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訊息透明化 陸廠復工進度應公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824/web/

◆  聯合報社論/台灣防疫措施的傲慢與偏見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否決陳明通
◆  經濟日報社論/訊息透明化 陸廠復工進度應公布






經濟日報社論/訊息透明化 陸廠復工進度應公布


2020-02-14 02: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新冠肺炎引發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的記者會,對國人說明確診病例、就醫治療與防疫措施,深獲肯定。即時、正確的資訊傳播不但是防疫的根本,也是避免民眾恐慌的重要措施,台灣電子業在大陸生產基地的復工情況,也應該學習衛福部資訊透明的作法。

台灣電子業的經營模式以代工為主,生產重心在中國大陸,此次大陸各地封省、封城造成交通中斷,各省市害怕疫情傳播,對於企業復工也戒慎恐懼,採取核准制;而且,員工回家鄉過完春節,是否願意或順利回到工作崗位也有很大的問題。大陸各地復工情況與防疫成效,將嚴重影響台灣電子業的營收與獲利,甚或牽動產業供應鏈,成為股市投資人普遍關切的重大資訊。

本周一是中國大陸復工日,各地工廠需得到地方政府的核淮才能復工,因此產線能否順利恢復生產是復工前即已得知的訊息;而且,工廠管理階層在復工之前,亦可掌握員工返回崗位的情形。有鑑於許多電子業的產能主要多在大陸,有的甚至在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因此在大陸各地工廠是否復工與整體復工比率,都是影響股市行情及股價變化的訊息,各公司在大陸地區工廠的復工情形,應該發布重大資訊,讓投資人能即時獲悉。

其實,在中國大陸復工前一日,就有國際媒體報導電子代工大廠的復工情形;國內媒體也陸續報導各廠商生產狀況,例如就有報導指出台灣六大電子代工廠受疫情影響,員工返崗難度大增,開工日以原本留守的本地人員為主。整體來說,相關訊息多存在不確定或不一致的現象,甚至有的先報導未獲當地政府許可復工,之後也傳出已獲核准,各方資訊莫衷一是。

不只媒體重視相關訊息,經濟部也著手調查廠商在中國大陸的復工情況與受到疫情影響程度。經濟部的調查對象為在中國投資的台灣製造廠,產業類別包括半導體、面板、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業等,亦包含上、中、下游供應鏈

由於疫情影響整個中國大陸,因而不僅衝擊個別公司,也會衝擊整體產業。例如即有證券分析師將iPhone今年首季出貨量預測下修10%。倘若疫情衝擊印刷電路板(PCB)生產,導致PCB供應受阻,將嚴重損害整個電子產業的營運,蘋果預計3月推出iPhone平價新機的計畫也勢必延後。因此,有關中國大陸復工資訊,投資人不僅在意個別公司,也須了解整個供應鏈的最新狀況

既然如此,目前已在大陸布建生產基地的上市櫃公司,就應該主動對投資人說明復工資訊然而實際狀況是大部分受影響的上市櫃公司並未發布重大資訊,說明產能恢復、應變措施與防疫狀況,使股票市場存在資訊不透明的問題,甚且也有資訊不對稱的不公平狀況,例如外資機構投資人比較有管道掌握相關資訊,一般投資人則相對缺乏資訊。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對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僅要求嚴重減產或部分停工、公司廠房或主要設備出租、或資產質押,對公司營業有影響者,才需要發布重大訊息。實際上電子業普遍認為本次新冠肺炎並未達到證交所規定之程序所稱停工要件,因此不回應大陸工廠復工情況。只有部分公司在意投資人的知情權,主動發布大陸工廠復工情況重大資訊。

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電子業產能衝擊很大,而且仍會持續,包括投資人、證券分析師、主管機關、媒體都十分在意,因而建議相關上市櫃公司能夠引用證交所規定處理程序的最後一款,對上市公司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情事者,主動發布大陸產能復工程度與影響重大訊息,證交所也應督促資訊公平透明,這也是對投資人負責的一種態度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否決陳明通


2020-02-14 00:5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陸配子女能不能來台,最後由衛福部長陳時中(左二)撤回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右一)的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配子女能否來台,蔡政府廿四小時內四度改口。先說「人道考量」,後添加「四條件」,再變成「不准」,令人錯愕。最不可思議的是,這項轉折,竟是由衛福部陳時中公開回收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政策

話說,兩岸政策是陸委會主管事務,而今竟遭到衛福部撤回,這不覺得難堪嗎?不僅如此,光是在陸委會內部,一天就做了三次修正陸委會處長蔡志儒下午兩時宣布後,下午七時由主委陳明通拉高門檻,晚間陸委會再以新聞稿進一步緊縮條件。區區陸配子女政策,陸委會如此一次次自我打臉修正,不僅民眾看了不解,陸委會自己恐怕也都昏頭了吧!

