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尋找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維持台灣繁榮發展,比誰進白宮重要!
◆  聯合報黑白集/幽靈與虛偽
◆  經濟日報社論/尋找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經濟日報社論/尋找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2023-07-30 04:27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上千家,中國大陸以316家位居第二。圖為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市調研獨角獸企業。(新華社)


中國大陸長江商學院日前公布「全球獨角獸趨勢報告」,顯示至今年6月底,美國還是獨角獸企業的全球重鎮,在全球1,637家獨角獸中,擁有近半(768家,占47%)。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雖以394家(占24%)居次,領先歐洲(269家)和印度(87家),但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已經以24家超越美國的22家。市值前十名榜單中,中國獨攬五家,美國只占三家,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有一家。前十名中,四家屬於金融科技領域,二家為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大數據、物流和航太各有一家。

獨角獸企業是指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初創(十年以內)企業。這個名詞是在2013年才出現的,但已成各國重視的創新創業重要指標,企圖以增加獨角獸企業來帶動創新能量。例如,日本政府去年底提出加強初創企業培育的五年計畫,配合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從目前每年8,000億日圓提高到2027年的10兆日圓,讓日本獨角獸企業從六家增加到100家。

值得留意的是,對獨角獸企業的各種評估會因時間不同而有差異。依據今春胡潤研究院公布的資料,到去年為止的1,361家獨角獸中,分布在全球48個國家,271座城市;數量最多的行業是金融科技(171家),其次為軟體服務(136家)、電子商務(120家),以及人工智慧(105家);成長最快的行業是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區塊鏈、物流、網路安全和人工智慧。比起疫情前,獨角獸企業分布的國家已從24國增加一倍到48國,所處的城市也從118個增加到271個,八家已進入全球市值500大企業。

遺憾的是,資料顯示亞洲約擁有三成的獨角獸企業,除中國大陸和印度外,東亞的韓國(15家)、新加坡(13家)、日本(六家)、香港(四家)、印尼(六家)、泰國(三家)、越南(四家)、菲律賓(二家)、馬來西亞(一家)都擁有獨角獸,但台灣卻連一家也沒有。行政院在2018年春曾發出宏願,未來每兩年要培育一家台灣的獨角獸,六年育成三家,以協助台灣新創事業發展。時任國發會主委的陳美伶還表示,台灣有三家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新創公司,願意用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來「推它一把」。時間已過了五年,台灣可稱為獨角獸的只有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和Gogoro,分別在日本和美國掛牌,問題出在哪裡?

有雜誌研究過美國的獨角獸企業,發現三種特徵具有高度相關:一是創業者來自美國四大名校,這可能會和家庭背景、實習機會、校園創業風氣和周邊投資人密度有相關;二是創辦人具有科技公司經歷,這可能和他們學到可規模化的成功商業模式有關;三是創辦者具有創業經歷和出售公司的經驗。只是,這些關聯性也許可以解釋美國獨角獸的成因,但要解釋亞洲的可能不完全合適,特別是東南亞的小國新加坡和科技不特別發達的印尼、越南都有不少獨角獸,應可提供台灣一些啟發。

新增的獨角獸多和網路的應用有關,因它可以低廉、快速地進入廣大市場,急速擴大營業規模和企業價值。但這些服務要擴大市場,要不就本國市場巨大,要不就是鄰近大國提供「市場准入」機會,印尼、越南、菲律賓人口都超過1億,本身提供夠大的市場規模;新加坡和周邊國家有「自由貿易協定」,相互開放服務市場,故擁有可發展的腹地,但台灣呢?

