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盼總統參選人帶動愛書風氣
◆  貶義車牌字母 反映雙語程度
◆  對陳吉仲的期待 只剩下台
◆  痴人說夢的前瞻軌道大餅
◆  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
◆  軍事改革應即刻啟動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政府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擬針對鋼鐵、水泥、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課徵碳費。碳費收入將用於執行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待子法訂定後最快於二○二四至二五年實施。

另將於八月成立碳權交易所。本文認為:政府目前規畫的碳費徵課對象僅限耗能產業,範圍偏小、金額也少,難與國際接軌;未來若實施以耗能產業為主的碳交易制,則有重覆課徵現象,亟待改弦更張。

碳定價制度主要目的在使碳排成本反映在商品價格上,透過市場誘因來達到減碳目標。此制度包括強制性的碳稅(費)徵課與碳排放交易,及自願性的碳信用抵換。據世銀統計,至今年三月底,全球已有六十九個國家,卅四個地方層級政府實施強制性碳排放交易制度及碳稅。其中,實施碳排放交易的國家有四十一國,實施碳稅的有廿八國。

若要達成《巴黎協定》限制升溫攝氏兩度,全球碳價水準應於二○三○年達到每公噸碳當量六十一至一二二美元,台灣擬議中的碳費費率,受限於基金用途,大抵介於每公噸碳當量三點三至十美元間,不只遠低於上述水準,也遠低於目前每公噸碳當量九十歐元的歐盟碳交易價格。

碳稅(費)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就淨零目標而言各有優缺點。碳稅的優點是:一、即時性:無須總量管制及配額也能實行;二、行政及交易成本低;三、課徵範圍廣,可以包括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交通運輸)的大小能源用戶。實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則須有總量管制及配額,並需設立市場,交易成本高,規範的行業僅限排碳大戶,且不易實施在移動污染源。再者,在同一碳價之下,碳交易僅限超過配額部分,碳稅則需課所有碳排量。對廠商而言,碳稅負擔,會比碳交易重。但兩種制度其實可以併行,前述六十九國中,兩制併行的國家有廿一國。

自願性的碳信用抵換機制包括聯合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跨國民間機構的黃金標準(GS)與自願碳減排核證標準(VCS)。我國參考聯合國CDM,自二O一五年環保署推動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制度,目前尚有剩餘額度一六九六萬噸可供交易。這應是碳交易所成立後的初期交易標的。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將由大到小依排碳量分階段開徵,環保署規畫第一階段針對年排放量二點五萬餘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包括鋼鐵、水泥、半導體等約有二八七家業者,電力業則排除在外。碳費收入將專款專用於執行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

根據以上,擬提兩點政策建議:

一、改以碳稅及其配套取代碳費:碳費受限於基金用途,費率偏低,範圍太小,無益於國際碳關稅課徵及減碳目標。宜改以單位熱值含碳量課徵碳稅及其配套取代碳費,並漸進推動。其配套是將稅收做下列用途以減少經濟衝擊並增加政治接受度:將油品貨物稅及汽車燃料使用費併入;取消或降低汽車及水泥以外所有的貨物稅、娛樂稅及印花稅;提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對低收入戶給予能源津貼;仿北歐國家分擔企業提供員工的社會安全支出,以增加就業;對減碳績效良好的廠商給予獎勵;溫室氣體減量之研發及政策研究。

二、實施世界主流作法:碳稅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兩制併行但規範對象不重疊。要言之,碳交易規範對象是鋼鐵、水泥等耗能產業,而碳稅課徵對象是耗能產業以外的產業及家庭能源用戶。

如此將有助於與世界接軌、避免重覆課徵,並利於淨零目標的達成。












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選舉需要花錢,這是許多人都熟知的民主現實。競選經費充足的候選人,可以花錢聘僱頂級公關公司進行形象包裝、設定議題、組織群眾、指引媒體;也可以買到最好的民調公司,掌握每天的民心脈動,讓政見主張或公開發言彈無虛發。故而,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開始落實競選經費申報以來,政治學者從數據中發現,大凡花錢較多的參眾議員候選人,當選機率也必然較高,預測性高達九成以上。

美國參眾議員選舉由於沒有經費上限的規定,花費較高者既然享有較高的當選機率,經費募集便成了候選人的另類競賽。此一狀況導致美國競選花費宛如脫韁野馬不斷的創高,學者因此感嘆,當今美國選舉中,選民實際上必須投下兩張票,一是鈔票,一是選票,其中鈔票更具決定性。

美國政治人物一旦決心從政,從收到第一筆政治獻金開始,便得設立收支專戶,向選務單位登記並接受查核。專戶金錢進出,無論是否選舉年,均需按季申報,大額收支甚至廿四小時內就得申報,由於錙銖必較,各界稱之為「硬錢」(hard money)。此規範助長了一個新的選戰模式,亦即投票日前一兩年,候選人便刻意向媒體公布募集到的獻金數額,金額如果可觀,便足以嚇跑潛在的挑戰者。近些年來美國同額競選的選區愈來愈多,學者指出,便與此一策略的運用不無關係。畢竟,錢若能決定選舉結果,挑戰者的資金若遠不及對方,又何必費心參選?

