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發展策略 熱鬧有餘門道不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亂象,甚於怪颱襲台
◆  聯合報黑白集/為什麼是被害家屬造孽?
◆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發展策略 熱鬧有餘門道不足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發展策略 熱鬧有餘門道不足


2024-10-06 02:10  經濟日報/ 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卓榮泰就任已逾四個月,外界猶未見其起手式與治國策略,尤其面對國際經濟下行、產業外移蠢蠢欲動,節能減碳要求壓力山大,迄今卻還拿不出任何有效對策。

內閣成立之初,行政院邀請六十位學者專家,成立位高權重責任輕的「經濟發展委員會」,宣稱將為台灣永續發展把脈,制定重大經濟戰略。但三個月開一次會、成員間沒有共識,很難解決台灣面對眾多棘手的實質問題,提出有效治本對策,空有政治號召而無實質意義

有趣的是: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首次會議甫畢,成員中幾位知名經濟學者,即在媒體上公開批評與會企業代表,指責其於會中提出補貼特定產業意見之可笑。

平心而論,經濟發展與所有公共政策相同,均有一體兩面特質,須因時因地因競爭態勢制宜,試問以自由經濟為神主牌之美國,面對國內製造業式微、中產階級消逝,近年不也開始大力干涉其國內企業行為,堂而皇之進行特定產業巨額設廠與研發補貼;為了推動半導體產業,甚至可以免除環評。故經濟學者之見,在如今國際競爭多變情境之下,恐怕很難站得住腳。

卓內閣自成立以來即自稱 AI 內閣,AI 口號喊得漫天乍響,幾乎行政院所有部會均全力衝刺 AI,不僅經濟部各署局司,連教育部、勞動部、國科會、農委會,均編列大額預算,委託法人機構全面「輔導」所屬企業,據解,許多企業每天窮於應付政府輔導團與人才培訓方案登門拜訪,求教 AI 運作,因而影響他人正常企業運作,已至不堪其擾地步。

熟悉人工智慧應用精髓的專家均知,AI 產業發展,除強化更高規格硬體產品技術研發,軟體應用之有效性則需要相對應之大型數據搭配,否則徒有數學與程式模型,並無法針對特定領域應用發揮直接加持作用,最後只能落得紙上談兵。

針對優先應用領域,如智慧製造、智慧駕駛、智慧醫療,結合研發法人力量,建立特定大型語言模型LLM)實乃推動 AI 應用重中之重,也是公部門責無旁貸的責任。

面對歐盟等重要外銷市場未來零碳要求與碳稅壓力,台灣公私部門節能減碳努力在過去十年可說幾乎原地踏步,未來要追上國際標準十分艱辛。個別企業如蘋果供應鏈,因四年前即被原廠要求,目前大都達成進度,如果稍有差距,也多透過國際碳交易完成,可是傳統產業如鋼鐵石化金屬,及農畜牧產業則迄今未有領悟。

歸根結柢,台灣在國際減碳排名遠遠落後鄰近競爭國家,最重要錯誤來源是發電能源配比不當。未來 AI 盛行,台灣需要的電必定倍數成長,如果仍以天燃氣等化石能源發電,零碳目標遙遙無期。但若要工商農牧企業背負全部黑鍋,實在既不公平也不公義。

俗話說:台灣最美的是人,產業亦復如是。過去四十年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最大無形資產其實是研發與管理經驗,而這些寶貴經驗的載具就是資深企業高階人才,故政府如何創造有利環境,媒合已然半退休之企業菁英族群,以大我無私胸襟,對接新興企業與新一代高階主管進行智慧傳承,應是政府各級部門最可全面開展的方案。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政府領導人對於經濟及產業發展之見解,完全不能與傑出企業經理人相比擬,如何尊重這些高級智慧,才是產業發展國際化成功之真正門道。至於有政治意涵之拜拜和熱鬧,適可而止吧。











聯合報黑白集/為什麼是被害家屬造孽?


