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經濟/思考新南向 須聯結台灣經濟

.聯合報社論..讓國軍清垃圾是「養兵千日」嗎?
.聯合報黑白集.何必摧毀最大的市場
.經濟日報社論.思考新南向 須聯結台灣經濟







經濟/思考新南向 須聯結台灣經濟


2016-09-18 04: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任四個月,提出的經濟政策並不多,其中為因應兩岸經貿降溫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算是比較廣為人知的新政策。然而,到目前為止,新南向政策的內容並不具體。原來的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曾經在演講中提及,新南向主要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要強調台灣與南向國家之間人民往來,包括投資、觀光及教育等,但這也只是一個方向性的原則。之後黃志芳改任駐新加坡大使,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改由政務委員鄧振中兼任,當記者問其新南向政策的重點為何時,鄧主任回答:「台灣的人比較誠懇,其他的部分還有待研究。」此一回答更是讓國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好不容易,日前立法院新會期開始,行政院長林全上台做施政報告,但是有關新南向政策的內容仍然極為有限;只提到將會協助台商赴南向國家投資,包括提供投資保障等,另外,為擴大南向國家來台觀光,日前已開放泰國及汶萊等國來台免簽。
自520以來,由於新政府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急速降溫,包括陸客來台人數大減、農產品出口大陸萎縮等不利現象,因此,國人對於新南向政策都有很大的期待,雖然這些政策可能無法有立即效果,不過國人還是很希望看到新政府能提出一套完整的新南向政策,來提振台灣經濟。但是,以目前新南向政策的內容來看,讓人不禁要問:「牛肉在那裡?」這些新南向政策的內容想要帶給台灣那些成效?新政府應該再仔細審視研訂。
首先,政府想要擴大南向國家的人民來台灣觀光,應該先仔細評估可能效果。以去年為例,東協國家來台灣觀光總人數約140萬,其中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各約40萬,而這兩個國家已經可以免簽來台,這次新增的泰國去年來台人數只有14萬,汶萊去年來台甚至不到1萬人,給予這兩國免簽的效果可能增加二至三成的來台人數,也只能增加約3至4萬人,如何彌補目前已減少50到60萬的陸客觀光人數?
另外,當政府努力協助台灣赴南向投資時,等於是把台灣的資金往外推,假設這些南向台商真的因此而賺到錢,請問對台灣本土的經濟與就業有何好處?我們當然不反對台商赴南向國家投資,但是政府在協助他們南向時,應該也要設法加強這些台商與台灣經濟的聯結,例如原物料和零組件向台灣購買,這樣才會對台灣的經濟有實質幫助。
其實,東協國家有5億多人,如包括印度在內,南亞國家有12至13億人,所以南向國家的潛在市場很大。問題是,政府應該如何協助台商前往,同時又能增加台灣經濟的實質利益呢?我們認為有兩個大方向可以提供給政府參考:第一,台灣應該增加對南向國家的整廠輸出與系統輸出。比方說,印度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如果我們的HTC把生產手機的技術與工廠,整廠輸出到印度,同時完全以印度的內需市場為主。另一方面,在生產需要的零組件方面,一部分有台灣廠商提供,另一些則有印度提供,如此等於可以協助印度發展他們自己的手機生產技術。
除了整廠輸出以外,台灣也可以輔導一些軟體系統對南向國家輸出,比方說,越南對於台灣的ETC系統就很感興趣;另外,台灣在智慧城市中的部分系統也很有競爭力,包括公車系統和Youbike相關系統,都可以開發出口市場。
最後,新南向政策中更重要的是協助企業對南向國家出口,但是東協十國之間是自由貿易的,而且RCEP未來不久很可能會成形,因此,新南向政策中一定要包括如何與這些國家洽簽FTA及如何加入RCEP的路徑圖。否則,未來RCEP生效之後,台灣的產品要賣到這些國家會更困難,未來新南向政策一定會遇到更大的阻力。

