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從總預算案看政府財政紀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474/web/

◆  聯合報社論/「安心旅遊」洩漏的財政不安心
◆  聯合報黑白集/八二三與八百
◆  經濟日報社論/從總預算案看政府財政紀律







經濟日報社論/從總預算案看政府財政紀律


2020-08-28 00:3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按照預算法的規定,9月份之前,行政院應將明(110)年度總預算案送立法院審議。在新冠肺炎疫情未止與經濟前景不定的情況下,明年度政府預算呈現赤字,近乎是毫無懸念的事。猶記得今年度的總預算才剛被蔡總統稱讚為22年來第一次的平衡預算」,自詡為最遵守財政紀律的政府。依此,面對明年度必然出現的預算赤字,徒然自陷難堪困境。

日前行政院拍板定案的明年度總預算,歲入2兆450億元,負成長2.9%,歲出2兆1,615億元,成長4%,歲入歲出差短1,165億元,另債務還本850億元,共須融資調度財源2,015億元,其中舉債1,915億元,另100億元由以前年度歲計剩餘支應。由此證實,蔡總統口中22年來首次的財政「平衡」,果真僅是曇花一現。

打從一開始,我們就提出善意的忠告,糾正蔡政府以收支預算的平衡權充維護財政紀律的謬誤。根據財政紀律法第2條財政紀律的定義「對於政府支出成長之節制、預算歲入歲出差短之降低、公共債務之控制及相關財源籌措,不受政治、選舉因素影響,俾促使政府與政黨重視財政責任與國家利益之相關規範」。其中,特別強調政府財政必須保持不受政治、選舉因素影響的獨立性與專業性。然而,去年總統選舉活動時,蔡總統卻利用執政優勢,推出許多政策撒錢舉措,引發社會議論。

去年在審議 109 年度預算時,我們就指出歲入歲出的平衡,是蔡政府「以短支長」創造出來的幻象。為挹注支出的增加,行政院硬以地方建設基金裁撤繳庫、5G釋照收入以及台商資金匯回打折稅收等一時性的財源,湊出收支相等的結果。明年度這些歲入項目皆不再存在或將大幅減少,再加上預估新冠疫情對稅收造成的不利衝擊,從而可知,蔡政府今年將無能力再以平衡來掩飾明年度的財政真相

由於明年預算是赤字,舉債勢必增加,預估累計債務未償餘額將高達6兆1,337億元,占前三年名目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2.6%。此一比率是近五年最高,至少已足以對以財政紀律守護者自居的蔡政府,產生一些提醒與警告。然而,主計長朱澤民卻說,「32.6% 比 105年的 33% 還低,105 年度以前最高曾到 36.3%」。這種說法不但是轉移焦點,更是推卸責任

其實,中央的舉債並不是只來自於總預算的差短,更大一部分是為因應特別預算的支出需求而產生,明年度該金額即高達2,681億元,包括前瞻計畫與國防購機二項。近20年來,不管那個政黨執政,利用振興經濟或投資的理由而編列特別預算舉債已成常態這種做法不但破壞預算制度的完整性,且更凸顯出總預算平衡背後以偏概全的無稽

尤有甚者,這些特別預算的舉債,尚未包括新冠疫情紓困的4,200億元在內蔡政府當然可以說,根據新冠特別條例規定,紓困舉借可以不計入中央每年舉債不得超過總預算加特別預算總額 15% 的限制但債務的發生是事實,未來還債即是政府的財政壓力

蔡政府當然也可以說,根據公債法規定,中央債務未償餘額的上限是 40.6%,明年此一比率才只 32.6%,尚有許多舉債空間。但在新冠疫情不明與國際政經情勢難測的情況下,政府的財政需求將益愈擴增,如今看似寬裕的空間可能瞬時就被壓縮殆盡,不可掉以輕心。












聯合報黑白集/八二三與八百


2020-08-28 00:5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林青霞當年在電影「八百壯士」中飾演泳渡蘇州河、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交給八百壯士的女童軍楊惠敏。 圖/摘自老電影裡的那些事微博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左)贈書,蔡英文總統欣然接受。 中央社


號稱歷史大片的《八佰》在大陸全境上映,票房超乎預期,短短數日即突破十億人民幣。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穿過歲月,再次震鑠人心,萬千觀眾感動淚流。

片子拍得煽情,比如整班士兵綁上炸藥,像傘兵似地依序跳下與日軍偕亡,活脫是車臣黑寡婦翻版;有人嗤之以鼻,有人不以為意。八百壯士既是抗日史詩,就像荷馬筆下的特洛伊,多點悲劇渲染並不傷大雅!