當年兩岸「服貿」協議中,對岸提供台灣在福建省投資「電子商務」,股權可到55%;但「服貿」迄未生效,台灣電商「網路家庭」(PChome)自然難以和擁有整個東南亞和中國為腹地的新加坡「蝦皮」競爭,更別提要變成獨角獸了。看來,台灣還是需要「服貿」,而且還要爭取陸方更大的開放才是。否則,台灣的獨角獸大夢,實在難以樂觀。











聯合報黑白集/幽靈與虛偽


2023-07-30 03:43  聯合報/ 黑白集
「幽靈人口」投票是否違憲,憲法法庭判決合憲,其中選舉時號召遊子返鄉投票也成為爭論焦點。本報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審理華航企業工會等「幽靈人口投票罪」五案,判定法規合憲,卻又認為「長期就業地不等於居住地恐侵害人民選舉權」。此判決是否影響選舉尚待驗證,但開了一扇法外之窗,恐更治絲益棼。

《選罷法》規定須居住四個月以上才有選舉權,《刑法》則規定若「虛偽」遷戶籍參與投票,即構成妨害投票結果正確罪。但因戶籍登記常與居住狀況不一致,若一律入罪必株連太廣,因此實務上僅處罰意圖使特定人當選而虛遷者的投票行為,因子女求學或社福原因等虛遷者的投票則不罰。儘管紅線早已後撤,仍不斷遭到挑戰並衍生多件聲請釋憲案。

這次審理,憲法法庭義正詞嚴稱,若不阻止虛遷只為投票的「幽靈人口」,將戕害民主;同時,卻又創設「長期就業地不等於實際居住地恐侵害選舉權」的新觀點。有了這道小門,未來各工業或科技園區的從業人員,難保不會成為新型態投票部隊?畢竟,過去曾發生擁有金門戶籍的數十名金門大學學生被買票的離譜事例,動輒以萬計的園區人員足以左右多席議員甚至市長選舉,有心者不動歪腦筋才怪!

簡言之,憲法法庭藉認定「支持親戚虛遷回老家有罪」以重申民主紅線;同時,卻又創造出「可號召員工虛遷」的新幽靈。如此「虛偽」,也難怪大法官詹森林「深感不以為然」!











聯合報社論/維持台灣繁榮發展,比誰進白宮重要!


2023-07-30 03:43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日前說出「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了」,傳遭美國關切。 記者余承翰/攝影


賴清德說當台灣總統可「走入白宮」,政治目標便已達成;這是他的個人志業,卻隨即遭美方質疑,印證他的「不務實」。賴清德也把這次大選形容為「中南海與白宮的選擇」,同樣極不恰當;除貶抑了國家的主體性,也輕賤了人民的意志。台灣正面臨經貿衰退的困境,這才是賴清德和其他候選人必須直視的問題。不問民生經濟,卻奢談進白宮的大志,暴露賴清德對民意的疏離,恐非值得信賴的領導人。

三年新冠疫情結束,全球貿易未如預期復甦,反而陷入通膨加劇及成長遲緩的泥淖;對台灣這樣的出口導向國家而言,更是如臨深淵。台灣上半年出口年減十八%,進口年減廿%,在四小龍跌幅最深。央行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下修至一.七二%,主計總處則下修第二季成長為一.四五%,全年成長下修為一.九五%,基本上「保二」無望。賴清德卻大言不慚說,台灣經濟要成為「日不落國」,這若非對現實有認知障礙,就是刻意說謊。

對於台灣經濟的萎靡,財政部及央行認為,國際通膨及升息累積效應影響全球終端需求,從而壓抑台灣成長動能。這樣的觀點,並不全面。台灣的經濟困境,一則來自蔡政府連年的揮霍撒錢,遮掩了經濟體虛的事實,也讓國家資源流入效益欠缺的部門。再則,蔡政府近年親美反中,讓企業投資陷於觀望,不知何去何從;機器設備進口大幅衰退,反映了民間的徬徨。三則是,過度依賴電子資通產業,成長動能不夠多元。

此外,政府還迴避了一項重要事實: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RCEP生效逾一年,主要貿易夥伴都被涵括,台灣卻不得其門而入,因而遭替代效應排擠。我國五大出口市場同步下滑,這是關鍵因素,尤以東協為甚。中國大陸趁機將供應鏈延伸到東協,中間產品出口到當地,完成組裝再出口,對我國機械化工等傳統產業當然是雪上加霜。農產品方面,大陸和東協互相拓展先進物流和電商平台,對比台灣,兩岸恰是一消一長。台灣上半年對東協出口計衰減十七%,幅度相當可觀。

