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韌性城市應有的體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國慶號召守土衛國,備戰還是賣芒果乾?
◆  聯合報黑白集/馬斯克懂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韌性城市應有的體認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韌性城市應有的體認


2022-10-10 02:02  經濟日報/   社論
918地震造成花東不少傷害,讓人憂心是否會有更強烈的地震發生。記者王燕華/攝影



918地震造成花東不少傷害,讓人憂心是否會有更強烈的地震發生。基本上,一般人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最壞的狀況應該不會發生,不過這種機率問題,若靠感覺風險很高,尤其這幾年氣候異常,全球各地飽受摧殘,人類實有必要開始學習與自然災害共生。

事實上,相較於全球其他國家,台灣的地質年輕、環境脆弱度高,而且過去地震、颱風、淹水等災害也常發生,為因應未來極端氣候或地震的挑戰,實有必要深入掌握企業及民眾於災防的準備情況與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災害發生時,能讓災害的衝擊降至最低,並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城市復原,這有賴於事先的規劃與部署,簡言之,即提升城市的韌性。

國際顧問公司Arup曾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支持下發展出一個城市韌性框架(CRF, The City Resilience Framework),值得我們在韌性規劃上參考。

其一是領導力與戰略。在管理上,政府和民間應合作以有效領導並進行城市管理,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除了需要強有力的領導、政府及跨部門與中央及地方也需要有很好的溝通。在規劃上,各部門的計畫應與城市的願景保持一致,並滿足城市的需求,也要確保每位民眾都能獲取相關必要的資訊。

其二是健康與福祉。應確保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生存和發展所需,包括技能和培訓、公平的勞工政策以及發展和創新。尤其在危機時期,每一位民眾都能夠獲取生存所需的基本資源,如食物、水和衛生設施、能源和住所。

其三是經濟與社會。應打造一個民眾可以安居樂業的社會和金融體系,並促進凝聚力和參與度。亦即透過良好的治理、與區域和全球經濟的融合,以及吸引投資的措施,以創造活力的經濟;同時也應建立本土的認同及相互支持、社交網絡和安全空間;推廣具有包容性的地方文化傳承。在安全方面,應透過司法與執法促進穩定和公正的社會,這包括公平和透明的警政和對犯罪的威懾。

最後是基礎設施與環境。應強化維護生態環境及相關資產,以降低城市系統的脆弱性並確保關鍵服務的連續性;也應積極管理和提升相關基礎設施,例如透過道路和橋樑的良好設計以抵禦相關災害,並考量人們撤離的需要。

目前台灣城市大小資源不一,政府應從全國的角度思考,如何從防災制度、災害防治管理及相關技術發展方面同時並進,以提升國內所有城市的韌性。舉例而言,在防災制度上,除了能橫向整合成全災型的災防管理機制,強化部會及地方的合作外,各部會也應進行業管權責範圍內的整體國土規劃,使民眾遠離易致災之地;在災害防治管理方面,有計畫的發展整合災、害、救之調度平台,提升資訊整合與擴散速率,加強對於民眾的風險溝通,提升災防意識,並協助企業與民眾進行風險控制與風險財務作為;最後是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

有鑑於全球各地天然災害頻傳,我國可藉由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亦即槓桿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優勢,發展適用於台灣的小區域監測、預警、通訊系統,並擴充軟體工程人才及測試工程師,以建立完善災害援救流程的整合型平台,以台灣為先導試驗場,目標拓展全世界。

綜言之,環境災害已成為全球社會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政府應加速整合產業現有的知識與技術,評估相關風險,跨領域推動減災之預防措施,同時發展災防產業,以降低環境災害所可能為城市帶來的衝擊,並為產業發展帶來一條新路。











聯合報黑白集/馬斯克懂什麼?


2022-10-10 04:52  聯合報/   黑白集
馬斯克日前建議,解決台海緊張局勢的方法是把台灣變成中國的一個行政特別區,引起熱議。美聯社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上知太空、下懂電動車,但談到台灣問題,他可就太天真。這老兄偏偏愛現,獻計說可把台灣變成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以避免台海衝突。對此,兩岸都不領情。陸委會說他是為了投資利益,台灣人民不會接受;中共則嗆稱這是中國「內政問題」,要他別妄加議論。

這回,馬斯克真的是撈過界了。他擔心台海發生戰爭,會使全球經濟下跌卅%,這倒不是杞人憂天。但他主張把台灣變成一個「特別行政區」,讓北京取得台灣部分「控制權」,這算哪門子解方?一個國家的主權,可以這樣隨便說說就切割讓渡掉嗎?