但別忘了,「八百壯士不是解放軍,而是國軍。大陸拍出一部蔣介石嫡系的中央軍浴血奮戰的電影,還准它在全國放映,代表中共已有了直面歷史的氣量,卻也洩漏了「八百壯士」被其原始主人丟棄的尷尬。中華民國不談八百壯士久矣,但飆高的票房,卻透露了大陸民眾對那個時代及抗日的追懷。

戲裡冒死為壯士送去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楊惠敏,從當年的林青霞變成了如今的唐藝昕,還在海角這一隅駐守的國軍難道沒有一絲感喟?四行倉庫曾是國軍力抗帝國主義侵略者的豐碑,但前幾年八百壯士名號被搬出來反年改時,只剩下政客「八百減一」的嘲弄。

這就是蔡英文主政下中華民國遭虛無化的實況。她將國祚任意勾銷了卅八年,被斷了代的「這個國家」,自然在記憶中抹除了誓死如歸的壯士。她去祭拜八二三砲戰烈士,知不知在金門被炸死的吉星文與在上海被暗殺的謝晉元同屬一個軍魂她向森喜朗彎腰接書時,可記得自己說的卑躬屈膝」?












聯合報社論/「安心旅遊」洩漏的財政不安心


2020-08-28 01: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安心旅遊」經費即將用罄,交通部長林佳龍(第二排左)擬再挪16億部內經費支撐,但蘇揆(第二排右)冷回應。 (中央社)


交通部的安心旅遊補助,在國旅大爆發下,卅九億元經費即將用罄,原訂實施到十月底的計畫九月就可能喊卡。消息一出,讓許多已申請九、十月出遊的民眾大表不滿,地方政府和旅遊業者也紛紛要求中央再加碼。交通部長林佳龍擬再挪十六億元部內經費支撐,但行政院蘇貞昌以「人民血汗錢應用在刀口上」冷回應。

三倍券的發放與安心旅遊補助的配合,確實推動了一波暑假國旅熱潮,為地方旅遊注入活水。在這種情況下,安心旅遊計畫經費提前耗罄,當然是可以想像的事。問題在,交通部當初推出這項計畫,對於經費所能支撐的人數和規模都應該有基本的估計;現在只進行到一半就耗光資源,只能說原先的計畫太離譜。

疫情陰影未退,此際能有益於活絡國內旅遊的政策,政府理當繼續推動。但不可諱言,近幾年在陸客逐漸止步之後,交通部幾乎年年都靠著政府補貼來支撐國旅,幾已到了病態的地步。我們回顧一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交通部陸續推出「南灣旅遊補助」、「樂齡族旅遊補助」、「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加碼推出「擴大國旅暖冬遊」、「春遊專案補助」和「擴大國旅秋冬旅遊補助;民國109年(二○二○年)則推出「安心旅遊補助。這些計畫,有的為紓解偏鄉的困境,有的為選舉籠絡人心。試想,當補助變成國旅的發展常態,這猶如長期接受輸血洗腎治療,國旅體質怎麼可能健康

過度補助是否反而弱化了國旅的體質,當然值得關切;但更值得關注的,則是國家財政也因為各部門過度的揮霍,而出現了問題。行政院長蘇貞昌之所以未立即同意林佳龍挪用其他預算來支應「安心旅遊」補助,除了民進黨內的派系角力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家財政惡化的紅燈已經亮起,沒有任意撒錢的空間

國家財政惡化,主要可從三個層面觀察:第一,今年中央政府的整體稅收將有一,二○○億的短徵,主要是疫情影響經濟成長,導致所得稅及貨物稅收入大減。第二,過多的特別預算案—包括前瞻建設計畫及接連三起紓困振興方案,再加上新增國防武器採購案,計高達一兆多元,導致今年中央將舉債四千多億元,創近十年新高。第三,行政院剛通過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成長四%,歲入卻負成長二.九%,預算短絀加上債務還本,有兩千多億元的空缺需要融資調度,財政呈現急遽惡化趨勢。正因如此,蘇貞昌說出人民血汗錢應該用在刀口上」,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事

