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訊息透明化 陸廠復工進度應公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824/web/

◆  聯合報社論/台灣防疫措施的傲慢與偏見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否決陳明通
◆  經濟日報社論/訊息透明化 陸廠復工進度應公布






經濟日報社論/訊息透明化 陸廠復工進度應公布


2020-02-14 02: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新冠肺炎引發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的記者會,對國人說明確診病例、就醫治療與防疫措施,深獲肯定。即時、正確的資訊傳播不但是防疫的根本,也是避免民眾恐慌的重要措施,台灣電子業在大陸生產基地的復工情況,也應該學習衛福部資訊透明的作法。

台灣電子業的經營模式以代工為主,生產重心在中國大陸,此次大陸各地封省、封城造成交通中斷,各省市害怕疫情傳播,對於企業復工也戒慎恐懼,採取核准制;而且,員工回家鄉過完春節,是否願意或順利回到工作崗位也有很大的問題。大陸各地復工情況與防疫成效,將嚴重影響台灣電子業的營收與獲利,甚或牽動產業供應鏈,成為股市投資人普遍關切的重大資訊。

本周一是中國大陸復工日,各地工廠需得到地方政府的核淮才能復工,因此產線能否順利恢復生產是復工前即已得知的訊息;而且,工廠管理階層在復工之前,亦可掌握員工返回崗位的情形。有鑑於許多電子業的產能主要多在大陸,有的甚至在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因此在大陸各地工廠是否復工與整體復工比率,都是影響股市行情及股價變化的訊息,各公司在大陸地區工廠的復工情形,應該發布重大資訊,讓投資人能即時獲悉。

其實,在中國大陸復工前一日,就有國際媒體報導電子代工大廠的復工情形;國內媒體也陸續報導各廠商生產狀況,例如就有報導指出台灣六大電子代工廠受疫情影響,員工返崗難度大增,開工日以原本留守的本地人員為主。整體來說,相關訊息多存在不確定或不一致的現象,甚至有的先報導未獲當地政府許可復工,之後也傳出已獲核准,各方資訊莫衷一是。

不只媒體重視相關訊息,經濟部也著手調查廠商在中國大陸的復工情況與受到疫情影響程度。經濟部的調查對象為在中國投資的台灣製造廠,產業類別包括半導體、面板、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業等,亦包含上、中、下游供應鏈

由於疫情影響整個中國大陸,因而不僅衝擊個別公司,也會衝擊整體產業。例如即有證券分析師將iPhone今年首季出貨量預測下修10%。倘若疫情衝擊印刷電路板(PCB)生產,導致PCB供應受阻,將嚴重損害整個電子產業的營運,蘋果預計3月推出iPhone平價新機的計畫也勢必延後。因此,有關中國大陸復工資訊,投資人不僅在意個別公司,也須了解整個供應鏈的最新狀況

既然如此,目前已在大陸布建生產基地的上市櫃公司,就應該主動對投資人說明復工資訊然而實際狀況是大部分受影響的上市櫃公司並未發布重大資訊,說明產能恢復、應變措施與防疫狀況,使股票市場存在資訊不透明的問題,甚且也有資訊不對稱的不公平狀況,例如外資機構投資人比較有管道掌握相關資訊,一般投資人則相對缺乏資訊。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對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僅要求嚴重減產或部分停工、公司廠房或主要設備出租、或資產質押,對公司營業有影響者,才需要發布重大訊息。實際上電子業普遍認為本次新冠肺炎並未達到證交所規定之程序所稱停工要件,因此不回應大陸工廠復工情況。只有部分公司在意投資人的知情權,主動發布大陸工廠復工情況重大資訊。

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電子業產能衝擊很大,而且仍會持續,包括投資人、證券分析師、主管機關、媒體都十分在意,因而建議相關上市櫃公司能夠引用證交所規定處理程序的最後一款,對上市公司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情事者,主動發布大陸產能復工程度與影響重大訊息,證交所也應督促資訊公平透明,這也是對投資人負責的一種態度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否決陳明通


2020-02-14 00:5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陸配子女能不能來台,最後由衛福部長陳時中(左二)撤回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右一)的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配子女能否來台,蔡政府廿四小時內四度改口。先說「人道考量」,後添加「四條件」,再變成「不准」,令人錯愕。最不可思議的是,這項轉折,竟是由衛福部陳時中公開回收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政策

話說,兩岸政策是陸委會主管事務,而今竟遭到衛福部撤回,這不覺得難堪嗎?不僅如此,光是在陸委會內部,一天就做了三次修正陸委會處長蔡志儒下午兩時宣布後,下午七時由主委陳明通拉高門檻,晚間陸委會再以新聞稿進一步緊縮條件。區區陸配子女政策,陸委會如此一次次自我打臉修正,不僅民眾看了不解,陸委會自己恐怕也都昏頭了吧!