2024-10-06 02:34  聯合報/ 黑白集
劉志明10年前持鐵鎚性侵、殺死素昧平生的退休女教師,最高法院4日判處無期徒刑定讞。 本報記者/翻攝


退休女教師遭性侵劫殺,凶手逃死;留美女碩士偕男友殺父棄屍,雙雙免死。留美女碩士案是歷審皆以有教化可能,判無期徒刑;退休女教師案凶手則是五度判死更四審改判無期徒刑、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定讞,成為憲法法庭實質廢死後首名逆轉逃死凶犯。

男子劉志明持鐵鎚擊殺並性侵素昧平生的退休女教師,歷審均認為犯情嚴重且難以教化,再犯可能不低,五度判死。最高法院則認定是偶發、隨機而非預謀犯罪,非屬犯罪情節最嚴重之罪;且劉男經精神鑑定,只要保護因子大於危險因子,再犯就會降低。

法律專家還在爭論是否犯情最嚴重、有無教化可能;但凶犯再怎麼泯滅人性, 法官著意開脫,何患無辭。看到女教師丈夫怒批法官吃人夠夠,甚至悲憤「就當自己造孽才等到這種結果」,可以想見,庶民對司法的怒火已經點燃

在人民情感裡,預謀殺人通常鎖定特定人,與他人何干?劉男隨身攜帶鐵鎚,對偶遇的無辜女子強盜、性侵,乃至奪命十三擊,冷血至極,人神共憤;而其隨機行凶,更易造成社會恐慌。但法官教導人民:犯情尚非最嚴重,免死!偶發隨機強盜殺人,免死!

這就是民進黨要廢死判決大法官形塑了一個非正常國家,竟致被害家屬自責「造孽」;但這正是對非正義最椎心泣血的控訴!















聯合報社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亂象,甚於怪颱襲台


2024-10-06 03:23  聯合報/ 社論
山陀兒颱風來襲,基隆市發生土石崩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劉世芳點名基隆市政府沒回報疏散撤離人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徑詭異的山陀兒颱風襲台,創下多項紀錄,也釀成重大災情。但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運作亂象,比起這個怪颱,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除應變中心只問毫末,不見輿薪,朝野對立政治氣氛,已隱隱然延伸到防災救災,為未來天災防救埋下隱患。

山陀兒颱風在全台釀成八千五百多起災情,導致四死一失蹤、七百餘傷。最初災情集中高雄、屏東,後期也在基隆、新北釀災。颱風行進緩慢超乎預料,基北破紀錄的致災強降雨也與氣象署預報有很大落差,但從路徑來看,高屏首當其衝,則早可預期。況且不過二個多月前,強颱凱米亦重創南部因此,南部應是山陀兒防災應變的重中之重

不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緊迫盯人」焦點,都落在基隆、花蓮、台東、宜蘭等縣市上連在警戒區外的桃園市,也被應變中心指揮官、內政部長劉世芳點名「應將應變中心一級開設」。事實上,民進黨政府已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與各縣市政府的連線,變成「隨堂抽考」,對藍營地方政府更已達吹毛求疵程度

過去中央災防工作會議前,會先召開幕僚會議,指揮官先解包括地方政府在內的整備情況,再召開工作會議。這樣工作會議便可聚焦防災大方向,並由縣市報告需要中央哪些協助。但前總統蔡英文曾致詞完就閃人,沒給花東反映的機會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則因花蓮視訊連不上怒斥「我要等多久」,地方災防應變要先應對酷吏官威賴政府上台後,縣市除報告整備和災情,還要接受即問即答式的刁難。這些刁難未必專業,也不見得符合地方現況,卻針對性地集中在藍營縣市。災防會議變得耗時費力,事倍功半。

例如,十月一日的會議上,賴清德總統「六問」花蓮縣長徐榛蔚「撤離人數到底有多少」。賴總統堅持應是八千多人,徐榛蔚則表示是三千多人。幾番確認,才確定是賴總統擺了烏龍,把重疊的三個系統人數相加所致。賴總統曾擔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竟會犯下如此低級錯誤,就是心態不正導致

在賴清德「六問花蓮」烏龍事件後,劉世芳更將錯就錯,除和花蓮打起口水仗,還加碼批基隆「沒有上報撤離人數」,被質疑為基隆罷樑,天災搞鬥爭。行政院長卓榮泰則用另種方式助攻,大讚高雄「呈報和預計撤離人數相當精確」,彷彿整個防災重點都在撤離上。其實災區預防性撤離固然重要,但最能掌握第一線情況的仍是地方政府,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在此打轉,根本是本末倒置。卓榮泰大讚高雄「相當精確」,但高雄此次重演凱米颱風災情,怎不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緊盯

凱米颱風時,高雄出現「肉身擋水」的慘狀,此次則出現「肉身擋門」的場景高雄港更發生空貨櫃「漫天飛舞」的駭人景象,雖是強風所致,但在工作會議上,經濟部明確表示基隆港有以鐵鍊緊栓空貨櫃,卻不見對高雄港有相同的要求或檢討另外,前鎮漁港還發生十九艘漁船斷纜漂流到高雄港的事件這些都顯示,颱風前整備仍如一盤散沙。如果應變中心對防災工作要求一視同仁,應能減少災情。