民調常是媒體分析選情的重要依據,但有太多的因素可能影響受訪者的回答;此外,民調無法偵知受訪者的意見強度,回答支持的最終很可能懶得投票,這使得民調失準的情況時有所聞。此外,民調反映的是當下的支持度,金錢卻可能將兔子包裝成獅子,創造未來的反撲條件。故而,美國媒體除了關注民調,也更重視候選人的募款能力,因為「金錢會說話」(money talks)。

捐錢助選者必然是真心的支持者,募款績效因此可以真實反映候選人的聲勢起伏。如川普今年首季募得一千八百萬美元,但多項官司被起訴後,第二季的募款金額反而翻倍成長達到三千五百萬美元,顯見弊案起訴無損支持者的熱情。拜登民意支持度低迷讓民主黨人憂心不已,但同時期公布的募款金額卻創七千七百萬美元的佳績,為川普的兩倍,支持者也瞬間吞下了一顆定心丸。

台灣人選舉避諱談錢,勝選常被歸因是愛台灣感動人心或廉潔操守獲得肯定,背後的金錢因素則甚少被提起。此或因台灣各項選舉法規都要求,候選人只有在選後才須申報收支,致使候選人的經費狀況諱莫如深難以分析。二○一二年大選時,馬英九勝蔡英文八十萬票當選總統,但選後馬所申報的競選經費只有蔡的六成,讓許多人覺得難以置信。

過往朝野參選者皆屬政壇菁英,募款多透過人際關係或政黨動員,想像中彼此能力應該難分軒輊,選戰乃因此有議題的操作空間。這次選舉則不然,國民黨在黨產遭凍結的情況下,平常的行政開銷早已捉襟見肘更遑論大量燒錢的選舉動員。不知當初提名時,國民黨是否已將候選人的募款能力考量在內?國民黨如果要證明候選人有一戰的能力,公布民調誰前誰後,似乎意義不大。除非讓「金錢說話」,將競選經費的籌募狀況公諸於世,否則黨員疑慮不安,又如何喚回黨內團結?











盼總統參選人帶動愛書風氣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蘇正隆/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日前,政大書城將熄燈的消息引起不少討論,而現今正進行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希望總統參選人能關注出版,帶動國人閱讀風氣,促進出版事業和書店的榮景。

剛好最近我和台北書展基金會幾位董事去南韓參訪,了解他們出版業的狀況,以及圖書定價政策制訂及實施的成效。

在拜訪「韓國出版會社」時,他們提到二○一七年南韓總統大選,韓國出版會社就發起「希望看見總統愛讀書」運動,希望候選人以身作則,多買書,多看書。並在政見中提出他們的出版政策及如何提升閱讀風氣。

二○一三至一五年他們也曾和國會永續經濟研究會共同推出「愛讀書的國會議員」活動,推薦圖書及議題討論,找來作家與會國會議員及政府官員對話,提高國會對文化知識議題的關注,每月一次,前後辦過十六次,有六十位國會議員參加。

此外,南韓推動圖書按定價銷售制醞釀十年,修訂版實施至今約十年。圖書出版的十八個月內基本上不打折,促銷以十%為限,如附加贈品及其他優惠以五%為限。十八個月後可降價,但須重新印刷、改書號,或者改貼標籤,但折扣不變。

圖書定價制還有配套措施,成立監督委員會,檢查有否違規或定價是否合理,讓讀者了解,打折後讀者不一定占便宜。因為折扣戰會造成定價灌水。台灣眼鏡、吊燈也曾有打到三、四折的亂象,但定價有時貴得離譜,對消費者反而不利。還不如明碼標價、不二價,讓消費者不用浪費時間精力比價。出版社把精神用在內容的提升,而不是挖空心思做折扣競爭。

圖書定價制實施之後,韓國三大通路年銷售從二○一八年的十點六九億美元增加至二○二○年的十三點一八億美元。獨立書店數量由二○一五年的九十七家增至二○年的六百多家,二○一八年至二○二○年電子書市場年約卅億美元。

根據南韓出版會社二○二○年的調查,全國一千零一家書店與出版社中,六十七點三%的業者對圖書定價制的成效感到滿意,認為對業界有相當幫助。最近韓國憲法法庭也裁定圖書定價是合法的。