諷刺的是,去年遭在野黨批評前瞻計畫胡亂撒錢時,蔡總統才誇稱,「我們是有史以來最遵守財政紀律的政府」,更自詡「廿二年來首次達到收支平衡」;但轉眼不到一年,這些美好的詞令即告破功主要原因,是蔡政府一直用特別預算來掩飾財政負債的真相,並一直拖延必須改革的勞保和健保財務,保持著財政健全假象。直到今年新冠肺炎這樣的百年大疫意外降臨,各種防疫補貼支出暴增,經濟成長又遠不如預期,政府才深刻感受到節衣縮食之艱難。

舉例而言,行政院上月提出紓困三.○方案,要追加二,一○○億元預算但令人錯愕的是,其中一,二○○億元是用於回補」。簡單地說,立法院還沒通過的預算,各部門已經先花掉了六成,這完全是寅吃卯糧」。正因為如此,在野黨才會拒絕在臨時會審查這筆預算。事實上,林佳龍宣稱要挪來補充「安心旅遊」的十六億元,就是這類尚未通過的經費,卻已被他看中要挪作他用。

 「安心旅遊補助,名稱取得漂亮,卻是三年來交通部一玩再玩的補貼遊戲當這個遊戲玩到盡頭,人們也看到了讓人不安的財政真相

【重磅快評】最好的時機?安倍下台的政治玄機

◆  【重磅快評】最好的時機?安倍下台的政治玄機
◆  【即時短評】美國狀況多 川普批前朝怪大陸 民眾難埋單

◆  【即時短評】面對區域緊張 蔡總統如何帶台灣趨吉避凶?
◆  【重磅快評】萬人血清調查重大發現:「順時中」最安全
◆  【即時短評】連演八點檔 時力變「錄音黨」只想抓內鬼
◆  【即時短評】國昌錄音檔 五大政治怪象一次看
◆  【重磅快評】只知赤壁不知麥城、彝陵 蘇貞昌書念一半
◆  【重磅快評】蔡總統找人代打 別忘回應馬英九的3個提問
◆  【即時短評】不跳脫社運文化 時代力量恐變時代無力
◆  【重磅快評】不只基隆輕軌 盤點「前瞻」破綻百出
◆  【重磅快評】誰在國家內部找敵人?賴清德心裡最清楚







【重磅快評】最好的時機?安倍下台的政治玄機


2020-08-28 16:24  聯合報 /   主筆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抵達首相官邸。路透


在紛擾多日之後,日本首相安倍終於在今日宣布請辭下台。

與 13 年前的倉皇下台相比,安倍這次在創下日本史上任期最長首相紀錄後,讓他多了一份自信與光采,只是,也與 13 年前下台的理由相同,都是避免身體宿疾影響到國家大政,可見壓倒安倍這個政治強人,不是弊案與醜聞,而是伴隨他 40 多年的腸躁症

有人認為長期以來一直為修憲大業一生懸命的安倍,應該要力撐到明年9月任期結束,更有人認為一手催生民國109年(2020)東京奧運的安倍,至少要做到明年奧運舉辦完成,但是對安倍個人來說,其實,現今應該是他下台的最好時刻。

自從民國101年(2012年)上台以來,民意支持度居高不下的安倍,最近卻一直為低民意支持度所苦,施政滿意度在 30% 的下台深水區徘徊,而且不支持還遠高於支持度,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持續蔓延,猶如春風吹又生,短期之內難以落幕,日本國內經濟也持續下滑,景氣低迷到看不到盡頭,而引以為傲的「安倍經濟學」早已折翼,與其被民意反撲下台,倒不如再把腸躁症搬出來,風光的下台。

但是對自民黨來說,現在似乎不是安倍下台的最好時機,在過去8年,在日本選民期待穩定的長期政權下,讓安倍在參眾兩院取得過半的優勢,而安倍也多次以懸殊的比數擊敗黨內強敵石破茂,自民黨也破例讓安倍三連任總裁,這讓安倍在自民黨內一人獨大,在黨內儼然成為難以超越的政治強人,如今在強人之後,自民黨才赫然發現難以找到接班人的窘境