山陀兒重創高雄,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各都不分藍綠紛紛馳援,跨區合力救災。但從賴清德「六問花蓮」、卓榮泰「大讚高雄」,到劉世芳「針對基隆」,都可嗅出濃濃的政治味。天災當前,把應變中心當成秀場,影響人民觀感事小,對防災救災產生不利影響事大賴政府鬥性如不加收斂,如何能團結所有力量對抗天災






【專家之眼】娛樂稅有礙文化發展

◆  【專家之眼】娛樂稅有礙文化發展

◆  【專家之眼】亞洲版北約受挫 石破茂起手式難堪
◆  【專家之眼】海基會想轉型?不能害人害己
◆  【專家之眼】怎麼做到颱風天菜價不飆漲?
◆  【專家之眼】為什麼必須立即廢除娛樂稅?怎麼補?








【專家之眼】娛樂稅有礙文化發展


2024-10-06 11:07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行政院會通過了娛樂稅法修正草案,授權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是否要停徵娛樂稅。圖/聲動娛樂提供


日前行政院會通過娛樂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除高爾夫球場維持現行稅率20%外,現行稅率皆至少減半,同時授權地方政府可停徵職棒、演唱會等特定項目的娛樂稅。

早在20年前,就曾聽財稅專家說過,想振興文化,應該廢除娛樂稅,近年來,也不乏學者的再三呼籲。首先,比起其他稅收,娛樂稅能收到的金額極少,為了徵收這筆「雞肋」,還得多花不少人力、物力,並不划算;其次,娛樂場所本來就要繳營業稅,之所以還要再繳娛樂稅的理由,是「寓禁於徵」。

眾所周知的典型「寓禁於徵」的稅,是菸酒稅,因為抽菸、飲酒有害健康。難道看電影、聽音樂會也有害健康,所以必須再扒一層皮以示懲罰?

解,娛樂稅法係源於民國31年制定的筵席及娛樂稅法》,主要為提倡戰時節約風氣、禁止奢糜浪費,而課徵特別稅

然而,隨著生活水準的逐年改善,追求高品質的休閒娛樂、提升民眾的藝文素養,早已成為共識,到了21世紀,文化更成為國家品牌與軟實力的象徵。所以,政府挹注於文化藝術的資源,有增無減。

文化藝術獎助及發展條例規定非營利單位的藝文場館,免徵土地稅及房屋稅,經認可的文化藝術事業得申請免徵營業稅或減徵娛樂稅;《文創法》對於投資文創產業,也有諸多減免稅捐的獎勵措施;今年文化預算突破300億新高,文化部更打算延伸發放文化幣的年齡層,鼓勵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

相形之下,把藝文活動視作奢靡且應該禁止的《娛樂稅法》,就顯得格格不入,這頭鼓勵舉辦和參與,另一頭卻有寓禁於徵的娛樂稅在虎視眈眈,豈不荒唐可笑?不可思議的是,文化界與公部門關心文化惟恐不及,恨不得文化預算越高越好,政府卻直到今年才打算減免娛樂稅。

雖然中央終於要授權地方免徵部分娛樂稅了,可是縣市政府卻幾乎都捨不得放手,連每年只收700萬娛樂稅的台南市,都怕一去不回頭。中央甩鍋地方免徵,結局恐怕只是口惠而實不至。

日本曾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頒布《入場稅法》,徵收對象為電影院、劇院、娛樂廳、賽馬場、展覽館、遊樂園、高爾夫球場、彈珠台、麻將館、撞球館。但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消費稅開徵後,廢除入場稅,僅保留高爾夫球場做為地方娛樂設施使用稅

我國《娛樂稅法》的制定與修正,似有仿效日本的痕跡。而且高爾夫球場對台灣水土保持的衝擊,比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開徵特別稅有其正當性。既然如此,何不學得徹底一點,乾脆也只保留地方徵收高爾夫球場的娛樂稅,藝文及體育場館就免了吧!至於地方的損失,就由中央補貼,也沒那麼困難吧?