從RCEP效應,可知台灣經貿處境日漸逼仄。無法加入自貿協定,以致出口競爭力被高關稅抵消;幸而有零關稅的電子產業支撐大局,但也可見產業失衡的結果,貧富差距擴大。至於日本主導的CPTPP,則是台灣唯一的扭轉機會,但蔡政府爭取加入的步調始終落後大陸,而且不思排解北京的阻力。

CPTPP剛通過英國成為正式成員,對大陸、台灣的申請案則無共識。CPTPP是近年全球新型經貿規則的代表,市場開放模式及爭端解決等都有新的規範,尤其數據流通透明和禁止國企補貼等高門檻,使外界不看好中國大陸加入。但大陸商務部已向各成員國遞交申入的交流文件,說明修法等準備工作,努力清除入會障礙。反觀蔡政府,卻繼續堆疊政治障礙,忙著反對重啟服貿談判。殊不知,加入CPTPP一樣要面對外資進入市場的競爭,台灣可以不要一中市場,但不能成為貿易孤兒。對此,蔡政府提出了任何對策嗎?

馬政府當初推動ECFA,並非以大陸市場為終點,而是寄望兩岸經貿關係搭橋,最後能參與區域經貿協定,取得更大國際空間。但民進黨目光如豆,僅見政黨選舉利益,不見國家長期發展,才會把既有利基棄如敝屣。賴清德稱台灣經濟不能回頭走入一中市場,而他嚮往的白宮,卻把台灣排除在印太經濟架構之外。當台灣踱步於囧途,賴清德只在那裡奢想進白宮,都不必問人民是否安居樂業?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盼總統參選人帶動愛書風氣
◆  貶義車牌字母 反映雙語程度
◆  對陳吉仲的期待 只剩下台
◆  痴人說夢的前瞻軌道大餅
◆  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
◆  軍事改革應即刻啟動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政府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擬針對鋼鐵、水泥、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課徵碳費。碳費收入將用於執行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待子法訂定後最快於二○二四至二五年實施。

另將於八月成立碳權交易所。本文認為:政府目前規畫的碳費徵課對象僅限耗能產業,範圍偏小、金額也少,難與國際接軌;未來若實施以耗能產業為主的碳交易制,則有重覆課徵現象,亟待改弦更張。

碳定價制度主要目的在使碳排成本反映在商品價格上,透過市場誘因來達到減碳目標。此制度包括強制性的碳稅(費)徵課與碳排放交易,及自願性的碳信用抵換。據世銀統計,至今年三月底,全球已有六十九個國家,卅四個地方層級政府實施強制性碳排放交易制度及碳稅。其中,實施碳排放交易的國家有四十一國,實施碳稅的有廿八國。

若要達成《巴黎協定》限制升溫攝氏兩度,全球碳價水準應於二○三○年達到每公噸碳當量六十一至一二二美元,台灣擬議中的碳費費率,受限於基金用途,大抵介於每公噸碳當量三點三至十美元間,不只遠低於上述水準,也遠低於目前每公噸碳當量九十歐元的歐盟碳交易價格。

碳稅(費)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就淨零目標而言各有優缺點。碳稅的優點是:一、即時性:無須總量管制及配額也能實行;二、行政及交易成本低;三、課徵範圍廣,可以包括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交通運輸)的大小能源用戶。實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則須有總量管制及配額,並需設立市場,交易成本高,規範的行業僅限排碳大戶,且不易實施在移動污染源。再者,在同一碳價之下,碳交易僅限超過配額部分,碳稅則需課所有碳排量。對廠商而言,碳稅負擔,會比碳交易重。但兩種制度其實可以併行,前述六十九國中,兩制併行的國家有廿一國。

