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經濟/新政府需要甚麼樣的產業政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改走「裝飾主義」台獨?
.聯合報黑白集.科學歸科學,錢歸錢
.聯合報黑白集.新政府需要甚麼樣的產業政策?







經濟/新政府需要甚麼樣的產業政策?


2016-02-23 01: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即將展開產業之旅,聽取產業的心聲,並規劃出台灣產業發展方向,讓蔡總統選前提出的五大核心產業,面貌更加完整。近日來媒體也開始猜財經部會首長人選,評估重點都在於哪些人和準總統的關係如何;沒人關切這些人的財經或產業主張,是否合乎我國當前或執政黨特質之需,這種狀況和先進歐美國家有極大的差異。
其實,在這次選戰中,主要政黨對產業政策都著墨不多。蔡英文的產業主張,除了提出「改善企業利潤」與「提高勞工薪資」以外,就是要發展「綠能」、「亞洲矽谷」、「生技」、「國防」與「智慧機械產業」五大核心產業,而創造財富後要合理分配,由全民共享。
「創造財富、全民共享」大家都贊同,問題在於要做到何種程度。例如,土地要「漲價歸公」-是要百分百歸公,還是固定比例歸公,或者以累進比例方式歸公,不同政黨有不同主張。國民黨失去政權,可能和歸公程度過低,中下階層民眾不滿有某種關係。因此,「創造財富」後「讓全民共享」只是方向或口號,難以評論其優劣。
要發展「綠能」、「亞洲矽谷」、「生技」、「國防」與「智慧機械產業」五大核心產業就比較具體,具體表述了新政府的產業發展方向,公共資源會挹注在發展這些產業的方案上,產生實質影響。因此,值得我們關注和討論。
然而,「亞洲矽谷」和四種產業放在一起有些奇怪。嚴格說來,亞洲矽谷是對台灣未來產業形象之預期,希望台灣在亞洲能成為類似美國矽谷的地方,也就是充滿高科技及創新的企業,並以半導體為核心。這個目標其實和台灣過去的產業發展藍圖類似,沒有特別獨特之處。但是,要發展綠能、生技、國防與智慧機械產業,就比較值得注意,因為認真執行的話,將會耗用大量政府資源,對其他產業產生排擠效果。
坦白說,台灣在產業發展幾十年後,若還是以「選擇產業」,做為政策方向的作法,進步實在有限,是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以「產業別」做為資源投入的判準,具有高度的風險,因為,就算大體上有前景的產業,還是有很多不具前景的企業在裡面;不太被看好的產業,也會有相當富潛力的企業存續其中;更有愈來愈多的企業多角化經營而難以歸類,但前景卻一片看好。如果政府將資源投注於「有前景的產業」,極可能犧牲掉「沒有前景的產業」裡面的「績優股」。茲舉一例:「精密器械」產業看起來應該是高科技產業吧?但是台灣「精密器械」產業卻是在20多個中分類產業中,資本密集度幾乎最低的;也就是說,它可能是台灣所有中分類產業中,最不高科技,或附加價值最低的。
怎麼會這樣?「精密」居然代表了「低質」?可能是台灣屬於「精密器械」產業範圍中的企業,多半只生產歸屬在這個產業中附加價值很低的產品,所以所僱用的勞工資本量也就最低。同理,若公共資源拿來挹注這四種產業,很可能幫助的是那些低層次的企業,產生的附加價值低,遠不如去幫助不在這四大產業名單中的其他產業廠商。

這種縱向選擇產業來發展的模式雖然簡便,但整體來看,不如橫向的「功能條件」評估原則,來選擇輔導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經營模式;功能條件可能包括產生的「增值數」、「就業量」、「連鎖效果」、「耗電量」、「汙染量」等。若不調整產業政策作法,有潛力的傳統產業或優質生活服務業可能永遠被犧牲,資源將持續流往「高科技」,產業組成還是嚴重失衡、失業率還是持續偏高、資源耗用持續挑戰台灣承受度。在全球景氣低迷的大環境下,新政府的經濟挑戰十分嚴峻,產業政策務必高度謹慎。