名家縱論/陸堅持和統 我勿越底線\星期透視/和解飯延期 莫忘政壇壞人多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兩岸政策 海軍司令指路
◆  星期透視/和解飯延期 莫忘政壇壞人多
◆  名家縱論/陸堅持和統 我勿越底線
◆  對台 川不確定高 賀原則導向
◆  颱風預報輔以現地觀測
◆  氣象署 應改變專業獨斷的心態
◆  保留陳奇祿故居 傳承美的記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陸堅持和統 我勿越底線


2024-10-06 04:46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海峽兩岸分治已過七十五年,過去雖有軍事對峙的局面,但還是在一家之內的鬥爭,現在則趨向兩家身分認同與主權的對立,加上美國主導的霸權體系與中國崛起必然發生衝突的宿命論調,兩岸關係的緊張猶如隱藏在深海的暗流,時刻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兩岸戰爭真的不可避免?

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盛行的「修習底德陷阱」、「攻勢現實主義」以及「權力移轉論」都論證了歷史上現狀霸權與崛起強權之間,必將走向強權政治衝突宿命悲劇,加上美國政學界在地緣政治的競爭框架下,與大陸展開全面的對抗,更推動了這些立論的風潮。

其實上述的理論也只是現實主義分支主流古典現實主義主張權力平衡可以維持國家間和平,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後盛行的結構現實主義認為國家追求目標是安全,而非權力最大化也主張平衡兩極最能維持體系穩定,這些主張在歷史上都可以獲得驗證。

甚至提出「修習底德陷阱」的作者艾利森也發文強調他的著作並非主張大陸與美國的戰爭不可避免,恰恰相反,他希望人類能夠體會戰爭的極度危險與殘酷,因此要激發人們的想像力和調適力,以避免戰爭的發生

應當說中國威脅的是美國的霸權,而不是國際體系,在美國霸權主宰的國際政治中,從來沒有一個崛起強權在經濟、科技、軍事與政治的實力與影響力與其如此接近,美國當然要傾全力遏制大陸的超越可能,問題是大陸崛起後一定會挑戰美國的霸權並引發衝突嗎?

中國大陸對國家發展的看法往往從百年甚至幾百年時間維度出發,習近平新時代國家願景旨在通過「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文化內在的「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及國際關係權力平衡的主張,也可以做為未來中華民族復興後走向的分析依據

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對台用武不僅是一個軍事問題,還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政治議題。美國軍方往往以具備攻台能力或是攻台準備,作為研判用武時機的依據,因此才出現了針對民國一一六年或一二四年(二○二七年或二○三五年)可能發生台海衝突的種種預測。

但是具備能力並不代表就有意願使用武力,它必須服膺於國家發展的大戰略,首先強調盡一切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其次設下用兵的紅線:法理台獨、外力介入、長期抗拒談判,以此嚇阻台灣跨越紅線,也給自己留下迴旋空間,避免用兵,阻礙甚至破壞了民族復興進程

我們切莫認為大陸至今尚未對台用武是大陸「不能也」,只是在虛張聲勢,寧可相信大陸是「不願也」,在大陸領導仍在堅持和平統一的政策下,我們要避免超越大陸的底線,逼迫大陸不惜代價發動戰爭。

但當前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的錯誤,韓非子早已告誡小國不可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其後果不堪設想,務須審慎以對。














星期透視/和解飯延期 莫忘政壇壞人多


2024-10-06 04:46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專任教授)


在總預算審查陷入僵局的時刻,原本由韓國瑜院長邀集,上周五政院卓榮泰院長要和朝野立院黨團幹部餐會,但因颱風過境考量救災優先決定延期,目前朝野的態度是這場餐會仍會擇期舉行。

會有這場餐會,和總預算被在野黨退回當然有關。為此韓卓已在九月廿七日「咖啡會」,卓院長形容他喝了杯「溫暖的咖啡」。由藍委在質詢中問卓餐會的事,卓榮泰還輕鬆表示希望餐會裡能有個「溫暖大火鍋」。

但多數媒體並沒有選擇用「溫暖」來定調這場原定的餐會,媒體更愛用「和解飯」。「和解」當然是很重的字,經常是在描述對立或是敵對的雙方之間,想藉此重建友善關係。需要吃「和解飯」,等於認定吃飯的雙方存在著某種現在進行式的對抗或僵局。

政壇讓人印象最深的「和解」是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施明德和新黨人士喝「大和解咖啡」;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陳水扁想模仿找在野黨喝和解咖啡,但和解需要彼此夠強的互信、誠意和善意,當年扁身上不太能找到這些。