目前民意支持度最高的是多次挑戰安倍的石破茂,但他在自民黨內屬於最小派的「石破派」,在自民黨內數人頭的傳統下,又與安倍調性不合,實難以成功出線;而原本最看好的中生代接班人小泉進次郎,只擔任過內閣府政務官及環境大臣,政治歷練還尚不足以獨當一面,特別是在去年傳出與不倫的婚外情醜聞,也為他的政治前途蒙上一層陰影

而如今在派系妥協、政治實力及安倍個人的屬意下,便形成岸田文雄、菅義偉與河野太郎三強相爭的局面,「後安倍時期」將讓日本政治進入另一段政治紛擾期,這是強人之後,所無法避免的政治宿命,但2,803天,早已成為難以超越的安倍障礙」,這應該才是安倍接班人的最大困境












【即時短評】美國狀況多 川普批前朝怪大陸 民眾難埋單


2020-08-28 14:45  聯合報 /   華盛頓記者張文馨
美國總統川普。 本報資料照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弭,現又頻遭野火、颶風等天災挑戰,三個月內兩起因警暴引發的種族問題,均讓民心不安;共和黨全代會原可借力使力,凸顯執政優勢,但已成為川普黨的共和黨腦袋,把轉機化成危機,面對挑戰先淡化問題,出了問題先怪別人,愚騃伊于胡底?

川普靠著重建「美國偉大」的口號上台,上台後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當「好朋友」,持續以中國大陸為箭靶;從貿易戰、華為、外交衝突到南海主張,甚至特別對台灣示好,塑造修理中國大陸說到做到的領導威望。

從疫情發生至今,美國已有18萬人喪命、超過585萬人感染,川普從未因自己的判斷失誤向民眾道歉,反正從頭到尾都是中國大陸的錯直到共和黨全代會,「川普們」都持相同論調,只要談到中國大陸,只剩病毒

共和黨全代會在白宮等幾個安排聽眾參與的場合,受邀的支持者比鄰而坐沒戴口罩,川普和潘斯走近與支持者握手合照,宛如疫情以外,川普們得以免疫,擁有馬照跑、舞照跳的「疫外特區」。

面對國內種族問題引發的示威行動,川普多次放大「暴亂」行為,在推特轉發相關影片,趁勢鞏固警察維護治安的需求,企圖爭取警方和保守民眾的支持。

副總統潘斯去年10月底才批美國職籃 NBA 的老闆在美國享有自由,卻未曾替人權或自由發聲,NBA 配合中國大陸審查政策,宛如中共政權子公司。

時移境轉,NBA 為凸顯發生在非裔身上的警暴問題,26日選擇罷賽,川普卻說他們是「政治組織」;與此同時,川普女婿庫許納卻又聯繫這個川普口中的政治組織,設法解決問題。

面對明尼蘇達州、威斯康辛州甚至蔓延全國的示威,川普下令要求火速平亂,恢復法律和秩序,從將全案定調為脫序暴亂開始,就知他拒絕面對問題根源

川普在全代會重頭戲、接受提名演說中,把重點聚焦白登,指其被進步派和左派綁架,是「空殼候選人」;若當前是太平盛世,川普的演講也許不成問題,但如今美國問題叢生,一個執政三年多的總統無法控制與解決疫情,還在批評前朝、操作恐懼和負面選舉。

在肆意批評對手後,川普又說要盡一切力量團結正因疫情和種族問題分裂的國家」,這個轉折,恐怕不是換口氣、給個分號,就能取信於民;萬一,這又是另外一個川普不願面對的問題,該怎麼辦?

酷經濟/美元疫情走貶 一葉知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474/web/

◆  抗疫做好個人防護 未必靠疫苗
◆  報告顯示社區安全…高枕無憂?
◆  酷經濟/美元疫情走貶 一葉知秋?
◆  拋出全面戰略調整 小英忘了歷史教訓 ?
◆  漫畫/倡和平被喊打
◆  畫中有話/讓「少年家」安啦
◆  面臨陸武統威脅 讓年輕人想生 也很重要
◆  路拓寬卻淹水 機車族嘆氣
◆  與水災共存 別再幻想根除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美元疫情走貶 一葉知秋?