馬斯克的主張,當然惹惱台灣人。許多台派人士已發誓,把特斯拉當成「拒絕往來戶」。但是,陸委會竟只說馬斯克是為了自己在對岸的投資利益,卻不就我國的主權問題嚴肅糾正對方,這是避重就輕,更軟弱到家。

最大的問題在,蔡政府任由台灣議題被綁在「美中對抗」中炒來炒去,全球都覺得台灣危在旦夕,卻不了解兩岸爭端的本質為何,馬斯克才會天真地說出「交出控制權」。近日,美媒稱美國要把台灣變成「巨大軍火庫」,美官員則稱兩岸一旦開戰,美國將摧毀台積電所有設施,以免為中共所用。蔡政府抗中多年,只換得一堆武裝化、矮化、摧毀台灣的想法,老百姓作何感想?












聯合報社論/國慶號召守土衛國,備戰還是賣芒果乾?


2022-10-10 04:50  聯合報/   社論
「2022 守土衛國 你我同行」國慶晚會9日晚上在桃園陽光劇場舉行,蔡英文總統出席觀賞節目並致詞。記者胡經周/攝影



今年國慶主題是「守土衛國,你我同行」。近十幾年來的國慶主題,都是以凸顯歡欣和樂氣氛和團結奮進精神,來迎接中華民國的生日;今年以「守土衛國」做為國慶主題,打破了和平繁榮的景象,也反映了兩岸情勢的嚴峻。國慶籌備委員會主委、立法院長游錫堃介紹國慶主題時,更從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講到俄烏戰爭,強調今年國慶守土衛國,要提升防衛意志,保衛台灣、保衛家國。但這次,是叫賣「芒果乾」,還是認真備戰?

台灣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戰爭熱點,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形容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俄烏戰爭沒有完全轉移各國對於台海可能爆發衝突的關切,國際社會還把俄烏戰爭的決策、過程與場景,直接搬到台海模擬上映。在中共圍台軍演後,今年國慶加映戰爭主題,似乎也想證明,蔡政府不是只會空口叫賣芒果乾。問題是,如果沒有美國爸爸,蔡政府連加工販售芒果乾都不行了。

雙十國慶前夕,《紐約時報》有關美國打算將台灣建成巨大軍火庫的報導,或許就比蔡政府在國慶精心布置的國防戰力展示,還能「振奮人心」。美國想要武裝台灣成為「刺蝟之島」,在面對中國大陸侵略時,能撐到美國或其他國家決定介入。為此,美國已修改台灣建軍方向,指導台灣防衛構想與戰備整備;例如,要求台灣年輕人延長兵役,拒絕傳統大型軍武系統採購,而未來的龐大軍火庫裡,也將屯滿「打了就跑」的小型機動性武器。

美國的目的,是要把台灣打造成布滿武器的「豪豬」。而台灣變成巨大軍火庫的主要意義:一是美國認真看待中共的底線與犯台的可能性;二是要大幅提高中共武力犯台的代價;三是台灣也要不惜付出戰火焚城的代價;四是最重要的,讓台灣能撐到美國或其他國家派兵護台;當然,紐時明說,如果美國或其他國家願意派兵的話。

美國總統拜登四度提到美軍保衛台灣,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解釋,台灣關係法載明,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國必須有所行動,這就是拜登的意思。對於台灣軍火庫,國安局長陳明通也認為,美國對台戰略清晰,美國絕對有決心實現台灣關係法。蔡政府樂觀期待拜登出兵護台,中共將付出高昂代價,台灣淪為焦土在所不惜;但拜登政府認真看待中共警告,努力建立護欄,躲在美國羽翼下的蔡政府,卻無視中共維持底線的決心,還有意無意衝撞護欄。

美國正在全面遏阻中國崛起,但維持競爭,避免戰爭;美國也想拖垮俄羅斯,但只假手烏克蘭,自己絕不出兵。美國從不手軟,但嚴肅面對中、俄對手的底線和恫嚇。例如,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執意訪台,拜登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通話,建立護欄;對於《台灣政策法》,拜登政府也協調刪除或弱化象徵意義條文。俄羅斯侵烏受挫,拜登警告世界正面臨古巴飛彈危機以來的最大核戰威脅;拜登很清楚俄羅斯總統普亭提到核武時「不是在開玩笑」,認真看待這場「世界末日」風險。

其實,當美國打算以提高武力犯台成本,來遏止中共的行動和意圖時,可能已經低估了中國人在民族大義前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但從裴洛西訪台到台灣政策法,拜登政府踩了煞車後,蔡政府還猛加油。蔡政府眼裡只有美國靠山,無視對手存在,踩紅線以為勇,切香腸以為智,挑動敏感神經以為樂,不思避戰之責與止戰之道,國慶號召守土衛國,人民不知捍衛哪國,如何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