經過這麼一攪,接運武漢台胞的作業,恐怕將步上口罩政策九彎十八拐的後塵,纏成一團無解的亂麻了。最可議的是,要撤回陸委會的決議,大可由蔡總統親自下令,為何假藉陳時中之口發布?陳時中執行防疫工作,有條不紊;但讓他撈過界去談陸配政策,又脫口說出當初沒有選擇我國籍,就應該自己承擔的歧視性政治語言,不怕破壞他率領防疫的英名嗎?

表面上,蔡政府自認這樣的修正是「因應民意」,為了消弭民眾之怒。問題是,這次事件中,誰代表民意、誰代表輿論?一天四轉彎之後,消失的是人道考量,取而代之的是歧視和偏見。也難怪,民眾黨批評這是看報治國」、「看網路測風向」。
疫情須用專業防堵,政府用的卻是猜忌














聯合報社論/台灣防疫措施的傲慢與偏見


2020-02-14 00:5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陸配子女入境政策急轉彎,圖為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入境區的大陸地區配偶入境手續申辦櫃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的全球確診人數已逾六萬人,死亡人數也達一千三百多人,但台灣確診病例仍控制在十八人,低於日、韓、新加坡等鄰近國家。可見,我國的疫情控制確實頗見成效。但在慶幸阻疫有成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一些不符專業與人道的操作;例如,口罩排隊風波仍未止息,閣揆蘇貞昌竟自誇實名制是「全世界唯一最成功」;武漢台胞仍亟待接運返台,政府卻為陸配及其子女之認定爭議多時,延宕了台胞歸期。

我國首批武漢台胞自三日返台後,後續接運事宜即因兩岸缺乏共識卡關,迄今已逾十日。近日政府連續發布所謂陸配子女」的接運條件,一天內四易其詞,從一開始聲稱基於人道親情原則「准許入境」,到後來追加「未成年」、「在大陸無親人照顧」、「父母皆在台」等門檻;到最後,竟又以當初沒有選擇我國籍,就要自己承擔為由,全部收回

此一轉折,竟是因網民對陸配及其子女來台感到不滿,而由蔡總統拍板否決;但最後的決策真有比較高明嗎?

基於醫療人力和檢疫空間的限制,我國當然不可能無限制地接運所有湖北台胞返國,必須有所篩選。事實上,依原先的包機接運計畫,總數也不過在千人左右,不可能誰都上機;根據弱勢優先原則,其實無須對陸配子女作出如此細密之區別。但正是因為蘇揆堅持要「政府對政府」溝通,陸委會才會搞得如此繁複,反而耽誤了接運安排。

當台灣正在爭取世衛組織恢復我觀察員身分之際,蔡政府卻不斷強調要對陸配及其子女採取差別待遇,實是不智之舉
這次全球合力對抗新冠肺炎,為的是維護所有人類的健康;自己國民的健康要顧,並不表示其他國家人民的健康須退居其次。何況,一些陸配子女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並不是因為他們選擇放棄,而是他們還在苦苦等待許可。蔡政府原不需要在此際將這個問題端上枱面,卻為了迎合喧嘩的網民而不智地做了,難道不怕留給各國「歧視」的印象?

且看法國從武漢的第二次撤僑行動,飛機上的二五○人中,只有六十四人是法國公民。其餘人員分別來自卅個國家,包括歐洲的瑞典、捷克,中南美的墨西哥、巴西,非洲的盧安達,高加索的喬治亞等。抵達之後,法國公民留在南部的度假村接受隔離,他國公民則送至軍事基地檢疫這就是法國在疫情蔓延中向世界展現的大愛相形之下,台灣卻把國民當成仇中對抗的籌碼,把陸配當成歧視的對象

台灣一線醫護及防疫人員這次在防疫中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也深受肯定。相形之下,行政部門掌握口罩供需已顯示是失效及無能,政府高層卻仍表現出高度的傲慢,自詡為世界最成功」,除了厚顏,也毫無自知之明。事實上,比較「鑽石公主號」和「寶瓶星號」兩艘郵輪的遭遇,即不難明白我方確實更為幸運。日本的鑽石公主號船上三千六百人有二一八人確診,而寶瓶星號的一千多人卻能全數歡喜下船,主要是鑽石公主號既知有人染病,日本只能封船逐一篩檢;相對而言,寶瓶星號僅抽檢了一二八名旅客,即全部放行。這顯非台灣的醫療水準超越日本,而是純粹運氣更佳

此外,政府有些禁令確實摻有偏見。例如,大陸與港澳居民除極少數例外一律禁止來台,即非理性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就發生不少荒謬的事例。譬如,一名在台灣研究機構任職的大陸學者趁年假到南非旅遊,回程竟因持大陸護照被拒絕入境。又如,一駐台外交官的配偶為陸籍,兩人返國度假,如今卻發生一人回台、另一人無法入境的窘境。

防疫要對抗的是病毒,要保護的是人民的健康。在此過程中,我們不要讓傲慢和偏見蒙蔽了理智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