2020-08-28 00:35  聯合報 /   林建甫
7月統計美元指數累計下跌4.1%,創下十年來單月最大的跌幅。 (路透)


七月統計美元指數累計下跌百分之四點一,創下十年來單月最大的跌幅八月六日美元指數還下探至九十二.四八點,將兩年以來的累計漲幅全部吞回去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八月十七日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美債被減持。統計到六月份外國官方投資者持有量下滑了二○六億美元,其中中國減持美債幅度最大,達到九十三億美元;其實到六月的過去廿二個月中,中國累計減持一千四百卅七億美債,成為拋售美債最多的國家。為什麼?

首先,今年疫情以來,美聯準會為了救市,再度開啟量化寬鬆模式,而美政府為了救市,讓財政赤字也大幅增加,截至八月廿五日,美國國債規模達廿六.六兆美元,以去年GDP為基礎計算,美國債務規模已占其GDP的百分之一二三.六五

這場疫情也讓美國呈下降趨勢的淨儲蓄率,進一步下降。疫情之前,美國國民儲蓄就降到了收入的百分之一點四,是自民國100年(二○一一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疫情暴發後,美國已出現負儲蓄率,料位於百分之負五到百分之負十之間。

其結果是,美國只能依靠外來投資彌補國內儲蓄不足,但此舉又加重了美國債務。加上懸在頭上這顆無法控制的疫情炸彈,經濟衰退無法避免,美元指數就會下跌,美元資產不再安全。美元不但喪失避險貨幣地位,也降低其作為儲備貨幣的吸引力

然而,當美元疲軟時,新興市場往往表現良好。許多新興國家用美元來借貸,當美元堅挺時,這些國家的償債成本就會增加。當美元像現在一樣疲軟時,它們就更容易償還債務,也有更多的錢留下來投資。

自二月以來,新興市場股市出現小幅上漲(百分之○點二),其表現雖遜於美國(百分之○點七)和亞洲(百分之二點六)。它們的表現卻超越了日本、歐洲和英國。對比過去十年裡,新興市場並非好的投資對象,美國股市上漲了百分之兩百,日本股市上漲了百分之一百卅四,相比之下,新興市場股市僅上漲百分之九。

美國從一次大戰後成為世界霸主已百年但此次疫情,顯示公共治理無能疫情讓美元走弱,一葉知秋,或許也代表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抗疫做好個人防護 未必靠疫苗


2020-08-28 00:45  聯合報 /   張法迅/醫師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中)、陳秀熙(左)與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一同出席記者會。 記者黃義書/攝影

台大公衛教授與彰縣衛生局長共同發表,新冠病毒彰化血清抗體調查結果,初步結論是,居家檢疫一千多人有一人感染,接觸者三百多人有三人感染,兩千多名醫護無人感染,而加總起來呈現,高危險群的感染率為萬分之八點三。研究者表示,這證明了彰化與台灣是安全的;問題是,此乃既往的防疫成果,不代表今後就能高枕無憂,反而必須補強缺漏之處。

以兩千多名醫護無人感染來說,此與先前中國武漢的研究一致,也就是治療與照顧人員只要做好防護措施,並遵從感控流程,就沒有感染疑慮。這也說明了專業防護裝備的重要,幾個月前義大利有上百名醫生為抗疫而犧牲,就因欠缺防護裝備。

在接觸者方面,彰化的感染率將近百分之一,此與中國重慶萬州兩個月前發表的研究相差無幾,原因就出在兩地人民都勤於戴口罩,有效切斷病毒的傳播鏈。這樣的研究可以告訴國際,只要做好個人防護,絕對可以把疫情控制下來,未必要倚靠疫苗

居家檢疫部分的詮釋必須謹慎,因為千分之一的漏網之魚,似乎不多;但以今年一月以來入境廿五萬人來推估,很可能有兩百五十名染疫的居家檢疫者,沒被偵測出來,直接進入社區。

近來呼籲入境普篩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就是擔心這些人可能成為感染源,不曉得何時引爆有症狀的社區感染

以高危險群感染率萬分之八點三來說,其實難以推估一般民眾的感染率,因為台灣至今至少有十起查不到感染源的病例,因此也無法匡列接觸者,更不曉得他們後續感染了多少人。日本在六月下旬,已有一萬七千名病例,然而東京的血清抗體陽性率只有千分之一,跟彰化的數據差不多,顯然台灣實際感染率如何,仍是問號。