現在在立院待審的明年度總預算,朝野確實陷入僵局。賴總統是「雙少數」,但並無身段放軟跡象。總預算被找到許多問題,但執政黨卻不從補正、拿出替代方案,或至少是充分說明編列難處取得在野黨理解。卻選擇走一貫的對抗路線,一面是賴總統下軍令狀,要綠委全勤、團結、服從黨團指揮,一面是民進黨發動宣傳,要給藍白立委戴上阻擋預算,傷害公務員加薪和民眾權益的大帽子。這只會升高朝野對立,僵局就是這麼來的。卓榮泰雖然經常擺出溫和形象,但看不到能改變僵局的具體作為

我在學校教談判協商多年。對於要不要和談判協商「對方」吃飯,是不少談判專家認真研究過的。當然餐桌不可能取代談判桌,但邀請對方共餐除了能展現善意、和緩關係,還有很多額外好處。知名的「哈佛談判課程」建議:談判前先吃飯增進解,吃完再去談判桌,一旦談判氣氛變得太緊張,就再一起吃頓飯。

吃飯這招看似簡單,在僵局中確有其效果。韓院長跳出來召集這場餐會,展現他彈性柔軟政治風格,有彈性才能有真正的「韌性」。但在賴總統身上看不到彈性,只有「任性」。或許賴總統的幕僚就是體察了上意,才會用「莫忘世上苦人多」來酸韓,這只是在提醒大家,在台灣政壇「莫忘世上壞人多」。

立法行政陷入僵局,按照憲法規定,該出來邀集兩位院長吃飯的應該是賴總統,他應該是相信吃飯能化解僵局的,否則他應該不會在選前說要邀習近平吃飯,雖然他和扁一樣,忘了吃「和解飯」前得先累積足夠的互信和善意。

這頓「和解飯」無論最後吃成沒有、和解了沒,韓國瑜都大大加分,他展現彈性柔軟,為總統承擔本來該是總統要做的事。賴總統當選那晚,就說自己很樂意與在野黨領袖共商國事,說要用人唯才、不分黨派,籌組民主大聯盟。但上任至今沒有「溫暖咖啡」、沒有「和解飯」,等陷僵局再約飯,為時已晚。

現在怕的是韓院長苦心召集的「和解飯」最後真的辦成了,但是卓揆卻根本沒拿到讓步授權,而是背後綠營大戰狼和小戰狼的「黑臉白臉」策略中使出的一張白臉而已。政治本是妥協的藝術,更何況作為雙少數的賴總統呢?再這樣任性到底,除了總預算,後面的案子還很多,包括大法官、NCC 和考試院的人事案,真能「我自一口真氣足」嗎再這麼「與人鬥其樂無窮」,鬥對岸、鬥在野、罵部屬台灣還能不讓你鬥得烏煙瘴氣嗎?














兩岸政策 海軍司令指路


2024-10-06 04:46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海軍司令唐華日前接受英媒訪問,形容解放軍在賴清德政府上台後,正在實施「蟒蛇戰略」施壓台灣

從升斗小民角度看,該訪問有以下重點:一、自綠營執政後,解放軍繞島無論在次數、時間或接近距離上,都遠超過去;二、國防部自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起逐日公布解放軍在台灣附近的動態,到了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後只更新船艦數量,是政府憂心說太多會打擊台灣士氣和經濟;三、中共已準備好「只要願意隨時可以封鎖台灣」,而台灣展現克制,避免給北京製造藉口來發動封鎖或衝突。

面對中共威脅,人民首先應該好奇的是:為什麼唐司令突然接受訪問?相對於過去中共射飛彈飛越我上空,還要日本公布消息間接告訴我們,後來國防部發布的消息看似坦白多了,但此次訪談仍透露出他們怕說太多。

那麼,唐司令為何不延續綠營的粉飾太平政策呢?我們實在不想去懷疑,是否因為立法院審預算日子要到了,軍方出來放點國安危機消息,有助通過預算,只能相信,國安真的是壞消息太多,軍方必須出來提醒國人緊繃神經,思考如何跟政府共同應對中共威脅,甚至採取行動加入軍隊,解決之前傳聞部隊編現比不足,金門和馬祖擬採「非軍事化」問題

既然要共同面對,看到中共能力,人民該知道政府的綠營良策,才好決定接下來能如何做。唐司令說「展現克制」遺憾的是,唐司令只能代表海軍,最多是軍方立場。對照金門事件後一系列中共海警等單位對我禁限制水域所做侵擾,海軍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就是他口中的克制之一。

而其他長官怎麼說呢?唐司令的上級:國防部長顧立雄僅強調,中國擴張主義的本質一直在那裡,所以人民要看到的是,中國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或是任何一個主張、政策而改變擴張主義的本質。

顧的說法讓人注意到,民進黨政府從蔡英文上台時強調「維持現狀」,到現在「藍綠誰來都一樣」的論述轉變。簡言之,以前蔡政府告訴人民,選綠營不用擔心中共會打來,她從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當選感言,一直到下台前夕的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國慶演說時仍指出,「和平是兩岸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為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

但顧部長如今卻只強調中國有擴張主義的本質。人民應該難以解,中共擴張主義既然是本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是從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就上台,涵蓋藍營執政階段。為什麼藍營執政時人民少看到解放軍繞島紀錄,相反的,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還有中共不使用 M 五○三航路等自制態度,現在卻是國安頻頻出現危機階段?