經過這麼一攪,接運武漢台胞的作業,恐怕將步上口罩政策九彎十八拐的後塵,纏成一團無解的亂麻了。最可議的是,要撤回陸委會的決議,大可由蔡總統親自下令,為何假藉陳時中之口發布?陳時中執行防疫工作,有條不紊;但讓他撈過界去談陸配政策,又脫口說出當初沒有選擇我國籍,就應該自己承擔的歧視性政治語言,不怕破壞他率領防疫的英名嗎?

表面上,蔡政府自認這樣的修正是「因應民意」,為了消弭民眾之怒。問題是,這次事件中,誰代表民意、誰代表輿論?一天四轉彎之後,消失的是人道考量,取而代之的是歧視和偏見。也難怪,民眾黨批評這是看報治國」、「看網路測風向」。
疫情須用專業防堵,政府用的卻是猜忌














聯合報社論/台灣防疫措施的傲慢與偏見


2020-02-14 00:5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陸配子女入境政策急轉彎,圖為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入境區的大陸地區配偶入境手續申辦櫃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的全球確診人數已逾六萬人,死亡人數也達一千三百多人,但台灣確診病例仍控制在十八人,低於日、韓、新加坡等鄰近國家。可見,我國的疫情控制確實頗見成效。但在慶幸阻疫有成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一些不符專業與人道的操作;例如,口罩排隊風波仍未止息,閣揆蘇貞昌竟自誇實名制是「全世界唯一最成功」;武漢台胞仍亟待接運返台,政府卻為陸配及其子女之認定爭議多時,延宕了台胞歸期。

我國首批武漢台胞自三日返台後,後續接運事宜即因兩岸缺乏共識卡關,迄今已逾十日。近日政府連續發布所謂陸配子女」的接運條件,一天內四易其詞,從一開始聲稱基於人道親情原則「准許入境」,到後來追加「未成年」、「在大陸無親人照顧」、「父母皆在台」等門檻;到最後,竟又以當初沒有選擇我國籍,就要自己承擔為由,全部收回

此一轉折,竟是因網民對陸配及其子女來台感到不滿,而由蔡總統拍板否決;但最後的決策真有比較高明嗎?

基於醫療人力和檢疫空間的限制,我國當然不可能無限制地接運所有湖北台胞返國,必須有所篩選。事實上,依原先的包機接運計畫,總數也不過在千人左右,不可能誰都上機;根據弱勢優先原則,其實無須對陸配子女作出如此細密之區別。但正是因為蘇揆堅持要「政府對政府」溝通,陸委會才會搞得如此繁複,反而耽誤了接運安排。

當台灣正在爭取世衛組織恢復我觀察員身分之際,蔡政府卻不斷強調要對陸配及其子女採取差別待遇,實是不智之舉
這次全球合力對抗新冠肺炎,為的是維護所有人類的健康;自己國民的健康要顧,並不表示其他國家人民的健康須退居其次。何況,一些陸配子女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並不是因為他們選擇放棄,而是他們還在苦苦等待許可。蔡政府原不需要在此際將這個問題端上枱面,卻為了迎合喧嘩的網民而不智地做了,難道不怕留給各國「歧視」的印象?

且看法國從武漢的第二次撤僑行動,飛機上的二五○人中,只有六十四人是法國公民。其餘人員分別來自卅個國家,包括歐洲的瑞典、捷克,中南美的墨西哥、巴西,非洲的盧安達,高加索的喬治亞等。抵達之後,法國公民留在南部的度假村接受隔離,他國公民則送至軍事基地檢疫這就是法國在疫情蔓延中向世界展現的大愛相形之下,台灣卻把國民當成仇中對抗的籌碼,把陸配當成歧視的對象

台灣一線醫護及防疫人員這次在防疫中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也深受肯定。相形之下,行政部門掌握口罩供需已顯示是失效及無能,政府高層卻仍表現出高度的傲慢,自詡為世界最成功」,除了厚顏,也毫無自知之明。事實上,比較「鑽石公主號」和「寶瓶星號」兩艘郵輪的遭遇,即不難明白我方確實更為幸運。日本的鑽石公主號船上三千六百人有二一八人確診,而寶瓶星號的一千多人卻能全數歡喜下船,主要是鑽石公主號既知有人染病,日本只能封船逐一篩檢;相對而言,寶瓶星號僅抽檢了一二八名旅客,即全部放行。這顯非台灣的醫療水準超越日本,而是純粹運氣更佳