聯合/科學歸科學,錢歸錢

2016-02-23 01: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研院長翁啟惠帶領研發的抗乳癌疫苗,近日公布臨床試驗的解盲結果,出現了學界、藥界,和市場的各自解讀。學界認為疫苗成效良好,但由於療效指標未達統計學的顯著意義,距離獲得新藥許可證尚差一步;市場關心新藥上市時程未能如願,甚至連整體生技類股的價格也跟著震盪。
藥品開發的意義,主要是在醫學進步和人類的健康。但資本主義主導的世間,每有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開發成功等新聞,除了相關病患急切關心結果,藥廠和股市投資人關注股價的心情可能猶有過之。新藥之成敗,對病患而言是性命交關,在投資人眼裡,關注的則是錢與利。
現實世界如此,「新藥=救命」或「新藥=錢」,已非傳統道德角度能做出唯一判斷。放眼全世界,科學家埋頭做科學家的工作,但科學很難完全自外於政治和金錢利益的影響。不管是南非對抗愛滋病的經驗,或者輝瑞公司因開發生產「藍色小丸子」威而鋼的巨大商業利益而穩居全球藥品市場龍頭的例子,在關心弱勢者醫療福祉的人士眼裡,以及關心股價利益的投資者眼裡,讀到的常是不同的訊息。
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因乳癌風險,便預防性切除乳房。回顧那樣的新聞,乳癌疫苗對廣大婦女族群的醫療意義,實應回到「科學歸科學」的起始點,而不只是一次股價炒作。如翁啟惠所言,全球首次以醣分子治癌的實驗,仍是漂亮的突破。

聯合/民進黨改走「裝飾主義」台獨?

2016-02-23 01: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最近提出「廢國父遺像」的主張,要修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旗國徽法》等三法中有關「國父遺像」的規定,大家今後不必再向國父遺像鞠躬。高志鵬說,因為我國沒有法律定義「國父是誰」,因此「不必繼續洗腦下一代」。與此同時,該黨立委王定宇則提案修改《紀念日與節日實施條例》,要將鄭南榕自焚日列為「法定紀念日」,此案已付一讀。
新政府還沒正式上任,民進黨立委就開始大肆清洗與改寫歷史,這樣的表現,難道就是蔡英文一再叮嚀的「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出場秀?憋了八年在野,一旦政權到手,民進黨人心中念茲在茲的竟然只是這些歷史陳跡,而不是積極設想如何福國利民。
依民進黨立委的進程,在去除孫中山的國父地位後,中華民國已不知是甚麼「碗糕」;再以法律確認鄭南榕的「烈士」角色;那麼下一步,是否就要把鄭南榕奉為台灣的「新國父」?
不僅如此,綠委陳其邁也動起二二八事件的腦筋,要在《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中增訂處罰條款,凡是扭曲或粉飾二二八歷史真相,羞辱受難者及其家屬者,將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言下之意,任何人談論二二八,必須符合民進黨欽定之版本,否則即可入罪處刑。如此獨斷的思維,不僅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更把自己的歷史認知視為一言堂之聖旨,這不僅是法西斯再世,簡直比威權年代還恐怖。
更何況,如果說懸掛國父遺像是「洗腦」,那麼移除國父遺像難道不是洗腦?把鄭南榕神格化為英雄烈士,難道不是洗腦?把鄭南榕追求的「言論自由」編造成追求「獨立建國」,難道不是偽造歷史?用單一的歷史詮釋權來箝制人民的言論自由,難道不是侵犯民主和人權?
外界正在觀察,不願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將如何落實她「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的承諾。從民進黨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態度看,似有意由「兩國論」移向「兩區論」;這項轉變,被外界認為是狡猾、但不失務實的作法。如果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選擇務實,即意味民進黨的台獨路線不可能採冒進主義;那麼,高志鵬要求「去孫中山」,王定宇要「尊鄭南榕」,陳其邁要「壟斷二二八論述」,恐怕只能視為一種「裝飾主義」式的台獨路線。亦即,民進黨無法走真正的台獨,卻利用旁門左道來敷衍及滿足獨派支持者,讓他們在「虛擬建國」的幻想中產生阿Q式的精神勝利。
不敢真槍實彈邁向「建國之路」,只好忸忸怩怩改走曲徑幽巷,這正是即將執政的民進黨對其路線矛盾的粉飾之道。這種作法,或可帶來一時精神上的快慰,但聲稱執政要福國利民,卻立刻在這些歷史枝微末節上偷雞摸狗,恐將重挫民眾的信賴。
以「去國父」一案為例,高志鵬說,從無任何法律定義「誰是國父」。殊不知,憲法前言早有清楚說明:「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更別說孫中山領導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自來是亞洲民主的先驅,也是台灣民主之源。何況,一邊「去國父化」,一邊將鄭南榕神格化,不矛盾嗎?
孫中山說過「彩票與扁擔」的故事:碼頭工人把彩票藏在謀生的扁擔中,中了頭獎後,為不必再挑扁擔欣喜若狂,卻一舉將扁擔丟入大海。故事意在提醒世人,追逐理想不能捨本逐末。民進黨能重返執政,正是植基於中華民國百年憲政的民主歷程;民進黨一方面享受憲政的保護,另方面卻又處心積慮想刨中華民國的根,這不正像中了頭彩卻丟了扁擔的碼頭工人?