一般抗體會與病毒結合,透過免疫細胞來抑制病毒,但中和抗體能直接包覆病毒進入細胞的部位,達到防護效果。台大公衛使用中和抗體來進行研究,其特異性與敏感性都很高,有效提升可信度。中和抗體代表抵抗力存在,然而國外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的抗體,有四成後來會消失,因此後續可追蹤幾位受試者驗證。

有人對此一研究的倫理審查感到懷疑,其實研究者講得很清楚,前段由彰化衛生局抽血,提供防疫上的臨床服務,後段才交給台大公衛教授進行疫情研究,因此只有後段須送倫理審查。新冠疫情是緊急公衛事件,倫理審查必須兼顧整體社會利益與受試者保護,就好像許多國家都授權相關試劑與藥物的緊急使用,就是出於這類考量。

此事件引發的紛擾,凸顯了台灣不只防疫成果首屈一指,連疫情政治化也是舉世罕見。敵人是病毒,不是同胞,防疫必須不分黨派與意識形態,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才是全民之福。











報告顯示社區安全…高枕無憂?


2020-08-28 00:48  聯合報 /   林興寧/公(彰化市)
「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記者會,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發表成果。 記者黃義書/攝影


中央與地方、官方與學界「大和解」,讓彰化萬人抗體檢測期中報告延後兩天出爐;結果顯示社區相當安全,證明台灣防疫確實成功。可是,就算沒有近日連續出現那些難看的「輸出病例」,我們便能高枕無憂了嗎?

有人嘲諷,台大公衛和彰化縣政府花了多少納稅人的錢,得出「太陽從東邊升起」的結論。只是病毒不長眼,疫情更不會自己「蓋牌」,防疫既然視同作戰,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就該是常識。無奈政治一旦流於「民粹」,不僅人會反智,獨裁與民主往往也因此失去了界線。

史達林執政時「唯物主義」掛帥,蘇聯學界掀起一片整肅之風,連無關意識形態的自然科學,除物理學如攸關軍備競賽的核武研究倖免於難,其餘皆遭毀滅性打擊,並讓國家發展遠遠落後西方;而美國總統川普為了大選連任,不聽專家之言,種種離譜行徑的後果,就是把全球最強盛的國家弄成災情最慘重的地方。政客一旦為權力顛狂,反科學,甚至草菅人命的醜態,簡直沒有任何時空或政體上的區別。

所幸不僅防疫,台灣從政者重視人命程度也能「超蘇趕美」。只是管控新冠肺炎疫情,涉及預防醫學、健康促進、環境衛生、社會科學等面向,是否做、怎麼做,不僅千頭萬緒,亦難有定論。但至少基於「尊重學術」,誰都不該扣誰帽子。

陳時中針對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先是「政風查處」續以「蓋牌相責」,後來雖放軟,「道歉」了事,如今期中報告出爐,綠營人馬膝射式地開砲,無異狗尾續貂。

在黑白難分的年代,那些靠「張口吃飯」的名嘴或民代,再怎麼講「白賊話」,都不致付上多少代價。可是就算不為台灣長遠謀,為了「自家人」難得的防疫績效,面對這場尚未分出勝負的戰爭,也該有所收斂,多點理性少些胡鬧吧!












拋出全面戰略調整 小英忘了歷史教訓 ?


2020-08-28 00:41  聯合報 /   黃奎博/政大外交系副教授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昨日透過與澳洲智庫的視訊會議稱,因為「區域軍事活動日益增加」,「擔心會擦槍走火」,而且區域情勢變化快速,要做自二次大戰以來的最全面戰略調整。

除了「擦槍走火」是軍事上永遠不可排除的因素,那樣的說法與判斷目前是不妥的。

蔡英文顯然忘了越戰的遽變。民國58年(一九六九年)尼克森提出「關島主義」,美國重新檢視東亞安全戰略,承諾協助盟友的國防與經濟,但不介入諸如越戰的區域武裝糾紛;除了核子武器之外,在五至十年間會將安全問題交由亞洲各國自行負責。在民國62-64年(一九七三年到七五年)間,美國自東南亞撤軍那時有許多國家擔心美軍撤退後,將發生骨牌效應,讓共產勢力赤化亞洲。隨後則見美國與中共當局眉來眼去,更於民國68年(七九年)建交,亞洲多國外交政策隨之調整