此外,政府有些禁令確實摻有偏見。例如,大陸與港澳居民除極少數例外一律禁止來台,即非理性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就發生不少荒謬的事例。譬如,一名在台灣研究機構任職的大陸學者趁年假到南非旅遊,回程竟因持大陸護照被拒絕入境。又如,一駐台外交官的配偶為陸籍,兩人返國度假,如今卻發生一人回台、另一人無法入境的窘境。

防疫要對抗的是病毒,要保護的是人民的健康。在此過程中,我們不要讓傲慢和偏見蒙蔽了理智和心靈。

【重磅快評】工廠開小門「偷賣」口罩戳破蘇貞昌的大話

◆  【重磅快評】工廠開小門「偷賣」口罩戳破蘇貞昌的大話
◆  【重磅快評】防疫與經濟非零和 不該蹺蹺板兩端爭長短

◆  【即時短評】盧秀燕拒台中州廳中央代管 原來有內幕!
◆  【重磅快評】小明的故事:時中出口氣或明通扛黑鍋?
◆  【重磅快評】民粹防疫,蔡政府已從人道底線撤退
◆  【重磅快評】民主黨初選 亂集團說分明
◆  【重磅快評】解讀蔡英文關鍵字 武漢求救信白寫了
◆  【重磅快評】實名制成功? 請逐日公布口罩徵用分配數字
◆  【重磅快評】千里送藥兩套劇本 兩岸誰比較人道?
◆  【即時短評】救病童!兩岸大搶功 人球沒人管
◆  【重磅快評】解放軍在疫情中操演 意欲何為?
◆  【重磅快評】武漢肺炎若空氣傳染更可怕
◆  【即時短評】警察績效制度還在哈囉?








【重磅快評】工廠開小門「偷賣」口罩戳破蘇貞昌的大話


2020-02-14 17:37 聯合報 /   主筆室
經濟部表示,口罩禁止出口將延長到4月底,政府徵用口罩也會同步延長到4月底,目前徵用家數達66家,圖為口罩生產廠。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宛諭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11日到中華郵政公司視察,避談民間口罩之亂,反而大大宣揚口罩實名制的「政績」,說台灣是全世界唯一做成功的國家,事後傳出三重一家口罩工廠以一片五元的「公訂價」賣給鄰居被檢調搜索,更有部分口罩廠商抱怨未被政府徵用,又不敢賣口罩;如果政府連徵用口罩廠商這檔事都做不好,還能說是我們是全球第一嗎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民眾搶購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口罩一片難求,蔡政府宣布口罩禁止出口後並徵用口罩廠商,口罩的「公訂價」從一片八元、六元降到五元,口罩實名制上路後,通路也由超商轉至健保藥局,雖然七天限購兩片根本不敷所需,但蘇貞昌猶洋洋得意於口罩實名制實施成功,沒想到三重一家口罩工廠開小門「偷賣」口罩竟戳破了蘇院長的大話。

新北市三重這家間口罩工廠未在政府徵用之列,因被檢舉對外販售口罩而遭檢調上門搜索,檢調初步調查,工廠有政府許可製造的證書,但生產線未被政府徵用,業者涉嫌「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檢調在廠內查扣九十一萬片醫療口罩及十四萬片一般口罩,並約談負責人,全案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和刑法意圖抬高民生必需品罪偵辦

檢調辦這個案子辦出了許多問號,首先,這家工廠未在徵用之列,難道就不能生產原本就許可製造的口罩嗎?現在市面不是很缺口罩嗎?政府不是應該鼓勵業者多多生產嗎?難道未被徵用竟成了業者的原罪?經濟部在三重口罩工廠被搜索後,馬上擴大徵用廠商的家數,原本只徵用二十九家,剩下三十七家也在昨天晚間全部發出徵用書,這舉動不就證明原本的徵用規模不符需求嗎?  