聯合筆記/家產與黨產

.不認孫文!民進黨何不自立國父 自決建國?
.看新藥解盲 投資不能「盲」
.國會開放旁聽 重點應在公聽會
.聯合筆記/家產與黨產
.羅智強:蔡英文說謙卑 民進黨砍國父
.新國會荒唐修法 傷害人民感情
.釣魚臺非日本領土 馬總統不斷說明
.李家同:會考 不該忽視孩子的不同

延伸閱讀
羅智強:蔡英文說謙卑 民進黨砍國父

綠委提廢除國父遺像 將鄭南榕列法定紀念日




聯合筆記/家產與黨產


2016-02-23 01:30 聯合報 聯合筆記/游其昌


儘管張榮發早留下了遺囑,長榮集團仍避免不了豪門分家,兄弟爭產的宿命。正如台塑集團,王永慶辭世近八年,家族爭產官司纏訟未休,兩位不世出的台灣成功企業家,曾創造多少經營傳奇、管理典範,就是理不清家務事的是非糾葛,可見齊家之難。
齊家難,治國更不易,何況是一直處於亂世,向來「黨國一體」的開國百年老黨。新國會成立,第一要事就是要清理國民黨「不當黨產」,不管國民黨怎麼說破嘴,就是沒人相信幾千億的黨產會敗壞到僅剩兩百多億元,基於「轉型正義」,非要追查到底,還錢於民,至於黨產「當與不當」,到底那些錢是為黨為國,就看新國會要怎麼清算,奄奄一息,氣如游絲的國民黨反正是擋不住了。
不論是家產或黨產,幾千億的數字亙在眼前,不爭不奪終究違反人性。明知「阿堵物」惹禍,要想讓百年家業永續經營,子孫存福避災,就不能不預先有效謀畫。第一代的創業者往往英雄蓋世,霸氣十足,鎮得住場面,卻多處理不好繼承大業,這是古今中外聖主明君都有的煩惱。要避免兄弟鬩牆,齊心外禦其侮,光靠「家和萬事興」的道德訴求不足成事,更不能憑「子女孫輩,和睦相處,互相照顧」的交代,就想消弭生前解不開的兄弟恩怨,當家掌櫃一定得堅守初衷,居安思危,及早依法理情妥為安排,才能長保家業不墜,否則疏者必危,親者必亂,富不過三代,不是沒有道理的。
家產如是,黨產何嘗不然。當年草創時,先賢先烈毀家革命,捐錢捐命的多,犧牲奮鬥還前仆後繼,等到權錢匯集,碩鼠越來越多,靠黨吃飯更不知凡幾,偷拐搶騙層出不窮,當年連蔣經國都看不下去,何況是後來富可敵國的繼承者。問題是國民黨錢越來越多,甘心為黨奉公的同志卻越來越少,如今垮到連黨名都快保不住了,還有一群人在啃著所謂黨產「不離不棄」,過往的黨領導者還如袖手無事人般置之不理,這樣的國民黨失盡民心,樹倒猢猻散,連人都留不住,還為誰守什麼黨產?
林則徐那句老話說的好:「子孫有若我者,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若我者,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國民黨懷璧其罪,子孫不肖,黨產還是早日散盡為好,沒了錢,或許還能找些真心為黨從頭做起,徐圖將來,沒有換草鞋打赤腳的決心,國民黨終難再起。