眾所皆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是愛書人。許多人都會很好奇,他在讀些什麼書?現今台灣總統大選的活動正如火如荼,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幾位參選人去逛書店(最好去獨立書店)、去買書,並且公布他們的書單。相信這小小的舉動,對出版業和書店會有很大的幫助,會比打口水戰,對社會有更正面的意義。










貶義車牌字母 反映雙語程度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謝宏濱/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台中市)


前不久在高雄偶然發現一輛汽車的牌照號碼是以「FAG」開頭,看了既錯愕又納悶,真可謂哭笑不得。

世界各國對車輛牌照的處理有諸多模式。在許多聯邦制國家如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各州或省尚且允許有自己的牌照設計。此外,許多國家允許車主自選牌照號碼。不難想像,許多別出心裁的車主,紛紛想給配上最鏗鏘有力的號碼,一來彰顯對愛車的鍾愛,二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身分與地位。這在自由市場的供需運作、與消費者主權的氛圍下,無可厚非。

然而,市場供給需求的力量或許銳不可當,但是作為行政管理單位的監理處也不應放任車主任意選用車號。國外的經驗顯示,許多車主標新立異過了頭,數不清的光怪陸離的車號就應運而生,企圖吸引眾人的目光。這些車號往往不雅、或可能有商標侵權的疑慮,或帶有歧視性甚至是具有侮辱性的字眼,如此做法確實不可取。因此,各國的監理單位無不針對車號的選用和核可,訂定一些相關的規則,往往以公告方式明示禁止一些車號,例如DAMN、COKE、CRAP…等等。

台灣監理單位「從善如流」制定相似制度,對自用小客車車牌號碼的格式基本上是三個拉丁字母加上四個阿拉伯數字,並且,據報載,禁止PEE以及FUK等字眼本來是值得嘉勉的。不過,可惜的是,監理單位的努力似乎還功虧一簣。前述筆者所提車牌的三個拉丁字母FAG,該詞是指男同性戀者之意,但具有高度的歧視性與貶義,各大英文字典的詞條裡,無不爭相加上derogatory(貶損)或offensive(侮辱)等強烈的注解,提醒讀者使用上要注意。雖説該詞並不算是主流字詞,充其量僅僅是俚語,且屬於稍嫌過時的俚語。但筆者認為,在LGBTQ人權響徹雲霄的今天,在台灣以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度自豪的同時,監理單位竟然如此「慢半拍」,實在令人咋舌。

筆者建議監理單位從今以後應參考各國,特別是英語系國家對汽車牌照的做法(特別注意他們禁止哪一些詞彙),同時還應該不斷利用國家教育研究院所製作和管理的雙語詞庫,針對所有可能的三個拉丁字母的組合進行滾動式的徹底更新與比對。如此,方能杜絕筆者偶然發現具有爭議性的牌照,並進而真正落實國家行政的全面國際化與雙語化。











對陳吉仲的期待 只剩下台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國內政治最令人感慨就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子」,民進黨在野時不斷喊著廢除考監兩院,也宣稱要精簡政府機關以提升行政效率,現在卻要將農委會升格成為農業部。組織擴大了、經費增加了,卻無法有更高期待。

首任農業部長將由現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任,或許不令人意外,卻讓人感慨。陳吉仲在位子上已四年多,連蛋價都可以搞得民不聊生,竟然還繼續高升?

尤其面對千頭萬緒的農業事務,「只懂得補助」的陳吉仲表示將會有「四個重要的組織創新」,包含成立動物保護司、永續利用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這更令人疑惑,若早有想法,為何要拖到現在才有作為呢?

民進黨應該認真地培養人才,不要讓只會政治操作的人來破壞專業的運作;對陳吉仲無法有更高期待,因為已給他這麼長的時間,不可能一夕間就改變。

在民進黨聽不進人民聲音、硬塞陳吉仲的情況下,要給執政黨一個教訓。要讓他們聽進民意,政黨輪替是唯一的方法了!














痴人說夢的前瞻軌道大餅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終於有人正視軌道交通建設的複雜性。政府的「前瞻計畫」,花大錢、畫大餅讓七個地方政府大手筆投入捷運、輕軌、鐵路地下化或火車站改建工程;如今改朝換代的地方政府發現,要背負五千多億的自籌款才能完成。

軌道交通要形成路網才有效益,目前台中、桃園及高雄捷運,只有一條或二條路線,每天開門就是賠錢;靠愈來愈少的人口運量要來撐起捷運公司的經營,根本是痴人說夢。

在改善交通的大餅下,軌道交通有土建工程可以發包、有機電及列車設備可以採購、有各種典禮可以剪綵;站體的開發還有臨近土地增值的可能,所以被地方縣市首長拿來當主要政績。但是單憑一條捷運就可以改善交通了嗎?從住家到捷運站,走路的騎樓整平、騎車的道路空間、開車的停車空間如何妥善規畫?從站點出來還要到目的地,公車路線是否方便密集?乘車方向如何指引及安排?