聯合/何必摧毀最大的市場


2016-09-18 04: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鄧振中宣布,將以四十二億元推動新南向政策。接著,童振源宣布,將設三百億元的觀光產業紓困優惠貸款。
兩筆經費對照,即知新南向政策是虛應故事,觀光產業的困境才是燃眉之急。
事情還沒完。到了深夜,童振源突然發表更正消息,說不是「針對陸客問題的紓困方案」,而是「獎勵觀光產業升級優惠貸款」。再探究下去,原來在馬政府已早有三百億「升級貸款」舊案,童振源恐怕是事後始知才移花接木,否則怎麼連究竟是「紓困」或「提升」都搞不清楚?
蔡政府對新南向政策和陸客都是同一見解,亦即「不能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裡,這是眾議咸同的常識。但不依賴單一市場,難道就該摧毀最大的市場?
其實,陸客現在不來,但只要兩岸重新建立共同政治基礎,即有可能再現高潮,重新占上或超越百分之四十的觀光客占比。另台灣對陸商貿出口的占比也達百分之四十,進出口因涉及契約及供應鏈,如今一時未見變化,但此一關係如果斷裂,大陸一旦轉單改向其他國家進口,就恐怕是一去不返,不可能像陸客一樣說停就停、說來就來。
業者說:「我們要的是釣竿,不是要魚!」參加遊行的觀光業者絕對有自己產生三百億產值的能力,如今政府卻要給他們三百億元「紓困」。觀光業存活可繳稅金,失業卻要給失業補助,一進一出,蔡政府這個算盤是怎麼打的?

聯合/讓國軍清垃圾是「養兵千日」嗎?


2016-09-18 04: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受到莫蘭蒂颱風影響,金門的許多道路都被倒塌的樹木給淹沒了,因而出動官兵協助清除。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莫蘭蒂、馬勒卡南北夾擊台灣,國人中秋連假過得提心吊膽。蔡政府這一波防災應變,不僅未能減低傷害,諸多應對更掀爭議,諸如:未能掌握颱風關鍵變化,陳菊在關鍵時刻率市府首長出席政壇大老壽宴,救災工作卻役使國軍去收垃圾、移倒樹,民進黨立委甚至要士兵幫忙選區農民清落果、撿作物,視國軍尊嚴如無物。
莫蘭蒂造成嚴重災損,當然主要是其威力強大;但中央、地方的防救災指揮功能不彰,也是造成災損升高的主因。莫蘭蒂暴風圈接觸台灣陸地時,會不會登陸及其後續路徑如何,政府一直未有充分掌握。因此,當防災部門以為莫蘭蒂即將遠颺,它卻北偏緊貼著恆春半島海岸線北上,強勁的「眼牆」重擊高雄,造成港市船隻、建築的嚴重傷害;這是戒備疏失。
其後,莫蘭蒂以十六級風狂襲澎湖,以十七級風重創金門,也都是超大威力的「眼牆」肆虐。這個教訓,顯示氣象資訊必須更精確化、時效化。如果氣象局能準確告知地方政府眼牆行進路徑及停留時間,而非僅作「十級風暴風半徑…」之類籠統無感的陳述,至少有上緊發條的作用。
要求氣象資訊針對特定地區做到及時的客製化服務或許是苛求,但以氣象局的專業,能將泛泛的預報提升為對特定地區的災害預警,才是更有價值的精準服務。至少,氣象局應朝此方向努力,不能畫出一大片扇形區域,然後說區域內皆屬「合理誤差範圍」交代過去。氣候極端化加劇,氣象資訊作為防災應變依據,也需要進階。
莫蘭蒂狂襲高雄市,除了市府態度輕忽,防颱專業知識欠缺也是原因,造成對北偏角度掌握「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要命差錯。同樣情形也發生在高雄港,十幾艘大型貨櫃輪斷纜在港區亂竄,甚至撞斷四座橋式起重機,遠洋漁船翻覆漏油,狂洩十餘噸燃油,這都是國際海事罕聞的災難。更讓人驚訝的是,高雄港曾經是吞吐量國際第三的貨櫃港,面對莫蘭蒂來襲,竟沒有一套標準的防災作業程序,也沒有防災指揮官。究其原因,竟是主管港務行政的交通部航港局在「組織再造」後,至今未完成法制化。這種荒謬情境,是否又要推給「前朝」?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防災態度皆顯得輕忽。陳菊在要命時刻還率市府首長出席大老壽宴,這較之當年薛香川在八八風災陪父親吃飯,恐怕猶有過之。最讓人難以苟同的是,國軍參與救災,應該借重的是他們的救災專業;但高雄卻把國軍當成無酬苦勞看待,將清垃圾、移倒樹之類的勞務也交給國軍。當民眾看到國軍站在垃圾車後清運、冒雨頂著紙箱坐無頂篷卡車上、陸官將軍校長上街搬運倒樹等景象,人們當然會問:「養兵千日」,可以這樣用在一朝嗎?
蔡英文上任後不斷對國軍演說喊話,希望一洗國軍形象。但是,看這次颱風,國軍出動了多少官兵充當一線苦勞,國防部長馮世寬在陳菊面前一副恭謹模樣,我們完全看不出新政府對國軍有多少尊重。儘管高市府強調,公部門的動員,才是救災主力;然而,為什麼無論在田間、街上、廟前,電視鏡頭前出現的全都是綠衣軍人?
急難時刻讓國軍參與救災救人,原無可厚非,也是必要的運用。問題在,借重國軍力量必須與其專業有關,諸如搶救淹水人家或搶通橋梁、道路等,絕不可把他們當成多餘勞力任意差遣。更不可原諒的是,地方政府隨便讓他們去收垃圾、掃大街,根本就是濫用軍人;包括出動造價高昂的履帶裝甲車去撤離災民,也有如戴阿帕契飛行頭盔去打棒球,根本是浪費,亦不實用。
蔡英文曾說,除草、刷油漆不會讓國軍更好;但現在,動員國軍去掃街、收垃圾,會讓他們更好嗎?