不認孫文!民進黨何不自立國父 自決建國?


2016-02-23 01:30 聯合報 黃健豪/國民黨前指定中常委(台北市)


圖為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副總統呂秀蓮宣誓就職情景。
當時陳水扁不僅向國旗及國父遺像宣誓,還特別在總統府前向全民宣誓,象徵不但效忠國家,也效忠人民。
路透檔案照片

白宮的橢圓辦公室中掛著開國元勳華盛頓畫像,
國宴室中則掛者以解放黑奴為名的林肯畫像。圖擷自 vosizneias.com/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提案廢除國父遺像,
立法院長蘇嘉全(圖)昨表示,尊重立委的考慮與想法。 中央社


民進黨立委力推「轉型正義」的相關法案,其中也包含廢除國父遺像,並提出將鄭南榕自焚的四月七日訂為「言論自由日」,紀念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衝撞體制的勇氣。
若以美國為例,白宮的橢圓辦公室中掛著開國元勳華盛頓畫像,國宴室中則掛者以解放黑奴為名的林肯畫像,另外兩位開國元勳亞當斯及傑佛遜則掛在藍室裡,且華府還有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所謂的華府甚至還是用華盛頓的名字命名。
這些在民進黨立委眼中視為封建遺毒的遺像和建築,並無損美國標榜的民主價值,只是提醒每一個當代所享有的一切是來自於哪裡,並據此建立目前全球最強盛的國家。
再論及建立中華民國的貢獻,雖然近代史學者對於孫文、黃興、宋教仁或袁世凱等人各有擁護,但孫文在為了革命奔走之際被清國政府追殺,創立興中會、同盟會等組織,發動武裝起義革命,在辛亥革命後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並就任中華民國的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這些不可抹滅的史實,無論從當代或現代的角度觀之,孫文何嘗不是衝撞體制?
另外民進黨立委也質疑,孫文不一定是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國父,但要釐清這個概念之前,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或許要先將國家認同定義清楚。換句話說,民進黨以轉型正義之名炒作國父遺像的政治話題,其核心概念就是試圖在國家認同的問題上進行政治鬥爭。但即將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若長期對國家認同有疑問,不但可以決定國父是誰,以目前的政治權力與影響力,或許該認真考慮將自決建國排入議程內了。

羅智強:蔡英文說謙卑 民進黨砍國父


2016-02-23 01:30 聯合報 羅智強/野台發起人(美國波士頓)