該特別指出的是,唐司令所言對應之道,其實就是在野黨一貫主張,而中共擴張主義、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則是近年兩岸關係的常數,少數差別在美國以及新上台的賴政府對中共態度的變化。此次軍方還知道要避免給北京製造藉口發動封鎖或衝突,那賴政府知道嗎?














對台 川不確定高 賀原則導向


2024-10-06 04:46  聯合報/ 廖明輝/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台北市)


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日前公布「川普或賀錦麗政府將如何對待台灣」的研究報告,分析川普與賀錦麗兩位總統候選人對台灣的不同態度。儘管台灣不是美國總統選舉的主要議題,但隨著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持續施壓,無論誰當選,美國的下一任總統都將無法迴避這個問題。

首先,川普的態度具高度不確定性。他在上一任期內時,對台灣的支持呈現雙面性:安全方面積極強化對台的軍事援助與合作,然而在經濟問題上,卻持保留態度。川普更注重交易的結果,往往以貿易赤字、國防開支等具體、可量化的數據來衡量雙邊關係。對於台灣,他可能將之視為談判籌碼以促進美國在其他領域的利益。

例如,他抱怨台灣沒有為美國的保護支付足夠的費用,而台灣「竊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他的政策可能聚焦於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開支(他日前明白表示台灣國防預算應增至 GDP 一成)、購買更多美國軍事裝備,甚至促進台灣對美國的經濟投資。川普對國際原則的承諾較弱,他的政策更強調靈活性與不可預測性,可能會讓台灣陷入不確定性,也加大美國政策因他個人喜好而波動的風險。

相對於川普的交易式策略,賀錦麗的態度則更為系統化和原則導向。作為拜登政府的一部分,她參與一系列深化美台關係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強化經濟合作、提升台灣國際地位以及增加安全支持。賀錦麗若上台,預期將延續拜登政府的路線,尤其是在反對中國大陸透過武力奪取台灣的全球規範方面。

賀錦麗的外交政策更注重維護美國與盟友、夥伴的穩定關係,並強調國際規範的重要,意味她可能會加強與亞洲盟友的合作,共同遏制中國大陸在台海進一步擴張。然而,儘管賀錦麗政府在理念上可能延續拜登政府的政策,但她對台灣的承諾或許不會如拜登般直接公開。拜登曾多次強調美國會保衛台灣,賀錦麗在此議題相對低調,反映出她希望避免進一步激化美中關係的策略。

整體而言,川普和賀錦麗在對台政策的執行將存在顯著差異。川普可能會將台灣問題納入美中貿易與經濟談判的範疇,將台灣作為與中國大陸博弈的籌碼;相對地,賀錦麗可能延續拜登政府的政策,強調透過多邊合作來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報告最後的結論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不會取決於台灣。不過,美國選民對下一任總統的選擇,將對未來幾年美國對台灣和兩岸問題的立場產生巨大影響。















颱風預報輔以現地觀測


2024-10-06 04:45  聯合報/ 陳俊成/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工所退休副教授(新北市)


本次山陀兒颱風路徑與登陸時間預測失準,使得各縣市政府宣布放颱風假後,有的地方卻是風雨不大甚至是晴天,造成各界對地方政府放颱風假的批評,與對氣象署預報準確度的質疑。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表示,放颱風假是地方政府衡量各種狀況所做決定,但現在有更好的科技,希望氣象署再精進,讓各地政府能取得更新、正確的資訊,中央地方可合力檢討。

如氣象署所言,對颱風路徑與登陸時間的預測並不容易,因其中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但對一般人或地方首長來說,關心的是颱風帶來的風雨大小是否會影響日常作息,及影響多大的問題。

本次氣象署預測山陀兒颱風的路徑其實並未太失準,只是颱風移動速度慢,延遲登陸而已。雖然氣象署預測的颱風路徑沒有太失準,但山陀兒颱風移動速度緩慢,會遲滯登陸,並且其風雨影響的範圍與程度,在十月一日與接下來的十月二日,如能配合現地觀測與戶外溫溼度的體驗,應該還是可預估的。

