況,由於全球化、中國廉價商品壓低全球通膨的時代已成明日黃花,全球通膨局面重回四十年前。當時的市場利率常在兩位數上下,所謂二%目標根本是天方夜譚。因此今天聯準會若不揚棄此一虛幻目標,全球衰退將不知伊於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