蔡英文在勝選夜說「謙卑、謙卑、再謙卑」,但「謙卑」從來不是民進黨的天性,如果沒有足夠的在野力量制衡,民進黨的執政只有三部曲的可能:傲慢、濫權、大清算。
但讓人意外的是,這第一把刀,竟就先砍向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綠營以不要「造神」為名,要把國父遺像廢除。
想問民進黨,不是說民進黨「一直捍衛中華民國」嗎?對創建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清算,這就是蔡英文所謂的捍衛中華民國?
蔡英文要不要站出來說一聲,支持這種一勝選就磨刀霍霍向國父的態度?不要推給民進黨立委的個別言論,這是對國家歷史的重要表態,蔡英文有責任說清楚講明白。
當然,我們也不是不知道,「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一直都只是民進黨罩著單薄的台獨內衣的防風大衣,天冷穿上,天暖就迫不及待的脫掉。民進黨之所以輕侮國父,所本的就是這一個內在對中華民國歷史與存在留著敵意的意識形態傾向。
但先不談民進黨「口上捍衛中華民國,腳下踩著中華民國國父」的兩面人手法。換個角度說,蔡英文不是要「藍綠和解」嗎?民進黨才勝選,就急著拿國父開刀,這是那門子的藍綠和解?民進黨有尊重那些從心底深深尊敬、愛戴、感念國父的民眾,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歷史情感嗎?這一刀殘酷的切向台灣人民的歷史記憶與歷史情感,這是在和解?還是在撕裂?
為什麼要去挑這個敏感神經,去激起憤怒?這對蔡英文的執政會是正數嗎?
看到民進黨的清算鍘刀砍向國民黨,砍向馬英九,會讓人不齒,但還不至於讓人意外。這把清算的刀釜竟迫不及待的揮向中華民國的創建者,那已不是讓人覺得霸道或憤怒可以形容,而是讓人看見,民進黨上下被勝利沖昏頭所展現的愚昧傲慢。
這傲慢場景將是未來四年的台灣寫照。別以為這樣的傲慢只會傷害一部分的人,不是的,權力者的傲慢是沒有選擇性的,今天對彼,明天對我。
最後,附帶一提,其實,民進黨的「傲慢」也不是沒有「止處」,雖然對內清算嘴臉強橫,但遇到中共,真正腰骨全無的就是民進黨。民進黨選前兩國論版的監督條例喊得多強硬,選贏就準備縮回去。蔡英文原來九二共識否認得如何截釘決絕,現在則不斷自我打臉,一寸一寸地改說法。這樣的矛盾為了兩岸好,好像也只能接受。但這種選前倨傲鮮腆,選後卑躬奴顏的雲泥之別,也算是另一種十足的人性諷刺吧!

李家同:會考 不該忽視孩子的不同


2016-02-23 01:31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不久就要有免試升學的會考,會考將學生分為ABC三等級,C級是待加強,其實就是不及格。會考執行以來,數學和英文都是有卅三%的學生落入C級,也就是說,我國每三位同學中,就有一位是數學或英文不及格。可是就以數學來講,國際間PISA測驗的報告說,台灣有十二點八%的學生是不及格的。換句話說,國家的標準遠遠超過國際級的標準。
這些不及格的學生,大多數不在城市裡,有些偏遠地區的國中,全校的國三畢業生全部拿到C,第一名的學生也是C級。因此那個學校的學生都在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不必念書了,反正用功和根本不讀書的結果是一樣的。即使不太偏遠的國中,也有很多學生數學和英文拿到C。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卅三%不及格的學生中,有沒有完全不會任何數學或任何英文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有很多國三應屆畢業生完全不會一元一次方程式,也有學生連ABC都寫不全。所以,會考本來號稱是要來看學生的程度的,現在我們必須承認會考一方面打擊了很多學生,一方面又沒有測驗出孩子們到底學會了最基本的學問沒有。
希望政府官員了解,孩子學習是有快慢之分,有些孩子不僅學得比較慢,而且也不太能夠學任何難的項目。對那些拿到C的孩子而言,他們之中也許已經學會了最基本的學問,可是無法學很難的。對這些孩子來說,會考是無情的打擊。誰都知道,我國的學生對數學是普遍害怕的。
我一再建議在會考中要加入非常基本的題目,如果有很多學生連這些最基本的題目都不會,那政府也應該好好地檢討。反過來說,如果學生會了這些基本題,政府就說他已經及格了。理由很簡單,無論英文或數學,如果全國的學生都已學會了最基本的學問,國家的競爭力當然會大幅度提升的。
現在的作法是將卅三%的學生打為不及格,好像顯示國家對教育的嚴格要求,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教育部說,高中應該給學生補救,這是不可能的事。
考試領導教學,如果會考之中有最基本的題目,可以想見的是,很多老師會非常注意學生學會了這些基本的題目沒有。因為如果學會了,至少他是及格了,當然這並不表示學生可以進建中。政府也可以利用這種考試制度來看出國家的教育有沒有問題,因為學會這些最基本學問並不是困難的事,最重要的是,這樣做可以使得很多學生比較有自信心,不會自暴自棄。
但很不幸的是,如果大家都從台北看天下,就看不到這些在學習上處於弱勢的孩子。所以,永遠有大批的學生被打為不及格,而大家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同情。