蔡英文也忘了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的遽變。當時國際政治架構從兩極對抗變成單極霸權(美國),有許多國家想調整對外戰略,因為擔心美國不會繼續維持在亞太區域的安全承諾,甚至憂慮如果美國因冷戰結束而將大部分軍力撤出亞太,會導致「權力真空」。

蔡英文及其國安團隊可能因為心裡一直希望中共當局變成千夫所指的惡霸,所以急忙提出一個歷史根基薄弱的論述。他們暗示,當前的美、陸衝突將持續惡化,所以台灣會先亞太諸國一步做出所謂「最全面戰略調整」。

然而,這種論述很難合理化蔡英文在政治上選擇抱美遠中捧美仇中」,在經濟上則希望中共能繼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早收清單的作法,因為這在亞洲各國中乃鳳毛麟角

很可能許多亞洲國家認為,當川普的大選選情暫居下風時,美、陸在各層面衝突未必是雙方在未來不可避免的,而且暫時也不會擴大到逼使亞洲各國必須「選邊站」。

蔡英文在視訊會議中也說,願與「中國」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原則上進行協商,特別是在不設政治前提下進行對話,推進兩岸互動此外,她說在第二任期不會改變對兩岸和平穩定的承諾

台海發生過和平大於衝突的情況,都需要以下兩個條件同時發生:第一、兩岸官方願意在各自(一中)憲法可以解釋的前提下,偶爾擱置政治主權爭議,先求同存異,這以李登輝的「一中各表」或馬英九的「九二共識」為代表;第二、兩岸官方直接或間接協商,適時釋放善意。目前這兩個條件都不存在

從蔡英文過去四年的作為看來,她在國際場合稱對岸「中國」,會被中共當局視為以「一中一台」處理兩岸關係,這是中共已經反對了至少七十年的政治安排。

蔡英文說願意在不設政治前提下,與中共當局對話、互動,但事實上,兩岸官方都有對話的政治前提,對中共當局而言始終是「一中原則」,對蔡政府而言則是「台灣就是台灣」(或「一中一台」)。

蔡英文所謂對兩岸和平穩定的承諾,乃是以不符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一台為協商前提,對兩岸關係不會有幫助。不僅中共當局對台軍事威脅破壞了兩岸平等協商的機會,蔡英文的「政治台獨」也讓兩岸平等協商成為不可能的事。













畫中有話/讓「少年家」安啦


2020-08-28 01:03  聯合報 /   杜建重
圖/杜建重


機車練習場前,一群剛滿考照年齡的「少年家」依序排隊,等待進場練習;遠方可見數幢擁河岸景觀的豪宅。

基本工資明年調至二萬四,時薪上調二元;學者質疑,少不了政客算計。猶記得蔡總統大選時曾提,月薪三萬元是她的夢想數字,連任成功四年後能否實現呢?調漲不只是承諾,更是年輕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想望」;遠方豪宅看似遙不可及,但政府有心為民謀福,而非為選票,「有夢最美」少年家,還是能「安啦」。












面臨陸武統威脅 讓年輕人想生 也很重要


2020-08-28 01:01  聯合報 /   謝英彥/高中教師(新北市)
先前解放軍高階將領稱,台灣目前形勢文統無望,只能武統但不可輕率急進。 (中新社資料照片)


前陣子與太座探望岳母,她問起:「都結婚十年了,怎麼還不生小孩?」我隨口打趣地答:「跟上時代潮流」;原以為長輩會發怒,沒想到她說,總統最近幾年也不太提此話題,大概是束手無策,放棄了吧!

的確,政府、媒體、網軍討論重點在反中親美,要不然就是防疫,至於少子化、貧富差距新高、台灣對中國順差擴大這類題目,選舉時喊喊口號,選舉後乏力解決既然選舉靠芒果乾就能贏,人口、經濟議題,是不急之務,是下一任的事

最近熱議的中國武統威脅,民眾除繳軍購保護費、相信解放軍不敢打、美軍會來援之外,人口、經濟能力確保才是保衛民主體制,抵抗對岸侵略之底氣;足夠的年輕人口能幫助產業發展,募兵才有人參加。說到這兒,我們夫妻還是想自由自在,但會認真工作繳稅,我也服了兵役,算是對國家有盡一點義務。希望現任及未來的總統,能多打動一些年輕民眾生育子女,並讓低薪高房價老問題看見起色;只有國強民富,大陸才會尊敬對手,台灣才能更加安全,不是嗎?