自願性的碳信用抵換機制包括聯合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跨國民間機構的黃金標準(GS)與自願碳減排核證標準(VCS)。我國參考聯合國CDM,自二O一五年環保署推動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制度,目前尚有剩餘額度一六九六萬噸可供交易。這應是碳交易所成立後的初期交易標的。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將由大到小依排碳量分階段開徵,環保署規畫第一階段針對年排放量二點五萬餘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包括鋼鐵、水泥、半導體等約有二八七家業者,電力業則排除在外。碳費收入將專款專用於執行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

根據以上,擬提兩點政策建議:

一、改以碳稅及其配套取代碳費:碳費受限於基金用途,費率偏低,範圍太小,無益於國際碳關稅課徵及減碳目標。宜改以單位熱值含碳量課徵碳稅及其配套取代碳費,並漸進推動。其配套是將稅收做下列用途以減少經濟衝擊並增加政治接受度:將油品貨物稅及汽車燃料使用費併入;取消或降低汽車及水泥以外所有的貨物稅、娛樂稅及印花稅;提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對低收入戶給予能源津貼;仿北歐國家分擔企業提供員工的社會安全支出,以增加就業;對減碳績效良好的廠商給予獎勵;溫室氣體減量之研發及政策研究。

二、實施世界主流作法:碳稅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兩制併行但規範對象不重疊。要言之,碳交易規範對象是鋼鐵、水泥等耗能產業,而碳稅課徵對象是耗能產業以外的產業及家庭能源用戶。

如此將有助於與世界接軌、避免重覆課徵,並利於淨零目標的達成。












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選舉需要花錢,這是許多人都熟知的民主現實。競選經費充足的候選人,可以花錢聘僱頂級公關公司進行形象包裝、設定議題、組織群眾、指引媒體;也可以買到最好的民調公司,掌握每天的民心脈動,讓政見主張或公開發言彈無虛發。故而,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開始落實競選經費申報以來,政治學者從數據中發現,大凡花錢較多的參眾議員候選人,當選機率也必然較高,預測性高達九成以上。

美國參眾議員選舉由於沒有經費上限的規定,花費較高者既然享有較高的當選機率,經費募集便成了候選人的另類競賽。此一狀況導致美國競選花費宛如脫韁野馬不斷的創高,學者因此感嘆,當今美國選舉中,選民實際上必須投下兩張票,一是鈔票,一是選票,其中鈔票更具決定性。

美國政治人物一旦決心從政,從收到第一筆政治獻金開始,便得設立收支專戶,向選務單位登記並接受查核。專戶金錢進出,無論是否選舉年,均需按季申報,大額收支甚至廿四小時內就得申報,由於錙銖必較,各界稱之為「硬錢」(hard money)。此規範助長了一個新的選戰模式,亦即投票日前一兩年,候選人便刻意向媒體公布募集到的獻金數額,金額如果可觀,便足以嚇跑潛在的挑戰者。近些年來美國同額競選的選區愈來愈多,學者指出,便與此一策略的運用不無關係。畢竟,錢若能決定選舉結果,挑戰者的資金若遠不及對方,又何必費心參選?

民調常是媒體分析選情的重要依據,但有太多的因素可能影響受訪者的回答;此外,民調無法偵知受訪者的意見強度,回答支持的最終很可能懶得投票,這使得民調失準的情況時有所聞。此外,民調反映的是當下的支持度,金錢卻可能將兔子包裝成獅子,創造未來的反撲條件。故而,美國媒體除了關注民調,也更重視候選人的募款能力,因為「金錢會說話」(money talks)。

捐錢助選者必然是真心的支持者,募款績效因此可以真實反映候選人的聲勢起伏。如川普今年首季募得一千八百萬美元,但多項官司被起訴後,第二季的募款金額反而翻倍成長達到三千五百萬美元,顯見弊案起訴無損支持者的熱情。拜登民意支持度低迷讓民主黨人憂心不已,但同時期公布的募款金額卻創七千七百萬美元的佳績,為川普的兩倍,支持者也瞬間吞下了一顆定心丸。