第二個問題是,三重口罩工廠在政府祭出徵用令之後還有沒有再生產口罩未得而知,但肯定業者是有在賣口罩才會被檢舉,檢調現在要辦業者「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但這是很奇怪的邏輯,一來,業者就是擔心原先庫存會被指為「囤積居奇」,才會開小門賣鄰居,而且還每人限購兩百個,這可比政府大方多了,也算幫忙政府解決部分口罩荒,怎麼會被指為「囤積居奇」呢?坦白說,政府這次徵用令來得急,業者即使想囤積居奇,恐怕也來不及了。

再者,業者「偷賣」口罩,但一片口罩賣五元,和政府的「公訂價」是同一個價錢,又怎能說業者哄抬物價?如果硬要說業者哄抬物價,怎麼不賣二元、三元?那民眾不是也要問問政府為何不賣二元、三元?五元是政府公訂價,業者又哄抬了什麼?如果要說哄抬物價,那政府之前還賣過一片六元、八元過呢。        

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政府徵用令把業者搞得雞飛狗跳,政府一開始沒把中小型的口罩廠商放在眼裡,不徵用他們的口罩,又不准他們賣,如果不是三重這家小工廠被檢舉查獲,廠商們的心聲根本無人理會,政府還說徵用延長至四月底,真不知還有多少業者會吃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官司?還是說政府就是打算等到業者經營不下去時再來對他們紓困












【重磅快評】防疫與經濟非零和 不該蹺蹺板兩端爭長短


2020-02-14 10:15 聯合報 /   主筆室
大陸武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一夜之間大爆發,一名感染婦女12日被送到武漢運動中心改成的臨時醫院。 圖/新華社


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經濟至鉅。主導防疫的大陸中央衛健委,根據連十天確診人數下滑、治癒例增加等數據,釋出新冠肺炎疫情已達高原期,預期將逐漸緩解,四月下旬疫情可望結束;因而局部放寬封城措施,希望蹺蹺板能往拚經濟這端傾斜,讓經濟活動喘口氣。

衛健委釋出的訊息雖有數據支撐,也有公衛專家背書,但仍遭不小質疑,認為衛健委不無奉令放消息之嫌;尤其昨天湖北省暴增近一萬五千確診病例,呼了衛健委大巴掌。疫情能趨緩當然是好事,但此刻的態勢,防疫的強度沒有放鬆的空間。

眼前大陸的防疫挑戰還真多。先是復工,散在各地的農民工返回城市、工廠,數以億計的人流,是病毒最大的載具;常態上病毒在自然環境的搬移能力很弱,但搭上現代運輸工具,一天即可從東北到西南,如此防不勝防的移動,讓尚未淪陷的「處女地」瞬間被病毒吞噬。

再者,新冠肺炎爆發之初由於大陸刻意隱瞞疫情,被認為爆發源頭的武漢水產批發市場的現場早已破壞,因而病毒傳播鏈無法還原、重建;現況還不確定最上游源頭是不是免疫力超強的蝙蝠,理論上蝙蝠不會直接傳給人類,須經中間宿主轉一手傳人,連蝙蝠的角色都不確定,中間宿主就更不清楚了,大家隨意猜,蛇、穿山甲…都點名了。無法確認中間宿主,連帶無法研議防疫對策

另一是大陸迄今不好講的醫療水平問題台灣對疑似病例是採咽喉拭子檢測核酸,準確度很高,若連續兩次都呈陰性反應,就排除為疑似患者;大陸檢測準確率據說才四成,北京一疑似病例病徵很明顯,但檢測結果都呈陰性,醫師不相信,堅持繼續檢下去,一直到第六次終於有陽性反應才收治入院;問題是這一番折騰,疑似患者已惡化為重症。

無症狀、反應輕微的染病者是一直存在的防疫缺口,只覺得疲勞、倦怠,但沒發燒,不曾有上醫院的念頭,自然不會防堵患者可能已在傳播病毒;這問題也存在於台灣,還好台灣的防疫網繃得夠緊。

防疫、經濟都重要,不該是零和關係,在蹺蹺板兩端爭長短。

酷經濟/疫情恐慌淡去 經濟回春就現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824/web/

◆  從李文亮談言論自由
◆  抵用券先救開發票的商家
◆  紓困撒錢只是舉債
◆  「隔離」後未確診 政府應補償
◆  新冠病毒致死率 不比搶奪、自私高
◆  盼兩岸放下政治攜手防疫
◆  防疫當籌碼 壞兩岸互信
◆  莫慌!以科學看陸疫情
◆  漫畫/築高牆拒同胞?
◆  酷經濟/疫情恐慌淡去 經濟回春就現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疫情恐慌淡去 經濟回春就現


2020-02-13 23:57 聯合報 /   林建甫
有逾半數的機構認為大陸第1季GDP增速將破5。 (新華社資料照)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肆虐,累計全球已超過六萬件確診病例,死亡人數也突破民國92年(二○○三年)SARS的死亡人數。世界經濟未來會如何發展?