名家縱論/監察院宜避免「間接傷害」/星期透視/兩岸關係:全面性議題、全面性衝擊

.iPhone時代 音樂重返生活
.人生教材 讓「逆轉騎士」走入校園
.逢雨即撤… 部落安全亟需改善
.樹根包尼龍網 難怪樹垮
.將軍拖樹惹風波/體現黃埔校風「跟我來」
.將軍拖樹惹風波/平時不帶頭怎麼打仗
.名家縱論/監察院宜避免「間接傷害」
.星期透視/兩岸關係:全面性議題、全面性衝擊
.兩岸觀光 不是自由市場
.站穩一中各表 由不得紙上遊戲
.畫中有話/風雨前的寧靜








名家縱論/監察院宜避免「間接傷害」


2016-09-18 05:19 聯合報  陳冲(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二○○二年時有一部由阿諾主演、風評普通的電影,名為Collateral Damage,中文從俗譯為「間接傷害」,描述男主角家人在恐怖攻擊行動中,非攻擊目標卻意外受害所引發的報復行動。影迷或許一時不能消化「間接傷害」的真意,但從原意並非打擊目標卻歪打歪著造成損害來看,比較類似中文的「池魚之殃」。
監察院近年來辦案積極,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但有時過於努力,就難免發生「間接傷害」。上月針對三創資訊園區所提糾正案就是一例。
三創資訊園區部分用地,涉及台北市政府申請撥用十四筆國有土地,目的在以促參方式興建停車場結合華山資訊園區進行開發。所以監察院的調查主要是針對該等土地有無依撥用目的使用?BOT與地上權發包的取捨乃至審查案件的過程有無不法等?其調查結果雖各方當事人都還「有話要說」,但總還是繞著前述主題。
有趣的是,監察院在調查書理由中提到台北市政府三創案的簽呈「引發外界誤解,並以富邦人壽A25…之招標設定地上權包裹公共利益之開發方式為例,指摘本案未採較有利之設定地上權…。然經查上開案件之用地係台北市市有非公開土地,自得以對台北市政府財務效益較佳之設定地上權辦理。」顯然是談「三創」,結果買一送一,連A25也論斷了,算是一種Collateral Damage,A25案真如監察院「贈品」中所指,市政府可以只看鈔票多少(財務效益)自行裁量嗎?恐怕也非如此。
A25是信義區中油大樓後方的一塊精華地,占地五千四百五十二坪,價值驚人,台北市政府對該土地有何盤算外人不得而知,但由公開資訊也就是民國一○一年十月廿三日財政局對外說明規劃案,曾於文書中揭櫫其目標:設立大型停車場、強化信義商圈、增加財政收益、提升市地利用。此目標確令附近市民及商家眼睛一亮。因為該空地歷來係供大客車駐車之用,而因觀光客增加,除場內經常客滿外,周邊道路常有不少不願或不能進場的遊覽車暫停,甚至附近也有一些大客車繞行,以便隨時前往信義商圈(包括一○一大樓)接客上車。當時消息一出,以大型停車場為首要目標,不但解決上述周遭環境的困擾,確能完成「強化信義商圈」的次要使命,至於後二項目標無非陪襯兩大主要目的,實質意義不大。
市政府當年簡報資料亦註明使用現況是六十四席大客車停車位,加上周遭臨停的違規狀況,市府心中的「大型停車場」似乎應該至少要有一五○席,否則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既然是大型停車場,誠如監察院報告指出,屬於「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的公建項目,是BOT的理想標的,而且既有上述文件中兩大崇高目的,財政收益的因素就不必過於強調,以免有害主要目的達成。但A25在二○一三年第一次招標時,雖確實採取BOT方式,然因市府仍對收益有過高期待,致宣告流標。之後歷次招標不知是何原因(可能就是所謂的財務效益),改為地上權招標,如用簡單直白的語言,就是只要權利金達標,用途民間可盡情發揮,至於停車方便、商圈強化反成次要。監察院於三創案中提及A25有「包裹公共利益」指的是改為地上權招標後,要求「至少設大客車停車位四十四席」,此與當時現狀相比車位反而減少,已明顯不足,加上地上權得標後報載是供商場及旅館使用,此舉恐怕只有增加信義商圈的交通流量,全然背棄初衷,恐怕不是「市有土地可採財政效益較佳的方式」所能解釋,對周遭的衝擊就是一種Damage。
監察院查三創,風尾既然已經掃到A25,就請不要只就有限的資料論斷A25可因財政效益不採BOT,還是應依循三創案的邏輯及市府的初衷,看看A25的運用到底是否能完成其初始的目的?周遭的商家、居民都睜大眼在看,更不要忘掉一公里外還有一個未完成的大巨蛋等著要惡化交通流量的負擔。
Collateral Damage or Collateral Benefit?就看監察院一念之間。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星期透視/兩岸關係:全面性議題、全面性衝擊