要抑制私家車上路,公車專用道、市區停車費調整,或是比照國外徵收擁堵費,都是讓大家選擇公共載具的誘因;花大錢蓋捷運軌道的政府,有考慮這些沒有選票及政治光環的施政方向嗎?

孩子今年上高中,需要通勤十五公里到學校;在台一線省道上,竟完全沒有適合的公車可搭乘。有些路線一天只有三班,有些路線不在上下學通勤高峰期提供服務,還有些路線則是「彈性發車」,只能讓小孩搭火車轉公車才不會耽誤上課時間。如果我在號稱「六都之一」的港都都有這樣的問題,更不要想像在偏鄉地區的長者,沒有交通工具,如何解決出行的問題?

軌道交通不是問題的解方,當我們把只想做大工程、大建設的想法拋開,從住家出門到抵達目的地,各個環節全部走一遍,就會知道這些錢都花在了不應該的地方。














軍事改革應即刻啟動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漢光卅九號」實兵操演已落幕,此次演練重點仍為「平戰轉換、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截擊、國土防衛」,跟往年課目大同小異,只是將重點指向北台灣,並著重於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作為。不難看出共軍未來對台用兵重點是直搗黃龍,以「快打速決」的作戰節奏,迅速控領政、軍、經中樞的台北;以大軍壓頂態勢兵臨城下,以戰逼降,強迫台灣在極不利態勢下談判。

近年國際政治快速遞變,隨著美、中兩強戰略鬥爭格局及美、中各自的政治問題,都亟欲向外轉移目標紓解內部壓力,因此使台海已成為繼烏克蘭戰爭的高潛在險區,台海軍事衝突潛藏風險急遽上升。在此等氛圍下國軍的實質戰力能否抵擋共軍的威脅?已成國際媒體熱門討論的議題。

美國尤對此憂心忡忡,國會議員絡繹於途關心台灣;無論是通過「國防授權法案」、無償軍援台灣、協訓國軍部隊、擴大對台軍售、將盟國戰備彈藥預先囤儲台灣,甚至擴大在台海周邊及第一島鏈的軍演次數及規模、表示對台海安全的關切等等,無非都是亟欲快速提升國軍戰力,但整體觀之效果甚為有限。

近年軍校招生與軍隊招募不理想、作戰部隊「編現比」僅達七成使戰力值受限、社會對兵役制度恢復一年之反應普遍不佳、軍校教育以酬庸取代專業領導、外行人領導內行人、志願役退場人員太多而浪費訓練資源影響戰力、軍紀事件及共諜案層出不窮、高級長官不依法行政打擊士氣等等太多問題,影響戰力及軍隊士氣至鉅,在在影響全民對軍隊的信任及支持;這些都是軍事改革可以「即知即行」來做的,但往往視而不見任其蔓延,是到了該嚴肅面對、檢討、革新的時候。既然漢光演習落幕,就應展開行動,否則大敵當前何以應敵?

在國防預算吃緊的窘況下,國軍仍每年入投入巨資派軍校生赴美國軍校就讀,無非就是要培養菁英人才來改革軍中積習,及加強與美國的軍事鏈結,很多優秀的交換生卻在官拜少校階段就選擇盡早離開部隊;這當然是國家重大損失,但軍隊何以留不住苦心培養的領導人才?到底是軍中的反智腐息太重?還是醬缸文化作祟?這是一個長期存在又值得思考的課題。

眾所皆知,軍中以人治掛帥的升遷陋習已久,長官要用你,不夠格也會想辦法「幫你上壘」;長官不用你,再努力也會想辦法把你由「蛋黃區」弄到「蛋白區」,甚至連蛋都沾不到!在講求權力領導的軍隊中根本不敢說,以免被秋後算帳,一輩子的軍旅努力通通白費了。再者,軍隊待久了就與社會處於半隔絕狀態,甚至產生脫節現象;在一動不如一靜的狀況下,也只能留在軍中發展。在進退都不是的狀況下,絕大部分的基層官兵要怎樣培養自信呢?

軍隊流行官大學問大,使很多即興式的思維充斥其中;慣性思考阻礙了進步,更無法深耕改革培養自信、強化戰力。當今兩岸情勢嚴峻,將來招生招募更屬不易;漢光演習結束,正是最佳檢討改進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