過去人類歷史可參照的經驗並不多,以SARS經驗來看,全球經濟成長僅下跌零點一個百分點,疫情對全球總體經濟影響,大約在兩季後就淡去。

但由於當時中國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如今,中國的GDP占比已升至十八%全球約有廿%中間產品源自大陸,多種商品產業供應鏈都面臨考驗,所以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負面衝擊可能遠大於當時。

但各國以最嚴厲措施圍堵,試圖避免演變成全球大流行。中國延長春節假期措施結束,全國更進一步啟動封城、封閉式管理等方式,嚴控擴散。各國也加強限制中國航班及人員檢疫措施,防疫得宜下,除日本的公主郵輪、香港有小部分社區感染,其他地區未再有災情。

預測機構大砍中國首季GDP。例如,經濟學人智庫EIU便預期:中國旅遊、製造業,將大受疫情影響,全年GDP成長率,由先前預估的五點九%,下修至四點九%至五點四%區間。摩根大通(JP Morgan)則將中國首季預測值,從先前六點三%,大砍至一%。

的確,中國消費及生產活動第一季急凍,但第二季可望逐漸恢復。亞洲國家上半年受衝擊程度,將遠大於美歐國家。

再者,觀光收入占GDP比重較高國家,衝擊程度也相對較大,特別是新加坡、泰國等。此次疫情對台灣經濟有負面衝擊,但全年下滑幅度有限。基於中國及全球需求上半年放緩,即便OPEC等主要產油國擬延長減產協議,國際油價仍將走低,從而壓抑包括美國在內通膨走勢,聯準會可能提前於六月宣布降息

由於死亡只集中在武漢及解藥可望出現,目前股市已顯露樂觀,美股、歐股及陸股,都紛紛交出不錯成績單;這就是市場也已嗅到疫情不會再惡化訊息,甚至已看到未來大陸急需重建經濟的內需市場,因此原物料交易市場開始普遍看好。

如果病毒不再有突變,恐慌情緒應該逐漸消失。經濟遭遇亂流過後,將逐步恢復消費及生產活動。不過投資人仍要小心為要。












從李文亮談言論自由


2020-02-14 00:33 聯合報 /   顧正禧/研究生(高雄市)
李文亮去世後,生前工作過的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門診樓門口,擺放著他的黑白照片和祭奠鮮花。 (中新社)


新冠病毒中國吹哨者李文亮醫師逝世,他的死帶給中國大眾震撼,也激起人民對中國政府的不滿。

我使用微信四年了,這一波疫情帶來影響及李文亮離世,是我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批評中國政府的言論。紐時中文版引述一微博用戶:「我們交出權利換來的被保護…何種程度的保護,我們積年累月的政治冷漠會把我們推向哪裡?」是的,政治冷漠就是對政治四不」:不聽、不看、不想、不言當你交出四不,你也等同放棄自己的自由

國家一舉一動都與民眾生活有關,這也是為什麼需要言論自由。因為言論自由,建立在具有批判性的眼睛、擁有吸收多元資訊的耳朵、富有思考的自由。換句話說,言論自由是民主的出口,也是政府進步的入口—它賦予人民說話勇氣,也是使政府認錯的來源。

然而,我們有好好利用言論自由?前陣子,韓國女星雪莉自殺造成社會轟動,她自殺主因就是網路霸凌。網路是個資訊發達,且人們可各說各話的平台,它的自由風氣很多人為之瘋狂,也因為不用為發言或意見負責,所以可大放厥辭。這股風氣無形中成為對民主傷害的雙面刃,因為自此酸民不懂得尊重民主

過度言論自由結果,形成四不現象:不能包容多元意見的耳朵、一雙看戲的眼睛、一個被動吸取資訊的頭腦、一張情緒性的嘴巴。假新聞在網路上到處被散播,成為政治手段。偏離民主的核心思維,因為自由是有界限的,它雖然代表自由,但也需承擔責任。如果言論繼續肆無忌憚,此時,民主不是在沉默中滅亡,它是在人民的喧鬧中被沉默。












抵用券先救開發票的商家


2020-02-14 00:30 聯合報 /   鐘重發/退休教師(彰縣北斗)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觀光業,行政院預計將發放「夜市餐廳商圈抵用券」,士林夜市業者普遍不認為抵用券有幫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民生消費與經濟,政府擬發「振興抵用券」振興經濟;消息一出,相信商家多將之視為續命仙丹。只是振興抵用券初期僅有廿億元,如何達到效用極大化是很重要的;相較民國98年(二○○九年)每人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政策,實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抵用券經費來自稅收,使用抵用券應限定有立案的行業,給開發票的商家,政府應鼓勵商家立案繳稅以促進國內經濟正常化,而不是把錢丟到夜市、路邊攤和不納稅商家
以有限資源救助合法經營、開立發票的商家渡過難關,如此商家才會配合政府繳稅。如此做法,不是更好嗎!