2016-09-18 05:20 聯合報  楊永明/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蔡總統就職滿百日,兩岸雙方因認知差距與對九二共識不同態度,兩岸關係呈現互動停滯狀態,除了大陸觀光客減少衝擊外,開始出現多層面的惡化效應,包含兩岸協議停擺、台灣國際空間緊縮、以及對外經貿拓展的困境。
首先,日前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以「那四個字」稱呼九二共識,反映出現行蔡政府對於九二共識的基本態度,不只是不願接受,連口頭提及都避諱,這種迴避態度讓台商都大喊生病了。
缺乏九二共識通關語,兩岸之間機構互動幾乎歸零,兩岸協議也因此停擺。陸委會近日的報告指出,過去兩岸簽署生效的廿一項協議等,還在等待「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後,才能依規定處理。然而,即使立法院通過監督條例,在缺乏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下,廿一項協議恐怕仍陷入停擺。
其次,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九月廿七日起舉行,過去我方以大會主席特邀貴賓身分與會,但我方目前為止都還尚未收到邀請函。據稱政府已決定無論是否收到邀請函,將如期由民航局率團前往,屆時在場外發聲表達立場。
兩岸關係停滯惡化,將使我國際空間受到進一步侷限,新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幾近不可能,過去得以拓展的參與空間,例如受邀實質參與ICAO大會可能受影響,甚至成為絕響。
不過台灣能否出席ICAO大會,也是美中外交角力之爭,仍然還有轉折空間,只是如果要持續與北京對抗的情況下,美國有多少意願繼續協助我拓展國際空間則是一大問題。
第三,行政院成立對外經貿談判辦公室,由政務委員鄧振中出任總談判代表,據報載其主要目標是與各國重新訂定投資保障協定。這是將原本在經濟部的經貿談判辦公室大部分員額,提升層級移撥到行政院,並以新南向的東南亞與南亞各國為主要對象。
TPP雖然可能拖延,但東亞RCEP與東北亞日中韓三國FTA則持續推動,東亞經濟整合步伐堅定,台灣應該積極與各國談判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由於兩岸關係停滯,兩岸經貿關係也陷入不明狀態,各國在經貿布局與政治考量下,與我簽訂FTA機會更加複雜與困難。
過去曾有兩岸關係與外交關係何者優先的辯論,我當時指出兩岸政策與外交關係是一體的兩面,但是兩岸關係如果停滯惡化,國際空間必大受侷限。
現在,這樣的辯論則是無意義的,兩岸關係早已是全面性議題,不只是在政治外交與軍事安全層面,兩岸關係影響台灣內部政治變化與兩岸和平穩定,兩岸關係更也在經濟、社會與心理層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蔡政府兩岸關係的思維與政策是政治性,而忽略經濟社會等層面,目前還只是對岸初步限縮觀光客與暫停互動,就已經對台灣社會與經濟產生連動性影響,現在開始出現國際參與、經貿關係的衝擊,後續在外交關係與經濟發展上也會有全面性衝擊。
然而,如果之後蔡英文總統說出九二共識,北京是否就會接受,兩岸從此恢復正常?反觀前述三項事件的發展,可知蔡政府目前對於九二共識的基本迴避態度,並作最壞打算的準備。未來如果情勢變化而真的改變說法,已經相當弱化的兩岸互動基礎,想必還是很難迅速恢復的。