台灣人選舉避諱談錢,勝選常被歸因是愛台灣感動人心或廉潔操守獲得肯定,背後的金錢因素則甚少被提起。此或因台灣各項選舉法規都要求,候選人只有在選後才須申報收支,致使候選人的經費狀況諱莫如深難以分析。二○一二年大選時,馬英九勝蔡英文八十萬票當選總統,但選後馬所申報的競選經費只有蔡的六成,讓許多人覺得難以置信。

過往朝野參選者皆屬政壇菁英,募款多透過人際關係或政黨動員,想像中彼此能力應該難分軒輊,選戰乃因此有議題的操作空間。這次選舉則不然,國民黨在黨產遭凍結的情況下,平常的行政開銷早已捉襟見肘更遑論大量燒錢的選舉動員。不知當初提名時,國民黨是否已將候選人的募款能力考量在內?國民黨如果要證明候選人有一戰的能力,公布民調誰前誰後,似乎意義不大。除非讓「金錢說話」,將競選經費的籌募狀況公諸於世,否則黨員疑慮不安,又如何喚回黨內團結?











盼總統參選人帶動愛書風氣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蘇正隆/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日前,政大書城將熄燈的消息引起不少討論,而現今正進行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希望總統參選人能關注出版,帶動國人閱讀風氣,促進出版事業和書店的榮景。

剛好最近我和台北書展基金會幾位董事去南韓參訪,了解他們出版業的狀況,以及圖書定價政策制訂及實施的成效。

在拜訪「韓國出版會社」時,他們提到二○一七年南韓總統大選,韓國出版會社就發起「希望看見總統愛讀書」運動,希望候選人以身作則,多買書,多看書。並在政見中提出他們的出版政策及如何提升閱讀風氣。

二○一三至一五年他們也曾和國會永續經濟研究會共同推出「愛讀書的國會議員」活動,推薦圖書及議題討論,找來作家與會國會議員及政府官員對話,提高國會對文化知識議題的關注,每月一次,前後辦過十六次,有六十位國會議員參加。

此外,南韓推動圖書按定價銷售制醞釀十年,修訂版實施至今約十年。圖書出版的十八個月內基本上不打折,促銷以十%為限,如附加贈品及其他優惠以五%為限。十八個月後可降價,但須重新印刷、改書號,或者改貼標籤,但折扣不變。

圖書定價制還有配套措施,成立監督委員會,檢查有否違規或定價是否合理,讓讀者了解,打折後讀者不一定占便宜。因為折扣戰會造成定價灌水。台灣眼鏡、吊燈也曾有打到三、四折的亂象,但定價有時貴得離譜,對消費者反而不利。還不如明碼標價、不二價,讓消費者不用浪費時間精力比價。出版社把精神用在內容的提升,而不是挖空心思做折扣競爭。

圖書定價制實施之後,韓國三大通路年銷售從二○一八年的十點六九億美元增加至二○二○年的十三點一八億美元。獨立書店數量由二○一五年的九十七家增至二○年的六百多家,二○一八年至二○二○年電子書市場年約卅億美元。

根據南韓出版會社二○二○年的調查,全國一千零一家書店與出版社中,六十七點三%的業者對圖書定價制的成效感到滿意,認為對業界有相當幫助。最近韓國憲法法庭也裁定圖書定價是合法的。

眾所皆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是愛書人。許多人都會很好奇,他在讀些什麼書?現今台灣總統大選的活動正如火如荼,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幾位參選人去逛書店(最好去獨立書店)、去買書,並且公布他們的書單。相信這小小的舉動,對出版業和書店會有很大的幫助,會比打口水戰,對社會有更正面的意義。










貶義車牌字母 反映雙語程度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謝宏濱/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台中市)


前不久在高雄偶然發現一輛汽車的牌照號碼是以「FAG」開頭,看了既錯愕又納悶,真可謂哭笑不得。

世界各國對車輛牌照的處理有諸多模式。在許多聯邦制國家如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各州或省尚且允許有自己的牌照設計。此外,許多國家允許車主自選牌照號碼。不難想像,許多別出心裁的車主,紛紛想給配上最鏗鏘有力的號碼,一來彰顯對愛車的鍾愛,二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身分與地位。這在自由市場的供需運作、與消費者主權的氛圍下,無可厚非。