紓困撒錢只是舉債


2020-02-14 00:28 聯合報 /   魏世昌/工程師(宜蘭市)
新冠肺炎衝擊產業及經濟,加上年節剛過,傳統市場也顯得冷清,政府擬在疫情結束後發「振興抵用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衝擊產業及經濟,加上年節剛過,傳統市場也顯得冷清,行政院會昨拍板紓困方案,擬在疫情結束後發放振興抵用券,刺激消費。

不管夜市抵用券也好,振興抵用券也罷,都是企圖透過擴張性財政政策,盼能降低消費緊縮狀況

問題是抵用券看似刺激國內消費,但長期來看,跟信用卡一樣是一種預約消費模式,也就是說,為了抵用券金額(去年夜市抵用券約花六億元經費,振興抵用券可能達廿億元),全國舉債

再者,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不是台灣獨有,在這種「換湯不換藥」政策下,對整體經濟環境不會有具體及本質上的改善。抵用券似乎只是一種安撫民心方式國內消費委靡不振根本因素,在於國人薪資呈現負成長,物價只漲不跌,導致民眾實質購買力下降唯有改善台灣薪資結構、提升薪資水平,全面提高民眾薪資所得要求企業及工廠分配盈餘給員工),才可達到刺激消費動能、擴大內需,而非以撤錢政策來挽救觀光及消費










「隔離」後未確診 政府應補償


2020-02-14 00:26 聯合報 /   傅延文/航空業(台北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有疑似接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者要居家隔離14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各國無不嚴陣以待。台灣防疫措施,至今受到國人信任和支持,但這背後,對於特定人種、族群、國籍、區域、身分等,社會上卻隱隱出現越來越明顯針對性態度」。

平時看起來再怎麼健康的人,走在路上、坐在車上、飛機裡,都有被接觸到風險。只要符合一些簡單條件,依傳染病防治法就直接被認定需「隔離」十四天。這樣的隔離似乎已不單單只是安全及保護,更已被看作是種「懲罰」,只怕最後演變成沒人願意承認,或被動性承認。筆者建議,不論身分,只要符合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要件者,當最後沒有確診時,政府應予以金錢上補償,用以鼓勵人們共同抵抗疫情,以及隔離期間的付出。

新冠病毒是全民公敵,政府面對疫情時要保障人性尊嚴維持人際信任和尊重










新冠病毒致死率 不比搶奪、自私高


2020-02-14 00:20 聯合報 /   陳家如/兒科醫師(桃園市)
全台各地口罩缺貨,政府緊急採實名制販售管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新聞報導,醫院庫房裡的口罩被偷光,各處設的洗手液、乾洗手也被民眾偷裝帶回家。防疫是一場戰爭,前線醫護失去最寶貴的基礎防備,面臨口沫與噴血的感染環境,如同失去盾牌。

好比十字路口,四個方向都有車輛想通過。有秩序的人會依照法治禮讓,等待紅燈轉綠燈。如果是搶時間的救護車,則優先通過,再怎麼趕時間的車輛也會停下來等待;因為我們不知道,有一天自己家人會不會成為救護車上亟需醫治的病患。

現在資源有限,口罩應禮讓給最有需求的醫護人員,讓口罩如同讓路。因為醫護人員可能是我們最親愛的家人,而他們第一線面臨感染病人,手無寸鐵;也因為大部分感染病毒的人們,症狀輕微且終將痊癒,最該擔心的是不幸轉成肺炎重症的病人,需要寶貴的醫療資源救命!資源包含充足的醫療設備、珍貴的專業醫療人員之照顧。

新冠病毒致死率,並沒有那隻名為無知與自私的病毒要高。病毒有一天會被消滅與清除,真正會蔓延與傳染的,是大家的搶奪與自私

十七年前,和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病逝,是SARS戰役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護理人員。而殉職的林重威醫師一開始曾透過隔離病房的玻璃向爸媽揮手,還寫出:「爸爸!別擔心,我有喝果汁,哈哈。」他才廿八歲,美麗的未婚妻在病房外探視時,他還可以寫出女友的名字及「I LOVE YOU」,幾天後他也過世了。

第一線守護人民健康安全的醫生與護理人員,是別人的媽媽、爸爸,亦是人子也。人如果沒有學到教訓,悲劇將會重演。爆發SARS時,是誰用生命保護台灣?又是誰將醫護人員的生命視為糞土?