方祖涵/傷人又傷己的歧視玩笑

.方祖涵/傷人又傷己的歧視玩笑
.盛治仁/教育不變革 等著被淘汰
.黃介正/九一一也改變台灣命運
.舒國治/沖繩遊記
.林中斌/南海仲裁將成「歷史腳註」
.劉克襄/遇見100%的小店
.嚴震生/平庸當道









方祖涵/傷人又傷己的歧視玩笑


2016-09-18 04:32 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丹妮.梅瑟斯(Dani Mathers)有許多人認為完美的身材:一百五十七公分,三圍是卅三—廿三—卅一,體重只有四十四公斤。性感的輪廓、纖瘦卻勻稱的體型,配上染成金黃色的頭髮,廿九歲的丹妮正值青春年華,對自己的外型深感自豪。如此的優越感,或多或少來自聚焦在她身上的目光,當然,「二○一五花花公子年度玩伴女郎」的頭銜,更是對她完美體態的官方認證。
丹妮喜歡運動,熱愛小動物,她客串拍了些二線戲劇,可是主要的成就還是在花花公子雜誌與頻道展露身材。為了維持體態,她固定在健身房運動,只不過,這個習慣卻引起意想不到的大麻煩。
七月的一天,丹妮照例在洛杉磯的健身房運動,她順手拍下更衣室看到的景象,那是一位上了年紀婦人的赤裸身軀。她覺得婦人的胖胖體型很礙眼,於是把照片上傳到自己的社群帳戶,還加上覺得有趣的旁白:「如果我得看這個令人難忘的畫面,你也得看。」
身為「花花公子年度玩伴女郎」,丹妮的社群帳戶當然有廣大粉絲關注,得到的強烈迴響卻不是她想要的。很多人對她嘲笑別人身材的做法不以為然,經過媒體報導,批評更是排山倒海而來。丹妮參加的連鎖健身房中止她的會員權利、參與的廣播工作將她革職,洛杉磯警察局更花幾個星期的時間,找到照片裡的老婦人,協助她提出告訴並且求償。
一個不好笑的傷人玩笑,讓丹妮的世界完全崩壞。她變成過街老鼠,失去工作,還需要找律師應對可能的刑事責任,以及天價的民事求償。漂亮女生對這種事情想必很不習慣,她們每回說笑話給身邊的男人,總是得到哄堂的反應,彷彿她們是全宇宙最聰明詼諧的人種,殊不知男性只是經常用眼睛聽笑話而已。丹妮的玩笑踩到「身體羞辱」(Body Shaming)的紅線,此類行為已經被美國社會嚴重鄙棄,長得再美也救不了她。
在進步社會裡,沒有人應該因為長相或身材被取笑,不管男性或是女性都一樣。歐美文化女性持續向平等地位邁進,許多過去被輕視的基本權利,像是同工同酬、對身體的自主性,甚至是不應被嘲諷的尊重,都變成理所當然的標準。如此的演進非常快速,當然因此會出現丹妮之類的事件。趕不上進步列車的人,一不小心就變成社會落後的族群;同樣的笑話五年前可能還無傷大雅,現在卻十惡不赦。
或許大家對改變需要多點耐性,不過,倘若把相同的標準放在亞洲社會,跟歐美相較起來,對女性身體的尊重,還真有天壤之別。台灣從綜藝節目到新聞報導、從社群網站到媒體小編,隨時都會看到輕蔑或是傷人的歧視話語。然而不論社會的集體標準在哪裡,因為不尊重而對別人造成的傷害,卻是完全相同的。受傷的經常是我們的朋友,或是親人;她可能是從此不願上健身房的老太太,或是對身材有永久陰影的荳蔻少女。
我們的身邊有太多對別人身體尖酸刻薄的批評,這一切,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改變。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