然而,市場供給需求的力量或許銳不可當,但是作為行政管理單位的監理處也不應放任車主任意選用車號。國外的經驗顯示,許多車主標新立異過了頭,數不清的光怪陸離的車號就應運而生,企圖吸引眾人的目光。這些車號往往不雅、或可能有商標侵權的疑慮,或帶有歧視性甚至是具有侮辱性的字眼,如此做法確實不可取。因此,各國的監理單位無不針對車號的選用和核可,訂定一些相關的規則,往往以公告方式明示禁止一些車號,例如DAMN、COKE、CRAP…等等。

台灣監理單位「從善如流」制定相似制度,對自用小客車車牌號碼的格式基本上是三個拉丁字母加上四個阿拉伯數字,並且,據報載,禁止PEE以及FUK等字眼本來是值得嘉勉的。不過,可惜的是,監理單位的努力似乎還功虧一簣。前述筆者所提車牌的三個拉丁字母FAG,該詞是指男同性戀者之意,但具有高度的歧視性與貶義,各大英文字典的詞條裡,無不爭相加上derogatory(貶損)或offensive(侮辱)等強烈的注解,提醒讀者使用上要注意。雖説該詞並不算是主流字詞,充其量僅僅是俚語,且屬於稍嫌過時的俚語。但筆者認為,在LGBTQ人權響徹雲霄的今天,在台灣以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度自豪的同時,監理單位竟然如此「慢半拍」,實在令人咋舌。

筆者建議監理單位從今以後應參考各國,特別是英語系國家對汽車牌照的做法(特別注意他們禁止哪一些詞彙),同時還應該不斷利用國家教育研究院所製作和管理的雙語詞庫,針對所有可能的三個拉丁字母的組合進行滾動式的徹底更新與比對。如此,方能杜絕筆者偶然發現具有爭議性的牌照,並進而真正落實國家行政的全面國際化與雙語化。











對陳吉仲的期待 只剩下台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國內政治最令人感慨就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子」,民進黨在野時不斷喊著廢除考監兩院,也宣稱要精簡政府機關以提升行政效率,現在卻要將農委會升格成為農業部。組織擴大了、經費增加了,卻無法有更高期待。

首任農業部長將由現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任,或許不令人意外,卻讓人感慨。陳吉仲在位子上已四年多,連蛋價都可以搞得民不聊生,竟然還繼續高升?

尤其面對千頭萬緒的農業事務,「只懂得補助」的陳吉仲表示將會有「四個重要的組織創新」,包含成立動物保護司、永續利用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這更令人疑惑,若早有想法,為何要拖到現在才有作為呢?

民進黨應該認真地培養人才,不要讓只會政治操作的人來破壞專業的運作;對陳吉仲無法有更高期待,因為已給他這麼長的時間,不可能一夕間就改變。

在民進黨聽不進人民聲音、硬塞陳吉仲的情況下,要給執政黨一個教訓。要讓他們聽進民意,政黨輪替是唯一的方法了!














痴人說夢的前瞻軌道大餅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終於有人正視軌道交通建設的複雜性。政府的「前瞻計畫」,花大錢、畫大餅讓七個地方政府大手筆投入捷運、輕軌、鐵路地下化或火車站改建工程;如今改朝換代的地方政府發現,要背負五千多億的自籌款才能完成。

軌道交通要形成路網才有效益,目前台中、桃園及高雄捷運,只有一條或二條路線,每天開門就是賠錢;靠愈來愈少的人口運量要來撐起捷運公司的經營,根本是痴人說夢。

在改善交通的大餅下,軌道交通有土建工程可以發包、有機電及列車設備可以採購、有各種典禮可以剪綵;站體的開發還有臨近土地增值的可能,所以被地方縣市首長拿來當主要政績。但是單憑一條捷運就可以改善交通了嗎?從住家到捷運站,走路的騎樓整平、騎車的道路空間、開車的停車空間如何妥善規畫?從站點出來還要到目的地,公車路線是否方便密集?乘車方向如何指引及安排?