有一天,也許是你或我、還是最愛的家人,都有可能躺在救護車上,心急如焚等待醫療救援。有時間的人民讓時間、有心量的人們會讓路、有福氣有健康的民眾會讓口罩。












盼兩岸放下政治攜手防疫


2020-02-14 00:13 聯合報 /   王伯元/創投業者(台北市)
當疾病歧視影響防疫,種族歧視又增加全球防疫難度、形成對立時,更值得你我內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疫情持續肆虐,尤其中國大陸境內,已有八十多城市封城。台港澳三地及鄰近的日韓泰星等國,因地緣及人流關係,成為疫情擴散首衝之地,各國全力防範病毒入侵。

在病毒蔓延之際,兩岸政治口水戰並未停歇,更在武漢封城後達到高峰。

再加上,台灣受一中拖累,屢屢被歸為疫區,造成國人被他國拒絕入境,使得仇中情緒日漸高漲。

病毒是一時的,疫情過後,所有人事物終將回歸正常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事,都會為未來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撕裂人民情感造成的創傷,日後是很難彌補的。兩岸原先經貿關係就非常緊密,交流頻繁,不但每年貿易順差近八百億美元,且有許多台灣人正在中國大陸打拚。

面對中國大陸疫情,台灣受威脅程度居全球之冠。然而台灣醫療進步,公衛水準更得到各國肯定,防疫經驗及能力足堪對岸借鏡。如果兩岸願意捐棄成見,先將政治擺一旁,攜手共同防疫,將會是造福全球人類的佳話一則,也會是兩岸關係緩解的最好契機。遺憾的是,防疫當前,兩岸政府依舊在外交戰場上互打口水戰,兩邊民眾也因各種報導及網路嗆聲,累積了史無前例的敵意及戾氣。這樣發展下去,對中對台都不是好現象。

事實上,新冠肺炎肆虐,已對華人形象產生不少的負面影響。

不少國家排華,不但日、韓、菲等地不歡迎華人觀光客入境,美、加、英、法、義等國也傳出歧視華人事件甚至是亞裔臉孔(無論中、韓、日、台、東南亞),也遭受異樣眼光這種由防進而防種族的風暴,台灣不可能倖免

以我們的醫療技術及對抗SARS經驗,台灣有足夠能力協助中國大陸防止疫情擴散,行有餘力更可提供醫療資源救助病患,展現人道關懷。希望主政者能展現心胸氣度,讓台灣人厚道的優點發揚於世。當然,也希望對岸能以疫情為重,人道為先,支持台灣加入世衛組織,為疫情貢獻所長。兩岸先放下政治考量,共同解決當前問題。

未來我們要面臨的疾病、天災及糧荒,將更勝於以往,只有靠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善念及超越國界、政治合作,才可能度過難關。期待兩邊的主政者都能秉持超越政治的高度及格局,主動釋放善意,共同合作防治疫情,這才是全體華人,甚至整個地球村最大的福祉。











防疫當籌碼 壞兩岸互信


2020-02-14 00:10 聯合報 /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湖北省台辦重申湖北台胞要求台灣讓他們儘快回家。圖為第一架武漢包機抵達桃園機場,工作人員都全副武裝地穿戴防護衣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屢傳新冠肺炎病患「偽陰性」,檢測好幾次才確診,防疫人員說病毒太「狡猾」了。新冠病毒沒有心沒有腦,如何才有人類的狡猾壞心思呢

目前病患以RT-PCR技術作確診,口鼻分泌物檢體須有足量病毒才能測出,量少常會呈陰性反應,因而須隔段時間,再作檢測。病毒並不狡猾,只是防疫人員使用的診斷試劑,其敏感度有待提升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稱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有八十二%為輕症,甚至有無症狀感染者,表示該病毒毒力或病原性不強,並說其和流感一樣,或可在人際間成為季節性或周期性流行病該病毒能永續生存,說狡猾還不如說它有智慧

疫情肆虐中國,台灣執政黨似乎又撿到政治籌碼;批評中國隱瞞疫情,管控不當,醜化對岸,嚇唬國人;又指責中國政治介入,干涉台灣加入WHO或參與WHA會議等。政府怎不想想,還有數百數千台商,至今仍困在疫區呢?官方和民間團體應積極和中國交涉,派出自願醫療團隊,提供醫療用品,主動協助防疫工作,保障滯留當地台商的健康,或協助他們返台,才是有為的政府