從那幾天天氣圖來看,大陸高壓與太平洋高壓都壟罩在台灣的北邊,連最近台灣東部的低壓帶中心氣壓,也都高於山陀兒颱風的中心氣壓。並且北部那幾天的室外天氣明顯偏涼也不悶濕,顯示高氣壓冷氣團一直盤據在台灣中北部,因此可預估山陀兒颱風不易北轉,而會遲滯登陸或暴風圈風雨影響台灣中北部的時間。

現代人的生活倚靠電腦,例如行車慣用電子導航,氣象預報當然也要靠電腦。但除了看電腦的輸出之外,也要配合現場臨場感覺與現地氣象觀測數據,才會有全局視野,來判斷或修正電腦颱風預報的結果,以免落得像有人因完全依賴電子導航,而不從車外環境判斷,結果車子走到田埂路,最後落入開進田中央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














氣象署 應改變專業獨斷心態


2024-10-06 04:45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山陀兒颱風重創台灣,卻引發更多的討論,尤其高雄這次連放四天假,雖破了紀錄,但許多人心中卻一點也不舒服,因為前兩天颱風假是處於等待階段,後兩天卻是在驚恐與驚嚇中度過,這種心情的起伏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相對的,北部的災情是在沒放颱風假的時候才出現,看在氣象署的眼中不知做何感想?

其實這種預報不準確的情況,個人在很多年前就提過,因為在多次的經驗中感覺到的問題,是不看氣象預報出門遊玩會不放心,但過度相信氣象預報又不安心,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氣象署所公布停班課標準,縣市首長也以此作為決策指標,但長期預測失準成常態,尤其這次的結果顯示氣象署完全不是山陀兒的對手,因此,有專家建議海上陸上警報定義應修正,太早動員或空等都不是辦法。

氣象署對此也做出說明,但是愈說明讓人愈迷惑,因為重點始終圍繞在山陀兒的詭譎預報的難度,這種說法明顯就是打臉自己,不就因為難預測才需要氣象署嗎?否則民眾自己觀天象就可以,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的經費建置相關的資源呢?

更重要的是一種專業獨斷心態,或許當初是為了怕資訊混亂引發後遺症,但現在是否因為沒有競爭而墮落?政府不該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嗎?畢竟,這樣的情況若持續下去,對於氣象署的公信力恐怕也是弊大於利。

當氣象署的專業獲得信任,縣市長的放假與否就不會遭受無謂質疑,政治上的對立也會因此減少。希望山陀兒的經驗可以讓氣象署有更多的自我檢討,用具體的作為來建立真正的專業地位!



















保留陳奇祿故居 傳承美的記憶


2024-10-06 04:45  聯合報/ 廖新田/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台北市)


颱風山陀兒襲台,我利用風雨前的寧靜走訪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中華民國第二十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以憑弔行政院文建會首任主委陳奇祿院士對台灣美術及版畫藝術的貢獻。近日聯合報報導,繼台灣史先驅曹永和故居被拆毀後,陳奇祿故居也可能被拆除,因為被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認定無文資價值。家屬與藝文界雖發動搶救,是否成功尚難論,真心期待有兩全其美的結局。

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年)第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有一,一四一位畫家提出三,○○二件作品、來自卅九個國家參展,最後五四三件展出。如今喜迎第廿一屆,盛況依然:八十二國、一三一位參賽者、一,二一五件作品。國美館二樓展覽廳顯目黃綠看板寫著「作為全球版畫藝術工作者交流與對話的平台」。這個國際藝術展也鼓舞了台灣版畫藝術家輩出以及推動台灣版畫教育

歷史悠久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就是陳奇祿的幕後傑作!搜尋「聯合知識庫」,陳主委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一月三日於聯合副刊發表拓展審美的視野」一文,強調國際美展有助於提升國家形象與提高國人審美視野,具深遠意義,於是在台灣現代版畫「師傅」廖修平教授的協助下成功舉辦。試問:台灣有哪一種號稱國際的美術活動能吸引如此多的國家共襄盛舉?如今台灣現代版畫藝術在國際上有其地位,都要歸功於他的高瞻遠矚。

台大設有藝術史研究所,將台灣美術史列為七大領域之一,並強調運用校內資源跨域整合「進行藝術史學之新開展」。台大應該積極爭取保留陳奇祿所留下來的歷史空間,以彰顯過去台大真正參與台灣藝術政策發展並且有重大影響,更展現未來將扮演積極角色之決心。更何況,文化部甫公布重建台灣藝術史2.0政策,預算十四億,台大若能保留這項少見的藝術遺跡空間,應該更有理由爭取大筆經費挹注台大才是。

回頭說,曾經在台大貢獻心力的台大學者,學校本身都不珍愛其痕跡而棄之,如何說服遍布海內外校友及廣大的師生、家長,台大校訓中有「愛人」一詞?如果歷史、文化記憶是國家根本,如何「愛國」?