要抑制私家車上路,公車專用道、市區停車費調整,或是比照國外徵收擁堵費,都是讓大家選擇公共載具的誘因;花大錢蓋捷運軌道的政府,有考慮這些沒有選票及政治光環的施政方向嗎?

孩子今年上高中,需要通勤十五公里到學校;在台一線省道上,竟完全沒有適合的公車可搭乘。有些路線一天只有三班,有些路線不在上下學通勤高峰期提供服務,還有些路線則是「彈性發車」,只能讓小孩搭火車轉公車才不會耽誤上課時間。如果我在號稱「六都之一」的港都都有這樣的問題,更不要想像在偏鄉地區的長者,沒有交通工具,如何解決出行的問題?

軌道交通不是問題的解方,當我們把只想做大工程、大建設的想法拋開,從住家出門到抵達目的地,各個環節全部走一遍,就會知道這些錢都花在了不應該的地方。














軍事改革應即刻啟動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漢光卅九號」實兵操演已落幕,此次演練重點仍為「平戰轉換、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截擊、國土防衛」,跟往年課目大同小異,只是將重點指向北台灣,並著重於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作為。不難看出共軍未來對台用兵重點是直搗黃龍,以「快打速決」的作戰節奏,迅速控領政、軍、經中樞的台北;以大軍壓頂態勢兵臨城下,以戰逼降,強迫台灣在極不利態勢下談判。

近年國際政治快速遞變,隨著美、中兩強戰略鬥爭格局及美、中各自的政治問題,都亟欲向外轉移目標紓解內部壓力,因此使台海已成為繼烏克蘭戰爭的高潛在險區,台海軍事衝突潛藏風險急遽上升。在此等氛圍下國軍的實質戰力能否抵擋共軍的威脅?已成國際媒體熱門討論的議題。

美國尤對此憂心忡忡,國會議員絡繹於途關心台灣;無論是通過「國防授權法案」、無償軍援台灣、協訓國軍部隊、擴大對台軍售、將盟國戰備彈藥預先囤儲台灣,甚至擴大在台海周邊及第一島鏈的軍演次數及規模、表示對台海安全的關切等等,無非都是亟欲快速提升國軍戰力,但整體觀之效果甚為有限。

近年軍校招生與軍隊招募不理想、作戰部隊「編現比」僅達七成使戰力值受限、社會對兵役制度恢復一年之反應普遍不佳、軍校教育以酬庸取代專業領導、外行人領導內行人、志願役退場人員太多而浪費訓練資源影響戰力、軍紀事件及共諜案層出不窮、高級長官不依法行政打擊士氣等等太多問題,影響戰力及軍隊士氣至鉅,在在影響全民對軍隊的信任及支持;這些都是軍事改革可以「即知即行」來做的,但往往視而不見任其蔓延,是到了該嚴肅面對、檢討、革新的時候。既然漢光演習落幕,就應展開行動,否則大敵當前何以應敵?

在國防預算吃緊的窘況下,國軍仍每年入投入巨資派軍校生赴美國軍校就讀,無非就是要培養菁英人才來改革軍中積習,及加強與美國的軍事鏈結,很多優秀的交換生卻在官拜少校階段就選擇盡早離開部隊;這當然是國家重大損失,但軍隊何以留不住苦心培養的領導人才?到底是軍中的反智腐息太重?還是醬缸文化作祟?這是一個長期存在又值得思考的課題。

眾所皆知,軍中以人治掛帥的升遷陋習已久,長官要用你,不夠格也會想辦法「幫你上壘」;長官不用你,再努力也會想辦法把你由「蛋黃區」弄到「蛋白區」,甚至連蛋都沾不到!在講求權力領導的軍隊中根本不敢說,以免被秋後算帳,一輩子的軍旅努力通通白費了。再者,軍隊待久了就與社會處於半隔絕狀態,甚至產生脫節現象;在一動不如一靜的狀況下,也只能留在軍中發展。在進退都不是的狀況下,絕大部分的基層官兵要怎樣培養自信呢?