陳立恆/學習失落日本的不失落

.陳立恆/學習失落日本的不失落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盛治仁/台灣該發展生活美學了
.方祖涵/倒數四十四名的奇蹟
.黃介正/東亞周邊有事 台灣更須戒慎
.嚴震生/一位美國大法官之死的政治效應
.馬凱/坐在錢堆上愁錢?



陳立恆/學習失落日本的不失落


2016-02-23 01:24 聯合報 陳立恆


「失落十年」一詞是我最近常在兩岸產業交流場合上聽到的忡忡之音,對於台灣企業而言,「失落」可謂將近廿年來盤根錯節的政經積累,早已不是新鮮名詞,但一場大選與產業出走,又興起台灣人對於前景失落的惶恐;無獨有偶地,之於還富不過一、兩代的對岸企業而言,過度舉債、房市泡沫、人口老化、成長趨緩等等深層問題的浮現,讓他們提前憂慮起是否會步入日本九十年代的後塵,誤陷一段成長低迷的「失落十年」。
恰巧年前,我隨三三青年會拜訪日本幾個重要的產業機構,數天旅程中,我恍然發現為什麼創造了「失落十年」這一個現象名詞的日本,其實一直沒有世人想像中的失落;反之,無論台灣還是大陸,對於失落的恐懼,卻一直根植在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裡如影隨形。
我們首個行程是到早稻田大學人形機器人研究中心觀摩研究成果,我大開眼界之餘,也驚訝他們網羅了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研究員。當然這個階段的學術研究並不涉及國防層面,但由他們不懼大陸仇日的國家基調,也將其納入尖端科技研究的夥伴行列,不難窺見日本在這個領域展現的世界地位與霸圖雄心。
其後,我們又拜訪了日本七大商社之一的三菱商事,在他們遍及海陸空、囊括食衣住行的業務介紹過程中,我們清楚認知到其每一個部門的發展聚焦都由一幅世界地圖出發,無論是金屬能源還是食品物流,集團上下所有的藍圖擘畫都是始於該部門核心競爭力,終於全球市場的進駐布局,無處不顯示著一個發展成熟的國際性集團(Conglomerate)在全球化時代所應當展現的宏觀視野與卓越實力。
我想早稻田與三菱商事正代表著近代日本產業的成功縮影,一方面是科學家的精神,在研究開發的初期階段,以大和民族特有的嚴謹執著,兼之開放融合的國際化態度持續鑽研精進;另一方面是企業家的經營,用產業化與品牌化來武裝多元產品與細化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並以全球格局為基準,長謀遠略地深入不同等級的關鍵市場。
所以,縱使尚未脫離失落潛伏的低成長時代,可是無論在蔦屋書店的優雅靜謐,或是在銀宿街道的繁華熱鬧裡,其實都感受不到顯而易見的失落,而我卻不敢想像,如果同樣台灣經歷了日本九十年代的房股齊崩,我們能否保留他們如今十之一二的從容平和?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除了IT代工與半導體的局部優勢,台灣在各個領域,沒有形成任何一個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核心產業或知名品牌,如果我們真的想走出失落,單有恐懼是遠遠不夠的,何妨學習我們的強鄰,以科學家的精神與企業家的經營,來規畫打造台灣的核心產業與國際品牌;更重要的是,用一個胸有城府卻務實變通的心態來擁抱全球市場,不做將熱錢往外推的香港,而做想盡辦法賺盡天下財的日本。(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