中國醫療物資告急,有百姓基於人溺己溺,提供口罩等醫療用品,行政院蘇院長竟表示「自救才能救人」,禁止口罩出口,卻引起國內口罩、酒精,甚至衛生紙搶購之亂。排隊兩小時,才能買到十元兩個口罩,有多少人有時間去排隊買口罩?蘇院長卻大言不慚,稱此為全世界最好的實名制口罩販售法,真無言以對。

醫師出身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訪問中國,在會議大堂上高喊「兩岸一家親」,現在對岸有疫情發生,柯市長卻噤聲,也沒有雪中送炭的作為。日前某醫師團體抗議用包機接回所有滯留湖北疫區的台商和其眷屬,有特別需要的人優先,病患不能上機云云,衛福部陳部長也附和:「救人,不能把船弄沉」、「沒有國籍陸配親屬不能來台」,兩岸會不會發生像馬奎斯巨著愛在瘟疫蔓延時的家庭倫理悲劇呢

防疫人員N次檢測不到病患體內病毒,說它狡猾;台商已N天等不到政府包機來接,政府政治考量,難道就不狡猾?狡猾的新冠病毒,遲早會被科學家研發的藥物、疫苗克制;但趁瘟疫蔓延時,獲取政治利益的人們,其狡猾行徑已嚴重破壞兩岸互信,禍害無窮












莫慌!以科學看陸疫情


2020-02-14 00:07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病例突增逾萬例,引發質疑。 (中新社)


中國大陸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十三日突增一萬多例,引發質疑。其實這並非疫情急轉直下,也非被隱匿的病例爆發出來,而是湖北省更改了病例定義

大陸疾控中心在十三日修訂病例定義將新冠肺炎病例分為確診病例(有臨床症狀且檢驗陽性)、疑似病例(臨床症狀吻合但未檢驗確認)與陽性檢測(無症狀但檢驗陽性);先前未將無症狀感染者獨立出來,遭紐時質疑此舉將減少確診病例數,有造假嫌疑。其實無症狀感染者數目很少,而且也列表統計,根本影響不了大局。

湖北省是在上述定義外,另立一項臨床診斷病例,也就是雖還沒做檢驗,或者檢驗陰性,只要有旅遊史或接觸史,且臨床症狀加上電腦斷層影像,符合新冠肺炎表現,便跟確診病例列在一起(但括號附註),原因是新冠病毒檢驗敏感度不夠好,常有偽陰性,也就是檢驗以為未感染,實際上已經感染,因此借助臨床表現來早日診斷

實際上,這是放寬病例定義,與粉飾疫情兩回事。何以台灣的極可能案例,必須兩次檢驗陰性才解除隔離?就因新冠病毒使用的RT-PCR,可能有偽陰性。比較台灣病例標準可知,對岸多了白血球正常或淋巴球下降一項臨床條件篩選範圍更廣

如扣掉臨床診斷案例,那麼湖北與湖北以外確診案例,依然呈下降趨勢。經濟學人最近刊載,台灣學者兩周前用化學模型推估的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因該模型精準預測大陸新增案例,將在二月上旬達到高峰,接下來將循鐘型曲線在三月前歸零。

這狀況顯示,武漢封城與後續各省謹慎因應,對於防堵疫情起了功效。隔離是最老最笨,卻也是最可靠的手段。台灣何以目前仍無真正社區感染?同樣也因隔離產生作用

有人說新冠病毒可能產生氣霧式空氣傳染,若果如此,台灣的疫情規模早就非同小可。先前新英格蘭期刊登載的無症狀傳染病,後來證明其實有症狀,只是沒問仔細;當年SARS也有新加坡研究指出,十三%屬無症狀,然而因為病毒數量低,並無傳染力。總之,做好飛沫傳染的預防,就能有效防杜新冠肺炎。

防疫須以科學為根據,切莫因為反中就蔑視對岸防疫數據,更毋須認為只要台商或陸配子女返台,台灣就會淪陷,其實第一架武漢包機證明感染率只有兩百分之一。

台灣防疫能有初步成效,可能跟台灣人在SARS之後勤戴口罩有關,彰化夫妻那兩例早在確診前就因咳嗽而自主戴上口罩,減少了病毒散播。台灣有民代謾罵戴口罩的地方首長,根本搞錯方向,只要有一點呼吸道症狀就應戴口罩當口罩不足時,應留給醫療人員然而產量充裕以後,應鼓勵民眾多戴口罩,以避免潛伏期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