軍隊流行官大學問大,使很多即興式的思維充斥其中;慣性思考阻礙了進步,更無法深耕改革培養自信、強化戰力。當今兩岸情勢嚴峻,將來招生招募更屬不易;漢光演習結束,正是最佳檢討改進的時候了!



楊志良/賦稅正義救台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賦稅正義救台灣
◆  蘇永欽/台灣民主的靈魂拷問
◆  劉憶如/由鮑爾記者會談經濟「軟著陸」
◆  葉匡時/AI會是革命性的創新科技嗎?
◆  陳冲/上兵伐謀 謀不自限
◆  陳立恆/世界分裂裡的貪婪通膨
◆  王正方/爭取曝光率,不必當凱子






楊志良/賦稅正義救台灣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隨後蘇聯瓦解,著名的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說,自由民主併資本主義,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不會再有更好的社會政治體制了;然而,法國學者皮凱提出版《廿一世紀資本論》,重重打了福山一巴掌。皮凱提以歷史資料證明,只要資本利得的成長率高於經濟成長率,就必然造成貧富高度差距,引發社會動亂,如法國及前蘇聯的大革命。

因此福山提出修正,認為政府應該介入財富的分配。他認為上街頭與直接民主不可行,常常簡單的口號就能操控選舉結果;代議制度優於直接選舉,科技的進步及全球化、政府介入重分配的失敗,是西方各界對民主政治產生質疑的關鍵。因為對重分配失望,在民粹主義下強人政治反受到羨慕;例如認為習近平讓中國經濟發展快速,國強民富,優於採用傳統西方民主主義的開發中國家。

資本所得、股息、股利、房租、土地漲價,不應高於勞動薪資所得,哪算得上什麼新思潮?一九○五年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就提出土地漲價歸公的倡議,因為土地價值增加並不是來自個人的努力,而是社會整體進步的結果,所以應該歸公。

兩蔣治理台灣,基本遵從三民主義,所以有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延長義務教育等政策。然而馬英九執政時卻反其道而行,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從廿五%降到十七%,遺贈稅從五十%降到十%。每次稅改,財政部及財團都說要降稅,結果台灣的稅收占GDP比例,從兩蔣時期的百分之廿幾,降到只剩下十二至十四%。高度資本主義的日、韓、美,多在十一%至十八%。

至於較重視社會福利的歐洲國家,如瑞典、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連法國、德國,都占GDP卅%以上,甚至近五十%;公務人員薪資足以養廉,生育率及經濟成長率得以維持,多為人民幸福的國家。台灣富人可以敵國,貧者無立錐之地,政府窮、廣大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也窮,只有財團富。台灣最富有的五%,與最底層的五%,財富相差一百倍以上。

在此必須「大義滅長官」,譴責馬英九前總統及當時的財政部長李述德。馬總統雖自恃清廉,但因任期內稅制不公,政商已經結合、弊案不斷,例如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及多位縣市長的貪瀆案。到了民進黨執政,更加不可聞問;蔡英文又任陳建仁為行政院長,違規借調任職四次以上不算,高端二期報告尚未完備就高調接種;陳揆又力挺林智堅學倫案,爽領高額院士薪資,中研院卻不能處理。

台灣貧富差距過大,政府貪汙腐化,缺乏居住和司法正義,幾乎回不去了!但有哪一位總統候選人敢大聲疾呼稅務改革?又有哪一人敢主張加重資本利得稅,全面提升薪資所得以救台灣?所以凱道怒吼必將無疾而終。

侯友宜說謝龍介沒當選台南市長是因為台南人「沒眼睛」,其實台灣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民眾,在民進黨掌握金錢、權力及媒體的洗腦下,都沒有了眼睛。

等到哪一天,民眾忽然睜開眼睛、腦袋清楚了,恐不只在凱道集會,而是學習義大利人民,把禍國殃民的墨索里尼扒光衣服、吊在城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