期待文資審查諸君在硬體認定或好不好看之外,也能重視無形場所精神對歷史記憶的作用

那怕是空空如也的歷史空間只要適度設計與詮釋,都可以為後代提供歷史連結與文化認同的平台。把它剷平了,我們的文化記憶就少一塊了,那是台灣世世代代永遠損失






李清志/提前退休的理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提前退休的理由
◆  方祖涵/運動故事裡的文化底蘊
◆  陳立恆/沒有問責,何以談民主?
◆  辛翠玲/金磚貨幣體系的願景與現實
◆  王正方/悟空惡戰二郎神
◆  魏國彥/淹水,怪雨還是怪河?
◆  陳力俊/美台高教互為參照









李清志/提前退休的理由


2024-10-06 04:45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有人說:「你退休了,是不是閒閒沒事做,每天睡到飽?」

我跟他說:「其實我每天都很忙!提早退休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給自己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情。」

最近我提早退休,離開我教了卅多年的大學校園。當年我廿八歲從美國回來就在大學任教,如今幾十年過去,感覺人生一瞬。有人問我,退休時間還未到,幹嘛提早退休?再撐個幾年可以領更多薪水,何樂而不為?

其實我很早就常常思考自己的人生,我想到在舊約詩篇中,摩西向神禱告:「求你指教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我就想,如果我的人生只能活到八十歲,那麼現在所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可能只有廿多年,而且前十年可能還健康有活力,後面十年就可能被病痛老化所困,所以這前十年可說是我僅存非常珍貴的時光,我寧願少賺幾年的薪水提早退休,等於是花幾百萬買回我珍貴的人生。

年輕時「時間就是金錢」,我們努力工作用時間去換取金錢;但現在對我而言時間不再是金錢,「時間是生命」,因為在人生下半場,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更多的時間。

坂本龍一的書名《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出自電影「遮蔽的天空」裡的台詞,由貝托魯奇導演、坂本龍一配樂。電影最後說到「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到達,所以會把生命當成一座永不乾枯的井」,事實上,生命是會結束的,但是大部分的人不喜歡談死亡,不願意去面對人生有限的事實。「數算自己的日子」讓我們正視生命的現實,才能更積極地去過每一天的生活。

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主任、心理學家卡斯登森研究指出:「當人們知道未來的時日有限,他們會活得比較快樂,因為他們會更珍惜每一天。」

我人生的前廿八年都在讀書裝備自己,第二個廿八年都在教書寫書。我原本計畫五十六歲退休,從此進入第三人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後來又遇到 Covid-19 疫情來襲,計畫被擱置,一直到後疫情時代,終於可以如願退休。

關於提早退休,我其實是熱愛教學的,這也是當年選擇教職的原因。雖然熱愛教學,但我也是個喜愛自由、討厭體制的人,無法忍受現在教育單位沒有意義的開會、填表格、評鑑、積點數等等行政作業,我認為這些事其實是在浪費我的生命;學校做這些事的出發點只是給當局看的,滿足教育當局的官僚作業需要,並非真正從教學的角度來思考。

教育當局那些繁複冗長的程序與規定,限制了教學的創意與自由;美其名是改善教學品質,事實上卻是消滅教師的教學熱情。面對愈來愈多教學上的干擾,我不擅於溝通,也不喜歡跟體制戰鬥,卻可以選擇離開體制。

Learning to Love Midlife》的作者康雷在書中曾說:「中年是內省的好時機,是從靜止走向自由的旅程」,因為到了這個年紀,人們更認識自己,解自己的真實需要,因此可以不再虛偽,不再戴著面具,可以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的抉擇,因此人生的幸福感才會愈來愈高。

提早退休讓我感覺從捆鎖中解脫,可以不再開無謂的會議,不用填寫無聊的網路表格,也不用再被官僚體制所綑綁,可以自由自在地做我想做的事;即使不在學校教書,我依然可以藉著書寫、演講,甚至廣播、自媒體進行建築教育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不再受體制的干涉,不再浪費我的生命,我成了真正的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