路拓寬卻淹水 機車族嘆氣


2020-08-28 00:55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雨彈襲擊高雄,高雄岡山、路竹、大社等北高雄雨勢大,其中岡山區嘉興里一帶因地勢低窪,一度積淹水約60公分,水漫馬路,放眼望去成了一片水鄉澤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這幾天飽受西南氣流影響,暴雨襲擊,道路淹水,造成用路人的困擾。

以前岡山、橋頭、阿蓮、路竹等地區逢雨就淹,某些地段清淤疏通雖改善,大部分路段無法承受暴雨急襲;架設臨時抽水機應付,亦無法迅速將積水排除。阿公店溪水位比平常高,但沒高出警戒線,嘉興里淹水已超過半個輪胎。騎摩托車的我只好繞道,改走以前不淹水的友情路,但連正在拓寬的路段,也淹起來。

友情路積水約半個輪胎高。去年動土時,行政院官員風光南下剪綵,拿起金鏟作秀拍照,聲明是中央全額補助約一億元的工程,如今原本不淹的地段卻大淹水,聽到機車尾管冒泡聲,深怕熄火水中推車,進廠送修就得損失千元。趕建橋頭科學園區聯外道,官員前來作秀,說要給市民寬敞的道路,但不保證不會淹水,機車族只能嘆氣!

暴雨也使得路上大小坑洞又起,柏油、碎石分離,大車經過、騎士遭殃,不小心騎進坑洞也易釀成車禍。行政院長在輔選高雄市長補選時,承諾給高雄四千億元建設經費,期盼能兌現,並納入規畫運用,改善北高雄淹、積水問題。

土地重劃、道路拓寬,沒比解決水患更重要,中央部會應下定決心認真對付,召集水利專家,解決南部「逢雨就淹,逢旱缺水」問題,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與水災共存 別再幻想根除


2020-08-28 00:52  聯合報 /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高雄地區降下豪大雨,高雄市長陳其邁(中)到岡山地區視察抽水站,要求相關單位注意防止淹水。 記者劉學聖/攝影


南部豪雨,高雄、台南地區部分積淹水,學者認為要聚焦治水;只是治水數十年,從台北地區整體防洪計畫,到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流域綜合治理、前瞻計畫等,投入治水經費超過萬億,為何豪大雨過後,總有噴不完口水?

這是社會進步的現象與必然結果要治水,先說何謂水災依照水災災害救助種類及標準」,住戶淹水五十公分以上、農田魚塭受水災致流失或無法耕作養殖,才算水災。日昨強降雨,只不過積水到小腿肚,約二、三十公分,民眾就受不了,可見經濟發展致人民對受災耐性大幅降低,不管是由外水所淹,還是內水所積,是否要重新定義水災?

任何治理計畫,皆有其標準與極限。排水系統通常只有十年重現期,加上出水高等,頂多廿五年保護標準,這是分析歷史水文資料,得到有限的保護標準。若考慮氣候變遷,未來強降雨機率增加,不管是用滯洪池、闢建分洪道、加建堤防,都需要土地與工程經費,積淹水每年三、五天,若要治水需要龐大經費,值不值得?若還要徵收土地,願不願意支持?有限經費要先保護自家不積水十公分、還是先保護他人更迫切的需求?牽扯到資源配置與私人利益,若無共識,則每次積淹水總有不滿。

民國一○七年水利法增訂第七章之一,增加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概念,也就是要加強自掃門前雪」。或許都市地區要改善積淹水已相當困難,除了清水溝避免堵塞的基本功外,鼓勵雨水貯留、公有地加強雨水入滲,建造透水吸水的海綿城市,或許是較可行的方向;鄉村則可朝建立防災自主社區著手,搭配水情監測系統、抽水機布建等方式,來減輕淹水之害。

水災是短期內雨水宣洩不及,造成人類損失的自然現象,要學習與其共存,不要有「根除水患」的幻想。